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的晚风,微凉又带着些暖意。北伐的将军正凯旋回归。

    境内,一支军队在这荒漠的地带,快马加鞭,掀起一层又一层黄沙。

    “应将军,此次回归,咱们可就能想大福了!”队前的亲兵打趣着,面上是憨厚的笑容,眼睛笑咪成了一条缝。

    “嗯,那是必然,还望往后能继续并肩作战!”领队的人回了话声音坚定而带着温和,亲兵笑容更盛。

    “应将军!我们对你永相随!”

    待到黄昏时,队伍赶到了京城,重新回到了这故土,应书景心中满是感慨,在境外五六年,归来时,国家仍是繁荣,少年仍是少年。

    城门的大门敞开着,城内是无数百姓们的欢呼,应书景按着规矩,带着军队游群。

    “幺儿!以后一定要和将军一样,保家卫国!”

    “果真是应大将军!面上真是温润如玉!啊啊啊!好生俊俏!但生得这样温柔面貌的人!居然是将军!”

    欢呼声此起彼伏,应书景骑着马,温和的笑着,风拂过他的脸颊,再轻轻一笑便加深了这个笑容。黄昏的夕阳照得铁甲反映出璀璨的光芒,他束发冠,一袭长发则是在身后摆动。

    士兵们在热情的回应着百姓们的赞扬。

    而应书景则看向人群,好似在寻找亲人,终于让他找到了。

    应书景目光所向之处,一女子身着宝蓝色长裙,梳着单螺鬓,插着一根玉簪,尽显端庄。

    女子身旁则是穿着粉红色绣花罗衫,梳着元宝鬓的少女。那少女正满脸笑意的朝着应书景挥手。

    应书景冲少女一笑,便继续看向那女子,女子也对上应书景的眼神,那双眸子似乎蒙上了江南水乡的烟雨,委屈而又忧伤,只一眼便让人泛起了心痛。

    他望向女子,眉头皱得厉害,心底泛起一丝心疼。却只用力的抿了抿唇瓣,没有说话。

    一路上他听到了些窃窃私语,说应书摇这两年的不堪,整日跟在三皇子后面,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可他现在不能去安慰女子。他刚回朝必须先去面见皇上,只能扭过头去,让身后的士兵们快些走。

    队伍终于到了皇宫,他侧身下马,走进了宫门。

    他被宫人带到了大殿中,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那王者身着金线绣九龙的明黄袍服,透露出至高无上的尊贵气息。

    “末将拜见陛下”

    将军来到紫宸殿,卸下头盔对着座上皇帝跪拜。

    皇帝指使身边的太监扶将军起来,满意的笑道:“应小将军这次,真是为我国立了大功了,应小将军使我国江山社稷又得扩张。

    此行甚苦,边疆风沙不好受吧,今日朕做主,应小将军有什么想要的?金银、府邸、爵位还是女子,朕都给你!”

    应书景看着皇帝,眼瞳并无颤动,只是浅浅的笑了一下,使他清隽的面孔更增风采。

    他摇摇头摆手道:“末将做这些,不过是为了黎明百姓罢了,又怎敢要求这些虚假的功名利禄?陛下太抬爱末将了。”

    皇帝发出几声深沉的笑声“这可不行,若是国之功臣凯旋,朕未赐下半点赏赐,可不是让世人笑话朕不识人才?”

    将军轻笑道"……也是,那便请陛下随意赏些什么”

    皇帝抚掌道好,声音威严的说道:“朕已经决定,封你为正一品威武大将军,赐府邸,赏黄金百两,白银万两。”

    整个大殿回荡着皇帝的声音,掷地有声,

    “殿下,这是否太过重了?”

    皇帝不理会他的疑问,沉吟道:“来人,呈衣。”

    一个小宫女很快端来一个银盘,银盘上放着一叠整齐的衣物。

    “太平待召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将军不禁瞪大了眼睛。如此重礼,一般人可承受不起啊。

    皇帝起身理理衣物,一步一步的向他走去,脚步坚定。他走的又快,走过之处如同速风吹过。

    皇帝站在他面前,亲手为他卸下腰甲。他身虽低下,腰背却未曾曲折。他为将军更换上了一身平日穿的常服。

    将军还在受宠若惊的愣神,皇帝已经为站起平立在他面前。

    “好了,威武大将军,回府看看亲人吧。”

    将军“呼”的跪下叩首。

    “多谢殿下。臣,定不辱命!”

