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较量在持续,温临回来了,打破僵局。
温临在温沅芷耳边密语,翁归靡脸色阴沉,目光紧紧地盯着温沅芷,片刻之后,只见她抬眸一笑,道:“昨日我带昆弥大人去的观月台,可还记得?”
翁归靡起身,目光阴鸷地行了一个礼,再深深地看了一眼温沅芷,道:“温大人的目的,本王略知一二,下回见面咱们再细聊。”说罢,赶紧去救何青。
送走翁归靡,温沅芷浑身松懈,转头看了眼台下,台下锣鼓喧天,新上的花旦正在唱下一段——长乐公主亲自授课,宣讲儒学里的礼仪。
“唱得不错,”温沅芷淡淡道。
温若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坐到温沅芷对面,得意道:“知道阿姊不耐烦继续应付这人,我特意想了这个法子,怎么样?”
温沅芷面露微笑:“主意不错,下次就唱容华长公主受尽欺辱,抑郁而死,好让他知道,他的母族是个怎样的皇族。”
有杂役来换掉温若兰面前的杯具,温若兰对着新茶抿了一口,点头:“我在冷宫里找到了昔日照顾容华长公主的嬷嬷,人已经不经事,但她手里有一本容华长公主的起居录,我已经送去阿姊的书房了。”
公主的起居录是隐私,他一个大男人不能窥视,只能交给阿姊代劳。
温沅芷:“好。”
说着,她又问:“你最近派了不少人去各地驿馆,在做什么?”
温若兰扫视四周,机警地向前凑了凑,“我在搜集前朝的邸抄。”
邸抄,是朝中下令传达朝政的文书,各地内容不一。
各州在京都有专门负责抄录邸抄的官署,但各官署所得信息,以及关注的信息不同,有的只知道京都明文传达下的谕旨,有的还知道君臣议事的细节,哪位朝官做了什么,都有记载。
这些邸抄在驿站有的留有备份,有的已经被销毁,但温若兰要看的是朝云公主的下达的那些政令,这些光明正大的决策,这些一般都会被官驿保留下来。
温若兰做的就是将各州的邸抄搜集上来,按照时间段整理在一起,从同一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能倒推当时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再结合当时京都的情况,就知道朝云公主为何出此诏令,又是如何实施决策。
温沅芷听了,扬眉:“你这个主意不错,可有看出什么?”
温若兰竖起大拇指,“不愧为想要当女君的人,要是再给她十年,说不定前朝真能起复。”
温沅芷垂下眼眸,“说来听听。”
温若兰:“她十三岁离开书院,十七岁时,她父亲驾崩,她弟登基,也就是这年,她开始幕后执政,也是从这年开始,京都安定下来,没有谁再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
温沅芷不屑:“要是真的如你所说,大魏当时就不会败得那边惨。”
温若兰小声道:“我还发现,她落败,不是没有原因。”
高祖进驻京都时,局势可谓一边倒,百姓欢腾,就连守城将领,也亲自开城门迎接,而按照朝云公主当时的勤政,大魏不应当在庆王离世后,如此不堪一击。
温若兰则是找到了其中原因。
“朝云虽然保住了京都世族百姓的性命,但是从他们手里拿走了许多东西。”温若兰正准备继续说,顿了顿,觉得这个地方说事不合适,“阿姊,我们回府吧,回府再说。”
温沅芷颔首,二人坐马车,回到府中,进入书房,那本容华长公主的起居录果然在书案上,温沅芷拾起,在手中翻阅。
温若兰先回了一趟自己的住处,拿了东西来书房,在她对面坐下,碧玉碧霞奉茶上来后,退下。
“这位长公主日子过得并不好。”温沅芷得出结论。
一般公主,一日三餐,吃穿用度都十分有讲究,每日言行亦有记载,而这位公主一日只有两餐,而且记载杂乱,像是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糊弄。
不知是本来就糊弄,还是身边记事的人在糊弄,总之不像金贵的公主。
温若兰稍作吟思:“应该是的,他父亲荒淫,子女众多,对幼女还能偏宠一点,对长女恐怕就没那么多的耐心,不然也不会任由女儿被人折辱致死。”
温沅芷放下起居录,“好了,你继续说。”
温若兰想了想先前的话头,却没接着说,而是说了另一件事,“你知道庆王当时攻打乌孙,找朝廷要的辎重,是多少吗?”
