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荣承侯府东苑。
荣承侯夫人正在坐在书案边上为儿子去前线的事儿抹眼泪,听到小厮来报太子妃回门,她看向身边的荣承侯:“阿瓷和你说过今日要回来吗?”
荣承侯摆手示意没有:“快擦把脸出去迎太子妃吧。”
二老互相扶持着穿过垂花门,沈燕瓷一眼注意到父亲斑白的鬓发,母亲的身子也佝偻了几分,她眼眶发热,不免想到前世自己死后,二老在家以泪洗面的场景。
本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们却在经历丧子之痛,偌大的荣承侯府变得没有温度,不再像一个家,而是一个关着活人的棺材。
沈燕瓷哽咽着将要给自己行礼的二老扶起来,“女儿不是以太子妃身份回门,父亲母亲不用行君臣之礼。”
白日里,荣承侯就从内侍那听说了沈浔告状一事。
回家后妻子正为儿子离家千里征战而担忧,他便不忍再告诉她女儿受欺负的事,原想着隔日下朝去太子府看看,没承想女儿竟自己回来了。
荣承侯满眼担忧,他瞧着女儿像是比先前瘦了好些,“可用过晚膳了?”
沈燕瓷摇头。
“吃饭事大,先吃饭吧。”荣承侯叫人准备晚膳。
不过一会厨房就送来了晚膳,从汤菜到点心,全是沈燕瓷爱吃的。
捏着筷子,沈燕瓷的鼻尖泛起酸涩。
人人都说能嫁进皇家是福气,可嫁给太子后她每日都要扮贤淑懂事,活得谨小慎微。
太子府的厨房也从未做过她喜欢的膳食,偌大的太子府更有许多她不被允许踏足的地方,她几乎就只能在那个小小的院子里等待太子回来,等待宫中召见……
她不觉得这是福气。
荣承侯夫人正张罗着给沈燕瓷布菜,一抬眼看到她嘴角憋着,不太高兴的样子,以为是今天的菜式不称她心。
“你要回府也不知道派个小厮来通传一声,我也好叫厨房提前炖上你爱的冰糖肘子。今晚就先吃两口,别饿着了。”
荣承侯夫人用责怪的语气说着宠爱的话,沈燕瓷听得心里暖暖的。
她在父亲母亲面前向来没有拘束,于是便顺着母亲的话冲父亲撒娇:“早知母亲要埋怨我,今日就不回来了。哎,可怜我还整日惦记着母亲,生怕母亲想我……”
荣承侯夫人被她逗笑,伸手点了点她的脑门,温柔道:“你都是做太子妃的人了,还冲着父亲撒娇,说不去也不怕被人笑话。”
沈燕瓷傲娇地抬了抬下巴,“语气轻快:嘲笑我就是在嘲笑皇家,我看谁敢。”
她这话说得没错,满玉京谁敢拿皇家的人开涮?
说笑间,前头门房来通传:“老爷,傅中丞来了。”
听到‘傅中丞’三个字,沈燕瓷陷入怔忪。
前世在新帝给沈薛两家按上通敌叛国的罪状后,朝堂上多的是落井下石之人。
往日和父亲舅舅交好的人即便没有落井下石,却也是对此事避之不及,不敢多说一个字,唯恐新帝将他们牵连。
唯有傅归时不怕死,连着七日给新帝上疏,提醒新帝莫要过河拆桥,让朝中老臣寒了心。
只可惜,傅归时不知他也是新帝的眼中钉。
所以除了最开始那封奏疏新帝看了,后头的几封全都进了延政殿的火盆里。
到了第八日,二人竟在延政殿大吵起来。
起初吵架内容还是围绕着沈薛两家是不是叛国通敌,后头不知道怎的,新帝竟质问起傅归时到底是为了朝廷给沈薛两家求情,还是为了已故的太子妃才替沈薛两家求情。
那日傅归时跪在殿前,身形挺立,不卑不亢,“臣既是为朝廷,也是为太子妃。”
新帝见状怒不可遏指着他的鼻子问他:“傅归时!你告诉朕,你迟迟不成婚是不是因为沈燕瓷!”
傅归时没有明答,他望淡淡地着新帝,似笑非笑:“当年朝局未定,二皇子政绩斐然,皇上为了稳固势力向皇上求娶沈燕瓷,后又因顾蓉儿将她残忍杀害,如今竟连沈薛两家这样的纯臣都不放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戏谑和讥讽:“皇上是怕看到荣承侯和武宁侯的脸,想起自己是靠沈燕瓷母家才坐稳皇位,所以迫不及待想要除掉沈薛两家泄愤吧!”
