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义明似乎是流泪了,那么坚强的一个人,流泪的样子她几乎没有见过。她看到他紧紧握住老太太的手,将额头抵在上面,轻轻地抽泣。叶兰珍有些动容,她似乎看到一个脱掉外壳的方义明,脱掉了那些伪装,露出本真的他。
”兰珍,你过来。”老太太眼眼看向她,
叶兰珍连忙走了过来,叫了一声妈,老太太微微地点了点头,七十二岁的老太太本来精神还不错,身体也硬朗,怎么也没想到突发疾病,此刻的她,看起来无比虚弱,好像随时等待着死神的召唤一般。
”你答应妈一件事。”老太太轻轻地说,
”跟义明要个孩子。”老太太微微皱着眉头,一副恳求的表情。
一旁的方义明抬起头,想说什么,被老太太示意停住了,
”只要女人愿意,总有办法。”老太太说。
叶兰珍看看老太太,再看看方义明,方义明却低下了头,只有老太太紧紧地盯着她,在等待她的回答。
”我答应您,您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叶兰珍顺着老太太的心思说,
听到叶兰珍的话,老太太满意地闭上眼睛,或许是累了,静静地睡着了,方义明还是在一旁坐着,无声无息。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义明都在医院里陪着,他给老太太安排了单独的病房,取消了本来计划好的旅行。叶兰珍也想陪在医院,方义明表示不需要那么多人,自己一个人可以应付得来,况且还请了护工,叶兰珍也只好作罢,只是每天到医院来看一看,然后就回去了。
春节当天,方义明也是陪母亲在医院过的,老太太气色比前些天好了许多,能吃一些东西,也能下床活动,晚上的时候,方义明从外面叫了很多菜,叶兰珍特意赶来陪着吃了年夜饭,然后独自回家。
春节的申城是一座空城,所有来此务工者都回老家过年了,就像是候鸟一般,一到春节,无论有钱没钱的,都奔回老家寻求一年中仅有的团聚。此刻的夜晚更是宁静,灯依然亮着,却没有了车水马龙,不会堵车,没有熙熙攘攘,那些喧闹与热烈都归于了平淡。回到家里,叶兰珍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打了电话,听得出母亲对女儿的思念,电话里说着还有些哽咽的样子,叶兰珍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母亲听说方义明的母亲生病住院了,坚决不同意她回来,这个时候,要在跟前伺候才对。叶兰珍有些无奈,又有一丝苦笑,方义明并不需要她。
我们都期待在爱情中奔跑,却忘记了生活一直被琐碎的事围绕。我们常常希望发现自我,渴望听从内心,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关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与义务,我们事实上永远不会拥有放肆的自由。
叶兰珍静静地站在窗前,窗外,灯火辉煌。这不像是过年,外面没有鞭炮声,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申城最近几年外环以内禁止鸣放烟花炮竹,楼下有几个孩子在燃放那种小小的烟花,叶兰珍看着,想起自己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是多么的热闹啊,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最让人兴奋,她每年的年三十,都要等到夜里十二点,因为老家的习俗是要在十二点敬天的,是祈求新的一年日子会越来越好,那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小时候的叶兰珍还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年味儿浓,让人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有人情味儿的日子。叶兰珍的母亲更是喜欢张罗,注重仪式感。基本上从腊月十二开始,就开始备年货了,母亲说现在先准备起来,要不到年跟前什么东西都贵,叶兰珍总是说这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呢,你准备的东西要么就是吃完了,没吃完的就坏掉了,母亲也不理她,她总有一套她的理论体系。
到腊月二十几,开始收拾房子,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开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要打扫一遍;然后就是蒸大馒头,大馒头是叶兰珍最喜欢吃的,即便在申城生活了十几年,她依然不喜欢吃米饭,空的时候总是去外面买上几个白面馒头,干吃就很香甜;再接着就买肉,各种各样的肉,猪肉,牛肉,羊肉,排骨,猪蹄,猪头肉,杀鸡,宰鱼,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年三十那天到来。
年三十那天一大早,母亲会比平时起的更早,父亲在天还没亮透的时候就要放鞭炮,母亲则是忙着做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父亲在母亲忙着做菜的功夫,就带着叶兰珍一起贴春联,各家各户都贴春联,自家贴完以后,叶兰珍总喜欢到村子里跑一圈到处看看,一片喜气洋洋的感觉,孩子也因此更加欢闹。
最正式的一餐通常在下午一两点的样子,母亲忙碌了一上午,桌子上摆放着一桌子的菜,不用数,叶兰珍就知道是十个,母亲总说寓意着十全十美。开饭之前,父亲会再放一次鞭炮,表示开始吃饭了。父亲和母亲在这一天都会喝一些酒,叶兰珍则会喝一些甜酒,记忆中的那种甜酒现在再也喝不到了,母亲有时候会醉,醉了以后就只会睡觉,等到睡醒了,酒也醒了,然后再收拾饭桌,父亲倒没有醉过,吃过饭以后他会开始串门,直到晚上才回来。等到晚上七点钟的样子,母亲开始包水饺,叶兰珍帮忙擀皮,然后等待春晚的开始,期间不时会有同村的人来串门,叶兰珍则会帮着冲茶,递烟,拿出糖果和瓜子,大家热热闹闹地谈论着这一年来的收入,看哪家孩子学习成绩好。那时候的叶兰珍总能受到无数的表扬,也许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明白捍卫尊严好像是她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等到快接近十二点的时候,有人开始放鞭炮,也有人太困了坚持不到十二点,也有人没有那么注重仪式感,会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敬天,但是叶兰珍的家,永远在春节晚会上倒数时间的时候,最后一秒钟一定伴随着鞭炮声响起,整个村子都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远处的村子里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像是一种呼唤,对生命的呼唤,对生活的呼唤,对美好未来的呼唤。
