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执等了苏静枝两日都不见她来找自己,于是留下一张字条回了清泉镇。
他用苏静枝给他的金银买了一匹马和路上吃的干粮后便往南陵赶。
李执不会骑马,他两股之间被磨的血肉模糊。不过他并不在意,因为南陵离他越来越近。
李执终于望见了南陵的城楼,他轻夹马腹缓步上前。
守门的侍卫正想驱赶,他拿出了令牌。侍卫立马下跪行礼“速速禀报,东平王回来了。”
一炷香后,李执在塌上向皇帝李岑哭诉这一路的遭遇,当然与柳承逸在山洞的荒唐事只字未提。
李岑听的热泪盈眶,他说他已经着人去查背后主使。这次李执在外受了这么大的苦,一定要在府中安心休养。临走又着人送了许多滋补品来。
李岑一走,李执心下纷乱。
他并非无心之人,看得出李岑是真心待他。可太后此番已经动了杀心,李执别无选择。
李执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他深知此次回了南陵等待他的不再是风平浪静的富贵,而是波谲云诡的皇权争斗。
他在府中整整昏睡了三日。
醒了之后第一件事就吩咐人到浣纱镇去接孟朗。
他的近卫云峥云嵘相继殒命,他迫切的需要自己信任的人来替自己办事。
随后他便进宫向太后和李岑复命。
“东平王此次虽备受磨难,好在控制了俞州的疫病。哀家听说当地百姓对你赞不绝口,甚好。”
太后脸色复杂,她没想到派出去的三波刺客都没能将这个废物除了。
如今竟然能安然无恙的跪在自己面前,这叫她如何能不恨?
而李岑则面带喜色,点头称是。
李执闻言赶忙跪下“太后,儿臣是替皇上分忧,万不敢居功自傲。只是……”
“只是什么?”李岑问道
李执大哭“太后,皇上。安平王派刺客杀我,你们要为我做主啊!”
李岑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将太后惊的差点端不稳茶杯。
“朕就知道肯定是他!他从小就是不安分的东西,这次定是见你立了功绩心中不满,才派刺客杀你。朕这就去处置了他!”
“岑儿,坐下!”太后喝令李岑停下脚步,随后问李执“东平王怎知是安平王要杀你,你有何证据?”
李执点点头“我亲眼看见刺客拿的长刀上刻的是安平王府的徽记。”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李岑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下旨赐死李戚。
“太后,皇上。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还请恩准。”李执犹豫着开口
太后没有做声,李岑问他所求何事。
“太后,儿臣在流落民间时曾得一民女相救。如若不是她,臣弟恐怕再也见不到皇兄了。”李执抬手拭泪,李岑赶紧扶他起身。
“皇弟是知恩图报之人,说吧!你想为她讨什么赏?”李岑询问
“此女救我之时曾立豪言,她想做女将军护一方百姓,只是我朝自开朝以来并无女子在朝为官的先例,这才恳请皇兄开恩旨。”李执讲清原委。
“女子怎可为官,还在军中任职?皇弟啊,就算皇兄同意,满朝文武也不会同意的。这会动摇国本的呀!”李岑被他的请求吓了一跳。
太后听李执所言倒是默了一阵,她想起自己的女儿昭和公主以前也成天嚷着说以后要当将军。
李执正欲开口,李岑握住他的手说“皇弟,此事确实极难,你还是换一个吧。要不我多赏她些金银或者给她指门好姻缘,你看怎样?”
李执叹气摇摇头,说“她是江湖儿女,不会在意这些。此事我知皇兄为难,我们日后再商议吧。只是此番遇刺我才知道有武艺傍身的好处,还请皇兄允准我拜请名师教我武艺。”
李岑看李执松了口,当即同意他的奏请。
太后还是没有说话,她明白李执刚被拒一次,如今如若再被拒,免不了对他们产生埋怨。
在扳倒安平王这个节骨眼上,她不想节外生枝。
太后问“不知东平王欲拜哪位名师呢?”
李执说当今江湖上有个逍遥道人,听说武艺超群。
太后一听是个无门无派的道人便放下心来,只要不是有实力的大门派她都不会在意。
武功再高又怎样,凭逍遥道人一己之力又怎是自己的对手?
她对李执说“你贵为王爷,不好老在民间游历。一年之期如何?”
