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仙这次所卖的菌菇,大部分都是文小念和文卿元进山所得。
最主要的是第一次进山遇到的成片的松茸,文卿元分给文小念的是七十七斤,晒干后有七斤半。
十斤生菌可晒一斤干菌,王仙仙的干松茸卖了三十块钱一斤,七斤半的松茸就卖了二百一十块。
王仙仙小声给陆菱烟说野生菌的情况的时候,眼里都是喜悦之色。
她务农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又怎么能不兴奋。
将自己的情况说明给陆菱烟之后,王仙仙看向了文卿元,好似看一块金元宝。
“这都多亏了阿元,我听小念说,是因为跟阿元进山,才碰到那么好的菌子。”
“菱烟,阿元简直就是个福星。”
而听王仙仙这么多,陆菱烟也是与有荣焉。
想到这次要卖的这些野生菌也是出自文卿元之手,也觉得王仙仙说的十分有道理。
而文卿元听着王仙仙的夸赞,也是暗自沉思。
她们这里的野生菌价格都不高,这个时候像晒干后的松茸、鸡枞菌,能卖到十五块钱一斤。
所以基本农村家里有小孩儿的,在野生菌生长的季节,都会叫小孩儿上山捡菌子。
菌子晒干之后,家里大人就可以拿去食品站卖掉之后,补贴家用。
当然,不是所有人进山都有收获的。
因为村里人不少,所以靠近村子的山,基本都会很快被清扫而空。
所以很多人如果手脚慢一点,那么要想遇到珍贵的野生菌,很难。
更别说文卿元这种次次进山,次次收货满满的,更是难上加难。
不然村里人靠山吃山,野生菌能赚钱,村里人也不用种地了,天天进山采蘑菇算了。
而且文卿元很清楚,她进山基本每次运气都这么好,绝对跟她的手镯有莫大的关系。
毕竟就拿她前世来说,每次跟文小念进山,十次能有三次能捡到十几朵鸡枞菌或者松茸,都能欣喜不已。
所以像她之前带着文小念和文紫鸢进山,见到的那成片的松茸,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而且这馅饼,还追着喂到她嘴里。
再比如那前世她弃之如敝履的竹荪,虽说前世也会遇到,但不会像这一世进山的时候一样,遇到成片的。
因为那竹荪她烤干之后,也有十斤之多。
竹荪不比松茸重,所以基本十五斤竹荪生菌,可才能得到一斤的干菌。
在那之后,她进山还遇到了不少的鸡枞菌和牛肝菌。
那山里的野生菌,是排着队在让她捡。
但知道原因所在,文卿元也不敢声张。
不仅如此,她还更加的小心。
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她懂。
王仙仙和陆菱烟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因为要去集市上买东西,所以就和陆菱烟告别了。
王仙仙走了之后,文紫鸢三人又排了大概十来分钟的队,于是进到了食品站里。
食品站的工作人员听说文卿元她们是来卖干野生菌的,简单看了一下文卿元她们背着的野生菌,却是直接把食品站的站长叫了出来。
食品站的站长是个中年人,工作人员叫袁站长。
袁站长有点地中海,不过面容很和善。
见到文卿元三人之后,袁站长让文卿元把野生菌拿出来。
文卿元照做,将背篓里的野生菌全部拿出,然后打开让袁站长验货。
“咦?小姑娘你这些野生菌的品相都保存得不错,你们这是烘烤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袁站长原本只是循例验货,就刚看了松茸,没想到文卿元给的货还给了他意外。
不过嘴里说着小姑娘,袁站长的目光却是看向了文卿元身后的陆菱烟。
袁站长以为,这野生菌的烘烤工艺,就孙不是陆菱烟会的,起码也是她的家里人。
陆菱烟看袁站长看着自己像是要确认什么,于是点了点头:“是烘烤的,我女儿在家建了个烘房。”
话音落下,陆菱烟还看了一眼文卿元。
袁站长没想到陆菱烟会这样说,听了陆菱烟的话,有见她将目光放在文卿元身上,于是也再次将视线落在了文卿元身上。
于是袁站长目录惊讶,对着文卿元道:“小姑娘你还懂野生菌的烘制?”
