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知瑜站起身,反手拍了拍染灰的襦裙。
季知瑜无奈地打量自己这身行头,襦裙的布料可真够差。
她绕过姜叔尸首,直接往屋外走去。
她听觉不错,听音辨路也是家常便饭,自然要按照姜叔来时的路线走出偏房。
季知瑜不确定许太守是否在姜家,还得绕道而行。顺着道路绕了一圈,最后停在堂屋。
本以为关着姜兰的柴火屋已经够烂了,没成堂屋更加不逞多让。
堂屋仅仅放了两把破旧不堪的木椅与半张木桌,椅身已被蠹虫啃咬得不成样子,坑坑洼洼一片,惨不忍睹。
见许太守没有守在堂屋,季知瑜松了口气。
不过想想也是,好歹是一方太守,也不至于为了自己的一房侍妾大动干戈。
照偷听来的说法,太守半个时辰后会来姜家带“姜兰”离开。
也就是说,季知瑜得在这期间找到姜兰与韩楚玥相识的某些证物,再想办法回盛京城。
季知瑜沉思片刻,忙把百合发簪收入袖口,挨个门搜索。
首先翻到姜叔老窝,刚踏进门,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季知瑜捏着鼻子向里走,只见一摞借据整齐摆放在姜叔榻前。
百忙之中抽空扫了眼,季知瑜差点没让数额闪瞎眼。
光这几张借据,前前后后少说也近千两银子,寻常百姓人家举全家之力,一年收入最多百两出头。
而姜家已经沦落到连基本的门面都难以维持的程度,显然不属于“寻常百姓”。
千两银子,远远不是姜家可以承担的数额。
季知瑜拿起这摞借据,每个借据的最终的借款人,都是姜兰。
上面还印有赌坊的印章。
在荣靖国,别说是女子在赌场赊账,女子没有进入赌场的资格。
男子多赌徒,为了筹集赌金抛妻弃子者亦不在少数。
就姜家这气氛,季知瑜实在不相信这笔巨额赌债是姜兰欠下的。
不是姜兰,多半就是姜叔,或者是姜叔他那为曾蒙面的儿子。她可算知道姜家怎能家徒四壁至此了。
姜叔为人懒散,没半个正经差事不说。整日两眼一睁,不是睡就是赌,不欠一屁股债才有鬼。
光这般看,姜兰还真是……够惨。
季知瑜轻声叹息,只道是生不逢时,遇人不淑。
这样想着,对姜叔又厌烦了几分。相当嫌弃地嗤笑:“为老不尊。”
放下借据,又在姜叔屋里翻了一通,无果后,转身离去。
季知瑜挨着顺序将姜家几个屋子翻了个底朝天,唯有姜兰的闺阁要干净几分。
姜兰闺阁除了几张木板摞成的床铺,便只有张明显精致许多的妆台。妆台上立着台铜镜,铜镜恰巧卡在特意留下的缺口中,构思倒有些新奇。
季知瑜走近铜镜,瞳孔中倒映出一张艳丽无暇,似曾相识的面容。一双柳叶眉,眸色极淡。天生微笑唇,媚而不俗,雅而不淡。
这张脸与她至少有七分相似。
但不是她的脸。
明明那般相像,却哪都不尽相同。
换脸术。
当真是最差的结果。
自远古蛊族遗留下的秘术,以双方血肉为引,血煞蛊为辅而成的禁忌蛊术。
有人神不知鬼不觉给她与姜兰换了脸,并给她们二人互换了身份。
季知瑜默了会,略有头痛地揉了揉脑袋,也不晓得是哪位英雄好汉脑子一抽,想用此等损招弄死自己这个盛京“祸害”。
光明正大点又有何妨,何必背后耍些见不得人的阴招。
姜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而姜兰妆台的胭脂水粉并不少,甚至有不少是盛京城特供。
以季知瑜所见,姜家绝对不可能有银子去为姜兰购置胭脂。姜叔嗜赌如命,更不会花费如此心血。
如果不是姜叔不识货,在季知瑜看来,姜兰的这些胭脂没让姜叔拿出去当掉堪称奇迹。
季知瑜拿起胭脂,放在鼻尖处须臾,眼中闪过一丝讶然。随后把胭脂放回原位,手指有意无意敲打桌面。
随后用力往妆台桌脚一拍,木桌快速抖动,“咕隆”声响起,桌面的香膏落入特意留下的缝隙。
季知瑜按住香膏往自己方向拉,齿轮滚动,底下露出尘封已久的暗格。
暗格里却没有季知瑜以为的“银两”,只有一封信与一支陈旧的竹筒。
季知瑜微愣。
竹筒?
