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落,余晖透过窗棱洒在黄花梨条案上,案上散布的发钗、金簪、剪子折射出盈盈光彩。一旁的黄花梨书架上放着几本略微发黄制簪古迹,角落里放着一大一小的纸糊龙舟。
“姑娘,我手都酸了,您就饶过我吧?”点翠哀求着,把手举在陆银华眼前。
陆银华只见点翠的纤纤玉手无力得垂着,似无声地诉苦着。
“这次就放过你了。”陆银华着重强调:“下次不许再提了。”
陆银华透过窗棱望向窗外只剩下余晖的天际,“薛妈妈,父亲回来了吗?”
“姐儿,大人两个时辰前派方山给大娘子捎了信,说今天得迟一个时辰归府。”方山是陆时敏的贴身随侍,做事非常伶俐,深得陆时敏的喜爱。
薛妈妈在旁帮忙收捡着各种钳子剪子啥的,又吩咐了点翠给陆银华准备洗漱的水。
净过手后,点翠从妆台上取下一个香盒,用银勺挖出香沤子在手心揉搓化开。
“姑娘,您看您这手,京城有哪家小姐的手像您这样,手上全是茧子。”点翠拿起陆银华的双手,细细地为她双手抹上香沤子,似一处都不放过。
全是茧子自然是点翠的夸张说辞,只是不如其他贵女的玉指细腻罢了。
“点翠姐姐总爱夸大其词。”
陆银华顿了顿,话锋一转:“安姨妈和安公子被安置于何处院子,是上次的紫藤书屋吗?”
“中午吃饭时,母亲说安姨妈第一次来京城,想着着去荣兴街夜市逛逛。恰逢端午时节,荣兴街和荣昌街必定很热闹。”银华自顾自地在念叨。
“可惜,我得抓紧一点,得把这对簪子在端午前制好。”
“父亲又是公事缠身吗?”陆银华想了想,又不再说话。
“是紫藤书屋。姐儿,大人每逢佳节就公务繁重,也怪不得会迟些归家。”薛妈妈一一回话。
“姑娘您就假装吧,您就是想宅在院中,以及生着某人的气才不出门的。簪子就只剩下镶珠子的事,这还费得了......”点翠收理着妆匣,一副看破的样子,在一旁小声嘟囔着。
还不等她说完,陆银华抬手拿起案上的香包就往她的方向砸去,而点翠早已熟练地躲过去。薛妈妈一脸头痛的表情看着两人闹着,一边拦着,一边无奈地叹气。
陆时敏任职的司农寺,掌管着京城谷物仓储与供给和农田水利等事务,以及大中小祀的瓜果蔬菜、家禽家畜、禄粮等。只要是有什么祭祀节日的,那断断是离不开司农寺上下的一干人等,再加上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在礼法上精益求精,各类事务就更加繁琐。
作为司农寺卿的陆时敏需得时刻关注各司的出纳,出了岔子被问罪都是轻的处罚。
待晚饭用过,陆时敏也不见回府。
孙清念与顾道烟带着碎银几两一同去了最为繁华的夜市,安景奉和随从几个跟着去了。
荣兴街和荣昌街上华灯初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色的铺席商店应有尽有,什么糖水冰饮、甜品、烧烤、汤羹等等美食,还有点茶的茶坊和酒楼中口味纷繁的酒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京城仍是如此繁华热闹,鼓乐喧嚣不绝于耳,灯楼数丈,映照着街道熠熠生辉。”顾道烟不住地发出惊叹,拽着孙清念就在各式各样得铺席前流连忘返,一瞬间两个早已嫁作人妇的妇人回到了出阁前那样欢快自在。
