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江蒙成了个烫手山芋,村里人谁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

    老实说,尽管并非他们本意,但江蒙一家给村里添了不少麻烦。江大侠名声在外,朋友多,仇人更多。来寻仇的人时不时就把村里搅个天翻地覆,甚至有时还误伤了人。

    虽然江大侠事后挨家挨户道歉赔偿,但罪已经受了,又不能抵消。

    或许江家自己也觉得有愧,渐渐的,便不大与村里人来往。

    大家也不熟,谁家也不富贵,养活自己都勉强,何况再添一张嘴?

    “仁者爱人。”最后村东的老秀才说话了,对江蒙道,“你不是会使刀吗?我家正好缺个看家护院的。”

    老秀才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可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之后竟是屡考屡败、再没捞到半点功名。

    村里人说这是文曲星只给了他秀才的命,官老爷说人生凡事有前期,尤是功名难强为。但他偏不信,次次赶考次次落榜,官府发的那点赏钱全用作盘缠了,弄得家徒四壁不说,人也变得神神叨叨的。

    江蒙到了他家,看了两眼,便拔腿往外走。老秀才叫住她:“上哪儿去?”

    “你家不会遭偷的。”江蒙老实道,“用不着我看家护院。”

    “你回来!”

    老秀才吹胡子瞪眼,半晌才平复,捋着花白胡子道:“不做保镖,那做书童吧。”

    书童江蒙,识字磨墨,一样不会。其实江大侠也算半个风雅文化人,但她生来秉性随她妈,最厌读书,因此一概不学。江大侠便也不逼她。

    但是老秀才不。

    他实在无法容忍江蒙辱没他这书香门庭,给她喂多少饭,就要喂多少书。手里攥一块白面馒头,问江蒙:“人之初,下一句是什么?”

    江蒙盯着他的手流口水,不得不绞尽脑汁:“呃,呃,性本善。”

    老秀才高兴地掰下一块馒头,江蒙“嗷”的一口接过。

    这样教一句吃一块地吃完,江蒙心满意足,老秀才也心满意足,开始喝自己的野菜汤。

    照这个养法,迟早有一天他自己先饿死。村里人直摇头,于是隔三差五的,就把江蒙叫到自己家去。江蒙读书读的头疼,也乐得摆脱,谁叫都屁颠屁颠地去。

    闲的没事,还给大家耍一套刀看,赢得满堂喝彩。村里小孩更是被迷得五迷三道,尊她为孩子王,天天跟在她屁股后面跑。二毛、狗坨过年得了块麦芽糖,舍不得吃,上供给她,自己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咽着口水问甜不?

    江蒙大嚼特嚼,甜!转眼吃个精光,真甜!

    她在二毛家呆的时间也最多。二毛的亲娘是吴婶,江蒙刚生下来时她娘没奶,是吴婶主动抱过去喂了许多天,算是她半个娘。十四岁时吴婶送她一只芦花鸡,让她好好喂,下的蛋都算她的。

    把江蒙高兴的,晚上睡觉都抱着鸡舍不得撒手。

    只是不久后闹饥荒,江蒙便把它卖掉了。

    她把卖的钱塞在枕头底下,趁天还未亮,悄悄走出吴婶家。天还黑着,空气冰冷,她拢拢破棉衣,攥紧刀柄,沉默地一个人走出村子。

    这次她在外头晃荡了整整一年,跪着要过饭,给大户当过短工,除了卖肉什么都干,幸而最终没饿死。等她回到村子,大家一时半会儿都没认出她来。

    她忐忑地走到吴婶家,十分的害怕吴婶和当年她娘一样,揍得她几天下不来床。所以当吴婶的巴掌拍到她身上时,她还松了口气:吴婶没用扫帚,劲儿也比她娘小多了。

    “多你一张嘴我们就能饿死吗?”吴婶哭道,“下次再敢乱跑,我非打断你的腿。”

    江蒙倒不怕了,凭她那点儿力气,很难做到啊。

    她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平时呆在吴婶家,隔三差五有人来叫她吃饭,她也就去。

    唯独老秀才叫她,她不去。

    这样今天到这家,明天到那家,江蒙慢慢长大。身体抽条,骨骼坚硬,面庞轮廓明晰。眉眼浓黑,嘴唇红润,俊的远近闻名。

    来说亲的媒人踏破门槛,吴婶乐的见牙不见眼,嫌这个矮嫌那个瘦,誓要挑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婿。可惜她总挑不出来,后来也再没机会挑了。

    村里老人说大概是当今皇上残暴无德,上天才会频频降下灾祸,这样的大旱谁都没见过。江蒙光脚走在田里,脚底板被烫的生疼。坚硬干燥的土地裂成一片一片,两旁的穗子全是空的,手一捏,碎成渣子掉下去。

    大家上山下河,扒树皮,捞鱼虾,后来树秃了,水干了,终于吃无可吃。这时县里官差来到,说皇上要远征高句丽,你等必须交军粮,一粒也不能少。

    打死的那个老伯,江蒙在他家里吃过饭。他家爱吃红薯,老给她红薯干,比别家的都甜。二毛和其他人一块儿被抓走了,撕心裂肺地冲她喊,照顾好我娘!

