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深山古寺,苍苔寒露,远钟悠悠,小女戚戚。
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头上束着总角,垂在耳朵旁的红绸一晃一晃。
“我不要入宫!我不要离开妈妈。”小女孩哭喊,她拼了命地抓住母亲的袖子,好像只要她抓的够紧,就不用离开家。
就不用去到一个幽深恐怖,像怪物一样的地方。
在她纯洁的心灵中,也有种对命运感到不安的本能吧。
尽管她隐约觉得,无论再怎么挣扎,都是无济于事,可她依旧不愿松手,
她只能抱住滔天洪水中唯一的浮木。
母亲的脸上不再是以往刻意的冷漠。她身为人母,如今送女儿入宫,无异于骨肉分离。
她的脸上挂满了泪痕。
但是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呀!她痛苦地扯下女孩的手,要她在宫中谨小慎微,不辱家门。
自丈夫贺兰寿离世,从前富贵皆是过往云烟,空留孤儿寡母于世。
这世上虎狼当道,修真者不顾天理伦常,恣意妄为。她一个寡妇,将一儿一女牵扯大已万般艰难。
本想着日子虽苦,总能挺下去。谁知道,在宫中求仙问道的老皇帝听说曾经贺兰家的幺女出生时,天降暴雨,万鸟哭啼,乃不祥之兆。
佞臣进言,若将贺兰氏接纳进宫,再以陛下真龙之气镇压妖孽,必定是天下奇事。
老皇帝功力多年停滞,不过金丹修为,却一心要成仙。他思觉,如若镇压妖女,天上的功德簿也会记上一笔,百姓也感恩戴德,保不齐日后能在天庭上有一席之地。
这样好的机缘,须得早早占着,万万不能让人抢了去。
于是,一道圣旨自宫中千里迢迢而来,来到了这个狭小的,幽僻的古寺。
一道闪电劈下,割裂了昏暗的天,阴森如鬼魅,雷声滔天,亡魂不得安息,直指古寺。
仿佛一切都是天注定。逃不掉,躲不过。
女孩的尖叫声,老妇的训斥声,躲在柱子后的男孩的呜咽声,都把这座古寺撕得四分五裂。
终于,一座小轿从深山里抬出。
贺兰莲之看着越来越远的古寺,她知道,有些东西,她永远的失去了。
轿子晃晃悠悠,把莲之带进了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
这个世界,叫人间。
第二回
莲之无力地靠在软枕上,她捻起窗前帘子的一角,看见曾经熟悉的景象都在离她而去。
泪水又不自觉地流下,心里空落落的。她像是被困在小小的轿子里,外面偌大的天地,由不得她驰骋。就算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多想抓住些什么,把幸福留在回忆里。
大雨发泄着怨气,行人来不及闪开,被这泼妇淋了一头。
曾经给莲之吹笛的老乞丐带着小乞丐在青楼前乞讨,花魁捏着鼻子丢下一个香囊,老乞丐腆着脸赔笑,还摁下小乞丐的头,一同向花魁道谢。
那小乞丐还是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低头,最后被老乞丐一巴掌拍在地上。
雨水砸在他的脸上,糊住了他的眼睛,本就洗的发灰的裤子又染上混着臭味的泥水。
也不知道他又要搓多久的裤子。
莲之看着小乞丐那灰扑扑的脸,扑哧一声笑出来。可笑完她又百般忧伤。
她又比他好到哪里去?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只能低头。
电光火石之间,那小乞丐突然看见了她,他们二人,隔着雨幕,遥遥相望,念念不忘。
四周人声鼎沸,他们相视无言,却仿佛诉说了千言万语。
两个互不认识的人,因为彼此一双充满心事的眼睛,在各自心里留下了痕迹。
莲之觉得自己应该是认识小乞丐的,如果今生不认识,那就是前世的缘,否则她怎会对那样的眼神感到熟悉?
她心中柔软酸涩,悔意顿生。如果在今天之前,她就能认识小乞丐,与他说上些话,是不是自己还能多一个知己?
一个听她说心事,陪她斗蛐蛐的知己。
那该有多么幸福啊!
她突然生出莫大勇气,她不甘心!凭什么一道诏令就定她是妖孽,凭什么她非得抛母弃兄进深宫。
她尚且没拥有自己的人生,却要永远地被困在深宫。
如同无数个不甘寂寞死去的女人一样。
莲之把手伸进自己的衣领,她快速地扯开脖子上的扣子,手忙脚乱地,使了全身的劲儿把自己的肚兜扯出来。
她不在乎自己发钗有没有歪,不在乎自己发髻有没有松,把肚兜揉成一团,拼了命地把它扔给小乞丐。
她要在最后的自由时光里,叛逆一次。
这一刻,她不是什么名门贵女,妖女。她只不过是一只在天地间撒泼的小猴子。
她把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看着小乞丐那双惊慌的眼睛大喊:“我叫贺兰莲之!你我若有缘,日后再相见!”
那肚兜穿过人海,稳稳落在小乞丐手里。仿佛那是它的归宿,一切本应如此。
小乞丐不知所措地捧着莲之粉色的肚兜,那肚兜似乎烫着了他的手,让他急得跳脚。
老乞丐在旁边仰天大笑,青楼女子们嘻嘻哈哈,推搡着,捂着嘴笑看他们的闹剧。
小乞丐握紧了肚兜,这柔软的质感在他心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痕迹。他对着那越来越远的轿子大喊:“我叫凌独放,你别忘了我!”
莲之听见了小乞丐的回应,心中如温水流淌而过,苦闷与悲痛也被抚平了棱角。
她也算了却心事一桩了。日后困于宫中,寂寞难耐时,也能想到市井中的回眸一眼,灵魂共振。
此去入宫路,千里迢迢。
两个人的命运,就此纠缠。
第三回
莲之的入宫路,前后约有一个月的时间。
自父亲贺兰氏离世后,莲之就随着母亲兄长住进了古寺。深山地处偏僻,村民质朴愚钝,不闻外界风雨。
这样一方桃花源,让他们母子三人躲得了几年清净。莲之自小在父亲细心教养下长大,后又在佛家言语中熏陶,先天慧根,聪颖过人,心地纯善。
说是一张未被涂抹的白纸也不为过。
下了轿子,就有人接应莲之坐上马车。
马车颠簸,晃晃悠悠。不知道过了多久,莲之听见外头喧闹,掀起帘子才发现,身后竟有强盗追赶!
那群强盗衣衫褴褛,个个骑在马上,扛着锄头朝她狂奔。一张张狰狞贪婪的面孔,死死盯着眼前这个富贵的马车,仿佛这辆马车里有黄金万两,美人如云。
莲之从未见到这样的一群男人,一种本能的恐怖席卷了她,那是弱小的女性对强大的男性产生的天然的恐惧。
她心中大为惊慌,捂住嘴才没有尖叫出声。如果让强盗们知道,这辆马车上只有一个车夫和一个小女孩....
莲之死死扣住了双手,她缩成一团,抱住头,试图把自己藏在软榻的抱枕里。
马车后的强盗首领大喊:“打劫了前面的的肥肉,全家吃饱!”,一呼百应,人声鼎沸。
她害怕车夫会掉下她跑走,她紧紧闭住双眼,祈祷着车夫是心底善良之人。
她又想哭了,她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路上了。可转念一想,要是现在死了,她就不用去宫里受苦了,心中又有些庆幸。
莲之靠在软枕上,她的脑子里闪过母亲的脸。母亲用一如往常,失望的眼神看着她,似乎对着她说“有辱家门。”
莲之心里一阵难过,她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她掀起帘子,发现强盗离她更近了!她甚至可以看清强盗首领那张油腻贪婪的脸。
她不想死。一个强烈的念头在莲之心里激荡着,莲之手脚并用的,爬到车夫身旁。
她大声祈求车夫不要丢下她,像抓着母亲的袖子一样,抓着车夫的袖子,恳请车夫救她一命,声泪俱下。
可这车夫竟然没有理她,莲之抬头细看,才发现这车夫竟然闭着眼,是个瞎子。
一个瞎子又怎么能驾马车?!一个瞎子又怎么能救她?!
莲之无力地瘫坐在车夫身旁,滴滴泪水落在木板上。突然间,莲之听见巨大的声响!
她回头才看见,原来是身后的马车被强盗首领砍裂了!
“呀——”莲之不由自主地尖声大叫,她拼命躲在车夫身后,可车夫依旧无动于衷。
莲之看见强盗首领离她越来越近,那只泥泞肮脏的手几乎碰到了她的脸,她仿佛能感到那只手的热气。
那强盗首领嚣张地大笑:“好!叫的真好听。娇滴滴的小姑娘,把你带回去,养个几年发给汉子,岂不快哉!”
莲之浑身汗毛立起,眼前那只泥泞肮脏的手越来越近,她要被抓住了。
也许...她真的没救了...
不要!她就是死也不要落在这样的男人的手里。
莲之扯下头上的金簪,缕缕黑发随风扬起,衬得面孔更加白皙,眼里是视死如归的决绝,偏又显得芳华绝代,希世俊美。
那强盗一时看傻了眼,竟怕脏了她,略微缩回了手。
只在强盗犹豫的一瞬间,莲之竟把金簪狠狠刺向自己!
