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见鬼的巧合
看了将近一下午的话本,明昭看天色渐暗,便收了书,伸了个懒腰。
你还真别说!
这古人写的话本还真是...十分好看!
你想啊,这些写书的肯定都是读书识字、有文采的。
而古代能读书的都是有些家底的,读书肯定是为了参加科举,而科举嘛,众所周知,很卷。
所以,这写的虽然是话本,但也是文采斐然,香艳而不低俗,十分有品!
明昭意犹未尽的把书收进屋子,藏好,然后看着还在院子里吃点心的系统,无奈地喊了一声:
“圆宝,别吃点心了,准备吃饭。”
圆宝是明昭给系统的名字。
刚开始是因为它这具身体的眼睛圆溜溜的,但是这几年,因为这小丫头不停地吃吃吃,可谓是脸儿圆圆,肚儿圆圆。
晚膳是膳房送过来的,明昭没有跟父母一起吃。
明昭的父亲明敬松是一个典型的古代靠读书达到阶级上升的成功人士。
明父出身只是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据说祖上有人曾做过宰相,但是这几十年来家中已经许久没有子弟做过官了。
明父年幼时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中了进士,然后娶了自少时就喜欢的青梅为妻,二十一岁有了明昭,明昭如今也才十六,明父也不过三十七岁。
明父正值壮年,白天忙了一天公务,晚上这种...
嗯...跟母亲培养感情的恩爱时刻,明昭不想去吃狗粮。
她跟圆宝慢悠悠地用完晚膳,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古代晚上的照明条件不太好,明昭就没有继续看书。
而是在庭院的花园里散步消食。
刚走了两圈,远远地就看见明父明母带着各自的丫鬟小厮朝自己这边过来了。
“父亲,母亲。”
明昭笑着上前行礼问安后,将眼神移向明父,语气带着疑惑:
“这么晚了,父亲怎么带着母亲突然过来?”
明昭年纪不大,本来是一位看起来就十分儒雅风度的美男子。
但正因为年纪不老,外表又比较出色,所以为了看起来比较威严,续了胡子,看起来倒像是四十多岁。
明父生的高,平时都是脊背挺拔的,但今天却莫名地放松了背脊。
他下垂着肩膀,情绪此时看起来似乎有些低落。
因为夜晚院子里的烛光昏暗,明昭并没有发现明父明母的眼眶都是红着的。
看着自己的宝贝闺女,明父眉间带着忧色,张了张嘴,却没有回答明昭的问题。
倒是明昭的母亲,她先是安慰性地拍了拍明父的肩膀,然后,眉间带着忧郁、目露不舍地看着自己在昏暗灯光下也依旧眉目如画的女儿。
明母叹了口气,开口解释道:
“昭昭啊,今日你父亲收到京城的文书....”
“陛下今年要选秀,而你的名字...正好在册。”
明母名叫宁筠,出身南方的书香门第。
但性格却不像传统的南方姑娘那般内敛温婉,而是一个明媚如阳的性子。
平时,除了装病,她很少有现在这副忧愁模样。
她与明昭两人站在一起,就像一对姐妹花。
明昭听到母亲的话后,向来情绪淡淡的眸中闪过一抹惊愕。
说实话,她没办法不惊讶。
穿越过来,佛系躺平这么多年,明昭都想好以后要招个婿,继续过自己悠闲的小日子了!
结果,现实现在告诉她,她以后可能要开启宫斗剧本了?!
其实,如果不是古代女子不嫁人太过惊世骇俗,明昭甚至想过一直不嫁人的。
现在,突如其来的选秀将自己好好地人生规划被打乱了,明昭气得在心里直骂皇帝是个老六。
不过,明昭心理年龄摆在这,她向来是情绪稳定惯了的,所以又很快平静了下来。
而且,她心里还有个疑问。
“父亲,这次选秀为何如此突然?按照惯例,不是都会事先通知各州官府上报名单,然后再决定由谁参加吗?”
明父自从知道这个消息以来,便一直愁眉不展。
听到女儿的问题,他苦着一张脸解释道:
“依我看,这次选秀恐怕是户部和礼部蓄谋已久的!”
