清晨起来,柳细雨神清气爽,过了一会儿,有书生敲门说到吃早饭的时间了,让她和他们一起去伙房。
卖瓜苦天还没亮就下了山,大概是去河边挑水,与柳细雨不辞而别。柳细雨想等自己下山时去看看卖瓜苦在家没。
如果卖瓜苦不在就回去,把昨天洗的衣服送给客人;如果在,就帮着卖瓜苦给瓜田浇水,或者帮着干些其他事。
毕竟卖瓜苦是她自从和二福、孟鸣秋分别后第一个真心待她好的人,这份友情实属珍贵,因此柳细雨想多和卖瓜苦走动。如此,活着也算有点乐趣。
伙房离菜园不远,是一间挺大的厢房,里面摆了二十来张八仙桌,也就是说子桑书院的学生有百来人,规模不算小了。
来子桑书院读书的家里都算富裕,因此伙房的伙食也很不错,今早吃的面条,都有一个荷包蛋,比起普通人家来说,确实已经很好了。
书生们给厨子打了招呼,多添了一碗面,于是柳细雨便和一大群书生一起吸溜面条。
吃着吃着,难免会说起话来,柳细雨得知,今天午后子桑书院的院长才回来,因此书生们还可以大胆地玩一上午。
“柳姑娘吃完午饭再走吧,在我们书院玩会儿呗,风景可好了,昨晚上看不仔细,今儿可得好好让我们带你逛逛。”
柳细雨心想着衣服下午也才干透,不如就在子桑书院多待会儿,她本来也很好奇。在柳家时,都是先生来家里的书房教她,她还从未上过什么书院。何况昨夜实在有趣,她对书院也向往起来。
吃完,她先去参观了大讲堂。大讲堂很有佛寺庙堂的感觉,地上摆的都是蒲团,只不过大讲堂里没有佛像。书生们说,平常早上院长都会来这里,学生们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他。院长名叫子桑阳,是子桑书院的第八代传人。其人学识渊博,性格和蔼,处理事情也分寸得当,很受书生们的爱戴。
那个后墙爬了葡萄藤的书室,由于院长还没有回来,上着锁,因此柳细雨也就没看成,但想必里面的书籍都十分珍贵吧。
对面的课室光线明亮,空间也很宽阔,案几摆放得整整齐齐,案面清一色地放着挂毛笔的笔架、砚台和塞卷轴的筒子。
再看课室的墙上,还挂着不少乐器,大多是琵琶和古琴,看来子桑书院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昨晚的管弦盛会,也可以看得出子桑书院的音乐氛围相当浓厚。
柳细雨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心里快活极了,她脸上终于久违地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书生们带着她参观完主院后,又带她去了另一处院子。
“这里,就是我们院长的地盘,里面我从没溜进去过,平常都有一只凶猛大犬守着呢。这次院长外出,舍不得这狗儿,也一起带走了。说来这狗也怪,对我们都只会狂吠,对院长却百依百顺,按理说它也和我们一样,都是院长的学生呀,也算同门了,怎么相处这么久,还是和我们关系不融洽呢?”
“哈哈哈!”众人都被逗得笑了起来。
院长室被翠竹环绕,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柳细雨穿过这片竹子,又觉眼前一亮。
原来,院长室外不止有翠竹,还有一条小溪。
溪水十分清凉,书生们都蹲下来用溪水洗脸。柳细雨想着自己也还没洗脸,也就跟着一起洗了把脸,真是无比惬意。
院长室的门是上了锁的,因此他们待了一会儿便离开。
吃完午饭,柳细雨下山时看了一眼卖瓜苦的院子,看起来卖瓜苦还没有回来,她便径直下山走了。
回到自己的新住所,柳细雨不由得失落起来。比起子桑书院的客房,这个新住所可以说是简陋到极点了。
这茅屋四周漏风,晚上睡觉必须得裹紧被子,还好睡觉的地方上面的屋顶比较结实,不用担心下雨时漏雨。
周围的环境更不用说了,没有漂亮的海棠花,只有一棵被小娃娃成天爬上爬下的酸橙树,树上结的果子酸到贪吃的小娃娃都不愿碰,因此至今都挂着许多,偶尔掉下来成为土地的养料。
但总算是自己的私人领地,再破烂也是一个家。
柳细雨把干掉的衣服送回去后,路过阿青阿红常去的那家点心铺子,她特意加快了脚步,没想到还是撞上了阿红。
“细雨。”阿红像没事人一样喊住了柳细雨,柳细雨心里想阿红装得可真好。
她假笑着应付阿红,阿红像从前一样笑容满面,拉住她说东说西。
柳细雨知道阿红是刻意和她套近乎,但她已经没有心情和阿红继续做朋友了。
像阿红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朋友,不要也罢。
“你听说了吗?镇上有户人家生了双胞胎呢!”
