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萱在朝堂上说出那样的话后,那些藩王仿佛就像是越好了一样,陆陆续续地进京了。
与此同时,宫内的宴席也开始准备起来了。
李若萱一边派人盯着那些藩王,以防止他们弄小动作,一边还有处理政务,难免对皇子们的看管松懈了些。
所以当下面的人说二皇子和安王世子在清风阁里为了争夺花魁打起来的时候,李若萱就知道有人开始想要打破这些年的平衡了。
李若萱疲倦地揉了揉太阳穴,问下面的人:“现在他们人在哪里?”
“京兆尹正将两伙人分开,等殿下来处理。”
“按照法律处理即可。”
东白有些不解地望向了长公主殿下。
李若萱淡淡道:“按照律法,姜国的官员若是嫖妓则要被关押几天十几天不等,既然他们违法了法律,那就按照律法来判。”
背后设局的人不外是想要她出手,这样不论她怎么处理,那些一直想要找机会的藩王都会冲上来撕咬,既然如此,那就不出手,让京兆尹按照律法来判。
本来在京城所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归京兆尹来管,只不过是因为犯事的两人身份特殊而已。
东白领命退下,将殿下的吩咐告诉了京兆尹。
京兆尹立刻就明白了长公主的意思,就按照律法让他们在牢里蹲几天,或是拿钱来赎人。
能被李若萱任命为京兆尹的当然不是什么简单的身份,至少是那些藩王想要拉拢不敢轻易得罪的人。
苏榆出声于书香之家,他的祖父是有名的大儒,他的父亲也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里不乏才华之人。
若是苏榆投靠他们,后面那一串才华之人岂不是也都过来了。
但是苏榆并不想在早期投靠哪个藩王,所以最后他决定中立,到李若萱的手下做事。
这样维持在一个平衡,让那些藩王看到希望,就不会随意地下黑手。
当时投靠到长公主门下的时候,他以为长公主会利用他身后的文人资源,没想到会将他放在京兆尹的位置上。
可此次做法却很妙,因为他坐镇京兆尹的愿意,那些藩王不敢闹的太过分,至少不敢沾染人命。
而在京城只要不出人命,那表面上的平和就可以维持下去。
有时候苏榆真的很佩服长公主殿下,但只可惜,姜国的气运早已消散殆尽,能够维持到现在的样子,只不过是长公主强撑的原因。
一旦长公主出了什么事,姜国绝对存活不了一年。
苏榆想到这里叹了口气,但凡长公主早出生三十年,或许还有机会,但现在……
苏榆没有再多想,去处理这件打闹的事情。
安王世子的家人很快就拿钱过来赎人了,他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二皇子的人拿钱来赎人。
看来长公主是想要二皇子在牢里呆几天,免得出去再惹什么麻烦了。
……
招待藩王的宫宴开了,皇帝坐在首位,而长公主则坐在下位。
宴会上歌舞不停,各个藩王都是笑脸相对,眼神相互交错,似乎在对什么暗号一样。
歌舞之后,就是藩王送礼的环节。
那些藩王大都是送一些玉器之类不会出什么错的东西。
可就在这时,唱礼的太监开口道:“章王送白雉福瑞一对。”
所谓的福瑞大都是各地献上来讨好皇帝的。
但是现在的藩王怎么可能来讨好皇帝,简直就是在嘲讽。
嘲讽皇帝自己领地上了出了福瑞,那就表面自己是受上天祝福的,他才是这真龙天子。
李若萱冷冷地看向章王,章王丝毫不惧,毫不掩饰地和李若萱对视。
他的眼里露出的是毫不掩饰的野心。
章王一向如此,在其他藩王还在韬光养晦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停地挑衅李若萱。
对于其他藩王来说,他们乐的有一个出头鸟,但对于李若萱来说,她最厌恶的就是章王,她需要一个平衡。
只要没有人出来撕破这表面的和平,那姜国就还是天下之主。
章王笑着道:“殿下,这对白雉是凭空出现在我的领地上的,它们全身雪白,没有一丝的杂色,实在稀罕,不如让本王带上来让殿下看看。”
说的虽然是请求,但语气里却不容拒绝。
李若萱也没打算拒绝,既然章王想要将这对白雉拿出来,显然后面还有些算计。
明面上的算计总比暗地里下绊子来的好。
而且在这么多藩王官员的面前,她也不能露出怯意。
李若萱起身朝着皇帝道:“父皇,儿臣对这白雉很是好奇,不如让章王将此物呈上?”