明父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变得哀怨起来。
“当今陛下自登基以来,一直勤于政务,疏于后宫,甚至连皇后都没立,以至于多年来宫里都未有皇子公主诞生。”
“如今朝堂内外都稳定了,那些大臣们便开始在皇嗣上打主意了。”
“户部在早些年便登记了各地官员、士族家中的子女名单,因为当时并未说要选秀,我也就没有在意。”
“再加上,那时候你还未及笄,也不会被选作秀女,所以我便如实上报了。”
“按理说陛下早就该选秀的,但是陛下无心此事便一拖再拖。”
“平平安安这么几年过去了,谁知道那些朝臣会突然提起皇嗣与立后一事,皇帝推脱不过,才会同意选秀。”
“户部和礼部的人迟则生变,紧赶着就在当年统计的名单里来挑选适龄女子进京选秀,如今你又刚好到了年纪....”
明昭听完这前因后果,只得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确实算她倒霉,要是再晚上一年,说不定她就已经招到赘婿可以逃过此劫了。
以前,因为明父任职的地方远离京城,明昭也没有太过关注如今的皇帝。
只知道他是少年登基,手腕了得,却并不知道这位皇帝..他不仅年轻、还不立后、还没有子嗣。
也难怪那些大臣们着急选秀....
这么多年连一个公主都没有,确实是....该着急了。
只是没想到,蝴蝶轻轻煽动了一下翅膀,明昭的人生规划便被打乱了。
明昭在内心感慨完,还不待说些什么,明父明母突然屏退了下人。
明昭见状便知道一定是他们是有话要说,便等待着他们下文。
果然,明母见没有了外人,伸手抚摸了一下明昭的额发,拉着明昭的手,低声安慰道:
“昭昭,你不用怕,这只是待选名单,还要由各州长官审核名单,如果定亲了的,是可以上报退选的.....”
明母话中的未尽之意不难理解。
她的意思是....如果明昭不想参选,他们就想办法为她暂选一门亲事作为遮掩,以此来退选。
只是,待选秀女是不得定亲的,除非两家商量好借口,说是早就订过亲了,并且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这是真的,不会被外人抓到马脚。
明昭注意到,明母说这话时,明父在一旁虽没说什么,但观他神色便知道,他也是赞同母亲的说法的。
看着父母关切的眼神,明昭心里暖了暖。
要知道这可是故意逃避选秀,在盛朝律例里,这可是欺君的重罪。
明父为官十几载,处事正直清廉,虽说不上愚忠,但对当今皇帝也是敬重有加。
如今为了明昭,明父竟然愿意做出欺君之事。
这着实让明昭感动不已。
可是,明昭知晓明父在官场上,一心只想为百姓做实事,从不参与党争。
如今在朝廷里几个党派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已是如履薄冰。
逃避选秀一旦事发,便是抄家的重罪,明昭实在不愿让明父为自己冒险。
光是林州,盯着明父官位的其他几个党派中人便不止一个。
更何况明昭在林州还有着江南第一美人的称号,她的亲事被很多人关注着。
所以这件事要想不被发现端倪,必须要找一个靠谱的信得过的人家,到时候选秀风头过了,还得方便退亲。
这诸多限制下,要想短时间内办成此事,实在不容易。
所以,面对父母隐晦地提议,她摇了摇头,出言劝慰:
“父亲母亲不必如此,选秀事发突然,现在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定亲谈何容易,就算匆忙之下找到了,那人的人品心性也未必靠谱,到时候退亲也不方便,难不成要让女儿随便找个人凑合成亲?”
“与其这样,倒不如选秀入宫,至少当今圣上是个十分英明,有盛世明君之像。”
“而且,这次选秀,各地的贵女、美人一定不少,女儿也不一定会中选,父亲母亲实在不用太过忧心。”
听到明昭前面的话,明母连连反驳:
“那怎么行,我们昭昭一定要嫁给一个满心满眼都是你的人。”
虽然按照盛朝的惯例,未中选的秀女是可以归家的。
然而,明母却没有因明昭的话而打消想法,因为她根本没想过,明昭会落选。
大概这就是....当母亲的总是对自家孩子有着浓厚的滤镜。
明母觉得自家闺女长得这般好看,端庄有礼,性格温和,自从及笄,上门求亲的人都没断过!
