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霍如蓝说完,便被王老板带到一处像现代车间的地方,“车间”里放着古代纺织常用的机杼,只是因为布庄生意不好,很多机杼被搁置在一旁,上面甚至落了灰。
王老板叫来几个下人,把机杼推到霍如蓝面前,对她说道:“霍姑娘,请吧。”
霍如蓝也不寒暄,卸下车上的棉花,进入正题。
“王老板,我带来的棉花有限,用完就没了,今儿给您打个样,只做一小片儿,您看完心中有数就好。”霍如蓝边拆棉花边说。
“无妨,你开始吧。”
霍如蓝点点头,深吸一口气。
女大学生霍如蓝是不会纺织的,但原主霍如蓝会,她可以凭借原主的肌肉记忆纺织。
但是原主虽会纺织,却不会纺棉花。为防止出岔子,霍如蓝特地在意识中模拟了数十次。
纺棉与原主擅长的纺丝大同小异,可是脑子会了和手会了是两码事,尽管系统保证会在霍如蓝操作机械时帮忙,她还是紧张。
然而现在紧张也没有用,到了考验她的时候了。她像之前给霍村长演示的那样,先用纺锤把纱纺出来,只是纺纱是个慢活儿,等她做完纺纱把棉线纺出来时,已经时候不早。
可尽管如此,王老板依旧被这速度惊到了。
这比缫丝快太多了!
此时的霍如蓝在他看来,好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金子!
当霍如蓝纺完纱,他好像突然学会了讲礼貌,主动留霍如蓝和霍村长留下吃午饭。
“既然如此,小女子就不客气了。”
霍如蓝与霍村长在王老板家吃了饭,期间霍村长对王老板说了村中大概有多少人、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种棉,以便王老板参考。
吃完饭,霍如蓝也不带休息一会儿,马上准备织布。
她在织布前要先理好经纬线,王老板看出霍如蓝一人做这些有点分身乏术,便叫来几个织工帮忙。
霍如蓝给前来帮忙的织工们讲解如何纺棉,织工虽未见过棉花,但织造经验丰富,听霍如蓝讲完便明白了八\九不离十。
霍如蓝见状便安下心来,她检查了经面,把纱隔一挂一挂在织机上,清理干净组织交错间的岔把,又剪掉了过长的线角,结牢棉线,示意帮忙的织工开机投梭,会梭通纬,只听织机轻响,霍如蓝和织工们手起手落,开始配合调经纬线。
她在专注地工作,丝毫没有注意到王老板已经命人点了一炷无味的线香,悄悄算计着用时。
霍如蓝把棉线放在调丝架上,与一名织工配合,一个上手一个下手,上手打交,一根一根在籆子上调好经线,以直竹竿穿眼,透过瓷圈,竹竿架在横柱上,棉线缠绕在经把上,来回三次编成一扭,很快就织出布的雏形。
她抹了把额上的汗,头也不回地对王老板说:“王老板,今儿我带来的棉花就这些,先给您打个样,您心中有数就好。”
王老板的态度相较他们刚见面明显好了许多,他露出商人经典的客套笑容,对霍如蓝说:“王某自然理解,霍姑娘不必多虑。”
霍如蓝继续跟织工们干活,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织工看了眼织布进度,又四下打量了其他活儿,扭头对王老板轻轻点头,示意没什么问题。
这些织工们不仅仅是单纯帮霍如蓝经纬织布,还听了王老板的吩咐,时刻观察霍如蓝,搞清楚这小姑娘到底可不可靠,她嘴里说的“棉花”究竟是不是在诳人。
眼下织工点头,说明这名叫“棉花”的东西确实如霍如蓝所言,编织极快,能大大缩短织造的时间成本。
不多时,一片小小的布料便被织好,霍如蓝从织机上小心取下,双手给捧给王老板。
“王老板,请您过目。”
王老板接过霍如蓝手中的棉布,拿在手里看了半天,又觉得看不仔细,移步到日光下,细细查看。
这织出来的棉布,确实与霍如蓝先前给他看的成品棉布一样,摸起来柔软非常,虽比不上那些上好的锦缎,但对于买不起金贵布料的寻常百姓来说,的的确确是再好不过的衣服料子。
霍如蓝一双美目盯着王老板的脸,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个表情,当她看到王老板拿着自己的棉布、狡黠的眼珠子滴溜溜转来转去时,她便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
“王老板还是信不过?”霍如蓝直截了当说道。
王老板闻言一愣,随后尴尬地打了个哈哈:“霍姑娘哪里的话,王某只是……”
“我知道王老板还是不信如蓝,如蓝明白,若换做是我,今日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小姑娘,拿着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棉花’来找我做生意,说一堆定会发财的话,如蓝也会心存疑虑,觉得此人是个江湖骗子。”
王老板听霍如蓝这么说,也懒得再演:“霍姑娘冰雪聪明,王某喜欢跟你这样的人打交道,正如你所言,王某的确有些顾虑,所以霍姑娘准备怎么做?”
