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
纪宁书见到纪明王氏后行礼开口,“父亲,母亲。”
纪明身着一袭墨绿长袍,正在和王氏说话。
纪明瞧见纪宁书后不自觉露出笑意,“书儿,沈家打算三月之后迎你过门。”
三月之后?
纪宁书直觉太慢,但是古代出嫁繁琐不似现代简单一个结婚证就行了,三书六聘,良辰吉日……
“一眨眼,你都到该嫁人的年纪了。”纪明语气慈爱,回忆往昔,“你那时候多小一个,和小猫一般。我初次见你还被吓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纪宁书带有原主的记忆,纪明虽是不爱过问原主,但是出钱出力从未含糊。
主要是他想关心也没时间,恰逢当今圣上大改革,身为工部侍郎的纪明也是政务繁忙,空闲机会也少。
“父亲。”纪宁书带着哭腔,仰着头望向纪明。
纪明也不自觉红了眼,“你听你母亲的吩咐就是了,我这会还有公务要忙就先离开了。”
随着纪明的离开,王氏上前拉着纪宁书坐下,“你爹啊,就是不知如何面对你。你是不知道,你爹昨夜就红了眼。”
纪宁书老实道,“适才他也红了眼。”
王氏:……
王氏被噎住,瞧见女儿纯净的眼神,终是一叹,将她揽住。一股馨香从王氏身上传来,纪宁书闭着眼睛,蹭了蹭王氏的手臂,享受温情。
“你可知你未来的夫婿是何人?”王氏说罢才自觉自己说的离谱。自家大姐儿和沈青远都不曾见过。
纪宁书当然知道了。
她的未婚夫出自世家沈家,是楚国开年五十年之内最年轻的状元。
在原著里面的描写是身姿俊美皎如玉树。气质清冷,端方自持。一举一动皆是清雅如皎皎明月,浑身透露着属于顶级世家培养的矜贵气派。
如若不是寿安堂那位和沈家祖母是手帕交,如此风光无限的沈家郎君,纪宁书万万不可能与他有半分交集。
纪宁书自然不会实话实说,这也太详细了。
王氏想揭过,不曾想,纪宁书开口,“出身世家大族,是风光霁月的君子。”
君子,不仅克己复礼,而且不沉溺于女色,将自己的一生全投入政治了。
纪宁书在心中补充,这样嫁过去自己躺平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王氏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姐儿居然会说出这般话来,“你是听谁说的?”
“和宋莹吃茶听书的时候听见的。”
宋莹是纪宁书的闺中密友,王氏三弟媳妇的妹妹。
“你们两个姑娘家……”王氏有些头疼,“少去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仔细着了道。”
纪宁书默默提醒,“三弟就去。”
“那是你爹给的零花太多,夫子布置的课业太少。”
王氏没好气戳了戳纪宁书,“你还是多操心你自己吧,去了沈家还是这般样子会被婆母磋磨的。”
大概婆媳话题让王氏想到了当年的事,不忿,“倘若你受了委屈,就回家来。”
纪宁书想到沈家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觉得自己母亲大概是多虑了。
但她不便开口,只是细细听王氏交代。
——
沈家
沈青远这边刚下值回府便被沈母请到正清堂那边叙话。
沈青远恭敬行礼问安之后被沈母询问打算何时迎娶纪家大小姐。
沈青远沉默良久,沈母瞧儿子这幅模样,开口。
“她的生辰八字和你的对了,你俩若是在一起,诸事皆宜,逢凶化吉。”
这便是要定下了。
这是祖母定下的亲事,沈青远早以知晓。
沈青远站着面无表情,幽深的双眸古板无惊,仿将要成婚的人不是他一般,“全凭母亲做主。”
沈母点头。
“宴朝,你和纪家大姐儿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后,六月初八。我找人算了,那天宜嫁娶,是个好日子。”
沈青远,字宴朝。
沈母待沈青远走后和自己的陪嫁李妈妈说着,语气不满,“纪家大姐儿年纪终于满了。我看母亲也是糊涂,耽误宴朝这么些年。光是我知道的,宴朝好几个同僚孩子都有了。”
李妈妈宽慰,“三月之后便好了。您若是想要孙子,催催她就罢了。”
沈母没好气,“这事不还是看宴朝的意思,你看他何曾对这些事上过心。”
催那纪氏有何用?