文卿元点点头,谦虚道:“让袁站长见笑了,就闲着没事研究了一下。”
不过这话袁站长不信。
他见文卿元不想多说,也没有追问,于是继续查看野生菌。
“这些松茸真心不错,看来你在烘烤的时候,是仔细挑过了的。”
文卿元在背后默默点了点头。
确实是。
她进山搜寻采摘野生菌,目的就是为了卖钱。
所以在烘烤前,都把个头差不多的归类到了一起,分批烘制。
她这次带来售卖的干野生菌,一共有四种,一种就是松茸。
除了第一次进山和文小念分的那一批,后来文卿元又带着文紫鸢进过两次山。
后面两次进山,她凭着自己的透视,又发现了两拨松茸。
这些松茸,无论是个头还是品相,竟然比第一次遇到的那一大批松茸要好。
然后就是牛肝菌,个头都特别大,品相也十分不错。
不过品相再好,也有等级之分。
所以无论是松茸还是牛肝菌,文卿元都分成了上中下三个等级。
在来之前,文卿元把所有烘干的野生菌都过了称。
上等干松茸五斤八两,中等三斤七两,下等三斤二两。
牛肝菌上等三斤整,中等两斤五两,下等的一斤六两。
然后就是鸡枞菌,数量也不少,重量仅次于松茸,一共有八斤。
其实鸡枞菌的新鲜的时候,市场是最好的,无论是凉拌还是煮汤,都十分不错。
不过山里交通不便,文卿元于是才建了烘房。
这样所有珍贵的野生菌,烘干之后营养不会流失,也一样不影响售卖的价格。
袁站长在查验文卿元的野生菌的时候,显然也发现了文卿元的巧思,于是越看越满意。
而看着看着,袁站长突然‘咦’了一声。
“你这竟然还有竹荪?还全部开伞了,这烘制技术也非常不错。”
一边说着,袁站长拿起一朵竹荪看向了文卿元,眼里闪过喜色。
“小姑娘你见识倒还不错,竟然还知道竹荪可以吃?”
文卿元虽然不明白袁站长眼里的喜从何而来,但还是道:“就偶然在一本书上看过,就记下了,如果袁站长收,山里还有,我回去可以采摘新鲜的送过来。”
这句话文卿元倒不是说大话,毕竟系统赋予了文卿元一双透视的眼睛。
最主要的是第一次进山遇到的成片的松茸,文卿元分给文小念的是七十七斤,晒干后有七斤半。
十斤生菌可晒一斤干菌,王仙仙的干松茸卖了三十块钱一斤,七斤半的松茸就卖了二百一十块。
王仙仙小声给陆菱烟说野生菌的情况的时候,眼里都是喜悦之色。
她务农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又怎么能不兴奋。
将自己的情况说明给陆菱烟之后,王仙仙看向了文卿元,好似看一块金元宝。
“这都多亏了阿元,我听小念说,是因为跟阿元进山,才碰到那么好的菌子。”
“菱烟,阿元简直就是个福星。”
而听王仙仙这么多,陆菱烟也是与有荣焉。
想到这次要卖的这些野生菌也是出自文卿元之手,也觉得王仙仙说的十分有道理。
而文卿元听着王仙仙的夸赞,也是暗自沉思。
她们这里的野生菌价格都不高,这个时候像晒干后的松茸、鸡枞菌,能卖到十五块钱一斤。
所以基本农村家里有小孩儿的,在野生菌生长的季节,都会叫小孩儿上山捡菌子。
菌子晒干之后,家里大人就可以拿去食品站卖掉之后,补贴家用。
当然,不是所有人进山都有收获的。
因为村里人不少,所以靠近村子的山,基本都会很快被清扫而空。
所以很多人如果手脚慢一点,那么要想遇到珍贵的野生菌,很难。
更别说文卿元这种次次进山,次次收货满满的,更是难上加难。
不然村里人靠山吃山,野生菌能赚钱,村里人也不用种地了,天天进山采蘑菇算了。
而且文卿元很清楚,她进山基本每次运气都这么好,绝对跟她的手镯有莫大的关系。
毕竟就拿她前世来说,每次跟文小念进山,十次能有三次能捡到十几朵鸡枞菌或者松茸,都能欣喜不已。
所以像她之前带着文小念和文紫鸢进山,见到的那成片的松茸,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而且这馅饼,还追着喂到她嘴里。
再比如那前世她弃之如敝履的竹荪,虽说前世也会遇到,但不会像这一世进山的时候一样,遇到成片的。