“虽然年少时常与父亲的商队游历各处,见过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但我初次在京城逛夜市可谓是惊叹,从未想象到过京城人们的夜生活是那么有滋有味。”
“道烟,我们在这街上逛上三柱香,就去勾栏等着看皮影。虽说只需几文钱,但去晚了可就没地儿坐了。”
三柱香的时间,两个密友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仅吃了点茶、点心,还买了两包糖腌荔枝和姜丝梅子。安景奉也铺子前停留,买了几只毛笔和些小玩意,收进袖中。
待看完皮影戏出来,几人在街上闲逛至醉仙楼门外,遇见从司农寺回来的陆时敏,故乘车一道回府。
戌时将过,街上依旧人潮拥挤,烛油燃烧的橘黄色的光更加旺盛,洒满茱萸粉的炙肉香溢满整条街。
各自拜别后,陆时敏与孙清念循着夜色走进了西苑院前,看着烛火灭掉的屋内。月光狭长越过窗棂,屋内是浅浅的呼吸声。
“银华看来是做好簪子了,明日一早便叫人送去宫中给乐昌公主。”孙清念低声给陆时敏说道。
她蹑手蹑脚地将带回的果脯放在房内白瓷盘中,掩门出来就看见陆时敏望着悬于高处的蛾眉月,面色凝重。
“官人,是公事让你心烦了吗?”孙清念走近,放低声音询问,生怕吵醒屋内沉睡的二人。
陆时敏收回望向月光的目光,回望着孙清念,没有回话,只是浅浅摇摇头,伸出手将她的手攥在手心中。
在月光的白纱下,两人慢慢地走回榴香院。
待陆时敏和孙清念洗漱入定后,陆时敏突然开口:“华儿今日归家是否高兴?”
孙清念对这句话已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华儿归家自是开心自在的。相公为何每次华儿归家都是如此问?”
“自从华儿被昭入宫中,你就始终忧心忡忡的。是入宫不好吗?可华儿很高兴能在乐昌公主身边伴学,且有岁娘教授簪花技艺。困于家中自是安稳,但却不是华儿的心愿。”孙清念只管自己女儿开不开心,乐不乐意,其他的也不想管。
陆时敏沉默无言,拢了拢被子给孙清念掖住被角,“夫人,哎,睡吧。”说罢,他便合上双眼,不再多说什么。
这两日,银华陪着孙清念和顾道烟采买了诸多的端午用品,有角粟叶、黏米、粉团、八哥儿、纸鸢、艾草、长命缕、雄黄、芷术等药物。
长命缕是需将五色丝线编织成一缕,挂在手腕处,免除瘟疫,祈求长寿。孙清念让薛妈妈给府里的丫头婆子小厮们都分发了五色线,由妈妈给丫鬟小厮们编好五色线,以求一年的健康平安。
西苑中,陆银华正在编长命缕,陆银竹在一旁拿着丝线胡乱地编着。
“姐姐,我不会。”陆银竹尝试无果后,撒娇地赖在姐姐怀里。
陆银华手里动作没有停,看着怀里的小人,眼中含笑,“竹儿是个小妹妹,长命缕不会编没关系的。看,姐姐编好一个了,这个给你。”
陆银竹拿着刚编好的长命缕兴奋地蹦跶起来,“姐姐最好了!”
点翠端着茶水踏进屋内,看着在书案前已编好的长命缕,不明所以道:“姑娘,长命缕应该够了,姑娘还要继续编?”
陆银华手上动作一顿,眼神飘忽地看着别处,“编着编着就忘了有多少个?”
点翠给银华递上一杯茶,顿了顿,“姑娘可是要送人?”
