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五年,戴胄终于结束了关中饥荒、随隋文帝就食洛阳的日子。①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戴胄和好友一道,纵马前往大兴城城外山寺,祭拜老子、孔子,希望国泰平安,学业有成。

    一行游人正在林荫里纳凉,忽而听到女子嬉笑的声音。众人回头,只见一女子和丫头坐在林荫之下,乌黑发亮的秀发在风中轻轻飞舞,发间的朱钗,折射出点点鲜红的光彩。那般耀眼的明眸善睐、红唇皓齿,流露出无限温柔,让人眼前一亮。那女子吟到“绿柳依依莺并语,海棠灼灼燕双飞。”

    戴胄微笑着立在风中,远远望着女子翻飞的红袖。

    “看什么呢!”贺谦忽然拍了一下戴胄的肩膀。

    “没什么。”戴胄正色到。

    贺谦微微一笑。

    贺谦生性不羁,仪表堂堂,谈笑间,一种悠然自得的风雅飘然而出;戴胄容貌端正,举止从容,淡淡然如松柏,两人站在一起,就是璧人一对。左邻右舍都羡慕戴贺两家,芝兰玉树,出了两位翩翩公子。

    一行人等有说有笑,一起流觞曲水、纵马朱雀长街、逍遥胡姬酒肆,在大兴城内又胡闹了大半日。即将到了宵禁时分,吆喝坊门关闭的声音传来,戴胄和贺谦才匆匆忙忙飞马夺门而入!

    戴母面露愠色,说道:“早在开皇三年,陛下就斥责州郡等‘操人主之威福,夺□□之权势’。诏‘举贤良’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年轻人潇洒肆意、喜欢诙谐固然无可指责,但若玩笑过日,纵情山水,总有一天会追悔莫及!”

    戴胄见母亲不悦,忙翻身下马,径直往书斋里去了。夕阳半落,余晖照进书窗,让人感觉分外美好,戴胄骤然想起林荫下的明媚女子,那双明净有如春水荡漾的眼眸,那抹纯真美好的微笑,仿佛都带着春日的舒适爽朗。

    他慢慢提起笔,写到“绿柳依依莺并语,海棠灼灼燕双飞。红衣白马春风度,绿影香尘伴君行。”然后才拿起四书五经,认真钻研起来。

    戴胄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外为官,虽说只是县令、县尉一类小官,然而家里存下的永业田②加上为官所赐营农之地③,足以一家人吃穿用度。家中还有嫂子李欣和侄子、侄女,嫂子本出身高门大户,然中年丧夫,改嫁戴胄哥哥,骨子里刚强好胜,平日里平易近人、左右逢源,在亲族之中人缘甚好。

    相比之下,贺谦就没有那么幸运。贺谦早年丧父,家中只有母亲一人,苦苦守着祖上留下的产业。幸而贺谦生性机敏,熟读律例、经史,贺母渐渐对其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平步青云。

    第二日,贺谦早早就往戴胄家来了,他在中堂略坐一坐,便往书斋去了。他翻开戴胄的四书五经,突然发现一张纸条,看见上面写着“绿柳依依莺并语,海棠灼灼燕双飞。红衣白马春风度,绿影香尘伴君行”,他愣了一下,轻轻取下纸条,微微一笑,将纸条揣进怀里。

    当日的红衣姑娘,此刻换上一身鹅黄衣裳,她安静地坐在后院,看着一池荷叶发呆。初春光景正好,照耀得荷叶分外青绿。身旁的丫头阿荠不禁问:“小姐这样看着荷叶,是不是想看盛夏的荷花啊。每年盛夏,我都折几枝荷花,放到小姐房里,小姐说荷花清香扑鼻,是最美丽的花朵!”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芰荷亭亭,有若君子。盛夏的荷花,冰清玉洁,最为端正。”姑娘答到。

    姑娘年方十八,名叫陈涵。是国子学助教陈研之妹,父亲已离世,母亲温婉贤淑,是难得的贤妻良母。陈涵自小耳濡目染,不仅通晓刺绣裁衣,且略通经史,性情格外温柔敦厚。

    此刻,陈母正在中堂,她靠在凭几上,单手扶额,神色忧愁。她在思念远在江都的大女儿陈若,不禁抱怨道“倘若当年不将若儿许给李华,现在若儿也不至于远走江都,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面,也不知道她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娘说的是哪里话。”陈涵慢步踱进中堂,“爹爹当年正是看中姐夫的人品才学,才会将姐姐托付给他。虽说姐夫随晋王杨广远赴江都,但她二人夫妻情深,也好过在大兴城看婆母脸色。据我所知,李家老夫人可是个十分厉害的人!”

    陈母听罢,略略叹了口气,道“哪里是为这个忧愁。罢了,说了你也不懂。将来必然要在大兴城里,给你寻个体面人家,不叫你再山遥水远。”

    说罢,陈母内心一沉,李华和晋王杨广交情甚好,其中是真是假陈母不清不楚,这桩婚事,当年全凭陈父做主。李华表面沉稳干练,实际上陈母也琢磨不透,陈母宁可李华留在都城任职,也不愿他带着大女儿陈若一道赶赴江都涉险,每每想到这里,陈母便感到一阵嫌弃。

    ①《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

    ②公元582年(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颁布均田令,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③《隋书卷廿四?志第十九?食货》:“先是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回易生利,以给公用。至十四年六月,工部尚书、安平郡公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唯利是求,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莫斯之甚。于是奏皆给地以营农,回易取利,一皆禁止。”

    ④中堂:通常为隋唐时期家中会客之所。

章节目录

带咒往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舒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舒呈并收藏带咒往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