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庆云说话踉跄地靠近一步,凝视的眼睛里泛着血丝。
“你不想,能豪掷千金只为花船一夜的人,只要死一个便可闹得满城风雨,更别说死这么多人。到时候,整个醉梦仙居不管有无嫌疑都得跟着陪葬。不对,不用等到来日,只要今晚火起,无需三刻,整个河道便会封锁,没人能逃得过,你也不例外。”
顿了顿,他哽咽道:“只为了两个人,值得吗?就算是为了报仇,除掉这两个人之后呢?其他的人就不管了吗?”
杨妍秀沉默,她想让自己冷静,脑子里却一片混沌。这两年里,她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的,若不是为了报仇,她或许早就自我了断,然后与家人团聚去了。她每天都在迫切的期待划掉名册里所有的人,即便她知道这次的行动是危险的,但就算自己因此而死,对她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乔庆云见她不语,伸手去取她手里的火把,但在指尖触碰的一瞬,杨妍秀又一次握紧了火把。
“不!若这次放过洛文喻,恐怕日后再无机会。”
她不待说完便想抢回火把,乔庆云又怎么可能任她胡来,二人皆攥住火把谁也不肯松手。
“我的事不用你管,你放开!”
“不行,你听我劝,不要做傻事。”
“你松手!”
“我不松!”
……
乔庆云生怕一个不留神被她挣脱了跳了河,干脆将她抱住,用双臂将她身体锁死。杨妍秀使出浑身力气挣扎,但终究是不及他力气大,最后又急又气,在他肩上狠狠咬了下去。
乔庆云被咬得生疼,但还是忍着一声不吭,就只紧紧抱着她任凭她在自己肩上泄愤。
直到口中充斥了浓重的血腥味儿,杨妍秀松了口,看着他肩上渗出的一片鲜红,她视线模糊了。
“傻子。”她口中呢喃了一句,强撑的身子骤然间软了下去。
当感觉到她身体的变化,乔庆云低头查看,发现她已经耗尽了力气昏睡过去。他这才松了口气,缓缓放松手臂,将她横抱入船舱。
深夜的河面上,曲声渐渐消散,光线越发暗淡直至熄灭,只剩姣姣月光淡淡地穿过船舱门板的缝隙落在杨妍秀的脸上,恬淡,美好。
思念许久的人就在怀里安静的睡着,乔庆云的心随着飘摇的船身不免荡漾。他忍不住垂下头靠近,想在她脸上留下一吻……
“掌印,没什么事……吧?”
方才在船尾划船的路名听到这边叮咣一顿乱响,而后又忽然间悄无声息了,怕是发生了什么事,便扔下船桨进舱查看。可谁知,竟见船舱内这一幕,顿时僵在了当下。
糟了!
扰了掌印好事……
路名多有眼力劲儿,见此情形调头就跑。“我去划船。”
被他这一搅合,乔庆云也愣住了,看着眼前昏睡中的杨妍秀,他自责地抽了自己一巴掌。
你想干什么呀?
他挺了挺身,回头朝船尾喊 ,“快点儿划。”
“诶!”船尾传来路名的声音。
很快,船靠了岸,岸上有停靠的接应马车。
乔庆云抱着杨妍秀弃舟登岸,上了马车,他打开车帘,吩咐道:“你们留下把河面上那几只小船清理干净。”
“是。”
星夜赶回府中,乔庆云将杨妍秀安置在自己房里,替她解去夜行衣,擦去脸上手上的污渍,而后备了干净的外衣放在旁边。
收拾完这些,他靠着床席地而坐,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不转。
也不知过去多久,乔庆云感觉有人在叫他,睁眼时发现杨妍秀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抬眼仰视,“你醒了?”
而此刻的杨妍秀,冷若冰霜,脸上带着不甘道:“若不是你,我此刻大仇已报。”
乔庆云没有辩解,只重重的点头,“是,是我之过,你要怎么罚我,我都受着。”
杨妍秀拿他没办法,气恼地剜了他一眼之后,目光落到他肩上的血渍。
“疼吗?”她问。
乔庆云摇摇头,刚想说不疼,但在出口时却改了,“疼。”
他眼巴巴地望着她,希望从她眼里看到她对自己的心疼,但杨妍秀的神情却是冷的。
“让我看看要不要紧。”
杨妍秀拉他起来与自己面对面而坐,然后便去解他衣领扣子。
乔庆云脑子里回忆起以前在红谷关时的情景,心脏又不觉得悸动。他不禁握住她的手,双眼痴然凝视,沙哑着嗓子问,“当年你我拜的堂,还作数吗?”
杨妍秀怔了怔,反问道:“想必公公已知我欲做之事,难道不怕被连累?”
