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天公生。
未时二刻,暮鼓响。
长安城门,将闭。
……
“唐郎,唐娘子!”
“进城啦!快进城!”
一声声“暮鼓声”催促着来自大唐五湖四海甚至西域诸国的行人,身着奇装异服,操着各色稀奇古怪的“洛下音”,呼郎唤娘,加紧进城。
独一女子,牵一黑马,倒行而出。
“小娘子,未时二刻,城门将闭,出了长安城,一路千里断绝,可不太平!”
南城门外,一卖货郎肩扛着一篓野味山珍,手推着沉重的独轮木车正准备进城,将珍馐送往权贵之家的后厨,瞥见年轻女子孤身牵马出城,好心停下提醒犹自不返,又道:“我听说,城中一大户刚被匪类光顾了,那盗匪可真是猖狂无边,竟连杨州大都督都敢盗!更猖狂的是,这去年六月被圣人追封为扬州大都督的大宦官仇士良,生前武盖王侯,杀二王一妃,死了却不得安宁,因此盗匪被牵入一桩私藏兵器的大案,这才大年初九就被翰林学士院下诏削了封,籍没了家财,抄了近十三库金银,全城内外禁严。”
话落,货郎一阵唏嘘,祸不单行。
女子举目眺望南山,稽首笑道:“多谢货郎提醒,我非出城,乃是回山。”
“太乙,乃我山门。”
“熟的很。”
货郎闻言告罪,立即想起长安城以南皆是仙家高人隐士福地,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隐居于此:“小民有眼无珠,不识太乙仙子。”
“罪过,罪过。”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九衢南面色,苍翠绝纤尘。
寸步有闲处,百年无到人。
欲投人家宿,隔水问渔夫。
……
长安之南有山,寿比南山,名曰太乙,形势崔巍,峭峻险拔,不知栖息多少猛兽异禽。在那靠近渭湖的山坡上,稀稀拉拉散居着几户人家,甚至还有仙家洞府,道观金殿。
黄昏时分,山湖一片静谧。
太乙深处,那些昼伏夜出的猛兽正悄无声息出洞,四肢奔驰如电,足踏青苔,穿梭在山林间寻找猎物,林间,偶尔传来一阵蹑手蹑脚的微弱动静,那是野兔猢狲一类的小兽,小心翼翼地正避开出没的猛兽,四处寻找果实。
正月的初春,说不出多冷,也没有多暖,起自西域三十六国的烈风,吹过东土大唐的崇山峻岭高岗,又抚过长安以南的太乙山林,最终只挽起一片轻纱,在黄昏的夕阳下,勾起一个角儿,落在临渭湖上的一叶轻舟,舟上有一女子头戴莲花玄冠,身着一袭春衫黄裙,手边一个酒葫芦,约莫十八九岁,亭亭如玉,正于田田荷叶间楫舟小憩。
不是那牵马出城的女子?
能是谁?
此时,女子一双美目正闭着,眉头皱起,似睡的并不安宁。
竖耳细听!
女子一双朱唇,呢喃不断。
“啊!……”
“不要!……”
她似正深陷在某个噩梦里,无法挣脱。梦中,阴暗惨淡的光芒笼罩着森林,沉入一片死亡般诡异的静谧,头顶鱼鳞般的天空阴阴的,厚重的乌云将人压得喘不上气,鸟雀惊飞,百兽惊走。
前、后、左、右……
各类呼吸声,脚步声,越来越急促。
一群妖魔如同蛰伏的野兽,从暗穴里涌出,它们时而咆哮,时而冷笑,时而阴森的令人不寒而栗。
一切秩序都为它们所践踏。
它们如贪婪的掠食者,追在她的身后,企图吞噬她的肉身和灵魂。
穿过迷雾的森林,她一路跑至湖边,头发也散了,裙裳也破了,丝鞋也没了,赤足踩在湿润的青苔上,脚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暗湖,湖中有妖魔不断往外涌出,企图将她拽下岸边。
她尖叫一声。
想要退后。
可是后面也没了退路,就在她黄裙即将被妖怪抓住的瞬间,湖面上突然出现一道天青色的倒影,宽袍荡荡,朝她缓步而来。
“从儿时起,我便在做一个梦。”
“梦中,迷雾重重,各道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齐齐涌出,与我形影相随。”
“我想逃,却逃不掉。”
“我逃到哪里。”
“哪里就带来灾难……”
“人们害怕我,父母遗弃我……”
“我的存在,引来各道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还有灾难疾病。”
“我甚至被人喊做妖怪!扫把星!”
