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4
章61 委托4
好在孙琬祎不是个自怜自哀的人。
她想明白了情绪,就不会困于情绪。
所以她收了蛋糕,一本正经。
“好吧,那么我们来谈谈广告植入的事情吧”
唐哲一愣,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确定没说反?”他犹疑地在孙琬祎面前挥手,“要不我当做刚刚没听见,你再说一遍?”
但孙琬祎已经想开了。她这两天晚上回宿舍,一直在刷喜欢的up主。
无论是走搞笑路线还是温情路线,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意外爆火,几乎所有人,最后全靠了广告创收。
有一位她关注了很久的博主,也是从学生时代就发布视频。孙琬祎点开她的投稿,从最开始的一条向上划,看着播放量逐渐上涨,看着她评论区给粉丝的互动,看着她接了第一支广告弹幕上的调侃。
手指上划,视频封面上,博主的头像也逐渐变化,仿佛看着她一路走来。
三个月前,这位博主发了一个room tour,大意是自己靠着做博主在老家买了房,她很开心地分享自己的小家。阳台上,新收养的小猫正趴在爬架上睡觉。
视频中,那位创作者说,很感谢陪她一路走来的粉丝们,让她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废物,原来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能和她共鸣。在生活中她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人,但是在网上她认识了很多有趣的灵魂。她也鼓励大家去创作,去生活,去追寻理想。
原来创作者真的是个很有意义的职业。
孙琬祎想开了,既然她喜欢创作者这条道路,就不要扭扭捏捏,既要又要。
她也不是被骂过,以前小学中学的时候,放学回家那条道路过菜市场,妈妈会带着她去菜市场买菜,一边问她学校里发生的情况,听到有一点不满意,就开始数落她,菜市场门口的人都回头看。
反正不吱声也要被说,不如吱声,大声喊疼,大声去扑腾。
像菜市场卖鱼档口池子里的鱼一样,被捞出来就奋力扑腾。尽管最后多半是伸头一刀,也要竭尽所能,甩卖鱼人一脸水。
*
关于如何选择广告商,他们费了不少功夫。
高利润的产品虽多,但伴随风险。如美妆、食品、快消品等很难甄别,要么与专业人员合作,严格品控,要么就只能选经过市场检验的老牌子。
而他们还是大学生,没有合作的品控团队,老牌子又多倾向于和熟人合作,所以以上两条都不现实。
游戏推广、动漫影视、周边的报价倒也不错,但是他们上次翻车就在游戏上面,现在才刚缓过气,要是立马又接游戏推广,担心粉丝会应激。
孙琬祎看着唐哲用微信小号加了四五个商务的微信,同时对接,多线程操作。他借了章城和刘一鸣的电脑,又打开了自己的电脑、ipad、手机,拉表汇总了他们给出的价格和条件。
谈价格是最焦灼的环节。
唐哲将做好的ppt发过去,ppt里有他们账号的后台数据。数据显示,他们账号有五十多万粉,平均三个月会出一支出圈视频,弹幕和评论相比其他同量级的博主都要高不少。
但甲方们的商务也是多年老江湖,很懂得如何拿捏人心理。反复极限施压,却刚好能卡在那个让人接受的度上,等到你不舒服了又赶紧说两句好话。
甲方拿捏他们的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们所在的平台本身变现能力就弱,用户多为没毕业的学生,购买力低,第二个就是他们上一次广告是负面评价多,品牌方担心有风险。
出价最高的甲方是做多语种ai翻译的,前不久获得了大厂注资,还上了头条。
但也因他们家大业大,眼里只看得上头部博主,给中腰部博主的钱比较抠门。
他们报了一个买断的价格,并对植入广告做了很多要求。
孙琬祎对广告价位没概念,只觉得这个价格顶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只觉得是好大一笔钱。
但唐哲担心的是,kol运营们都有合作目录,如果第一期报价就低,可能后面期期价格低,这样其他厂商对他们的估值也会偏低,影响他们账号的定位。
外语系学生每天就是闷头背单词听新闻,燕外氛围又偏学术,老师们一心扑在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上,研究语言学文学语音语义。
但他们不懂什么是商业化,什么是互联网打法,什么是市场营销策略,学生们也找不到人去请教,只能自己闷头琢磨。
唐哲也不能撂摊子,几个人里,只有他只有他还读了个金融学位,上课学过几个商业化实战案例,勉强也练过一些谈判技巧。
他问孙琬祎:“你对安娜的脚本有信心吗?”
