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江府。
位置偏僻的院子里乱了一夜,产房内的血腥气越来越重,可这院里的主子——宋姨娘的生产仍未结束。
丫鬟们端着水进进出出,稳婆焦急地出声引导着宋姨娘发力,可床上之人脸色愈发苍白,显然已是到了力竭之时。
她感觉自己身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唯一的光亮在她前方,却眼看着那个透进光亮的出口越来越小。
这是哪儿?难道她还没有死吗?
身后的黑暗仿佛在拉扯着她,不!她竭尽全力往出口爬,她不能死!她已经熬了这么多年了,为了深爱她的爸爸妈妈,她不能死,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她都不会放弃。
似乎终于突破了那个关口,耳边传来嘈杂的声音,是在手术室里吗?那倒是一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可是细听声音好像不太对。
她想睁开眼看看,无奈却办不到,不仅如此,此刻她好像连呼吸都不会了,硬是把自己憋得头晕脑胀。
突然脚被人翻过来提着,将她倒了过来,一只粗糙的手拍打着她的背部。就在她以为自己的脊背要被拍断了的时候,突然感觉鼻子通了,她猛地吸了一大口空气,出声哇哇哭了起来。
这不是她的声音,到底怎么回事?
“快去回太太,宋姨娘生了一位千金。”头顶有一个声音传来。
太太?姨娘?千金?
陌生的字眼令她不安,可却让她抓住了一些关键信息。
勉强感知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发现并不能自如使用,更别提有力气了。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此时她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看来是老天垂怜,让她投胎转世了,只是为何前世的记忆还在?竟然能让她再次转世为人,莫不是真有孟婆汤一说?
如今的她分明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却又带着前世既痛苦却又有着些许美好的回忆,她也不知是喜是忧。
可更多的还是感念再生之恩,她留恋这个人间。
前世的她小小年纪便被确诊了白血病,自此她生命的主场就变成了医院,爸爸妈妈为了她的病付出了所有,犹记得最后一场手术被推进手术室前,她忍着痛对妈妈说,让她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不要再为她操心劳力了,也不知道他们听进去没有。
另一个惶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宋姨娘没气了……”
听到这话的她恍惚意识到,自己的降生,竟剥夺了另一个无辜女人的性命。
原本渐渐止住哭声的新生婴儿好似听懂了这话,顿时一下接一下地哭了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再这般哭下去,这孩子只怕也要背过气随亲娘一道去了。
终于屋里有一个丫鬟实在不忍,匆匆跑了出去,直奔江老太太的院子。
江家四姑娘生出来后便被江老太太身边的妈妈抱到了老太太院里,待江太太李氏知道此事时,四姑娘已经在老太太的暖阁里安静地喝着温热的乳汁。
给她喝的兴许是羊乳或是牛乳,四姑娘尝出了淡淡的青草气味。
江老太太看着这个巴掌大的小人儿,心下一片柔软,眼中满是心疼,当初她的幺宝儿,也是这般的小,还不肯喝奶,所以早早地便弃她去了,而这小丫头好在还能喝进去羊乳,待王妈妈将乳母寻来,想是能活下去的。
四姑娘抱到仁善堂不过这会儿功夫,老太太却已经在为她做打算了。
李氏知道后并无动作,江老爷一大早上朝去了,一切待老爷回来再说。
江府主君江文竹,任吏部郎中,从四品,身居要职。
江文竹是先帝时期阁臣江老大人的小儿子,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江阁老为人正派,且做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故而深得皇上器重。
皇权更迭之时,江阁老激流勇退,果断致仕回乡,因两个儿子平庸,没有读书天赋,他便也死了那条起复的心。
不料回乡后老来得子,小儿子继承了他的读书天赋,又得他精心教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科举之途一路高歌猛进,顺顺利利地中了进士。
皇家觉得对江家有亏欠,江文竹入仕以来,颇得照料,且他运气也极好,外放的那些年里,积攒了不少功绩,所以也终于在今年初,被正式调入京中,就任于六部之首的吏部。
因京中局势复杂,江老太太便决定跟着小儿子进京,也好时时看顾着。
暮色渐浓,江文竹这才回来。
李氏第一时间向他禀报了宋姨娘难产丧命之事,也对他道明四姑娘被母亲抱去了。
江文竹听着,脑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记不真切,只恍惚记得宋姨娘那人很是识趣,从不争抢什么,可人却就这么没了。
江文竹轻叹道:“着人好生安葬了吧,随我去见母亲。”
李氏颔首应下。
仁善堂内,四姑娘仍没有什么大动静,饿了也只是“哼哼”两声。
王妈妈一脸怜惜道:“倒是个懂事的,不闹人。”
江老太太点头,谁说不是呢。
此时,小丫鬟进来报,说老爷和太太一起过来了。
江老太太道让人进来,今日发生了这样的事,四姑娘又被抱了来,她知道儿子肯定会过来的。
“母亲。”江老爷恭恭敬敬地给老太太见礼,李氏亦紧随其后。
“宋姨娘的身后事,都办好了吗?”老太太看着李氏问道。
李氏忙回道:“母亲,儿媳都办妥了,宋姨娘也是可怜人。”
老太太叹道:“大人可怜,孩子更可怜,险些就没了。”
江老爷道:“母亲仁善,四丫头今日多亏了有母亲照料。”
说着江老爷看了李氏一眼,李氏会意,紧跟着说道:“母亲今日辛苦,四丫头既没事了,一会儿媳便将她抱回主院。”
老太太却道:“你院里远哥儿正是闹的时候,大姐儿也离不得人,四丫头还是先放我这儿吧。”
李氏闻言面露惊诧之色,老太太的意思,竟是要亲自教养四姑娘?她不禁偏头看了自己丈夫一眼,却见江老爷似有所感一般也看向了她,对她微微摇了摇头。
见状,李氏也不敢多言,颔首道:“是,听母亲的。”
老太太又对江老爷道:“孩子是你的,娶个名字吧。”
江老爷想了想:“就叫若琂吧,母亲以为呢?”