可就在金簪刺破莲之娇嫩的肌肤前,那车夫突然站起。他双手弃缰绳,可马车竟依然稳步前行。
莲之的手被车夫紧紧握住,她细看车夫,才发现他黑发如瀑,随风而起,身穿布衣,却有着仙人之姿。
那车夫一抬手,一弹指,竟然直接把强盗震飞!随后,他又伸出手掌,只是轻轻一挥,微微清风,却在马车后画出来一道地裂,其余强盗皆望而止步。
莲之看着眼前男子伟岸的身影,一时看傻了。
这男子收手,依旧一言不发,定心静坐。莲之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本想发作一番,却又觉得这男子必定眼瞎耳聋,故而气鼓鼓地坐回了马车内。
马车被砍裂的地方漏着风,莲之透过裂缝,看见外面的天几乎全黑了,风雨欲来山满楼。
莲之掀开帘子,才发现在地裂之后的天,依旧晴空万里。她心中大惊,这人,一挥变天色,一挥唤风雨。
这就是...修真强者吗...莲之无力地瘫坐在软榻上,看着手里的金簪,紧紧握住。金簪刺破了她的手,鲜血滴落在软垫上,毁了那杏黄锁绣。
一滴滴的,悄悄渗入,血污越来越大,似乎要吞噬枕上的整只飞燕。
疼痛没有让莲之松手,她越握越紧,似乎要让这感觉深入骨髓才好。
她要自己死死记住今天。
第四回
莲之待在漏风的马车里,捂着手,看着车夫的背影。
血都干了,已经没有再流了,但是莲之感觉很难受,手上黏糊糊的,还带着难闻的血腥味儿。
虽然她已经适应掌心传来的疼痛了,可右手依旧在不停地颤抖。
她紧紧握着右手手腕,可怎么也不能让它停下来。
泪水不自觉地溢满眼眶,她一眨眼,泪珠就滚滚而下。
她怎么也控制不了,这该死的泪水,怎么也停不下来。
莲之痛恨自己,她恨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杀不了敌,止不了泪。
做不了女中丈夫,也做不了女中佳人。
她想起以前母亲对她说的话,母亲说:“你一定要争气。”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不再是原来那个温柔体贴的母亲了,她变得苛刻,冷漠,易怒。
每次母亲拿擀面杖狠狠教训完她以后,母亲就会抱着莲之哭。
莲之窝在母亲的怀里,听母亲说:“我也不想这样的”,听母亲说:“不能有辱家门,你一定要争气。”
小莲之的眼泪会浸湿母亲的肩膀,她会在母亲的怀抱里睡着。只是每次,小莲之都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要打她,为什么母亲总要抱着她哭。
小莲之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看见母亲的眼泪,等她一觉醒来,母亲又变成了那个冷漠的老妇。
仿佛小莲之从来没有挨过打,仿佛母亲从来没有哭过。
母亲依旧会要求小莲之好好修炼,依旧会打她,再抱着她哭。小莲之也总是会害怕母亲,再生母亲的气,最后再原谅母亲。
莲之抬起自己的左手,狠狠地抽在自己的左脸上。这一巴掌使了十足的劲儿,痛感立刻从脸颊传到莲之心底。
巴掌声足够响亮,惊飞了马车上的乌鸦。亦或是乌鸦不忍见姣好女子一颗玲珑心支离破碎,到别处为莲之啼哭。
她不能再这样消极下去了,莲之心想。自从离开古寺,她的眼泪就没停过。她不能再流泪了,会被人当成笑话的。她不能辜负母亲的教导,她必须争气,她得撑起这个家。
突然间,一个玉瓶咕噜咕噜的滚到莲之面前。莲之抬头一看,发现车夫站在她的面前。
莲之的脸变得通红,她藏起自己受伤的右手,又想到自己红肿的脸,急忙忙把脸扭开。
她突然记起,以前听老人说,瞎子虽然看不清,但是其他感官极为敏感,尤其是听觉。
车夫肯定听见刚才的巴掌声了。
她把脸埋在胳膊里,试图隐藏那些早已暴露无遗的小心思。
她总要维护自己最后一点点的面子,也许这毫无意义,可莲之就是不愿意轻易低头,更何况这个先前对她见死不救的人。
莲之偷偷抬眼,看见车夫依旧站在自己面前,毫无动静,一言不发。
他们二人就这样无声的对峙着。
最后,车夫先败下阵来,说:“这是治伤口的药。”
莲之依旧抱着胳膊,埋着脸,不理他。
车夫叹了口气,转了个身,直接坐在莲之旁边。
莲之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她急忙往旁边躲,在软榻的角落里缩成一团,仿佛这样就能保护好自己。
车夫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明明是个瞎子,莲之却觉得他什么都能看见,否则他怎么会把脸对着自己?
莲之死死盯着车夫,浑身戒备。
她没有从车夫那张漂亮到让人疏离的脸上感觉到危险,过了会儿,才小声地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救我。”
“我先前忙于镇压心魔,没听见你的声音,抱歉。”车夫搓了搓手,低着头说。
清冽冽的声音传入莲之的耳中,恍惚间,莲之感觉自己听见的不像是男人的声音,反而是山野里泉水击打岩石的声音,如鸣佩环。
也许这个声音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听了车夫的话,莲之竟然不自觉地相信了。
她没有发觉,自己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了。
“什么是心魔?”莲之问。
“心魔,就是修真者的‘恶’。只要是人,就会有恶意,然而修真者的恶意会化为心魔,影响修真者思绪。”车夫说。
“既是心魔,你又如何镇压它?我只知道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难不成你也建个塔?”莲之问。
听了莲之的话,车夫浅浅地笑了。
莲之不自觉地看入了迷,那张过分漂亮的脸上绽放出了温柔的笑容,就像九重天上的谪仙也会醉酒吟诗,寻欢作乐。
“要是那么简单就好了。”车夫说。
“在修真者的心里,心魔皆有形。它可以是一个人的模样,也可以是你最害怕的东西。”车夫说,“修真者只有静心定身,坚定道心,才能镇压心魔。”
莲之懵懵懂懂地听车夫说这些,如今她不过是炼气基,法术都没能学会多少,心魔对她而言如同天外之物。
一股钦慕之情油然而发,她凑到车夫跟前,说:“你教我修炼吧。”
车夫僵住了,连忙往后退,说:“我不过是一介车夫,怎么能教你?”
“胡说!”莲之大喊,“我方才都看见了,你挥一下胳膊,天地都为你变色,你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我也不管你到底是谁,只是你必须教我!”
“不行不行,”车夫摇头,把手挡在脸前,说:“我才不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劳神费力。”
莲之扯下车夫的手,大喊:“你今日若不教我,明日我连自己死在哪个荒郊野岭都不知道。”
车夫还是摇摇头,说:“我的任务就是护送你,你明天肯定是不会死的,至于以后嘛,自求多福吧。”
“你明明实力高强,行事却如鼠辈,弃弱小者于不顾!”莲之瞪着眼,狠狠扔开车夫的手。
听了这话,车夫不怒反笑,说:“我一个瞎子,啥也看不见,怎么能是强者?就算我会点法术,可我日子不容易,活着已经很痛苦了,凭啥非得为难自己来保护你?”
莲之不服,她急忙说:“可你实力高深,面对强盗,以一敌百,而我手无缚鸡之力,面对强盗,只能了结余生。”
话及此处,泪水又从莲之的脸上滚下,她有些庆幸,幸好车夫看不见。
“先前父亲总教导我,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自暴自弃,所有的大义,都得从自身先做起,面对他人困境,不能冷眼旁观。”莲之说。
“那些人并非天生就是强盗,他们手里拿的是锄头,身穿布衣,想必是活不下去的农民出来干作恶的勾当。”莲之说。
“你说修真者有心魔,那这些农民何尝没有心魔?如今天灾频发,祸乱四起,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内心的恶意何尝不会控制他们的心神?”莲之说。
“如今我有三恨,一恨自己弱小,无力渡人渡己;二恨他人不争,不与命运作斗争,反而向弱女子挥刀;三恨你这种人,明明实力高深,可对他人苦难冷眼旁观,毫无悔过之心!”莲之大骂。
以后的莲之想起自己与车夫这段对话,会觉得有些好笑,也多亏国师是有意考验她,否则,对于一些装睡的人,她是叫不醒的。
车夫突然仰天大笑,气势如虹。
莲之吓了一跳,她简直要怀疑车夫是不是气疯了。
笑完,车夫掏出身后的酒,大口大口地喝。酒水沿着他的脖颈滑向衣领里,得以窥探仙人不为他人所知之处。
车夫把酒递给莲之,让她大口喝。
莲之捧着葫芦酒壶,傻傻地问:“你驾车怎么能喝酒?”