温沅芷在心里估了个数,说了出来。
温若兰眸中很有深意,道:“比这个再多两倍。”
温沅芷眉心轻微地一跳,“我记得旧史记载,差不多就是这些。”
温若兰:“您忘了旧史是谁编撰的?”
旧史当然是高祖命人编撰的,高祖......
温沅芷疑惑:“有变动?”
温若兰点头,“庆王要了三倍的辎重,却还是打得艰难,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让乌孙打过了阴山”
温沅芷坐着不动。
温若兰看了一眼,这才说自己发现的事,“朝云公主不得已,每次都应他的要求,拨发辎重,只希望能尽快结束胡汉之战。”
“但是国库早就被她父亲霍霍干净,根本没有钱,于是,她从京都城里收钱。不过她也知道如果用强硬的手段夺取,定会引起民愤,所以她采用的是智取。”
“那时候,北境局势险峻,京都城内人心惶惶,人人都担心胡人南下再次发生,朝云公主借机威逼利诱,让京都城内大大小小的商铺出钱,还查抄了几个贪官,震慑其他家族。”
温沅芷眉心再次一跳,“这样不会出乱子?”
人心贪婪,可能最先开始只想保命,为了保命可以舍弃钱财,但后来发现新上任的权力不会滥杀无辜,性命无忧,就会想着保住钱财,有了利益,就有争端,就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是故。
温若兰口气一松,道:“这才是她手段的厉害之处,威逼利诱,真的没出大乱子,不过就是,如果没有后来的事,京都会进行一次大洗。”
说着,温若兰将拿过来的东西放在桌上,是一本折子。
温沅芷拿过来翻阅,心里便什么都明白了。
温若兰解释道:“这是我在东院旧书房里找到的,当年朝云公主给京都城外的各大世家写过信,邀请他们进京,与刘氏共治天下。”
“她打得好主意,当时能留下京都的官员商人,非富即贵,都是从她父亲手里阿谀奉承活下来的人,他们鱼肉无辜百姓,朝云公主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夺了他们的倚仗,也是他们罪有应得。换掉他们,再从外面引注能人志士,就能救了大魏江山。”
温若兰说完后,言语中尽是赞赏和遗憾:“智勇双全,可惜就是差了一点时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温沅芷骤然一顿,“你说什么?”
温若兰疑惑,回想了一下,试探道:“满盘皆输?”
温沅芷兀自沉吟,就在方才,温若兰说出这句话时,她脑海中仿佛有道光闪过,一闪而逝,再想抓住,却找不出源头。
有什么讯息,让她错失了?
-
翁归靡这边,在观月台找到何青,何青身上多处伤口,已经昏迷,翁归靡将他背回自己的住所,他的住所是礼部安排接待贵客的驿馆。
太医及时赶到,包扎一番后,道:“并无大碍,喝一点药,休息一日,明日就会醒了。”
翁归靡不信任他,将他送走之后,又从坊间抓来两个郎中,两个郎中口径一致,他这才放下心。
翌日一早何青就醒了,翁归靡前来探望,何青说自己无碍,问他:“你们昨日说了什么?”
翁归靡坐在桌前饮酒,并未回答,而是问道:“师傅之前归国,可有听说过这位温大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何青见他避而不答,梗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听说过,她是大周开国功勋安靖侯的孙女,性情骄纵,就连朝臣们,也不敢惹她。”
翁归靡淡淡一笑:“还真的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何青点头,“所以你就算告诉她替嫁的事,凭她的家世,她也不会怕,可惜的是,还没能离间她和小公主的感情,否则,若是没了她的庇护,你想带小公主回去,不是不可能。”
翁归靡依旧淡笑,“那你还敢闯她的府邸?”
何青:“......当时一时情急,没有考虑周全。”
翁归靡沉吟着,“你说她为何对我的生母感兴趣?”
何青一怔,难得地咽了咽口水,“她,她亲口问的?”
翁归靡假装没有看到他眼神里,那一瞬的躲闪,不动声色地,语气平平,“是啊,我母亲去世时,她应该还没有出生,怎会一而再地追问我母亲?”
何青暗自皱眉,面上努力保持平静,“大概是因为,上次江澧兰受人提醒,我们大魏也有公主前往乌孙和亲,才引起了他们的主意吧。”
翁归靡记得,江澧兰就是上次出使乌孙,训斥他们不守信誉的汉臣,听了何青之言,微微点头,对这个解释佯作接受,“原来是这样。”
心里暗暗想着,这几日一定要盯紧了师傅,看看他在京都还会和谁联系。
温临在温沅芷耳边密语,翁归靡脸色阴沉,目光紧紧地盯着温沅芷,片刻之后,只见她抬眸一笑,道:“昨日我带昆弥大人去的观月台,可还记得?”