新帝的心思被揭穿,他勃然大怒抄起手边的玉玺朝着傅归时砸过去,后又将书案整个掀翻,颤抖着手指向傅归时:
“傅归时!朕念在你是先帝最疼爱的臣子,又是朕先前的老师这才对你多有容忍,如今你却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好好好,你不想太平过日子,那朕就遂了你的愿!罢黜你所有官职!发配去岭州,今日就动身!”
新帝话还没说完,傅归时就起身往外走,他边走边将官帽官服还有腰间的革带褪下,一路丢到延政殿外,而后径直回家收拾包袱去了。
沈燕瓷记得傅归时的包袱里除了些纸笔盘缠和衣裳,还有一个小小荷包。
他轻装上阵,一人骑着马就往岭州方向出发。
后头沈薛两家被暗中杀害,沈燕瓷魂魄消散,也就不知道傅归时去往岭州是何下场了。
不过岭州是苦寒之地,加之新帝是小肚鸡肠之人,定然会在途中给傅归时使绊子,沈燕瓷想,他的结局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思忖之间,傅归时已经到了正堂。
“臣傅归时参见太子妃,太子妃万福。”
像是毫不惊讶沈燕瓷出现在此,傅归时微微躬身,神态自若地拱手请安。
温润如玉的声音将沈燕瓷从回忆中拉了出来,她打量的视线顺势落到这位最年轻的权臣身上。
只见他眉眼淡漠,身形高瘦,浑身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冷冽气势,乍一看并不太像是文官,好在他那身藏青色竹枝暗纹的圆领袍又给他添了几分斯文气,这才叫沈燕瓷看着没那么发怵。
“中丞大人免礼。”她收回视线,声音泠泠。
傅归时直起身子,又跟荣承侯夫妇拱手,随后道:“沈侯爷,渝州发来了急函。”
听闻是急函,荣承侯不敢耽搁,起身跟着傅归时往宫中去。
看着二人急匆匆离去的背影,荣承侯夫人轻叹一口气:“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等到你父亲归休。”
荣承侯今年快六十,当年他和武宁侯一起征战沙场,一直到三十二岁才成亲,成亲后又过了四五年荣承侯夫人才怀上身孕,所以沈燕瓷兄妹是晚得子。
除去她是家中唯一一个女儿的因素,这也是为何沈薛两家都无比宠她的原因。
荣承侯夫人话到这里,沈燕瓷接茬道:“父亲年事已高,先前打仗又落下病根,理当早些归休才是,若母亲能劝劝父亲,宫中那头我也会去说的。”
比起等到太子登基父亲舅舅被扣屎盆子,沈燕瓷觉得自请归休才是条好出路。
到时候等父亲舅舅都退出朝堂,自己也跟太子和离,他们一家大可以远离玉京去寻个江南小镇安定下来,过过闲散日子,享受安宁。
荣承侯夫人没想到女儿竟和自己想法一样,她眼露惊喜,已经迫不及待想象丈夫归休后的生活。
不过片刻,她眼底又蒙上一层雾气,“只可惜你嫁进了帝王家,若我们是寻常百姓,母亲还能帮你照看孩子,每日守在你们身边,不必这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若母亲想我嫁进寻常人家,那我明日就跟太子和离去!”
沈燕瓷状似玩笑来了这么一句,吓得荣承侯夫人赶忙捂住了她的嘴。
“胡闹!傅中丞还没走远,这种话岂是能随口胡诌的?!”
荣承侯夫人眉头蹙起,俨然是有些忌惮这位中丞大人。
“傅中丞是什么人?御史台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纠察官员肃正朝廷纲纪的地方!便是你父亲都得让傅中丞三分,如今皇上又让傅中丞做了太子詹事,在他面前你切不可这般口无遮拦,小心此事真传到太子耳中,到时候太子责罚下来,只怕你要受委屈……”
沈燕瓷眉梢微动,“太子詹事?”