车夫说:“不用我握着缰绳,马就能自己跑,这就是修真的奇妙之处。”
话及此处,车夫突然睁开了他的双眼!莲之看见那漂亮的丹凤眼里,有一双灰色的眸子。
“我并非天生瞎子,而是在多年前窥探天机,被神仙惩罚。”车夫说,“我也并非一介车夫,而是一国国师。”
莲之明白,这是高人跟她摊牌了,她急忙跪下磕头,行拜师礼。
“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莲之虔诚地说。
“你不是说我...呃...什么来着?什么什么毫无悔过之心的人吗?你还拜这样的人为师?”国师挠了挠头,他觉得这丫头嘴皮子实在厉害,一口气说那么多话都不带停的。
“得以窥探天机之人,大多富贵享乐。窥探天机却被天罚之人,世上极为罕见,想必师傅是为民请命,问神明一国之国运,百姓之命运。”莲之说。
“哈哈哈哈”国师大笑,说:“你倒会说话,我还没答应你,你就叫起师傅来了。”
莲之低头不语,依旧行着拜师礼。
“行了,起来吧小丫头。”国师说,“你说得对,我确实是问了些为难上天的问题,虽说神仙毁我双眼,倒也给了我些线索。”
莲之不解其意,欲听下文,发现师傅只是微笑,那双灰色眸子望着她。
“我?”莲之懵懵懂懂地指了指自己。
师傅点了点头,说:“神仙留下一纸批文,上面写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莲之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想要追问,可国师却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只好作罢。
马车轱辘轱辘,莲之掀起帘子,才发觉竟然依旧要到皇城了。
她有些慌张,本想向师傅取取经,可没料到,她一回头,竟然发现师傅化成屡屡轻烟,消散于空中。
莲之急急忙忙地到处捂住消散的烟,可结果无济于事。
在她不知所措之时,神海里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还是那个清冽如同玉佩碰撞的声音,还是那个饮酒作诗,寻欢作乐的谪仙。
他说,“我在皇宫等你。”
马车依旧向前,莲之看着城墙上偌大的“皇城”二字,看着身披铠甲的将士。
她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去那个古寺了。
可她还明白,自己必须向前。
不能停下来。
第五回
马车停在皇宫前。
帝王委身之处,如神话中饕餮巨物般,隔离天日。又有红墙绿瓦,廊腰缦回。多少悲欢离合,难言之隐,都藏在这潮湿幽深的砖缝之中。
莲之下了马车,换了轿子。皇宫正门不开,轿子从西侧小门进入。
几个小厮抬着轿子,走过长廊,在转弯处停了下来。又来了几个宫中嬷嬷,掀起了轿子的帘子,扶着莲之下轿。
莲之不语,只点头示意,细细打量着这些个嬷嬷。她们脸上虽然没有恭敬之色,却也没有怠慢之举,行动言语间均待她如宫中公主。
想必是这些嬷嬷瞧不起自己的身份,却又得听主子的话,这才对她恭敬有礼。
莲之心中明白,虽说这老皇帝是猪油蒙了心,可这宫中依然有条不紊,定是后宫有哪位神仙妃子坐镇,压得这些个妖魔鬼怪不敢作祟。
她扶着嬷嬷的手,迈进了垂着紫藤花的宫门,又绕过一架画着映昭公主平乱镇皇城的屏风,被四五个丫鬟领进了房。
莲之低着头,隐约间瞧见了眼前着华服的女子背影,听见身旁的丫鬟说,这是皇后娘娘。
她叩头拜见,冰冷的大理石地板让她定了定神,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宫中回响,“民女贺兰莲之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她感觉那女子朝她走来,听见沉稳的脚步声离她越来越近,隐约间看见了绛香云纱上的金丝蜀绣凤凰。
“起来吧。”莲之听见一个温和的声音,她的双手被皇后扶着,稳稳地站了起来。
她牢记母亲在家中的训导,不可直视贵人,便始终低着头。莲之似乎闻见这女子身上一种好闻的气味,不似花香般轻佻,更似檀木般清心。
“抬起眼来。”
莲之微微抬头,却依旧不敢抬眼,她深知,礼制不可违。
“无妨。”
莲之这才微微抬眼,看清眼前女子。
丹凤眼扬起,风流纤巧,小山眉微蹙,顾盼神飞。美人羡其削肩细腰,可她偏要腰间佩刀。
莲之面色不改,心里却被这惊世骇俗的女子吓了一跳。她从未见过随身带刀的一国皇后。
皇后轻笑,牵着莲之的手,同她落座。
“我本是金氏长女,家里与你祖上相交甚深。今虽入宫为后,却也记得与你父亲贺兰寿的同窗之情。”皇后说。
莲之心下一暖,她没料到,在这深宫中,竟然有人挂念着父亲。
眼前如此袅娜的女子,竟然和父亲是同窗。岁月似乎格外恩爱她,不忍给她留下苦痛的痕迹。
“如今,陛下宠信右相魏臣,听信魏臣妖言,觉得刁难民女便能得道升仙。”皇后轻笑,似是轻蔑,似是无奈。
莲之心中百感交集,这右相怎么知道她出生那日天降暴雨,万鸟哭啼,又为何偏要为难她?
皇后似乎察觉了莲之的忧伤不安,轻轻覆上她的手,说:“不要紧,虽说是“镇压”,可我和国师总能寻得法子,保你安稳。”
莲之猛地抬头,原来,在她入宫之前,师傅和皇后娘娘就下定决心,要保护她吗?
她心中感动,却依旧觉得困惑。
为什么?就算皇后娘娘惦念着父亲,可师傅呢?一张不知真假的批文,就能够让他下这么大的决心吗?
“娘娘,民女愚钝,有一事不明。”莲之说。
“但说无妨。”女子说。
“娘娘是重情重义之人,幸而民女能得娘娘庇护,民女感激不尽。”莲之说。
“可民女自幼在深山古寺长大,与国师素未谋面,怎能受国师庇护之恩?”莲之说。
女子微笑,说:“你可听过映昭公主的故事?”
莲之想起了那架华丽,又经岁月沉淀的屏风,似是娘娘极为喜爱的。
“民女虽愚,却也听过巾帼英雄之事。传闻映昭公主一人立于城墙之上,手持碧水桃花剑,以一敌百,大破千万魔物于城前,守得皇城安宁。”莲之说。
“后来呢?”皇后反问,脸上带着轻柔的笑,似乎是想到了过去,念起了故人。
“听闻公主相逢霁月,得遇彩云,功德圆满,羽化登仙。”莲之说。
皇后轻轻捻着手中的一百零八紫檀佛珠,轻轻叹了气,说:“镇皇城的可不只是映昭一人,且不说多少无名英雄,国师也因此役而双目失明。”
国师?莲之想起来那个谪仙毫不忌讳地说自己眼瞎的样子。
“大战前夜,国师窥天机,反被毁双眼。我们都问他到底问了上天什么,他却只字不提,只同你父亲开玩笑,说“你生了个好闺女。”皇后说。
“那时你父亲尚未娶妻,羞得他抽了国师一巴掌。”皇后浅笑,仿佛回到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莲之惊讶不语,如果说先前她没想到父亲和皇后是同窗,现在没想到父亲还能抽师傅。
她印象里的父亲温和亲切,日日教导她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少让她读书,反而让她学诗赏画。
莲之没想到,自己父亲年轻时竟是这般模样。
“国师似乎早就料到你会入宫,早早就同我商议如何保你平安。”皇后说,“他说会去接你,你见到他了吗?”
莲之的心中像是温水流过,她突然眼眶发涩,心口酸痒,几乎要落泪。她偷偷眨眼,这才没让皇后看见她的窘状。
“见过了,他装作车夫来考验我,我拜他为师了。”莲之说。
皇后浅笑,说:“他这人表面上正正经经的,实际上最爱胡闹。如果他哪里惹你生气了,你只管骂回去,我给你撑腰。”
莲之急忙说:“师傅虽然爱闹,却十分可靠。民女身为国师弟子,怎敢以下犯上。”
皇后大笑,说:“你父亲可不是个老古董啊,这么多规矩,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家母教诲,民女不敢忘记。”莲之说。
提及母亲,皇后不再多言,话锋一转,说:“你已入宫,想必右相会为难你,我会周旋,为你谋得一席之地,你且放心。”
莲之谢恩之际,一个丫鬟走上前来,说:“娘娘,右相派人来了,要押送贺兰氏至金殿问罪。”
皇后递给莲之一个眼神,要她放心。
随后她便悠然走出宫门,面对一众携刀带甲的莽夫,面不改色,威容肃众。
皇后扬言道:“本宫自会领贺兰氏向陛下请罪,各位还请回吧。”
为首的将士说:“右相有令,我等不敢不从,还请娘娘避让。”
好一个嚣张的右相!竟完全没把皇后放在眼里,在这后宫中为所欲为。
莲之躲在紫藤花后,揪着垂下来的花藤,仔细听着,心中万般焦急,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皇后一人身上。
如果皇后只是虚情假意,先前的话都是哄骗她的话...
她不敢多想,只能祈求老天爷放过她。
幸而,她是幸运的。
那身穿绛云纱的威严女子说:“本宫说了,自会领贺兰氏向陛下请罪。你们听了主子的受命,狂妄至此,不把本宫放在眼里,是不是也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众将士纷纷汗颜,急忙退下。这么大一顶帽子,能让他们全家送命。
皇后摇了摇手,对急忙跑来的小厮说:“备轿。”
莲之跟在这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女子身后,她隐约觉得,自己将深陷命运的漩涡。
这漩涡里不仅有她,还有皇后,师傅,父亲。
一代人的故事即将落幕了,下一代人的故事又要开始了。
历史的悲剧,能否不再循环?
第六回
莲之随皇后进了一座金殿。
金殿,名副其实,整座宫殿共由三万六千五百块金砖搭建而成。这些金砖并非俗物,而是百年前,了道大师赐予凡人的护身符。
了道大师,与神仙比肩之人。
传闻他随手一指,平地起高楼,金殿护众生。
了道大师扬言,此后天下太平。仙人之音自九重天而来,余音绕梁,一月方绝。
这座仙人赐予的宫殿,住进了数不清的皇帝,各有各的姓氏,当真是皇帝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一百年里,这座宫殿,目睹了多少风流往事,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
也许,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金殿里不止一人,除了黄袍加身的帝王,还有一个负手而立的黑袍男子,身形挺拔,气宇轩昂。
他站在一国之君身边,似乎没有半点怯懦,反而桀骜不驯,似乎恃宠而骄。
想必是右相魏臣了,莲之心想。
“妖女,见了陛下,还不速速跪下!”那黑袍男子怒喝一声,声音阴柔又阴森。
仿佛有巨石从天而落,砸在莲之肩上,她无意识地跪下,额头紧紧贴在手背上,以一种顺从又弱小的姿态,表达自己绝无二心。
也许是跪下的时候太用力,她的额头撞在了地上。火辣辣的感觉灼烧到了她的心里,她为自己的乖顺感到羞耻。
“右相派人围堵我紫藤宫,真是好大排场。”皇后微微站在莲之身前,与魏臣对峙。
“娘娘心善,切莫听信了那些个狗奴才的话,护了些不该护的人。”魏臣说。
莲之依旧跪着,悄悄侧头,微微抬眼,她倒要看看,这个弃礼数于不顾,公然在皇帝面前和娘娘打擂台的魏臣是个什么人。
她这才看见,这男子面带病容,全无血色,天生一张薄唇,全然一幅薄情寡义之相,一双狭长的凤眼,似笑却又不笑,却又偏偏显得风流倜傥,俊美无双,勾走了多少痴心人的魂儿。
“魏臣,你说的镇压妖女,朕便功德无量。那你说说,怎么个镇压法?”皇帝说。
“回陛下,依臣之见,须得由国师执法,受七七四十九天降魔之法,再在冷泉宫下镇压一百年,立碑诛之,后人永唾,方可安稳。”魏臣说。
莲之感觉自己所在之处即将崩塌,有千万句话堵在嗓子眼,但她根本无法说出口。
她自己都不知道出生那日有没有下暴雨,百鸟有没有哭,为什么她就成妖女了,这一切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人已经在商量如何给她判刑了?
