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风刮过败叶,簌簌枯黄嵌雪色。晨始的钟声蓦地响起,若远若近。朔风过耳,梅香拂面,带着壶里掩不住的茶香,自亭散去。
“清京城里一贯行奢商行马之风,先生此处却是清幽,想必费了不少心思。”南知见桓敬肃然落座,也不持默,开口便言客套话。
“此山乃京府所弃,除僻静外,并无殊处。姑娘有言,不妨舍了婉曲那一套,不讳直言。”桓敬抬手,一旁的书童会意,熟稔地提起炉上的茶壶,给桓敬和南知各斟了碗。
“早便听闻先生直率豁达,今日见罢,果不负其名。”南知双手接过茶碗,向着书童微微颔首致意,碎丝轻扬,虽不着华饰脂粉,却更显脱俗,“我今日来,不过是想仰仗先生的美名,为你我谋得朝堂一席之地。”
桓敬转了转指上的独山玉戒,微低着首,漫不经心道:“且不说崇太傅不过暴毙两日,后继之事尚遥,朝堂选官向来看中门户,层层拔擢尤为严格,姑娘何来一席之地的自信?”
“黎风靠叛乱立国,势力错综复杂,升擢多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南知不以为意地弯了弯嘴角,平静地凝视着桓敬,“而今国君新立,欲建宏业,便先要从用人入手。先生名满清京,若得良荐,还怕升不上那位置?。”
“姑娘所想,不过是外坐暗闻朝堂声。比起以我为耳,崇三公子应当更为合适,姑娘何必舍近求远呢?”桓敬抬眸,正对上南知目光,他语气平淡,好似并不在意答案。
茶碗的雾气腾腾若帐,升而复散。
“先生远道,怕是不了解崇三公子脾性。此人在清京贵人里的名声一贯忠耿傲慢,我以他为耳,怕是要登天摘月。”南知维持着笑意,目光却清冽了不少,“先生是聪明人,知道我此行的底气,为何还要多废口舌呢?”
“商人交易尚要权衡利弊,何况朝堂大事,稍不慎便是酷刑伺候。我一介书生,自要多多考虑。”桓敬也不直言,扮着含糊想引南知说出更多对他有益的消息。
“阳以三年,先帝召骠骑大将军高瑞入宫,以通敌之名就地格杀其于延吉宫前长廊,同时下令诛灭高氏一族及旁支。”南知知道他已动摇,心中轻笑,娓娓而道,“我想先生隐姓埋名,追寻清白多年,应是无果吧。”
“我实愚笨无果,那姑娘所知,又有几分真,有几分全呢?”
南知笑意盛了些,她从袖中取出一枚和田玉碟,其上赫然刻金“暗”字:“先生疑虑难消实属情理之中,阁主宽谅,自会诚心而候。若先生下定心思,拿着此物寻本阁便是。”
暗阁专于密情暗杀,因阁中人人心毒善毒,又被称为“毒阁”,与千玄宗齐名华陆。两派因在传闻中都源于故国北楚,便又被世人并称“北楚双华”。
想到暗阁诡秘的行事风格,桓敬倒也不意外它会将手自四面八方伸向黎风朝堂。他接过玉碟轻置一旁,默不作声,只浅浅抿了口茶,眉眼冷淡让人难测心思。
“若先生顾虑千玄宗与暗阁的关系,不妨去求问贵宗宗主的意思,也省得在此品绝茶而无味。”南知起身,理了理袍边,正身笑道,“如今时日不早了,想来先生还要授课,我便不多作叨扰了,告辞。”
桓敬端着茶碟的手一滞,他抬眸看向准备离开的南知,惊讶于暗阁消息之深广,但也不多作表露,只淡淡丢了句 “那便期待与姑娘的重逢了。”便目送南知离开。
“让这姑娘独行似乎不符礼节,先生可需我去一送。”一旁的书童瞄了眼桓敬,暗暗出声道。
“她倒愿你去白送些消息。”桓敬悠悠道,他拿起玉碟翻来覆去仔细瞧着,对一无所获的结果感到有些疑惑。
一旁的书童听出话里的意思便也就此作罢,但他憋着不语久了,总想找着话多说几句:“先生素爱饮酒,今日却换了茶,分明是在意那位姑娘的,而今日书院又不授课,先生为何不留那姑娘多时?”
