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小孩子尖锐的哭声猛地传来,刺耳无比,姜绵一个激灵醒来。浑身酸软无力,动了动眼皮竟一时没能睁开眼,费力试了两次也没成功,索性就放弃了。“我这是在哪儿?”周围乱糟糟的。“好啦,好啦,一会儿就好啦。”一个温柔的女人好像在安慰孩子。
“小宝别哭了,再哭针头就折里面了,听话哈。打完针爸爸给你买糖吃。”男人声音暗哑的哄着孩子。
“好啦,嗳~打完啦,不疼吧,别哭啦哈”
“哼哼~呜~嗝~买糖买糖”孩子的哭声渐小,哼哼唧唧的撒着娇。
“这里好像是医院啊!”姜绵昏昏沉沉的思考着。可自己不是因病救治无效死了吗,为什么还有意识啊?忽然感受到手背上一疼,原来自己也是要打针的啊,哎~怎么又拔出来啦!呀!又来扎针,还挺疼。“呜呜~”这是自己的声音?什么时候这样稚嫩啦?行吧,谁还没扎过两次针啦,体谅……体谅个屁!“你这个护士会不会扎针?你拿针搅啥?”男人急躁的说着。就是就是,不可原谅。不过这个人声音好耳熟啊!“这不是你家小孩你不心疼是吧!俺是来看病的不是让你拿孩子练手的!没看着孩子哭成啥样啦?不会扎就换人!去去去给俺换个会扎针的人。” 声音带点小哽咽,渐渐远去。好像是我爹啊!
“嗷嗷嗷~绵绵不哭哈”女人抱着姜绵晃着哄道。哎呦,是妈妈呀!
“妈妈……”姜绵艰难的喊道。
“哎~妈在呢,在呢,绵绵睡会吧,别害怕”姜妈妈声音轻柔的说。可能是妈妈给的安全感让姜绵放松了下来又或许是身体太过疲惫,姜绵渐渐的睡着了。这会儿姜爸爸领着一位中年男子回来了。看男子熟练有专业的手法就知道是个中好手啦,全程干脆利落也没惊醒孩子。
“卫民、弟妹看着点孩子别给压了针,就按这么个快慢滴就行。”边调滴速边嘱咐姜爸爸他们。
“好嘞好嘞,麻烦保军哥了,哪天去家玩会儿,咱哥俩好好说说话哈。”姜爸爸一脸感激的说。姜妈妈也在一旁附和道:
“大哥有空来家里我给你们整一桌菜好好招待招待您。”王保军笑着应道:“那感情好。我问过了孩子高烧来的快退的也快,别焦心。我那边还有点事儿,先过去了,有事儿找我就行。”说着人已经到门外了。姜爸爸赶紧跟着送了两步,顺便去买早饭。
早上医院这会儿是真忙,等着问诊的排着长队交谈着。这边打针的大厅也是挨挨挤挤的,这时候的乡镇医院也不大,像个大点的四合院,各部门也没有现代分的细致,打针基本上都在一间大屋子里。姜绵她们来的晚些已经没有位置了,还是边上的一个大娘给匀出来的一个座位,在最里面的角落里,靠着墙姜妈妈还能借点力。从凌晨五点发现姜绵发烧了,就着急莽荒的赶去医院,折腾到现在都九点。针也打上了,孩子问题不大,姜妈妈来时的心劲一泄,姜妈妈这会儿才感觉到累,抱着姜绵疲惫靠着墙休息。
姜家村紧挨着小镇,从姜绵家到镇医院也不远,也就五六里地吧。之所以用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现在是腊月,前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冰天雪地也骑不了自行车,只能抱着孩子步行去医院,要只是这样也还好了,偏偏小镇和姜家村之间有一条小河,本来河上有一座石头桥,但是年份久了,侵蚀的厉害夏天的时候就坍塌了,后来农忙都没顾上修桥,只临时搭建了一座木桥方便人通行。秋天雨水多,河水淹没了桥中心,现在这座木桥也被冰在了水下。没办法姜爸爸只好背着大人孩子淌着水过河。一路磕磕绊绊的到了医院,好不容易到打针治疗了,结果小护士新手扎不上,姜爸爸是个疼孩子的,见孩子这么难受,可不是爆发了嘛。
今天不是赶集日,街上也没有卖吃的的,姜爸爸在医院伙房买了五个大包子,来的匆忙没带餐具,借了伙房师傅的一个碗,给姜绵买了份小米粥。怕姜妈妈一个人照顾不来,急匆匆的赶回去。
看到姜妈妈抱着姜绵睡着了,姜爸爸先看了看药瓶还有半瓶药液,不用急着换药。轻轻的推推姜妈妈“素兰,醒醒,先吃点饭吧。”
在医院姜妈妈也不敢放心睡,是以姜爸爸一喊她就醒了。先问了姜爸爸一句“卫民你吃了吗?”低头看看闺女见她睡得香,也没管她了。
“吃过了,你先吃饭,等会再叫绵绵喝粥。来,给我抱着吧。”姜爸爸说着上前小心的接过了姜绵。
孩子病着姜妈妈也没什么胃口,勉强吃了一个包子,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感觉不是这么烫了,提着的心才放松了一点。接过来女儿,轻轻拍打着孩子后背,“绵绵醒醒,饿不饿,快醒醒吃饭啦”。
谁在叫我?姜绵睁开眼,就看到了年轻的妈妈,整个人都呆滞了。看着呆呆闺女,姜妈妈心疼道:“好孩子受罪了,饿了吧,先喝点粥。”小心的把姜绵抱正,右手端着碗去喂姜绵。
姜绵见妈妈端着碗,下意识就伸手想接过来,自己都多大啦,快三十的人了还要妈妈喂饭多丢人啊!