翁归靡起身,目光阴鸷地行了一个礼,再深深地看了一眼温沅芷,道:“温大人的目的,本王略知一二,下回见面咱们再细聊。”说罢,赶紧去救何青。
送走翁归靡,温沅芷浑身松懈,转头看了眼台下,台下锣鼓喧天,新上的花旦正在唱下一段——长乐公主亲自授课,宣讲儒学里的礼仪。
“唱得不错,”温沅芷淡淡道。
温若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坐到温沅芷对面,得意道:“知道阿姊不耐烦继续应付这人,我特意想了这个法子,怎么样?”
温沅芷面露微笑:“主意不错,下次就唱容华长公主受尽欺辱,抑郁而死,好让他知道,他的母族是个怎样的皇族。”
有杂役来换掉温若兰面前的杯具,温若兰对着新茶抿了一口,点头:“我在冷宫里找到了昔日照顾容华长公主的嬷嬷,人已经不经事,但她手里有一本容华长公主的起居录,我已经送去阿姊的书房了。”
公主的起居录是隐私,他一个大男人不能窥视,只能交给阿姊代劳。
温沅芷:“好。”
说着,她又问:“你最近派了不少人去各地驿馆,在做什么?”
温若兰扫视四周,机警地向前凑了凑,“我在搜集前朝的邸抄。”
邸抄,是朝中下令传达朝政的文书,各地内容不一。
各州在京都有专门负责抄录邸抄的官署,但各官署所得信息,以及关注的信息不同,有的只知道京都明文传达下的谕旨,有的还知道君臣议事的细节,哪位朝官做了什么,都有记载。
这些邸抄在驿站有的留有备份,有的已经被销毁,但温若兰要看的是朝云公主的下达的那些政令,这些光明正大的决策,这些一般都会被官驿保留下来。
温若兰做的就是将各州的邸抄搜集上来,按照时间段整理在一起,从同一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能倒推当时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再结合当时京都的情况,就知道朝云公主为何出此诏令,又是如何实施决策。
温沅芷听了,扬眉:“你这个主意不错,可有看出什么?”
温若兰竖起大拇指,“不愧为想要当女君的人,要是再给她十年,说不定前朝真能起复。”
温沅芷垂下眼眸,“说来听听。”
温若兰:“她十三岁离开书院,十七岁时,她父亲驾崩,她弟登基,也就是这年,她开始幕后执政,也是从这年开始,京都安定下来,没有谁再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
温沅芷不屑:“要是真的如你所说,大魏当时就不会败得那边惨。”
温若兰小声道:“我还发现,她落败,不是没有原因。”
高祖进驻京都时,局势可谓一边倒,百姓欢腾,就连守城将领,也亲自开城门迎接,而按照朝云公主当时的勤政,大魏不应当在庆王离世后,如此不堪一击。
温若兰则是找到了其中原因。
“朝云虽然保住了京都世族百姓的性命,但是从他们手里拿走了许多东西。”温若兰正准备继续说,顿了顿,觉得这个地方说事不合适,“阿姊,我们回府吧,回府再说。”
温沅芷颔首,二人坐马车,回到府中,进入书房,那本容华长公主的起居录果然在书案上,温沅芷拾起,在手中翻阅。
温若兰先回了一趟自己的住处,拿了东西来书房,在她对面坐下,碧玉碧霞奉茶上来后,退下。
“这位长公主日子过得并不好。”温沅芷得出结论。
一般公主,一日三餐,吃穿用度都十分有讲究,每日言行亦有记载,而这位公主一日只有两餐,而且记载杂乱,像是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糊弄。
不知是本来就糊弄,还是身边记事的人在糊弄,总之不像金贵的公主。
温若兰稍作吟思:“应该是的,他父亲荒淫,子女众多,对幼女还能偏宠一点,对长女恐怕就没那么多的耐心,不然也不会任由女儿被人折辱致死。”
温沅芷放下起居录,“好了,你继续说。”
温若兰想了想先前的话头,却没接着说,而是说了另一件事,“你知道庆王当时攻打乌孙,找朝廷要的辎重,是多少吗?”