“我几时说过,怕被你连累?”
四目相对,往事依稀,乔庆云紧握着她的手,沙哑道:“别再离开我好吗?”
“我……”
不等杨妍秀开口,温热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双唇已被包裹……
沉浸在初吻中,乔庆云无法自拔,直到耳边响起些奇怪的声音,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当视线重新聚焦后,发现天光已亮,怀里抱着的哪里是杨妍秀,竟是枕头,而杨妍秀此刻还安安稳稳地躺在床上。
“掌印,掌印……”
面前,路名带着几分鬼祟远远站着,看着自己的眼神怪里怪气。
乔庆云彻底清醒,忽的站起身,尴尬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压着火轻声走出房间,关起房门后,才低声责问,“有什么急事吗?”
这话里头明显带着不满,路名缩着脖子委屈道:“小的也不想扰掌印美梦啊……”
美梦?乔庆云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路名赶紧往下说,“是陛下传召您入宫,小的不敢耽误啊。”
皇帝召见,这确实不能耽误。他回头朝房里看了眼,“你在这儿好生照料着。”
“是。”
“对了,河面那些草船都清理干净了吧?”
“掌印放心,都清理干净了。”
乔庆云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换了干净衣裳备轿入宫。
* * *
乾清宫内,皇帝绕过龙书案,将一份奏章递给乔庆云。“你来的正好,今日早朝,刑部给朕交来了奏章,详述了鸿宴楼一案。你来看看,与你所查是否一致?”
“是。”
乔庆云接过奏章,退后翻阅。
奏章中说,当年王庭靖为了得到城外一座庄园,便与常友贵合谋算计,陷害了庄园主人,从而将庄园巧取归为已有。不过他碍于自己身份,就表面上将庄子归于常友贵。后来因怕他泄露机密,才杀人灭口,而沈年也是因为知道了这个秘密所以才被一同灭了口。王庭靖也在事情败露时畏罪自杀,吊死在了自家房梁上,临死前还写下了认罪书。
看完后,乔庆云合起奏章,将其放回到龙书案上。
皇帝道:“朕今晨听闻王庭靖自缢于家中,也甚为震惊。怎么样?这案子可与卿家所查相符?”
乔庆云躬身道:“回陛下的话,刑部所查与臣所查……并不相符。”
皇帝沉目,“哦?你查到了什么?”
“回陛下,据臣所查这件案子没有表面如此简单,背后很可能隐藏了当年一起大案。”
“大案?你是指……?”
“杨家的案子。”
皇帝手捻胡须,“杨鸣山?”
“正是。”
皇帝拢目沉思,“杨鸣山的案子已经过去许久,怎么会与这件案子有关呢?”
“回陛下,据臣所知,当年杨家被抄之后,很快就在民间传出一个消息,说杨鸣山曾有一本账册,其中或许记录了当时官场中诸多贪腐之事,引起很多人争相寻找,却无一人得到。直到鸿宴楼案之后,臣发现死者常友贵当年正是看守过杨鸣山的狱吏,而杨鸣山死后,常友贵就一夜暴富,任何人皆不知其财产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所以,你就认为他是从杨鸣山手里得到了私账,再将其转卖他人而获利?”
“正是。也是因为这本私账,如今他才遭到灭口。至于说顺天府尹王庭靖,他很可能只是一颗弃子而已。”
皇帝眉头深锁,不可置信,“这些,你可有证据?”
“回陛下,因为时日尚短,这些只是臣的推测,还未搜集到证据。不过,在王庭靖自缢之后,常家庄园就被人故意纵火烧成了灰烬。纵是其中隐藏了什么线索,如今也怕是都没了。不过,这也恰恰证实了臣的推测,这件案子不可能止于王庭靖一人,若追查下去或许会发现惊天秘密。”
皇帝闻言神情变得凝重,他背手在殿中踱步,片刻后回来站在乔庆云面前,“可是东厂上奏的结果与刑部是一样的。换言之就是说,你认为东厂与刑部相互勾连,在此案中作假?”
乔庆云深知皇帝秉性多疑,他这么问并非真的怀疑这两个衙门相互勾连,反而在怀疑他是不是想拉踩东厂,使自己获利。
“臣不敢。据眼下已经搜集到的证物来看,确实与刑部和东厂所呈奏报相符,臣只是比他们多了些怀疑而已。臣想着既然有所怀疑,还是应当如实禀告陛下才是,不敢有半分隐瞒。”
皇帝察言观色,见他面色坦然,才收了疑心。
“这案子就到此吧,当年户部的案子牵涉慎重,致使朝中诸多职位悬空,至今尚未补足。若旧案重提,恐怕又要引起朝中动荡,闹得人心惶惶了。”
“你不想,能豪掷千金只为花船一夜的人,只要死一个便可闹得满城风雨,更别说死这么多人。到时候,整个醉梦仙居不管有无嫌疑都得跟着陪葬。不对,不用等到来日,只要今晚火起,无需三刻,整个河道便会封锁,没人能逃得过,你也不例外。”
顿了顿,他哽咽道:“只为了两个人,值得吗?就算是为了报仇,除掉这两个人之后呢?其他的人就不管了吗?”