前世她只去过几次太子书房,出了手帕一事后,太子就不许她再进书房,因此她确实不知道傅归时成了太子詹事,更没在太子府遇上过傅归时。
“可不是么,原本皇上是想让你父亲辅佐太子,但你父亲年纪大了,所以皇上重新指了傅中丞去……”
荣承侯家中就只有一妻,夫妻二人恩爱多年,几乎是无话不说。
是以,朝堂之事,荣承侯夫人知道的要比嫁作太子妃的沈燕瓷多。
沈燕瓷听着母亲的话,心中有了盘算。
她自知自己与太子的婚事本就是为了巩固势力而存在,想要和离,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情。
莫说前朝的妃嫔,就是古往今来,能与皇家和离的妃嫔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她必须得找个机会让宫中,或者说是皇上重视自己。
她想起前世今日也是有密函到玉京。
那时宫中来人传了太子觐见,魏钰进宫直到天亮才回来,回来后他一直抱怨,说二皇子是个蠢货,竟什么话都往密函中写。
她这才知道渝州地震了。
今年夏天渝州罕见大水,冲毁良田千万亩,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拨款拨粮好不容易安抚下百姓,带着百姓重建家园,如今又发生地震,粮食短缺,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有人传言老天频频降灾是因为皇上当年弑父夺权,所以老天不悦降下惩罚……
二皇子向来耿直,密函中除了想要朝廷拨款救济、出兵镇守外,竟也将百姓的传言给写了进去。
可想而知皇帝在看到那封密函的时候脸色有多可怕。
因着二皇子不在跟前,所以在跟前的这个儿子就成了皇帝的出气筒。
魏钰先是被骂着出气,后头皇帝问他应当如何处理渝州舆论时,他不知道答了什么,又挨了一顿打。
想起魏钰那时红肿着脸的样子,沈燕瓷心中生出几分爽快。
魏钰此人确实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他之所以能成太子,不光是因为他是皇帝嫡长子,更是因为他的生母是皇帝的青梅竹马。
皇帝允诺了先皇后让他儿子做太子,所以,只要魏钰没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皇帝都会保他太子之位。
如今魏钰被罚去京郊军营,便是皇帝召见他,他最快也得两刻才能赶到宫中。
前世她既可以扶魏钰这个草包稳坐储位,如今她也可以扶起自己。
今晚,便是她的机会。
她不敢耽搁,让瑞雪拿了披风叫门房备马,又让厨房装些点心到食盒里。
她要进宫。
荣承侯夫人正在坐在书案边上为儿子去前线的事儿抹眼泪,听到小厮来报太子妃回门,她看向身边的荣承侯:“阿瓷和你说过今日要回来吗?”
荣承侯摆手示意没有:“快擦把脸出去迎太子妃吧。”
二老互相扶持着穿过垂花门,沈燕瓷一眼注意到父亲斑白的鬓发,母亲的身子也佝偻了几分,她眼眶发热,不免想到前世自己死后,二老在家以泪洗面的场景。
本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们却在经历丧子之痛,偌大的荣承侯府变得没有温度,不再像一个家,而是一个关着活人的棺材。
沈燕瓷哽咽着将要给自己行礼的二老扶起来,“女儿不是以太子妃身份回门,父亲母亲不用行君臣之礼。”
白日里,荣承侯就从内侍那听说了沈浔告状一事。
回家后妻子正为儿子离家千里征战而担忧,他便不忍再告诉她女儿受欺负的事,原想着隔日下朝去太子府看看,没承想女儿竟自己回来了。
荣承侯满眼担忧,他瞧着女儿像是比先前瘦了好些,“可用过晚膳了?”
沈燕瓷摇头。
“吃饭事大,先吃饭吧。”荣承侯叫人准备晚膳。
不过一会厨房就送来了晚膳,从汤菜到点心,全是沈燕瓷爱吃的。
捏着筷子,沈燕瓷的鼻尖泛起酸涩。
人人都说能嫁进皇家是福气,可嫁给太子后她每日都要扮贤淑懂事,活得谨小慎微。
太子府的厨房也从未做过她喜欢的膳食,偌大的太子府更有许多她不被允许踏足的地方,她几乎就只能在那个小小的院子里等待太子回来,等待宫中召见……
她不觉得这是福气。
荣承侯夫人正张罗着给沈燕瓷布菜,一抬眼看到她嘴角憋着,不太高兴的样子,以为是今天的菜式不称她心。
“你要回府也不知道派个小厮来通传一声,我也好叫厨房提前炖上你爱的冰糖肘子。今晚就先吃两口,别饿着了。”
荣承侯夫人用责怪的语气说着宠爱的话,沈燕瓷听得心里暖暖的。
她在父亲母亲面前向来没有拘束,于是便顺着母亲的话冲父亲撒娇:“早知母亲要埋怨我,今日就不回来了。哎,可怜我还整日惦记着母亲,生怕母亲想我……”
荣承侯夫人被她逗笑,伸手点了点她的脑门,温柔道:“你都是做太子妃的人了,还冲着父亲撒娇,说不去也不怕被人笑话。”
沈燕瓷傲娇地抬了抬下巴,“语气轻快:嘲笑我就是在嘲笑皇家,我看谁敢。”
她这话说得没错,满玉京谁敢拿皇家的人开涮?