“噩梦,每每到最后,总会出现一个穿越黑暗而来的来者。”
“一步,一步,向我走来。”
“我不知道他是谁……”
“是来拯救我?……还是带我一起下地狱?”
……
“叮呤、叮呤……”
“叮呤、叮呤……”
临渭湖的湖岸边有一尊泥胎佛像倒在岸边,许是许久无人供奉,不仅周边长草,半边佛像身子也早就塌了,只做了一个兔子窝,偶有野兔从佛像后蹦出,偷偷啃食着杉树上掉下来的野果。
一匹无主的黑马,正栓在佛像百步开外的杉木上,自个慢慢踱着蹄子,一个受足戒的苦行僧,背着行囊经箧,手摇转经筒,沿着湿滑的青苔小路,走过马儿身边,口中不停喃喃自语:“佛陀,又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
“我要觉悟!”
“我要成佛!”
……
临渭湖上,春波如醉。
女子手戴银铃,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手边酒葫芦,扑通一声落入湖中。
一股失重和船身的震荡感,顿时袭上心头。
惊得她从梦中醒来。
轻抚着起伏的胸口,女子喘着大气,警惕的环顾四下,夕阳西下,太乙山风景如画,无论天上也好,岸上也好,水下也好,明明都没有任何妖魔出没的迹象,可是她的心绪就像这起伏的湖面涟漪,一圈一圈的在放大。
“呼……”
“原来又是梦魇一场……”
岸边黑马,不解少女心事,只是焦躁不安的走在岸边,喷着鼻息,暗自嘶吟。
“嘘……嘘……”
她姓祝,双名春娇。
是终南山道门在此的分观“太乙殿”的殿主“李天然”的徒弟。
李天然,在道门地位极高。
作为仙宗十友“谪中仙”“剑圣”李太白次子,为当今六大地仙之一,上清宗最逍遥快活不管俗事的祖师爷。
徒凭师贵。
大唐道门皆知李天然这位容貌娇美的女徒弟,行走江湖不足三年,做了不少东土大唐男儿都做不出的快意事儿。
祝春娇年纪轻轻已扬名于江湖,此时却并不高兴,看着湖光春色的临渭湖,再美的景色,于她,也只如过眼云烟,入不得眼中。
瞥了一眼岸上如影随形的宝马,轻舟上的祝春娇,抚着犹自惊魂的胸口,看着湖中美丽的倒影,想起临出城时,好心卖货郎的提醒,暗自苦笑自嘲。
“常言道,女子思春,男子伤秋。”
“祝春娇,莫非因为这时节,你这思春之症便又犯了?为了一个至今姓名也不知的人……年年下山复上山……还为此饱受那些噩梦纠缠……”
“真不知你为了什么?”
她口中不知姓名之“人”,乃终南山上建元寺里借读的一读书人。这些年李天然云游四海,连她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所住的太乙殿位于南山上,人迹罕至,打小只有她一人守着太乙殿内祖师爷逍遥子的木塑雕像和珍珑棋局,独自长大,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除了一便宜师兄,面都没有见过,常年行踪不定,十分孤独。
直到前些年那读书人搬来山上,与她做了邻居。
她俩算是“相识”了。
其人温润如玉,她常趴在墙头看他饮酒、下棋、吟诗,不知是因为他念的诗格外催眠,还是什么原因,每每见到他,听闻他的声音,她的噩梦便少一些。
于是打十三四岁起,她便偷偷倾心于他。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不知情。
听庙里的和尚说他早有了未婚妻,加之女冠的道家身份,故而她从不敢靠近,只是偶尔远远的蹲在墙头,看上那白衣书生一眼,听他念上几句诗文,几篇圣贤文章,就心跳不已,跟着了魔似的日思夜念。
行走大唐三年,她本盼着能忘了他。
然一人独行,越走越是孤独,便越发的想他,便忍不住想要回来,就算他人走了,姓名,样子,她甚至都记不清了,就是想要时不时重回故地,看一看。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十八、九岁的女子,一双丹凤眼,早早便染上浓愁春烟。
大抵是师傅给她取的名不吉。
春娇,春娇,思春而娇。
然,春有意,冬无情。
终是镜花水月。
梦一场。
“祝春娇,你个女冠,知道何谓世俗有别吗?况且,人家都有了未婚妻,你还念他作什?”