姜妈妈见状急道:“别动!一会儿再鼓针喽。”压住姜绵的手臂后,再次把碗送到姜绵嘴边,哄道:“绵绵乖,张嘴,来,喝一大口。哎~真听话。”姜绵余光瞥见自己细嫩的小手,整个人都僵住了,天呐,怎么这么小啊!我不是回到小时候了吧?!就着呆愣的劲,喝了一大口饭,差点没呛着自己。好容易咽下去了,下一口又来了,这样一口接一口地喝了小半碗,姜绵摇摇头表示喝不下了。
正巧姜爸爸带着护士来换药了,这是最后一瓶,打完就可以回去了。看着年轻的姜爸爸忙进忙出,姜绵感到之余也有点害怕。感动对方为自己忙碌,害怕是因为年轻的姜爸爸很喜欢喝酒,且酒品不好,每次都折腾的不行,每逢爸爸喝酒姜绵就提心吊胆的,哪怕她长大成人后,对方改了不少也没能缓解多少,这也成了一种童年阴影了。
等起了针,又让医生给看了看,已经退烧了,姜爸爸想着过来一趟不容易,又让医生给开了点退烧药。一家三口赶回家,天都黑了。又累又饿,下了点面条,简单吃点就去休息了。
“小宝别哭了,再哭针头就折里面了,听话哈。打完针爸爸给你买糖吃。”男人声音暗哑的哄着孩子。
“好啦,嗳~打完啦,不疼吧,别哭啦哈”
“哼哼~呜~嗝~买糖买糖”孩子的哭声渐小,哼哼唧唧的撒着娇。
“这里好像是医院啊!”姜绵昏昏沉沉的思考着。可自己不是因病救治无效死了吗,为什么还有意识啊?忽然感受到手背上一疼,原来自己也是要打针的啊,哎~怎么又拔出来啦!呀!又来扎针,还挺疼。“呜呜~”这是自己的声音?什么时候这样稚嫩啦?行吧,谁还没扎过两次针啦,体谅……体谅个屁!“你这个护士会不会扎针?你拿针搅啥?”男人急躁的说着。就是就是,不可原谅。不过这个人声音好耳熟啊!“这不是你家小孩你不心疼是吧!俺是来看病的不是让你拿孩子练手的!没看着孩子哭成啥样啦?不会扎就换人!去去去给俺换个会扎针的人。” 声音带点小哽咽,渐渐远去。好像是我爹啊!
“嗷嗷嗷~绵绵不哭哈”女人抱着姜绵晃着哄道。哎呦,是妈妈呀!
