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才挂上的艾草,这会儿就派上了用场。
姜雨把半干的艾叶摘下来,两只手一直揉,几分钟钟的时间,艾草变成了艾绒。
双手合在一起,跟揉面团似的揉艾绒,把艾绒捏成艾塔的模样,塔尖一触碰到火种,艾烟就弥漫了整双手。
把艾塔放进山洞里面,她还怕蚊子死的太慢,火三轮压箱底的雨衣都让她翻了出来挂在洞口,把山洞捂的死死的。
她就光把脑袋从洞口伸了出来,一夜安眠。
天光乍亮,姜雨的生物钟醒的比她脑子快。
睁开眼睛迷茫的这个崭新世界,内心平静又安详。
早上好,一拳干烂这个宇宙。
——姜雨
昨晚上没吃饭,她刚醒,肚子也跟着叫。
嘴里咬着苹果,踩着露水就去了竹林,中午日头太大,十二点之前要把活干完。
今天还要砍几根竹子回来,她心爱的火三轮才买半年,风吹日晒的,再给她晒坏了,她得给火三轮搭个棚子。
去了竹林她先砍的竹子,一晚上没来,昨天跟她差不多高的竹笋今天又往上窜了一头。
挑着那种老粗竹子砍了三根,该说不说这儿的毛竹也是真的粗,汤碗那么粗的竹子随处可见。
她转悠了半天,又找到了两根半米高小竹笋,老竹笋多是多,也是真的难吃,尤其还没什么调味的。
三根竹子,两根小竹笋,姜雨来回跑了四趟,人都差点累没了,才全部搬回来。
竹子又粗又长,十几米的竹竿压在后面,总有七八十斤一根,一口气扛回来,腿都在打颤。
最后搬竹笋回来的时候她还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到一棵枇杷树,橙黄色的枇杷已经熟透了,姜雨刚走进,惊走了一片小鸟,树上的枇杷都被吃了一半了。
刚看到枇杷的时候,她还想着吃多少摘多少,吃完了再摘,等走近看到满树的鸟,有这些鸟在,要不了三天,剩下的这些枇杷就要被叨没。
也不知道这是多少年前没被驯化的野生枇杷,核大肉少,倒是甜的不行。
姜雨站在树下吃了几颗,到家了舌根都是甜的。
枇杷树离山洞也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她没有趁手的工具,山地坑坑洼洼的还有小路,火三轮也骑不过去。
最后砍了根老亚麻,把皮剥下来当绳子,摘枇杷的时候连着枝芽一起摘,用亚麻皮捆住,缠在棍子上扛回来,也扛了两趟,才把树上的枇杷全部摘回来。
枇杷连着木棍让她挂在阴凉的树下,顺手把外衣脱掉扔进水里,整个人瘫在车斗,手都抬不起来了。
真的很累,今天干的活全部超纲。
一口气还没缓过来,肚子也参加进来,头冒金星,胃也饿的直抽抽。
姜雨感觉自己再晚一秒就会被饿死。
大概是‘饿死’两个字刺痛了她脆弱的心灵,姜雨果断的抽出来一包自热火锅来续命。
说是自热包,姜雨还是刨开火堆,把火引燃了。
她现在有火,烧起来也方便,自热包留下来,万一那天遇到突发情况,说不定还能救命。
保温杯接了半杯水,一盒自热火锅五包菜,姜雨只放了一包,一包辣油只倒进去了十分之一,真十分之一。满满大一缸水,里面就零星的飘着几颗红油花子。也就宽粉舍得了一点,放了估计有三分之一。
好不容易见了辣油,这么点东西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昨天煮好的竹笋,让她挑了两个竹笋尖尖,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汤里,方便入味。
又在水塘边掐了几把都已经开花了,却还是很嫩的婆婆丁,好歹给这一碗汤粉添了点绿。
趁着煮宽粉的时间,姜雨解了两支枇杷,蹲在水坑的下游洗,枇杷身上有毛,在水坑洗,她怕后面洗澡的时候,毛在沾到身上。