只是一直未找到合心意的,所以才拖了下来。
明母坚信,只要那皇帝只要不是瞎子,她闺女怎么可能不入选。
而让她捧在手心,娇养着长大的宝贝闺女要离家那么远,进到皇宫那种吃人的地方,她说什么也不愿意。
所以,她直接忽略了明昭说的‘未必入选’的这后半句话,转而对着前面半句继续解释道:
“不,昭昭,你听我说。”
说到这,明母眉间有了些笑意,她看着明昭道:
“其实,我跟你父亲已经找好了人选......”
“而且人你也认识的,是护国将军卫家的那位小公子。”
明昭在脑子里搜索了一翻,终于把这个‘护国将军卫家的小公子’跟一个人的名字对上。
只是这次人选,着实她有些惊讶:
“母亲说的是...卫璟川?”
明母笑着点了点头,“正是,你们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的,要说也算半个青梅竹马呢。”
明昭对明母的这个说法有些无奈,
“这算什么青梅竹马?人家不过是在我们家借住过一段时间。”
“况且,卫大将军虽然和父亲交好,可母亲怎知道人家愿意和我们做这种欺君之事?”
“就算人家愿意,可选秀风头过了至少得一年,我们才能退亲的,卫公子今年二十有一了,到时候再因为此时耽误卫公子定亲就不好了。”
“昭昭怎知人家卫公子不是心甘情愿?”
明母看着自家的掌上明珠,眼神和语气都带着揶揄。
她戏谑道:
“难道不是你小时候跟人家说平生最崇拜的便是保家卫国、英俊威武的大将军?”
“你可知道为着你的这句话,人家苦练兵法武艺,十四岁便跟随父亲上了战场,每次打仗都是冲到最前面,如今人家的正四品的武卫中郎将,已经不是卫公子而是卫小将军了。”
明昭听到这话有些错愕。
她记得当时她原话的意思,只是单纯想表达对军人的赞美,并不是说自己喜欢或者想嫁给将军之类的啊?!
他怎么能断章取义呢?
你还真别说!
这古人写的话本还真是...十分好看!
你想啊,这些写书的肯定都是读书识字、有文采的。
而古代能读书的都是有些家底的,读书肯定是为了参加科举,而科举嘛,众所周知,很卷。
所以,这写的虽然是话本,但也是文采斐然,香艳而不低俗,十分有品!
明昭意犹未尽的把书收进屋子,藏好,然后看着还在院子里吃点心的系统,无奈地喊了一声:
“圆宝,别吃点心了,准备吃饭。”
圆宝是明昭给系统的名字。
刚开始是因为它这具身体的眼睛圆溜溜的,但是这几年,因为这小丫头不停地吃吃吃,可谓是脸儿圆圆,肚儿圆圆。
晚膳是膳房送过来的,明昭没有跟父母一起吃。
明昭的父亲明敬松是一个典型的古代靠读书达到阶级上升的成功人士。
明父出身只是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据说祖上有人曾做过宰相,但是这几十年来家中已经许久没有子弟做过官了。
明父年幼时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中了进士,然后娶了自少时就喜欢的青梅为妻,二十一岁有了明昭,明昭如今也才十六,明父也不过三十七岁。
明父正值壮年,白天忙了一天公务,晚上这种...
嗯...跟母亲培养感情的恩爱时刻,明昭不想去吃狗粮。
她跟圆宝慢悠悠地用完晚膳,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古代晚上的照明条件不太好,明昭就没有继续看书。
而是在庭院的花园里散步消食。
刚走了两圈,远远地就看见明父明母带着各自的丫鬟小厮朝自己这边过来了。
“父亲,母亲。”
明昭笑着上前行礼问安后,将眼神移向明父,语气带着疑惑:
“这么晚了,父亲怎么带着母亲突然过来?”