    在路上应书景派人去打听应书摇这两年的事。几乎京城人人皆知,没一会儿便打听到了。

    原是自家妹妹心悦与那三皇子,为他做过许多荒唐事。可近日不知怎的,竟未再传出她去找过三皇子,反而应家为首的武将,则开始重新站队其中也包括应家。

    也便有人猜测应家大小姐早已与应家断绝关系,或是那三皇子做了什么事,让应家大小姐心生厌恶,又或是三皇子背叛了那应大小姐……

    应书景猜想肯定是那三皇子背叛了自家妹妹。也说不上背叛,毕竟他俩尚未赐婚。应书景又想起了妹妹看向自己时,那忧伤的目光很是心疼。

    若是有机会,他定好好揍那三皇子一顿,只是他们身份悬殊,对方是君,而自己是臣。若是能当三皇子的武夫子,那便也无需在乎身份。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马在府外停驻,一入眼,便是门外两座庄严的石狮子,大门漆黑,上端挂着一块烫金牌匾,牌匾上那气派的“将军府”赫然呈现于眼前处处彰显威严。

    跨入府内便见一群人涌了上来,父母的身后是些住在京城亲戚,今日特地来沾光的。他的父母还未开口,那些亲戚自是不敢的。

    应将军与夫人看他东张西望,也便知道了这是在找自家妹妹。应夫人眼神轻轻扫过众人,示意他们让开。

    “常乐,扶摇在屋内呢,若是想扶摇,便先去吧。想必各位是不会介意的”应夫人轻声道

    “那定是不会的,常乐与扶摇的感情真好,不像我家那俩兄妹,整日吵得不得了,真是令人羡慕啊”说话的那女子正是应书景的堂叔母。那女子也算是名门贵族出生的,所以敢带头开口。

    应夫人轻笑了两声,便开始应付他们。而应书景早已走去了应书摇的院子,他轻敲了两下虚掩着的门。毕竟是女儿家的闺房,他不敢直接推门而入,即使是他的妹妹。

    应书摇打开门,便看到了那上一世为了她与家人能在京城过得好好的,请命镇守边疆的男子,如今的他还是那眉目俊朗,气质温和的人儿。不是记忆里那满身是伤归来时已无气息的人儿。

    这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不会再让这位宠他入骨的哥哥,与上一世一样的结局了。

    抬头时她已眼眶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久久不肯落下。

    应书景想像儿时一样抱着妹妹,可转念一想,妹妹已经及笄了,要保持些距离。

    “扶摇这是怎的,有什么伤心事说出来会好受些,哥哥会陪着你的”应书景轻声细语道

    “兄长,我只是寻久未见你,今日见到了,又想起了儿时罢了”应书摇把头低下了,怕被兄长看出破绽。

    “儿时你还是跟着我身后的小丫头,天天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着,每到夜晚便跑入我房内,让我给你讲故事。唉,还真是怀念呢”说到儿时应书景的嘴角压制不住地上扬。

    应书摇也破涕为笑,转而与应书景聊起了儿时。

    ……

    应书景回到正院时,那些亲戚已走的差不多。唯有一家是从江南而来,特地来京城投奔应府。他们是在江南混不下去了,才来的,想让应大将军帮他们家的男儿求个一官半职。对应府来说这是个简单事,可应大将军一心为国,不会举荐一个贪婪或是无用的人入朝为官。那家的男儿人品文才什么的他都不知,只能暂时把他们留在应府,再派人去打听。

    应夫人特地找了个清静的院子,还派人在书架上放上许多书,让那家男儿在这好好读书。

    又给那家的女子分到了一处,她们家有位老太太,面相很是刻薄,来到京城好似未见过什么世面,到处乱摸。还未来应府前,打着应府亲戚的名号胡吃海喝,一分不付。那些百姓来到应府门前讨要说法,应夫人只能拿钱打发走他们。还在想着那位亲戚是何人,他们便来了。

    只是到底是亲戚,即使是远房,应夫人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一笑而过。

    “砰砰”如今已是亥时,门外的侍卫早已被应常胜撤走。温婉来到了门前,轻轻的敲了敲。

    应常胜早已猜到温婉会来找他,便撤退了侍卫。温婉定是要说江南那家的事,他也是听说过的。温婉除了有事找他,其它时候是不会来的。

    屋内,温婉问道“江南那家你打算怎办?”

    “他们家男儿想入朝为官,我想先打听打听他们家男儿的人品,再让常乐考察一下他的文才。若是不错,我会提拔一二,若是不行,便只能靠他们自己,不能在府中多留”

    “你倒是变聪明了,应大将军竟然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说些什么”

    正要踏出门时,温婉提醒道“尽量快些,那家老太太可不是什么善茬”

    “我自是知晓”

    “嗯,好好休息”温婉不知怎的说出了这句话。

    此时的应常胜好似才反应过来,刚刚温婉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在关心他吗?

    因为这句话应常胜一夜未睡,满脑子都是温婉再关心他。他想去找温婉,可是他害怕,害怕因为自己的自作多情,让她厌恶。

    而此时的温婉,也是一夜未眠。她好像对应常胜没有那么讨厌了,或许是时间在慢慢磨平她对他的恨意。又或许是因为儿女。

    ……

章节目录

不过一枚棋子罢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景秋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景秋池并收藏不过一枚棋子罢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