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密布,白雨跳珠。
姜煐被吊在临华门前,身上豆青色织锦被撕扯得脏乱不堪,鸦黑的发弯弯绕绕紧贴在额际脖颈间,雪白的脸蛋上满是血痕。她无力地耷拉着脑袋,犹如风中瑟瑟秋叶。
“若是皇叔见到膝下唯一的女儿朝仪公主此般模样,定是要怪罪孤了。”坐在殿中的男人笑容狠厉,又一记鞭子狠狠抽在姜煐身上,她忍痛闷哼。地上盛着粘稠的血,被乱雨打散。
姜煐抬起眼睛,吐了一口血沫,眼神不似垂死的白兔,反倒像不甘的狼。
雍亲王大笑:“好,好,好!不愧是姜家女儿,死到临头还有如此气魄,不像你的父亲,倒像你死了多年的娘亲。”
他站起身,身旁的小黄门跪上前来递剑——那是父皇赐予雍亲王的尚方斩马剑,无需九十九鞭刑的折磨,只要一剑就可将她置于死地。他阔步走出,另一个小黄门赶忙替他打伞,自己浇了满身湿。
“姜令安什么都守不住,懦弱无能,优柔寡断,毫无才能。”雍亲王张开手,说,“若你跟着孤,孤——赐你一命,何如?”
闷雷声绵延皇都十里。她瞳孔中恍似燃着熊熊火光,忽而笑了一声,狠狠啐在他脸上:“呸——姜令方,你真令人恶心!”
雍亲王站在伞下,轻轻拭脸,眼眸如霜。
冷冷的雨丝打在剑身,漫天嘈杂声中暗含相互凝视的沉默较量。
“报——禀陛下!”焦急的声音加入无止无休的声响。
姜煐听见小黄门的这声陛下,眼眶猩红,“你不过是龙椅下的孤魂野鬼,你残忍暴戾,虚情假意,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为天下之明君!”
尚方斩马剑迎着雨,抵在姜煐的脸蛋上。
“陛下,裴大人求见!”
雍亲王未管小黄门的禀报,怒火中烧,笑道:“姜煐,你当真以为孤不敢杀了你?”
“小公爷将你送给了我,他有功,我保他封妾荫子。”他满意地品尝着她的痛苦,攫取她的哀恸,像个温柔地长辈般唤她:“姜煐,你现在不是他的妻了。你,你的父皇和你唯一的弟弟,如今都在地下等你团圆呢。好可惜啊,可惜了你这张脸,可惜没有人为你留情,可惜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孤入主崇政殿,成为这天下的君!”
剑尖从她的脸颊滑到脖颈,毫不留情地划出一道长口子,彻底毁去了她的容貌。继而一片一片,一剑一剑,竟然将她侧脸的肌肤剥下!
姜煐满面鲜血,目眦尽裂:“姜令方,你不得好死!”
她哀叫恸哭,脸上的血顺着脖颈留下,撑伞的小黄门目不忍视,垂下脑袋,每一滴雨都裹着疼痛的惨叫,打在身上生疼。
遽然间,一道寒光闪过,劈开雨帘,继而消失。尚方斩马剑利落地没入姜煐身子中,用力搅动,攒杀根脉血肉——
姜煐睁大眼眸,喉间没了声息。只一瞬,她吐出鲜血,脊骨因难以容忍的疼痛垂下,如若濒死之鹿。
尚方斩马剑从她身体中带出一道血线,甩入雨中,很快被冲刷不见,仿佛无事发生。
她垂下头,脚尖无力点地,耳边还回荡着长剑在血肉里搅动的声响,如同雷声在云层后隐鸣。
“禀、禀陛下!”新来禀报的小黄门匆匆跪下,声音发抖,“裴颐之与陛下有约,因而在外等候,可……”
死前的最后一刻,她听见了裴颐之的名字。
她最讨厌的惊才绝艳的裴颐之,竟然也来看她的笑话。
甚至……
与造反者有约。
第三个通报的小黄门踉踉跄跄地跑进来:“陛下,陛下!失踪的玉玺在裴大人手上!四下都是裴大人的人,无路可走了!”