明昭年纪不大,本来是一位看起来就十分儒雅风度的美男子。
但正因为年纪不老,外表又比较出色,所以为了看起来比较威严,续了胡子,看起来倒像是四十多岁。
明父生的高,平时都是脊背挺拔的,但今天却莫名地放松了背脊。
他下垂着肩膀,情绪此时看起来似乎有些低落。
因为夜晚院子里的烛光昏暗,明昭并没有发现明父明母的眼眶都是红着的。
看着自己的宝贝闺女,明父眉间带着忧色,张了张嘴,却没有回答明昭的问题。
倒是明昭的母亲,她先是安慰性地拍了拍明父的肩膀,然后,眉间带着忧郁、目露不舍地看着自己在昏暗灯光下也依旧眉目如画的女儿。
明母叹了口气,开口解释道:
“昭昭啊,今日你父亲收到京城的文书....”
“陛下今年要选秀,而你的名字...正好在册。”
明母名叫宁筠,出身南方的书香门第。
但性格却不像传统的南方姑娘那般内敛温婉,而是一个明媚如阳的性子。
平时,除了装病,她很少有现在这副忧愁模样。
她与明昭两人站在一起,就像一对姐妹花。
明昭听到母亲的话后,向来情绪淡淡的眸中闪过一抹惊愕。
说实话,她没办法不惊讶。
穿越过来,佛系躺平这么多年,明昭都想好以后要招个婿,继续过自己悠闲的小日子了!
结果,现实现在告诉她,她以后可能要开启宫斗剧本了?!
其实,如果不是古代女子不嫁人太过惊世骇俗,明昭甚至想过一直不嫁人的。
现在,突如其来的选秀将自己好好地人生规划被打乱了,明昭气得在心里直骂皇帝是个老六。
不过,明昭心理年龄摆在这,她向来是情绪稳定惯了的,所以又很快平静了下来。
而且,她心里还有个疑问。
“父亲,这次选秀为何如此突然?按照惯例,不是都会事先通知各州官府上报名单,然后再决定由谁参加吗?”
明父自从知道这个消息以来,便一直愁眉不展。
听到女儿的问题,他苦着一张脸解释道:
“依我看,这次选秀恐怕是户部和礼部蓄谋已久的!”
明父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变得哀怨起来。
“当今陛下自登基以来,一直勤于政务,疏于后宫,甚至连皇后都没立,以至于多年来宫里都未有皇子公主诞生。”
“如今朝堂内外都稳定了,那些大臣们便开始在皇嗣上打主意了。”
“户部在早些年便登记了各地官员、士族家中的子女名单,因为当时并未说要选秀,我也就没有在意。”
“再加上,那时候你还未及笄,也不会被选作秀女,所以我便如实上报了。”
“按理说陛下早就该选秀的,但是陛下无心此事便一拖再拖。”
“平平安安这么几年过去了,谁知道那些朝臣会突然提起皇嗣与立后一事,皇帝推脱不过,才会同意选秀。”
“户部和礼部的人迟则生变,紧赶着就在当年统计的名单里来挑选适龄女子进京选秀,如今你又刚好到了年纪....”
明昭听完这前因后果,只得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确实算她倒霉,要是再晚上一年,说不定她就已经招到赘婿可以逃过此劫了。
以前,因为明父任职的地方远离京城,明昭也没有太过关注如今的皇帝。
只知道他是少年登基,手腕了得,却并不知道这位皇帝..他不仅年轻、还不立后、还没有子嗣。
也难怪那些大臣们着急选秀....
这么多年连一个公主都没有,确实是....该着急了。
只是没想到,蝴蝶轻轻煽动了一下翅膀,明昭的人生规划便被打乱了。
明昭在内心感慨完,还不待说些什么,明父明母突然屏退了下人。
明昭见状便知道一定是他们是有话要说,便等待着他们下文。
果然,明母见没有了外人,伸手抚摸了一下明昭的额发,拉着明昭的手,低声安慰道:
“昭昭,你不用怕,这只是待选名单,还要由各州长官审核名单,如果定亲了的,是可以上报退选的.....”