霍如蓝淡淡一笑:“方才如蓝说过,棉花三个月一熟,一年两到三熟,王老板愿不愿意给如蓝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待棉花成熟,我把棉花给您送来,您制一批衣服,到时候自然见真章,您看如何?”
王老板沉吟不语,霍如蓝见状,使出她的杀手锏。
她起身收拾东西,拿回自己的棉布,对王老板说:“既然王老板不信如蓝,如蓝就当是我们二人确实做不成合伙人,如蓝去隔壁县找下一位布商便是。今日这番折腾多有叨扰,望王老板见谅,爹爹,咱们走吧。”
霍如蓝说完这些话就要走,王老板急忙拦住她。
“霍姑娘且慢!谁说王某不愿同霍姑娘做生意,只是王某府里上上下下几十口人要养,谨慎些也是应当的!霍姑娘方才说了三个月,三月后入夏,正是人们买料子做衣服的时候,到时候自然能看出霍姑娘的棉花卖的如何。若霍姑娘愿意,咱们起订三个月,后续视销量而定,怎么样?”
霍如蓝算是看出来了,王老板为人实在谨慎,三个月或许是他的最大让步,便清清嗓子,俏皮的小脸挂上一副灿烂的笑容。
“好!就按王老板所说,三个月的时间,保证让您满意!”
紧接着,她主动向王老板伸出了手:“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说完,王老板便和霍村长初步拟定契约,约了明天一早来王宅盖村长印,这笔买卖就这么成了。
回家的路上,霍如蓝心情前所未有的舒服。她做成了一桩生意,心中畅快得很,好像周围最普通不过的花花草草都变得美好起来。
她像个稚童般蹦蹦跳跳回家,谁知家中黑漆漆的,明显没人。询问邻居后她才知道,母亲带着弟弟霍乙去了老李头家。
原主的记忆涌入霍如蓝的脑海,她放下东西,和霍村长赶往老李家。
月朗星稀,清寒的月光照得老李家本就有些破旧的大门愈发寒酸。霍如蓝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茅屋,只感觉到一阵病气在此处萦绕不散。
原主记忆告诉霍如蓝,她想起老李头和他孙子都得了病,甚至孙子的病更严重些,这才让这户人家病气绕梁。
荞香村全村欠债贫困,大家险些吃不起饭,哪里有钱请大夫?两人能拖则拖,拖到今天病情十分严重,尤其是老李头的孙子,病得就要不行了。
她敲敲门,说了一声“如蓝失礼了”,便推门而入。屋内,霍母正拍着哭泣的老李儿媳安慰她,霍乙呆呆站在桌边。
霍如蓝闻到满屋浓浓的药味,神情凝重地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霍母看了眼霍如蓝,又看了眼双目紧闭脸色惨白的老李孙子,哀叹一声。
霍如蓝有些急了:“娘亲,究竟发生了何事?”