柳细雨:“嗯。”
“我最近生意不好,每天都很清闲,其实也还不错,但没钱挣心里总觉不安。”
柳细雨:“嗯。”
“细雨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你搬去哪里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以前我去找你,请你原谅我本就不是我的错的事情,你躲着我次次不见。现在说这些,我只觉得你很虚伪。”这些话,是柳细雨在心里说的。
柳细雨这次连“嗯”都没有了,只是笑。
一轮下来,阿红也自觉无趣,急忙和柳细雨告了别。
柳细雨对她的去向一点都不感兴趣,对她所有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反正,像阿红这样的人,即使平常能帮她小忙,但若遇到什么事情,反而会害她也不一定。
不想撕破脸皮,那就装着吧
好巧不巧,又碰着阿青了,真是庙小王八多。
柳细雨知道阿青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但同样和阿红一样不是值得结交的人,至少说,柳细雨和阿青的性格绝对合不来。
因此,柳细雨看见她就低头避开,实在恼人。
“柳细雨。”果然,阿青也喊她了。
不同阿红假惺惺的热情,阿青是无可指摘的冷淡。
也就是说,你看得出来她不喜欢你,但是她没有说任何明面上难听的话,你还是得应付她。
“有什么事吗?阿青。”
“听说你昨晚没回来,你去哪里了?”
柳细雨顿时头皮发紧,这阿青怎么知道她昨晚上没有回家呢?但她不能直接问阿青,如果直接问,反而显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啊?我昨晚一直都在家啊。话说回来,阿青你还没去过我的新住所呢,有空一定来玩。”
都没有告诉别人做某事的关键信息,就发出邀请,柳细雨也学会了说客套话。
阿青也很客套地回答说:“是吗?那可能你确实在家吧,如果有空,我一定来找你玩。”
两人便这样客套一番,柳细雨觉得客套话真是万能的工具,只怕有傻子当了真,白白吃了苦,完了还四处问人:“她说她明天找我玩的,为什么过去一年了都没来找我呢,我天天都给她留出空闲来呢!”
这样的笑话,人人一看就觉得实在容易辨别,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被他人的话语蒙蔽了双眼,不仅去了时间,还去了财物甚至性命?
下午,柳细雨到卖瓜苦家去。
两人还是两个板凳,一壶金银花茶。
“这金银花是我去年在山上采的,金银花清热解毒,是解暑的良药,不过毕竟是寒性药,少喝点为妙,但我这只有这一种可以泡茶。”
“上次我讲到哪了?对,说到我妻子死的那段时间。我妻死后,过了几年,我儿长大成人,随后被抓去当了兵,从此与我音讯全无。我至今都不知道他怎样了,是死是活,一无所知。”
“后来我就来到了这镇上,当起了瓜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度过了二十多年。”
“春天我播种育苗,夏天我挑着两筐瓜,或在街上摆摊,或走窜于大街小巷吆喝,秋天我挑选瓜种,冬天则养护瓜田。”
“我就这样一个人走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
“我家人都还在我身边时,我想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但当他们都离去,我只用为我而活,顿时不知道为何而活,活着有何意义。每天早上看见初升的朝阳,每天傍晚看见西归的林鸟,渐渐地,我便觉得活着或许就是如此,顺其自然罢了。”
柳细雨:“我和您一样,如今在世上也没有亲人,友人也不知情况如何。从前,我想活着就是等待,比如等到十七八岁,自然就会嫁人生子,等到年老,自然就会儿孙满堂。但当我的亲人全部离去,这些我可以自己定夺,我反而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您说,顺其自然地活着,我觉得这样去生活,固然也是一种活法,但总没有盼头。或许,有时我也可以打破常规,比如说换一种行当,不当浣衣娘,而去摆摆摊,或者当当店里的帮手,也是很新鲜的。问题在于,这样做,也有风险,我其实更需要做的是,如何从我现在做的行当里找到清晰的目标。”