“说实话,不太有。”孙琬祎诚实说,“但我依然想让她来写。”
“好的,”唐哲也料到了她的回答,“那你想冒一次险吗?”
于是,他换了个方式,开始与对方协商改成分成模式。
分成模式,甲方支付一个保底价,然后依据视频播放量或者广告链接跳转数量,由甲方折算成钱后另外支付给乙方。如果视频受欢迎,博主拿钱就多,如播放惨淡,博主拿钱少。
最终,那家做ai翻译的公司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通过此事,唐哲判断他们在商业化变现上懂得太少,于是上网买了个网课,决定系统学习一下。
但等打开链接,发现这网课总共需要八十多个小时。他课程表排得满,就算每天花一个小时倍速看,也得两个多月才能看完。
于是,正在大阪旅游的贺子睿接到了好舍友的微信。
【在吗?】
【有个活需要外包给你。】
【三个月看完即可,记得做一下笔记。】
【链接:xxxxxx】
贺子睿:???
*
解决完广告,就又回到拍摄的事情上了。
孙琬祎在留学生群里发了公告,号召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围炉夜话
如果你是一位剧作家,
你有什么样的故事?
明晚19:00体育馆咖啡厅
天南地北,与你相遇】
老外们还真有不少人对此感兴趣,当天来了不少人,将小小的咖啡馆座位全占满了。
这两年,他们的账号在燕外小有名气,许多留学生们都听过。
大二刚开始拍视频时,参与的老外多是克里斯阿廖沙找来的,因此以欧美地地区人士居多。
但这次来的,多了许多其他地区的人。
比如正在和前台学姐点餐的是一位印度老铁,他是计算机学院的留学生,操着一口浓重口音,穿着花格子衬衫,黑色卷发,标准的程序员预备役打扮。
大概是印度人长年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地区,有时候在其他人眼里会显得过于热情。
比如这老铁就很自来熟,兴冲冲来和孙琬祎搭话。从克里斯和阿廖沙住院开始说起,高屋建瓴,见微知著,说现在正是亚洲崛起的时代,老牌帝国走入瓶颈,新兴的国家还在发展,同为亚洲人,应当携手共进,赛出辉煌。克里斯和阿廖沙的住院,表面上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但实际反应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应该干掉他们,携手并进,走向未来。
唬得孙琬祎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克里斯和阿廖沙过个敏而已,怎么就上升到世界格局来了?
“那个,其实吧,我们就是个娱乐性质的活动,暂时没那么多想法,还没有想到亚洲命运的层面上。不过,总之,谢谢你的高瞻远瞩。”她尴尬又不失礼貌,“我们要不还是谈谈拍摄本身吧?”