李执连忙点头谢恩。
回到府中,李执拿出苏静枝的那方手帕。
他端看了一阵便将它细细收好放入小匣,藏在书房暗格之中。
李执明白自己朝不保夕,他不愿此时将苏静枝牵扯进来。在大权在握之前,他只能将他的爱意深埋心底。
李执理了理思绪,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眼下最迫切的事便是利用刺杀之事将安平王李戚定罪。
太后那边肯定已经将所有陷害李戚的证据准备妥当,李执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毕竟李戚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李执乐意让太后利用自己一次。
只是这也意味着没了李戚这个屏障,太后扫除自己会更加没有顾虑。
所以李执提前向太后请示要入江湖学艺,躲在能护自己周全的地方再做图谋。
李执对她说要拜逍遥道人为师其实只是个幌子,他知道能教出苏静枝这样徒弟的人必定不会想与皇室扯上关系。
他只是借机将自己要拜师的消息散布出去,有心之人自会争着抢着出现在他的眼前。
不过李执还是抱了一丝期待,如果真的能跟逍遥道人学艺,他也是极开心的。
那他自会重新想办法联络江湖上的势力,虽然是麻烦了些,但能他跟苏静枝待在一起。
不出一日,东平王欲拜逍遥道人为师的消息传遍江湖。
还有传言说李执已经从南陵起身出发前往青云山。
他用苏静枝给他的金银买了一匹马和路上吃的干粮后便往南陵赶。
李执不会骑马,他两股之间被磨的血肉模糊。不过他并不在意,因为南陵离他越来越近。
李执终于望见了南陵的城楼,他轻夹马腹缓步上前。
守门的侍卫正想驱赶,他拿出了令牌。侍卫立马下跪行礼“速速禀报,东平王回来了。”
一炷香后,李执在塌上向皇帝李岑哭诉这一路的遭遇,当然与柳承逸在山洞的荒唐事只字未提。
李岑听的热泪盈眶,他说他已经着人去查背后主使。这次李执在外受了这么大的苦,一定要在府中安心休养。临走又着人送了许多滋补品来。
李岑一走,李执心下纷乱。
他并非无心之人,看得出李岑是真心待他。可太后此番已经动了杀心,李执别无选择。
李执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他深知此次回了南陵等待他的不再是风平浪静的富贵,而是波谲云诡的皇权争斗。
他在府中整整昏睡了三日。
醒了之后第一件事就吩咐人到浣纱镇去接孟朗。
他的近卫云峥云嵘相继殒命,他迫切的需要自己信任的人来替自己办事。
随后他便进宫向太后和李岑复命。
“东平王此次虽备受磨难,好在控制了俞州的疫病。哀家听说当地百姓对你赞不绝口,甚好。”
太后脸色复杂,她没想到派出去的三波刺客都没能将这个废物除了。
如今竟然能安然无恙的跪在自己面前,这叫她如何能不恨?
而李岑则面带喜色,点头称是。
李执闻言赶忙跪下“太后,儿臣是替皇上分忧,万不敢居功自傲。只是……”
“只是什么?”李岑问道
李执大哭“太后,皇上。安平王派刺客杀我,你们要为我做主啊!”
李岑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将太后惊的差点端不稳茶杯。
“朕就知道肯定是他!他从小就是不安分的东西,这次定是见你立了功绩心中不满,才派刺客杀你。朕这就去处置了他!”
“岑儿,坐下!”太后喝令李岑停下脚步,随后问李执“东平王怎知是安平王要杀你,你有何证据?”
李执点点头“我亲眼看见刺客拿的长刀上刻的是安平王府的徽记。”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李岑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下旨赐死李戚。
“太后,皇上。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还请恩准。”李执犹豫着开口
太后没有做声,李岑问他所求何事。
“太后,儿臣在流落民间时曾得一民女相救。如若不是她,臣弟恐怕再也见不到皇兄了。”李执抬手拭泪,李岑赶紧扶他起身。
“皇弟是知恩图报之人,说吧!你想为她讨什么赏?”李岑询问
“此女救我之时曾立豪言,她想做女将军护一方百姓,只是我朝自开朝以来并无女子在朝为官的先例,这才恳请皇兄开恩旨。”李执讲清原委。
“女子怎可为官,还在军中任职?皇弟啊,就算皇兄同意,满朝文武也不会同意的。这会动摇国本的呀!”李岑被他的请求吓了一跳。
太后听李执所言倒是默了一阵,她想起自己的女儿昭和公主以前也成天嚷着说以后要当将军。
李执正欲开口,李岑握住他的手说“皇弟,此事确实极难,你还是换一个吧。要不我多赏她些金银或者给她指门好姻缘,你看怎样?”
李执叹气摇摇头,说“她是江湖儿女,不会在意这些。此事我知皇兄为难,我们日后再商议吧。只是此番遇刺我才知道有武艺傍身的好处,还请皇兄允准我拜请名师教我武艺。”
李岑看李执松了口,当即同意他的奏请。
太后还是没有说话,她明白李执刚被拒一次,如今如若再被拒,免不了对他们产生埋怨。
在扳倒安平王这个节骨眼上,她不想节外生枝。
太后问“不知东平王欲拜哪位名师呢?”
李执说当今江湖上有个逍遥道人,听说武艺超群。
太后一听是个无门无派的道人便放下心来,只要不是有实力的大门派她都不会在意。
武功再高又怎样,凭逍遥道人一己之力又怎是自己的对手?
她对李执说“你贵为王爷,不好老在民间游历。一年之期如何?”
李执连忙点头谢恩。
回到府中,李执拿出苏静枝的那方手帕。
他端看了一阵便将它细细收好放入小匣,藏在书房暗格之中。
李执明白自己朝不保夕,他不愿此时将苏静枝牵扯进来。在大权在握之前,他只能将他的爱意深埋心底。
李执理了理思绪,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眼下最迫切的事便是利用刺杀之事将安平王李戚定罪。
太后那边肯定已经将所有陷害李戚的证据准备妥当,李执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毕竟李戚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李执乐意让太后利用自己一次。
只是这也意味着没了李戚这个屏障,太后扫除自己会更加没有顾虑。
所以李执提前向太后请示要入江湖学艺,躲在能护自己周全的地方再做图谋。
李执对她说要拜逍遥道人为师其实只是个幌子,他知道能教出苏静枝这样徒弟的人必定不会想与皇室扯上关系。
他只是借机将自己要拜师的消息散布出去,有心之人自会争着抢着出现在他的眼前。
不过李执还是抱了一丝期待,如果真的能跟逍遥道人学艺,他也是极开心的。
那他自会重新想办法联络江湖上的势力,虽然是麻烦了些,但能他跟苏静枝待在一起。
不出一日,东平王欲拜逍遥道人为师的消息传遍江湖。
还有传言说李执已经从南陵起身出发前往青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