“我平日饮的酒个个醉人,怎能客女子?况且她已经表明来意,往后说再多也是废话,早走了也好。”桓敬收好玉碟,起身曲指轻敲书童的前额,“你小小年纪,倒是喜欢这些察旁枝末节,探他人喜好的功夫。”
“先生明令书院不迎外客,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个天仙般的姑娘,晓林还以为…”书童越说声音越弱,他抬头看了眼桓敬,一脸凶煞模样,便立马乖乖闭嘴。
“以为什么?”桓敬笑眯眯地看着晓林。
“以为先生您又要收一位聪颖无双的学生呢。”晓林偷瞄了眼桓敬,咧开嘴,尴尬地笑了笑,自以为补救得十分完美,这样桓敬一定不会再深究。
“先生我尚年轻着,你大可不必想这些无用功,我上次见南林阁的书卷似乎有些乱了,恰巧这几日隆离告假,你就发发善心,去帮他几日工吧。”
“先生可是不要晓林侍奉左右了?”晓林闻言立马眨巴眼睛,显出一副可怜样。
“那就让隆离再多休几日工吧。”
“不不不不必了,晓林去便是。”
“闲暇时间多阅些书,往后也能少受些骗。”桓敬神情严肃,躬下身轻点了点晓林的眉心,“方才那位姑娘看着面善,心思可不一定,下次遇见可要当心,别被套了话。”
“晓林明白,就如异陆志中记载的那般,女子若妖,一到晚上便要显形吞吃了过路书生。”晓林一副了然的模样,伸出一根指头滔滔道。
“那都是神仙志怪的说法,我们生而为凡人,活在当世,那些想象中的法佛只当听个响便是。”桓敬直起身,表情有些无语,“我的意思是看人要看心不看面,待你再大些便会明白了。”
“先生从来都不信这些。”晓林嘀咕着。
“晓林,你需得明白,成事在人不在天,信再多的善仙神力,都不如信自己可靠。”
话音刚落,风吹幔帘,送来阵阵珠响,一支飞箭直直深入桓敬身前的朱柱。
桓敬平静地望了眼箭来的方向,抬手拦住想去叫人的晓林。
“没用的,他既然敢来,便不怕不能走。”
“先生可知是谁?”晓林蹦跳着去看桓敬方才看的方向,可除了碧山云雾,什么也瞧不见。
“看这行事风格,大抵是暗阁的人,但我应当不曾同他交过手。”桓敬走近箭射中的朱柱,俯下身细细瞧看,可除了箭上刻的“白衣客”三字,再无特别。
“晓林,方才那姑娘先前递帖时报的什么名?”桓敬直起身,拿了块布将箭取了下来。
晓林挠了挠头,思索片刻迟疑道:“好像是南亭白衣。”
桓敬先前只因帖中提到高氏灭门细节和暗阁独有的燃烧的面具印识才答应会见,却忘了名号更具深意。
南亭,是观星楼初建时的别称。白衣,既指当今国师总以白衣示人,又指自己在千玄宗中“白衣客”的名号。看来,她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桓敬拒绝的退路,暗阁的情报,国师的地位,就是她的底气所在。
“先生?”晓林见桓敬发呆,弱弱出声。
“晓林,你觉不觉得很奇怪?”
“什么奇怪?”
“她既然一开始就指明了这么多,又何必送支无用箭来。”
“那先生可要我去请喻神医?”
“找个精致的木盒将这块布装进去给喻恩送去,就说是我的谢礼,记住不要惊动旁人。”
“那这箭呢?”