温沅芷在心里估了个数,说了出来。
温若兰眸中很有深意,道:“比这个再多两倍。”
温沅芷眉心轻微地一跳,“我记得旧史记载,差不多就是这些。”
温若兰:“您忘了旧史是谁编撰的?”
旧史当然是高祖命人编撰的,高祖......
温沅芷疑惑:“有变动?”
温若兰点头,“庆王要了三倍的辎重,却还是打得艰难,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让乌孙打过了阴山”
温沅芷坐着不动。
温若兰看了一眼,这才说自己发现的事,“朝云公主不得已,每次都应他的要求,拨发辎重,只希望能尽快结束胡汉之战。”
“但是国库早就被她父亲霍霍干净,根本没有钱,于是,她从京都城里收钱。不过她也知道如果用强硬的手段夺取,定会引起民愤,所以她采用的是智取。”
“那时候,北境局势险峻,京都城内人心惶惶,人人都担心胡人南下再次发生,朝云公主借机威逼利诱,让京都城内大大小小的商铺出钱,还查抄了几个贪官,震慑其他家族。”
温沅芷眉心再次一跳,“这样不会出乱子?”
人心贪婪,可能最先开始只想保命,为了保命可以舍弃钱财,但后来发现新上任的权力不会滥杀无辜,性命无忧,就会想着保住钱财,有了利益,就有争端,就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是故。
温若兰口气一松,道:“这才是她手段的厉害之处,威逼利诱,真的没出大乱子,不过就是,如果没有后来的事,京都会进行一次大洗。”
说着,温若兰将拿过来的东西放在桌上,是一本折子。
温沅芷拿过来翻阅,心里便什么都明白了。
温若兰解释道:“这是我在东院旧书房里找到的,当年朝云公主给京都城外的各大世家写过信,邀请他们进京,与刘氏共治天下。”
“她打得好主意,当时能留下京都的官员商人,非富即贵,都是从她父亲手里阿谀奉承活下来的人,他们鱼肉无辜百姓,朝云公主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夺了他们的倚仗,也是他们罪有应得。换掉他们,再从外面引注能人志士,就能救了大魏江山。”
温若兰说完后,言语中尽是赞赏和遗憾:“智勇双全,可惜就是差了一点时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温沅芷骤然一顿,“你说什么?”
温若兰疑惑,回想了一下,试探道:“满盘皆输?”
温沅芷兀自沉吟,就在方才,温若兰说出这句话时,她脑海中仿佛有道光闪过,一闪而逝,再想抓住,却找不出源头。
有什么讯息,让她错失了?
-
翁归靡这边,在观月台找到何青,何青身上多处伤口,已经昏迷,翁归靡将他背回自己的住所,他的住所是礼部安排接待贵客的驿馆。
太医及时赶到,包扎一番后,道:“并无大碍,喝一点药,休息一日,明日就会醒了。”
翁归靡不信任他,将他送走之后,又从坊间抓来两个郎中,两个郎中口径一致,他这才放下心。
翌日一早何青就醒了,翁归靡前来探望,何青说自己无碍,问他:“你们昨日说了什么?”
翁归靡坐在桌前饮酒,并未回答,而是问道:“师傅之前归国,可有听说过这位温大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何青见他避而不答,梗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听说过,她是大周开国功勋安靖侯的孙女,性情骄纵,就连朝臣们,也不敢惹她。”
翁归靡淡淡一笑:“还真的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何青点头,“所以你就算告诉她替嫁的事,凭她的家世,她也不会怕,可惜的是,还没能离间她和小公主的感情,否则,若是没了她的庇护,你想带小公主回去,不是不可能。”
翁归靡依旧淡笑,“那你还敢闯她的府邸?”
何青:“......当时一时情急,没有考虑周全。”
翁归靡沉吟着,“你说她为何对我的生母感兴趣?”
何青一怔,难得地咽了咽口水,“她,她亲口问的?”
翁归靡假装没有看到他眼神里,那一瞬的躲闪,不动声色地,语气平平,“是啊,我母亲去世时,她应该还没有出生,怎会一而再地追问我母亲?”
何青暗自皱眉,面上努力保持平静,“大概是因为,上次江澧兰受人提醒,我们大魏也有公主前往乌孙和亲,才引起了他们的主意吧。”
翁归靡记得,江澧兰就是上次出使乌孙,训斥他们不守信誉的汉臣,听了何青之言,微微点头,对这个解释佯作接受,“原来是这样。”
心里暗暗想着,这几日一定要盯紧了师傅,看看他在京都还会和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