“无人。”陆银华接过茶,轻抿一口。
不过一炷香,所有的长命缕都编好,银华叫点翠送去了榴香院给母亲孙清念,又派人给紫藤书斋的安氏母子送去端午用品。
紫藤书斋院中的一棵巨大的紫藤萝花开的正盛,是满园的盎然之资。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安景奉站在院中,手上拿着笔在宣纸上一边写着,一边呤着前人之诗。
“奉哥儿,好才情。不巧打扰奉哥儿温书了。”薛妈妈满脸堆笑地走进院子。
“薛妈妈谬赞了,晚辈不过是会呤古人之诗罢了。”安景奉见薛妈妈进来,放下手中笔,恭敬地行礼。
“大娘子让我来给安姨妈送一些端午吃食和姐儿编的长命缕。京城这边的习俗是得系上长命缕到七月七日“七娘妈”日才可摘下,奉哥儿可是要记着。”薛妈妈前前后后交代了许多的事情,生怕遗漏什么物件,有不周的地方。
“晚辈此次记住了。”
安景奉让身旁的书童松山送薛妈妈出了院子,自己走到条案上,从一堆端午用品中拿出两股长命缕。放在手心,细细地摸索。
窗外有着如瀑的紫罗兰,在日光的照耀下,像宝石一般耀眼,让人看着逐渐晕眩,如梦如幻。繁花的光影映在安景奉的侧脸上,忽明忽暗。风穿堂而过,衣袂随风而动。
“公子在想些什么?陆大人这几日公务繁忙,公子看来只得端午节后再正式拜见了。”松山送完薛妈妈回来,远远瞧见安景奉立于窗前,桌上宣纸翻飞到墨台上都没注意到,不知在思索何事。
“松山,你把这些雄黄酒拿到后院中给品月、木槿。”品月和木槿是顾道烟的丫鬟,她们现在正在后院整理带来的物品。
安景奉将长命缕揣入怀中,捡起散落在递上的的稿纸,入座,心无旁骛地看起书来。
日落西山,灰蓝的天中挂着繁星点点。高悬的月洒下银纱覆盖住了万家灯火,月白的淡云随风消散,皓月东升西落,斗转星移,旭日在犬吠和打更声中跳出天际,石榴红的日光撕破夜幕,唤醒沉睡中的万物。
还在睡梦中的姐妹二人早早被叫起来,满屋飘着香草的气息。陆银华的困意馥郁芬芳的汤药驱散。
“母亲,我想再去睡一会儿。”陆银竹的眼皮在热气腾腾的汤浴中疯狂打架,整个小身子在澡盆中昏昏欲睡。
“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啊。”
“是谁昨夜一直念叨要吃角棕,还想抱着书架上的龙舟睡觉?”陆银华拿着帕子擦着头发,从帷幕后方走出。
清晨的冷气和室内的热气交杂,迷蒙的烟雾萦绕在少女周身。墨色的长发随意散在身前,发梢上的水珠滴滴哒哒顺着脖颈滑落,打湿了胸前的纱衣,少女清澈的眼眸因雾气波光潋滟。
银华伸出手指在银竹脑袋上戳了戳,“不能,洗漱好了,就要给祖父祖母请安。”
“好嘛。”
拿着换洗衣物回来的点翠看着银华就穿着一件素纱,赶紧把长衫给银华披上,“姑娘,虽说是五月初五,可清晨的冷气还是逼人,怎么就穿着单衣就出来了呢?”
“不妨事的,没有觉得冷。”银华将身上的长衫拢了拢,日常嘴硬道。
陆时敏早早地就在苍暮斋等着母女三人,一同给祖父母请安。
“父亲,母亲,圣上下了诏令,让礼部在金明池安置了龙舟竞渡、对弈、赏花等趣事,又召集了京中皇亲国戚、大小官员及家眷一同前往。家中事宜,念念都以安排妥当。待用过午膳后,父亲母亲,可要一同去金明池?”
“我和你母亲不喜人多。我看,清念和你去就好了,华儿竹儿就留在家中,陪着我们吃角粽,射粉团?”祖父拿着饴糖递给怀中的银竹,面露慈爱。
银竹低着头,也不接过饴糖。
“祖父,竹儿想去看竞渡。昨天夜里期待了可久,还抱着安公子送的龙舟才睡觉。”
银华见着银竹一脸委屈地样子,爱吃的饴糖也不接,便给祖父解释道。
“竹儿可是想去看竞渡?”
