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皎疑非夜,星疏似萤火。
御书房内,皇帝凌霄在灯下批阅奏章。没看几行字,他突然又放下了笔。心乱如麻,他哪还有心思将文字看进眼里。
皇帝倒背手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空。他的两位皇子在同一天遇刺,一个受伤了,一个下落不明,这让他夜不能寐。对了,还有那位俏皮的小臣子,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边上的老太监心想:“三殿下上一次遇刺也没见陛下像这般担忧,难道是父子连心,这一回三殿下凶多吉少了?”
皇帝对着天上的月亮,自言自语:“希望贵妃在天之灵能保佑俨儿平安归来。朕今夜要在这儿等俨儿的消息。凌俨,你怎么就不长心呐,出门就不能多带些侍卫吗?”
老太监:“陛下,三殿下武艺高强,吉人自有天相,他一定会平安归来的。况且,陛下已经派御林军、守城军、京兆府和陷阵营的人出去找去了,他们一定能将三殿下和姜王爷找回来。”
皇帝以拳锤窗:“是啊,朕已经派出去那么多人了,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他们的消息呢?”
老太监:“陛下您还是保重龙体要紧啊。三殿下若是知道您这般担心他,他一定会心疼的。”
“朕这个儿子,自幼就和朕不亲。他未必知道朕对他的一片心呐。”皇帝想起了凌俨小时候的样子。小时候的凌俨也是一副冷冷的样子,全无普通孩童那般活泼可爱。
老太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三殿下的性子是冷了些,但为人仗义、胸怀坦荡。他对陛下的卧冰求鲤之心亦是拳拳可见。上一回,陛下您龙体欠安,三殿下过来在门外守了一宿。他还对御医开的药方提了修改意见,而您用完药后果然就好了,连御医都夸三殿下医术精湛。”
皇帝:“俨儿和掣儿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什么话都闷在心里不说出来,朕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有时候还倔强的很。或许他心里还记恨着朕吧,毕竟他母亲当年可能是因为跟朕置气才生病去世的。”
老太监:“陛下,父子哪有隔夜的仇?以三殿下的聪明才智,他不会那样想的。”
这时候,外面的小太监进来说:“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让她进来。”皇帝走回书桌前坐下了。
楚皇后进来了,太监们都出去了。
“陛下,掣儿伤势严重,御医说他差一点就性命不保了。”楚皇后希望皇帝能关心一下她的儿子,哪怕说两句宽慰的话也好。
皇帝却阴着脸:“哼!那个逆子没事就到处惹是生非,还贪生怕死的紧。他与和亲公主共乘一骑,纵马嬉戏。遭遇刺客时,他竟然将人家推出去挡剑,这种事情也就他能做得出来,真丢我大周国男儿的脸面。幸好孤水寒没死,否则海夷国人的来问,朕该如何回他们?”
“掣儿和女人当街纵马嬉戏,虽有不妥之处,但他毕竟喜欢的是女人。可不像有些人,长这么大了,从来不碰女人,唯对男儿情有独钟。”楚皇后说的有些人是特指凌俨。她当然不会去疼爱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甚至还记恨着他的母亲当年与自己争宠的事。
皇帝不悦:“皇后,俨儿现在生死未卜,你还在这儿提他好男色的事?”
楚皇后:“陛下放心!俨儿武艺高强,他不会有事的。而且他从小到大,遭遇的事儿一点都不比掣儿少,他哪一回不是逢凶化吉了。所以,这一回他一定也没事。”
皇帝:“希望你真是这么想的。”
楚皇后怪笑:“陛下,难道臣妾在您眼中就是个毒妇吗?臣妾虽然不是俨儿的亲生母亲,但也希望他能成才。这些年,更是没少往他府上送侍妾,他从不碰那些人,原以为他只是年纪还小,尚未开窍。没想到他原来喜欢的竟然是男人。”
“等他行冠礼之后,朕给他寻一门好亲事,再给他娶些侧妃,再令他给朕生一些皇孙出来便是了。自古不乏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的人,皇帝中有这样喜好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个人的喜好罢了,名声不太好听,不能算是一个人致命的缺点。”皇帝的眼神扫过楚皇后那张妆容精致的脸,他们夫妻越老越生分了。
楚皇后:“如果一个人仗着喜好,肆意调戏公主,勾引皇子,这个人该当何罪?”