明母话中的未尽之意不难理解。
她的意思是....如果明昭不想参选,他们就想办法为她暂选一门亲事作为遮掩,以此来退选。
只是,待选秀女是不得定亲的,除非两家商量好借口,说是早就订过亲了,并且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这是真的,不会被外人抓到马脚。
明昭注意到,明母说这话时,明父在一旁虽没说什么,但观他神色便知道,他也是赞同母亲的说法的。
看着父母关切的眼神,明昭心里暖了暖。
要知道这可是故意逃避选秀,在盛朝律例里,这可是欺君的重罪。
明父为官十几载,处事正直清廉,虽说不上愚忠,但对当今皇帝也是敬重有加。
如今为了明昭,明父竟然愿意做出欺君之事。
这着实让明昭感动不已。
可是,明昭知晓明父在官场上,一心只想为百姓做实事,从不参与党争。
如今在朝廷里几个党派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已是如履薄冰。
逃避选秀一旦事发,便是抄家的重罪,明昭实在不愿让明父为自己冒险。
光是林州,盯着明父官位的其他几个党派中人便不止一个。
更何况明昭在林州还有着江南第一美人的称号,她的亲事被很多人关注着。
所以这件事要想不被发现端倪,必须要找一个靠谱的信得过的人家,到时候选秀风头过了,还得方便退亲。
这诸多限制下,要想短时间内办成此事,实在不容易。
所以,面对父母隐晦地提议,她摇了摇头,出言劝慰:
“父亲母亲不必如此,选秀事发突然,现在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定亲谈何容易,就算匆忙之下找到了,那人的人品心性也未必靠谱,到时候退亲也不方便,难不成要让女儿随便找个人凑合成亲?”
“与其这样,倒不如选秀入宫,至少当今圣上是个十分英明,有盛世明君之像。”
“而且,这次选秀,各地的贵女、美人一定不少,女儿也不一定会中选,父亲母亲实在不用太过忧心。”
听到明昭前面的话,明母连连反驳:
“那怎么行,我们昭昭一定要嫁给一个满心满眼都是你的人。”
虽然按照盛朝的惯例,未中选的秀女是可以归家的。
然而,明母却没有因明昭的话而打消想法,因为她根本没想过,明昭会落选。
大概这就是....当母亲的总是对自家孩子有着浓厚的滤镜。
明母觉得自家闺女长得这般好看,端庄有礼,性格温和,自从及笄,上门求亲的人都没断过!
只是一直未找到合心意的,所以才拖了下来。
明母坚信,只要那皇帝只要不是瞎子,她闺女怎么可能不入选。
而让她捧在手心,娇养着长大的宝贝闺女要离家那么远,进到皇宫那种吃人的地方,她说什么也不愿意。
所以,她直接忽略了明昭说的‘未必入选’的这后半句话,转而对着前面半句继续解释道:
“不,昭昭,你听我说。”
说到这,明母眉间有了些笑意,她看着明昭道:
“其实,我跟你父亲已经找好了人选......”
“而且人你也认识的,是护国将军卫家的那位小公子。”
明昭在脑子里搜索了一翻,终于把这个‘护国将军卫家的小公子’跟一个人的名字对上。
只是这次人选,着实她有些惊讶:
“母亲说的是...卫璟川?”
明母笑着点了点头,“正是,你们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的,要说也算半个青梅竹马呢。”
明昭对明母的这个说法有些无奈,
“这算什么青梅竹马?人家不过是在我们家借住过一段时间。”
“况且,卫大将军虽然和父亲交好,可母亲怎知道人家愿意和我们做这种欺君之事?”
“就算人家愿意,可选秀风头过了至少得一年,我们才能退亲的,卫公子今年二十有一了,到时候再因为此时耽误卫公子定亲就不好了。”
“昭昭怎知人家卫公子不是心甘情愿?”
明母看着自家的掌上明珠,眼神和语气都带着揶揄。
她戏谑道:
“难道不是你小时候跟人家说平生最崇拜的便是保家卫国、英俊威武的大将军?”
“你可知道为着你的这句话,人家苦练兵法武艺,十四岁便跟随父亲上了战场,每次打仗都是冲到最前面,如今人家的正四品的武卫中郎将,已经不是卫公子而是卫小将军了。”
明昭听到这话有些错愕。
她记得当时她原话的意思,只是单纯想表达对军人的赞美,并不是说自己喜欢或者想嫁给将军之类的啊?!
他怎么能断章取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