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朗,提及其这名字,若未见其人,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个男生,她自己从小也知道,无论是上课新任老师点名时的惊讶,亦或是同龄、同性女生的诧异和歧视,都无不在提醒宣朗自己:“嘿!你是一个拥有男生名字的女生。”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名字的选取,说是名字能决定命运,比抓周还重要呢。宣朗也正是应了验,凶悍、强势、好胜、无畏的性格想必也是名字所赋予的。而宣朗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最过幸运的无非是拥有美满欢乐的家庭,同时这也是她最喜欢津津乐道的。我们说:无论是西方还是咋们东方,咱们都讲究个隐私:所谓遇人不漏底,啥是底?家庭呗。宣朗倒好,逢人便唠,还竟都是些家底。人们都说宣朗像妈妈李清,都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而家中小其一岁的妹妹宣洁倒是又符名字又像爸爸宣天,文文弱弱、老老实实,倒还真是小家碧玉的模样。
宣朗作为孩子王,也全是依照了性子——争强好胜嘛。爱好迪迦,本命火影,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下水沟里掏虫虫。宣朗的一半童年是快乐的,另一半则是随着地理位置的辗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宣朗随着作为打工人的父母在沿海城市安居了十年,其间虽说是大人小孩都受过作为外地人的冷眼,也好在一家人相互扶持,总体来说倒还算过的愉快。但作为外地人,随着孩子长大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孩子上学。学前小学到还好,那上初中后可就不一样了,光落地户口不说,不同省区的教育制度、高考政策可就不一样了。宣天夫妇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认为孩子终究还是要回根,所以为了让两孩子早点习惯家乡的环境,于是在宣朗准备上四年级时,就将两姐妹送回了家。
就如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新鲜且经常被家人提及的地方总是对宣朗姐妹两有着无穷吸引力的。再加上从大城市回来的身份更是在无形中赋予两姐妹一种优于他人的自豪感。宣朗至今都记得长途客车上大爷和老奶奶对于城市白白嫩嫩孩子上下打量的目光,有的甚至抑制不住内心对孩子的欢喜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捏捏宣朗两姐妹的脸蛋和胖乎乎的小手。回家的路途一定是遥远的,颠簸的路途使得宣朗就着趴巴士窗的姿势吐了人家整整一干净窗户,宣洁则是靠着身陷行李堆的父亲潮红着脸蛋睡了过去。此时的宣朗不由得带着羡艳的目光瞅瞅宣洁,最终还是没吱声。
初到新家,爷爷奶奶的模样是陌生的,新的环境也是陌生和--失落的……对于一对好不容易脱离城市单间拥挤生活的姐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是可以同收到生日礼物的兴奋感相媲美的。如此,你便能想象当一大片一大片水泥石灰墙壁充斥眼前时所带来的失落感。爷爷奶奶也并非是宣朗想象中的模样,相较于沿海城市养生贵处的老人,自家的爷爷奶奶则是多出了一股浓烈的乡土和生活气息。以上,便是宣朗对新家的初印象。宣朗咂咂嘴,不满的情绪早已宣泄于口,即使如此,不得不说,新鲜感依旧是占了绝大多数的。也许是因为奶奶对宝贝孙女的欢喜和热情、也许亦或是两姐妹还并未做好迎接新生活的准备,潜意识下,竟获得了如同参加夏令营的乐感。“我只是玩玩,不多久便可以走了”的心态隐隐萌发。却不知道,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会致使此段想法成为空谈。宣朗在多年后想起时,也会依旧笑笑儿时那总以为谁都会生活买单的无知。