“皇后说的是这个人是东南王吧?东南王不过年方二八,小孩子心性和脾气。凌妘和凌伊刁蛮任性,说不定是她们欺负的人家。掣儿那么大人了,又是那个脾气,他能真让一个断袖给欺辱了?至于俨儿,八成是他自己先看上了人家。这个姜曜之还真有几分他母亲年轻时候的影子。朕听说他虽然做了很多看起来很荒唐的事,但他至今还是童子身。”皇帝在姜曜之的问题上的确是格外宽容大度,他自己并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楚皇后:“陛下连姜曜之是童子身都知道,看来陛下真的很关心他呀。”
“这些是朕在东南王府的眼线告诉朕的。据朕观察,姜曜之是个心性纯良的孩子。只是他父母膝下只有此一子,从小对他疏于管教,他才肆意妄为的些。”
楚皇后在心中冷笑:“能把一个小断袖夸成心性纯良,呵呵……他可真是大周朝英明神武的好皇帝啊。而我的掣儿在他眼里就是个逆子。呵呵,恐怕他还在念着旧情吧。姜曜之若不是那个女人的孩子,他恐怕就不会这样说了吧?”
“丞相最近是不是和江湖人走动的比较频繁?”皇帝突然问道。
楚皇后不以为然:“臣妾的兄长在民间做了些生意,难免会和江湖人有些往来。后宫开支巨大,多亏了臣妾的娘家这些年不断往宫里送银子来。否则,仅凭内务库每年的那点银子,臣妾恐怕很难替陛下维持后宫妃嫔们的体面。”
皇帝:“这一点,丞相有功,朕将来会奖赏他的。还望皇后替朕提点一下丞相,他可以和江湖人打交道,只是千万别利用江湖人去做不该做的。”
楚皇后惊骇:“难道陛下怀疑这次行刺掣儿和俨儿的江湖刺客与丞相有关?丞相就是再糊涂,他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掣儿可是他的亲外甥,是他的血肉至亲,他怎么可能……”
皇帝:“这件事情最好与楚丞相无关,否则休怪朕不顾多年的君臣情分。”
楚皇后笑了:“既然陛下怀疑楚丞相有谋反之事,何不将他抓起来审问?顺便将臣妾也抓起来,一并审问了。”
“皇后不必跟朕置气。朕为了江山社稷着想,难免要将人性看的恶一些。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历史上此类事情比比皆是。掣儿被你惯坏了,俨儿又生性孤僻,乘儿尚且年幼,朕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朕的江山社稷被一群大臣所把控。还有,你得好好管管妘儿和伊儿,她们都是未出阁的公主,却天天没事就往宫外跑。她们若是做出了什么道德败坏的事,百姓们肯定都在背后戳朕的脊梁骨。”皇帝身居最高位,他直接管着一些暗卫。这些暗卫直接向皇帝提供各类的消息,关于他那两位女儿的风言风语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了。
皇帝考虑的比较长远。没有一个皇帝会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在将来落入他人之手。偏偏这位凌姓皇帝的子嗣又不旺,只有三个儿子而已,他的继承人只能在这三个人当中选。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们不符合陛下的期望,难道不是陛下的过错吗?陛下这些年又做了什么?臣妾只是一个后宫妇人,只有家的心怀,哪里能心怀天下?臣妾教导出来的孩子,陛下一个都看不上。既然如此,您当初为何又要给臣妾皇后之位呢?凌妘和凌伊是比普通女子活泼了些,她们喜欢往外跑,臣妾又不能命人将她们关在宫中?再说了,她们两个所做的那些事情比东南王要差远了。陛下对一个外姓臣子尚且能宽容厚爱,怎么就对自己的孩子横竖看不顺眼呢?”楚皇后有些生气,一口气吐露出自己的怨言。她和皇帝也曾有过一段相敬如宾的年轻岁月,如今是同住一座皇宫,却难得见一面。
偶尔的见面,也不能相谈甚欢,皇帝感觉自己老了。他近来总是怀念年轻时候的岁月,那时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回味的,不像如今,人生只剩下了烦躁。
皇帝:“皇后,夜深了,你回去歇息吧。”
楚皇后哀怨道:“陛下好久没有到我宫里去了。”
皇帝:“如今都是老夫老妻了,皇后就饶过朕吧。”
“是啊!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辈催一辈,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楚皇后走了。
老太监跑进来禀告:“陷阵营的人来报,他们已经在一处矿洞里找到了三殿下和姜王爷。三殿下受了重伤,现在已经回到王府了,御医说休养些日子就可以痊愈了。”
“那东南王呢?”皇帝问。
老太监:“东南王受了点擦伤和惊吓,他现在在齐王府。要不要派人让他进宫来,让他当面向陛下您陈述事发经过?”
皇帝:“不必!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说吧。既然他们都无性命之忧,那就好!”