没想到在场还真有专业人士,是一位尼日利亚南部地区的女生,叫Zara,周围人习惯称呼她为扎娜。
莎拉的父亲是尼日利亚瑙莱坞的影视从业人员,认识很多这个行业的人,比如尼日利亚很火的电影。
瑙莱坞是尼日利亚的一个电影拍摄基地,每年生产2000多部电影,仅次于印度的宝莱坞。产出的影片在整个非洲都很受欢迎。
女孩父亲和国内有贸易往来,经常去南方采购摄像及其他工业设备。但有些设备上只印了中文,说明书又多是机翻,他们买回来不会用,只能用着手机翻译器,半中半英、磕磕绊绊地和厂商沟通。
然而厂商英文也很散装,到后来,她爸爸就开始自学中文。自己学不会,就干脆把家里孩子也送去当地孔子学院,等着孩子学会了给自己当翻译。
扎娜在孔子学院进修了两年,又申请来燕宁学习。
扎娜性格很开朗,笑嘻嘻地给大家讲自己老爹拍过的片子,还说他爹认识电影the wedding party的导演。这部片子在尼日利亚一度很火,扎娜不断问周围人听过没有。但遗憾的是,除了来自加纳、加蓬等国的留学生,其他洲的人并不太了解非洲本土的文化。
扎娜顿时备受打击,顿时不想理大家了。
她旁边坐了一位芬兰男生,这男生因为来晚了,扫视一圈,只在扎娜旁边找到一个座,就坐在那里了。芬兰人出了名的社恐,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排队都恨不得人人间隔一米往上。扎娜给大家介绍电影时,全场人都往这边看,芬兰的男生一个劲往旁边挪,力图缩小存在感,脸憋得通红通红。
但等扎娜安利电影没安利出去,一个人暗自神伤。芬兰的男生左右看看,更加局促。
他慢慢往回挪了一点。
“你说的电影好看吗?”他问,“或许我可以去看看?”他抓了抓头发:“我平时也喜欢听非洲的音乐……”
扎娜眼睛亮了,仿佛是《狮子王》里的辛巴见到了萨满和彭彭。
“真的,那我可得给你推荐几个……”
他俩愉快聊起了非洲的电影。
咖啡厅另一边,几个东南亚的妹妹在问谢梦雨如何网购卫生巾,哪个牌子性价比最高。谢梦雨打开小红书,一个个给她们讲,还给她们写下来品牌名字和厂家名字。
大家沉浸在自己的话题中。
安娜站在咖啡厅中央,张了张嘴,没发出声。
按原本计划,唐哲和孙琬祎是让她来主持这次围炉夜话。
但是咖啡厅里的人已经互相聊起来了,她几次想张口,但又不好意思打扰别人。
“需要帮忙吗,女士?”伊莉娜女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她穿了一身咖啡馆的工作服,后面是唐哲和孙琬祎。唐哲怀里摞着几个快递,上面还放着一兜子水果。
孙琬祎拿着剪刀,拆开外面的胶带,将里头的零食。
“你从哪里弄到的?”安娜惊讶地指着伊莉娜的工作服。
“哦,跟她们借的,他们说可以让我体验一下当几个小时服务生。”她回头指了指前台的学生。
安娜看了看唐哲和孙琬祎拎的东西。
“那是格瓦斯吗?”安娜看到了袋子里露出的饮料。
“是的,”伊莉娜笑了笑,“听你们说俄语久了,忽然就想起以前喝过的格瓦斯来。”
“他们告诉我他们网上有卖的,昨天下了单,今天就到了。”
安娜想起伊莉娜也是东斯拉夫人,和她与她丈夫有着共同的一代回忆。
血里的文化不会忘记,即使已经隔了那么多年。人还是永远记着年轻时的喜好。
她忽然意识到什么么:“你现在改说俄语了?”
“哦,是的”伊莉娜轻描淡写,笑了笑,“再不说就真忘了。”
这样的一个晚上很平常,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饮料,吃东西。
安娜放眼一看,刚刚的印度人已经在和刘一鸣聊起大学的费用了,刘一鸣平生最喜欢和人辩经,这回总算是棋逢对手,只是他听不懂对方英语,对方也听不懂他的中文,两人只能靠翻译器交流。
章城在好几个座位来回穿梭,每个小团体的聊天话题他都能掺和一嘴。
芬兰男生和扎娜开始说起《狮子王》这部电影有哪些错误,狮子该如何喂食。芬兰男生说扎娜不懂养狮子,被扎娜反问你们那地儿有狮子吗你比我还懂。
贝拉在问另一个巴西人他们那边夏天是不是也有特别多的蚊虫,还推荐使用风油精。
即使不需要主持,大家已经很自然地开始聊上了。
大家聊得东西很细碎,很日常,谁谁谁以前看过一部什么电影,买哪个牌子的东西更好,做饭要放多少糖,你当初上学花了多少钱。
不是像《普拉达的女王》里,时尚界的icon在办公室里引领时尚潮流,不是大学教授们去访问领一个大学进行文化交流。
大家只是普通人,是学生,说不出多少概念性的东西。他们只会聊日常,只会聊自己的喜好。
但偏偏就是像每个程序员在最开始学代码时,对着陌生的世界发出了一声“hello,world”。
安娜想,她大概有灵感了。
好在孙琬祎不是个自怜自哀的人。
她想明白了情绪,就不会困于情绪。
所以她收了蛋糕,一本正经。
“好吧,那么我们来谈谈广告植入的事情吧”
唐哲一愣,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确定没说反?”他犹疑地在孙琬祎面前挥手,“要不我当做刚刚没听见,你再说一遍?”