这一切都过于荒唐。
一股愤怒用上莲之的心头,她狠狠地掐着自己掌心,定了定神,深呼吸两口气,冷静下来。
不管怎样,她决不接受命运这样的安排。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竖一条命,她总能豁的出去。
“这...岂非让众人议论朕残忍无道?”皇帝问。
“陛下,依妾身之见,此举万万不可。”皇后说,“一则,如今皇城内世家门阀虎视眈眈,陛下顺天行降妖除魔之事,恐被世家添油加醋,败坏名声。”
“二则,臣妾无能,未尽开枝散叶之责,致陛下龙脉单薄,膝下唯有太子。陛下仁厚,宠爱太子,众人皆知。无数虎狼盯着太子妃之位,试图诱惑储君,窃取天下。臣妾以为,封贺兰氏为太子妃,方可安心。”皇后说。
“陛下不可!妖女迷惑了娘娘,心怀鬼胎,必定祸害天下苍生,须得斩草除根,方能太平。”魏臣说。
“皇后,朕且问你,为何非要这贺兰氏做太子妃?”皇帝说。
“回陛下,此女背井离乡,身边无亲人可依,孤苦伶仃。妾已认贺兰氏为妹,入金家族谱。此后,贺兰氏便与陛下是一家人,陛下大可放心。”皇后说。
“再者,太子承陛下真龙血脉,亦可镇压妖女。既是承了陛下的血脉,功德自然也归陛下所有。”皇后说。
“皇后此言有理,就这么去办吧。”皇帝似乎有些困倦,挥了挥手令众人退下。
莲之完全没料到事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她只能沉默地,傻愣愣地看着帝后右相决定她的人生。她不想做什么妹妹,她不想当太子妃。
莲之突然很想发作一番,她宁愿当场死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不要那提线木偶般的富贵人生。
她闭着眼,深呼吸。再睁眼时,便不顾一切地,直视龙椅之上的帝王。
莲之有些颤抖,她狠狠地掐着自己的掌心。先前已经结痂的伤口又留出丝丝鲜血,悄然无声地、决绝地冲向这座真龙盘踞的金殿。
她要这群人知道,自己豁得出去。
皇后对上了她燃烧着火焰的实现,察觉了她的意图,急忙摁住她,谢主隆恩。
当皇后那只娇嫩柔软的手握住莲之血淋淋的手时,莲之一下就清醒了。
她几乎是从愤怒中抽离出来,灵魂飘荡在空中,看着这荒谬的一切。
莲之只能无力地,顺从地跪下。
她可以不要自己的命,但她不能把皇后也搭进来。
更何况那座古寺里的母亲,她不能让那个脆弱的寡妇再经历丧女之痛。
她不能这么自私。
所以她错过了唯一的时机。
魏臣看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不便再说什么。莲之本以为他定要自己不得好死,却突然发现他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似是不怀好意,又似是计谋得逞,心情愉悦的样子。
她看见魏臣似乎说了两个字
“欢迎。”
没等莲之再细看,她就被皇后拉走了。
皇后看见她埋怨又痛苦的神色,轻声说:“此处人多眼杂,回去再说。”
皇后一路都握着莲之那血淋淋的手,她似乎是怕莲之疼,也不敢用力捂住,却怎么也不肯撒手。
莲之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她只是默默看着,皇后娘娘那只娇嫩柔软的手染上了肮脏的血迹。
多不配啊,莲之心想。
莲之刚迈进那紫藤花宫门,便质问皇后:“民女知道娘娘一片苦心,可娘娘岂知,民女就算是死了也不愿当太子妃。”
皇后叹了气,拉着她走过那架华丽又古老的屏风,让她坐下,又给她倒了杯茶。
莲之喝着茶,才突然发现,这是父亲最爱喝的茶。
“这是你父亲最爱的茶。”皇后说,“在我最痛苦,最想寻死的时候,你父亲给我抗来了两大箱这种茶叶,让我多喝,说能让心情变好。”
莲之心中酸涩,泪水低落到茶杯中,泛起圈圈涟漪。
“莲之呀,你这么聪明,能明白我的苦心。陛下年近花甲,我怎能看你在这后宫中蹉跎光阴。当太子妃,是你唯一的活路。”皇后说。
“你说你我不知道,你宁愿死了也不当太子妃。我又怎么不知道你的一颗心?”皇后说。莲之看见那双丹凤眼中的悲伤,似乎蕴藏多年,丝毫未减。
“可是呀,莲之,有些时候,死了比活着容易,能笑着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皇后说,“日子再艰难,咱们也得活着,得好好活着,这样才能盼到日子变好的那天。”
皇后轻轻将莲之拢在怀里,任她的眼泪打湿金贵的衣裙。
“莲之呀,好孩子,泪水是流不完的,今天哭完,咱明天也得笑着过日子。”皇后轻轻拍了拍莲之的头,那样温柔,犹如清风。
“别怕,姐姐陪着你,有什么难关,咱姐俩一块跨。”皇后说。
莲之几乎哭不动了,她闻见皇后娘娘身上好闻的檀香味儿,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古寺里给父亲上香,她感到些许心安。
也许是皇后娘娘的怀抱太过温暖,莲之觉得自己的悲伤也变得暖洋洋的。
很多年后,无论贺兰莲之过得有多糟糕,多痛苦,她都没想过寻死了。她时常想起,那天的那个怀抱,被记忆模糊的檀香味,还有那个柔软的女子。
她觉得自己格外幸运,在变成铁石心肠的大人之前,在孩子特有的,最抗拒长大的时候,满腔心事能被这个女子稳稳接住。
她不是端庄娴静的皇后娘娘,她是贺兰莲之的姐姐,是全天下最好的姐姐。
第七回
自面圣那日后,莲之便在皇后宫中休息多日。
皇后曾来跟她商讨入金氏族谱之事,皇后说:“入我金氏族谱的是金莲之,关贺兰族谱上贺兰莲之什么事?”
这不着调的言论逗笑了莲之,她说:“娘娘一张巧嘴,真是占尽了便宜。”
莲之突然想到了些什么,笑说:“娘娘是我姐姐,却又是我父亲的同窗,这辈分岂不是乱套了。”
皇后娘娘浅笑,说:“不乱,好着呢。你既是贺兰莲之,又是金莲之。无论哪条路,我和你父亲都探过了,你且放心大胆地走吧。”
莲之心中酸涩柔软,眼泪几乎夺眶而出。过了会儿,她才好不容易从嗓子里挤出那句“谢谢娘娘。”
在这之后,莲之便无所事事地在皇后宫中躺着。
一日,在她迷迷糊糊午睡之际,突然听见一个声音,是那个清冽的,令人安心的声音。
“徒儿,你是不是忘了什么?”这个声音有些幽怨。
莲之被吓得直接从床上跳了起来,她左顾右盼,看丫鬟们毫无动静,便确信这个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
“师傅?”莲之在心里呼唤。
没人理她。
“师傅,徒儿错了。”莲之说,“前两天发生了太多事,徒儿心里难受,一不小心忘记和师傅的约定了。”
“哼。”国师冷哼。
莲之突然觉得,这个长得跟谪仙一样的瞎子,心理年龄好像没比自己大几岁。
“师傅,”莲之腆着脸说,“我现在去找您呀,宅心仁厚的师傅不会怪罪我吧。”
“问天楼,三层,左边书库有本写着《通史》的书,敲两下。”国师说完,便再也没了声音。
莲之手脚并用地爬下床,急急忙忙地穿鞋,偷摸看了好几眼打瞌睡的宫女,悄悄溜出了门。
去的过程很顺利,莲之很快就到了问天楼。只是这三层楼实在太高,她爬了半天,气喘吁吁的。
她一想到,国师可能也喘得像条狗一样,还得在人前装的像个仙人,就笑个不停。
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最近松懈了,没有每天早晚默背母亲规定的家规。
不行,今晚得重新坚持默背了。她想。
其实,莲之早就把家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只是,她每天背家规的时候,都会想到母亲。
这个面色苍白,满脸褶皱的老妇紧紧盯着她,眼珠一动不动,面无表情。
嘴里嘟囔着:“你要争气,不辱家门。”
每当莲之看见这样的母亲时,身体就像浸在冰水里一样僵硬。
她曾在深夜惊醒,浑身冷汗,气喘不停,只因在梦里犯了过错。
她不敢忘记这句话。
这句话像诅咒一样跟随着她,直到她死。
她也因此变得谨小慎微,寡言少语。
只是,在那金殿中,诅咒却失效了。这句话拦不住她那颗以死搏自由的心,也填补不了那颗心上的空洞。
只有那个拥抱才可以。
莲之拍了拍脸,她不再胡思乱想。她按照国师的话,找到了那本书,又敲了两下。
她身旁突然出现了一个幽深的隧道,点点火光突然亮起。
莲之小心翼翼地走着,她走到底,发现眼前竟然有一条小桥!
桥下还有潺潺流水,四周阴凉幽暗,十分舒适,她似乎听见鸟啼声,嗅见花蕊香。
当真是仙境!
