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家五月无闲人,割了麦子又插秧。兰妈妈带着蓁蓁来到叶村长家中时,偌大的屋子中只有周末在家备课的叶桂英,二十出头的姑娘一张清秀的圆脸,观之可亲,热情地招呼兰妈妈:“兰会计,外头太阳大呢,快进来,我给你倒杯热水。”
又看向陶蓁蓁,便明白过来,“兰会计过来时为了你家蓁蓁上学的事情吧?”
兰妈妈点点头,诚恳道:“是啊,只是不知道咱们村里孩子们上学时怎么个章程,还要请叶老师您多多费心。”
叶桂英笑道:“咱们村里的孩子们上学都是一样,每学期只要交三块钱就成。但是蓁蓁的父母都是烈士,学费减免的力度是最大的,每年交个五毛左右的学杂费就差不多了。不过,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年纪高低也不同。若是兰会计不着急,不如就想让蓁蓁在我这儿做一张卷子,看看孩子从哪个年级开始读更合适?”
“哎,好,好——麻烦叶老师了。”
陶蓁蓁也没想到,初来乍到遇上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考试。虽然心中急着询问奶奶的踪迹,但也只能先按捺下心思,给芳龄十岁的蓁蓁找个学上。自己穿越回来之前还在备考CPA呢,如今倒是只用做做60年代小学生的卷子,倒是轻松不少。
叶桂英看陶蓁蓁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桌前,心下对于乖巧的女学生更加喜欢,递给蓁蓁一张试卷,一支笔,又笑着鼓励道:“小陶同学,别担心,这是五年级毕业班的试卷,难度或许有点儿大,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况,会做多少就做多少,一个小时之后老师会来收试卷。当然,提前做完了也可以叫我。”
陶蓁蓁叹了口气,拿起笔,埋头将试卷填满。以二十八岁的高龄做小学生的期末试卷,显然有些胜之不武。或许是这个年代的人们大多讲究朴实无华,数学试题中都以基础的计算以及定理理解为主,并没有后世折磨无数小学生的另辟蹊径的奥数题。而语文试题除了基础的字词拼写,阅读和作文的材料都带有浓厚的时代风味,让蓁蓁有些不习惯,但是题目本身却并不难。
不过二十分钟,陶蓁蓁就将两张试卷填得满满当当。
叶桂英看蓁蓁这么早就出来了,讶然地挑了挑眉头,结果试卷一看,却越看越惊讶:“数学卷子全对了!语文这篇古诗文的解析也写得很不错,就是作文写得有些过于自由散漫了,但也是小毛病……兰会计,你们家蓁蓁可不得了啊,这么厉害的学生,年纪还这么小!我两三年也遇不上一个呢!
我觉得蓁蓁可以直接来读毕业班,只要再准备几个月,能直接去参加十二月的镇初中考试!”
感受到叶桂英落在自己身上越来越亮的目光,陶蓁蓁有些尴尬,被人夸小学卷子做得好什么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有些超前了。
但是兰妈妈却与有荣焉地挺起了胸膛,“叶老师您把蓁蓁都夸得不好意思了。这孩子虽然脑瓜子不笨,但是到底比起其他毕业班的孩子们年纪小几岁,基础也没有那么牢靠,老师今后还要多多指点她呀……”
叶桂英忙不迭地点头,“兰会计您放心吧。这样听话又能出成绩的好学生,就是老师们的宝贝!”又笑着看向陶蓁蓁,“只不过,宝贝是一回事,严厉要求又是另一回事。陶同学,你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对于这位年轻又温柔的老师,陶蓁蓁十分有好感,当下承诺道:“叶老师您尽管严厉要求我,我一定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只是……”
“怎么了?”
陶蓁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的一笔字写得不是很好。刚才在书房里,看见墙上挂着老师的书法作品,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跟着老师练一练字呢?”
叶桂英很理解地点点头,“当然可以。字如其人,一笔好字先入为主就能给改卷子的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在书法上也只是一个初学者,但是带着你打打基础还是能够胜任,如果日后你有机会考到市里的高中,见到我书法上的师父——现在市高中的校长,那才是真正的大家呢!”