但孙琬祎已经想开了。她这两天晚上回宿舍,一直在刷喜欢的up主。
无论是走搞笑路线还是温情路线,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意外爆火,几乎所有人,最后全靠了广告创收。
有一位她关注了很久的博主,也是从学生时代就发布视频。孙琬祎点开她的投稿,从最开始的一条向上划,看着播放量逐渐上涨,看着她评论区给粉丝的互动,看着她接了第一支广告弹幕上的调侃。
手指上划,视频封面上,博主的头像也逐渐变化,仿佛看着她一路走来。
三个月前,这位博主发了一个room tour,大意是自己靠着做博主在老家买了房,她很开心地分享自己的小家。阳台上,新收养的小猫正趴在爬架上睡觉。
视频中,那位创作者说,很感谢陪她一路走来的粉丝们,让她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废物,原来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能和她共鸣。在生活中她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人,但是在网上她认识了很多有趣的灵魂。她也鼓励大家去创作,去生活,去追寻理想。
原来创作者真的是个很有意义的职业。
孙琬祎想开了,既然她喜欢创作者这条道路,就不要扭扭捏捏,既要又要。
她也不是被骂过,以前小学中学的时候,放学回家那条道路过菜市场,妈妈会带着她去菜市场买菜,一边问她学校里发生的情况,听到有一点不满意,就开始数落她,菜市场门口的人都回头看。
反正不吱声也要被说,不如吱声,大声喊疼,大声去扑腾。
像菜市场卖鱼档口池子里的鱼一样,被捞出来就奋力扑腾。尽管最后多半是伸头一刀,也要竭尽所能,甩卖鱼人一脸水。
*
关于如何选择广告商,他们费了不少功夫。
高利润的产品虽多,但伴随风险。如美妆、食品、快消品等很难甄别,要么与专业人员合作,严格品控,要么就只能选经过市场检验的老牌子。
而他们还是大学生,没有合作的品控团队,老牌子又多倾向于和熟人合作,所以以上两条都不现实。
游戏推广、动漫影视、周边的报价倒也不错,但是他们上次翻车就在游戏上面,现在才刚缓过气,要是立马又接游戏推广,担心粉丝会应激。
孙琬祎看着唐哲用微信小号加了四五个商务的微信,同时对接,多线程操作。他借了章城和刘一鸣的电脑,又打开了自己的电脑、ipad、手机,拉表汇总了他们给出的价格和条件。
谈价格是最焦灼的环节。
唐哲将做好的ppt发过去,ppt里有他们账号的后台数据。数据显示,他们账号有五十多万粉,平均三个月会出一支出圈视频,弹幕和评论相比其他同量级的博主都要高不少。
但甲方们的商务也是多年老江湖,很懂得如何拿捏人心理。反复极限施压,却刚好能卡在那个让人接受的度上,等到你不舒服了又赶紧说两句好话。
甲方拿捏他们的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们所在的平台本身变现能力就弱,用户多为没毕业的学生,购买力低,第二个就是他们上一次广告是负面评价多,品牌方担心有风险。
出价最高的甲方是做多语种ai翻译的,前不久获得了大厂注资,还上了头条。
但也因他们家大业大,眼里只看得上头部博主,给中腰部博主的钱比较抠门。
他们报了一个买断的价格,并对植入广告做了很多要求。
孙琬祎对广告价位没概念,只觉得这个价格顶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只觉得是好大一笔钱。
但唐哲担心的是,kol运营们都有合作目录,如果第一期报价就低,可能后面期期价格低,这样其他厂商对他们的估值也会偏低,影响他们账号的定位。
外语系学生每天就是闷头背单词听新闻,燕外氛围又偏学术,老师们一心扑在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上,研究语言学文学语音语义。
但他们不懂什么是商业化,什么是互联网打法,什么是市场营销策略,学生们也找不到人去请教,只能自己闷头琢磨。
唐哲也不能撂摊子,几个人里,只有他只有他还读了个金融学位,上课学过几个商业化实战案例,勉强也练过一些谈判技巧。
他问孙琬祎:“你对安娜的脚本有信心吗?”
