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二年,吏部来了一个新任侍郎——裴矩,①他目光如炬,待人有礼,谈笑间温和爽朗。裴矩闲时常翻看地图、户籍,认真钻研,阳光透过窗户,将他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
高孝基走进门来,开玩笑道:“裴侍郎非同凡响,闲时爱好与他人迥然不同啊。”
裴矩笑道:“翻阅地图,打发时间罢了,倒让高大人见笑了。”
“裴侍郎是有志之士,与我等燕雀相比,确实大为不同。”
“人生在世,不过是和光同尘、顺势而为罢了。有志无志,皆是如此,高侍郎何来燕雀鸿鹄之说?”
“裴侍郎莫要自谦,你的才干非比寻常,我等自然不能比肩。”高孝基笑道。
明朗的天空在茂密的槐树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高孝基和戴胄在林荫下静坐,高孝基突然道:“阿胄,新来的裴侍郎闲来喜好翻阅地图,我看他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裴侍郎也算是走遍山川河流,据说当年跋山涉水讨伐陈国,他也是参与其中,也算是非常之人,不与常人相同也是正常的。”
仁寿三年,柔和的阳光洒进吏部的窗台,戴胄正忙于公事,无心顾及其他。
高侍郎前来,他往凭几上一靠,懒洋洋道“蜀王杨秀因不满陛下立太子之事获罪,如今正在加紧审查。越国公杨素、邳国公苏威、建安郡公柳述、大理正赵绰,还有我们的奇章公牛大人,共同审理此案。这一段时间,牛尚书恐怕不能在吏部长留。”
他倒了一杯水,望着戴胄道:“旅骑尉又因为精通算术,即将调过去户部处理相关事宜。吏部一下子少了不少人,文书倒有增无少,真是叫人心烦!”
戴胄放下卷轴,道:“吏部掌文官选授考课,举贤良的事情还没有做完,这边对诸官员考核又要开始了。”
高侍郎抬头看了一眼戴胄。戴胄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起事情来稳稳当当、一丝不苟。旅骑尉调过去户部,这使得吏部多出了一个七品的空缺。高侍郎思量再三,突然抬起头来,道:“阿胄,我看你平日勤勉仔细,办事妥帖,如今这七品官位出缺,你可愿意一试?”
戴胄愣了一下,马上行礼道“多谢高侍郎厚爱,晚辈愿意一试,晚辈自当勤勉奉公,不负大人所望。”
高侍郎笑道:“如此甚好,只是此事能否办成,还得牛尚书过目。”说着便将戴胄的名字填了上去,报给牛弘审阅。
王献接到文书,面露不悦,但还是呈给牛弘,牛弘看了一眼,问道:“你觉得戴胄这人如何?”
王献问道“尚书大人是指哪一方面?戴胄待人谦卑,还算勤勉,年纪尚轻,许多事情不知轻重,有点纰漏,也在情理之中。”
牛弘看了王献一眼,笑道:“孝基为官多年,坦诚干练。他举荐戴胄,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不妨给戴胄个机会,就当历练历练。”
王献转身欲走,牛弘却叫住他:“阿献,老夫有一事要与你谈谈。”王献回过头来“下官洗耳恭听。”
“阿献,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只有心里真正放下,不再纠结,才能专心致志,有所进益,反复咀嚼,只是移了性情,滋生暴戾。俗话说的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僚只见和睦相处才是上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确非明智之举。”
“尚书大人宽宏,下官自愧不如,多谢大人提点,下官自当谨记。”
不久,戴胄荣升七品,王献也同其他同僚一般,向戴胄连声道贺“恭喜阿胄,荣升七品,前途无量啊!”
转过头来,王献眉头稍皱,感到无比恶心。
夜幕降临,偌大的院子里安安静静,一花一草静谧美好。兰姨娘坐在院中,等待王献归来。良久,王献才慢慢挪了近来。兰姨娘见王献失魂落魄,忙迎上去“阿献真是辛苦了,案牍劳形伤身,今日早些歇息吧。”
“案牍都是死的,如何伤得了我?”王献笑道:“替我斟酒布菜,今日心中烦闷,想略饮一杯。”
“不是刚在老夫人那里用过晚膳吗?怎么又要喝酒吃菜?”