因为那竹荪她烤干之后,也有十斤之多。
竹荪不比松茸重,所以基本十五斤竹荪生菌,可才能得到一斤的干菌。
在那之后,她进山还遇到了不少的鸡枞菌和牛肝菌。
那山里的野生菌,是排着队在让她捡。
但知道原因所在,文卿元也不敢声张。
不仅如此,她还更加的小心。
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她懂。
王仙仙和陆菱烟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因为要去集市上买东西,所以就和陆菱烟告别了。
王仙仙走了之后,文紫鸢三人又排了大概十来分钟的队,于是进到了食品站里。
食品站的工作人员听说文卿元她们是来卖干野生菌的,简单看了一下文卿元她们背着的野生菌,却是直接把食品站的站长叫了出来。
食品站的站长是个中年人,工作人员叫袁站长。
袁站长有点地中海,不过面容很和善。
见到文卿元三人之后,袁站长让文卿元把野生菌拿出来。
文卿元照做,将背篓里的野生菌全部拿出,然后打开让袁站长验货。
“咦?小姑娘你这些野生菌的品相都保存得不错,你们这是烘烤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袁站长原本只是循例验货,就刚看了松茸,没想到文卿元给的货还给了他意外。
不过嘴里说着小姑娘,袁站长的目光却是看向了文卿元身后的陆菱烟。
袁站长以为,这野生菌的烘烤工艺,就孙不是陆菱烟会的,起码也是她的家里人。
陆菱烟看袁站长看着自己像是要确认什么,于是点了点头:“是烘烤的,我女儿在家建了个烘房。”
话音落下,陆菱烟还看了一眼文卿元。
袁站长没想到陆菱烟会这样说,听了陆菱烟的话,有见她将目光放在文卿元身上,于是也再次将视线落在了文卿元身上。
于是袁站长目录惊讶,对着文卿元道:“小姑娘你还懂野生菌的烘制?”
文卿元点点头,谦虚道:“让袁站长见笑了,就闲着没事研究了一下。”
不过这话袁站长不信。
他见文卿元不想多说,也没有追问,于是继续查看野生菌。
“这些松茸真心不错,看来你在烘烤的时候,是仔细挑过了的。”
文卿元在背后默默点了点头。
确实是。
她进山搜寻采摘野生菌,目的就是为了卖钱。
所以在烘烤前,都把个头差不多的归类到了一起,分批烘制。
她这次带来售卖的干野生菌,一共有四种,一种就是松茸。
除了第一次进山和文小念分的那一批,后来文卿元又带着文紫鸢进过两次山。
后面两次进山,她凭着自己的透视,又发现了两拨松茸。
这些松茸,无论是个头还是品相,竟然比第一次遇到的那一大批松茸要好。
然后就是牛肝菌,个头都特别大,品相也十分不错。
不过品相再好,也有等级之分。
所以无论是松茸还是牛肝菌,文卿元都分成了上中下三个等级。
在来之前,文卿元把所有烘干的野生菌都过了称。
上等干松茸五斤八两,中等三斤七两,下等三斤二两。
牛肝菌上等三斤整,中等两斤五两,下等的一斤六两。
然后就是鸡枞菌,数量也不少,重量仅次于松茸,一共有八斤。
其实鸡枞菌的新鲜的时候,市场是最好的,无论是凉拌还是煮汤,都十分不错。
不过山里交通不便,文卿元于是才建了烘房。
这样所有珍贵的野生菌,烘干之后营养不会流失,也一样不影响售卖的价格。
袁站长在查验文卿元的野生菌的时候,显然也发现了文卿元的巧思,于是越看越满意。
而看着看着,袁站长突然‘咦’了一声。
“你这竟然还有竹荪?还全部开伞了,这烘制技术也非常不错。”
一边说着,袁站长拿起一朵竹荪看向了文卿元,眼里闪过喜色。
“小姑娘你见识倒还不错,竟然还知道竹荪可以吃?”
文卿元虽然不明白袁站长眼里的喜从何而来,但还是道:“就偶然在一本书上看过,就记下了,如果袁站长收,山里还有,我回去可以采摘新鲜的送过来。”
这句话文卿元倒不是说大话,毕竟系统赋予了文卿元一双透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