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元所在县,名为水阳县,下辖二十来个镇,这些镇的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入眼看去,望不到头。
所以山里很多中药材,要是运气好,还能碰上很多珍惜的中药材。
可是水阳县教育落后,能考大学的都寥寥无几。
而且文卿元家所在的文家村,甚至周边的几个村子,加上贫穷,别说考大学,很多孩子连书都念不上。
就算能念上书的,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村里没有大学生,也没有高中生,学校也没教中药相关的课程。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里人没有人念过大学,也没有人教授中药相关的知识。
就算农村的中药材很多,像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人知道名字,但也不知道是中药材。
比如车前草、夏枯草、蒲公英、荨麻,黄袍、乌袍,狗尾巴草、野薄荷、苦蒿、灯笼草等。
这些中药材,农村的田埂上,土地旁,山的外围,随处可见。
所以仅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就算是你面前有一株人参,你都只会觉得这花长得真好看。
因此山里人要靠中药材赚钱,那是任重而道远。
原本,文卿元也该是这样的,可惜她如今不同了。
如今的文卿元,拜了文彬为师,传承了中医文化。
虽然目前还没出师,帮人看不了病,但是对于山里的药材认识,那是完全不在话下。
而且由于如今拥有系统,为了获得灵气值,文卿元更需要和中药草打交道。
但是认识药材是一回事,售卖中药材是另外一回事。
原本文卿元当初学医的时候,是打算将从山里的中药材委托给文秋生一并卖的。
毕竟文秋生如今还是中医,他看病需要给病人抓药,所以他自然需要采购中药材。
那文卿元找他,也算是事半功倍。
无非就是药材售卖之后,文卿元从收入里面给文秋生一些辛苦费。
但是如今,文卿元觉得,她好似也不用走文秋生的那里的路了。
山里中药材数不胜数,村子里的人因为认识中药材的不多,所以山里的中药材根本无人采摘。
就算有个别人认识一些中药材进行采摘,可是镇上如今不收购药材,也很难找到渠道售卖出去。
因此一来二去,大家就已经不把心里放在这上面了。
但文卿元如今却知道,乡镇药材的收购,未来是必然的趋势。
因为再有两年,镇上就开始有药材收购商了。
药材收购商会不定期在镇上设立站点进行收购,也会在镇上设立一些代收点,比如餐馆或者商店代收。
平时的时候,只要村里人进山遇到了认识的中药材,就会送往镇上的代收点进行售卖。
前世文卿元也跟着村里的人进山采过中药材,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青蒿。
青蒿有退虚弱,凉血、解暑等功效,因为其茎叶中含有青蒿素,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之一。
当时文卿元并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反正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村里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收割青蒿卖钱,所以陆菱烟也带着她参与了。
但是因为青蒿在村里随处可见,当时收购的价格是五毛钱一斤。
而如今,文卿元已经不再打这些收购商的主意,因为她就要做那个收购商。
王站长是县里收购站的站长,是公家人,所以文卿元打算和袁站长做一笔长久的买卖。
袁站长听到文卿元问药材收购事宜,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放在一旁的野生菌。
“这些野生菌,都是卿元你亲自进山采摘的?”
文卿元点点头,还待说话,袁站长就在一旁率先开口了。
“老袁,你别看卿元小小年纪,脑子可聪明着呢,这些野生菌,都是她烘制的。”
“包括我前两次送你的那些干野生菌,也是卿元亲自烘制的,你不还夸那干菌好,这次你可以再带点回去。”
说着,袁站长就将那袋放在背篓上方的野生干菌抬了下来,然后当着文卿元的面打开,从里面提出了一袋竹荪。
之后,袁站长又将竹荪打开,献宝似地递给了王站长看。
文卿元“.........”