王老板叫来几个下人,把机杼推到霍如蓝面前,对她说道:“霍姑娘,请吧。”
霍如蓝也不寒暄,卸下车上的棉花,进入正题。
“王老板,我带来的棉花有限,用完就没了,今儿给您打个样,只做一小片儿,您看完心中有数就好。”霍如蓝边拆棉花边说。
“无妨,你开始吧。”
霍如蓝点点头,深吸一口气。
女大学生霍如蓝是不会纺织的,但原主霍如蓝会,她可以凭借原主的肌肉记忆纺织。
但是原主虽会纺织,却不会纺棉花。为防止出岔子,霍如蓝特地在意识中模拟了数十次。
纺棉与原主擅长的纺丝大同小异,可是脑子会了和手会了是两码事,尽管系统保证会在霍如蓝操作机械时帮忙,她还是紧张。
然而现在紧张也没有用,到了考验她的时候了。她像之前给霍村长演示的那样,先用纺锤把纱纺出来,只是纺纱是个慢活儿,等她做完纺纱把棉线纺出来时,已经时候不早。
可尽管如此,王老板依旧被这速度惊到了。
这比缫丝快太多了!
此时的霍如蓝在他看来,好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金子!
当霍如蓝纺完纱,他好像突然学会了讲礼貌,主动留霍如蓝和霍村长留下吃午饭。
“既然如此,小女子就不客气了。”
霍如蓝与霍村长在王老板家吃了饭,期间霍村长对王老板说了村中大概有多少人、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种棉,以便王老板参考。
吃完饭,霍如蓝也不带休息一会儿,马上准备织布。
她在织布前要先理好经纬线,王老板看出霍如蓝一人做这些有点分身乏术,便叫来几个织工帮忙。
霍如蓝给前来帮忙的织工们讲解如何纺棉,织工虽未见过棉花,但织造经验丰富,听霍如蓝讲完便明白了八\九不离十。
霍如蓝见状便安下心来,她检查了经面,把纱隔一挂一挂在织机上,清理干净组织交错间的岔把,又剪掉了过长的线角,结牢棉线,示意帮忙的织工开机投梭,会梭通纬,只听织机轻响,霍如蓝和织工们手起手落,开始配合调经纬线。
她在专注地工作,丝毫没有注意到王老板已经命人点了一炷无味的线香,悄悄算计着用时。
霍如蓝把棉线放在调丝架上,与一名织工配合,一个上手一个下手,上手打交,一根一根在籆子上调好经线,以直竹竿穿眼,透过瓷圈,竹竿架在横柱上,棉线缠绕在经把上,来回三次编成一扭,很快就织出布的雏形。
她抹了把额上的汗,头也不回地对王老板说:“王老板,今儿我带来的棉花就这些,先给您打个样,您心中有数就好。”
王老板的态度相较他们刚见面明显好了许多,他露出商人经典的客套笑容,对霍如蓝说:“王某自然理解,霍姑娘不必多虑。”
霍如蓝继续跟织工们干活,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织工看了眼织布进度,又四下打量了其他活儿,扭头对王老板轻轻点头,示意没什么问题。
这些织工们不仅仅是单纯帮霍如蓝经纬织布,还听了王老板的吩咐,时刻观察霍如蓝,搞清楚这小姑娘到底可不可靠,她嘴里说的“棉花”究竟是不是在诳人。
眼下织工点头,说明这名叫“棉花”的东西确实如霍如蓝所言,编织极快,能大大缩短织造的时间成本。
不多时,一片小小的布料便被织好,霍如蓝从织机上小心取下,双手给捧给王老板。
“王老板,请您过目。”
王老板接过霍如蓝手中的棉布,拿在手里看了半天,又觉得看不仔细,移步到日光下,细细查看。
这织出来的棉布,确实与霍如蓝先前给他看的成品棉布一样,摸起来柔软非常,虽比不上那些上好的锦缎,但对于买不起金贵布料的寻常百姓来说,的的确确是再好不过的衣服料子。
霍如蓝一双美目盯着王老板的脸,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个表情,当她看到王老板拿着自己的棉布、狡黠的眼珠子滴溜溜转来转去时,她便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
“王老板还是信不过?”霍如蓝直截了当说道。
王老板闻言一愣,随后尴尬地打了个哈哈:“霍姑娘哪里的话,王某只是……”
“我知道王老板还是不信如蓝,如蓝明白,若换做是我,今日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小姑娘,拿着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棉花’来找我做生意,说一堆定会发财的话,如蓝也会心存疑虑,觉得此人是个江湖骗子。”
王老板听霍如蓝这么说,也懒得再演:“霍姑娘冰雪聪明,王某喜欢跟你这样的人打交道,正如你所言,王某的确有些顾虑,所以霍姑娘准备怎么做?”