宣朗大致也记不清楚新生活是怎样开始的了,父亲送两姐妹回家后似乎没待几天就匆匆走了。那时候,宣朗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也还未形成,总之,在饮食、生活习惯全部变化后,宣朗才意识到这不是闹着玩的。而所谓的新鲜感也抵不住贫乏、清寒生活的半分摧残。而最让人苦恼的则是:宣朗可以体验到农村吸引真正城市人的一切,却唯独未感知到那独独一份的归属感。宣朗与宣洁都是痛恨那段刚开始的日子的,只不过宣朗不像宣洁那样:在每晚的定时电话联系时,都对着座机话筒哭的昏天黑地;宣朗对于脆弱、柔软的情绪是不屑于口的,宣朗就只喜欢凭借自己那单调的、无关重要的白日生活琐事将对话时间无限拉长。宣朗现在想想:发现记忆最深的竟不是奶奶对于昂贵长途电话费的抱怨,而是宣洁由于长期哭泣而略显红肿和泛起硬壳的脸庞,以及那多年沉淀发黑的鼻涕锅巴。宣朗在初中前一直都认为自己同宣洁并未有着所谓山高水远、深厚的姐妹情谊;但自诩为拥有超强记忆力的宣朗又不得不承认:占据自己儿时记忆最大比例的却是宣洁。
宣朗、宣洁作为一对年纪仅相差一岁且样貌极为相似的姐妹花在出门时是极为吃亏的。你问为何?被搭讪的可能性太大了,因为两人总会被问到千篇一律的、万年不变的:是否为双胞胎的问题。两人解释的过于频繁之后,连向来外向、礼貌的宣洁也都粗鲁直接的答道:“嗯!是的!双胞胎!”。宣朗惊讶于宣洁的回答,却只是撇撇宣洁,歪头继续啃自己的指甲。
宣朗童年的不幸就像一颗以毒药为糖心的糖果,初尝甜蜜诱人,实则危害丛生。一层层糖衣外壳融化后,它所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宣朗那几年一直都在怀疑自己最初所做的决定。
两姐妹刚回来那几年总是喜欢往母亲的表亲家跑,不为别的,自己的家中总是空旷且无聊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认识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哥哥,相对于宣朗、宣洁两个冒牌货来讲,他们两兄弟可是正宗的双胞胎。或许是拥有同样的父母外出境遇,以及同情于另外两兄弟借住他人家里多年的经历。宣朗、宣洁两人对其都是抱着十分友好的心态的。初知两兄弟在一个拥有住宿制度的学校念书时,宣朗是十分兴奋的。宣朗在性格方面虽大大咧咧,可在对于自己房间布置这块儿却是比普通女生更显得热情的。在接受了对于家中环境灰头土脸的失望后,此时,附带爬梯小床的诱惑被无限放大。于是在父亲提出关于学校选择的选项时,宣朗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那所拥有住宿制的小学。宣洁则似乎从来没有拥有对于高出自己一个头姐姐说“不”的权力。潜意识中对于宣朗害怕又依赖的情绪占了主导,也就由它去了。
由于插班生的缘故宣朗宣洁不得不留了一级。初到班级,宣朗的主观感觉是陌生而又害怕的,于是一个人默默的站在教室走廊外勾搭着腿心不在焉的望着楼下的风景。她知道,教室里的同学都在打探着她,所以她必须要假装不知道并且装作很酷的样子。
在人生最初的那十年里,身处洋气大城市孩童包围的宣朗从未觉得自己有任何颜值上的优势,而作为小孩子,对于外貌的攀比在那个时候也是还未形成的。而此时,在跨入十岁后的年龄段后,宣朗在新班级的各个同学的聊天八卦中了解到大家对自己的看法:又高、又瘦、又白、又好看。宣朗不得不承认到:颜值优势不仅是在同学中吃香的,连老师也会对你格外关注和喜欢。而由于留级的缘故,原本在外中等的成绩也在此时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语文这一方面,大城市学习的优势则表现的更为突出。于是在同学们的看法中又多出了一项成绩优秀的闪光点。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初尝“人美成绩好”的甜头后会是怎样的?是的,没错,宣朗喜欢上了这个班级,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喜欢上了被人追捧的快感,宣朗漂浮了……