“说实话,不太有。”孙琬祎诚实说,“但我依然想让她来写。”
“好的,”唐哲也料到了她的回答,“那你想冒一次险吗?”
于是,他换了个方式,开始与对方协商改成分成模式。
分成模式,甲方支付一个保底价,然后依据视频播放量或者广告链接跳转数量,由甲方折算成钱后另外支付给乙方。如果视频受欢迎,博主拿钱就多,如播放惨淡,博主拿钱少。
最终,那家做ai翻译的公司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通过此事,唐哲判断他们在商业化变现上懂得太少,于是上网买了个网课,决定系统学习一下。
但等打开链接,发现这网课总共需要八十多个小时。他课程表排得满,就算每天花一个小时倍速看,也得两个多月才能看完。
于是,正在大阪旅游的贺子睿接到了好舍友的微信。
【在吗?】
【有个活需要外包给你。】
【三个月看完即可,记得做一下笔记。】
【链接:xxxxxx】
贺子睿:???
*
解决完广告,就又回到拍摄的事情上了。
孙琬祎在留学生群里发了公告,号召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围炉夜话
如果你是一位剧作家,
你有什么样的故事?
明晚19:00体育馆咖啡厅
天南地北,与你相遇】
老外们还真有不少人对此感兴趣,当天来了不少人,将小小的咖啡馆座位全占满了。
这两年,他们的账号在燕外小有名气,许多留学生们都听过。
大二刚开始拍视频时,参与的老外多是克里斯阿廖沙找来的,因此以欧美地地区人士居多。
但这次来的,多了许多其他地区的人。
比如正在和前台学姐点餐的是一位印度老铁,他是计算机学院的留学生,操着一口浓重口音,穿着花格子衬衫,黑色卷发,标准的程序员预备役打扮。
大概是印度人长年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地区,有时候在其他人眼里会显得过于热情。
比如这老铁就很自来熟,兴冲冲来和孙琬祎搭话。从克里斯和阿廖沙住院开始说起,高屋建瓴,见微知著,说现在正是亚洲崛起的时代,老牌帝国走入瓶颈,新兴的国家还在发展,同为亚洲人,应当携手共进,赛出辉煌。克里斯和阿廖沙的住院,表面上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但实际反应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应该干掉他们,携手并进,走向未来。
唬得孙琬祎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克里斯和阿廖沙过个敏而已,怎么就上升到世界格局来了?
“那个,其实吧,我们就是个娱乐性质的活动,暂时没那么多想法,还没有想到亚洲命运的层面上。不过,总之,谢谢你的高瞻远瞩。”她尴尬又不失礼貌,“我们要不还是谈谈拍摄本身吧?”