她都不好意思说。
宴朝二十有三了,通房都未曾有过一个。她当年强塞侍妾到他的床上,引得宴朝半年都待在书房歇息,不肯回房。
沈母前后矛盾,李妈妈只得顺着她,“大少爷是好的,等到少夫人进门指不定就好起来了。人常说成家立业,大少爷已经立业,成家之后肯定会有所改变的。”
沈母叹气,“就盼着了。”
沈青远回到书房,坐下提笔时不由想到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个人。他动作一顿,但几息间回神继续批改公文,只当一切没发生。
纪宁书的婚事整个纪府都很重视,纪宁书也在这个紧张的氛围之下被王氏强制要求绣手帕。
在楚国有习俗,新娘子在新婚之夜是要给夫君赠与一条自己亲手绣的手帕。
纪宁书虽有原主记忆,但是对于这般精细活也不擅,被针扎流血也是常事。
一月下来,她的那双现纤纤玉手可谓饱受苦楚。
“嘶,娘。”纪宁书再一次被针扎流血眼泪汪汪看着王氏时,王氏再狠不用下心。“罢了,叫云韶帮着你吧。”
纪宁书遂开心撒手。
这幅模样让王氏失笑,大姐儿还是这般孩子气。
“你的嫁妆单子,过来瞧瞧。”
王氏坐在软榻上招手示意纪宁书靠近一起看,纪宁书饶是知道古代有钱人的女儿出嫁嫁妆丰厚,也被王氏给出这份单子吓着。
田产,铺子,庄子,金银首饰……纪宁书粗略一扫,直呼有钱。
“系统,这可以兑换多少积分啊?”
是的,系统和纪宁书的兑换交易一直是金钱交易。
为了变美,纪宁书几乎将自己的零花投入系统换去积分。
“这个是要等宿主嫁到沈家再换去的。”系统瞧见纪宁书失望安慰,“宿主,你的嫁妆很丰厚的,这边评估是五万两白银。”
纪宁书顿时有种自己成了富婆的感觉。
要知道,她身为纪府嫡长女一个月也才有白银二十两零花。
王氏絮絮叨叨,见纪宁书不语,以为纪宁书是觉得不够,“这份是我给你的。你可别忘了,你还有祖母和父亲,他们也会添置一些的。”
纪宁书是纪家嫡长女,嫁妆自是不能少的,更何况,嫁给沈青远算纪宁书高攀,自是不肯能少了给纪宁书难堪。
王氏这边紧张,寿安堂的老太太也让纪宁书过去。
寿安堂
“给祖母请安。”
齐老太太眉开眼笑,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孙女,招手,“书儿,你过来。”
纪宁书瞧见齐老太太满面红光的模样就知道自己给的温养丸起作用了。
齐老太太本就对纪宁书疼爱有加,再加上纪宁书给的丸子让她的身子轻便不少,更是满意至极。
在得知纪宁书将要出嫁的消息后,将自己的私产匀出两成交给了纪宁书。
一个约莫长宽皆是一尺的木匣子被递到纪宁书的手中。
纪宁书感受它的重量。
沉手。
“这是祖母给你的嫁妆。”
纪宁书惊讶看着齐老太太。
这般大方。
纪家可不止自己一个女儿,下面还有几个庶妹,也都快到说婚论娶的年纪。
齐老太太似乎看透了她的想法,慢悠悠补充,“你是我们纪家的嫡长女,自小千娇万宠长大的,后面那几个又怎么比得上你。”
纪家家风严谨,王氏性子虽急但不是苛待小娘的人,是以,纪家的孩子基本一视同仁,除了纪宁书。
纪宁书生下来就是体弱,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仔细养着,王氏和齐老太太多分了几分注意到她的身上无可厚非。
纪宁书认为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齐老太太年轻的时候磋磨王氏,没有想到老了居然不是大房养着她,而是二房。王氏并未刻意做手脚让齐老太太日子不舒坦,反而毕恭毕敬,晨昏定省,生病侍疾未曾缺席。
齐老太太心中愧疚,但作为婆母也不好对儿媳认错,只有对儿媳最爱的纪宁书补偿。
纪宁书不好评价王氏和齐老太太这对复杂婆媳的恩怨,只知道自己的小金库又多了不少。
齐老太太拉着纪宁书说了许多女子在夫家的经验,这些都是老一辈的经验之谈,纪宁书记在心中,时不时点头称是,附和齐老太太。
等她出去之后,云韶悄悄走到她身边儿说了几句话,纪宁书神色微微变化,“那家铺子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好?”