腰间挂着一块男佩,祝春娇想到气恼处,狠狠抓起腰间那男佩就欲往面前的湖中抛去,就在这时只见波光如梦,一艘渔船停在远处大湖当中,一个渔夫背对她正在唱着渔歌拉网捕鱼。
微波粼粼,渔歌唱晚。
本应是多么秀美安宁痴醉的一天。
突然,只听湖上传来一声“啊!——”的尖叫,刺破湖面。
她当即将抛出去的男佩快速收了回来,塞进衣襟中,然后趿着银仙绣花鞋于那新荷上一点,便如蜻蜓点水,盈盈水袖拂过田田荷叶,凌波一跃。
宛如姑射仙子,蹁跹飘飞而出。
“叮呤”一声,她轻身落于渔船之上。
“渔翁。”
“你怎么了?”
戴着银铃的手轻搭上渔夫的肩头,渔夫回头只见一霞帔云发,钿镜春容的女冠轻身落于他的渔舟,不禁迷了眼,忘了刚才的惊恐:“仙姑降世了吗?……”
春娇莞尔一笑:“何事惊慌?”
下一刻,渔翁回神,低头指着拉上来的鱼网中的捕捞之物,结结巴巴中吐出九个字:“我我我……网到一颗人头!”
未时二刻,暮鼓响。
长安城门,将闭。
……
“唐郎,唐娘子!”
“进城啦!快进城!”
一声声“暮鼓声”催促着来自大唐五湖四海甚至西域诸国的行人,身着奇装异服,操着各色稀奇古怪的“洛下音”,呼郎唤娘,加紧进城。
独一女子,牵一黑马,倒行而出。
“小娘子,未时二刻,城门将闭,出了长安城,一路千里断绝,可不太平!”
南城门外,一卖货郎肩扛着一篓野味山珍,手推着沉重的独轮木车正准备进城,将珍馐送往权贵之家的后厨,瞥见年轻女子孤身牵马出城,好心停下提醒犹自不返,又道:“我听说,城中一大户刚被匪类光顾了,那盗匪可真是猖狂无边,竟连杨州大都督都敢盗!更猖狂的是,这去年六月被圣人追封为扬州大都督的大宦官仇士良,生前武盖王侯,杀二王一妃,死了却不得安宁,因此盗匪被牵入一桩私藏兵器的大案,这才大年初九就被翰林学士院下诏削了封,籍没了家财,抄了近十三库金银,全城内外禁严。”
话落,货郎一阵唏嘘,祸不单行。
女子举目眺望南山,稽首笑道:“多谢货郎提醒,我非出城,乃是回山。”
“太乙,乃我山门。”
“熟的很。”
货郎闻言告罪,立即想起长安城以南皆是仙家高人隐士福地,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隐居于此:“小民有眼无珠,不识太乙仙子。”
“罪过,罪过。”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九衢南面色,苍翠绝纤尘。
寸步有闲处,百年无到人。
欲投人家宿,隔水问渔夫。
……
长安之南有山,寿比南山,名曰太乙,形势崔巍,峭峻险拔,不知栖息多少猛兽异禽。在那靠近渭湖的山坡上,稀稀拉拉散居着几户人家,甚至还有仙家洞府,道观金殿。
黄昏时分,山湖一片静谧。
太乙深处,那些昼伏夜出的猛兽正悄无声息出洞,四肢奔驰如电,足踏青苔,穿梭在山林间寻找猎物,林间,偶尔传来一阵蹑手蹑脚的微弱动静,那是野兔猢狲一类的小兽,小心翼翼地正避开出没的猛兽,四处寻找果实。
正月的初春,说不出多冷,也没有多暖,起自西域三十六国的烈风,吹过东土大唐的崇山峻岭高岗,又抚过长安以南的太乙山林,最终只挽起一片轻纱,在黄昏的夕阳下,勾起一个角儿,落在临渭湖上的一叶轻舟,舟上有一女子头戴莲花玄冠,身着一袭春衫黄裙,手边一个酒葫芦,约莫十八九岁,亭亭如玉,正于田田荷叶间楫舟小憩。
不是那牵马出城的女子?