银竹脑袋如捣蒜地点着头。
“竹儿,陆家的姑娘可不能作如此扭捏之态,想与不想皆是要宣于口的。”祖父拿着饴糖放在银竹手里,摸了摸银竹的发髻,头上的蝴蝶发簪摇晃。
祖母看着又想说教一番的祖父,瞪了一眼,祖父顿时收住了嘴。“竹儿,过来祖母这儿。祖父又在胡说。”
“华儿,你做簪子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银竹头上的粉蝶簪子精致可爱得很。”祖父瞧着祖母的神情有异,岔开话题道。
“谢祖父夸奖。待师父从老家回来,我向她老人家学学做玉簪,作为您和祖母的寿礼。”
“哈哈哈哈哈哈,好呀,祖母就期待我们家华儿的亲手做的寿礼。”祖母拉起银华的手细细摩梭起来,一脸宠溺地看着。
“华儿,不要靠近水边。金明池人多繁杂,须得多注意脚下。”
“祖母放心,自上次落水后,我便很少再去水边了。请祖母宽心。”虽是这么说着,但每次沐浴时,陆银华都会将整个身子埋入水中憋气。不为别的,只为惜命。
陆家对陆银华的安危十分重视,她是陆时敏来之不易的长女,是寻了多少名医药方,才堪堪在成婚五年有的第一个孩子。
在徽州老家这个地方,不管高门小户,都要想要男丁继承家业,而且越多越好,这样才叫做家大业大。
但是陆氏宗祠出了个陆殊驰离经叛道的人。陆殊驰无视什么多子多福的酸臭理论,膝下只有一个男儿陆时敏、一个女儿陆锦敏,还将兄妹二人皆送入学堂读书识字。
陆时敏更是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孙道烟成婚多年都无子嗣,陆氏宗祠的长老们都在胁迫陆时敏休妻,而陆时敏直接独立门户,只为保全自己的妻子,这背后自然有陆殊驰的支持。
这场热闹在徽州一时竟传开了,成为最离经叛道的逸闻。确实因陆时敏对待家族逼迫时刚毅、执拗,在官场上又圆滑,善策略,竟被京城寻访的京官得了眼,多年有一纸调入京城任司农寺的少卿一职。
这一家子的离经叛道在京城也是出了名的,也让陆银华一直未有婚配,陆时敏自然也是觉得京中无人可相配自家女儿。也曾官员上门提亲,可是按照陆时敏提出的刁钻要求给驳了回去。
后来太后昭陆银华入宫,那些自诩清流的人家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被人落了口舌,想借此女与皇室沾亲带故。
“行吧,就各自去吧。既是圣上的旨意,你作为臣子自当要多费心。”
“是。”陆时敏恭敬地回了话。
午后,孙清念邀顾道烟母子一道去往金明池观龙舟竞渡。
“姑娘,我手都酸了,您就饶过我吧?”点翠哀求着,把手举在陆银华眼前。
陆银华只见点翠的纤纤玉手无力得垂着,似无声地诉苦着。
“这次就放过你了。”陆银华着重强调:“下次不许再提了。”
陆银华透过窗棱望向窗外只剩下余晖的天际,“薛妈妈,父亲回来了吗?”
“姐儿,大人两个时辰前派方山给大娘子捎了信,说今天得迟一个时辰归府。”方山是陆时敏的贴身随侍,做事非常伶俐,深得陆时敏的喜爱。
薛妈妈在旁帮忙收捡着各种钳子剪子啥的,又吩咐了点翠给陆银华准备洗漱的水。
净过手后,点翠从妆台上取下一个香盒,用银勺挖出香沤子在手心揉搓化开。
“姑娘,您看您这手,京城有哪家小姐的手像您这样,手上全是茧子。”点翠拿起陆银华的双手,细细地为她双手抹上香沤子,似一处都不放过。
全是茧子自然是点翠的夸张说辞,只是不如其他贵女的玉指细腻罢了。
“点翠姐姐总爱夸大其词。”
陆银华顿了顿,话锋一转:“安姨妈和安公子被安置于何处院子,是上次的紫藤书屋吗?”
