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太皇太后听了这话满脸不悦,自己操心了女儿不算,还要操心外孙女不成。
“别,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管还想让旁人操心吗。”
“儿臣倒是想管,可母后一早就把人带到自己身边,现在儿臣就是想管也有心无力。”
长宁公主语气懒散,拿了一个枇杷在手上玩了起来,太皇太后被气的捂着胸口让她滚。
担心太皇太后真给自己气出毛病,长宁公主摇摇头叹道:“母后的养气功夫还是不到家呀,儿臣难得回来一趟,明日再过来看望母后。”
太皇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见长宁公主转身就走,追在她的身后小跑跟上。
“公主,您从前住的地方太皇太后早就命人照着您的喜好布置好了,您还是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吧。”
长宁公主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日头正大,掌事姑姑不在耽误时辰,自己回太皇太后身边伺候。
太皇太后面带笑意的手里把玩着刚才长宁公主拿着的的枇杷,脸上看不出一点生气的迹象。
“阿贞,长宁已经回去了吧。”
“殿下回永芳殿了,您说您也是,公主难得回来,何必总是说那些过去的事。”
贞姑姑是太皇太后的陪嫁侍女,伺候太皇太后也已经几十年了,平日贞姑姑说些越矩的话,太皇太后也从不放在心上。
长宁公主也是在贞姑姑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说句大不敬的话,跟自己的孩子也没甚差别,太皇太后知道她没有坏心,也从不介意。
“我就是故意的,这个昌平真是跟她十足相像,我是管不了了,”说着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你别看她嘴硬说不管,她回去肯定会说几句的。”
贞姑姑把她手里已经不成样子的橘子接了过来,给她擦手。
“郡主性子倔犟,只怕公主的话也不顶用。”
“顶不顶用再说呢!”大的大的不停话,小的小的也不听话,太皇太后深叹了一口气说,“当初不让她嫁,她非嫁,和离了给她又找了几个,那个不比那萧家的好,结果呢,她死活不愿意,还为此躲到封地去。”
“娘娘这是过于担心了,公主地位尊贵,就算不再成亲也没人敢说闲话。”
“是没人敢说闲话,我已经六十岁了,我还能活几年,回头我一去,谁还能给她撑腰,人走茶凉,倒时候皇帝能不能像现在一想对她还未可知呢。”
贞姑姑觉得太皇太后想多了,开口安慰道:“还有郡主呢,皇上和郡主兄妹情深,不会不顾情面的。”
“唉,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太皇太后吩咐贞姑姑,“皇帝送来的枇杷你都送去永芳殿,酸唧唧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
贞姑姑应下,脸上笑开了花,她就知道太皇太后是嘴硬心软,长宁公主最爱吃橘子,以前公主不在,这些枇杷太皇太后也没说不好,皇上送来两筐,太皇太后还留了一筐不许旁人动,这不是明摆着留给公主的吗。
长宁公主刚到永芳殿门口昌平已经在哪里侯着了,天上日头大,长宁公主步子不停的往殿里去。
一进门,一股凉气袭来,原来太皇太后早就吩咐了,因着公主怕热,不比跟着宫里的规矩,提前摆上冰鉴。
听了太监的回复,她挥挥手让人下去,吩咐自己的侍女,让她明日出宫将自己准备的礼物收拾收拾,该送人的送人。
“母亲可有给我带什么好东西?”
见长宁公主脸色并不好看,昌平故意打趣。
“什么好东西,本宫说自己特意为你寻了一匹红色牡丹纹的蜀锦,送给你做嫁衣,你可满意?”