在多年后的宣朗仍旧信奉“性恶论”。无需过多解释,宣朗知道自身就是最好的论据。
宣朗的性子自小便遵循了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强者为尊。所以遵从于人之动物的本性,宣朗争强好胜、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除此之外,宣朗还具有严重的守财奴气质,凡是一分一角都会被她紧紧攥在手里再转而存进自己的小金库里,这一点也似乎对照了万物生存竞争中抢占资源的本性。然而,在人类的社会里,生存的法则似乎是失效的。出众的外貌和优异的成绩并未能将同学们开学时的热情和友好延长。当宣朗的口无遮拦和性情缺点逐渐暴露于人前时,宣朗的朋友圈开始以一种极为迅猛的速度缩小。固定在宣朗周围的只有那四人,而这四人,无一例外,都是看重宣朗能够为其自身带来更多关注而作为利益点的。由此可见,友谊在利益面前是不堪入目的。而此阶段的宣朗依旧是单纯的:坏的单纯、想的单纯、宣朗说自己是遵从本性的。
宣朗是不懂得社交的。宣朗懂得与人相处的礼仪和尊重却掌握不了相互体谅、相互宽容、以及学会伪善的交友准则。如果说,宣朗所说做的一切是出于本性,那么教会宣朗人心丑陋、社会险恶的绝不是多数人口中的高中大学以及身处社会,而是——小学。但若就此方面来说,宣朗到现在为止是抱着悲痛和感谢的心态去面对这段回忆的。宣朗知道这段飞速成长的经历是血凝凝的,她也明白,该体味的苦是没有什么不应该和可以躲闪的。宣朗自己也想过该用何种东西去形容这段经历,最后却认为“遗落在洁白如新床单上的处女血”是最为恰宜的:初次、带着成长期的生痛、以及不可更改记忆的特性。
天空总是蓝的不正常,有时候就仅仅是一大片的蓝,连太阳都未曾看见,温度却依旧热的令人咂舌。宣朗是在五年级后开始逐渐丧失他人对自己新鲜好感的,宣朗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一种力不从心感,那种感觉似乎比抽血时的眩晕感更为浓烈,它所带来的天旋地转在由天坠地的对比中变得更让人无法承受。宣朗开始不解,甚至开始愤怒,但最终还是进阶到自我怀疑、自我唾弃的地步。当铺天盖地的议论声、鄙夷声无处不藏,宣朗知道自己即将到达边缘;宣朗此时的状态就如裂缝丛生悬崖顶上的小石头,提心吊胆、自卑恐惧、战战兢兢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她开始经历失眠、臆想。——但,宣朗似乎从未哭过,那怕在最惨的时候;眼泪即将模糊视线,奔泻而下,宣朗依旧忍住了。因为宣朗是个自尊自卑同样环绕其身极为矛盾的人。而在此种时刻,宣朗知道;在人多势众前,你仅有的强势就是杜绝哭泣。
宣朗的无力感在每一次与班级小群体的相遇中呈指数倍放大,渐渐的,哪怕对方不是在谈论的自己,甚至于根本就是互不相识的群体、个体,宣朗都会本能性的选择低头或默念语句以此来强行回避。当初最为吸引的住宿生活却讽刺的成为了如今最为恐惧的去处。生活基本需求是无法避免的啊,哪怕总是拖到熄灯才缓缓进入寝室,你也总感觉黑暗中传来无数到针芒似的目光,此时的你就像误入狼群的羔羊,心惊胆战却又无处可逃。宣朗在五年级便开始经历失眠了,那每一个漫长、痛苦、焦虑的夜晚宣朗都是独自一人蜷缩着看着远处住户们不断熄灭的灯光里度过的;鲜有的,宣朗会睡着,于是醒来的那一刻便成为宣朗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宣朗即便到成年阶段,也还清楚的记着那个鲜少时段中做的美梦。
至五年级起后的整个小学时光里,宣朗的人生便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大写加粗的灰色。宣朗深刻的记住了“好朋友”所传达的,由当年宣朗曾动过侧隐之心的男孩子所说的话:“你们站哪一边?我站宣朗,因为她(宣朗小学时期的死对头)比宣朗还贱。”宣朗的自尊心在那一刻被彻底的重创、粉碎了。她那整整一个晚上,脑袋里都在无限循环着这句话……找虐,像是不够扎心似的。