老太太微微点头,她这个小儿子,肚子里还是有几分笔墨的,几个女儿的名字取的都不错,寓意也好。
江家大姑娘名为江若瑜,乃是嫡出,为李氏所生,二姑娘江若珊、三姑娘江若玥,皆为庶出,养在各自姨娘院里。
除此之外,江家还有两个哥儿,大少爷江远为李氏所生,既为嫡也为长,被寄予厚望,而二少爷江逸为庶出。
而四姑娘江若琂养在仁善堂一事,便就这样定下。
出了仁善堂,李氏便憋不住问道:“母亲这是要亲自抚养四丫头吗?”
也不怪她这般惊讶,一直以来,老太太不论是对儿子还是孙子孙女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从前公爹还会明着偏心小儿子,可老太太却对几个儿子再公平不过,更不必说孙辈的了。
而如今她却要亲自抚养四丫头,岂非是打破了自己制下的平衡。
江老爷长叹一口气,无奈道:“母亲有心结,就依她吧。”
他那个未能活过月的小妹,已然成了母亲心中最大的遗憾。
李氏无奈,只能应下,好在哪怕再被抬举,也只是一个庶女罢了,莫要损害到她瑜儿的利益就成。
位置偏僻的院子里乱了一夜,产房内的血腥气越来越重,可这院里的主子——宋姨娘的生产仍未结束。
丫鬟们端着水进进出出,稳婆焦急地出声引导着宋姨娘发力,可床上之人脸色愈发苍白,显然已是到了力竭之时。
她感觉自己身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唯一的光亮在她前方,却眼看着那个透进光亮的出口越来越小。
这是哪儿?难道她还没有死吗?
身后的黑暗仿佛在拉扯着她,不!她竭尽全力往出口爬,她不能死!她已经熬了这么多年了,为了深爱她的爸爸妈妈,她不能死,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她都不会放弃。
似乎终于突破了那个关口,耳边传来嘈杂的声音,是在手术室里吗?那倒是一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可是细听声音好像不太对。
她想睁开眼看看,无奈却办不到,不仅如此,此刻她好像连呼吸都不会了,硬是把自己憋得头晕脑胀。
突然脚被人翻过来提着,将她倒了过来,一只粗糙的手拍打着她的背部。就在她以为自己的脊背要被拍断了的时候,突然感觉鼻子通了,她猛地吸了一大口空气,出声哇哇哭了起来。
这不是她的声音,到底怎么回事?
“快去回太太,宋姨娘生了一位千金。”头顶有一个声音传来。
太太?姨娘?千金?
陌生的字眼令她不安,可却让她抓住了一些关键信息。
勉强感知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发现并不能自如使用,更别提有力气了。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此时她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看来是老天垂怜,让她投胎转世了,只是为何前世的记忆还在?竟然能让她再次转世为人,莫不是真有孟婆汤一说?