枇杷洗好宽粉也煮的差不多了,她把自热锅的两层壳拿出来,里面白色那层以后就当她的碗,之前那个小铁盒收起来,好装其他东西,外面那层黑色的塑料壳就用来装枇杷。
今天也算是丰盛的一餐了。
滚烫的宽粉跟竹笋一入口,不停叫嚣的胃瞬间得到了平复,虽然盐味儿跟辣味儿依旧淡的可怜,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吃到一半,感觉胃没那么难受了,姜雨才慢了下来,把保温杯稍微涮了下,准备烧水融化昨天那团蜡油。
烧水的时候嘴也没闲着,洗好枇杷连皮都没放过,直接整颗丢进嘴里,只有枇杷核被她整齐的装进了盒子里。
回头统统种下去,明年收货一大堆枇杷苗,后年收货一大片枇杷林,大后年就有吃不完的枇杷了。
煮蜡油的时候都不用担心保温杯上的辣油洗不干净,就那点油花子,还没来得及沾上杯壁,就被她喝进了肚子里。
水温慢慢升高,蜡团也在高温的刺激下逐渐融化。
水的密度大于蜡,在蜡团彻底融化后,裹在蜡团里的杂质会沉下水底,蜡则会漂浮在水面上。
蜡的熔点很低,大概五十摄氏度左右,在水沸腾之前,姜雨就把把保温杯从火堆上拿了下来,风水温冷却下去,最上面那层蜡也慢慢凝固。
风蜡油凝固的差不多了,姜雨把杯底的杂质倒掉,又接上半杯清水,重复刚才的步骤。
姜雨一顿饭慢悠悠的吃完,没喝完的汤也舍不得倒,下午还能将就一顿。
肚子吃饱,就安心煮蜡油,就这样单独煮了三次,蜡油也从一团啥都有的黑东西,变成了一坨干干净净的黑东西。
没办法,能煮出来的杂质都煮出来了,蜡团还是黑色的,应该不影响使用。
砍了一小截竹子尖尖,把蜡团塞了进去,没有灯芯,还做不成蜡烛,明天早上去河边逛逛,看能不能找到灯芯草做灯芯。
煮完蜡油,都两点半快三点了。
昨晚上也没睡好,她拿着今天砍回来的小竹笋犹豫了一下,总感觉保温杯有一股蜡味儿,干脆把保温杯泡在小坑里,竹笋明天再煮。
估计蚊子也怕晒,白天都没什么蚊子。
姜雨趴在山洞口,刚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阳光是热烈的,梦里却是一片火光,她在灼人的火光里拼命寻找出路,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把她死死压住。
腿没感觉到疼,她做个梦把自己吓醒了,太阳西斜,阳光钻进了山洞里,脸上全都是石头印,太硬了,睡一觉全身都疼。
姜雨坐起来还是迷糊的,看了眼手上的腕表,她这一觉睡了三个小时。
保温杯在水里泡了那么久已经没什么蜡味儿了,她把中午没喝完的汤又热了一下,加了点竹笋跟婆婆丁下去。
盐味儿更淡了,尤其是竹笋,没盐没油真的难吃,要不是知道汗液跟尿液是一个成分,她都想把手放进汤里唰唰,看能不能多点味道。
将就着吃完,姜雨开始剃竹枝,削竹碗。
这里的毛竹都粗的吓人,她还在竹林里见到一根跟她腰差不多粗的竹子,她怕太沉扛不回来,就没砍。
不过今天背回来的这三根也不小,根部差不多都有碗口粗。
搭棚子用不了那么多竹子,她就把粗的部位,或长或短的砍下来,后面当碗,还是当水杯都行。
剃下来的竹枝也没随便扔,而是整齐的理好,用早上没用完的亚麻皮捆上,再用大石头压住。
给火三轮搭棚子的地方就在水潭旁边,为了棚子搭的结实,也为了少一点工作量,姜雨直接挑了三棵树,又砍了一根碗口粗的白杨树。
刨了个深坑,把白杨树栽在里面。正好是一个正方形。
爬树还是个力气活,姜雨把竹子搭上每根树的树杈上,又用亚麻绳子绑牢,整个人就像被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头发丝都在滴汗。
今天的活先告一段落吧!