宣朗开始狠狠地思念父母,甚至将希望和快乐都放在了同在一个学校地妹妹身上。朋友已经不可靠了,家人是宣朗最后的稻草。于是,宣朗开始拼命地抓住这几根稻草,努力转移注意力,修补情绪。但遗憾的是,宣郎仍无法将自身的经历诉说于口,宣朗习惯性的将苦水往肚子里吞。就这样……小学在宣朗的日思夜想中结束了。
宣朗仍旧深刻记得重新融入新集体的害怕与谨慎。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失眠。
早就听闻一小的人有钱又有颜,果真是不假的,宣朗在初到的第一天就明显的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在比较中的失落感。进入发育期的宣朗,开始发胖长痘,遗传父亲的高颧骨也开始在褪去胶原蛋白后更为明显的彰显出来。以前的自傲感似乎真的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宣朗开始有意识的收敛性格上的锋芒,她开始充当一种自自己进校园以来都未曾正眼对待的“透明人”角色。但打击就如风暴潮似的,不分阶段般地袭来,步入初中的宣朗就连学习成绩都开始在这次的风暴潮中毫无喘息了。即使身处在同级里最好的班级中,但学习成绩和排名似乎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讽刺的事一件件反复向宣朗强调:你真的一无是处了。小学的死对头依旧像是荆棘藤蔓般的缠绕着宣朗,而这次她似乎真的赢了,当成绩被班主任公开处刑般的在全班汇报时,是多么的羞耻啊……多羞耻啊!多无力啊!多想钻进教室角落堆的垃圾缝儿里啊!“这是老天对自己自傲的惩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透明化”、“边缘化”吧,这样是不是就看不见我了,是不是就无法施加惩罚了?”
宣朗的心理状态开始在每晚都睁眼失眠中发生了质变。就像一只正在腐化的虫卵,在不知不觉中,最核心就发生了恶化。人在不休息、精神始终不停顿地“兴奋”时是要命的:最明显的则是伴随内分泌失调而逐渐疯狂增长的痘痘,宣朗不想同大家一样管它们叫“青春痘”,宣朗并不认为它们萌发的源头同“青春”有任何关联。她想着:定是内心的厌恶和腐化已经包裹不住了吧,所以红肿、破裂、释放、留疤要展现出来。
宣朗愧对于自己千丈落下的成绩,更急需在被彻底无视的状态中喘一口气,于是她开始从别处下手,于是一个星期结尾的生活费开资被她盯上了眼。在极度节省的生活资金节省中、在每一次班主任公开生活结余资金的对比中、在同学们一声声的诧异中,宣朗去获取那极度扭曲的、稀少的存在感和快感。好在的是,打破这种异样扭曲的锤头终于来了,暴风雨似乎有着骤停的趋势,但这好不容易获得一阵休憩安定的小船却行驶到了万丈悬崖的边缘处,久违的舒适感使得宣朗忽略了流水飞溅的异常哗哗声……
宣朗作为孩子王,也全是依照了性子——争强好胜嘛。爱好迪迦,本命火影,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下水沟里掏虫虫。宣朗的一半童年是快乐的,另一半则是随着地理位置的辗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宣朗随着作为打工人的父母在沿海城市安居了十年,其间虽说是大人小孩都受过作为外地人的冷眼,也好在一家人相互扶持,总体来说倒还算过的愉快。但作为外地人,随着孩子长大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孩子上学。学前小学到还好,那上初中后可就不一样了,光落地户口不说,不同省区的教育制度、高考政策可就不一样了。宣天夫妇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认为孩子终究还是要回根,所以为了让两孩子早点习惯家乡的环境,于是在宣朗准备上四年级时,就将两姐妹送回了家。
就如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新鲜且经常被家人提及的地方总是对宣朗姐妹两有着无穷吸引力的。再加上从大城市回来的身份更是在无形中赋予两姐妹一种优于他人的自豪感。宣朗至今都记得长途客车上大爷和老奶奶对于城市白白嫩嫩孩子上下打量的目光,有的甚至抑制不住内心对孩子的欢喜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捏捏宣朗两姐妹的脸蛋和胖乎乎的小手。回家的路途一定是遥远的,颠簸的路途使得宣朗就着趴巴士窗的姿势吐了人家整整一干净窗户,宣洁则是靠着身陷行李堆的父亲潮红着脸蛋睡了过去。此时的宣朗不由得带着羡艳的目光瞅瞅宣洁,最终还是没吱声。