兰姨娘见王献不语,便传唤下人,摆好酒菜,亲自伺候王献,好生宽慰。
几杯烈酒下肚,王献已有几分迷迷糊糊,他拉着兰姨娘的手道:“戴胄你可知道?这个贱人,今日升官发财,官居七品,我苦心经营许久,也才官居六品,他比我年少,毫无建树,无所作为,终日庸庸碌碌。如此无用之人,竟然也配官居六品。”
兰姨娘安慰道:“说起诸事并举、能干忠贞,世间有几个比得上阿献?我只是妇道人家,不求你能高官厚禄,平安和乐便心满意足了。有些事情只能随机缘造化,强求不得也不必纠结挂心。”
“当年陈家为保小妹名声,四处传扬我忤逆不孝、沉迷声色,搅得家中不得安宁,我自认倒霉,不想被奸邪段澄利用,在同僚间检举于我,现如今我屈居六品,心中怎能不恨?”
兰姨娘心中一惊,迟疑了一下,道:“都是我一介妇人,害得阿献有志难舒。若是当日你不袒护于我,想必也不会错失五品官位,屈居人下,如此说来,都是我的不是。”
王献摇摇头道:“都是戴胄的不是,如何是你的不是?如果不是那陈家搅和,母亲能迁怒于你?说你祸害夫婿?吃饭也不让你在一旁侍奉。可恨那戴胄,他的连襟,是当今陛下身边的李华。李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世家出身,左右备身,日夜侍奉陛下,又与当场权贵宇文述交好。若不是不想与李家交恶,我早就将那戴胄拆骨剥皮,还需要忍到今日?”
兰姨娘忙摇头道:“我不过一介妇人,如何要紧?太过凌厉,棱角皆露,终究不是好事,阿献切切不要一时冲动,做了傻事,让自己后悔。朝堂之上,官员众多,当日多少人想要官居五品,你又不是不知道,论资排辈,到底你还是年纪轻轻,多少年长之人心中不服?纵然没有陈家,也会有人寻你的不是,想方设法让你放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个人生来完璧无暇?一点失误没有?如今你和戴胄同在吏部,若是受人挑拨,只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献低头不语。
①《隋书·裴矩传》:其年,文献皇后崩,太常旧无仪注,矩与牛弘据齐礼参定之。转吏部侍郎,名为称职。
高孝基走进门来,开玩笑道:“裴侍郎非同凡响,闲时爱好与他人迥然不同啊。”
裴矩笑道:“翻阅地图,打发时间罢了,倒让高大人见笑了。”
“裴侍郎是有志之士,与我等燕雀相比,确实大为不同。”
“人生在世,不过是和光同尘、顺势而为罢了。有志无志,皆是如此,高侍郎何来燕雀鸿鹄之说?”
“裴侍郎莫要自谦,你的才干非比寻常,我等自然不能比肩。”高孝基笑道。
明朗的天空在茂密的槐树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高孝基和戴胄在林荫下静坐,高孝基突然道:“阿胄,新来的裴侍郎闲来喜好翻阅地图,我看他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裴侍郎也算是走遍山川河流,据说当年跋山涉水讨伐陈国,他也是参与其中,也算是非常之人,不与常人相同也是正常的。”
仁寿三年,柔和的阳光洒进吏部的窗台,戴胄正忙于公事,无心顾及其他。
高侍郎前来,他往凭几上一靠,懒洋洋道“蜀王杨秀因不满陛下立太子之事获罪,如今正在加紧审查。越国公杨素、邳国公苏威、建安郡公柳述、大理正赵绰,还有我们的奇章公牛大人,共同审理此案。这一段时间,牛尚书恐怕不能在吏部长留。”
他倒了一杯水,望着戴胄道:“旅骑尉又因为精通算术,即将调过去户部处理相关事宜。吏部一下子少了不少人,文书倒有增无少,真是叫人心烦!”
戴胄放下卷轴,道:“吏部掌文官选授考课,举贤良的事情还没有做完,这边对诸官员考核又要开始了。”
高侍郎抬头看了一眼戴胄。戴胄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起事情来稳稳当当、一丝不苟。旅骑尉调过去户部,这使得吏部多出了一个七品的空缺。高侍郎思量再三,突然抬起头来,道:“阿胄,我看你平日勤勉仔细,办事妥帖,如今这七品官位出缺,你可愿意一试?”