她怎么觉得,这袁站长有点狗腿呢。
不过袁站长和王站长可不知道文卿元的腹诽。
见自己的老友将野生菌递给自己,王站长十分给面子地看了看,还从里面拿出松茸仔细地观摩了一番。
“果然不错,跟上次的一样,这批竹荪有多少,老袁你全部给我吧。”
“没问题。”
于是,袁站长开始清算文卿元此次带来的所有野生菌。
如今文卿元卖的野生菌,不是珍贵的她不卖,品相和个头不好的她也不卖。
所以每次她送的野生菌,袁站长都十分满意。
不过不一样的是,因为和文卿元熟稔,如今文卿元卖的野生菌,袁站长全部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斤涨了三块。
首先是烘制后的干菌类。
鸡枞菌四十三块一斤,竹荪四十七块一斤。
上等松茸和牛肝菌三十八块一斤,中等的三十三块一斤,下等三十一块一斤。
然后就是生菌。
竹荪十块一斤,鸡枞菌和牛肝菌不分个头和等级,都算八块一斤。
再有就是干巴菌。
干的干巴菌涨到了二十块一斤,生的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两倍,六十块一斤。
不过就算再贵,因为干巴菌数量少,就算文卿元运用了透视,文卿元捡的数量也不多。
这批干巴菌,生的干的各十斤整,一共卖了八百块钱。
因此这次文卿元带来的这批野生菌,鸡枞菌生的二十斤卖了一百六十块。
竹荪全部是干的,一共是三十三斤六两,卖了一千五百七十九块二毛钱。
然后就是松茸,这次文卿元带来的松茸,也全都是干的。
上等的松茸六斤二两,中等的七斤五两,没有下等的,所以一共卖了四百八十三块一毛。
袁站长在旁边算账,王站长就在旁边听着,他见文卿元一副镇定的模样,真是越看越心惊。
首先不说文卿元的力气,就是那售卖野生菌的价格,也是工薪族一两年的工资。
可是文卿元却是全程一副淡然的模样,丝毫不觉得有什么。
所以王站长认为,文卿元要么是故作镇定,要么就真的不觉得这笔钱有什么。
而王站长看了半天,更倾向后者。
所以山里很多中药材,要是运气好,还能碰上很多珍惜的中药材。
可是水阳县教育落后,能考大学的都寥寥无几。
而且文卿元家所在的文家村,甚至周边的几个村子,加上贫穷,别说考大学,很多孩子连书都念不上。
就算能念上书的,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村里没有大学生,也没有高中生,学校也没教中药相关的课程。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里人没有人念过大学,也没有人教授中药相关的知识。
就算农村的中药材很多,像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人知道名字,但也不知道是中药材。
比如车前草、夏枯草、蒲公英、荨麻,黄袍、乌袍,狗尾巴草、野薄荷、苦蒿、灯笼草等。
这些中药材,农村的田埂上,土地旁,山的外围,随处可见。
所以仅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就算是你面前有一株人参,你都只会觉得这花长得真好看。
因此山里人要靠中药材赚钱,那是任重而道远。
原本,文卿元也该是这样的,可惜她如今不同了。
如今的文卿元,拜了文彬为师,传承了中医文化。
虽然目前还没出师,帮人看不了病,但是对于山里的药材认识,那是完全不在话下。
而且由于如今拥有系统,为了获得灵气值,文卿元更需要和中药草打交道。
但是认识药材是一回事,售卖中药材是另外一回事。
原本文卿元当初学医的时候,是打算将从山里的中药材委托给文秋生一并卖的。
毕竟文秋生如今还是中医,他看病需要给病人抓药,所以他自然需要采购中药材。
那文卿元找他,也算是事半功倍。
无非就是药材售卖之后,文卿元从收入里面给文秋生一些辛苦费。
但是如今,文卿元觉得,她好似也不用走文秋生的那里的路了。
山里中药材数不胜数,村子里的人因为认识中药材的不多,所以山里的中药材根本无人采摘。
就算有个别人认识一些中药材进行采摘,可是镇上如今不收购药材,也很难找到渠道售卖出去。
因此一来二去,大家就已经不把心里放在这上面了。
但文卿元如今却知道,乡镇药材的收购,未来是必然的趋势。
因为再有两年,镇上就开始有药材收购商了。
药材收购商会不定期在镇上设立站点进行收购,也会在镇上设立一些代收点,比如餐馆或者商店代收。
平时的时候,只要村里人进山遇到了认识的中药材,就会送往镇上的代收点进行售卖。
前世文卿元也跟着村里的人进山采过中药材,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青蒿。
青蒿有退虚弱,凉血、解暑等功效,因为其茎叶中含有青蒿素,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之一。
当时文卿元并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反正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村里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收割青蒿卖钱,所以陆菱烟也带着她参与了。
但是因为青蒿在村里随处可见,当时收购的价格是五毛钱一斤。
而如今,文卿元已经不再打这些收购商的主意,因为她就要做那个收购商。
王站长是县里收购站的站长,是公家人,所以文卿元打算和袁站长做一笔长久的买卖。
袁站长听到文卿元问药材收购事宜,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放在一旁的野生菌。
“这些野生菌,都是卿元你亲自进山采摘的?”
