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姜妈妈把姜绵叫起来,让她先吃饭,自己就出去啦。看着妈妈浮肿的眼皮,姜绵乖巧的没有多话。自己现在还小,很多话妈妈也不会对自己说。
正吃着早饭呢,姜爸爸起来了,见姜绵一个人吃饭有些诧异:“绵绵你妈呢?”
对于爸爸酒后断片的特性,姜绵实感无力。你要是因为昨天不理他吧,他也很委屈,且会批评你没有礼貌;你要是理他吧,自己心里都过不去那道坎儿。
是以姜绵假笑一下,不想理他。
姜爸爸可能有所察觉,讨好的笑道:“绵绵,爸爸昨天和你妈吵架了吗?”
暗暗翻了个白眼,咬牙道:“您还打人了呢!”见姜爸爸面露诧异,补充道:“本来……,后来奶奶……就打起来啦!”姜绵觉得眼下是个好机会,决定试探老姜一下:“爸爸,你也太不听话了叭,本来你都没动手,结果奶奶一劝,你就打妈妈了。”
姜爸爸还是相信小姜绵的,心里有些疑虑,便想套一套小孩子的话:“那后来呢?”
肯定不能再说奶奶了,不然会适得其反的,真真假假才好。看着爸爸的眼睛语气也特真诚:“闹得大了呗,堂大伯她们和五奶奶都过来咱家啦!把你和奶奶都拉走了,然后你们就不闹了。”
姜爸爸更奇怪了,问道:“为什么把奶奶拉开?”当然是因为她在架火啦!这肯定是不能说的,故作迟疑道:“可能是她一直喊{你别动她}太吵啦吧。”姜爸爸点点头也不知道信没信,转身出去了。
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到的姜妈妈,两人进了屋,姜妈妈盛了粥,才吃起了早饭。
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平静。姜绵养的兔子又有一只生了小兔,姜妈妈便把它们母子六个搬到屋里养着。因为今天要赶集,姜绵早早的协助小兔子吃奶。姜妈妈去兔窝里挑了几只两月大小的兔子,打算去试试水。
最近天气好,路上也好走了,姜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姜绵去赶集。
出了姜家庄就到了清水河边,木桥已经修好了。但是骑自行车可能不太行,姜妈妈怕孩子摔了,让姜绵下来牵着自己的衣角走。
“素兰,赶集去啊?”有老人热情问候。
“是呢,二大娘你都回来啦,去好早啊!”姜妈妈看见人赶忙回话。
“三嫂子自己赶集去吗?”姜妈妈的话不停。
“素兰怎么还拎着兔子?”
桥边不少赶集的熟人,时不时打个招呼,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还没到集市,就已经开始拥挤啦。
河的北边是一个涵洞,过了涵洞就到小镇了。因为临着清水河,小镇就叫清水镇。小镇集市从涵洞北边开始,沿着街横穿小镇,到省道交接处,省道北面也有小摊贩,姜绵她们一般不去那边。
涵洞北口主要是买卖牲口的地方,猪羊交易区,味道比较大,临近过年生意也很兴盛。屏息离开交易区。
从交易区往北很长一段路都是蔬菜,冻鱼这些食材,再往里面大都是肉铺,卖肉的,年前买肉的多,肉铺上的砧板上剁肉声不断。
这边也是个十字街,人流量大,十字街南北面是肉铺,西边是木制工具和出具,也有小家具。
东边比较多变,主要是米面,鸡鸭鹅蛋,猫狗兔等活物,姜绵的兔子就是在这儿买的。除了这些固定的,还有些时令的:年前有买对联的。初春买树苗;春末有鸡鸭鹅苗……
姜妈妈决定先摆摊买小兔,问过另外几家价格,十块左右。姜家的兔子比别人的小点,但是很肥,有短毛的肉兔和长毛毛的普通兔,她们决定十块一只,两只便宜五毛。
小动物非常招小孩子喜欢,很快小摊上围满了人。不过孩子喜欢却不是做主的人,很多家长不想花钱买这种不实用的东西。因此看家多买家少,一上午六只兔子才卖出去一半。
能卖出去就是好的,有了这桩生意,姜妈妈有了自己来钱的渠道,哪怕它少呢,姜妈妈已经很满意了。眼看着要正午了,姜妈妈决定收摊了,来集市半天了还没买东西呢。
提起兔笼,推着自行车,姜妈妈背影都透露着欢喜。
先去十字路口北边,那边有相熟的摊贩,买了几块姜、五六个白萝卜和几朵黑平菇。
路西边有个戏院入口,戏院早就荒废了,每逢集市里面都是卖衣服、鞋子和家纺的聚集地。里面弯弯绕绕的逛起来很有意思,可惜今天姜绵她们不方便逛。
再往北是卖花生瓜子的小摊,他们还有可以给加工炒花生。姜绵她们也没带花生,便买了一斤瓜子。