“满意,怎么不满意,我平日爱穿红,多亏母亲还记得女儿”
昌平心里无语,明明刚刚还好好的也不知外祖母又说了什么,惹得母亲不高兴。
看昌平嘟着嘴一脸的不服,长宁心里叹气,孩子自小不在身边长大,有些话她说了也未必好。
看她一脸不在乎的模样,长宁公主一把抓了桌上一个苹果扔到她怀里,昌平已经被砸出经验了,反手一抓,将苹果握在手里啃了起来。
长宁公主没好气道:“你的婚事赶紧解决,省的太皇太后总是烦我。”
此话一出,昌平可是来了精神了,一脸激动。
“怎么了,外祖母是不是又拿您当年的事情说事了,我的目标就是吸取您的教训,然后向您学习。”
吸取什么教训,自然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教训,学习则是学习长公主养面首。
长宁公主知道昌平的话里的意思,她和萧衍和离的时候,昌平也已经三四岁了,她记事早,当年自己和秦衍每天无休止的争吵估计她都记在心里,自己都没做个好榜样,如何能要求自己的女儿呢。
“你和秦子英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心里要有数,要是没那个意思趁早跟人家说清楚。”
看看女儿的脸色还算正常,接着道:“他家满门忠烈,皇帝现在还未赐婚不过是还想着你们从小到大的情谊,但是人家也二十几岁了,也拖不了几年。”
这里面还包括了自己昌平是知道的,自从和她同岁的贵妃进了宫,太皇太后就开始催婚,这两年则是越发着急。
一提到这事昌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耷拉着眼睛和嘴角做到母亲旁边,声音有气无力。
“女儿心里有数。”
这明显是不想跟自己说心里话,长宁公主早有预料也不气馁。
“反正以后太皇太后那你自己处理。”
“知道了,知道了。”
安远侯府里,秦氏等到了天擦黑,门房传来消息,柳妍的车马到了,直接从侧门进了府。
此时她刚用完晚膳,听了此事,面带冷笑。
“我看娘娘就是瞎操心,看看人家可有一点在乎的样子,还不是眼巴巴的进来做了妾。”
皇帝手下的将军里头有不少因为常年征战而未成亲,或是丧妻的将士,那日,贵妃让自己的贴身宫女织月去问了柳氏,且给了两个选择。
一是贵妃明面上下旨命她为自己祈福,过个一两年她就求皇上给个县主或是郡主的封号,她也能搬出诚国公府过自己的日子。
二是在她选出来的几个人里,挑一个圣旨赐婚,做正头娘子。
谁料她竟一个没选,硬着头皮要进安远侯府,贵妃没有法子,只得让诚国公府将她的嫁妆如数带走,并在送一些嫁妆。
沈氏还因此在府上又闹了一通。
府上已经点上了灯,进了府里,负责引路的小厮带着柳妍去二房的秋水院。
她常来拜访秦氏,去秋水院的路她记得清清楚楚,如今走在这条路上确实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她一点都不后悔,虽然计划出错,但她能掰回来,做一个无权没有地位,空有名头的大夫人倒不如现在,反正她会给自己挣出一份前程的。
“你们先把行李带去住处归置一下吧,我自己去见你们二太太。”
柳妍对等在门口的丫鬟吩咐,丫鬟刚想说些什么,被一旁的同伴拉住。
“太太已经命人将东跨院收拾齐整,几位姐姐只管过去就是。”眼神示意一旁的小丫鬟将人带去。
“太太吩咐我们在这接您,奴婢们不敢疏忽。”
秦氏今天给她们俩的任务就是紧紧跟着柳妍,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就连东跨院里她也安排了自己的人,她吃了一次亏就够了,绝不会有第二次。
柳妍笑笑没说话。
秦氏端坐在上座一动不动,任由柳妍给自己行礼,柳氏面上无一点不甘,两人这么多年的姐妹,十分了解,她等柳氏坐下后才出声。
“表姐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你既然进来了,就安分点,东跨院那边我都安排好了,姐姐没事也不用出门,吃穿用度也不会少你的。”
“我们这种人现在看的还是吃穿用度吗?”柳氏脸上划过一抹不屑
秦氏心里一紧,脸上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所以你就跟妹妹的男人勾搭到一起?”
柳氏一副你爱信不信的样子。
“我的心思你也知道,这个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以后......”