这些藩王可以无视父皇,但她却不能,毕竟于情皇帝是她的父亲,于理皇帝才是姜国的主人,所以李若萱不管做些什么,总要先请示过皇帝才行。
皇帝正无聊地喝着杯子里的酒,他对于李若萱和下面的人打官司丝毫不在意,只想着什么时候结束。
“啊,”皇帝听到李若萱点名,慢一拍才反应过来,回道:“既然如此,那就听长公主的,将那……什么呈上来。”
他都没听,哪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章王掩饰了眼里的鄙夷,就这样的东西,凭什么让他俯首称臣。
他扫了一眼其他的藩王,他们看起来似乎丝毫没有异色,但他能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是会装而已。
章王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就呈上给殿下看看。”
话音刚落下,章王的人就将一个遮着红布的笼子拎了上来。
章王走到笼子旁,将笼子上的红布拿下,只见里面果然有一对白雉。
白雉的羽毛的确雪白如雪,它们虽然经过车马劳累,但还是显得精神奕奕,显然被照顾的很好。
李若萱心里有些意外,她本来以为章王会在白雉上做文章,比如让白雉当初死亡或是发狂。
再以此借喻暗指姜国已经不受真龙的庇佑,白雉才会在他的领地活蹦乱跳,而一到京城就立刻死亡。
可现在白雉十分的安全,李若萱心里更加地警惕。
只见章王亲自提着白雉的笼子,走到李若萱的不远处,弯腰道:“殿下,此对白雉本王欲献给殿下作为聘礼,希望殿下可以下嫁给本王。”
李若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
她下意识地扫过其他藩王,只见他们虽然惊讶但却不意外。
李若萱立刻明白,这是他们约好的,想要借此来打破平衡。
到时候不管她嫁给哪个藩王,又或是不嫁,他们都有理由可以借此发兵。
就在全场因为章王突如其来的求娶而安静的时候,其他藩王也都出列。
“殿下,在下为本王的世子求娶殿下。”
“殿下,在下也愿殿下来下嫁本王……”
裴颍自然也非常配合其他藩王一起求娶长公主殿下下嫁。
他看向坐在椅子上的长公主,只见她的脸色越发难看,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坐在椅子上的苏榆看着现在的场面,知道平衡是不可能维持了,那些藩王已经不打算再继续隐忍下去了。
李若萱站了起来:“多谢各位厚爱,但本宫早就决定束发修行,为姜国祈福,愿天下风雨调顺,粮食丰盛。”
李若萱的话并不令在场的人意外,他们自然知道长公主不可能答应他们的求婚的。
长公主若是想要下嫁,恐怕以她的名望和绝对正统的身份,恐怕那些藩王早就打破头了。
他们只是想要一个理由的,比如因为长公主拒绝求婚,所以本王很是伤心,臣子们因为不忍主子伤心,所以派兵想要请长公主下嫁什么的。
所以啊,私下里不知道多少次,藩王们都庆幸长公主是女子而不是男子。
女子的身份多有制约,否则要是长公主是男子的话,他们今天就只能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了。
但嫁出去的女儿,谁知道会不会变心。
藩王们还是表现的一片痴情道:“殿下,臣对殿下实在是仰慕不止啊……”
这些表现可都是为了以后能够出兵的理由啊,自然是努力表现。
恐怕一些人已经在外面传播起了自己的痴情了。
底下的大臣们看着长公主被藩王逼迫,他们虽然愤恨不已,心里骂他们狼子野心,但他们也插不上嘴。
最重要的是,长公主连随便说和他人有婚约也不行。
毕竟长公主若是嫁给了其他人,那就不能再插手朝政了。
否则那些藩王恐怕又要以清君侧的名字来出兵了。
李若萱冷眼看着那些表面痴情不已的藩王,心里冷笑一声,道:“本宫与佛有缘,早就决定此生不会嫁人了。”
但这话自然是没人信的。
只见李若萱随意地拔出旁边侍卫的剑,将头发一散……
众人只见一道剑光闪过,青丝落下。
在众人惊骇的眼里,李若萱的长发变成了齐肩的短发。
李若萱握住手里被割下的青丝,淡淡道:“断发以明志。”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
时人一直以有一头秀发为荣,断发就和断头一样。
在场的人没一人想到长公主竟然能下此决心。
若他们再纠缠下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痴情于长公主还可以说的过去,但痴情于一个佛门弟子,那就于名声上有碍了。
与此同时,宫内的宴席也开始准备起来了。
李若萱一边派人盯着那些藩王,以防止他们弄小动作,一边还有处理政务,难免对皇子们的看管松懈了些。
所以当下面的人说二皇子和安王世子在清风阁里为了争夺花魁打起来的时候,李若萱就知道有人开始想要打破这些年的平衡了。
李若萱疲倦地揉了揉太阳穴,问下面的人:“现在他们人在哪里?”