还有些卖糖果、糕点的,姜妈妈决定年根儿再买。
马上中午了,姜妈妈也不好耽误。去买了点明天蒸馍用的菜,带着姜绵匆匆回家了。
到家先把剩下的兔子放回窝里。已经十一点多了,姜妈妈去做饭,姜绵拌了麸皮喂兔子。回到屋里又把母兔放进小兔的纸箱里,帮兔子喂好奶后,再次把它们分开。
“绵绵,吃饭了!”姜妈妈喊道。姜绵放大兔子呢,闻言应道:“知道了。我先把兔子放好。”仔细盖好盖子,洗完手,过去西间帮忙端饭。姜爸爸不知道去哪儿了,两人也没等他。
饭后,姜妈妈开始为蒸馍做准备。这边过年的习俗多,蒸馍是一个,所谓蒸馍也不是单纯的蒸馒头。有馒头、包子、花糕还有豆沙包。馒头、花糕大年初一供奉要用,这两样必不可少。包子类的,主要是这时候的人吃饱容易,可吃好很难,逢年过节才能吃些好的,肉包子、豆沙包也是好东西了,所以过年大家都会做点吃。
家里人都不太爱吃豆沙包,所以姜妈妈只做肉包子。她打算做白萝卜肉馅和胡萝卜粉条馅的两种包子,今天就得备好,娘俩忙了一下午才弄好。姜爸爸倒是早早回家了,人家是不沾家务事的,坐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儿估计都快睡着了。等天黑上灯了,见姜妈妈还没做饭,还小声抱怨几句,实在是气人。
姜妈妈能让他嘛,正给萝卜丝控水呢,气的啪一下摔桌子上,怒道:“还有脸说呢,我干啥了你干啥了。一天啥事儿不干,事儿不少。嫌做饭晚你倒是做啊!”
姜爸爸被这样说脸色也不好,到底不好和姜妈妈计较,催促道:“你看看脾气大的,我这不是怕孩子饿嘛,正长个的时候。萝卜啥时候不能弄,又不当紧,快做饭去吧。”
姜妈妈板着脸去做饭了。姜爸爸和姜绵对视一眼,耸耸肩。
桌上散落的萝卜丝没人关注,姜绵认命的一点一点捡起来。心想:妈这个摔摔打打的毛病是好不了了。
晚饭吃的有点压抑,可能因为刚才的事儿。姜爸爸主动打破氛围,问道:“素兰你弄萝卜,是要蒸馍啦?”
姜爸爸都开口了,姜妈妈也得顾忌他的面子,回道:“嗯,正想和你说呢,明天咱家蒸馍。你早起会儿,得在床上发面。”
姜爸爸应得好好的,结果第二天两人就又吵起来了。这是后话,现在都好好的,吃完饭,姜妈妈接着备馅。
因为明天要早起,所以今天大家都睡的格外早。
正吃着早饭呢,姜爸爸起来了,见姜绵一个人吃饭有些诧异:“绵绵你妈呢?”
对于爸爸酒后断片的特性,姜绵实感无力。你要是因为昨天不理他吧,他也很委屈,且会批评你没有礼貌;你要是理他吧,自己心里都过不去那道坎儿。
是以姜绵假笑一下,不想理他。
姜爸爸可能有所察觉,讨好的笑道:“绵绵,爸爸昨天和你妈吵架了吗?”
暗暗翻了个白眼,咬牙道:“您还打人了呢!”见姜爸爸面露诧异,补充道:“本来……,后来奶奶……就打起来啦!”姜绵觉得眼下是个好机会,决定试探老姜一下:“爸爸,你也太不听话了叭,本来你都没动手,结果奶奶一劝,你就打妈妈了。”
姜爸爸还是相信小姜绵的,心里有些疑虑,便想套一套小孩子的话:“那后来呢?”
肯定不能再说奶奶了,不然会适得其反的,真真假假才好。看着爸爸的眼睛语气也特真诚:“闹得大了呗,堂大伯她们和五奶奶都过来咱家啦!把你和奶奶都拉走了,然后你们就不闹了。”
姜爸爸更奇怪了,问道:“为什么把奶奶拉开?”当然是因为她在架火啦!这肯定是不能说的,故作迟疑道:“可能是她一直喊{你别动她}太吵啦吧。”姜爸爸点点头也不知道信没信,转身出去了。
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到的姜妈妈,两人进了屋,姜妈妈盛了粥,才吃起了早饭。
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平静。姜绵养的兔子又有一只生了小兔,姜妈妈便把它们母子六个搬到屋里养着。因为今天要赶集,姜绵早早的协助小兔子吃奶。姜妈妈去兔窝里挑了几只两月大小的兔子,打算去试试水。
最近天气好,路上也好走了,姜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姜绵去赶集。
出了姜家庄就到了清水河边,木桥已经修好了。但是骑自行车可能不太行,姜妈妈怕孩子摔了,让姜绵下来牵着自己的衣角走。
“素兰,赶集去啊?”有老人热情问候。
“是呢,二大娘你都回来啦,去好早啊!”姜妈妈看见人赶忙回话。
“三嫂子自己赶集去吗?”姜妈妈的话不停。
“素兰怎么还拎着兔子?”