“废物!连个文官都拦不住,姜令安已经死了!难不成这个表里一套背面一套的佞臣还真想自己当皇帝不成?”
雍亲王一脚踢开小黄门,一剑斩去。
闪电照亮天际,姜煐模糊的视线中闯入了来报的小黄门的脑袋。那颗脑袋咕噜咕噜滚到她的眼前,双眼无比惊恐,嘴巴一翕一合,正是“走了”的口型。
她想要尖叫,但她再也不能发出声音。
雷声再度响起。
小黄门替她尖叫起来:“裴大人入主崇政殿了!”
-
姜煐仰躺在床上,惊魂未定地看着帐子,额际尽是冷汗。
“公主?”宫女静芽关切的声音响起,她拧了帕子,撩开纱幔一角,倾身为姜煐擦去头上的汗珠,“公主又梦惊了?”
窗外隐约雷鸣,姜煐闻见熟悉的安神香,从汗津津的棉被中坐起来,摸到自己完好无暇的面容,恍惚的神志微微清明:“外面在下雨?”
“从卯时二刻便在下了,不大,院子里的海棠喝得正饱呢。”
静芽收了帕子,卷起刺着金线的玉莲纱幔,姜煐看见紫檀嵌瓷边座绣花卉座屏右侧,半掩着的支摘窗外细雨绵绵,水波澹澹。
这里的确是她的临华宫内。
只是……又下雨了。
方才的血腥场面似在眼前,姜煐无法放松下来,两指按着太阳穴,柳眉微蹙,哑声问道:“现在几时了?”
“辰时了。”静芽端来秘色瓷莲花碗,姜煐含了口茶,听她说,“公主前几日向资善堂告假,太师托人来问呢。前日头太子殿下在寻伴读,陛下选了三位世家子女入资善堂,公主要好的明安郡主也在其列。公主今日可要去?”
姜煐神色郁郁,低声喃喃:“明安郡主?”
“是。”
“还有谁?”
“还有镇国公府王家大郎,建宁侯裴家三郎……”
窗外传来阵阵雷声,雨下大了。
静芽连忙关上支摘窗,将安神香移到金丝檀木三弯脚香几上。
姜煐神色恍惚,眼神飘忽:“裴家三郎?”
“公主听闻过裴家三郎的名声?”
裴颐之。
她唇舌念过他的名,苦笑。
怎么没听过?
静芽说:“建宁侯三郎是嫡子,传闻他昂藏七尺,品貌非凡,是京城一顶一的美男子呢。”
姜煐冷哼一声。
姜煐回到十七岁已有一月之久。
刚开始时,她尚以为是走马灯,谁知日子渐渐安稳下来,她方敢猜测是老天终于眷顾了她一回。
可临死前的惨境如小鬼侵扰,让她连夜噩梦。
——梦里雍亲王丑恶的嘴脸还历历在目,她心不静、神不宁,午夜梦回总是想着如何早早探出雍亲王的恶念,好叫那孽畜连根拔起!
还有裴颐之。若不是裴颐之自己跳出来,她还不知道身为内相,裴颐之竟然和雍亲王有私联。
世人都说裴三郎雅人深致,如圭如璋,可裴颐之是言官,每逢纳谏说话必是难听,加上他结党营私,造反乱政,屠杀皇族,雍亲王和裴颐之便是死上一万遍也不足为惜!
这样想来,她上一世讨厌他不是毫无由来。
姜煐身子发颤,眼底发红,额头滚烫,像是风寒入体。她撑住额角,稳住心神。静芽惊呼一声,道:“公主,今日还是告假吧。皇后娘娘那边请呢。”
请?
“公主忘了?日前皇后娘娘说给公主择了一门好亲事,是平远公的小公爷,正等着回复呢。”
“不是说三日后再回吗?”