“京兆尹正将两伙人分开,等殿下来处理。”
“按照法律处理即可。”
东白有些不解地望向了长公主殿下。
李若萱淡淡道:“按照律法,姜国的官员若是嫖妓则要被关押几天十几天不等,既然他们违法了法律,那就按照律法来判。”
背后设局的人不外是想要她出手,这样不论她怎么处理,那些一直想要找机会的藩王都会冲上来撕咬,既然如此,那就不出手,让京兆尹按照律法来判。
本来在京城所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归京兆尹来管,只不过是因为犯事的两人身份特殊而已。
东白领命退下,将殿下的吩咐告诉了京兆尹。
京兆尹立刻就明白了长公主的意思,就按照律法让他们在牢里蹲几天,或是拿钱来赎人。
能被李若萱任命为京兆尹的当然不是什么简单的身份,至少是那些藩王想要拉拢不敢轻易得罪的人。
苏榆出声于书香之家,他的祖父是有名的大儒,他的父亲也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里不乏才华之人。
若是苏榆投靠他们,后面那一串才华之人岂不是也都过来了。
但是苏榆并不想在早期投靠哪个藩王,所以最后他决定中立,到李若萱的手下做事。
这样维持在一个平衡,让那些藩王看到希望,就不会随意地下黑手。
当时投靠到长公主门下的时候,他以为长公主会利用他身后的文人资源,没想到会将他放在京兆尹的位置上。
可此次做法却很妙,因为他坐镇京兆尹的愿意,那些藩王不敢闹的太过分,至少不敢沾染人命。
而在京城只要不出人命,那表面上的平和就可以维持下去。
有时候苏榆真的很佩服长公主殿下,但只可惜,姜国的气运早已消散殆尽,能够维持到现在的样子,只不过是长公主强撑的原因。
一旦长公主出了什么事,姜国绝对存活不了一年。
苏榆想到这里叹了口气,但凡长公主早出生三十年,或许还有机会,但现在……
苏榆没有再多想,去处理这件打闹的事情。
安王世子的家人很快就拿钱过来赎人了,他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二皇子的人拿钱来赎人。
看来长公主是想要二皇子在牢里呆几天,免得出去再惹什么麻烦了。
……
招待藩王的宫宴开了,皇帝坐在首位,而长公主则坐在下位。
宴会上歌舞不停,各个藩王都是笑脸相对,眼神相互交错,似乎在对什么暗号一样。
歌舞之后,就是藩王送礼的环节。
那些藩王大都是送一些玉器之类不会出什么错的东西。
可就在这时,唱礼的太监开口道:“章王送白雉福瑞一对。”
所谓的福瑞大都是各地献上来讨好皇帝的。
但是现在的藩王怎么可能来讨好皇帝,简直就是在嘲讽。
嘲讽皇帝自己领地上了出了福瑞,那就表面自己是受上天祝福的,他才是这真龙天子。
李若萱冷冷地看向章王,章王丝毫不惧,毫不掩饰地和李若萱对视。
他的眼里露出的是毫不掩饰的野心。
章王一向如此,在其他藩王还在韬光养晦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停地挑衅李若萱。
对于其他藩王来说,他们乐的有一个出头鸟,但对于李若萱来说,她最厌恶的就是章王,她需要一个平衡。
只要没有人出来撕破这表面的和平,那姜国就还是天下之主。
章王笑着道:“殿下,这对白雉是凭空出现在我的领地上的,它们全身雪白,没有一丝的杂色,实在稀罕,不如让本王带上来让殿下看看。”
说的虽然是请求,但语气里却不容拒绝。
李若萱也没打算拒绝,既然章王想要将这对白雉拿出来,显然后面还有些算计。
明面上的算计总比暗地里下绊子来的好。
而且在这么多藩王官员的面前,她也不能露出怯意。
李若萱起身朝着皇帝道:“父皇,儿臣对这白雉很是好奇,不如让章王将此物呈上?”