杨妍秀沉默,她想让自己冷静,脑子里却一片混沌。这两年里,她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的,若不是为了报仇,她或许早就自我了断,然后与家人团聚去了。她每天都在迫切的期待划掉名册里所有的人,即便她知道这次的行动是危险的,但就算自己因此而死,对她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乔庆云见她不语,伸手去取她手里的火把,但在指尖触碰的一瞬,杨妍秀又一次握紧了火把。
“不!若这次放过洛文喻,恐怕日后再无机会。”
她不待说完便想抢回火把,乔庆云又怎么可能任她胡来,二人皆攥住火把谁也不肯松手。
“我的事不用你管,你放开!”
“不行,你听我劝,不要做傻事。”
“你松手!”
“我不松!”
……
乔庆云生怕一个不留神被她挣脱了跳了河,干脆将她抱住,用双臂将她身体锁死。杨妍秀使出浑身力气挣扎,但终究是不及他力气大,最后又急又气,在他肩上狠狠咬了下去。
乔庆云被咬得生疼,但还是忍着一声不吭,就只紧紧抱着她任凭她在自己肩上泄愤。
直到口中充斥了浓重的血腥味儿,杨妍秀松了口,看着他肩上渗出的一片鲜红,她视线模糊了。
“傻子。”她口中呢喃了一句,强撑的身子骤然间软了下去。
当感觉到她身体的变化,乔庆云低头查看,发现她已经耗尽了力气昏睡过去。他这才松了口气,缓缓放松手臂,将她横抱入船舱。
深夜的河面上,曲声渐渐消散,光线越发暗淡直至熄灭,只剩姣姣月光淡淡地穿过船舱门板的缝隙落在杨妍秀的脸上,恬淡,美好。
思念许久的人就在怀里安静的睡着,乔庆云的心随着飘摇的船身不免荡漾。他忍不住垂下头靠近,想在她脸上留下一吻……
“掌印,没什么事……吧?”
方才在船尾划船的路名听到这边叮咣一顿乱响,而后又忽然间悄无声息了,怕是发生了什么事,便扔下船桨进舱查看。可谁知,竟见船舱内这一幕,顿时僵在了当下。
糟了!
扰了掌印好事……
路名多有眼力劲儿,见此情形调头就跑。“我去划船。”
被他这一搅合,乔庆云也愣住了,看着眼前昏睡中的杨妍秀,他自责地抽了自己一巴掌。
你想干什么呀?
他挺了挺身,回头朝船尾喊 ,“快点儿划。”
“诶!”船尾传来路名的声音。
很快,船靠了岸,岸上有停靠的接应马车。
乔庆云抱着杨妍秀弃舟登岸,上了马车,他打开车帘,吩咐道:“你们留下把河面上那几只小船清理干净。”
“是。”
星夜赶回府中,乔庆云将杨妍秀安置在自己房里,替她解去夜行衣,擦去脸上手上的污渍,而后备了干净的外衣放在旁边。
收拾完这些,他靠着床席地而坐,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不转。
也不知过去多久,乔庆云感觉有人在叫他,睁眼时发现杨妍秀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抬眼仰视,“你醒了?”
而此刻的杨妍秀,冷若冰霜,脸上带着不甘道:“若不是你,我此刻大仇已报。”
乔庆云没有辩解,只重重的点头,“是,是我之过,你要怎么罚我,我都受着。”
杨妍秀拿他没办法,气恼地剜了他一眼之后,目光落到他肩上的血渍。
“疼吗?”她问。
乔庆云摇摇头,刚想说不疼,但在出口时却改了,“疼。”
他眼巴巴地望着她,希望从她眼里看到她对自己的心疼,但杨妍秀的神情却是冷的。
“让我看看要不要紧。”
杨妍秀拉他起来与自己面对面而坐,然后便去解他衣领扣子。
乔庆云脑子里回忆起以前在红谷关时的情景,心脏又不觉得悸动。他不禁握住她的手,双眼痴然凝视,沙哑着嗓子问,“当年你我拜的堂,还作数吗?”
杨妍秀怔了怔,反问道:“想必公公已知我欲做之事,难道不怕被连累?”