没想到在场还真有专业人士,是一位尼日利亚南部地区的女生,叫Zara,周围人习惯称呼她为扎娜。
莎拉的父亲是尼日利亚瑙莱坞的影视从业人员,认识很多这个行业的人,比如尼日利亚很火的电影。
瑙莱坞是尼日利亚的一个电影拍摄基地,每年生产2000多部电影,仅次于印度的宝莱坞。产出的影片在整个非洲都很受欢迎。
女孩父亲和国内有贸易往来,经常去南方采购摄像及其他工业设备。但有些设备上只印了中文,说明书又多是机翻,他们买回来不会用,只能用着手机翻译器,半中半英、磕磕绊绊地和厂商沟通。
然而厂商英文也很散装,到后来,她爸爸就开始自学中文。自己学不会,就干脆把家里孩子也送去当地孔子学院,等着孩子学会了给自己当翻译。
扎娜在孔子学院进修了两年,又申请来燕宁学习。
扎娜性格很开朗,笑嘻嘻地给大家讲自己老爹拍过的片子,还说他爹认识电影the wedding party的导演。这部片子在尼日利亚一度很火,扎娜不断问周围人听过没有。但遗憾的是,除了来自加纳、加蓬等国的留学生,其他洲的人并不太了解非洲本土的文化。
扎娜顿时备受打击,顿时不想理大家了。
她旁边坐了一位芬兰男生,这男生因为来晚了,扫视一圈,只在扎娜旁边找到一个座,就坐在那里了。芬兰人出了名的社恐,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排队都恨不得人人间隔一米往上。扎娜给大家介绍电影时,全场人都往这边看,芬兰的男生一个劲往旁边挪,力图缩小存在感,脸憋得通红通红。
但等扎娜安利电影没安利出去,一个人暗自神伤。芬兰的男生左右看看,更加局促。
他慢慢往回挪了一点。
“你说的电影好看吗?”他问,“或许我可以去看看?”他抓了抓头发:“我平时也喜欢听非洲的音乐……”
扎娜眼睛亮了,仿佛是《狮子王》里的辛巴见到了萨满和彭彭。
“真的,那我可得给你推荐几个……”
他俩愉快聊起了非洲的电影。
咖啡厅另一边,几个东南亚的妹妹在问谢梦雨如何网购卫生巾,哪个牌子性价比最高。谢梦雨打开小红书,一个个给她们讲,还给她们写下来品牌名字和厂家名字。
大家沉浸在自己的话题中。
安娜站在咖啡厅中央,张了张嘴,没发出声。
按原本计划,唐哲和孙琬祎是让她来主持这次围炉夜话。
但是咖啡厅里的人已经互相聊起来了,她几次想张口,但又不好意思打扰别人。
“需要帮忙吗,女士?”伊莉娜女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她穿了一身咖啡馆的工作服,后面是唐哲和孙琬祎。唐哲怀里摞着几个快递,上面还放着一兜子水果。
孙琬祎拿着剪刀,拆开外面的胶带,将里头的零食。
“你从哪里弄到的?”安娜惊讶地指着伊莉娜的工作服。
“哦,跟她们借的,他们说可以让我体验一下当几个小时服务生。”她回头指了指前台的学生。
安娜看了看唐哲和孙琬祎拎的东西。
“那是格瓦斯吗?”安娜看到了袋子里露出的饮料。
“是的,”伊莉娜笑了笑,“听你们说俄语久了,忽然就想起以前喝过的格瓦斯来。”
“他们告诉我他们网上有卖的,昨天下了单,今天就到了。”
安娜想起伊莉娜也是东斯拉夫人,和她与她丈夫有着共同的一代回忆。
血里的文化不会忘记,即使已经隔了那么多年。人还是永远记着年轻时的喜好。
她忽然意识到什么么:“你现在改说俄语了?”
“哦,是的”伊莉娜轻描淡写,笑了笑,“再不说就真忘了。”
这样的一个晚上很平常,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饮料,吃东西。
安娜放眼一看,刚刚的印度人已经在和刘一鸣聊起大学的费用了,刘一鸣平生最喜欢和人辩经,这回总算是棋逢对手,只是他听不懂对方英语,对方也听不懂他的中文,两人只能靠翻译器交流。
章城在好几个座位来回穿梭,每个小团体的聊天话题他都能掺和一嘴。
芬兰男生和扎娜开始说起《狮子王》这部电影有哪些错误,狮子该如何喂食。芬兰男生说扎娜不懂养狮子,被扎娜反问你们那地儿有狮子吗你比我还懂。
贝拉在问另一个巴西人他们那边夏天是不是也有特别多的蚊虫,还推荐使用风油精。
即使不需要主持,大家已经很自然地开始聊上了。
大家聊得东西很细碎,很日常,谁谁谁以前看过一部什么电影,买哪个牌子的东西更好,做饭要放多少糖,你当初上学花了多少钱。
不是像《普拉达的女王》里,时尚界的icon在办公室里引领时尚潮流,不是大学教授们去访问领一个大学进行文化交流。
大家只是普通人,是学生,说不出多少概念性的东西。他们只会聊日常,只会聊自己的喜好。
但偏偏就是像每个程序员在最开始学代码时,对着陌生的世界发出了一声“hello,world”。
安娜想,她大概有灵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