“中午吃饭时,母亲说安姨妈第一次来京城,想着着去荣兴街夜市逛逛。恰逢端午时节,荣兴街和荣昌街必定很热闹。”银华自顾自地在念叨。
“可惜,我得抓紧一点,得把这对簪子在端午前制好。”
“父亲又是公事缠身吗?”陆银华想了想,又不再说话。
“是紫藤书屋。姐儿,大人每逢佳节就公务繁重,也怪不得会迟些归家。”薛妈妈一一回话。
“姑娘您就假装吧,您就是想宅在院中,以及生着某人的气才不出门的。簪子就只剩下镶珠子的事,这还费得了......”点翠收理着妆匣,一副看破的样子,在一旁小声嘟囔着。
还不等她说完,陆银华抬手拿起案上的香包就往她的方向砸去,而点翠早已熟练地躲过去。薛妈妈一脸头痛的表情看着两人闹着,一边拦着,一边无奈地叹气。
陆时敏任职的司农寺,掌管着京城谷物仓储与供给和农田水利等事务,以及大中小祀的瓜果蔬菜、家禽家畜、禄粮等。只要是有什么祭祀节日的,那断断是离不开司农寺上下的一干人等,再加上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在礼法上精益求精,各类事务就更加繁琐。
作为司农寺卿的陆时敏需得时刻关注各司的出纳,出了岔子被问罪都是轻的处罚。
待晚饭用过,陆时敏也不见回府。
孙清念与顾道烟带着碎银几两一同去了最为繁华的夜市,安景奉和随从几个跟着去了。
荣兴街和荣昌街上华灯初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色的铺席商店应有尽有,什么糖水冰饮、甜品、烧烤、汤羹等等美食,还有点茶的茶坊和酒楼中口味纷繁的酒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京城仍是如此繁华热闹,鼓乐喧嚣不绝于耳,灯楼数丈,映照着街道熠熠生辉。”顾道烟不住地发出惊叹,拽着孙清念就在各式各样得铺席前流连忘返,一瞬间两个早已嫁作人妇的妇人回到了出阁前那样欢快自在。
“虽然年少时常与父亲的商队游历各处,见过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但我初次在京城逛夜市可谓是惊叹,从未想象到过京城人们的夜生活是那么有滋有味。”
“道烟,我们在这街上逛上三柱香,就去勾栏等着看皮影。虽说只需几文钱,但去晚了可就没地儿坐了。”
三柱香的时间,两个密友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仅吃了点茶、点心,还买了两包糖腌荔枝和姜丝梅子。安景奉也铺子前停留,买了几只毛笔和些小玩意,收进袖中。
待看完皮影戏出来,几人在街上闲逛至醉仙楼门外,遇见从司农寺回来的陆时敏,故乘车一道回府。
戌时将过,街上依旧人潮拥挤,烛油燃烧的橘黄色的光更加旺盛,洒满茱萸粉的炙肉香溢满整条街。
各自拜别后,陆时敏与孙清念循着夜色走进了西苑院前,看着烛火灭掉的屋内。月光狭长越过窗棂,屋内是浅浅的呼吸声。
“银华看来是做好簪子了,明日一早便叫人送去宫中给乐昌公主。”孙清念低声给陆时敏说道。
她蹑手蹑脚地将带回的果脯放在房内白瓷盘中,掩门出来就看见陆时敏望着悬于高处的蛾眉月,面色凝重。
“官人,是公事让你心烦了吗?”孙清念走近,放低声音询问,生怕吵醒屋内沉睡的二人。
陆时敏收回望向月光的目光,回望着孙清念,没有回话,只是浅浅摇摇头,伸出手将她的手攥在手心中。
在月光的白纱下,两人慢慢地走回榴香院。
待陆时敏和孙清念洗漱入定后,陆时敏突然开口:“华儿今日归家是否高兴?”
孙清念对这句话已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华儿归家自是开心自在的。相公为何每次华儿归家都是如此问?”
“自从华儿被昭入宫中,你就始终忧心忡忡的。是入宫不好吗?可华儿很高兴能在乐昌公主身边伴学,且有岁娘教授簪花技艺。困于家中自是安稳,但却不是华儿的心愿。”孙清念只管自己女儿开不开心,乐不乐意,其他的也不想管。
陆时敏沉默无言,拢了拢被子给孙清念掖住被角,“夫人,哎,睡吧。”说罢,他便合上双眼,不再多说什么。
这两日,银华陪着孙清念和顾道烟采买了诸多的端午用品,有角粟叶、黏米、粉团、八哥儿、纸鸢、艾草、长命缕、雄黄、芷术等药物。
长命缕是需将五色丝线编织成一缕,挂在手腕处,免除瘟疫,祈求长寿。孙清念让薛妈妈给府里的丫头婆子小厮们都分发了五色线,由妈妈给丫鬟小厮们编好五色线,以求一年的健康平安。
西苑中,陆银华正在编长命缕,陆银竹在一旁拿着丝线胡乱地编着。
“姐姐,我不会。”陆银竹尝试无果后,撒娇地赖在姐姐怀里。
陆银华手里动作没有停,看着怀里的小人,眼中含笑,“竹儿是个小妹妹,长命缕不会编没关系的。看,姐姐编好一个了,这个给你。”
陆银竹拿着刚编好的长命缕兴奋地蹦跶起来,“姐姐最好了!”