她走过来小桥,看见眼前有一人在逗猫。
此人身着白衣,却丝毫不在意白衣落入污泥中,一颗心全在打滚撒娇的橘猫身上。
莲之行礼,说:“师傅。”
这男子抬头,莲之便看见一张极为漂亮的脸。不止是一种五官上的好看,容貌间都透露一种神仙气派,流露出一种谪仙与凡人,同醉酒共作诗的洒脱轻盈之感。
深山古寺,苍苔寒露,远钟悠悠,小女戚戚。
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头上束着总角,垂在耳朵旁的红绸一晃一晃。
“我不要入宫!我不要离开妈妈。”小女孩哭喊,她拼了命地抓住母亲的袖子,好像只要她抓的够紧,就不用离开家。
就不用去到一个幽深恐怖,像怪物一样的地方。
在她纯洁的心灵中,也有种对命运感到不安的本能吧。
尽管她隐约觉得,无论再怎么挣扎,都是无济于事,可她依旧不愿松手,
她只能抱住滔天洪水中唯一的浮木。
母亲的脸上不再是以往刻意的冷漠。她身为人母,如今送女儿入宫,无异于骨肉分离。
她的脸上挂满了泪痕。
但是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呀!她痛苦地扯下女孩的手,要她在宫中谨小慎微,不辱家门。
自丈夫贺兰寿离世,从前富贵皆是过往云烟,空留孤儿寡母于世。
这世上虎狼当道,修真者不顾天理伦常,恣意妄为。她一个寡妇,将一儿一女牵扯大已万般艰难。
本想着日子虽苦,总能挺下去。谁知道,在宫中求仙问道的老皇帝听说曾经贺兰家的幺女出生时,天降暴雨,万鸟哭啼,乃不祥之兆。
佞臣进言,若将贺兰氏接纳进宫,再以陛下真龙之气镇压妖孽,必定是天下奇事。
老皇帝功力多年停滞,不过金丹修为,却一心要成仙。他思觉,如若镇压妖女,天上的功德簿也会记上一笔,百姓也感恩戴德,保不齐日后能在天庭上有一席之地。
这样好的机缘,须得早早占着,万万不能让人抢了去。
于是,一道圣旨自宫中千里迢迢而来,来到了这个狭小的,幽僻的古寺。
一道闪电劈下,割裂了昏暗的天,阴森如鬼魅,雷声滔天,亡魂不得安息,直指古寺。
仿佛一切都是天注定。逃不掉,躲不过。
女孩的尖叫声,老妇的训斥声,躲在柱子后的男孩的呜咽声,都把这座古寺撕得四分五裂。
终于,一座小轿从深山里抬出。
贺兰莲之看着越来越远的古寺,她知道,有些东西,她永远的失去了。
轿子晃晃悠悠,把莲之带进了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
这个世界,叫人间。
第二回
莲之无力地靠在软枕上,她捻起窗前帘子的一角,看见曾经熟悉的景象都在离她而去。
泪水又不自觉地流下,心里空落落的。她像是被困在小小的轿子里,外面偌大的天地,由不得她驰骋。就算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多想抓住些什么,把幸福留在回忆里。
大雨发泄着怨气,行人来不及闪开,被这泼妇淋了一头。
曾经给莲之吹笛的老乞丐带着小乞丐在青楼前乞讨,花魁捏着鼻子丢下一个香囊,老乞丐腆着脸赔笑,还摁下小乞丐的头,一同向花魁道谢。
那小乞丐还是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低头,最后被老乞丐一巴掌拍在地上。
雨水砸在他的脸上,糊住了他的眼睛,本就洗的发灰的裤子又染上混着臭味的泥水。
也不知道他又要搓多久的裤子。
莲之看着小乞丐那灰扑扑的脸,扑哧一声笑出来。可笑完她又百般忧伤。
她又比他好到哪里去?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只能低头。
电光火石之间,那小乞丐突然看见了她,他们二人,隔着雨幕,遥遥相望,念念不忘。
四周人声鼎沸,他们相视无言,却仿佛诉说了千言万语。
两个互不认识的人,因为彼此一双充满心事的眼睛,在各自心里留下了痕迹。
莲之觉得自己应该是认识小乞丐的,如果今生不认识,那就是前世的缘,否则她怎会对那样的眼神感到熟悉?
她心中柔软酸涩,悔意顿生。如果在今天之前,她就能认识小乞丐,与他说上些话,是不是自己还能多一个知己?
一个听她说心事,陪她斗蛐蛐的知己。
那该有多么幸福啊!
她突然生出莫大勇气,她不甘心!凭什么一道诏令就定她是妖孽,凭什么她非得抛母弃兄进深宫。
她尚且没拥有自己的人生,却要永远地被困在深宫。
如同无数个不甘寂寞死去的女人一样。
莲之把手伸进自己的衣领,她快速地扯开脖子上的扣子,手忙脚乱地,使了全身的劲儿把自己的肚兜扯出来。
她不在乎自己发钗有没有歪,不在乎自己发髻有没有松,把肚兜揉成一团,拼了命地把它扔给小乞丐。
她要在最后的自由时光里,叛逆一次。
这一刻,她不是什么名门贵女,妖女。她只不过是一只在天地间撒泼的小猴子。
她把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看着小乞丐那双惊慌的眼睛大喊:“我叫贺兰莲之!你我若有缘,日后再相见!”
那肚兜穿过人海,稳稳落在小乞丐手里。仿佛那是它的归宿,一切本应如此。
小乞丐不知所措地捧着莲之粉色的肚兜,那肚兜似乎烫着了他的手,让他急得跳脚。
老乞丐在旁边仰天大笑,青楼女子们嘻嘻哈哈,推搡着,捂着嘴笑看他们的闹剧。
小乞丐握紧了肚兜,这柔软的质感在他心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痕迹。他对着那越来越远的轿子大喊:“我叫凌独放,你别忘了我!”
莲之听见了小乞丐的回应,心中如温水流淌而过,苦闷与悲痛也被抚平了棱角。
她也算了却心事一桩了。日后困于宫中,寂寞难耐时,也能想到市井中的回眸一眼,灵魂共振。
此去入宫路,千里迢迢。
两个人的命运,就此纠缠。
第三回
莲之的入宫路,前后约有一个月的时间。
自父亲贺兰氏离世后,莲之就随着母亲兄长住进了古寺。深山地处偏僻,村民质朴愚钝,不闻外界风雨。
这样一方桃花源,让他们母子三人躲得了几年清净。莲之自小在父亲细心教养下长大,后又在佛家言语中熏陶,先天慧根,聪颖过人,心地纯善。
说是一张未被涂抹的白纸也不为过。
下了轿子,就有人接应莲之坐上马车。
马车颠簸,晃晃悠悠。不知道过了多久,莲之听见外头喧闹,掀起帘子才发现,身后竟有强盗追赶!
那群强盗衣衫褴褛,个个骑在马上,扛着锄头朝她狂奔。一张张狰狞贪婪的面孔,死死盯着眼前这个富贵的马车,仿佛这辆马车里有黄金万两,美人如云。
莲之从未见到这样的一群男人,一种本能的恐怖席卷了她,那是弱小的女性对强大的男性产生的天然的恐惧。
她心中大为惊慌,捂住嘴才没有尖叫出声。如果让强盗们知道,这辆马车上只有一个车夫和一个小女孩....
莲之死死扣住了双手,她缩成一团,抱住头,试图把自己藏在软榻的抱枕里。
马车后的强盗首领大喊:“打劫了前面的的肥肉,全家吃饱!”,一呼百应,人声鼎沸。
她害怕车夫会掉下她跑走,她紧紧闭住双眼,祈祷着车夫是心底善良之人。
她又想哭了,她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路上了。可转念一想,要是现在死了,她就不用去宫里受苦了,心中又有些庆幸。
莲之靠在软枕上,她的脑子里闪过母亲的脸。母亲用一如往常,失望的眼神看着她,似乎对着她说“有辱家门。”
莲之心里一阵难过,她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她掀起帘子,发现强盗离她更近了!她甚至可以看清强盗首领那张油腻贪婪的脸。
她不想死。一个强烈的念头在莲之心里激荡着,莲之手脚并用的,爬到车夫身旁。
她大声祈求车夫不要丢下她,像抓着母亲的袖子一样,抓着车夫的袖子,恳请车夫救她一命,声泪俱下。
可这车夫竟然没有理她,莲之抬头细看,才发现这车夫竟然闭着眼,是个瞎子。
一个瞎子又怎么能驾马车?!一个瞎子又怎么能救她?!
莲之无力地瘫坐在车夫身旁,滴滴泪水落在木板上。突然间,莲之听见巨大的声响!
她回头才看见,原来是身后的马车被强盗首领砍裂了!
“呀——”莲之不由自主地尖声大叫,她拼命躲在车夫身后,可车夫依旧无动于衷。
莲之看见强盗首领离她越来越近,那只泥泞肮脏的手几乎碰到了她的脸,她仿佛能感到那只手的热气。
那强盗首领嚣张地大笑:“好!叫的真好听。娇滴滴的小姑娘,把你带回去,养个几年发给汉子,岂不快哉!”
莲之浑身汗毛立起,眼前那只泥泞肮脏的手越来越近,她要被抓住了。
也许...她真的没救了...
不要!她就是死也不要落在这样的男人的手里。
莲之扯下头上的金簪,缕缕黑发随风扬起,衬得面孔更加白皙,眼里是视死如归的决绝,偏又显得芳华绝代,希世俊美。
那强盗一时看傻了眼,竟怕脏了她,略微缩回了手。
只在强盗犹豫的一瞬间,莲之竟把金簪狠狠刺向自己!