卖瓜苦天还没亮就下了山,大概是去河边挑水,与柳细雨不辞而别。柳细雨想等自己下山时去看看卖瓜苦在家没。
如果卖瓜苦不在就回去,把昨天洗的衣服送给客人;如果在,就帮着卖瓜苦给瓜田浇水,或者帮着干些其他事。
毕竟卖瓜苦是她自从和二福、孟鸣秋分别后第一个真心待她好的人,这份友情实属珍贵,因此柳细雨想多和卖瓜苦走动。如此,活着也算有点乐趣。
伙房离菜园不远,是一间挺大的厢房,里面摆了二十来张八仙桌,也就是说子桑书院的学生有百来人,规模不算小了。
来子桑书院读书的家里都算富裕,因此伙房的伙食也很不错,今早吃的面条,都有一个荷包蛋,比起普通人家来说,确实已经很好了。
书生们给厨子打了招呼,多添了一碗面,于是柳细雨便和一大群书生一起吸溜面条。
吃着吃着,难免会说起话来,柳细雨得知,今天午后子桑书院的院长才回来,因此书生们还可以大胆地玩一上午。
“柳姑娘吃完午饭再走吧,在我们书院玩会儿呗,风景可好了,昨晚上看不仔细,今儿可得好好让我们带你逛逛。”
柳细雨心想着衣服下午也才干透,不如就在子桑书院多待会儿,她本来也很好奇。在柳家时,都是先生来家里的书房教她,她还从未上过什么书院。何况昨夜实在有趣,她对书院也向往起来。
吃完,她先去参观了大讲堂。大讲堂很有佛寺庙堂的感觉,地上摆的都是蒲团,只不过大讲堂里没有佛像。书生们说,平常早上院长都会来这里,学生们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他。院长名叫子桑阳,是子桑书院的第八代传人。其人学识渊博,性格和蔼,处理事情也分寸得当,很受书生们的爱戴。
那个后墙爬了葡萄藤的书室,由于院长还没有回来,上着锁,因此柳细雨也就没看成,但想必里面的书籍都十分珍贵吧。
对面的课室光线明亮,空间也很宽阔,案几摆放得整整齐齐,案面清一色地放着挂毛笔的笔架、砚台和塞卷轴的筒子。
再看课室的墙上,还挂着不少乐器,大多是琵琶和古琴,看来子桑书院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昨晚的管弦盛会,也可以看得出子桑书院的音乐氛围相当浓厚。
柳细雨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心里快活极了,她脸上终于久违地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书生们带着她参观完主院后,又带她去了另一处院子。
“这里,就是我们院长的地盘,里面我从没溜进去过,平常都有一只凶猛大犬守着呢。这次院长外出,舍不得这狗儿,也一起带走了。说来这狗也怪,对我们都只会狂吠,对院长却百依百顺,按理说它也和我们一样,都是院长的学生呀,也算同门了,怎么相处这么久,还是和我们关系不融洽呢?”
“哈哈哈!”众人都被逗得笑了起来。
院长室被翠竹环绕,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柳细雨穿过这片竹子,又觉眼前一亮。
原来,院长室外不止有翠竹,还有一条小溪。
溪水十分清凉,书生们都蹲下来用溪水洗脸。柳细雨想着自己也还没洗脸,也就跟着一起洗了把脸,真是无比惬意。
院长室的门是上了锁的,因此他们待了一会儿便离开。
吃完午饭,柳细雨下山时看了一眼卖瓜苦的院子,看起来卖瓜苦还没有回来,她便径直下山走了。
回到自己的新住所,柳细雨不由得失落起来。比起子桑书院的客房,这个新住所可以说是简陋到极点了。
这茅屋四周漏风,晚上睡觉必须得裹紧被子,还好睡觉的地方上面的屋顶比较结实,不用担心下雨时漏雨。
周围的环境更不用说了,没有漂亮的海棠花,只有一棵被小娃娃成天爬上爬下的酸橙树,树上结的果子酸到贪吃的小娃娃都不愿碰,因此至今都挂着许多,偶尔掉下来成为土地的养料。
但总算是自己的私人领地,再破烂也是一个家。
柳细雨把干掉的衣服送回去后,路过阿青阿红常去的那家点心铺子,她特意加快了脚步,没想到还是撞上了阿红。
“细雨。”阿红像没事人一样喊住了柳细雨,柳细雨心里想阿红装得可真好。
她假笑着应付阿红,阿红像从前一样笑容满面,拉住她说东说西。
柳细雨知道阿红是刻意和她套近乎,但她已经没有心情和阿红继续做朋友了。
像阿红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朋友,不要也罢。
“你听说了吗?镇上有户人家生了双胞胎呢!”