点翠端着茶水踏进屋内,看着在书案前已编好的长命缕,不明所以道:“姑娘,长命缕应该够了,姑娘还要继续编?”
陆银华手上动作一顿,眼神飘忽地看着别处,“编着编着就忘了有多少个?”
点翠给银华递上一杯茶,顿了顿,“姑娘可是要送人?”
“无人。”陆银华接过茶,轻抿一口。
不过一炷香,所有的长命缕都编好,银华叫点翠送去了榴香院给母亲孙清念,又派人给紫藤书斋的安氏母子送去端午用品。
紫藤书斋院中的一棵巨大的紫藤萝花开的正盛,是满园的盎然之资。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安景奉站在院中,手上拿着笔在宣纸上一边写着,一边呤着前人之诗。
“奉哥儿,好才情。不巧打扰奉哥儿温书了。”薛妈妈满脸堆笑地走进院子。
“薛妈妈谬赞了,晚辈不过是会呤古人之诗罢了。”安景奉见薛妈妈进来,放下手中笔,恭敬地行礼。
“大娘子让我来给安姨妈送一些端午吃食和姐儿编的长命缕。京城这边的习俗是得系上长命缕到七月七日“七娘妈”日才可摘下,奉哥儿可是要记着。”薛妈妈前前后后交代了许多的事情,生怕遗漏什么物件,有不周的地方。
“晚辈此次记住了。”
安景奉让身旁的书童松山送薛妈妈出了院子,自己走到条案上,从一堆端午用品中拿出两股长命缕。放在手心,细细地摸索。
窗外有着如瀑的紫罗兰,在日光的照耀下,像宝石一般耀眼,让人看着逐渐晕眩,如梦如幻。繁花的光影映在安景奉的侧脸上,忽明忽暗。风穿堂而过,衣袂随风而动。
“公子在想些什么?陆大人这几日公务繁忙,公子看来只得端午节后再正式拜见了。”松山送完薛妈妈回来,远远瞧见安景奉立于窗前,桌上宣纸翻飞到墨台上都没注意到,不知在思索何事。
“松山,你把这些雄黄酒拿到后院中给品月、木槿。”品月和木槿是顾道烟的丫鬟,她们现在正在后院整理带来的物品。
安景奉将长命缕揣入怀中,捡起散落在递上的的稿纸,入座,心无旁骛地看起书来。
日落西山,灰蓝的天中挂着繁星点点。高悬的月洒下银纱覆盖住了万家灯火,月白的淡云随风消散,皓月东升西落,斗转星移,旭日在犬吠和打更声中跳出天际,石榴红的日光撕破夜幕,唤醒沉睡中的万物。
还在睡梦中的姐妹二人早早被叫起来,满屋飘着香草的气息。陆银华的困意馥郁芬芳的汤药驱散。
“母亲,我想再去睡一会儿。”陆银竹的眼皮在热气腾腾的汤浴中疯狂打架,整个小身子在澡盆中昏昏欲睡。
“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啊。”
“是谁昨夜一直念叨要吃角棕,还想抱着书架上的龙舟睡觉?”陆银华拿着帕子擦着头发,从帷幕后方走出。
清晨的冷气和室内的热气交杂,迷蒙的烟雾萦绕在少女周身。墨色的长发随意散在身前,发梢上的水珠滴滴哒哒顺着脖颈滑落,打湿了胸前的纱衣,少女清澈的眼眸因雾气波光潋滟。
银华伸出手指在银竹脑袋上戳了戳,“不能,洗漱好了,就要给祖父祖母请安。”
“好嘛。”
拿着换洗衣物回来的点翠看着银华就穿着一件素纱,赶紧把长衫给银华披上,“姑娘,虽说是五月初五,可清晨的冷气还是逼人,怎么就穿着单衣就出来了呢?”