泡在水塘里洗了一个战斗澡,洗完头发都没擦,姜雨就把上午吃剩下的枇杷核翻出来,找了一块看起来就挺肥沃的地。
用木棍把土凿松,再把枇杷核挨个的插进土里。
半核枇杷核只插了小小一块地,姜雨用泥把枇杷核盖住,又接了一杯水洒上去。
边浇水,她嘴里还念念有词。
“给你们喝点水,你们早点生根发芽,我以后天天给你们浇水,你们早点长枇杷给我吃。”
姜雨把半干的艾叶摘下来,两只手一直揉,几分钟钟的时间,艾草变成了艾绒。
双手合在一起,跟揉面团似的揉艾绒,把艾绒捏成艾塔的模样,塔尖一触碰到火种,艾烟就弥漫了整双手。
把艾塔放进山洞里面,她还怕蚊子死的太慢,火三轮压箱底的雨衣都让她翻了出来挂在洞口,把山洞捂的死死的。
她就光把脑袋从洞口伸了出来,一夜安眠。
天光乍亮,姜雨的生物钟醒的比她脑子快。
睁开眼睛迷茫的这个崭新世界,内心平静又安详。
早上好,一拳干烂这个宇宙。
——姜雨
昨晚上没吃饭,她刚醒,肚子也跟着叫。
嘴里咬着苹果,踩着露水就去了竹林,中午日头太大,十二点之前要把活干完。
今天还要砍几根竹子回来,她心爱的火三轮才买半年,风吹日晒的,再给她晒坏了,她得给火三轮搭个棚子。
去了竹林她先砍的竹子,一晚上没来,昨天跟她差不多高的竹笋今天又往上窜了一头。
挑着那种老粗竹子砍了三根,该说不说这儿的毛竹也是真的粗,汤碗那么粗的竹子随处可见。
她转悠了半天,又找到了两根半米高小竹笋,老竹笋多是多,也是真的难吃,尤其还没什么调味的。
三根竹子,两根小竹笋,姜雨来回跑了四趟,人都差点累没了,才全部搬回来。
竹子又粗又长,十几米的竹竿压在后面,总有七八十斤一根,一口气扛回来,腿都在打颤。
最后搬竹笋回来的时候她还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到一棵枇杷树,橙黄色的枇杷已经熟透了,姜雨刚走进,惊走了一片小鸟,树上的枇杷都被吃了一半了。
刚看到枇杷的时候,她还想着吃多少摘多少,吃完了再摘,等走近看到满树的鸟,有这些鸟在,要不了三天,剩下的这些枇杷就要被叨没。
也不知道这是多少年前没被驯化的野生枇杷,核大肉少,倒是甜的不行。
姜雨站在树下吃了几颗,到家了舌根都是甜的。
枇杷树离山洞也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她没有趁手的工具,山地坑坑洼洼的还有小路,火三轮也骑不过去。
最后砍了根老亚麻,把皮剥下来当绳子,摘枇杷的时候连着枝芽一起摘,用亚麻皮捆住,缠在棍子上扛回来,也扛了两趟,才把树上的枇杷全部摘回来。
枇杷连着木棍让她挂在阴凉的树下,顺手把外衣脱掉扔进水里,整个人瘫在车斗,手都抬不起来了。
真的很累,今天干的活全部超纲。
一口气还没缓过来,肚子也参加进来,头冒金星,胃也饿的直抽抽。
姜雨感觉自己再晚一秒就会被饿死。
大概是‘饿死’两个字刺痛了她脆弱的心灵,姜雨果断的抽出来一包自热火锅来续命。
说是自热包,姜雨还是刨开火堆,把火引燃了。
她现在有火,烧起来也方便,自热包留下来,万一那天遇到突发情况,说不定还能救命。
保温杯接了半杯水,一盒自热火锅五包菜,姜雨只放了一包,一包辣油只倒进去了十分之一,真十分之一。满满大一缸水,里面就零星的飘着几颗红油花子。也就宽粉舍得了一点,放了估计有三分之一。
好不容易见了辣油,这么点东西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昨天煮好的竹笋,让她挑了两个竹笋尖尖,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汤里,方便入味。
又在水塘边掐了几把都已经开花了,却还是很嫩的婆婆丁,好歹给这一碗汤粉添了点绿。
趁着煮宽粉的时间,姜雨解了两支枇杷,蹲在水坑的下游洗,枇杷身上有毛,在水坑洗,她怕后面洗澡的时候,毛在沾到身上。
枇杷洗好宽粉也煮的差不多了,她把自热锅的两层壳拿出来,里面白色那层以后就当她的碗,之前那个小铁盒收起来,好装其他东西,外面那层黑色的塑料壳就用来装枇杷。