能是谁?
此时,女子一双美目正闭着,眉头皱起,似睡的并不安宁。
竖耳细听!
女子一双朱唇,呢喃不断。
“啊!……”
“不要!……”
她似正深陷在某个噩梦里,无法挣脱。梦中,阴暗惨淡的光芒笼罩着森林,沉入一片死亡般诡异的静谧,头顶鱼鳞般的天空阴阴的,厚重的乌云将人压得喘不上气,鸟雀惊飞,百兽惊走。
前、后、左、右……
各类呼吸声,脚步声,越来越急促。
一群妖魔如同蛰伏的野兽,从暗穴里涌出,它们时而咆哮,时而冷笑,时而阴森的令人不寒而栗。
一切秩序都为它们所践踏。
它们如贪婪的掠食者,追在她的身后,企图吞噬她的肉身和灵魂。
穿过迷雾的森林,她一路跑至湖边,头发也散了,裙裳也破了,丝鞋也没了,赤足踩在湿润的青苔上,脚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暗湖,湖中有妖魔不断往外涌出,企图将她拽下岸边。
她尖叫一声。
想要退后。
可是后面也没了退路,就在她黄裙即将被妖怪抓住的瞬间,湖面上突然出现一道天青色的倒影,宽袍荡荡,朝她缓步而来。
“从儿时起,我便在做一个梦。”
“梦中,迷雾重重,各道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齐齐涌出,与我形影相随。”
“我想逃,却逃不掉。”
“我逃到哪里。”
“哪里就带来灾难……”
“人们害怕我,父母遗弃我……”
“我的存在,引来各道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还有灾难疾病。”
“我甚至被人喊做妖怪!扫把星!”
“噩梦,每每到最后,总会出现一个穿越黑暗而来的来者。”
“一步,一步,向我走来。”
“我不知道他是谁……”
“是来拯救我?……还是带我一起下地狱?”
……
“叮呤、叮呤……”
“叮呤、叮呤……”
临渭湖的湖岸边有一尊泥胎佛像倒在岸边,许是许久无人供奉,不仅周边长草,半边佛像身子也早就塌了,只做了一个兔子窝,偶有野兔从佛像后蹦出,偷偷啃食着杉树上掉下来的野果。
一匹无主的黑马,正栓在佛像百步开外的杉木上,自个慢慢踱着蹄子,一个受足戒的苦行僧,背着行囊经箧,手摇转经筒,沿着湿滑的青苔小路,走过马儿身边,口中不停喃喃自语:“佛陀,又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
“我要觉悟!”
“我要成佛!”