“妈妈……”姜绵艰难的喊道。
“哎~妈在呢,在呢,绵绵睡会吧,别害怕”姜妈妈声音轻柔的说。可能是妈妈给的安全感让姜绵放松了下来又或许是身体太过疲惫,姜绵渐渐的睡着了。这会儿姜爸爸领着一位中年男子回来了。看男子熟练有专业的手法就知道是个中好手啦,全程干脆利落也没惊醒孩子。
“卫民、弟妹看着点孩子别给压了针,就按这么个快慢滴就行。”边调滴速边嘱咐姜爸爸他们。
“好嘞好嘞,麻烦保军哥了,哪天去家玩会儿,咱哥俩好好说说话哈。”姜爸爸一脸感激的说。姜妈妈也在一旁附和道:
“大哥有空来家里我给你们整一桌菜好好招待招待您。”王保军笑着应道:“那感情好。我问过了孩子高烧来的快退的也快,别焦心。我那边还有点事儿,先过去了,有事儿找我就行。”说着人已经到门外了。姜爸爸赶紧跟着送了两步,顺便去买早饭。
早上医院这会儿是真忙,等着问诊的排着长队交谈着。这边打针的大厅也是挨挨挤挤的,这时候的乡镇医院也不大,像个大点的四合院,各部门也没有现代分的细致,打针基本上都在一间大屋子里。姜绵她们来的晚些已经没有位置了,还是边上的一个大娘给匀出来的一个座位,在最里面的角落里,靠着墙姜妈妈还能借点力。从凌晨五点发现姜绵发烧了,就着急莽荒的赶去医院,折腾到现在都九点。针也打上了,孩子问题不大,姜妈妈来时的心劲一泄,姜妈妈这会儿才感觉到累,抱着姜绵疲惫靠着墙休息。
姜家村紧挨着小镇,从姜绵家到镇医院也不远,也就五六里地吧。之所以用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现在是腊月,前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冰天雪地也骑不了自行车,只能抱着孩子步行去医院,要只是这样也还好了,偏偏小镇和姜家村之间有一条小河,本来河上有一座石头桥,但是年份久了,侵蚀的厉害夏天的时候就坍塌了,后来农忙都没顾上修桥,只临时搭建了一座木桥方便人通行。秋天雨水多,河水淹没了桥中心,现在这座木桥也被冰在了水下。没办法姜爸爸只好背着大人孩子淌着水过河。一路磕磕绊绊的到了医院,好不容易到打针治疗了,结果小护士新手扎不上,姜爸爸是个疼孩子的,见孩子这么难受,可不是爆发了嘛。
今天不是赶集日,街上也没有卖吃的的,姜爸爸在医院伙房买了五个大包子,来的匆忙没带餐具,借了伙房师傅的一个碗,给姜绵买了份小米粥。怕姜妈妈一个人照顾不来,急匆匆的赶回去。
看到姜妈妈抱着姜绵睡着了,姜爸爸先看了看药瓶还有半瓶药液,不用急着换药。轻轻的推推姜妈妈“素兰,醒醒,先吃点饭吧。”
在医院姜妈妈也不敢放心睡,是以姜爸爸一喊她就醒了。先问了姜爸爸一句“卫民你吃了吗?”低头看看闺女见她睡得香,也没管她了。
“吃过了,你先吃饭,等会再叫绵绵喝粥。来,给我抱着吧。”姜爸爸说着上前小心的接过了姜绵。
孩子病着姜妈妈也没什么胃口,勉强吃了一个包子,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感觉不是这么烫了,提着的心才放松了一点。接过来女儿,轻轻拍打着孩子后背,“绵绵醒醒,饿不饿,快醒醒吃饭啦”。
谁在叫我?姜绵睁开眼,就看到了年轻的妈妈,整个人都呆滞了。看着呆呆闺女,姜妈妈心疼道:“好孩子受罪了,饿了吧,先喝点粥。”小心的把姜绵抱正,右手端着碗去喂姜绵。
姜绵见妈妈端着碗,下意识就伸手想接过来,自己都多大啦,快三十的人了还要妈妈喂饭多丢人啊!
姜妈妈见状急道:“别动!一会儿再鼓针喽。”压住姜绵的手臂后,再次把碗送到姜绵嘴边,哄道:“绵绵乖,张嘴,来,喝一大口。哎~真听话。”姜绵余光瞥见自己细嫩的小手,整个人都僵住了,天呐,怎么这么小啊!我不是回到小时候了吧?!就着呆愣的劲,喝了一大口饭,差点没呛着自己。好容易咽下去了,下一口又来了,这样一口接一口地喝了小半碗,姜绵摇摇头表示喝不下了。
正巧姜爸爸带着护士来换药了,这是最后一瓶,打完就可以回去了。看着年轻的姜爸爸忙进忙出,姜绵感到之余也有点害怕。感动对方为自己忙碌,害怕是因为年轻的姜爸爸很喜欢喝酒,且酒品不好,每次都折腾的不行,每逢爸爸喝酒姜绵就提心吊胆的,哪怕她长大成人后,对方改了不少也没能缓解多少,这也成了一种童年阴影了。
等起了针,又让医生给看了看,已经退烧了,姜爸爸想着过来一趟不容易,又让医生给开了点退烧药。一家三口赶回家,天都黑了。又累又饿,下了点面条,简单吃点就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