云韶紧张看着纪宁书,“那位当家的是女子,想见见小姐。”
纪宁书展颜一笑,“这有何不可。明日我亲自去见见这个当家的。”
纪明身着一袭墨绿长袍,正在和王氏说话。
纪明瞧见纪宁书后不自觉露出笑意,“书儿,沈家打算三月之后迎你过门。”
三月之后?
纪宁书直觉太慢,但是古代出嫁繁琐不似现代简单一个结婚证就行了,三书六聘,良辰吉日……
“一眨眼,你都到该嫁人的年纪了。”纪明语气慈爱,回忆往昔,“你那时候多小一个,和小猫一般。我初次见你还被吓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纪宁书带有原主的记忆,纪明虽是不爱过问原主,但是出钱出力从未含糊。
主要是他想关心也没时间,恰逢当今圣上大改革,身为工部侍郎的纪明也是政务繁忙,空闲机会也少。
“父亲。”纪宁书带着哭腔,仰着头望向纪明。
纪明也不自觉红了眼,“你听你母亲的吩咐就是了,我这会还有公务要忙就先离开了。”
随着纪明的离开,王氏上前拉着纪宁书坐下,“你爹啊,就是不知如何面对你。你是不知道,你爹昨夜就红了眼。”
纪宁书老实道,“适才他也红了眼。”
王氏:……
王氏被噎住,瞧见女儿纯净的眼神,终是一叹,将她揽住。一股馨香从王氏身上传来,纪宁书闭着眼睛,蹭了蹭王氏的手臂,享受温情。
“你可知你未来的夫婿是何人?”王氏说罢才自觉自己说的离谱。自家大姐儿和沈青远都不曾见过。
纪宁书当然知道了。
她的未婚夫出自世家沈家,是楚国开年五十年之内最年轻的状元。
在原著里面的描写是身姿俊美皎如玉树。气质清冷,端方自持。一举一动皆是清雅如皎皎明月,浑身透露着属于顶级世家培养的矜贵气派。
如若不是寿安堂那位和沈家祖母是手帕交,如此风光无限的沈家郎君,纪宁书万万不可能与他有半分交集。
纪宁书自然不会实话实说,这也太详细了。
王氏想揭过,不曾想,纪宁书开口,“出身世家大族,是风光霁月的君子。”
君子,不仅克己复礼,而且不沉溺于女色,将自己的一生全投入政治了。
纪宁书在心中补充,这样嫁过去自己躺平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王氏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姐儿居然会说出这般话来,“你是听谁说的?”
“和宋莹吃茶听书的时候听见的。”
宋莹是纪宁书的闺中密友,王氏三弟媳妇的妹妹。
“你们两个姑娘家……”王氏有些头疼,“少去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仔细着了道。”
纪宁书默默提醒,“三弟就去。”
“那是你爹给的零花太多,夫子布置的课业太少。”
王氏没好气戳了戳纪宁书,“你还是多操心你自己吧,去了沈家还是这般样子会被婆母磋磨的。”
大概婆媳话题让王氏想到了当年的事,不忿,“倘若你受了委屈,就回家来。”
纪宁书想到沈家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觉得自己母亲大概是多虑了。
但她不便开口,只是细细听王氏交代。
——
沈家
沈青远这边刚下值回府便被沈母请到正清堂那边叙话。
沈青远恭敬行礼问安之后被沈母询问打算何时迎娶纪家大小姐。
沈青远沉默良久,沈母瞧儿子这幅模样,开口。
“她的生辰八字和你的对了,你俩若是在一起,诸事皆宜,逢凶化吉。”
这便是要定下了。
这是祖母定下的亲事,沈青远早以知晓。
沈青远站着面无表情,幽深的双眸古板无惊,仿将要成婚的人不是他一般,“全凭母亲做主。”
沈母点头。
“宴朝,你和纪家大姐儿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后,六月初八。我找人算了,那天宜嫁娶,是个好日子。”
沈青远,字宴朝。
沈母待沈青远走后和自己的陪嫁李妈妈说着,语气不满,“纪家大姐儿年纪终于满了。我看母亲也是糊涂,耽误宴朝这么些年。光是我知道的,宴朝好几个同僚孩子都有了。”
李妈妈宽慰,“三月之后便好了。您若是想要孙子,催催她就罢了。”
沈母没好气,“这事不还是看宴朝的意思,你看他何曾对这些事上过心。”
催那纪氏有何用?