“公主忘了,现已有九日了。大娘娘那边催得紧,说是陛下也有此意,要给殿下下圣旨呢。”
姜煐鸦羽般的长睫微颤。
朝仪朝仪,不过是治国安邦的工具罢了。景朝边疆时有战事,将她嫁过去,不过是为稳定江山基业的手段。可平定了边疆,六年后仍旧改朝换代是不争的事实。
如此看,景朝实则内忧外患。
她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如果什么都不做,今生也只是重蹈覆辙。
她受够了夜夜噩梦。
她不想再被悬挂在宫门,任由风吹雨打,言行羞辱。
她不想被雍亲王一剑夺去性命,亦无法忍受他坐拥江山。
雍亲王常年住在封地,路途遥远,不好接近。
若想取得有效信息,裴颐之未必不是一个好途径。
她藏在被子里的另一只手紧紧掐住自己,指甲在掌心掐出一个个小月亮。
她记得裴颐之在资善堂时的模样。
朗目疏眉,身姿挺拔,从那时便能看出环伟倜傥。
当时她年纪小,是实打实的十七岁,从来都学些《女训》《女则》,初读策论,难免觉得不好上手,时常告假。
裴颐之深受太师信任,故而得了这份权力,不仅强迫她背诸多书目,还给她留下诸多作业,令她苦不堪言。
后来,她便再也不愿和裴颐之讲话。
姜煐痛定思痛,下了决心。她缓下气,问:“裴三郎今日来?”
静芽“啊”了一声:“公主怎生问起……”
按照常理,她问起的人该是她的闺中姐妹,明安郡主。只是,上一世,自从明安郡主嫁去陇中,她们便渐行渐远。
现下,她更关注这个有可能助她扭转未来的裴颐之些。
姜煐纤手拍拍静芽手背:“你且去问问裴三郎喜欢什么颜色。”
“啊?”静芽无助地眨着眼,“公主这是……”
“快去。”
在姜煐连声催促下,静芽快步离去。
姜煐掀开绣金锦被,趿着云头锦履,坐在菱镜前。镜中女子杏脸桃腮,眼若盈盈春水,眉间微含忧愁。
她叹了一口气。
她既为自己的年轻感到庆幸,又为自己的年轻感到踌躇。她不知将来之事究竟是必达的天命,还是可以醒来的拙劣噩梦。
姜煐亲手上妆,一笔一画都十分仔细。半盏茶过后,静芽从雨帘走出,收了十八骨的绘海棠油纸伞,快步进来。
她看见姜煐已经上了一半的妆:“奴婢来服侍。”她接过姜煐手中的眉笔,熟稔地画好妆容,按照习惯,在姜煐眉间点上花钿。
姜煐紫檀木绘牡丹八角漆盒,把弄着几枚步摇,问:“问好了?”
静芽说:“没能见到裴三公子的书童,只是遥遥望了一眼。回来时遇见了大娘娘身边的奴婢,说是……请公主今日去用午膳呢。”
姜煐心中沉沉压着一块石头。
皇帝皇后一心要将她奖赏给平定边疆的功臣。
裴颐之不好接近,亦不便讨好。她腹背受敌,寝食难安。
“他穿的什么颜色?”
“石青色。”静芽问,“柜子里有一身扁青色纱罗褙子,配上蜜色三裥裙再好不过。只是公主平日里觉得太过清淡,未曾穿过,今日……”
姜煐将挑选出来的掐丝海棠步摇递给静芽:“便是这身了。”
静芽应承下来:“是。”
步摇被静芽插入简约的发髻,在姜煐额际熠熠生辉。姜煐暗嘲自己不得体。
她贵为景朝的朝仪公主,乃女子娴静之典范,何曾这样有目的地接触过男子?