解决了蓁蓁入学的事情,但是兰妈妈却没急着走,一边和叶桂英叙着闲话,一边等着叶成虎和几个儿子回家。
而陶蓁蓁手里则被塞了一把豆子一个盆,做个默默干活的小小背景板。叶桂英是叶家村难得能用普通话和兰妈妈交流的人,两人从东家的田聊到西村的树,而关于叶家村的轮廓也随之在陶蓁蓁脑海中徐徐展开。
“去年是个好年景,只盼着今年也能风调雨顺的,大家都能有个好收成。咱们村子里的这些老住户也就算了,村北那边几户人家本来就是前年大洪涝从邻省逃荒过来的,要是还碰不上个好年景,日子可没法过了。”
逃荒?捕捉到叶桂英口中的关键词,陶蓁蓁抬起眼睛,小声问道:“叶老师,逃荒过来叶家村的几户人家中,有没有个名字叫红缨的女孩子呀?之前……之前我好像听村里别的孩子提起过,说……说红缨特别能干,很会做家务,我……我也想要向她学习学习。”
所谓的别的孩子自然是借口,之前写卷子都没紧张的陶蓁蓁屏息凝神,忐忑地等着叶桂英的答复。
“红缨?那孩子我倒是知道……”
她知道!叶红缨确有其人!陶蓁蓁的心几乎都要蹦到嗓子眼了,凝神仔细听着叶桂英的一字一句:
红缨不管是家务活还是田里的活儿都是一把好手,性格也是斯文又和气的。只不过……之前我上门去问她要不要上学的时候,红樱的爹娘却说姑娘家都是要泼出家门的水,读书也是浪费钱。可是,对于这些逃荒过来安家的人家,市里都是有政策的,他们的孩子前两年上学都可以免除学杂费。但就是这免费的学,他们家的大人也不舍得浪费了一个劳动力。
可惜了,我看红缨那姑娘脑子灵光,又肯吃苦,如果有机会上学一定不会差的。都说咱们新社会,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但是很多人还是旧思想,老思想!
兰妈妈也不由叹息:“确实是可惜。读书识字对于未来的好处可大着呢,就说我,若是不会读写算账,也不能在瓷器厂当上会计呀。”又摸摸陶蓁蓁的头,“你想要做家务帮帮忙是一片好心,只是对于你们这些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读书。”
陶蓁蓁的心思却早就飞到了叶红缨身上,囫囵地点点头,心中却盘算起来一定得尽快找个时间去见见叶红缨才好。
直到夕阳西下时分,叶成虎才带着三个儿子回了家,四个身高八尺肌肉遒劲的黑壮汉子一进门,房舍便显得狭小起来。叶桂英主动把兰妈妈的来意说明,又狠狠夸赞了一番蓁蓁在学业上的天分。
叶成虎宽大的手掌在蓁蓁的头顶拍了拍,粗犷的动作没收着力气,却让蓁蓁觉得熟悉和亲切,“会读书的孩子在咱们这儿可稀罕呢。丫头,以后跟着桂英好好学,再考个初中,高中的,以后回来也当老师。女孩子做这样的工作,比起在地里抛食,可要体面又轻快得多。”
又对着兰妈妈道:“兰妹子,蓁蓁的父母都是为了国家献身的烈士,也是咱们叶家村的光荣,本来养育蓁蓁这孩子长大成人也是咱们村民们的义务,却劳累你照顾蓁蓁这么些年。你和蓁蓁两个人孤儿寡母的,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来我们家说,你们家蓁蓁的烈士田刚好就挂靠在我家儿子大军和二炮的名下代耕,一定帮你们把地种的好好的。既然来了咱们叶家村,大家就是一家人了,互相帮扶着要把日子过红火才好呢!”