她都不好意思说。
宴朝二十有三了,通房都未曾有过一个。她当年强塞侍妾到他的床上,引得宴朝半年都待在书房歇息,不肯回房。
沈母前后矛盾,李妈妈只得顺着她,“大少爷是好的,等到少夫人进门指不定就好起来了。人常说成家立业,大少爷已经立业,成家之后肯定会有所改变的。”
沈母叹气,“就盼着了。”
沈青远回到书房,坐下提笔时不由想到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个人。他动作一顿,但几息间回神继续批改公文,只当一切没发生。
纪宁书的婚事整个纪府都很重视,纪宁书也在这个紧张的氛围之下被王氏强制要求绣手帕。
在楚国有习俗,新娘子在新婚之夜是要给夫君赠与一条自己亲手绣的手帕。
纪宁书虽有原主记忆,但是对于这般精细活也不擅,被针扎流血也是常事。
一月下来,她的那双现纤纤玉手可谓饱受苦楚。
“嘶,娘。”纪宁书再一次被针扎流血眼泪汪汪看着王氏时,王氏再狠不用下心。“罢了,叫云韶帮着你吧。”
纪宁书遂开心撒手。
这幅模样让王氏失笑,大姐儿还是这般孩子气。
“你的嫁妆单子,过来瞧瞧。”
王氏坐在软榻上招手示意纪宁书靠近一起看,纪宁书饶是知道古代有钱人的女儿出嫁嫁妆丰厚,也被王氏给出这份单子吓着。
田产,铺子,庄子,金银首饰……纪宁书粗略一扫,直呼有钱。
“系统,这可以兑换多少积分啊?”
是的,系统和纪宁书的兑换交易一直是金钱交易。
为了变美,纪宁书几乎将自己的零花投入系统换去积分。
“这个是要等宿主嫁到沈家再换去的。”系统瞧见纪宁书失望安慰,“宿主,你的嫁妆很丰厚的,这边评估是五万两白银。”
纪宁书顿时有种自己成了富婆的感觉。
要知道,她身为纪府嫡长女一个月也才有白银二十两零花。
王氏絮絮叨叨,见纪宁书不语,以为纪宁书是觉得不够,“这份是我给你的。你可别忘了,你还有祖母和父亲,他们也会添置一些的。”
纪宁书是纪家嫡长女,嫁妆自是不能少的,更何况,嫁给沈青远算纪宁书高攀,自是不肯能少了给纪宁书难堪。
王氏这边紧张,寿安堂的老太太也让纪宁书过去。
寿安堂
“给祖母请安。”
齐老太太眉开眼笑,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孙女,招手,“书儿,你过来。”
纪宁书瞧见齐老太太满面红光的模样就知道自己给的温养丸起作用了。
齐老太太本就对纪宁书疼爱有加,再加上纪宁书给的丸子让她的身子轻便不少,更是满意至极。
在得知纪宁书将要出嫁的消息后,将自己的私产匀出两成交给了纪宁书。
一个约莫长宽皆是一尺的木匣子被递到纪宁书的手中。
纪宁书感受它的重量。
沉手。
“这是祖母给你的嫁妆。”
纪宁书惊讶看着齐老太太。
这般大方。
纪家可不止自己一个女儿,下面还有几个庶妹,也都快到说婚论娶的年纪。
齐老太太似乎看透了她的想法,慢悠悠补充,“你是我们纪家的嫡长女,自小千娇万宠长大的,后面那几个又怎么比得上你。”
纪家家风严谨,王氏性子虽急但不是苛待小娘的人,是以,纪家的孩子基本一视同仁,除了纪宁书。
纪宁书生下来就是体弱,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仔细养着,王氏和齐老太太多分了几分注意到她的身上无可厚非。
纪宁书认为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齐老太太年轻的时候磋磨王氏,没有想到老了居然不是大房养着她,而是二房。王氏并未刻意做手脚让齐老太太日子不舒坦,反而毕恭毕敬,晨昏定省,生病侍疾未曾缺席。
齐老太太心中愧疚,但作为婆母也不好对儿媳认错,只有对儿媳最爱的纪宁书补偿。
纪宁书不好评价王氏和齐老太太这对复杂婆媳的恩怨,只知道自己的小金库又多了不少。
齐老太太拉着纪宁书说了许多女子在夫家的经验,这些都是老一辈的经验之谈,纪宁书记在心中,时不时点头称是,附和齐老太太。
等她出去之后,云韶悄悄走到她身边儿说了几句话,纪宁书神色微微变化,“那家铺子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好?”
云韶紧张看着纪宁书,“那位当家的是女子,想见见小姐。”
纪宁书展颜一笑,“这有何不可。明日我亲自去见见这个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