如今的她分明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却又带着前世既痛苦却又有着些许美好的回忆,她也不知是喜是忧。
可更多的还是感念再生之恩,她留恋这个人间。
前世的她小小年纪便被确诊了白血病,自此她生命的主场就变成了医院,爸爸妈妈为了她的病付出了所有,犹记得最后一场手术被推进手术室前,她忍着痛对妈妈说,让她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不要再为她操心劳力了,也不知道他们听进去没有。
另一个惶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宋姨娘没气了……”
听到这话的她恍惚意识到,自己的降生,竟剥夺了另一个无辜女人的性命。
原本渐渐止住哭声的新生婴儿好似听懂了这话,顿时一下接一下地哭了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再这般哭下去,这孩子只怕也要背过气随亲娘一道去了。
终于屋里有一个丫鬟实在不忍,匆匆跑了出去,直奔江老太太的院子。
江家四姑娘生出来后便被江老太太身边的妈妈抱到了老太太院里,待江太太李氏知道此事时,四姑娘已经在老太太的暖阁里安静地喝着温热的乳汁。
给她喝的兴许是羊乳或是牛乳,四姑娘尝出了淡淡的青草气味。
江老太太看着这个巴掌大的小人儿,心下一片柔软,眼中满是心疼,当初她的幺宝儿,也是这般的小,还不肯喝奶,所以早早地便弃她去了,而这小丫头好在还能喝进去羊乳,待王妈妈将乳母寻来,想是能活下去的。
四姑娘抱到仁善堂不过这会儿功夫,老太太却已经在为她做打算了。
李氏知道后并无动作,江老爷一大早上朝去了,一切待老爷回来再说。
江府主君江文竹,任吏部郎中,从四品,身居要职。
江文竹是先帝时期阁臣江老大人的小儿子,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江阁老为人正派,且做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故而深得皇上器重。
皇权更迭之时,江阁老激流勇退,果断致仕回乡,因两个儿子平庸,没有读书天赋,他便也死了那条起复的心。
不料回乡后老来得子,小儿子继承了他的读书天赋,又得他精心教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科举之途一路高歌猛进,顺顺利利地中了进士。
皇家觉得对江家有亏欠,江文竹入仕以来,颇得照料,且他运气也极好,外放的那些年里,积攒了不少功绩,所以也终于在今年初,被正式调入京中,就任于六部之首的吏部。
因京中局势复杂,江老太太便决定跟着小儿子进京,也好时时看顾着。
暮色渐浓,江文竹这才回来。
李氏第一时间向他禀报了宋姨娘难产丧命之事,也对他道明四姑娘被母亲抱去了。
江文竹听着,脑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记不真切,只恍惚记得宋姨娘那人很是识趣,从不争抢什么,可人却就这么没了。
江文竹轻叹道:“着人好生安葬了吧,随我去见母亲。”
李氏颔首应下。
仁善堂内,四姑娘仍没有什么大动静,饿了也只是“哼哼”两声。
王妈妈一脸怜惜道:“倒是个懂事的,不闹人。”
江老太太点头,谁说不是呢。
此时,小丫鬟进来报,说老爷和太太一起过来了。
江老太太道让人进来,今日发生了这样的事,四姑娘又被抱了来,她知道儿子肯定会过来的。
“母亲。”江老爷恭恭敬敬地给老太太见礼,李氏亦紧随其后。
“宋姨娘的身后事,都办好了吗?”老太太看着李氏问道。
李氏忙回道:“母亲,儿媳都办妥了,宋姨娘也是可怜人。”
老太太叹道:“大人可怜,孩子更可怜,险些就没了。”
江老爷道:“母亲仁善,四丫头今日多亏了有母亲照料。”
说着江老爷看了李氏一眼,李氏会意,紧跟着说道:“母亲今日辛苦,四丫头既没事了,一会儿媳便将她抱回主院。”
老太太却道:“你院里远哥儿正是闹的时候,大姐儿也离不得人,四丫头还是先放我这儿吧。”
李氏闻言面露惊诧之色,老太太的意思,竟是要亲自教养四姑娘?她不禁偏头看了自己丈夫一眼,却见江老爷似有所感一般也看向了她,对她微微摇了摇头。
见状,李氏也不敢多言,颔首道:“是,听母亲的。”
老太太又对江老爷道:“孩子是你的,娶个名字吧。”
江老爷想了想:“就叫若琂吧,母亲以为呢?”
老太太微微点头,她这个小儿子,肚子里还是有几分笔墨的,几个女儿的名字取的都不错,寓意也好。
江家大姑娘名为江若瑜,乃是嫡出,为李氏所生,二姑娘江若珊、三姑娘江若玥,皆为庶出,养在各自姨娘院里。
除此之外,江家还有两个哥儿,大少爷江远为李氏所生,既为嫡也为长,被寄予厚望,而二少爷江逸为庶出。
而四姑娘江若琂养在仁善堂一事,便就这样定下。
出了仁善堂,李氏便憋不住问道:“母亲这是要亲自抚养四丫头吗?”
也不怪她这般惊讶,一直以来,老太太不论是对儿子还是孙子孙女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从前公爹还会明着偏心小儿子,可老太太却对几个儿子再公平不过,更不必说孙辈的了。
而如今她却要亲自抚养四丫头,岂非是打破了自己制下的平衡。
江老爷长叹一口气,无奈道:“母亲有心结,就依她吧。”
他那个未能活过月的小妹,已然成了母亲心中最大的遗憾。
李氏无奈,只能应下,好在哪怕再被抬举,也只是一个庶女罢了,莫要损害到她瑜儿的利益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