初到新家,爷爷奶奶的模样是陌生的,新的环境也是陌生和--失落的……对于一对好不容易脱离城市单间拥挤生活的姐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是可以同收到生日礼物的兴奋感相媲美的。如此,你便能想象当一大片一大片水泥石灰墙壁充斥眼前时所带来的失落感。爷爷奶奶也并非是宣朗想象中的模样,相较于沿海城市养生贵处的老人,自家的爷爷奶奶则是多出了一股浓烈的乡土和生活气息。以上,便是宣朗对新家的初印象。宣朗咂咂嘴,不满的情绪早已宣泄于口,即使如此,不得不说,新鲜感依旧是占了绝大多数的。也许是因为奶奶对宝贝孙女的欢喜和热情、也许亦或是两姐妹还并未做好迎接新生活的准备,潜意识下,竟获得了如同参加夏令营的乐感。“我只是玩玩,不多久便可以走了”的心态隐隐萌发。却不知道,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会致使此段想法成为空谈。宣朗在多年后想起时,也会依旧笑笑儿时那总以为谁都会生活买单的无知。
宣朗大致也记不清楚新生活是怎样开始的了,父亲送两姐妹回家后似乎没待几天就匆匆走了。那时候,宣朗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也还未形成,总之,在饮食、生活习惯全部变化后,宣朗才意识到这不是闹着玩的。而所谓的新鲜感也抵不住贫乏、清寒生活的半分摧残。而最让人苦恼的则是:宣朗可以体验到农村吸引真正城市人的一切,却唯独未感知到那独独一份的归属感。宣朗与宣洁都是痛恨那段刚开始的日子的,只不过宣朗不像宣洁那样:在每晚的定时电话联系时,都对着座机话筒哭的昏天黑地;宣朗对于脆弱、柔软的情绪是不屑于口的,宣朗就只喜欢凭借自己那单调的、无关重要的白日生活琐事将对话时间无限拉长。宣朗现在想想:发现记忆最深的竟不是奶奶对于昂贵长途电话费的抱怨,而是宣洁由于长期哭泣而略显红肿和泛起硬壳的脸庞,以及那多年沉淀发黑的鼻涕锅巴。宣朗在初中前一直都认为自己同宣洁并未有着所谓山高水远、深厚的姐妹情谊;但自诩为拥有超强记忆力的宣朗又不得不承认:占据自己儿时记忆最大比例的却是宣洁。
宣朗、宣洁作为一对年纪仅相差一岁且样貌极为相似的姐妹花在出门时是极为吃亏的。你问为何?被搭讪的可能性太大了,因为两人总会被问到千篇一律的、万年不变的:是否为双胞胎的问题。两人解释的过于频繁之后,连向来外向、礼貌的宣洁也都粗鲁直接的答道:“嗯!是的!双胞胎!”。宣朗惊讶于宣洁的回答,却只是撇撇宣洁,歪头继续啃自己的指甲。
宣朗童年的不幸就像一颗以毒药为糖心的糖果,初尝甜蜜诱人,实则危害丛生。一层层糖衣外壳融化后,它所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宣朗那几年一直都在怀疑自己最初所做的决定。
两姐妹刚回来那几年总是喜欢往母亲的表亲家跑,不为别的,自己的家中总是空旷且无聊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认识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哥哥,相对于宣朗、宣洁两个冒牌货来讲,他们两兄弟可是正宗的双胞胎。或许是拥有同样的父母外出境遇,以及同情于另外两兄弟借住他人家里多年的经历。宣朗、宣洁两人对其都是抱着十分友好的心态的。初知两兄弟在一个拥有住宿制度的学校念书时,宣朗是十分兴奋的。宣朗在性格方面虽大大咧咧,可在对于自己房间布置这块儿却是比普通女生更显得热情的。在接受了对于家中环境灰头土脸的失望后,此时,附带爬梯小床的诱惑被无限放大。于是在父亲提出关于学校选择的选项时,宣朗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那所拥有住宿制的小学。宣洁则似乎从来没有拥有对于高出自己一个头姐姐说“不”的权力。潜意识中对于宣朗害怕又依赖的情绪占了主导,也就由它去了。