柳细雨:“嗯。”
“我最近生意不好,每天都很清闲,其实也还不错,但没钱挣心里总觉不安。”
柳细雨:“嗯。”
“细雨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你搬去哪里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以前我去找你,请你原谅我本就不是我的错的事情,你躲着我次次不见。现在说这些,我只觉得你很虚伪。”这些话,是柳细雨在心里说的。
柳细雨这次连“嗯”都没有了,只是笑。
一轮下来,阿红也自觉无趣,急忙和柳细雨告了别。
柳细雨对她的去向一点都不感兴趣,对她所有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反正,像阿红这样的人,即使平常能帮她小忙,但若遇到什么事情,反而会害她也不一定。
不想撕破脸皮,那就装着吧
好巧不巧,又碰着阿青了,真是庙小王八多。
柳细雨知道阿青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但同样和阿红一样不是值得结交的人,至少说,柳细雨和阿青的性格绝对合不来。
因此,柳细雨看见她就低头避开,实在恼人。
“柳细雨。”果然,阿青也喊她了。
不同阿红假惺惺的热情,阿青是无可指摘的冷淡。
也就是说,你看得出来她不喜欢你,但是她没有说任何明面上难听的话,你还是得应付她。
“有什么事吗?阿青。”
“听说你昨晚没回来,你去哪里了?”
柳细雨顿时头皮发紧,这阿青怎么知道她昨晚上没有回家呢?但她不能直接问阿青,如果直接问,反而显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啊?我昨晚一直都在家啊。话说回来,阿青你还没去过我的新住所呢,有空一定来玩。”
都没有告诉别人做某事的关键信息,就发出邀请,柳细雨也学会了说客套话。
阿青也很客套地回答说:“是吗?那可能你确实在家吧,如果有空,我一定来找你玩。”
两人便这样客套一番,柳细雨觉得客套话真是万能的工具,只怕有傻子当了真,白白吃了苦,完了还四处问人:“她说她明天找我玩的,为什么过去一年了都没来找我呢,我天天都给她留出空闲来呢!”
这样的笑话,人人一看就觉得实在容易辨别,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被他人的话语蒙蔽了双眼,不仅去了时间,还去了财物甚至性命?
下午,柳细雨到卖瓜苦家去。
两人还是两个板凳,一壶金银花茶。
“这金银花是我去年在山上采的,金银花清热解毒,是解暑的良药,不过毕竟是寒性药,少喝点为妙,但我这只有这一种可以泡茶。”
“上次我讲到哪了?对,说到我妻子死的那段时间。我妻死后,过了几年,我儿长大成人,随后被抓去当了兵,从此与我音讯全无。我至今都不知道他怎样了,是死是活,一无所知。”
“后来我就来到了这镇上,当起了瓜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度过了二十多年。”
“春天我播种育苗,夏天我挑着两筐瓜,或在街上摆摊,或走窜于大街小巷吆喝,秋天我挑选瓜种,冬天则养护瓜田。”
“我就这样一个人走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
“我家人都还在我身边时,我想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但当他们都离去,我只用为我而活,顿时不知道为何而活,活着有何意义。每天早上看见初升的朝阳,每天傍晚看见西归的林鸟,渐渐地,我便觉得活着或许就是如此,顺其自然罢了。”
柳细雨:“我和您一样,如今在世上也没有亲人,友人也不知情况如何。从前,我想活着就是等待,比如等到十七八岁,自然就会嫁人生子,等到年老,自然就会儿孙满堂。但当我的亲人全部离去,这些我可以自己定夺,我反而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您说,顺其自然地活着,我觉得这样去生活,固然也是一种活法,但总没有盼头。或许,有时我也可以打破常规,比如说换一种行当,不当浣衣娘,而去摆摆摊,或者当当店里的帮手,也是很新鲜的。问题在于,这样做,也有风险,我其实更需要做的是,如何从我现在做的行当里找到清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