叶家众人又热情地留了兰妈妈和蓁蓁吃了晚饭,才放了两人离开。叶家为了迎客人,特地打了蛋花汤,还剁了些腊肉炒菜,虽然在现代人的餐桌上这样的菜色不同寻常,但是对于如今年月的村中人来说却是难得的盛宴。
蓁蓁想到自己中午吃的荠菜蛋炒饭,不由得有些忧心起来,回家的路上拽着兰妈妈的袖子问道:“兰妈妈,你一个人做活养我,我又吃得不差,还要读书,是不是挺不容易的呀。如果这样,要不日后我们也吃得简单些吧,我听叶村长的小儿子叶小狼说,他们家平时都是吃点儿咸菜就着稀饭,或者是菜饭汤呢……”
兰妈妈看着蓁蓁蹙起来的小眉头,想不到小小的孩子居然这样观察细致入微,却并没有为自己更好的生活水平而骄傲,反倒关心起自己,心中又是感动,却也有些心疼:若不是局势乱了,蓁蓁养在京城的大院中跟着老首长们过日子,何曾会到了计较鸡蛋能不能吃的地步。
她拉着小姑娘的手,柔声解释道:“蓁蓁不用担心,你是烈士军属遗孤,一切粮食的分配都是在标准之内定格的,而且陶师长和方军医给你留下的钱加上统一发放的烈士抚恤金,当年加起来就有将近三千元。后来由老首长做主放进银行里存起来了,如今加上利息也有将近五千块钱,你十八岁之前,每年都可以取出三百元做急用或是零花。
叶家村比起京城里来东西便宜,花钱的地方也少,就是你自个儿的零花钱,就几乎能养起两个成年人了。咱们虽然暂时来了叶家村,但你却不必为此委屈了自己,就是伙食再好些,兰妈妈也养得起你。有什么想要又没有票的东西,也尽可以写信问问老首长和你摇光哥哥有没有办法,千万别因为距离远了反而与老首长,老夫人还有摇光他们生疏了,他们是真心把你当成家中的亲人来疼爱呢。”
陶蓁蓁不由得咋舌,她小时候听奶奶提起过,年轻在县城里当工人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二十出头,而自己不过一个孩子,零花钱却能赶上如今最光荣的成年工人的工资,属实算是个小富婆。
“兰妈妈,那……我现在一个月能花掉的大概有多少钱呀?”
兰妈妈仰起头思索了一会儿,“咱们来叶家村也就才刚刚一个半月左右,四月份花在你身上的钱满打满算也就十八块六毛,这还是咱们初来乍到添置了不少东西,若是安定下来,就算伙食不变,一个月在你身上的花费应该不会超过十二元。等着咱们院子里的菜地长起来,买来的仔鸡也繁衍了,或许还能再省上一点儿。”
如今日子过得绰绰有余,饶是兰妈妈说起来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这就是村里的好处了,自给自足,比在城中生活要节省得多。”
陶蓁蓁却低下头思索起来,若是自己每个月只花费不到十二元,那是不是有机会能省出一笔钱,让奶奶也能读上书呢?
没有受过教育,始终是奶奶心中的隐痛,直到六十多年之后依旧横亘在心中,自己既然有了这样的机遇,来到这样的年代,又来到有奶奶存在的叶家村,总得做出一些什么改变吧?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得先和如今还是个少女的奶奶见上面,混个脸熟!
又看向陶蓁蓁,便明白过来,“兰会计过来时为了你家蓁蓁上学的事情吧?”
兰妈妈点点头,诚恳道:“是啊,只是不知道咱们村里孩子们上学时怎么个章程,还要请叶老师您多多费心。”
叶桂英笑道:“咱们村里的孩子们上学都是一样,每学期只要交三块钱就成。但是蓁蓁的父母都是烈士,学费减免的力度是最大的,每年交个五毛左右的学杂费就差不多了。不过,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年纪高低也不同。若是兰会计不着急,不如就想让蓁蓁在我这儿做一张卷子,看看孩子从哪个年级开始读更合适?”
“哎,好,好——麻烦叶老师了。”
陶蓁蓁也没想到,初来乍到遇上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考试。虽然心中急着询问奶奶的踪迹,但也只能先按捺下心思,给芳龄十岁的蓁蓁找个学上。自己穿越回来之前还在备考CPA呢,如今倒是只用做做60年代小学生的卷子,倒是轻松不少。
叶桂英看陶蓁蓁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桌前,心下对于乖巧的女学生更加喜欢,递给蓁蓁一张试卷,一支笔,又笑着鼓励道:“小陶同学,别担心,这是五年级毕业班的试卷,难度或许有点儿大,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况,会做多少就做多少,一个小时之后老师会来收试卷。当然,提前做完了也可以叫我。”
陶蓁蓁叹了口气,拿起笔,埋头将试卷填满。以二十八岁的高龄做小学生的期末试卷,显然有些胜之不武。或许是这个年代的人们大多讲究朴实无华,数学试题中都以基础的计算以及定理理解为主,并没有后世折磨无数小学生的另辟蹊径的奥数题。而语文试题除了基础的字词拼写,阅读和作文的材料都带有浓厚的时代风味,让蓁蓁有些不习惯,但是题目本身却并不难。
不过二十分钟,陶蓁蓁就将两张试卷填得满满当当。
叶桂英看蓁蓁这么早就出来了,讶然地挑了挑眉头,结果试卷一看,却越看越惊讶:“数学卷子全对了!语文这篇古诗文的解析也写得很不错,就是作文写得有些过于自由散漫了,但也是小毛病……兰会计,你们家蓁蓁可不得了啊,这么厉害的学生,年纪还这么小!我两三年也遇不上一个呢!