可就在金簪刺破莲之娇嫩的肌肤前,那车夫突然站起。他双手弃缰绳,可马车竟依然稳步前行。
莲之的手被车夫紧紧握住,她细看车夫,才发现他黑发如瀑,随风而起,身穿布衣,却有着仙人之姿。
那车夫一抬手,一弹指,竟然直接把强盗震飞!随后,他又伸出手掌,只是轻轻一挥,微微清风,却在马车后画出来一道地裂,其余强盗皆望而止步。
莲之看着眼前男子伟岸的身影,一时看傻了。
这男子收手,依旧一言不发,定心静坐。莲之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本想发作一番,却又觉得这男子必定眼瞎耳聋,故而气鼓鼓地坐回了马车内。
马车被砍裂的地方漏着风,莲之透过裂缝,看见外面的天几乎全黑了,风雨欲来山满楼。
莲之掀开帘子,才发现在地裂之后的天,依旧晴空万里。她心中大惊,这人,一挥变天色,一挥唤风雨。
这就是...修真强者吗...莲之无力地瘫坐在软榻上,看着手里的金簪,紧紧握住。金簪刺破了她的手,鲜血滴落在软垫上,毁了那杏黄锁绣。
一滴滴的,悄悄渗入,血污越来越大,似乎要吞噬枕上的整只飞燕。
疼痛没有让莲之松手,她越握越紧,似乎要让这感觉深入骨髓才好。
她要自己死死记住今天。
第四回
莲之待在漏风的马车里,捂着手,看着车夫的背影。
血都干了,已经没有再流了,但是莲之感觉很难受,手上黏糊糊的,还带着难闻的血腥味儿。
虽然她已经适应掌心传来的疼痛了,可右手依旧在不停地颤抖。
她紧紧握着右手手腕,可怎么也不能让它停下来。
泪水不自觉地溢满眼眶,她一眨眼,泪珠就滚滚而下。
她怎么也控制不了,这该死的泪水,怎么也停不下来。
莲之痛恨自己,她恨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杀不了敌,止不了泪。
做不了女中丈夫,也做不了女中佳人。
她想起以前母亲对她说的话,母亲说:“你一定要争气。”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不再是原来那个温柔体贴的母亲了,她变得苛刻,冷漠,易怒。
每次母亲拿擀面杖狠狠教训完她以后,母亲就会抱着莲之哭。
莲之窝在母亲的怀里,听母亲说:“我也不想这样的”,听母亲说:“不能有辱家门,你一定要争气。”
小莲之的眼泪会浸湿母亲的肩膀,她会在母亲的怀抱里睡着。只是每次,小莲之都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要打她,为什么母亲总要抱着她哭。
小莲之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看见母亲的眼泪,等她一觉醒来,母亲又变成了那个冷漠的老妇。
仿佛小莲之从来没有挨过打,仿佛母亲从来没有哭过。
母亲依旧会要求小莲之好好修炼,依旧会打她,再抱着她哭。小莲之也总是会害怕母亲,再生母亲的气,最后再原谅母亲。
莲之抬起自己的左手,狠狠地抽在自己的左脸上。这一巴掌使了十足的劲儿,痛感立刻从脸颊传到莲之心底。
巴掌声足够响亮,惊飞了马车上的乌鸦。亦或是乌鸦不忍见姣好女子一颗玲珑心支离破碎,到别处为莲之啼哭。
她不能再这样消极下去了,莲之心想。自从离开古寺,她的眼泪就没停过。她不能再流泪了,会被人当成笑话的。她不能辜负母亲的教导,她必须争气,她得撑起这个家。
突然间,一个玉瓶咕噜咕噜的滚到莲之面前。莲之抬头一看,发现车夫站在她的面前。
莲之的脸变得通红,她藏起自己受伤的右手,又想到自己红肿的脸,急忙忙把脸扭开。
她突然记起,以前听老人说,瞎子虽然看不清,但是其他感官极为敏感,尤其是听觉。
车夫肯定听见刚才的巴掌声了。
她把脸埋在胳膊里,试图隐藏那些早已暴露无遗的小心思。
她总要维护自己最后一点点的面子,也许这毫无意义,可莲之就是不愿意轻易低头,更何况这个先前对她见死不救的人。
莲之偷偷抬眼,看见车夫依旧站在自己面前,毫无动静,一言不发。
他们二人就这样无声的对峙着。
最后,车夫先败下阵来,说:“这是治伤口的药。”
莲之依旧抱着胳膊,埋着脸,不理他。
车夫叹了口气,转了个身,直接坐在莲之旁边。
莲之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她急忙往旁边躲,在软榻的角落里缩成一团,仿佛这样就能保护好自己。
车夫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明明是个瞎子,莲之却觉得他什么都能看见,否则他怎么会把脸对着自己?
莲之死死盯着车夫,浑身戒备。
她没有从车夫那张漂亮到让人疏离的脸上感觉到危险,过了会儿,才小声地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救我。”
“我先前忙于镇压心魔,没听见你的声音,抱歉。”车夫搓了搓手,低着头说。
清冽冽的声音传入莲之的耳中,恍惚间,莲之感觉自己听见的不像是男人的声音,反而是山野里泉水击打岩石的声音,如鸣佩环。
也许这个声音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听了车夫的话,莲之竟然不自觉地相信了。
她没有发觉,自己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了。
“什么是心魔?”莲之问。
“心魔,就是修真者的‘恶’。只要是人,就会有恶意,然而修真者的恶意会化为心魔,影响修真者思绪。”车夫说。
“既是心魔,你又如何镇压它?我只知道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难不成你也建个塔?”莲之问。
听了莲之的话,车夫浅浅地笑了。
莲之不自觉地看入了迷,那张过分漂亮的脸上绽放出了温柔的笑容,就像九重天上的谪仙也会醉酒吟诗,寻欢作乐。
“要是那么简单就好了。”车夫说。
“在修真者的心里,心魔皆有形。它可以是一个人的模样,也可以是你最害怕的东西。”车夫说,“修真者只有静心定身,坚定道心,才能镇压心魔。”
莲之懵懵懂懂地听车夫说这些,如今她不过是炼气基,法术都没能学会多少,心魔对她而言如同天外之物。
一股钦慕之情油然而发,她凑到车夫跟前,说:“你教我修炼吧。”
车夫僵住了,连忙往后退,说:“我不过是一介车夫,怎么能教你?”
“胡说!”莲之大喊,“我方才都看见了,你挥一下胳膊,天地都为你变色,你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我也不管你到底是谁,只是你必须教我!”
“不行不行,”车夫摇头,把手挡在脸前,说:“我才不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劳神费力。”
莲之扯下车夫的手,大喊:“你今日若不教我,明日我连自己死在哪个荒郊野岭都不知道。”
车夫还是摇摇头,说:“我的任务就是护送你,你明天肯定是不会死的,至于以后嘛,自求多福吧。”
“你明明实力高强,行事却如鼠辈,弃弱小者于不顾!”莲之瞪着眼,狠狠扔开车夫的手。
听了这话,车夫不怒反笑,说:“我一个瞎子,啥也看不见,怎么能是强者?就算我会点法术,可我日子不容易,活着已经很痛苦了,凭啥非得为难自己来保护你?”
莲之不服,她急忙说:“可你实力高深,面对强盗,以一敌百,而我手无缚鸡之力,面对强盗,只能了结余生。”
话及此处,泪水又从莲之的脸上滚下,她有些庆幸,幸好车夫看不见。
“先前父亲总教导我,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自暴自弃,所有的大义,都得从自身先做起,面对他人困境,不能冷眼旁观。”莲之说。
“那些人并非天生就是强盗,他们手里拿的是锄头,身穿布衣,想必是活不下去的农民出来干作恶的勾当。”莲之说。
“你说修真者有心魔,那这些农民何尝没有心魔?如今天灾频发,祸乱四起,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内心的恶意何尝不会控制他们的心神?”莲之说。
“如今我有三恨,一恨自己弱小,无力渡人渡己;二恨他人不争,不与命运作斗争,反而向弱女子挥刀;三恨你这种人,明明实力高深,可对他人苦难冷眼旁观,毫无悔过之心!”莲之大骂。
以后的莲之想起自己与车夫这段对话,会觉得有些好笑,也多亏国师是有意考验她,否则,对于一些装睡的人,她是叫不醒的。
车夫突然仰天大笑,气势如虹。
莲之吓了一跳,她简直要怀疑车夫是不是气疯了。
笑完,车夫掏出身后的酒,大口大口地喝。酒水沿着他的脖颈滑向衣领里,得以窥探仙人不为他人所知之处。
车夫把酒递给莲之,让她大口喝。
莲之捧着葫芦酒壶,傻傻地问:“你驾车怎么能喝酒?”