御书房内,皇帝凌霄在灯下批阅奏章。没看几行字,他突然又放下了笔。心乱如麻,他哪还有心思将文字看进眼里。
皇帝倒背手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空。他的两位皇子在同一天遇刺,一个受伤了,一个下落不明,这让他夜不能寐。对了,还有那位俏皮的小臣子,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边上的老太监心想:“三殿下上一次遇刺也没见陛下像这般担忧,难道是父子连心,这一回三殿下凶多吉少了?”
皇帝对着天上的月亮,自言自语:“希望贵妃在天之灵能保佑俨儿平安归来。朕今夜要在这儿等俨儿的消息。凌俨,你怎么就不长心呐,出门就不能多带些侍卫吗?”
老太监:“陛下,三殿下武艺高强,吉人自有天相,他一定会平安归来的。况且,陛下已经派御林军、守城军、京兆府和陷阵营的人出去找去了,他们一定能将三殿下和姜王爷找回来。”
皇帝以拳锤窗:“是啊,朕已经派出去那么多人了,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他们的消息呢?”
老太监:“陛下您还是保重龙体要紧啊。三殿下若是知道您这般担心他,他一定会心疼的。”
“朕这个儿子,自幼就和朕不亲。他未必知道朕对他的一片心呐。”皇帝想起了凌俨小时候的样子。小时候的凌俨也是一副冷冷的样子,全无普通孩童那般活泼可爱。
老太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三殿下的性子是冷了些,但为人仗义、胸怀坦荡。他对陛下的卧冰求鲤之心亦是拳拳可见。上一回,陛下您龙体欠安,三殿下过来在门外守了一宿。他还对御医开的药方提了修改意见,而您用完药后果然就好了,连御医都夸三殿下医术精湛。”
皇帝:“俨儿和掣儿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什么话都闷在心里不说出来,朕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有时候还倔强的很。或许他心里还记恨着朕吧,毕竟他母亲当年可能是因为跟朕置气才生病去世的。”
老太监:“陛下,父子哪有隔夜的仇?以三殿下的聪明才智,他不会那样想的。”
这时候,外面的小太监进来说:“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让她进来。”皇帝走回书桌前坐下了。
楚皇后进来了,太监们都出去了。
“陛下,掣儿伤势严重,御医说他差一点就性命不保了。”楚皇后希望皇帝能关心一下她的儿子,哪怕说两句宽慰的话也好。
皇帝却阴着脸:“哼!那个逆子没事就到处惹是生非,还贪生怕死的紧。他与和亲公主共乘一骑,纵马嬉戏。遭遇刺客时,他竟然将人家推出去挡剑,这种事情也就他能做得出来,真丢我大周国男儿的脸面。幸好孤水寒没死,否则海夷国人的来问,朕该如何回他们?”
“掣儿和女人当街纵马嬉戏,虽有不妥之处,但他毕竟喜欢的是女人。可不像有些人,长这么大了,从来不碰女人,唯对男儿情有独钟。”楚皇后说的有些人是特指凌俨。她当然不会去疼爱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甚至还记恨着他的母亲当年与自己争宠的事。
皇帝不悦:“皇后,俨儿现在生死未卜,你还在这儿提他好男色的事?”
楚皇后:“陛下放心!俨儿武艺高强,他不会有事的。而且他从小到大,遭遇的事儿一点都不比掣儿少,他哪一回不是逢凶化吉了。所以,这一回他一定也没事。”
皇帝:“希望你真是这么想的。”
楚皇后怪笑:“陛下,难道臣妾在您眼中就是个毒妇吗?臣妾虽然不是俨儿的亲生母亲,但也希望他能成才。这些年,更是没少往他府上送侍妾,他从不碰那些人,原以为他只是年纪还小,尚未开窍。没想到他原来喜欢的竟然是男人。”
“等他行冠礼之后,朕给他寻一门好亲事,再给他娶些侧妃,再令他给朕生一些皇孙出来便是了。自古不乏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的人,皇帝中有这样喜好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个人的喜好罢了,名声不太好听,不能算是一个人致命的缺点。”皇帝的眼神扫过楚皇后那张妆容精致的脸,他们夫妻越老越生分了。
楚皇后:“如果一个人仗着喜好,肆意调戏公主,勾引皇子,这个人该当何罪?”