    江蒙赶回家,吴婶躺在床上,肚子鼓得高高的,江蒙晓得那里头是观音土。她身上衣裳换过,似乎是出了趟门回来,额角都是汗,急促地喘着气。

    她说不出话,只伸手哆哆嗦嗦指着墙角的粮缸。

    江蒙走过去,路过吴婶的嫁妆箱子时,吃惊的发现那总是上着锁的描红箱子,竟然是开着的,里头空空如也。

    她揭开粮缸盖。

    里头竟然是一筐窝头。

    江蒙愣了,盖上盖子,走回再无动静的吴婶床边。她似乎又变回了那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呆立着,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望着床上人灰败的脸,忽然感觉很空。

    不是饿,就是空,好像天地间只剩她一个人。脑袋是木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是机械地把人背起来,迈动腿,走到后山挖坑。

    她大张着两眼,心里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手里的铁铲不停。挖到石头,手臂被震得发麻,也只当感觉不到。挖好了坑,把人埋进去,对着眼前低矮的小土堆,她仍旧很茫然。

    “照顾好我娘!”突然这句话在耳边炸响,江蒙浑身剧烈一抖,停下动作。

    忽然所有的一切都像走马灯一样,出现在脑海里不停的转。江蒙浑身颤抖,终于抑制不住地塌下脊背,伏倒在土堆前大哭。

    不知过了多久,她从土里抬起头。抹了把脸,双目赤红。

    她已怒不可遏。

    “所以你那时决定进京……”沉默半晌,裴预道。

    蒸腾的热气后面,江蒙点头。因为回忆的缘故,脸紧绷着,没有一丝表情。

    “那时我突然想明白了。”她说,“村子里的人活着,是为了我。我活着,也是为了他们。吴婶的死,是为了我,我的死,若是能为她,才不算冤。”

    这番话说的比偈子还云里雾里,但裴预出奇的,完全能懂她意思。

    “太子,你总问我这样那样值得吗,其实我才想问你,你们非要跑那么大老远,跟一帮认都不认识的人打仗,前前后后死这么多人,值得吗?”

    裴预沉默。

    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不好回答。成大事者必有大牺牲,历朝历代利国利民之国策,从来不是等闲推行。天下一统要死多少人?开疆拓土要死多少人?总不能因为害怕死的人多,就放任国家分裂,异族猖獗。

    昔日汉武亲征匈奴,致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不可谓不损失惨重,也常有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之骂名。可最终重创匈奴,使其再无力与汉相争,四海安宁、边防稳固、开疆拓土、贸易繁荣,不可谓不值得。

    大事面前,唯有不计代价。别说一村子人,就是十万人、百万人,若有必要,也只能牺牲。

    只是现在,他不能把这些话说给江蒙听,未免太过冰冷残忍。

    “我没想到你经历过这么多,”裴预最终避而不答,转开话题,“你吃了很多苦。”

    江蒙摇摇头:“早都过去了。”

    逝者已逝,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没有必要。

    “你和一般的百姓不一样。”裴预由衷地说。他以前是小看她了,以为她和那些庸庸碌碌、麻木生活的小民一样,只晓得吃喝拉撒、传宗接代,对世间一切却从未深究过。

    可她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他的这番夸赞,江蒙却不领情。

    “我没有和大家不一样。”她皱起眉,很不以为然,“你们这些人,总觉得我们老百姓都是脑袋空空的笨蛋,生下来就不如你们。其实我们也有心,也有头脑,不过是都耗费在柴米油盐上,你们看不到罢了。就怕有一天,没得柴米油盐让我们想,大家去想别的,那时你们才要害怕呢。”

    一席话说的犀利,尤其最后一句,寒气四溢,细想令人心惊。

    裴预汗流浃背了。

    “咳,锅是不是开了?”他问。

    “是吗。”江蒙赶紧探头过去,掀开盖子,热气扑面而来。大米已经煮烂,咕嘟咕嘟冒着泡。

    “能吃饭了!”她高兴地说。

章节目录

太子野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惆怅的电线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惆怅的电线杆并收藏太子野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