古籍记载,百年前造纸术横空出世,竹筒刻字等方式渐渐被人遗忘。为了所谓革新,前朝荣靖帝早已下令禁止竹筒的使用,制度延续至今。
因此现存的竹筒多为百年前所留,大多可遇不可求。季知瑜把竹筒摊开,满页古怪而扭曲的文字颇令人头疼。
这并不是前朝的文字,前朝皇族统治天下五百余年。期间诞生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奠定了中原的文化基础。
哪怕后期国君荒唐无道,以至于葬送大成五百年江山。可新皇荣靖帝登基为帝,改朝换代之时。也废除大成文字,便足以见大成文字使用范围之广泛。
姜兰怎么会有这种竹筒?
季知瑜虽说没有武学天赋,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见此留了个心眼,又把竹筒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直到确定把竹筒一字不差刻入脑海才放下。
竹筒里没找到换脸的线索,季知瑜倒没有太沮丧。把竹筒放进暗格后又打开信封,信纸上倒是大成文字,没有过多话语。通篇只有半首诗。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季知瑜柳眉轻皱。
怎么还扯上情情爱爱了?
季知瑜虽无三步成诗的本事,但读懂诗词意思的能力还是有的。
意思大抵是“我那样想你,当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
“我只得倚着斜栏,只敢在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我独自低语,却希望远处的你能聆听我的耳语。”
泪痕,心事,远方的你……
姜兰莫非在外有情郎?
姜兰莫不是为了情郎才选择逃亲吗?
苍天,这要给韩楚玥那女人看到了,她多半又要说她那句的金典名言:“恋爱脑真是有病”。
是的,韩楚玥这人就是如此奇怪。分明讨厌“恋爱脑”讨厌得要死,偏偏又同“恋爱脑”们关系密切。
姜兰是否为“恋爱脑“暂且不谈,华曦公主真是个鲜明的例子,两人这几个月几乎形影不离。
季知瑜又打量了妆台几眼,才发觉妆台竟是由西海特有的紫桐木制作而成。
西海皇族与大成国世代交好,当荣靖国的铁骑踏破大成国的皇城,西海皇族也停止了对中原的进贡。
而荣靖国建国不过二十年,根基不稳,征战不断。不仅农民起义从未停止,大成遗孤也在暗中虎视眈眈,妄图复国。在二十年间,有太多珍宝化为灰烬。
所以紫桐木在中原算得上可遇不可求,虽说物以稀为贵,紫桐木稀缺难寻。但季知瑜好歹算半个盛京贵女,肯定不至于见识短浅,识不出紫桐木。
但紫桐木……
季知瑜所在的襄城侯府并没有紫桐木,她活了十七年,也只在皇宫,丞相府,还有慕容府有幸目睹。
皇宫,丞相府,慕容府。
这三方势力之中,唯有慕容府与襄城侯府交恶。
而慕容府二公子与韩楚玥更有婚约在身。
好了,她更怀疑韩楚玥了。
季知瑜把信件重新叠好,压在竹筒下方。眸中毫无波澜,别说是慕容和韩楚玥联手坑她,就算是再糟糕的结果又能如何?只要她还有命在,焉知不能逆风翻盘。
慕容府男丁众多,虽说花心滥情,但个个俊美无比。姜兰如果成为了慕容府众公子哥的掌中之物,也并非难以理解。
可有一点解释不通。
姜兰逃跑过很多次,但是非常不幸,每次逃跑换来的全是更可怕的凌辱。
若是韩楚玥是通过慕容二公子看到姜兰这张脸,必然会想方设法与姜兰合作。既然如此,姜兰又何必费尽心思逃跑?
那只有一种可能,姜兰与自己一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换脸。
而这种可能下的姜兰,又为何会有紫桐木制成的妆台?