……
临渭湖上,春波如醉。
女子手戴银铃,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手边酒葫芦,扑通一声落入湖中。
一股失重和船身的震荡感,顿时袭上心头。
惊得她从梦中醒来。
轻抚着起伏的胸口,女子喘着大气,警惕的环顾四下,夕阳西下,太乙山风景如画,无论天上也好,岸上也好,水下也好,明明都没有任何妖魔出没的迹象,可是她的心绪就像这起伏的湖面涟漪,一圈一圈的在放大。
“呼……”
“原来又是梦魇一场……”
岸边黑马,不解少女心事,只是焦躁不安的走在岸边,喷着鼻息,暗自嘶吟。
“嘘……嘘……”
她姓祝,双名春娇。
是终南山道门在此的分观“太乙殿”的殿主“李天然”的徒弟。
李天然,在道门地位极高。
作为仙宗十友“谪中仙”“剑圣”李太白次子,为当今六大地仙之一,上清宗最逍遥快活不管俗事的祖师爷。
徒凭师贵。
大唐道门皆知李天然这位容貌娇美的女徒弟,行走江湖不足三年,做了不少东土大唐男儿都做不出的快意事儿。
祝春娇年纪轻轻已扬名于江湖,此时却并不高兴,看着湖光春色的临渭湖,再美的景色,于她,也只如过眼云烟,入不得眼中。
瞥了一眼岸上如影随形的宝马,轻舟上的祝春娇,抚着犹自惊魂的胸口,看着湖中美丽的倒影,想起临出城时,好心卖货郎的提醒,暗自苦笑自嘲。
“常言道,女子思春,男子伤秋。”
“祝春娇,莫非因为这时节,你这思春之症便又犯了?为了一个至今姓名也不知的人……年年下山复上山……还为此饱受那些噩梦纠缠……”
“真不知你为了什么?”
她口中不知姓名之“人”,乃终南山上建元寺里借读的一读书人。这些年李天然云游四海,连她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所住的太乙殿位于南山上,人迹罕至,打小只有她一人守着太乙殿内祖师爷逍遥子的木塑雕像和珍珑棋局,独自长大,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除了一便宜师兄,面都没有见过,常年行踪不定,十分孤独。
直到前些年那读书人搬来山上,与她做了邻居。
她俩算是“相识”了。
其人温润如玉,她常趴在墙头看他饮酒、下棋、吟诗,不知是因为他念的诗格外催眠,还是什么原因,每每见到他,听闻他的声音,她的噩梦便少一些。
于是打十三四岁起,她便偷偷倾心于他。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不知情。
听庙里的和尚说他早有了未婚妻,加之女冠的道家身份,故而她从不敢靠近,只是偶尔远远的蹲在墙头,看上那白衣书生一眼,听他念上几句诗文,几篇圣贤文章,就心跳不已,跟着了魔似的日思夜念。
行走大唐三年,她本盼着能忘了他。
然一人独行,越走越是孤独,便越发的想他,便忍不住想要回来,就算他人走了,姓名,样子,她甚至都记不清了,就是想要时不时重回故地,看一看。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十八、九岁的女子,一双丹凤眼,早早便染上浓愁春烟。
大抵是师傅给她取的名不吉。
春娇,春娇,思春而娇。
然,春有意,冬无情。
终是镜花水月。
梦一场。
“祝春娇,你个女冠,知道何谓世俗有别吗?况且,人家都有了未婚妻,你还念他作什?”
腰间挂着一块男佩,祝春娇想到气恼处,狠狠抓起腰间那男佩就欲往面前的湖中抛去,就在这时只见波光如梦,一艘渔船停在远处大湖当中,一个渔夫背对她正在唱着渔歌拉网捕鱼。
微波粼粼,渔歌唱晚。
本应是多么秀美安宁痴醉的一天。
突然,只听湖上传来一声“啊!——”的尖叫,刺破湖面。
她当即将抛出去的男佩快速收了回来,塞进衣襟中,然后趿着银仙绣花鞋于那新荷上一点,便如蜻蜓点水,盈盈水袖拂过田田荷叶,凌波一跃。
宛如姑射仙子,蹁跹飘飞而出。
“叮呤”一声,她轻身落于渔船之上。
“渔翁。”
“你怎么了?”
戴着银铃的手轻搭上渔夫的肩头,渔夫回头只见一霞帔云发,钿镜春容的女冠轻身落于他的渔舟,不禁迷了眼,忘了刚才的惊恐:“仙姑降世了吗?……”
春娇莞尔一笑:“何事惊慌?”
下一刻,渔翁回神,低头指着拉上来的鱼网中的捕捞之物,结结巴巴中吐出九个字:“我我我……网到一颗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