由于插班生的缘故宣朗宣洁不得不留了一级。初到班级,宣朗的主观感觉是陌生而又害怕的,于是一个人默默的站在教室走廊外勾搭着腿心不在焉的望着楼下的风景。她知道,教室里的同学都在打探着她,所以她必须要假装不知道并且装作很酷的样子。
在人生最初的那十年里,身处洋气大城市孩童包围的宣朗从未觉得自己有任何颜值上的优势,而作为小孩子,对于外貌的攀比在那个时候也是还未形成的。而此时,在跨入十岁后的年龄段后,宣朗在新班级的各个同学的聊天八卦中了解到大家对自己的看法:又高、又瘦、又白、又好看。宣朗不得不承认到:颜值优势不仅是在同学中吃香的,连老师也会对你格外关注和喜欢。而由于留级的缘故,原本在外中等的成绩也在此时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语文这一方面,大城市学习的优势则表现的更为突出。于是在同学们的看法中又多出了一项成绩优秀的闪光点。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初尝“人美成绩好”的甜头后会是怎样的?是的,没错,宣朗喜欢上了这个班级,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喜欢上了被人追捧的快感,宣朗漂浮了……
在多年后的宣朗仍旧信奉“性恶论”。无需过多解释,宣朗知道自身就是最好的论据。
宣朗的性子自小便遵循了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强者为尊。所以遵从于人之动物的本性,宣朗争强好胜、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除此之外,宣朗还具有严重的守财奴气质,凡是一分一角都会被她紧紧攥在手里再转而存进自己的小金库里,这一点也似乎对照了万物生存竞争中抢占资源的本性。然而,在人类的社会里,生存的法则似乎是失效的。出众的外貌和优异的成绩并未能将同学们开学时的热情和友好延长。当宣朗的口无遮拦和性情缺点逐渐暴露于人前时,宣朗的朋友圈开始以一种极为迅猛的速度缩小。固定在宣朗周围的只有那四人,而这四人,无一例外,都是看重宣朗能够为其自身带来更多关注而作为利益点的。由此可见,友谊在利益面前是不堪入目的。而此阶段的宣朗依旧是单纯的:坏的单纯、想的单纯、宣朗说自己是遵从本性的。
宣朗是不懂得社交的。宣朗懂得与人相处的礼仪和尊重却掌握不了相互体谅、相互宽容、以及学会伪善的交友准则。如果说,宣朗所说做的一切是出于本性,那么教会宣朗人心丑陋、社会险恶的绝不是多数人口中的高中大学以及身处社会,而是——小学。但若就此方面来说,宣朗到现在为止是抱着悲痛和感谢的心态去面对这段回忆的。宣朗知道这段飞速成长的经历是血凝凝的,她也明白,该体味的苦是没有什么不应该和可以躲闪的。宣朗自己也想过该用何种东西去形容这段经历,最后却认为“遗落在洁白如新床单上的处女血”是最为恰宜的:初次、带着成长期的生痛、以及不可更改记忆的特性。
天空总是蓝的不正常,有时候就仅仅是一大片的蓝,连太阳都未曾看见,温度却依旧热的令人咂舌。宣朗是在五年级后开始逐渐丧失他人对自己新鲜好感的,宣朗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一种力不从心感,那种感觉似乎比抽血时的眩晕感更为浓烈,它所带来的天旋地转在由天坠地的对比中变得更让人无法承受。宣朗开始不解,甚至开始愤怒,但最终还是进阶到自我怀疑、自我唾弃的地步。当铺天盖地的议论声、鄙夷声无处不藏,宣朗知道自己即将到达边缘;宣朗此时的状态就如裂缝丛生悬崖顶上的小石头,提心吊胆、自卑恐惧、战战兢兢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她开始经历失眠、臆想。——但,宣朗似乎从未哭过,那怕在最惨的时候;眼泪即将模糊视线,奔泻而下,宣朗依旧忍住了。因为宣朗是个自尊自卑同样环绕其身极为矛盾的人。而在此种时刻,宣朗知道;在人多势众前,你仅有的强势就是杜绝哭泣。