文卿元点点头,还待说话,袁站长就在一旁率先开口了。
“老袁,你别看卿元小小年纪,脑子可聪明着呢,这些野生菌,都是她烘制的。”
“包括我前两次送你的那些干野生菌,也是卿元亲自烘制的,你不还夸那干菌好,这次你可以再带点回去。”
说着,袁站长就将那袋放在背篓上方的野生干菌抬了下来,然后当着文卿元的面打开,从里面提出了一袋竹荪。
之后,袁站长又将竹荪打开,献宝似地递给了王站长看。
文卿元“.........”
她怎么觉得,这袁站长有点狗腿呢。
不过袁站长和王站长可不知道文卿元的腹诽。
见自己的老友将野生菌递给自己,王站长十分给面子地看了看,还从里面拿出松茸仔细地观摩了一番。
“果然不错,跟上次的一样,这批竹荪有多少,老袁你全部给我吧。”
“没问题。”
于是,袁站长开始清算文卿元此次带来的所有野生菌。
如今文卿元卖的野生菌,不是珍贵的她不卖,品相和个头不好的她也不卖。
所以每次她送的野生菌,袁站长都十分满意。
不过不一样的是,因为和文卿元熟稔,如今文卿元卖的野生菌,袁站长全部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斤涨了三块。
首先是烘制后的干菌类。
鸡枞菌四十三块一斤,竹荪四十七块一斤。
上等松茸和牛肝菌三十八块一斤,中等的三十三块一斤,下等三十一块一斤。
然后就是生菌。
竹荪十块一斤,鸡枞菌和牛肝菌不分个头和等级,都算八块一斤。
再有就是干巴菌。
干的干巴菌涨到了二十块一斤,生的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两倍,六十块一斤。
不过就算再贵,因为干巴菌数量少,就算文卿元运用了透视,文卿元捡的数量也不多。
这批干巴菌,生的干的各十斤整,一共卖了八百块钱。
因此这次文卿元带来的这批野生菌,鸡枞菌生的二十斤卖了一百六十块。
竹荪全部是干的,一共是三十三斤六两,卖了一千五百七十九块二毛钱。
然后就是松茸,这次文卿元带来的松茸,也全都是干的。
上等的松茸六斤二两,中等的七斤五两,没有下等的,所以一共卖了四百八十三块一毛。
袁站长在旁边算账,王站长就在旁边听着,他见文卿元一副镇定的模样,真是越看越心惊。
首先不说文卿元的力气,就是那售卖野生菌的价格,也是工薪族一两年的工资。
可是文卿元却是全程一副淡然的模样,丝毫不觉得有什么。
所以王站长认为,文卿元要么是故作镇定,要么就真的不觉得这笔钱有什么。
而王站长看了半天,更倾向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