“不妨事的,没有觉得冷。”银华将身上的长衫拢了拢,日常嘴硬道。
陆时敏早早地就在苍暮斋等着母女三人,一同给祖父母请安。
“父亲,母亲,圣上下了诏令,让礼部在金明池安置了龙舟竞渡、对弈、赏花等趣事,又召集了京中皇亲国戚、大小官员及家眷一同前往。家中事宜,念念都以安排妥当。待用过午膳后,父亲母亲,可要一同去金明池?”
“我和你母亲不喜人多。我看,清念和你去就好了,华儿竹儿就留在家中,陪着我们吃角粽,射粉团?”祖父拿着饴糖递给怀中的银竹,面露慈爱。
银竹低着头,也不接过饴糖。
“祖父,竹儿想去看竞渡。昨天夜里期待了可久,还抱着安公子送的龙舟才睡觉。”
银华见着银竹一脸委屈地样子,爱吃的饴糖也不接,便给祖父解释道。
“竹儿可是想去看竞渡?”
银竹脑袋如捣蒜地点着头。
“竹儿,陆家的姑娘可不能作如此扭捏之态,想与不想皆是要宣于口的。”祖父拿着饴糖放在银竹手里,摸了摸银竹的发髻,头上的蝴蝶发簪摇晃。
祖母看着又想说教一番的祖父,瞪了一眼,祖父顿时收住了嘴。“竹儿,过来祖母这儿。祖父又在胡说。”
“华儿,你做簪子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银竹头上的粉蝶簪子精致可爱得很。”祖父瞧着祖母的神情有异,岔开话题道。
“谢祖父夸奖。待师父从老家回来,我向她老人家学学做玉簪,作为您和祖母的寿礼。”
“哈哈哈哈哈哈,好呀,祖母就期待我们家华儿的亲手做的寿礼。”祖母拉起银华的手细细摩梭起来,一脸宠溺地看着。
“华儿,不要靠近水边。金明池人多繁杂,须得多注意脚下。”
“祖母放心,自上次落水后,我便很少再去水边了。请祖母宽心。”虽是这么说着,但每次沐浴时,陆银华都会将整个身子埋入水中憋气。不为别的,只为惜命。
陆家对陆银华的安危十分重视,她是陆时敏来之不易的长女,是寻了多少名医药方,才堪堪在成婚五年有的第一个孩子。
在徽州老家这个地方,不管高门小户,都要想要男丁继承家业,而且越多越好,这样才叫做家大业大。
但是陆氏宗祠出了个陆殊驰离经叛道的人。陆殊驰无视什么多子多福的酸臭理论,膝下只有一个男儿陆时敏、一个女儿陆锦敏,还将兄妹二人皆送入学堂读书识字。
陆时敏更是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孙道烟成婚多年都无子嗣,陆氏宗祠的长老们都在胁迫陆时敏休妻,而陆时敏直接独立门户,只为保全自己的妻子,这背后自然有陆殊驰的支持。
这场热闹在徽州一时竟传开了,成为最离经叛道的逸闻。确实因陆时敏对待家族逼迫时刚毅、执拗,在官场上又圆滑,善策略,竟被京城寻访的京官得了眼,多年有一纸调入京城任司农寺的少卿一职。
这一家子的离经叛道在京城也是出了名的,也让陆银华一直未有婚配,陆时敏自然也是觉得京中无人可相配自家女儿。也曾官员上门提亲,可是按照陆时敏提出的刁钻要求给驳了回去。
后来太后昭陆银华入宫,那些自诩清流的人家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被人落了口舌,想借此女与皇室沾亲带故。
“行吧,就各自去吧。既是圣上的旨意,你作为臣子自当要多费心。”
“是。”陆时敏恭敬地回了话。
午后,孙清念邀顾道烟母子一道去往金明池观龙舟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