越深究,真相更蒙上一层阴影。
莫非姜兰才是幕后之人。
此想法一出,季知瑜都唾弃她自己。
同自己换脸的姜兰与自己至少有七分相像,无父无母,由所谓的“叔叔”一家养大。
以姜兰目前的处境,绝无可能认识襄城郡主季知瑜。更无可能策划出一场连整个襄城侯府,都识破不了的狸猫换太子之计。
也是用脑过度,连逻辑都不顾及了。
季知瑜拍了拍脑袋,心道:“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先回盛京城,兄长的脑子可比我要好用得多。”
季知瑜略有无奈打量着姜兰这张艳如桃李的脸。
不得不说,这姑娘的容貌哪怕是放在美人如牛毛的盛京,也称得上一句国色佳人。
就是这运气也太烂了吧?先是被父母遗弃,继而遇上离了女人不能活的“叔叔”。再后来,让人莫名其妙换了脸,也不晓得能如她一般捡回一条命。
季知瑜对着铜镜站直身子,举起手轻轻抚摸属于姜兰的那张脸。
半响后,她轻声叹息:“姜兰姑娘,你我好像运气不怎么样。我这么大个亲封郡主,如今成了孤女,有家不能回。而你遇见了我,怕是日后回不了江州了。”
说罢,季知瑜关上暗格,把所有物品摆回原处。当手指触碰到铜镜时,睫毛轻震,举起妆台上的木盒直接向铜镜砸去。
顷刻之间,铜镜化为无数碎片。
季知瑜弯下腰,捡起最锋利的那块碎片划破袖口,割下一块碎布。把碎布绕着铜镜碎片包裹几圈,便成了一把简陋至极的小刀。
季知瑜自幼便被盛京百姓称为纨绔子弟之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唯有刀子玩得利索。方才若不是踢了姜叔命根子,自己完全生死难料。
还不得好好找把刀备着。
许太守是江州城太守。
江州位于江南水乡,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块地方简直是荣靖帝的眼中钉心头刺,爆发了数场农民起义。
许太守长姐嫁给慕容大学士为正妻,许太守自然算得上慕容府的亲信。把许太守为官政绩先放一边,为人处世肯定有几把刷子。否则作为江州的“土皇帝”,早让荣靖帝贬了无数次了。
便宜“叔叔”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太守大人”闻之色变。季知瑜毫不怀疑,姜兰若是真嫁了江州太守,处境恐怕比在“叔叔”家还要艰难。
江州的动乱虽然每每都被镇压,但奈何江州人口众多,荣靖帝不可能下令全部围剿。搞得荣靖帝只得拍桌怒骂:“穷乡恶水多刁民!”
让荣靖帝气愤的刁民,则主要集中在坤吾山,坤吾山山匪的名头那可真算得上响彻天下。
大当家是前朝皇族,深受前朝子民爱戴,以他为首的前朝子民成日高喊复国。
当然,最让盛京城那位皇帝陛下抬不起头的,却并非那位大当家,而是二当家顾砚辞。
世人皆知,顾砚辞乃荣靖帝与某花魁之子,是皇帝德行有亏的象征。而这位私生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隔三差五要拿身份出来说事。荣靖帝几番派兵,歼匪的气势磅礴。
偏偏此人位居江南,还极有能耐。荣靖帝派出去的几波军队,全让他带着破山上那群土匪灭干净了。
因这帮土匪的存在,江南地带,尤其是江州简直乱得不行。
江州的乱,那可是乱到连季知瑜这位只知玩乐的废材郡主都有所耳闻。战乱几乎从荣靖帝登基开始就没消停过,经过二十年的平乱,直到在近些年才有好转。
江州成为如今的状况,与坤吾山上那帮不把天王老子老子放眼里的山匪,还有慕容府一手扶持的许太守拖不了干系。
彼时,季知瑜正思索着对策,堂屋处忽地传来尖锐到刺耳的叫声:“太守到!”