说笑间,前头门房来通传:“老爷,傅中丞来了。”
听到‘傅中丞’三个字,沈燕瓷陷入怔忪。
前世在新帝给沈薛两家按上通敌叛国的罪状后,朝堂上多的是落井下石之人。
往日和父亲舅舅交好的人即便没有落井下石,却也是对此事避之不及,不敢多说一个字,唯恐新帝将他们牵连。
唯有傅归时不怕死,连着七日给新帝上疏,提醒新帝莫要过河拆桥,让朝中老臣寒了心。
只可惜,傅归时不知他也是新帝的眼中钉。
所以除了最开始那封奏疏新帝看了,后头的几封全都进了延政殿的火盆里。
到了第八日,二人竟在延政殿大吵起来。
起初吵架内容还是围绕着沈薛两家是不是叛国通敌,后头不知道怎的,新帝竟质问起傅归时到底是为了朝廷给沈薛两家求情,还是为了已故的太子妃才替沈薛两家求情。
那日傅归时跪在殿前,身形挺立,不卑不亢,“臣既是为朝廷,也是为太子妃。”
新帝见状怒不可遏指着他的鼻子问他:“傅归时!你告诉朕,你迟迟不成婚是不是因为沈燕瓷!”
傅归时没有明答,他望淡淡地着新帝,似笑非笑:“当年朝局未定,二皇子政绩斐然,皇上为了稳固势力向皇上求娶沈燕瓷,后又因顾蓉儿将她残忍杀害,如今竟连沈薛两家这样的纯臣都不放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戏谑和讥讽:“皇上是怕看到荣承侯和武宁侯的脸,想起自己是靠沈燕瓷母家才坐稳皇位,所以迫不及待想要除掉沈薛两家泄愤吧!”
新帝的心思被揭穿,他勃然大怒抄起手边的玉玺朝着傅归时砸过去,后又将书案整个掀翻,颤抖着手指向傅归时:
“傅归时!朕念在你是先帝最疼爱的臣子,又是朕先前的老师这才对你多有容忍,如今你却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好好好,你不想太平过日子,那朕就遂了你的愿!罢黜你所有官职!发配去岭州,今日就动身!”
新帝话还没说完,傅归时就起身往外走,他边走边将官帽官服还有腰间的革带褪下,一路丢到延政殿外,而后径直回家收拾包袱去了。
沈燕瓷记得傅归时的包袱里除了些纸笔盘缠和衣裳,还有一个小小荷包。
他轻装上阵,一人骑着马就往岭州方向出发。
后头沈薛两家被暗中杀害,沈燕瓷魂魄消散,也就不知道傅归时去往岭州是何下场了。
不过岭州是苦寒之地,加之新帝是小肚鸡肠之人,定然会在途中给傅归时使绊子,沈燕瓷想,他的结局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思忖之间,傅归时已经到了正堂。
“臣傅归时参见太子妃,太子妃万福。”
像是毫不惊讶沈燕瓷出现在此,傅归时微微躬身,神态自若地拱手请安。
温润如玉的声音将沈燕瓷从回忆中拉了出来,她打量的视线顺势落到这位最年轻的权臣身上。
只见他眉眼淡漠,身形高瘦,浑身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冷冽气势,乍一看并不太像是文官,好在他那身藏青色竹枝暗纹的圆领袍又给他添了几分斯文气,这才叫沈燕瓷看着没那么发怵。
“中丞大人免礼。”她收回视线,声音泠泠。
傅归时直起身子,又跟荣承侯夫妇拱手,随后道:“沈侯爷,渝州发来了急函。”
听闻是急函,荣承侯不敢耽搁,起身跟着傅归时往宫中去。
看着二人急匆匆离去的背影,荣承侯夫人轻叹一口气:“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等到你父亲归休。”
荣承侯今年快六十,当年他和武宁侯一起征战沙场,一直到三十二岁才成亲,成亲后又过了四五年荣承侯夫人才怀上身孕,所以沈燕瓷兄妹是晚得子。
除去她是家中唯一一个女儿的因素,这也是为何沈薛两家都无比宠她的原因。
荣承侯夫人话到这里,沈燕瓷接茬道:“父亲年事已高,先前打仗又落下病根,理当早些归休才是,若母亲能劝劝父亲,宫中那头我也会去说的。”
比起等到太子登基父亲舅舅被扣屎盆子,沈燕瓷觉得自请归休才是条好出路。
到时候等父亲舅舅都退出朝堂,自己也跟太子和离,他们一家大可以远离玉京去寻个江南小镇安定下来,过过闲散日子,享受安宁。
荣承侯夫人没想到女儿竟和自己想法一样,她眼露惊喜,已经迫不及待想象丈夫归休后的生活。
不过片刻,她眼底又蒙上一层雾气,“只可惜你嫁进了帝王家,若我们是寻常百姓,母亲还能帮你照看孩子,每日守在你们身边,不必这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若母亲想我嫁进寻常人家,那我明日就跟太子和离去!”