车夫说:“不用我握着缰绳,马就能自己跑,这就是修真的奇妙之处。”
话及此处,车夫突然睁开了他的双眼!莲之看见那漂亮的丹凤眼里,有一双灰色的眸子。
“我并非天生瞎子,而是在多年前窥探天机,被神仙惩罚。”车夫说,“我也并非一介车夫,而是一国国师。”
莲之明白,这是高人跟她摊牌了,她急忙跪下磕头,行拜师礼。
“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莲之虔诚地说。
“你不是说我...呃...什么来着?什么什么毫无悔过之心的人吗?你还拜这样的人为师?”国师挠了挠头,他觉得这丫头嘴皮子实在厉害,一口气说那么多话都不带停的。
“得以窥探天机之人,大多富贵享乐。窥探天机却被天罚之人,世上极为罕见,想必师傅是为民请命,问神明一国之国运,百姓之命运。”莲之说。
“哈哈哈哈”国师大笑,说:“你倒会说话,我还没答应你,你就叫起师傅来了。”
莲之低头不语,依旧行着拜师礼。
“行了,起来吧小丫头。”国师说,“你说得对,我确实是问了些为难上天的问题,虽说神仙毁我双眼,倒也给了我些线索。”
莲之不解其意,欲听下文,发现师傅只是微笑,那双灰色眸子望着她。
“我?”莲之懵懵懂懂地指了指自己。
师傅点了点头,说:“神仙留下一纸批文,上面写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莲之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想要追问,可国师却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只好作罢。
马车轱辘轱辘,莲之掀起帘子,才发觉竟然依旧要到皇城了。
她有些慌张,本想向师傅取取经,可没料到,她一回头,竟然发现师傅化成屡屡轻烟,消散于空中。
莲之急急忙忙地到处捂住消散的烟,可结果无济于事。
在她不知所措之时,神海里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还是那个清冽如同玉佩碰撞的声音,还是那个饮酒作诗,寻欢作乐的谪仙。
他说,“我在皇宫等你。”
马车依旧向前,莲之看着城墙上偌大的“皇城”二字,看着身披铠甲的将士。
她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去那个古寺了。
可她还明白,自己必须向前。
不能停下来。
第五回
马车停在皇宫前。
帝王委身之处,如神话中饕餮巨物般,隔离天日。又有红墙绿瓦,廊腰缦回。多少悲欢离合,难言之隐,都藏在这潮湿幽深的砖缝之中。
莲之下了马车,换了轿子。皇宫正门不开,轿子从西侧小门进入。
几个小厮抬着轿子,走过长廊,在转弯处停了下来。又来了几个宫中嬷嬷,掀起了轿子的帘子,扶着莲之下轿。
莲之不语,只点头示意,细细打量着这些个嬷嬷。她们脸上虽然没有恭敬之色,却也没有怠慢之举,行动言语间均待她如宫中公主。
想必是这些嬷嬷瞧不起自己的身份,却又得听主子的话,这才对她恭敬有礼。
莲之心中明白,虽说这老皇帝是猪油蒙了心,可这宫中依然有条不紊,定是后宫有哪位神仙妃子坐镇,压得这些个妖魔鬼怪不敢作祟。
她扶着嬷嬷的手,迈进了垂着紫藤花的宫门,又绕过一架画着映昭公主平乱镇皇城的屏风,被四五个丫鬟领进了房。
莲之低着头,隐约间瞧见了眼前着华服的女子背影,听见身旁的丫鬟说,这是皇后娘娘。
她叩头拜见,冰冷的大理石地板让她定了定神,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宫中回响,“民女贺兰莲之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她感觉那女子朝她走来,听见沉稳的脚步声离她越来越近,隐约间看见了绛香云纱上的金丝蜀绣凤凰。
“起来吧。”莲之听见一个温和的声音,她的双手被皇后扶着,稳稳地站了起来。
她牢记母亲在家中的训导,不可直视贵人,便始终低着头。莲之似乎闻见这女子身上一种好闻的气味,不似花香般轻佻,更似檀木般清心。
“抬起眼来。”
莲之微微抬头,却依旧不敢抬眼,她深知,礼制不可违。
“无妨。”
莲之这才微微抬眼,看清眼前女子。
丹凤眼扬起,风流纤巧,小山眉微蹙,顾盼神飞。美人羡其削肩细腰,可她偏要腰间佩刀。
莲之面色不改,心里却被这惊世骇俗的女子吓了一跳。她从未见过随身带刀的一国皇后。
皇后轻笑,牵着莲之的手,同她落座。
“我本是金氏长女,家里与你祖上相交甚深。今虽入宫为后,却也记得与你父亲贺兰寿的同窗之情。”皇后说。
莲之心下一暖,她没料到,在这深宫中,竟然有人挂念着父亲。
眼前如此袅娜的女子,竟然和父亲是同窗。岁月似乎格外恩爱她,不忍给她留下苦痛的痕迹。
“如今,陛下宠信右相魏臣,听信魏臣妖言,觉得刁难民女便能得道升仙。”皇后轻笑,似是轻蔑,似是无奈。
莲之心中百感交集,这右相怎么知道她出生那日天降暴雨,万鸟哭啼,又为何偏要为难她?
皇后似乎察觉了莲之的忧伤不安,轻轻覆上她的手,说:“不要紧,虽说是“镇压”,可我和国师总能寻得法子,保你安稳。”
莲之猛地抬头,原来,在她入宫之前,师傅和皇后娘娘就下定决心,要保护她吗?
她心中感动,却依旧觉得困惑。
为什么?就算皇后娘娘惦念着父亲,可师傅呢?一张不知真假的批文,就能够让他下这么大的决心吗?
“娘娘,民女愚钝,有一事不明。”莲之说。
“但说无妨。”女子说。
“娘娘是重情重义之人,幸而民女能得娘娘庇护,民女感激不尽。”莲之说。
“可民女自幼在深山古寺长大,与国师素未谋面,怎能受国师庇护之恩?”莲之说。
女子微笑,说:“你可听过映昭公主的故事?”
莲之想起了那架华丽,又经岁月沉淀的屏风,似是娘娘极为喜爱的。
“民女虽愚,却也听过巾帼英雄之事。传闻映昭公主一人立于城墙之上,手持碧水桃花剑,以一敌百,大破千万魔物于城前,守得皇城安宁。”莲之说。
“后来呢?”皇后反问,脸上带着轻柔的笑,似乎是想到了过去,念起了故人。
“听闻公主相逢霁月,得遇彩云,功德圆满,羽化登仙。”莲之说。
皇后轻轻捻着手中的一百零八紫檀佛珠,轻轻叹了气,说:“镇皇城的可不只是映昭一人,且不说多少无名英雄,国师也因此役而双目失明。”
国师?莲之想起来那个谪仙毫不忌讳地说自己眼瞎的样子。
“大战前夜,国师窥天机,反被毁双眼。我们都问他到底问了上天什么,他却只字不提,只同你父亲开玩笑,说“你生了个好闺女。”皇后说。
“那时你父亲尚未娶妻,羞得他抽了国师一巴掌。”皇后浅笑,仿佛回到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莲之惊讶不语,如果说先前她没想到父亲和皇后是同窗,现在没想到父亲还能抽师傅。
她印象里的父亲温和亲切,日日教导她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少让她读书,反而让她学诗赏画。
莲之没想到,自己父亲年轻时竟是这般模样。
“国师似乎早就料到你会入宫,早早就同我商议如何保你平安。”皇后说,“他说会去接你,你见到他了吗?”
莲之的心中像是温水流过,她突然眼眶发涩,心口酸痒,几乎要落泪。她偷偷眨眼,这才没让皇后看见她的窘状。
“见过了,他装作车夫来考验我,我拜他为师了。”莲之说。
皇后浅笑,说:“他这人表面上正正经经的,实际上最爱胡闹。如果他哪里惹你生气了,你只管骂回去,我给你撑腰。”
莲之急忙说:“师傅虽然爱闹,却十分可靠。民女身为国师弟子,怎敢以下犯上。”
皇后大笑,说:“你父亲可不是个老古董啊,这么多规矩,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家母教诲,民女不敢忘记。”莲之说。
提及母亲,皇后不再多言,话锋一转,说:“你已入宫,想必右相会为难你,我会周旋,为你谋得一席之地,你且放心。”
莲之谢恩之际,一个丫鬟走上前来,说:“娘娘,右相派人来了,要押送贺兰氏至金殿问罪。”
皇后递给莲之一个眼神,要她放心。
随后她便悠然走出宫门,面对一众携刀带甲的莽夫,面不改色,威容肃众。
皇后扬言道:“本宫自会领贺兰氏向陛下请罪,各位还请回吧。”
为首的将士说:“右相有令,我等不敢不从,还请娘娘避让。”
好一个嚣张的右相!竟完全没把皇后放在眼里,在这后宫中为所欲为。
莲之躲在紫藤花后,揪着垂下来的花藤,仔细听着,心中万般焦急,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皇后一人身上。
如果皇后只是虚情假意,先前的话都是哄骗她的话...
她不敢多想,只能祈求老天爷放过她。
幸而,她是幸运的。
那身穿绛云纱的威严女子说:“本宫说了,自会领贺兰氏向陛下请罪。你们听了主子的受命,狂妄至此,不把本宫放在眼里,是不是也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众将士纷纷汗颜,急忙退下。这么大一顶帽子,能让他们全家送命。
皇后摇了摇手,对急忙跑来的小厮说:“备轿。”
莲之跟在这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女子身后,她隐约觉得,自己将深陷命运的漩涡。
这漩涡里不仅有她,还有皇后,师傅,父亲。
一代人的故事即将落幕了,下一代人的故事又要开始了。
历史的悲剧,能否不再循环?
第六回
莲之随皇后进了一座金殿。
金殿,名副其实,整座宫殿共由三万六千五百块金砖搭建而成。这些金砖并非俗物,而是百年前,了道大师赐予凡人的护身符。
了道大师,与神仙比肩之人。
传闻他随手一指,平地起高楼,金殿护众生。
了道大师扬言,此后天下太平。仙人之音自九重天而来,余音绕梁,一月方绝。
这座仙人赐予的宫殿,住进了数不清的皇帝,各有各的姓氏,当真是皇帝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一百年里,这座宫殿,目睹了多少风流往事,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
也许,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金殿里不止一人,除了黄袍加身的帝王,还有一个负手而立的黑袍男子,身形挺拔,气宇轩昂。
他站在一国之君身边,似乎没有半点怯懦,反而桀骜不驯,似乎恃宠而骄。
想必是右相魏臣了,莲之心想。
“妖女,见了陛下,还不速速跪下!”那黑袍男子怒喝一声,声音阴柔又阴森。
仿佛有巨石从天而落,砸在莲之肩上,她无意识地跪下,额头紧紧贴在手背上,以一种顺从又弱小的姿态,表达自己绝无二心。
也许是跪下的时候太用力,她的额头撞在了地上。火辣辣的感觉灼烧到了她的心里,她为自己的乖顺感到羞耻。
“右相派人围堵我紫藤宫,真是好大排场。”皇后微微站在莲之身前,与魏臣对峙。
“娘娘心善,切莫听信了那些个狗奴才的话,护了些不该护的人。”魏臣说。
莲之依旧跪着,悄悄侧头,微微抬眼,她倒要看看,这个弃礼数于不顾,公然在皇帝面前和娘娘打擂台的魏臣是个什么人。
她这才看见,这男子面带病容,全无血色,天生一张薄唇,全然一幅薄情寡义之相,一双狭长的凤眼,似笑却又不笑,却又偏偏显得风流倜傥,俊美无双,勾走了多少痴心人的魂儿。
“魏臣,你说的镇压妖女,朕便功德无量。那你说说,怎么个镇压法?”皇帝说。
“回陛下,依臣之见,须得由国师执法,受七七四十九天降魔之法,再在冷泉宫下镇压一百年,立碑诛之,后人永唾,方可安稳。”魏臣说。
莲之感觉自己所在之处即将崩塌,有千万句话堵在嗓子眼,但她根本无法说出口。
她自己都不知道出生那日有没有下暴雨,百鸟有没有哭,为什么她就成妖女了,这一切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人已经在商量如何给她判刑了?