我觉得蓁蓁可以直接来读毕业班,只要再准备几个月,能直接去参加十二月的镇初中考试!”
感受到叶桂英落在自己身上越来越亮的目光,陶蓁蓁有些尴尬,被人夸小学卷子做得好什么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有些超前了。
但是兰妈妈却与有荣焉地挺起了胸膛,“叶老师您把蓁蓁都夸得不好意思了。这孩子虽然脑瓜子不笨,但是到底比起其他毕业班的孩子们年纪小几岁,基础也没有那么牢靠,老师今后还要多多指点她呀……”
叶桂英忙不迭地点头,“兰会计您放心吧。这样听话又能出成绩的好学生,就是老师们的宝贝!”又笑着看向陶蓁蓁,“只不过,宝贝是一回事,严厉要求又是另一回事。陶同学,你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对于这位年轻又温柔的老师,陶蓁蓁十分有好感,当下承诺道:“叶老师您尽管严厉要求我,我一定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只是……”
“怎么了?”
陶蓁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的一笔字写得不是很好。刚才在书房里,看见墙上挂着老师的书法作品,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跟着老师练一练字呢?”
叶桂英很理解地点点头,“当然可以。字如其人,一笔好字先入为主就能给改卷子的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在书法上也只是一个初学者,但是带着你打打基础还是能够胜任,如果日后你有机会考到市里的高中,见到我书法上的师父——现在市高中的校长,那才是真正的大家呢!”
解决了蓁蓁入学的事情,但是兰妈妈却没急着走,一边和叶桂英叙着闲话,一边等着叶成虎和几个儿子回家。
而陶蓁蓁手里则被塞了一把豆子一个盆,做个默默干活的小小背景板。叶桂英是叶家村难得能用普通话和兰妈妈交流的人,两人从东家的田聊到西村的树,而关于叶家村的轮廓也随之在陶蓁蓁脑海中徐徐展开。
“去年是个好年景,只盼着今年也能风调雨顺的,大家都能有个好收成。咱们村子里的这些老住户也就算了,村北那边几户人家本来就是前年大洪涝从邻省逃荒过来的,要是还碰不上个好年景,日子可没法过了。”
逃荒?捕捉到叶桂英口中的关键词,陶蓁蓁抬起眼睛,小声问道:“叶老师,逃荒过来叶家村的几户人家中,有没有个名字叫红缨的女孩子呀?之前……之前我好像听村里别的孩子提起过,说……说红缨特别能干,很会做家务,我……我也想要向她学习学习。”
所谓的别的孩子自然是借口,之前写卷子都没紧张的陶蓁蓁屏息凝神,忐忑地等着叶桂英的答复。
“红缨?那孩子我倒是知道……”
她知道!叶红缨确有其人!陶蓁蓁的心几乎都要蹦到嗓子眼了,凝神仔细听着叶桂英的一字一句:
红缨不管是家务活还是田里的活儿都是一把好手,性格也是斯文又和气的。只不过……之前我上门去问她要不要上学的时候,红樱的爹娘却说姑娘家都是要泼出家门的水,读书也是浪费钱。可是,对于这些逃荒过来安家的人家,市里都是有政策的,他们的孩子前两年上学都可以免除学杂费。但就是这免费的学,他们家的大人也不舍得浪费了一个劳动力。
可惜了,我看红缨那姑娘脑子灵光,又肯吃苦,如果有机会上学一定不会差的。都说咱们新社会,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但是很多人还是旧思想,老思想!