柳氏未尽的话又咽了回去,秦氏也不感兴趣,只勒令她以后少出门,就让人赶紧走了,不想在多看一眼。
她斜躺在榻上,百思不得其解。
“我本打算好好给她紧紧弦,可是看到表姐的时候我想的那些难听话有说不出口了。”
秦氏摸摸自己的额头,看看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玉蕊递给她一盏茶,安慰道:“是太太心善,还念着姐妹亲情呢,不过表小姐的话也是,当时她还让您帮忙给侯爷牵线呢。”
秦氏现在脑子乱乱的,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我现在已经分不清表姐话里的真假,不管真假,你们都给我提防好,盯好她,不能再让二爷跟她碰面,也别让她在干出有损声誉的事情。”
这事一出,虽说受害的是她,可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两姐妹争一夫,现在就是要尽快让外人忘记这件事,维护好长信侯府和安远侯府的名声,若非如此,这次她不会那么快就妥协。
“别,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管还想让旁人操心吗。”
“儿臣倒是想管,可母后一早就把人带到自己身边,现在儿臣就是想管也有心无力。”
长宁公主语气懒散,拿了一个枇杷在手上玩了起来,太皇太后被气的捂着胸口让她滚。
担心太皇太后真给自己气出毛病,长宁公主摇摇头叹道:“母后的养气功夫还是不到家呀,儿臣难得回来一趟,明日再过来看望母后。”
太皇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见长宁公主转身就走,追在她的身后小跑跟上。
“公主,您从前住的地方太皇太后早就命人照着您的喜好布置好了,您还是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吧。”
长宁公主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日头正大,掌事姑姑不在耽误时辰,自己回太皇太后身边伺候。
太皇太后面带笑意的手里把玩着刚才长宁公主拿着的的枇杷,脸上看不出一点生气的迹象。
“阿贞,长宁已经回去了吧。”
“殿下回永芳殿了,您说您也是,公主难得回来,何必总是说那些过去的事。”
贞姑姑是太皇太后的陪嫁侍女,伺候太皇太后也已经几十年了,平日贞姑姑说些越矩的话,太皇太后也从不放在心上。
长宁公主也是在贞姑姑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说句大不敬的话,跟自己的孩子也没甚差别,太皇太后知道她没有坏心,也从不介意。
“我就是故意的,这个昌平真是跟她十足相像,我是管不了了,”说着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你别看她嘴硬说不管,她回去肯定会说几句的。”
贞姑姑把她手里已经不成样子的橘子接了过来,给她擦手。
“郡主性子倔犟,只怕公主的话也不顶用。”
“顶不顶用再说呢!”大的大的不停话,小的小的也不听话,太皇太后深叹了一口气说,“当初不让她嫁,她非嫁,和离了给她又找了几个,那个不比那萧家的好,结果呢,她死活不愿意,还为此躲到封地去。”
“娘娘这是过于担心了,公主地位尊贵,就算不再成亲也没人敢说闲话。”
“是没人敢说闲话,我已经六十岁了,我还能活几年,回头我一去,谁还能给她撑腰,人走茶凉,倒时候皇帝能不能像现在一想对她还未可知呢。”
贞姑姑觉得太皇太后想多了,开口安慰道:“还有郡主呢,皇上和郡主兄妹情深,不会不顾情面的。”
“唉,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太皇太后吩咐贞姑姑,“皇帝送来的枇杷你都送去永芳殿,酸唧唧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
贞姑姑应下,脸上笑开了花,她就知道太皇太后是嘴硬心软,长宁公主最爱吃橘子,以前公主不在,这些枇杷太皇太后也没说不好,皇上送来两筐,太皇太后还留了一筐不许旁人动,这不是明摆着留给公主的吗。
长宁公主刚到永芳殿门口昌平已经在哪里侯着了,天上日头大,长宁公主步子不停的往殿里去。
一进门,一股凉气袭来,原来太皇太后早就吩咐了,因着公主怕热,不比跟着宫里的规矩,提前摆上冰鉴。
听了太监的回复,她挥挥手让人下去,吩咐自己的侍女,让她明日出宫将自己准备的礼物收拾收拾,该送人的送人。
“母亲可有给我带什么好东西?”
见长宁公主脸色并不好看,昌平故意打趣。
“什么好东西,本宫说自己特意为你寻了一匹红色牡丹纹的蜀锦,送给你做嫁衣,你可满意?”