桥边不少赶集的熟人,时不时打个招呼,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还没到集市,就已经开始拥挤啦。
河的北边是一个涵洞,过了涵洞就到小镇了。因为临着清水河,小镇就叫清水镇。小镇集市从涵洞北边开始,沿着街横穿小镇,到省道交接处,省道北面也有小摊贩,姜绵她们一般不去那边。
涵洞北口主要是买卖牲口的地方,猪羊交易区,味道比较大,临近过年生意也很兴盛。屏息离开交易区。
从交易区往北很长一段路都是蔬菜,冻鱼这些食材,再往里面大都是肉铺,卖肉的,年前买肉的多,肉铺上的砧板上剁肉声不断。
这边也是个十字街,人流量大,十字街南北面是肉铺,西边是木制工具和出具,也有小家具。
东边比较多变,主要是米面,鸡鸭鹅蛋,猫狗兔等活物,姜绵的兔子就是在这儿买的。除了这些固定的,还有些时令的:年前有买对联的。初春买树苗;春末有鸡鸭鹅苗……
姜妈妈决定先摆摊买小兔,问过另外几家价格,十块左右。姜家的兔子比别人的小点,但是很肥,有短毛的肉兔和长毛毛的普通兔,她们决定十块一只,两只便宜五毛。
小动物非常招小孩子喜欢,很快小摊上围满了人。不过孩子喜欢却不是做主的人,很多家长不想花钱买这种不实用的东西。因此看家多买家少,一上午六只兔子才卖出去一半。
能卖出去就是好的,有了这桩生意,姜妈妈有了自己来钱的渠道,哪怕它少呢,姜妈妈已经很满意了。眼看着要正午了,姜妈妈决定收摊了,来集市半天了还没买东西呢。
提起兔笼,推着自行车,姜妈妈背影都透露着欢喜。
先去十字路口北边,那边有相熟的摊贩,买了几块姜、五六个白萝卜和几朵黑平菇。
路西边有个戏院入口,戏院早就荒废了,每逢集市里面都是卖衣服、鞋子和家纺的聚集地。里面弯弯绕绕的逛起来很有意思,可惜今天姜绵她们不方便逛。
再往北是卖花生瓜子的小摊,他们还有可以给加工炒花生。姜绵她们也没带花生,便买了一斤瓜子。
还有些卖糖果、糕点的,姜妈妈决定年根儿再买。
马上中午了,姜妈妈也不好耽误。去买了点明天蒸馍用的菜,带着姜绵匆匆回家了。
到家先把剩下的兔子放回窝里。已经十一点多了,姜妈妈去做饭,姜绵拌了麸皮喂兔子。回到屋里又把母兔放进小兔的纸箱里,帮兔子喂好奶后,再次把它们分开。
“绵绵,吃饭了!”姜妈妈喊道。姜绵放大兔子呢,闻言应道:“知道了。我先把兔子放好。”仔细盖好盖子,洗完手,过去西间帮忙端饭。姜爸爸不知道去哪儿了,两人也没等他。
饭后,姜妈妈开始为蒸馍做准备。这边过年的习俗多,蒸馍是一个,所谓蒸馍也不是单纯的蒸馒头。有馒头、包子、花糕还有豆沙包。馒头、花糕大年初一供奉要用,这两样必不可少。包子类的,主要是这时候的人吃饱容易,可吃好很难,逢年过节才能吃些好的,肉包子、豆沙包也是好东西了,所以过年大家都会做点吃。
家里人都不太爱吃豆沙包,所以姜妈妈只做肉包子。她打算做白萝卜肉馅和胡萝卜粉条馅的两种包子,今天就得备好,娘俩忙了一下午才弄好。姜爸爸倒是早早回家了,人家是不沾家务事的,坐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儿估计都快睡着了。等天黑上灯了,见姜妈妈还没做饭,还小声抱怨几句,实在是气人。
姜妈妈能让他嘛,正给萝卜丝控水呢,气的啪一下摔桌子上,怒道:“还有脸说呢,我干啥了你干啥了。一天啥事儿不干,事儿不少。嫌做饭晚你倒是做啊!”
姜爸爸被这样说脸色也不好,到底不好和姜妈妈计较,催促道:“你看看脾气大的,我这不是怕孩子饿嘛,正长个的时候。萝卜啥时候不能弄,又不当紧,快做饭去吧。”
姜妈妈板着脸去做饭了。姜爸爸和姜绵对视一眼,耸耸肩。
桌上散落的萝卜丝没人关注,姜绵认命的一点一点捡起来。心想:妈这个摔摔打打的毛病是好不了了。
晚饭吃的有点压抑,可能因为刚才的事儿。姜爸爸主动打破氛围,问道:“素兰你弄萝卜,是要蒸馍啦?”
姜爸爸都开口了,姜妈妈也得顾忌他的面子,回道:“嗯,正想和你说呢,明天咱家蒸馍。你早起会儿,得在床上发面。”
姜爸爸应得好好的,结果第二天两人就又吵起来了。这是后话,现在都好好的,吃完饭,姜妈妈接着备馅。
因为明天要早起,所以今天大家都睡的格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