她压下这些无用的心绪,闭眸沉思,听见雨声淅淅沥沥,回忆着梦里的点点滴滴。
再睁眼时,她眸中已无疑虑。
——她要裴颐之娶她。
待时机成熟,她便杀了他。
姜煐被吊在临华门前,身上豆青色织锦被撕扯得脏乱不堪,鸦黑的发弯弯绕绕紧贴在额际脖颈间,雪白的脸蛋上满是血痕。她无力地耷拉着脑袋,犹如风中瑟瑟秋叶。
“若是皇叔见到膝下唯一的女儿朝仪公主此般模样,定是要怪罪孤了。”坐在殿中的男人笑容狠厉,又一记鞭子狠狠抽在姜煐身上,她忍痛闷哼。地上盛着粘稠的血,被乱雨打散。
姜煐抬起眼睛,吐了一口血沫,眼神不似垂死的白兔,反倒像不甘的狼。
雍亲王大笑:“好,好,好!不愧是姜家女儿,死到临头还有如此气魄,不像你的父亲,倒像你死了多年的娘亲。”
他站起身,身旁的小黄门跪上前来递剑——那是父皇赐予雍亲王的尚方斩马剑,无需九十九鞭刑的折磨,只要一剑就可将她置于死地。他阔步走出,另一个小黄门赶忙替他打伞,自己浇了满身湿。
“姜令安什么都守不住,懦弱无能,优柔寡断,毫无才能。”雍亲王张开手,说,“若你跟着孤,孤——赐你一命,何如?”
闷雷声绵延皇都十里。她瞳孔中恍似燃着熊熊火光,忽而笑了一声,狠狠啐在他脸上:“呸——姜令方,你真令人恶心!”
雍亲王站在伞下,轻轻拭脸,眼眸如霜。
冷冷的雨丝打在剑身,漫天嘈杂声中暗含相互凝视的沉默较量。
“报——禀陛下!”焦急的声音加入无止无休的声响。
姜煐听见小黄门的这声陛下,眼眶猩红,“你不过是龙椅下的孤魂野鬼,你残忍暴戾,虚情假意,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为天下之明君!”
尚方斩马剑迎着雨,抵在姜煐的脸蛋上。
“陛下,裴大人求见!”
雍亲王未管小黄门的禀报,怒火中烧,笑道:“姜煐,你当真以为孤不敢杀了你?”
“小公爷将你送给了我,他有功,我保他封妾荫子。”他满意地品尝着她的痛苦,攫取她的哀恸,像个温柔地长辈般唤她:“姜煐,你现在不是他的妻了。你,你的父皇和你唯一的弟弟,如今都在地下等你团圆呢。好可惜啊,可惜了你这张脸,可惜没有人为你留情,可惜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孤入主崇政殿,成为这天下的君!”
剑尖从她的脸颊滑到脖颈,毫不留情地划出一道长口子,彻底毁去了她的容貌。继而一片一片,一剑一剑,竟然将她侧脸的肌肤剥下!
姜煐满面鲜血,目眦尽裂:“姜令方,你不得好死!”
她哀叫恸哭,脸上的血顺着脖颈留下,撑伞的小黄门目不忍视,垂下脑袋,每一滴雨都裹着疼痛的惨叫,打在身上生疼。
遽然间,一道寒光闪过,劈开雨帘,继而消失。尚方斩马剑利落地没入姜煐身子中,用力搅动,攒杀根脉血肉——
姜煐睁大眼眸,喉间没了声息。只一瞬,她吐出鲜血,脊骨因难以容忍的疼痛垂下,如若濒死之鹿。
尚方斩马剑从她身体中带出一道血线,甩入雨中,很快被冲刷不见,仿佛无事发生。
她垂下头,脚尖无力点地,耳边还回荡着长剑在血肉里搅动的声响,如同雷声在云层后隐鸣。
“禀、禀陛下!”新来禀报的小黄门匆匆跪下,声音发抖,“裴颐之与陛下有约,因而在外等候,可……”
死前的最后一刻,她听见了裴颐之的名字。
她最讨厌的惊才绝艳的裴颐之,竟然也来看她的笑话。
甚至……
与造反者有约。
第三个通报的小黄门踉踉跄跄地跑进来:“陛下,陛下!失踪的玉玺在裴大人手上!四下都是裴大人的人,无路可走了!”