这一切都过于荒唐。
一股愤怒用上莲之的心头,她狠狠地掐着自己掌心,定了定神,深呼吸两口气,冷静下来。
不管怎样,她决不接受命运这样的安排。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竖一条命,她总能豁的出去。
“这...岂非让众人议论朕残忍无道?”皇帝问。
“陛下,依妾身之见,此举万万不可。”皇后说,“一则,如今皇城内世家门阀虎视眈眈,陛下顺天行降妖除魔之事,恐被世家添油加醋,败坏名声。”
“二则,臣妾无能,未尽开枝散叶之责,致陛下龙脉单薄,膝下唯有太子。陛下仁厚,宠爱太子,众人皆知。无数虎狼盯着太子妃之位,试图诱惑储君,窃取天下。臣妾以为,封贺兰氏为太子妃,方可安心。”皇后说。
“陛下不可!妖女迷惑了娘娘,心怀鬼胎,必定祸害天下苍生,须得斩草除根,方能太平。”魏臣说。
“皇后,朕且问你,为何非要这贺兰氏做太子妃?”皇帝说。
“回陛下,此女背井离乡,身边无亲人可依,孤苦伶仃。妾已认贺兰氏为妹,入金家族谱。此后,贺兰氏便与陛下是一家人,陛下大可放心。”皇后说。
“再者,太子承陛下真龙血脉,亦可镇压妖女。既是承了陛下的血脉,功德自然也归陛下所有。”皇后说。
“皇后此言有理,就这么去办吧。”皇帝似乎有些困倦,挥了挥手令众人退下。
莲之完全没料到事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她只能沉默地,傻愣愣地看着帝后右相决定她的人生。她不想做什么妹妹,她不想当太子妃。
莲之突然很想发作一番,她宁愿当场死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不要那提线木偶般的富贵人生。
她闭着眼,深呼吸。再睁眼时,便不顾一切地,直视龙椅之上的帝王。
莲之有些颤抖,她狠狠地掐着自己的掌心。先前已经结痂的伤口又留出丝丝鲜血,悄然无声地、决绝地冲向这座真龙盘踞的金殿。
她要这群人知道,自己豁得出去。
皇后对上了她燃烧着火焰的实现,察觉了她的意图,急忙摁住她,谢主隆恩。
当皇后那只娇嫩柔软的手握住莲之血淋淋的手时,莲之一下就清醒了。
她几乎是从愤怒中抽离出来,灵魂飘荡在空中,看着这荒谬的一切。
莲之只能无力地,顺从地跪下。
她可以不要自己的命,但她不能把皇后也搭进来。
更何况那座古寺里的母亲,她不能让那个脆弱的寡妇再经历丧女之痛。
她不能这么自私。
所以她错过了唯一的时机。
魏臣看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不便再说什么。莲之本以为他定要自己不得好死,却突然发现他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似是不怀好意,又似是计谋得逞,心情愉悦的样子。
她看见魏臣似乎说了两个字
“欢迎。”
没等莲之再细看,她就被皇后拉走了。
皇后看见她埋怨又痛苦的神色,轻声说:“此处人多眼杂,回去再说。”
皇后一路都握着莲之那血淋淋的手,她似乎是怕莲之疼,也不敢用力捂住,却怎么也不肯撒手。
莲之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她只是默默看着,皇后娘娘那只娇嫩柔软的手染上了肮脏的血迹。
多不配啊,莲之心想。
莲之刚迈进那紫藤花宫门,便质问皇后:“民女知道娘娘一片苦心,可娘娘岂知,民女就算是死了也不愿当太子妃。”
皇后叹了气,拉着她走过那架华丽又古老的屏风,让她坐下,又给她倒了杯茶。
莲之喝着茶,才突然发现,这是父亲最爱喝的茶。
“这是你父亲最爱的茶。”皇后说,“在我最痛苦,最想寻死的时候,你父亲给我抗来了两大箱这种茶叶,让我多喝,说能让心情变好。”
莲之心中酸涩,泪水低落到茶杯中,泛起圈圈涟漪。
“莲之呀,你这么聪明,能明白我的苦心。陛下年近花甲,我怎能看你在这后宫中蹉跎光阴。当太子妃,是你唯一的活路。”皇后说。
“你说你我不知道,你宁愿死了也不当太子妃。我又怎么不知道你的一颗心?”皇后说。莲之看见那双丹凤眼中的悲伤,似乎蕴藏多年,丝毫未减。
“可是呀,莲之,有些时候,死了比活着容易,能笑着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皇后说,“日子再艰难,咱们也得活着,得好好活着,这样才能盼到日子变好的那天。”
皇后轻轻将莲之拢在怀里,任她的眼泪打湿金贵的衣裙。
“莲之呀,好孩子,泪水是流不完的,今天哭完,咱明天也得笑着过日子。”皇后轻轻拍了拍莲之的头,那样温柔,犹如清风。
“别怕,姐姐陪着你,有什么难关,咱姐俩一块跨。”皇后说。
莲之几乎哭不动了,她闻见皇后娘娘身上好闻的檀香味儿,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古寺里给父亲上香,她感到些许心安。
也许是皇后娘娘的怀抱太过温暖,莲之觉得自己的悲伤也变得暖洋洋的。
很多年后,无论贺兰莲之过得有多糟糕,多痛苦,她都没想过寻死了。她时常想起,那天的那个怀抱,被记忆模糊的檀香味,还有那个柔软的女子。
她觉得自己格外幸运,在变成铁石心肠的大人之前,在孩子特有的,最抗拒长大的时候,满腔心事能被这个女子稳稳接住。
她不是端庄娴静的皇后娘娘,她是贺兰莲之的姐姐,是全天下最好的姐姐。
第七回
自面圣那日后,莲之便在皇后宫中休息多日。
皇后曾来跟她商讨入金氏族谱之事,皇后说:“入我金氏族谱的是金莲之,关贺兰族谱上贺兰莲之什么事?”
这不着调的言论逗笑了莲之,她说:“娘娘一张巧嘴,真是占尽了便宜。”
莲之突然想到了些什么,笑说:“娘娘是我姐姐,却又是我父亲的同窗,这辈分岂不是乱套了。”
皇后娘娘浅笑,说:“不乱,好着呢。你既是贺兰莲之,又是金莲之。无论哪条路,我和你父亲都探过了,你且放心大胆地走吧。”
莲之心中酸涩柔软,眼泪几乎夺眶而出。过了会儿,她才好不容易从嗓子里挤出那句“谢谢娘娘。”
在这之后,莲之便无所事事地在皇后宫中躺着。
一日,在她迷迷糊糊午睡之际,突然听见一个声音,是那个清冽的,令人安心的声音。
“徒儿,你是不是忘了什么?”这个声音有些幽怨。
莲之被吓得直接从床上跳了起来,她左顾右盼,看丫鬟们毫无动静,便确信这个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
“师傅?”莲之在心里呼唤。
没人理她。
“师傅,徒儿错了。”莲之说,“前两天发生了太多事,徒儿心里难受,一不小心忘记和师傅的约定了。”
“哼。”国师冷哼。
莲之突然觉得,这个长得跟谪仙一样的瞎子,心理年龄好像没比自己大几岁。
“师傅,”莲之腆着脸说,“我现在去找您呀,宅心仁厚的师傅不会怪罪我吧。”
“问天楼,三层,左边书库有本写着《通史》的书,敲两下。”国师说完,便再也没了声音。
莲之手脚并用地爬下床,急急忙忙地穿鞋,偷摸看了好几眼打瞌睡的宫女,悄悄溜出了门。
去的过程很顺利,莲之很快就到了问天楼。只是这三层楼实在太高,她爬了半天,气喘吁吁的。
她一想到,国师可能也喘得像条狗一样,还得在人前装的像个仙人,就笑个不停。
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最近松懈了,没有每天早晚默背母亲规定的家规。
不行,今晚得重新坚持默背了。她想。
其实,莲之早就把家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只是,她每天背家规的时候,都会想到母亲。
这个面色苍白,满脸褶皱的老妇紧紧盯着她,眼珠一动不动,面无表情。
嘴里嘟囔着:“你要争气,不辱家门。”
每当莲之看见这样的母亲时,身体就像浸在冰水里一样僵硬。
她曾在深夜惊醒,浑身冷汗,气喘不停,只因在梦里犯了过错。
她不敢忘记这句话。
这句话像诅咒一样跟随着她,直到她死。
她也因此变得谨小慎微,寡言少语。
只是,在那金殿中,诅咒却失效了。这句话拦不住她那颗以死搏自由的心,也填补不了那颗心上的空洞。
只有那个拥抱才可以。
莲之拍了拍脸,她不再胡思乱想。她按照国师的话,找到了那本书,又敲了两下。
她身旁突然出现了一个幽深的隧道,点点火光突然亮起。
莲之小心翼翼地走着,她走到底,发现眼前竟然有一条小桥!
桥下还有潺潺流水,四周阴凉幽暗,十分舒适,她似乎听见鸟啼声,嗅见花蕊香。
当真是仙境!
她走过来小桥,看见眼前有一人在逗猫。
此人身着白衣,却丝毫不在意白衣落入污泥中,一颗心全在打滚撒娇的橘猫身上。
莲之行礼,说:“师傅。”
这男子抬头,莲之便看见一张极为漂亮的脸。不止是一种五官上的好看,容貌间都透露一种神仙气派,流露出一种谪仙与凡人,同醉酒共作诗的洒脱轻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