今天也算是丰盛的一餐了。
滚烫的宽粉跟竹笋一入口,不停叫嚣的胃瞬间得到了平复,虽然盐味儿跟辣味儿依旧淡的可怜,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吃到一半,感觉胃没那么难受了,姜雨才慢了下来,把保温杯稍微涮了下,准备烧水融化昨天那团蜡油。
烧水的时候嘴也没闲着,洗好枇杷连皮都没放过,直接整颗丢进嘴里,只有枇杷核被她整齐的装进了盒子里。
回头统统种下去,明年收货一大堆枇杷苗,后年收货一大片枇杷林,大后年就有吃不完的枇杷了。
煮蜡油的时候都不用担心保温杯上的辣油洗不干净,就那点油花子,还没来得及沾上杯壁,就被她喝进了肚子里。
水温慢慢升高,蜡团也在高温的刺激下逐渐融化。
水的密度大于蜡,在蜡团彻底融化后,裹在蜡团里的杂质会沉下水底,蜡则会漂浮在水面上。
蜡的熔点很低,大概五十摄氏度左右,在水沸腾之前,姜雨就把把保温杯从火堆上拿了下来,风水温冷却下去,最上面那层蜡也慢慢凝固。
风蜡油凝固的差不多了,姜雨把杯底的杂质倒掉,又接上半杯清水,重复刚才的步骤。
姜雨一顿饭慢悠悠的吃完,没喝完的汤也舍不得倒,下午还能将就一顿。
肚子吃饱,就安心煮蜡油,就这样单独煮了三次,蜡油也从一团啥都有的黑东西,变成了一坨干干净净的黑东西。
没办法,能煮出来的杂质都煮出来了,蜡团还是黑色的,应该不影响使用。
砍了一小截竹子尖尖,把蜡团塞了进去,没有灯芯,还做不成蜡烛,明天早上去河边逛逛,看能不能找到灯芯草做灯芯。
煮完蜡油,都两点半快三点了。
昨晚上也没睡好,她拿着今天砍回来的小竹笋犹豫了一下,总感觉保温杯有一股蜡味儿,干脆把保温杯泡在小坑里,竹笋明天再煮。
估计蚊子也怕晒,白天都没什么蚊子。
姜雨趴在山洞口,刚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阳光是热烈的,梦里却是一片火光,她在灼人的火光里拼命寻找出路,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把她死死压住。
腿没感觉到疼,她做个梦把自己吓醒了,太阳西斜,阳光钻进了山洞里,脸上全都是石头印,太硬了,睡一觉全身都疼。
姜雨坐起来还是迷糊的,看了眼手上的腕表,她这一觉睡了三个小时。
保温杯在水里泡了那么久已经没什么蜡味儿了,她把中午没喝完的汤又热了一下,加了点竹笋跟婆婆丁下去。
盐味儿更淡了,尤其是竹笋,没盐没油真的难吃,要不是知道汗液跟尿液是一个成分,她都想把手放进汤里唰唰,看能不能多点味道。
将就着吃完,姜雨开始剃竹枝,削竹碗。
这里的毛竹都粗的吓人,她还在竹林里见到一根跟她腰差不多粗的竹子,她怕太沉扛不回来,就没砍。
不过今天背回来的这三根也不小,根部差不多都有碗口粗。
搭棚子用不了那么多竹子,她就把粗的部位,或长或短的砍下来,后面当碗,还是当水杯都行。
剃下来的竹枝也没随便扔,而是整齐的理好,用早上没用完的亚麻皮捆上,再用大石头压住。
给火三轮搭棚子的地方就在水潭旁边,为了棚子搭的结实,也为了少一点工作量,姜雨直接挑了三棵树,又砍了一根碗口粗的白杨树。
刨了个深坑,把白杨树栽在里面。正好是一个正方形。
爬树还是个力气活,姜雨把竹子搭上每根树的树杈上,又用亚麻绳子绑牢,整个人就像被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头发丝都在滴汗。
今天的活先告一段落吧!
泡在水塘里洗了一个战斗澡,洗完头发都没擦,姜雨就把上午吃剩下的枇杷核翻出来,找了一块看起来就挺肥沃的地。
用木棍把土凿松,再把枇杷核挨个的插进土里。
半核枇杷核只插了小小一块地,姜雨用泥把枇杷核盖住,又接了一杯水洒上去。
边浇水,她嘴里还念念有词。
“给你们喝点水,你们早点生根发芽,我以后天天给你们浇水,你们早点长枇杷给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