“我几时说过,怕被你连累?”
四目相对,往事依稀,乔庆云紧握着她的手,沙哑道:“别再离开我好吗?”
“我……”
不等杨妍秀开口,温热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双唇已被包裹……
沉浸在初吻中,乔庆云无法自拔,直到耳边响起些奇怪的声音,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当视线重新聚焦后,发现天光已亮,怀里抱着的哪里是杨妍秀,竟是枕头,而杨妍秀此刻还安安稳稳地躺在床上。
“掌印,掌印……”
面前,路名带着几分鬼祟远远站着,看着自己的眼神怪里怪气。
乔庆云彻底清醒,忽的站起身,尴尬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压着火轻声走出房间,关起房门后,才低声责问,“有什么急事吗?”
这话里头明显带着不满,路名缩着脖子委屈道:“小的也不想扰掌印美梦啊……”
美梦?乔庆云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路名赶紧往下说,“是陛下传召您入宫,小的不敢耽误啊。”
皇帝召见,这确实不能耽误。他回头朝房里看了眼,“你在这儿好生照料着。”
“是。”
“对了,河面那些草船都清理干净了吧?”
“掌印放心,都清理干净了。”
乔庆云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换了干净衣裳备轿入宫。
* * *
乾清宫内,皇帝绕过龙书案,将一份奏章递给乔庆云。“你来的正好,今日早朝,刑部给朕交来了奏章,详述了鸿宴楼一案。你来看看,与你所查是否一致?”
“是。”
乔庆云接过奏章,退后翻阅。
奏章中说,当年王庭靖为了得到城外一座庄园,便与常友贵合谋算计,陷害了庄园主人,从而将庄园巧取归为已有。不过他碍于自己身份,就表面上将庄子归于常友贵。后来因怕他泄露机密,才杀人灭口,而沈年也是因为知道了这个秘密所以才被一同灭了口。王庭靖也在事情败露时畏罪自杀,吊死在了自家房梁上,临死前还写下了认罪书。
看完后,乔庆云合起奏章,将其放回到龙书案上。
皇帝道:“朕今晨听闻王庭靖自缢于家中,也甚为震惊。怎么样?这案子可与卿家所查相符?”
乔庆云躬身道:“回陛下的话,刑部所查与臣所查……并不相符。”
皇帝沉目,“哦?你查到了什么?”
“回陛下,据臣所查这件案子没有表面如此简单,背后很可能隐藏了当年一起大案。”
“大案?你是指……?”
“杨家的案子。”
皇帝手捻胡须,“杨鸣山?”
“正是。”
皇帝拢目沉思,“杨鸣山的案子已经过去许久,怎么会与这件案子有关呢?”
“回陛下,据臣所知,当年杨家被抄之后,很快就在民间传出一个消息,说杨鸣山曾有一本账册,其中或许记录了当时官场中诸多贪腐之事,引起很多人争相寻找,却无一人得到。直到鸿宴楼案之后,臣发现死者常友贵当年正是看守过杨鸣山的狱吏,而杨鸣山死后,常友贵就一夜暴富,任何人皆不知其财产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所以,你就认为他是从杨鸣山手里得到了私账,再将其转卖他人而获利?”
“正是。也是因为这本私账,如今他才遭到灭口。至于说顺天府尹王庭靖,他很可能只是一颗弃子而已。”
皇帝眉头深锁,不可置信,“这些,你可有证据?”
“回陛下,因为时日尚短,这些只是臣的推测,还未搜集到证据。不过,在王庭靖自缢之后,常家庄园就被人故意纵火烧成了灰烬。纵是其中隐藏了什么线索,如今也怕是都没了。不过,这也恰恰证实了臣的推测,这件案子不可能止于王庭靖一人,若追查下去或许会发现惊天秘密。”
皇帝闻言神情变得凝重,他背手在殿中踱步,片刻后回来站在乔庆云面前,“可是东厂上奏的结果与刑部是一样的。换言之就是说,你认为东厂与刑部相互勾连,在此案中作假?”
乔庆云深知皇帝秉性多疑,他这么问并非真的怀疑这两个衙门相互勾连,反而在怀疑他是不是想拉踩东厂,使自己获利。
“臣不敢。据眼下已经搜集到的证物来看,确实与刑部和东厂所呈奏报相符,臣只是比他们多了些怀疑而已。臣想着既然有所怀疑,还是应当如实禀告陛下才是,不敢有半分隐瞒。”
皇帝察言观色,见他面色坦然,才收了疑心。
“这案子就到此吧,当年户部的案子牵涉慎重,致使朝中诸多职位悬空,至今尚未补足。若旧案重提,恐怕又要引起朝中动荡,闹得人心惶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