“废物!连个文官都拦不住,姜令安已经死了!难不成这个表里一套背面一套的佞臣还真想自己当皇帝不成?”
雍亲王一脚踢开小黄门,一剑斩去。
闪电照亮天际,姜煐模糊的视线中闯入了来报的小黄门的脑袋。那颗脑袋咕噜咕噜滚到她的眼前,双眼无比惊恐,嘴巴一翕一合,正是“走了”的口型。
她想要尖叫,但她再也不能发出声音。
雷声再度响起。
小黄门替她尖叫起来:“裴大人入主崇政殿了!”
-
姜煐仰躺在床上,惊魂未定地看着帐子,额际尽是冷汗。
“公主?”宫女静芽关切的声音响起,她拧了帕子,撩开纱幔一角,倾身为姜煐擦去头上的汗珠,“公主又梦惊了?”
窗外隐约雷鸣,姜煐闻见熟悉的安神香,从汗津津的棉被中坐起来,摸到自己完好无暇的面容,恍惚的神志微微清明:“外面在下雨?”
“从卯时二刻便在下了,不大,院子里的海棠喝得正饱呢。”
静芽收了帕子,卷起刺着金线的玉莲纱幔,姜煐看见紫檀嵌瓷边座绣花卉座屏右侧,半掩着的支摘窗外细雨绵绵,水波澹澹。
这里的确是她的临华宫内。
只是……又下雨了。
方才的血腥场面似在眼前,姜煐无法放松下来,两指按着太阳穴,柳眉微蹙,哑声问道:“现在几时了?”
“辰时了。”静芽端来秘色瓷莲花碗,姜煐含了口茶,听她说,“公主前几日向资善堂告假,太师托人来问呢。前日头太子殿下在寻伴读,陛下选了三位世家子女入资善堂,公主要好的明安郡主也在其列。公主今日可要去?”
姜煐神色郁郁,低声喃喃:“明安郡主?”
“是。”
“还有谁?”
“还有镇国公府王家大郎,建宁侯裴家三郎……”
窗外传来阵阵雷声,雨下大了。
静芽连忙关上支摘窗,将安神香移到金丝檀木三弯脚香几上。
姜煐神色恍惚,眼神飘忽:“裴家三郎?”
“公主听闻过裴家三郎的名声?”
裴颐之。
她唇舌念过他的名,苦笑。
怎么没听过?
静芽说:“建宁侯三郎是嫡子,传闻他昂藏七尺,品貌非凡,是京城一顶一的美男子呢。”
姜煐冷哼一声。
姜煐回到十七岁已有一月之久。
刚开始时,她尚以为是走马灯,谁知日子渐渐安稳下来,她方敢猜测是老天终于眷顾了她一回。
可临死前的惨境如小鬼侵扰,让她连夜噩梦。
——梦里雍亲王丑恶的嘴脸还历历在目,她心不静、神不宁,午夜梦回总是想着如何早早探出雍亲王的恶念,好叫那孽畜连根拔起!
还有裴颐之。若不是裴颐之自己跳出来,她还不知道身为内相,裴颐之竟然和雍亲王有私联。
世人都说裴三郎雅人深致,如圭如璋,可裴颐之是言官,每逢纳谏说话必是难听,加上他结党营私,造反乱政,屠杀皇族,雍亲王和裴颐之便是死上一万遍也不足为惜!
这样想来,她上一世讨厌他不是毫无由来。
姜煐身子发颤,眼底发红,额头滚烫,像是风寒入体。她撑住额角,稳住心神。静芽惊呼一声,道:“公主,今日还是告假吧。皇后娘娘那边请呢。”
请?
“公主忘了?日前皇后娘娘说给公主择了一门好亲事,是平远公的小公爷,正等着回复呢。”
“不是说三日后再回吗?”