“自哪来便会归哪去。”
“清京城里一贯行奢商行马之风,先生此处却是清幽,想必费了不少心思。”南知见桓敬肃然落座,也不持默,开口便言客套话。
“此山乃京府所弃,除僻静外,并无殊处。姑娘有言,不妨舍了婉曲那一套,不讳直言。”桓敬抬手,一旁的书童会意,熟稔地提起炉上的茶壶,给桓敬和南知各斟了碗。
“早便听闻先生直率豁达,今日见罢,果不负其名。”南知双手接过茶碗,向着书童微微颔首致意,碎丝轻扬,虽不着华饰脂粉,却更显脱俗,“我今日来,不过是想仰仗先生的美名,为你我谋得朝堂一席之地。”
桓敬转了转指上的独山玉戒,微低着首,漫不经心道:“且不说崇太傅不过暴毙两日,后继之事尚遥,朝堂选官向来看中门户,层层拔擢尤为严格,姑娘何来一席之地的自信?”
“黎风靠叛乱立国,势力错综复杂,升擢多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南知不以为意地弯了弯嘴角,平静地凝视着桓敬,“而今国君新立,欲建宏业,便先要从用人入手。先生名满清京,若得良荐,还怕升不上那位置?。”
“姑娘所想,不过是外坐暗闻朝堂声。比起以我为耳,崇三公子应当更为合适,姑娘何必舍近求远呢?”桓敬抬眸,正对上南知目光,他语气平淡,好似并不在意答案。
茶碗的雾气腾腾若帐,升而复散。
“先生远道,怕是不了解崇三公子脾性。此人在清京贵人里的名声一贯忠耿傲慢,我以他为耳,怕是要登天摘月。”南知维持着笑意,目光却清冽了不少,“先生是聪明人,知道我此行的底气,为何还要多废口舌呢?”
“商人交易尚要权衡利弊,何况朝堂大事,稍不慎便是酷刑伺候。我一介书生,自要多多考虑。”桓敬也不直言,扮着含糊想引南知说出更多对他有益的消息。
“阳以三年,先帝召骠骑大将军高瑞入宫,以通敌之名就地格杀其于延吉宫前长廊,同时下令诛灭高氏一族及旁支。”南知知道他已动摇,心中轻笑,娓娓而道,“我想先生隐姓埋名,追寻清白多年,应是无果吧。”
“我实愚笨无果,那姑娘所知,又有几分真,有几分全呢?”
南知笑意盛了些,她从袖中取出一枚和田玉碟,其上赫然刻金“暗”字:“先生疑虑难消实属情理之中,阁主宽谅,自会诚心而候。若先生下定心思,拿着此物寻本阁便是。”
暗阁专于密情暗杀,因阁中人人心毒善毒,又被称为“毒阁”,与千玄宗齐名华陆。两派因在传闻中都源于故国北楚,便又被世人并称“北楚双华”。
想到暗阁诡秘的行事风格,桓敬倒也不意外它会将手自四面八方伸向黎风朝堂。他接过玉碟轻置一旁,默不作声,只浅浅抿了口茶,眉眼冷淡让人难测心思。
“若先生顾虑千玄宗与暗阁的关系,不妨去求问贵宗宗主的意思,也省得在此品绝茶而无味。”南知起身,理了理袍边,正身笑道,“如今时日不早了,想来先生还要授课,我便不多作叨扰了,告辞。”
桓敬端着茶碟的手一滞,他抬眸看向准备离开的南知,惊讶于暗阁消息之深广,但也不多作表露,只淡淡丢了句 “那便期待与姑娘的重逢了。”便目送南知离开。
“让这姑娘独行似乎不符礼节,先生可需我去一送。”一旁的书童瞄了眼桓敬,暗暗出声道。
“她倒愿你去白送些消息。”桓敬悠悠道,他拿起玉碟翻来覆去仔细瞧着,对一无所获的结果感到有些疑惑。
一旁的书童听出话里的意思便也就此作罢,但他憋着不语久了,总想找着话多说几句:“先生素爱饮酒,今日却换了茶,分明是在意那位姑娘的,而今日书院又不授课,先生为何不留那姑娘多时?”
