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元年,户口益多,府库盈溢。①
越国公杨素平定杨谅作乱有功,迁尚书令,特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②陛下又命杨素与杨达、宇文恺等营建东京,③杨素荣耀万分,矜贵不已。
落叶随风飘舞,高高低低。吏部又开始选拔官员。戴胄念着预备官员的名字,高侍郎坐在屋中,考察预备官员。
“杜如晦。”戴胄念道。只见一个晚辈,穿着青绿色衣裳,面容清秀,一对凤眼柔和而明亮,散发着文雅的气息。他趋步上前,向戴胄行了一礼,才往屋里头去了。
戴胄靠在门口,听见杜如晦在里头对答如流,嘴角一笑。高侍郎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对着杜如晦说“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希望你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品德。④”
过了好一会儿,杜如晦才出来,他谦逊地向着戴胄行了一礼,方才缓缓退下。
这日休沐,戴胄见天气晴好,便带着陈涵纵马前往酒肆。方才坐定,忽然听到帘外传入一声“在下见过戴大人。”戴胄觉得声音耳熟,用手拨开帘子一看,果然是杜如晦,笑道:“前几日才听你对答如流,想不到今日能在这里一见,也是缘分,如若你不嫌弃,还望席间一坐。”杜如晦道:“多谢戴大人,在下不胜感激。”
陈涵对着杜如晦点头微笑,连忙让座。
杜如晦开口说道“在下乃是京兆杜陵县人,父亲在外为官已有多年。我平日里多醉心于经史,偶尔也同几个知己出门游玩。我早已有心入仕,奈何时运不济,屡屡不中,至今仍是备选,实在惭愧。”
戴胄安慰道:“我见你谈吐有条有理,思绪明晰,既有真才实干,施展抱负,何必急于一时?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祝你一切顺遂。”
过了一会儿,杜如晦方才小声道:“戴大人,在下还有一事相问。”
戴胄道:“可是你授官之事?”
杜如晦道:“正是。”
“具体我可不知。”戴胄微笑道:“授官之事,终究也不是我分内之事,也不好多问,只是听当日高侍郎赞你应变有道,是栋梁之才。此事想必高大人心中已有决断,你就回家等待好消息吧。”
“高大人谬赞了,在下愧不敢当。在下听闻这求官之人众多,毕竟官职有限,不免心中忐忑。”杜如晦笑道。
“官职终归有限,年年如此,并非今年而已,也是实情。现如今,想要留在大兴为官不易,若是不计较远近,倒还希望大些。”
杜如晦点了点头“我倒是不计较远近,只是家中还有父母,若是能留在大兴,侍奉跟前,便比山遥水远好上许多。”
转眼月余,吏部授官的文书已经陆陆续续发放。回府途中,戴胄正巧遇上杜如晦,二人便一路同行。聊到授官之事,只听杜如晦道:“多谢高侍郎美意,在下已授官滏阳县尉。”戴胄望向杜如晦,他平静的脸上并未见多少喜悦之色。
戴胄道“我儿时还不曾有‘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⑤之说,故而也曾随父到任,在各地见识了许多书中没有之事,长进不少,只是后来为求学,又回到大兴。外出为官,也不见得不好。”
“戴大人所言正是。虽处江湖之远,也定然也竭尽心力,为民为官,为陛下分忧。是在下不才,不能留在大兴,如今外出为官,还望家中顺遂,我在外也才能安心。”
①《隋书》: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
②《隋书》:大业元年,迁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寻拜太师,余官如故。前后赏锡不可胜计。
③《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
④《旧唐书》: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
⑤《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乙卯,制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
越国公杨素平定杨谅作乱有功,迁尚书令,特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②陛下又命杨素与杨达、宇文恺等营建东京,③杨素荣耀万分,矜贵不已。
落叶随风飘舞,高高低低。吏部又开始选拔官员。戴胄念着预备官员的名字,高侍郎坐在屋中,考察预备官员。
“杜如晦。”戴胄念道。只见一个晚辈,穿着青绿色衣裳,面容清秀,一对凤眼柔和而明亮,散发着文雅的气息。他趋步上前,向戴胄行了一礼,才往屋里头去了。
戴胄靠在门口,听见杜如晦在里头对答如流,嘴角一笑。高侍郎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对着杜如晦说“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希望你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品德。④”
过了好一会儿,杜如晦才出来,他谦逊地向着戴胄行了一礼,方才缓缓退下。
这日休沐,戴胄见天气晴好,便带着陈涵纵马前往酒肆。方才坐定,忽然听到帘外传入一声“在下见过戴大人。”戴胄觉得声音耳熟,用手拨开帘子一看,果然是杜如晦,笑道:“前几日才听你对答如流,想不到今日能在这里一见,也是缘分,如若你不嫌弃,还望席间一坐。”杜如晦道:“多谢戴大人,在下不胜感激。”
陈涵对着杜如晦点头微笑,连忙让座。
杜如晦开口说道“在下乃是京兆杜陵县人,父亲在外为官已有多年。我平日里多醉心于经史,偶尔也同几个知己出门游玩。我早已有心入仕,奈何时运不济,屡屡不中,至今仍是备选,实在惭愧。”
戴胄安慰道:“我见你谈吐有条有理,思绪明晰,既有真才实干,施展抱负,何必急于一时?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祝你一切顺遂。”
过了一会儿,杜如晦方才小声道:“戴大人,在下还有一事相问。”
戴胄道:“可是你授官之事?”
杜如晦道:“正是。”
“具体我可不知。”戴胄微笑道:“授官之事,终究也不是我分内之事,也不好多问,只是听当日高侍郎赞你应变有道,是栋梁之才。此事想必高大人心中已有决断,你就回家等待好消息吧。”
“高大人谬赞了,在下愧不敢当。在下听闻这求官之人众多,毕竟官职有限,不免心中忐忑。”杜如晦笑道。
“官职终归有限,年年如此,并非今年而已,也是实情。现如今,想要留在大兴为官不易,若是不计较远近,倒还希望大些。”
杜如晦点了点头“我倒是不计较远近,只是家中还有父母,若是能留在大兴,侍奉跟前,便比山遥水远好上许多。”
转眼月余,吏部授官的文书已经陆陆续续发放。回府途中,戴胄正巧遇上杜如晦,二人便一路同行。聊到授官之事,只听杜如晦道:“多谢高侍郎美意,在下已授官滏阳县尉。”戴胄望向杜如晦,他平静的脸上并未见多少喜悦之色。
戴胄道“我儿时还不曾有‘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⑤之说,故而也曾随父到任,在各地见识了许多书中没有之事,长进不少,只是后来为求学,又回到大兴。外出为官,也不见得不好。”
“戴大人所言正是。虽处江湖之远,也定然也竭尽心力,为民为官,为陛下分忧。是在下不才,不能留在大兴,如今外出为官,还望家中顺遂,我在外也才能安心。”
①《隋书》: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
②《隋书》:大业元年,迁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寻拜太师,余官如故。前后赏锡不可胜计。
③《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
④《旧唐书》: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
⑤《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乙卯,制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