”兰珍,你过来。”老太太眼眼看向她,
叶兰珍连忙走了过来,叫了一声妈,老太太微微地点了点头,七十二岁的老太太本来精神还不错,身体也硬朗,怎么也没想到突发疾病,此刻的她,看起来无比虚弱,好像随时等待着死神的召唤一般。
”你答应妈一件事。”老太太轻轻地说,
”跟义明要个孩子。”老太太微微皱着眉头,一副恳求的表情。
一旁的方义明抬起头,想说什么,被老太太示意停住了,
”只要女人愿意,总有办法。”老太太说。
叶兰珍看看老太太,再看看方义明,方义明却低下了头,只有老太太紧紧地盯着她,在等待她的回答。
”我答应您,您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叶兰珍顺着老太太的心思说,
听到叶兰珍的话,老太太满意地闭上眼睛,或许是累了,静静地睡着了,方义明还是在一旁坐着,无声无息。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义明都在医院里陪着,他给老太太安排了单独的病房,取消了本来计划好的旅行。叶兰珍也想陪在医院,方义明表示不需要那么多人,自己一个人可以应付得来,况且还请了护工,叶兰珍也只好作罢,只是每天到医院来看一看,然后就回去了。
春节当天,方义明也是陪母亲在医院过的,老太太气色比前些天好了许多,能吃一些东西,也能下床活动,晚上的时候,方义明从外面叫了很多菜,叶兰珍特意赶来陪着吃了年夜饭,然后独自回家。
春节的申城是一座空城,所有来此务工者都回老家过年了,就像是候鸟一般,一到春节,无论有钱没钱的,都奔回老家寻求一年中仅有的团聚。此刻的夜晚更是宁静,灯依然亮着,却没有了车水马龙,不会堵车,没有熙熙攘攘,那些喧闹与热烈都归于了平淡。回到家里,叶兰珍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打了电话,听得出母亲对女儿的思念,电话里说着还有些哽咽的样子,叶兰珍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母亲听说方义明的母亲生病住院了,坚决不同意她回来,这个时候,要在跟前伺候才对。叶兰珍有些无奈,又有一丝苦笑,方义明并不需要她。
我们都期待在爱情中奔跑,却忘记了生活一直被琐碎的事围绕。我们常常希望发现自我,渴望听从内心,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关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与义务,我们事实上永远不会拥有放肆的自由。
叶兰珍静静地站在窗前,窗外,灯火辉煌。这不像是过年,外面没有鞭炮声,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申城最近几年外环以内禁止鸣放烟花炮竹,楼下有几个孩子在燃放那种小小的烟花,叶兰珍看着,想起自己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是多么的热闹啊,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最让人兴奋,她每年的年三十,都要等到夜里十二点,因为老家的习俗是要在十二点敬天的,是祈求新的一年日子会越来越好,那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小时候的叶兰珍还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年味儿浓,让人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有人情味儿的日子。叶兰珍的母亲更是喜欢张罗,注重仪式感。基本上从腊月十二开始,就开始备年货了,母亲说现在先准备起来,要不到年跟前什么东西都贵,叶兰珍总是说这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呢,你准备的东西要么就是吃完了,没吃完的就坏掉了,母亲也不理她,她总有一套她的理论体系。
到腊月二十几,开始收拾房子,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开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要打扫一遍;然后就是蒸大馒头,大馒头是叶兰珍最喜欢吃的,即便在申城生活了十几年,她依然不喜欢吃米饭,空的时候总是去外面买上几个白面馒头,干吃就很香甜;再接着就买肉,各种各样的肉,猪肉,牛肉,羊肉,排骨,猪蹄,猪头肉,杀鸡,宰鱼,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年三十那天到来。
年三十那天一大早,母亲会比平时起的更早,父亲在天还没亮透的时候就要放鞭炮,母亲则是忙着做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父亲在母亲忙着做菜的功夫,就带着叶兰珍一起贴春联,各家各户都贴春联,自家贴完以后,叶兰珍总喜欢到村子里跑一圈到处看看,一片喜气洋洋的感觉,孩子也因此更加欢闹。
最正式的一餐通常在下午一两点的样子,母亲忙碌了一上午,桌子上摆放着一桌子的菜,不用数,叶兰珍就知道是十个,母亲总说寓意着十全十美。开饭之前,父亲会再放一次鞭炮,表示开始吃饭了。父亲和母亲在这一天都会喝一些酒,叶兰珍则会喝一些甜酒,记忆中的那种甜酒现在再也喝不到了,母亲有时候会醉,醉了以后就只会睡觉,等到睡醒了,酒也醒了,然后再收拾饭桌,父亲倒没有醉过,吃过饭以后他会开始串门,直到晚上才回来。等到晚上七点钟的样子,母亲开始包水饺,叶兰珍帮忙擀皮,然后等待春晚的开始,期间不时会有同村的人来串门,叶兰珍则会帮着冲茶,递烟,拿出糖果和瓜子,大家热热闹闹地谈论着这一年来的收入,看哪家孩子学习成绩好。那时候的叶兰珍总能受到无数的表扬,也许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明白捍卫尊严好像是她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等到快接近十二点的时候,有人开始放鞭炮,也有人太困了坚持不到十二点,也有人没有那么注重仪式感,会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敬天,但是叶兰珍的家,永远在春节晚会上倒数时间的时候,最后一秒钟一定伴随着鞭炮声响起,整个村子都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远处的村子里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像是一种呼唤,对生命的呼唤,对生活的呼唤,对美好未来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