兰妈妈也不由叹息:“确实是可惜。读书识字对于未来的好处可大着呢,就说我,若是不会读写算账,也不能在瓷器厂当上会计呀。”又摸摸陶蓁蓁的头,“你想要做家务帮帮忙是一片好心,只是对于你们这些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读书。”
陶蓁蓁的心思却早就飞到了叶红缨身上,囫囵地点点头,心中却盘算起来一定得尽快找个时间去见见叶红缨才好。
直到夕阳西下时分,叶成虎才带着三个儿子回了家,四个身高八尺肌肉遒劲的黑壮汉子一进门,房舍便显得狭小起来。叶桂英主动把兰妈妈的来意说明,又狠狠夸赞了一番蓁蓁在学业上的天分。
叶成虎宽大的手掌在蓁蓁的头顶拍了拍,粗犷的动作没收着力气,却让蓁蓁觉得熟悉和亲切,“会读书的孩子在咱们这儿可稀罕呢。丫头,以后跟着桂英好好学,再考个初中,高中的,以后回来也当老师。女孩子做这样的工作,比起在地里抛食,可要体面又轻快得多。”
又对着兰妈妈道:“兰妹子,蓁蓁的父母都是为了国家献身的烈士,也是咱们叶家村的光荣,本来养育蓁蓁这孩子长大成人也是咱们村民们的义务,却劳累你照顾蓁蓁这么些年。你和蓁蓁两个人孤儿寡母的,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来我们家说,你们家蓁蓁的烈士田刚好就挂靠在我家儿子大军和二炮的名下代耕,一定帮你们把地种的好好的。既然来了咱们叶家村,大家就是一家人了,互相帮扶着要把日子过红火才好呢!”
叶家众人又热情地留了兰妈妈和蓁蓁吃了晚饭,才放了两人离开。叶家为了迎客人,特地打了蛋花汤,还剁了些腊肉炒菜,虽然在现代人的餐桌上这样的菜色不同寻常,但是对于如今年月的村中人来说却是难得的盛宴。
蓁蓁想到自己中午吃的荠菜蛋炒饭,不由得有些忧心起来,回家的路上拽着兰妈妈的袖子问道:“兰妈妈,你一个人做活养我,我又吃得不差,还要读书,是不是挺不容易的呀。如果这样,要不日后我们也吃得简单些吧,我听叶村长的小儿子叶小狼说,他们家平时都是吃点儿咸菜就着稀饭,或者是菜饭汤呢……”
兰妈妈看着蓁蓁蹙起来的小眉头,想不到小小的孩子居然这样观察细致入微,却并没有为自己更好的生活水平而骄傲,反倒关心起自己,心中又是感动,却也有些心疼:若不是局势乱了,蓁蓁养在京城的大院中跟着老首长们过日子,何曾会到了计较鸡蛋能不能吃的地步。
她拉着小姑娘的手,柔声解释道:“蓁蓁不用担心,你是烈士军属遗孤,一切粮食的分配都是在标准之内定格的,而且陶师长和方军医给你留下的钱加上统一发放的烈士抚恤金,当年加起来就有将近三千元。后来由老首长做主放进银行里存起来了,如今加上利息也有将近五千块钱,你十八岁之前,每年都可以取出三百元做急用或是零花。
叶家村比起京城里来东西便宜,花钱的地方也少,就是你自个儿的零花钱,就几乎能养起两个成年人了。咱们虽然暂时来了叶家村,但你却不必为此委屈了自己,就是伙食再好些,兰妈妈也养得起你。有什么想要又没有票的东西,也尽可以写信问问老首长和你摇光哥哥有没有办法,千万别因为距离远了反而与老首长,老夫人还有摇光他们生疏了,他们是真心把你当成家中的亲人来疼爱呢。”
陶蓁蓁不由得咋舌,她小时候听奶奶提起过,年轻在县城里当工人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二十出头,而自己不过一个孩子,零花钱却能赶上如今最光荣的成年工人的工资,属实算是个小富婆。
“兰妈妈,那……我现在一个月能花掉的大概有多少钱呀?”
兰妈妈仰起头思索了一会儿,“咱们来叶家村也就才刚刚一个半月左右,四月份花在你身上的钱满打满算也就十八块六毛,这还是咱们初来乍到添置了不少东西,若是安定下来,就算伙食不变,一个月在你身上的花费应该不会超过十二元。等着咱们院子里的菜地长起来,买来的仔鸡也繁衍了,或许还能再省上一点儿。”
如今日子过得绰绰有余,饶是兰妈妈说起来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这就是村里的好处了,自给自足,比在城中生活要节省得多。”
陶蓁蓁却低下头思索起来,若是自己每个月只花费不到十二元,那是不是有机会能省出一笔钱,让奶奶也能读上书呢?
没有受过教育,始终是奶奶心中的隐痛,直到六十多年之后依旧横亘在心中,自己既然有了这样的机遇,来到这样的年代,又来到有奶奶存在的叶家村,总得做出一些什么改变吧?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得先和如今还是个少女的奶奶见上面,混个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