“皇后说的是这个人是东南王吧?东南王不过年方二八,小孩子心性和脾气。凌妘和凌伊刁蛮任性,说不定是她们欺负的人家。掣儿那么大人了,又是那个脾气,他能真让一个断袖给欺辱了?至于俨儿,八成是他自己先看上了人家。这个姜曜之还真有几分他母亲年轻时候的影子。朕听说他虽然做了很多看起来很荒唐的事,但他至今还是童子身。”皇帝在姜曜之的问题上的确是格外宽容大度,他自己并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楚皇后:“陛下连姜曜之是童子身都知道,看来陛下真的很关心他呀。”
“这些是朕在东南王府的眼线告诉朕的。据朕观察,姜曜之是个心性纯良的孩子。只是他父母膝下只有此一子,从小对他疏于管教,他才肆意妄为的些。”
楚皇后在心中冷笑:“能把一个小断袖夸成心性纯良,呵呵……他可真是大周朝英明神武的好皇帝啊。而我的掣儿在他眼里就是个逆子。呵呵,恐怕他还在念着旧情吧。姜曜之若不是那个女人的孩子,他恐怕就不会这样说了吧?”
“丞相最近是不是和江湖人走动的比较频繁?”皇帝突然问道。
楚皇后不以为然:“臣妾的兄长在民间做了些生意,难免会和江湖人有些往来。后宫开支巨大,多亏了臣妾的娘家这些年不断往宫里送银子来。否则,仅凭内务库每年的那点银子,臣妾恐怕很难替陛下维持后宫妃嫔们的体面。”
皇帝:“这一点,丞相有功,朕将来会奖赏他的。还望皇后替朕提点一下丞相,他可以和江湖人打交道,只是千万别利用江湖人去做不该做的。”
楚皇后惊骇:“难道陛下怀疑这次行刺掣儿和俨儿的江湖刺客与丞相有关?丞相就是再糊涂,他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掣儿可是他的亲外甥,是他的血肉至亲,他怎么可能……”
皇帝:“这件事情最好与楚丞相无关,否则休怪朕不顾多年的君臣情分。”
楚皇后笑了:“既然陛下怀疑楚丞相有谋反之事,何不将他抓起来审问?顺便将臣妾也抓起来,一并审问了。”
“皇后不必跟朕置气。朕为了江山社稷着想,难免要将人性看的恶一些。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历史上此类事情比比皆是。掣儿被你惯坏了,俨儿又生性孤僻,乘儿尚且年幼,朕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朕的江山社稷被一群大臣所把控。还有,你得好好管管妘儿和伊儿,她们都是未出阁的公主,却天天没事就往宫外跑。她们若是做出了什么道德败坏的事,百姓们肯定都在背后戳朕的脊梁骨。”皇帝身居最高位,他直接管着一些暗卫。这些暗卫直接向皇帝提供各类的消息,关于他那两位女儿的风言风语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了。
皇帝考虑的比较长远。没有一个皇帝会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在将来落入他人之手。偏偏这位凌姓皇帝的子嗣又不旺,只有三个儿子而已,他的继承人只能在这三个人当中选。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们不符合陛下的期望,难道不是陛下的过错吗?陛下这些年又做了什么?臣妾只是一个后宫妇人,只有家的心怀,哪里能心怀天下?臣妾教导出来的孩子,陛下一个都看不上。既然如此,您当初为何又要给臣妾皇后之位呢?凌妘和凌伊是比普通女子活泼了些,她们喜欢往外跑,臣妾又不能命人将她们关在宫中?再说了,她们两个所做的那些事情比东南王要差远了。陛下对一个外姓臣子尚且能宽容厚爱,怎么就对自己的孩子横竖看不顺眼呢?”楚皇后有些生气,一口气吐露出自己的怨言。她和皇帝也曾有过一段相敬如宾的年轻岁月,如今是同住一座皇宫,却难得见一面。
偶尔的见面,也不能相谈甚欢,皇帝感觉自己老了。他近来总是怀念年轻时候的岁月,那时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回味的,不像如今,人生只剩下了烦躁。
皇帝:“皇后,夜深了,你回去歇息吧。”
楚皇后哀怨道:“陛下好久没有到我宫里去了。”
皇帝:“如今都是老夫老妻了,皇后就饶过朕吧。”
“是啊!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辈催一辈,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楚皇后走了。
老太监跑进来禀告:“陷阵营的人来报,他们已经在一处矿洞里找到了三殿下和姜王爷。三殿下受了重伤,现在已经回到王府了,御医说休养些日子就可以痊愈了。”
“那东南王呢?”皇帝问。
老太监:“东南王受了点擦伤和惊吓,他现在在齐王府。要不要派人让他进宫来,让他当面向陛下您陈述事发经过?”
皇帝:“不必!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说吧。既然他们都无性命之忧,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