霍如蓝淡淡一笑:“方才如蓝说过,棉花三个月一熟,一年两到三熟,王老板愿不愿意给如蓝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待棉花成熟,我把棉花给您送来,您制一批衣服,到时候自然见真章,您看如何?”
王老板沉吟不语,霍如蓝见状,使出她的杀手锏。
她起身收拾东西,拿回自己的棉布,对王老板说:“既然王老板不信如蓝,如蓝就当是我们二人确实做不成合伙人,如蓝去隔壁县找下一位布商便是。今日这番折腾多有叨扰,望王老板见谅,爹爹,咱们走吧。”
霍如蓝说完这些话就要走,王老板急忙拦住她。
“霍姑娘且慢!谁说王某不愿同霍姑娘做生意,只是王某府里上上下下几十口人要养,谨慎些也是应当的!霍姑娘方才说了三个月,三月后入夏,正是人们买料子做衣服的时候,到时候自然能看出霍姑娘的棉花卖的如何。若霍姑娘愿意,咱们起订三个月,后续视销量而定,怎么样?”
霍如蓝算是看出来了,王老板为人实在谨慎,三个月或许是他的最大让步,便清清嗓子,俏皮的小脸挂上一副灿烂的笑容。
“好!就按王老板所说,三个月的时间,保证让您满意!”
紧接着,她主动向王老板伸出了手:“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说完,王老板便和霍村长初步拟定契约,约了明天一早来王宅盖村长印,这笔买卖就这么成了。
回家的路上,霍如蓝心情前所未有的舒服。她做成了一桩生意,心中畅快得很,好像周围最普通不过的花花草草都变得美好起来。
她像个稚童般蹦蹦跳跳回家,谁知家中黑漆漆的,明显没人。询问邻居后她才知道,母亲带着弟弟霍乙去了老李头家。
原主的记忆涌入霍如蓝的脑海,她放下东西,和霍村长赶往老李家。
月朗星稀,清寒的月光照得老李家本就有些破旧的大门愈发寒酸。霍如蓝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茅屋,只感觉到一阵病气在此处萦绕不散。
原主记忆告诉霍如蓝,她想起老李头和他孙子都得了病,甚至孙子的病更严重些,这才让这户人家病气绕梁。
荞香村全村欠债贫困,大家险些吃不起饭,哪里有钱请大夫?两人能拖则拖,拖到今天病情十分严重,尤其是老李头的孙子,病得就要不行了。
她敲敲门,说了一声“如蓝失礼了”,便推门而入。屋内,霍母正拍着哭泣的老李儿媳安慰她,霍乙呆呆站在桌边。
霍如蓝闻到满屋浓浓的药味,神情凝重地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霍母看了眼霍如蓝,又看了眼双目紧闭脸色惨白的老李孙子,哀叹一声。
霍如蓝有些急了:“娘亲,究竟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