“公主忘了,现已有九日了。大娘娘那边催得紧,说是陛下也有此意,要给殿下下圣旨呢。”
姜煐鸦羽般的长睫微颤。
朝仪朝仪,不过是治国安邦的工具罢了。景朝边疆时有战事,将她嫁过去,不过是为稳定江山基业的手段。可平定了边疆,六年后仍旧改朝换代是不争的事实。
如此看,景朝实则内忧外患。
她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如果什么都不做,今生也只是重蹈覆辙。
她受够了夜夜噩梦。
她不想再被悬挂在宫门,任由风吹雨打,言行羞辱。
她不想被雍亲王一剑夺去性命,亦无法忍受他坐拥江山。
雍亲王常年住在封地,路途遥远,不好接近。
若想取得有效信息,裴颐之未必不是一个好途径。
她藏在被子里的另一只手紧紧掐住自己,指甲在掌心掐出一个个小月亮。
她记得裴颐之在资善堂时的模样。
朗目疏眉,身姿挺拔,从那时便能看出环伟倜傥。
当时她年纪小,是实打实的十七岁,从来都学些《女训》《女则》,初读策论,难免觉得不好上手,时常告假。
裴颐之深受太师信任,故而得了这份权力,不仅强迫她背诸多书目,还给她留下诸多作业,令她苦不堪言。
后来,她便再也不愿和裴颐之讲话。
姜煐痛定思痛,下了决心。她缓下气,问:“裴三郎今日来?”
静芽“啊”了一声:“公主怎生问起……”
按照常理,她问起的人该是她的闺中姐妹,明安郡主。只是,上一世,自从明安郡主嫁去陇中,她们便渐行渐远。
现下,她更关注这个有可能助她扭转未来的裴颐之些。
姜煐纤手拍拍静芽手背:“你且去问问裴三郎喜欢什么颜色。”
“啊?”静芽无助地眨着眼,“公主这是……”
“快去。”
在姜煐连声催促下,静芽快步离去。
姜煐掀开绣金锦被,趿着云头锦履,坐在菱镜前。镜中女子杏脸桃腮,眼若盈盈春水,眉间微含忧愁。
她叹了一口气。
她既为自己的年轻感到庆幸,又为自己的年轻感到踌躇。她不知将来之事究竟是必达的天命,还是可以醒来的拙劣噩梦。
姜煐亲手上妆,一笔一画都十分仔细。半盏茶过后,静芽从雨帘走出,收了十八骨的绘海棠油纸伞,快步进来。
她看见姜煐已经上了一半的妆:“奴婢来服侍。”她接过姜煐手中的眉笔,熟稔地画好妆容,按照习惯,在姜煐眉间点上花钿。
姜煐紫檀木绘牡丹八角漆盒,把弄着几枚步摇,问:“问好了?”
静芽说:“没能见到裴三公子的书童,只是遥遥望了一眼。回来时遇见了大娘娘身边的奴婢,说是……请公主今日去用午膳呢。”
姜煐心中沉沉压着一块石头。
皇帝皇后一心要将她奖赏给平定边疆的功臣。
裴颐之不好接近,亦不便讨好。她腹背受敌,寝食难安。
“他穿的什么颜色?”
“石青色。”静芽问,“柜子里有一身扁青色纱罗褙子,配上蜜色三裥裙再好不过。只是公主平日里觉得太过清淡,未曾穿过,今日……”
姜煐将挑选出来的掐丝海棠步摇递给静芽:“便是这身了。”
静芽应承下来:“是。”
步摇被静芽插入简约的发髻,在姜煐额际熠熠生辉。姜煐暗嘲自己不得体。
她贵为景朝的朝仪公主,乃女子娴静之典范,何曾这样有目的地接触过男子?
她压下这些无用的心绪,闭眸沉思,听见雨声淅淅沥沥,回忆着梦里的点点滴滴。
再睁眼时,她眸中已无疑虑。
——她要裴颐之娶她。
待时机成熟,她便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