沈燕瓷状似玩笑来了这么一句,吓得荣承侯夫人赶忙捂住了她的嘴。
“胡闹!傅中丞还没走远,这种话岂是能随口胡诌的?!”
荣承侯夫人眉头蹙起,俨然是有些忌惮这位中丞大人。
“傅中丞是什么人?御史台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纠察官员肃正朝廷纲纪的地方!便是你父亲都得让傅中丞三分,如今皇上又让傅中丞做了太子詹事,在他面前你切不可这般口无遮拦,小心此事真传到太子耳中,到时候太子责罚下来,只怕你要受委屈……”
沈燕瓷眉梢微动,“太子詹事?”
前世她只去过几次太子书房,出了手帕一事后,太子就不许她再进书房,因此她确实不知道傅归时成了太子詹事,更没在太子府遇上过傅归时。
“可不是么,原本皇上是想让你父亲辅佐太子,但你父亲年纪大了,所以皇上重新指了傅中丞去……”
荣承侯家中就只有一妻,夫妻二人恩爱多年,几乎是无话不说。
是以,朝堂之事,荣承侯夫人知道的要比嫁作太子妃的沈燕瓷多。
沈燕瓷听着母亲的话,心中有了盘算。
她自知自己与太子的婚事本就是为了巩固势力而存在,想要和离,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情。
莫说前朝的妃嫔,就是古往今来,能与皇家和离的妃嫔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她必须得找个机会让宫中,或者说是皇上重视自己。
她想起前世今日也是有密函到玉京。
那时宫中来人传了太子觐见,魏钰进宫直到天亮才回来,回来后他一直抱怨,说二皇子是个蠢货,竟什么话都往密函中写。
她这才知道渝州地震了。
今年夏天渝州罕见大水,冲毁良田千万亩,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拨款拨粮好不容易安抚下百姓,带着百姓重建家园,如今又发生地震,粮食短缺,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有人传言老天频频降灾是因为皇上当年弑父夺权,所以老天不悦降下惩罚……
二皇子向来耿直,密函中除了想要朝廷拨款救济、出兵镇守外,竟也将百姓的传言给写了进去。
可想而知皇帝在看到那封密函的时候脸色有多可怕。
因着二皇子不在跟前,所以在跟前的这个儿子就成了皇帝的出气筒。
魏钰先是被骂着出气,后头皇帝问他应当如何处理渝州舆论时,他不知道答了什么,又挨了一顿打。
想起魏钰那时红肿着脸的样子,沈燕瓷心中生出几分爽快。
魏钰此人确实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他之所以能成太子,不光是因为他是皇帝嫡长子,更是因为他的生母是皇帝的青梅竹马。
皇帝允诺了先皇后让他儿子做太子,所以,只要魏钰没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皇帝都会保他太子之位。
如今魏钰被罚去京郊军营,便是皇帝召见他,他最快也得两刻才能赶到宫中。
前世她既可以扶魏钰这个草包稳坐储位,如今她也可以扶起自己。
今晚,便是她的机会。
她不敢耽搁,让瑞雪拿了披风叫门房备马,又让厨房装些点心到食盒里。
她要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