“我平日饮的酒个个醉人,怎能客女子?况且她已经表明来意,往后说再多也是废话,早走了也好。”桓敬收好玉碟,起身曲指轻敲书童的前额,“你小小年纪,倒是喜欢这些察旁枝末节,探他人喜好的功夫。”
“先生明令书院不迎外客,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个天仙般的姑娘,晓林还以为…”书童越说声音越弱,他抬头看了眼桓敬,一脸凶煞模样,便立马乖乖闭嘴。
“以为什么?”桓敬笑眯眯地看着晓林。
“以为先生您又要收一位聪颖无双的学生呢。”晓林偷瞄了眼桓敬,咧开嘴,尴尬地笑了笑,自以为补救得十分完美,这样桓敬一定不会再深究。
“先生我尚年轻着,你大可不必想这些无用功,我上次见南林阁的书卷似乎有些乱了,恰巧这几日隆离告假,你就发发善心,去帮他几日工吧。”
“先生可是不要晓林侍奉左右了?”晓林闻言立马眨巴眼睛,显出一副可怜样。
“那就让隆离再多休几日工吧。”
“不不不不必了,晓林去便是。”
“闲暇时间多阅些书,往后也能少受些骗。”桓敬神情严肃,躬下身轻点了点晓林的眉心,“方才那位姑娘看着面善,心思可不一定,下次遇见可要当心,别被套了话。”
“晓林明白,就如异陆志中记载的那般,女子若妖,一到晚上便要显形吞吃了过路书生。”晓林一副了然的模样,伸出一根指头滔滔道。
“那都是神仙志怪的说法,我们生而为凡人,活在当世,那些想象中的法佛只当听个响便是。”桓敬直起身,表情有些无语,“我的意思是看人要看心不看面,待你再大些便会明白了。”
“先生从来都不信这些。”晓林嘀咕着。
“晓林,你需得明白,成事在人不在天,信再多的善仙神力,都不如信自己可靠。”
话音刚落,风吹幔帘,送来阵阵珠响,一支飞箭直直深入桓敬身前的朱柱。
桓敬平静地望了眼箭来的方向,抬手拦住想去叫人的晓林。
“没用的,他既然敢来,便不怕不能走。”
“先生可知是谁?”晓林蹦跳着去看桓敬方才看的方向,可除了碧山云雾,什么也瞧不见。
“看这行事风格,大抵是暗阁的人,但我应当不曾同他交过手。”桓敬走近箭射中的朱柱,俯下身细细瞧看,可除了箭上刻的“白衣客”三字,再无特别。
“晓林,方才那姑娘先前递帖时报的什么名?”桓敬直起身,拿了块布将箭取了下来。
晓林挠了挠头,思索片刻迟疑道:“好像是南亭白衣。”
桓敬先前只因帖中提到高氏灭门细节和暗阁独有的燃烧的面具印识才答应会见,却忘了名号更具深意。
南亭,是观星楼初建时的别称。白衣,既指当今国师总以白衣示人,又指自己在千玄宗中“白衣客”的名号。看来,她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桓敬拒绝的退路,暗阁的情报,国师的地位,就是她的底气所在。
“先生?”晓林见桓敬发呆,弱弱出声。
“晓林,你觉不觉得很奇怪?”
“什么奇怪?”
“她既然一开始就指明了这么多,又何必送支无用箭来。”
“那先生可要我去请喻神医?”
“找个精致的木盒将这块布装进去给喻恩送去,就说是我的谢礼,记住不要惊动旁人。”
“那这箭呢?”
“自哪来便会归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