这些藩王可以无视父皇,但她却不能,毕竟于情皇帝是她的父亲,于理皇帝才是姜国的主人,所以李若萱不管做些什么,总要先请示过皇帝才行。
皇帝正无聊地喝着杯子里的酒,他对于李若萱和下面的人打官司丝毫不在意,只想着什么时候结束。
“啊,”皇帝听到李若萱点名,慢一拍才反应过来,回道:“既然如此,那就听长公主的,将那……什么呈上来。”
他都没听,哪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章王掩饰了眼里的鄙夷,就这样的东西,凭什么让他俯首称臣。
他扫了一眼其他的藩王,他们看起来似乎丝毫没有异色,但他能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是会装而已。
章王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就呈上给殿下看看。”
话音刚落下,章王的人就将一个遮着红布的笼子拎了上来。
章王走到笼子旁,将笼子上的红布拿下,只见里面果然有一对白雉。
白雉的羽毛的确雪白如雪,它们虽然经过车马劳累,但还是显得精神奕奕,显然被照顾的很好。
李若萱心里有些意外,她本来以为章王会在白雉上做文章,比如让白雉当初死亡或是发狂。
再以此借喻暗指姜国已经不受真龙的庇佑,白雉才会在他的领地活蹦乱跳,而一到京城就立刻死亡。
可现在白雉十分的安全,李若萱心里更加地警惕。
只见章王亲自提着白雉的笼子,走到李若萱的不远处,弯腰道:“殿下,此对白雉本王欲献给殿下作为聘礼,希望殿下可以下嫁给本王。”
李若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
她下意识地扫过其他藩王,只见他们虽然惊讶但却不意外。
李若萱立刻明白,这是他们约好的,想要借此来打破平衡。
到时候不管她嫁给哪个藩王,又或是不嫁,他们都有理由可以借此发兵。
就在全场因为章王突如其来的求娶而安静的时候,其他藩王也都出列。
“殿下,在下为本王的世子求娶殿下。”
“殿下,在下也愿殿下来下嫁本王……”
裴颍自然也非常配合其他藩王一起求娶长公主殿下下嫁。
他看向坐在椅子上的长公主,只见她的脸色越发难看,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坐在椅子上的苏榆看着现在的场面,知道平衡是不可能维持了,那些藩王已经不打算再继续隐忍下去了。
李若萱站了起来:“多谢各位厚爱,但本宫早就决定束发修行,为姜国祈福,愿天下风雨调顺,粮食丰盛。”
李若萱的话并不令在场的人意外,他们自然知道长公主不可能答应他们的求婚的。
长公主若是想要下嫁,恐怕以她的名望和绝对正统的身份,恐怕那些藩王早就打破头了。
他们只是想要一个理由的,比如因为长公主拒绝求婚,所以本王很是伤心,臣子们因为不忍主子伤心,所以派兵想要请长公主下嫁什么的。
所以啊,私下里不知道多少次,藩王们都庆幸长公主是女子而不是男子。
女子的身份多有制约,否则要是长公主是男子的话,他们今天就只能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了。
但嫁出去的女儿,谁知道会不会变心。
藩王们还是表现的一片痴情道:“殿下,臣对殿下实在是仰慕不止啊……”
这些表现可都是为了以后能够出兵的理由啊,自然是努力表现。
恐怕一些人已经在外面传播起了自己的痴情了。
底下的大臣们看着长公主被藩王逼迫,他们虽然愤恨不已,心里骂他们狼子野心,但他们也插不上嘴。
最重要的是,长公主连随便说和他人有婚约也不行。
毕竟长公主若是嫁给了其他人,那就不能再插手朝政了。
否则那些藩王恐怕又要以清君侧的名字来出兵了。
李若萱冷眼看着那些表面痴情不已的藩王,心里冷笑一声,道:“本宫与佛有缘,早就决定此生不会嫁人了。”
但这话自然是没人信的。
只见李若萱随意地拔出旁边侍卫的剑,将头发一散……
众人只见一道剑光闪过,青丝落下。
在众人惊骇的眼里,李若萱的长发变成了齐肩的短发。
李若萱握住手里被割下的青丝,淡淡道:“断发以明志。”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
时人一直以有一头秀发为荣,断发就和断头一样。
在场的人没一人想到长公主竟然能下此决心。
若他们再纠缠下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痴情于长公主还可以说的过去,但痴情于一个佛门弟子,那就于名声上有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