宣朗的无力感在每一次与班级小群体的相遇中呈指数倍放大,渐渐的,哪怕对方不是在谈论的自己,甚至于根本就是互不相识的群体、个体,宣朗都会本能性的选择低头或默念语句以此来强行回避。当初最为吸引的住宿生活却讽刺的成为了如今最为恐惧的去处。生活基本需求是无法避免的啊,哪怕总是拖到熄灯才缓缓进入寝室,你也总感觉黑暗中传来无数到针芒似的目光,此时的你就像误入狼群的羔羊,心惊胆战却又无处可逃。宣朗在五年级便开始经历失眠了,那每一个漫长、痛苦、焦虑的夜晚宣朗都是独自一人蜷缩着看着远处住户们不断熄灭的灯光里度过的;鲜有的,宣朗会睡着,于是醒来的那一刻便成为宣朗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宣朗即便到成年阶段,也还清楚的记着那个鲜少时段中做的美梦。
至五年级起后的整个小学时光里,宣朗的人生便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大写加粗的灰色。宣朗深刻的记住了“好朋友”所传达的,由当年宣朗曾动过侧隐之心的男孩子所说的话:“你们站哪一边?我站宣朗,因为她(宣朗小学时期的死对头)比宣朗还贱。”宣朗的自尊心在那一刻被彻底的重创、粉碎了。她那整整一个晚上,脑袋里都在无限循环着这句话……找虐,像是不够扎心似的。
宣朗开始狠狠地思念父母,甚至将希望和快乐都放在了同在一个学校地妹妹身上。朋友已经不可靠了,家人是宣朗最后的稻草。于是,宣朗开始拼命地抓住这几根稻草,努力转移注意力,修补情绪。但遗憾的是,宣郎仍无法将自身的经历诉说于口,宣朗习惯性的将苦水往肚子里吞。就这样……小学在宣朗的日思夜想中结束了。
宣朗仍旧深刻记得重新融入新集体的害怕与谨慎。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失眠。
早就听闻一小的人有钱又有颜,果真是不假的,宣朗在初到的第一天就明显的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在比较中的失落感。进入发育期的宣朗,开始发胖长痘,遗传父亲的高颧骨也开始在褪去胶原蛋白后更为明显的彰显出来。以前的自傲感似乎真的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宣朗开始有意识的收敛性格上的锋芒,她开始充当一种自自己进校园以来都未曾正眼对待的“透明人”角色。但打击就如风暴潮似的,不分阶段般地袭来,步入初中的宣朗就连学习成绩都开始在这次的风暴潮中毫无喘息了。即使身处在同级里最好的班级中,但学习成绩和排名似乎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讽刺的事一件件反复向宣朗强调:你真的一无是处了。小学的死对头依旧像是荆棘藤蔓般的缠绕着宣朗,而这次她似乎真的赢了,当成绩被班主任公开处刑般的在全班汇报时,是多么的羞耻啊……多羞耻啊!多无力啊!多想钻进教室角落堆的垃圾缝儿里啊!“这是老天对自己自傲的惩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透明化”、“边缘化”吧,这样是不是就看不见我了,是不是就无法施加惩罚了?”
宣朗的心理状态开始在每晚都睁眼失眠中发生了质变。就像一只正在腐化的虫卵,在不知不觉中,最核心就发生了恶化。人在不休息、精神始终不停顿地“兴奋”时是要命的:最明显的则是伴随内分泌失调而逐渐疯狂增长的痘痘,宣朗不想同大家一样管它们叫“青春痘”,宣朗并不认为它们萌发的源头同“青春”有任何关联。她想着:定是内心的厌恶和腐化已经包裹不住了吧,所以红肿、破裂、释放、留疤要展现出来。
宣朗愧对于自己千丈落下的成绩,更急需在被彻底无视的状态中喘一口气,于是她开始从别处下手,于是一个星期结尾的生活费开资被她盯上了眼。在极度节省的生活资金节省中、在每一次班主任公开生活结余资金的对比中、在同学们一声声的诧异中,宣朗去获取那极度扭曲的、稀少的存在感和快感。好在的是,打破这种异样扭曲的锤头终于来了,暴风雨似乎有着骤停的趋势,但这好不容易获得一阵休憩安定的小船却行驶到了万丈悬崖的边缘处,久违的舒适感使得宣朗忽略了流水飞溅的异常哗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