“满意,怎么不满意,我平日爱穿红,多亏母亲还记得女儿”
昌平心里无语,明明刚刚还好好的也不知外祖母又说了什么,惹得母亲不高兴。
看昌平嘟着嘴一脸的不服,长宁心里叹气,孩子自小不在身边长大,有些话她说了也未必好。
看她一脸不在乎的模样,长宁公主一把抓了桌上一个苹果扔到她怀里,昌平已经被砸出经验了,反手一抓,将苹果握在手里啃了起来。
长宁公主没好气道:“你的婚事赶紧解决,省的太皇太后总是烦我。”
此话一出,昌平可是来了精神了,一脸激动。
“怎么了,外祖母是不是又拿您当年的事情说事了,我的目标就是吸取您的教训,然后向您学习。”
吸取什么教训,自然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教训,学习则是学习长公主养面首。
长宁公主知道昌平的话里的意思,她和萧衍和离的时候,昌平也已经三四岁了,她记事早,当年自己和秦衍每天无休止的争吵估计她都记在心里,自己都没做个好榜样,如何能要求自己的女儿呢。
“你和秦子英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心里要有数,要是没那个意思趁早跟人家说清楚。”
看看女儿的脸色还算正常,接着道:“他家满门忠烈,皇帝现在还未赐婚不过是还想着你们从小到大的情谊,但是人家也二十几岁了,也拖不了几年。”
这里面还包括了自己昌平是知道的,自从和她同岁的贵妃进了宫,太皇太后就开始催婚,这两年则是越发着急。
一提到这事昌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耷拉着眼睛和嘴角做到母亲旁边,声音有气无力。
“女儿心里有数。”
这明显是不想跟自己说心里话,长宁公主早有预料也不气馁。
“反正以后太皇太后那你自己处理。”
“知道了,知道了。”
安远侯府里,秦氏等到了天擦黑,门房传来消息,柳妍的车马到了,直接从侧门进了府。
此时她刚用完晚膳,听了此事,面带冷笑。
“我看娘娘就是瞎操心,看看人家可有一点在乎的样子,还不是眼巴巴的进来做了妾。”
皇帝手下的将军里头有不少因为常年征战而未成亲,或是丧妻的将士,那日,贵妃让自己的贴身宫女织月去问了柳氏,且给了两个选择。
一是贵妃明面上下旨命她为自己祈福,过个一两年她就求皇上给个县主或是郡主的封号,她也能搬出诚国公府过自己的日子。
二是在她选出来的几个人里,挑一个圣旨赐婚,做正头娘子。
谁料她竟一个没选,硬着头皮要进安远侯府,贵妃没有法子,只得让诚国公府将她的嫁妆如数带走,并在送一些嫁妆。
沈氏还因此在府上又闹了一通。
府上已经点上了灯,进了府里,负责引路的小厮带着柳妍去二房的秋水院。
她常来拜访秦氏,去秋水院的路她记得清清楚楚,如今走在这条路上确实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她一点都不后悔,虽然计划出错,但她能掰回来,做一个无权没有地位,空有名头的大夫人倒不如现在,反正她会给自己挣出一份前程的。
“你们先把行李带去住处归置一下吧,我自己去见你们二太太。”
柳妍对等在门口的丫鬟吩咐,丫鬟刚想说些什么,被一旁的同伴拉住。
“太太已经命人将东跨院收拾齐整,几位姐姐只管过去就是。”眼神示意一旁的小丫鬟将人带去。
“太太吩咐我们在这接您,奴婢们不敢疏忽。”
秦氏今天给她们俩的任务就是紧紧跟着柳妍,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就连东跨院里她也安排了自己的人,她吃了一次亏就够了,绝不会有第二次。
柳妍笑笑没说话。
秦氏端坐在上座一动不动,任由柳妍给自己行礼,柳氏面上无一点不甘,两人这么多年的姐妹,十分了解,她等柳氏坐下后才出声。
“表姐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你既然进来了,就安分点,东跨院那边我都安排好了,姐姐没事也不用出门,吃穿用度也不会少你的。”
“我们这种人现在看的还是吃穿用度吗?”柳氏脸上划过一抹不屑
秦氏心里一紧,脸上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所以你就跟妹妹的男人勾搭到一起?”
柳氏一副你爱信不信的样子。
“我的心思你也知道,这个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以后......”
柳氏未尽的话又咽了回去,秦氏也不感兴趣,只勒令她以后少出门,就让人赶紧走了,不想在多看一眼。
她斜躺在榻上,百思不得其解。
“我本打算好好给她紧紧弦,可是看到表姐的时候我想的那些难听话有说不出口了。”
秦氏摸摸自己的额头,看看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玉蕊递给她一盏茶,安慰道:“是太太心善,还念着姐妹亲情呢,不过表小姐的话也是,当时她还让您帮忙给侯爷牵线呢。”
秦氏现在脑子乱乱的,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我现在已经分不清表姐话里的真假,不管真假,你们都给我提防好,盯好她,不能再让二爷跟她碰面,也别让她在干出有损声誉的事情。”
这事一出,虽说受害的是她,可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两姐妹争一夫,现在就是要尽快让外人忘记这件事,维护好长信侯府和安远侯府的名声,若非如此,这次她不会那么快就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