戴胄愣了一下,马上行礼道“多谢高侍郎厚爱,晚辈愿意一试,晚辈自当勤勉奉公,不负大人所望。”
高侍郎笑道:“如此甚好,只是此事能否办成,还得牛尚书过目。”说着便将戴胄的名字填了上去,报给牛弘审阅。
王献接到文书,面露不悦,但还是呈给牛弘,牛弘看了一眼,问道:“你觉得戴胄这人如何?”
王献问道“尚书大人是指哪一方面?戴胄待人谦卑,还算勤勉,年纪尚轻,许多事情不知轻重,有点纰漏,也在情理之中。”
牛弘看了王献一眼,笑道:“孝基为官多年,坦诚干练。他举荐戴胄,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不妨给戴胄个机会,就当历练历练。”
王献转身欲走,牛弘却叫住他:“阿献,老夫有一事要与你谈谈。”王献回过头来“下官洗耳恭听。”
“阿献,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只有心里真正放下,不再纠结,才能专心致志,有所进益,反复咀嚼,只是移了性情,滋生暴戾。俗话说的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僚只见和睦相处才是上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确非明智之举。”
“尚书大人宽宏,下官自愧不如,多谢大人提点,下官自当谨记。”
不久,戴胄荣升七品,王献也同其他同僚一般,向戴胄连声道贺“恭喜阿胄,荣升七品,前途无量啊!”
转过头来,王献眉头稍皱,感到无比恶心。
夜幕降临,偌大的院子里安安静静,一花一草静谧美好。兰姨娘坐在院中,等待王献归来。良久,王献才慢慢挪了近来。兰姨娘见王献失魂落魄,忙迎上去“阿献真是辛苦了,案牍劳形伤身,今日早些歇息吧。”
“案牍都是死的,如何伤得了我?”王献笑道:“替我斟酒布菜,今日心中烦闷,想略饮一杯。”
“不是刚在老夫人那里用过晚膳吗?怎么又要喝酒吃菜?”
兰姨娘见王献不语,便传唤下人,摆好酒菜,亲自伺候王献,好生宽慰。
几杯烈酒下肚,王献已有几分迷迷糊糊,他拉着兰姨娘的手道:“戴胄你可知道?这个贱人,今日升官发财,官居七品,我苦心经营许久,也才官居六品,他比我年少,毫无建树,无所作为,终日庸庸碌碌。如此无用之人,竟然也配官居六品。”
兰姨娘安慰道:“说起诸事并举、能干忠贞,世间有几个比得上阿献?我只是妇道人家,不求你能高官厚禄,平安和乐便心满意足了。有些事情只能随机缘造化,强求不得也不必纠结挂心。”
“当年陈家为保小妹名声,四处传扬我忤逆不孝、沉迷声色,搅得家中不得安宁,我自认倒霉,不想被奸邪段澄利用,在同僚间检举于我,现如今我屈居六品,心中怎能不恨?”
兰姨娘心中一惊,迟疑了一下,道:“都是我一介妇人,害得阿献有志难舒。若是当日你不袒护于我,想必也不会错失五品官位,屈居人下,如此说来,都是我的不是。”
王献摇摇头道:“都是戴胄的不是,如何是你的不是?如果不是那陈家搅和,母亲能迁怒于你?说你祸害夫婿?吃饭也不让你在一旁侍奉。可恨那戴胄,他的连襟,是当今陛下身边的李华。李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世家出身,左右备身,日夜侍奉陛下,又与当场权贵宇文述交好。若不是不想与李家交恶,我早就将那戴胄拆骨剥皮,还需要忍到今日?”
兰姨娘忙摇头道:“我不过一介妇人,如何要紧?太过凌厉,棱角皆露,终究不是好事,阿献切切不要一时冲动,做了傻事,让自己后悔。朝堂之上,官员众多,当日多少人想要官居五品,你又不是不知道,论资排辈,到底你还是年纪轻轻,多少年长之人心中不服?纵然没有陈家,也会有人寻你的不是,想方设法让你放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个人生来完璧无暇?一点失误没有?如今你和戴胄同在吏部,若是受人挑拨,只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献低头不语。
①《隋书·裴矩传》:其年,文献皇后崩,太常旧无仪注,矩与牛弘据齐礼参定之。转吏部侍郎,名为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