季知瑜嘴角一抽。
她今日可算是长见识,还“太守到”,怎么不来一句“太守驾到”。
干脆与荣靖帝的“皇上驾到”来个一一对应得了。
季知瑜如今沦落在千里之外的江州,不太想招惹是非。余光微瞟,妆台右侧正好有窗棂。
季知瑜无奈地打量自己这身行头,襦裙的布料可真够差。
她绕过姜叔尸首,直接往屋外走去。
她听觉不错,听音辨路也是家常便饭,自然要按照姜叔来时的路线走出偏房。
季知瑜不确定许太守是否在姜家,还得绕道而行。顺着道路绕了一圈,最后停在堂屋。
本以为关着姜兰的柴火屋已经够烂了,没成堂屋更加不逞多让。
堂屋仅仅放了两把破旧不堪的木椅与半张木桌,椅身已被蠹虫啃咬得不成样子,坑坑洼洼一片,惨不忍睹。
见许太守没有守在堂屋,季知瑜松了口气。
不过想想也是,好歹是一方太守,也不至于为了自己的一房侍妾大动干戈。
照偷听来的说法,太守半个时辰后会来姜家带“姜兰”离开。
也就是说,季知瑜得在这期间找到姜兰与韩楚玥相识的某些证物,再想办法回盛京城。
季知瑜沉思片刻,忙把百合发簪收入袖口,挨个门搜索。
首先翻到姜叔老窝,刚踏进门,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季知瑜捏着鼻子向里走,只见一摞借据整齐摆放在姜叔榻前。
百忙之中抽空扫了眼,季知瑜差点没让数额闪瞎眼。
光这几张借据,前前后后少说也近千两银子,寻常百姓人家举全家之力,一年收入最多百两出头。
而姜家已经沦落到连基本的门面都难以维持的程度,显然不属于“寻常百姓”。
千两银子,远远不是姜家可以承担的数额。
季知瑜拿起这摞借据,每个借据的最终的借款人,都是姜兰。
上面还印有赌坊的印章。
在荣靖国,别说是女子在赌场赊账,女子没有进入赌场的资格。
男子多赌徒,为了筹集赌金抛妻弃子者亦不在少数。
就姜家这气氛,季知瑜实在不相信这笔巨额赌债是姜兰欠下的。
不是姜兰,多半就是姜叔,或者是姜叔他那为曾蒙面的儿子。她可算知道姜家怎能家徒四壁至此了。
姜叔为人懒散,没半个正经差事不说。整日两眼一睁,不是睡就是赌,不欠一屁股债才有鬼。
光这般看,姜兰还真是……够惨。
季知瑜轻声叹息,只道是生不逢时,遇人不淑。
这样想着,对姜叔又厌烦了几分。相当嫌弃地嗤笑:“为老不尊。”
放下借据,又在姜叔屋里翻了一通,无果后,转身离去。
季知瑜挨着顺序将姜家几个屋子翻了个底朝天,唯有姜兰的闺阁要干净几分。
姜兰闺阁除了几张木板摞成的床铺,便只有张明显精致许多的妆台。妆台上立着台铜镜,铜镜恰巧卡在特意留下的缺口中,构思倒有些新奇。
季知瑜走近铜镜,瞳孔中倒映出一张艳丽无暇,似曾相识的面容。一双柳叶眉,眸色极淡。天生微笑唇,媚而不俗,雅而不淡。
这张脸与她至少有七分相似。
但不是她的脸。
明明那般相像,却哪都不尽相同。
换脸术。
当真是最差的结果。
自远古蛊族遗留下的秘术,以双方血肉为引,血煞蛊为辅而成的禁忌蛊术。
有人神不知鬼不觉给她与姜兰换了脸,并给她们二人互换了身份。
季知瑜默了会,略有头痛地揉了揉脑袋,也不晓得是哪位英雄好汉脑子一抽,想用此等损招弄死自己这个盛京“祸害”。
光明正大点又有何妨,何必背后耍些见不得人的阴招。
姜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而姜兰妆台的胭脂水粉并不少,甚至有不少是盛京城特供。
以季知瑜所见,姜家绝对不可能有银子去为姜兰购置胭脂。姜叔嗜赌如命,更不会花费如此心血。
如果不是姜叔不识货,在季知瑜看来,姜兰的这些胭脂没让姜叔拿出去当掉堪称奇迹。
季知瑜拿起胭脂,放在鼻尖处须臾,眼中闪过一丝讶然。随后把胭脂放回原位,手指有意无意敲打桌面。
随后用力往妆台桌脚一拍,木桌快速抖动,“咕隆”声响起,桌面的香膏落入特意留下的缝隙。
季知瑜按住香膏往自己方向拉,齿轮滚动,底下露出尘封已久的暗格。
暗格里却没有季知瑜以为的“银两”,只有一封信与一支陈旧的竹筒。
季知瑜微愣。
竹筒?
古籍记载,百年前造纸术横空出世,竹筒刻字等方式渐渐被人遗忘。为了所谓革新,前朝荣靖帝早已下令禁止竹筒的使用,制度延续至今。
因此现存的竹筒多为百年前所留,大多可遇不可求。季知瑜把竹筒摊开,满页古怪而扭曲的文字颇令人头疼。
这并不是前朝的文字,前朝皇族统治天下五百余年。期间诞生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奠定了中原的文化基础。
哪怕后期国君荒唐无道,以至于葬送大成五百年江山。可新皇荣靖帝登基为帝,改朝换代之时。也废除大成文字,便足以见大成文字使用范围之广泛。
姜兰怎么会有这种竹筒?
季知瑜虽说没有武学天赋,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见此留了个心眼,又把竹筒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直到确定把竹筒一字不差刻入脑海才放下。
竹筒里没找到换脸的线索,季知瑜倒没有太沮丧。把竹筒放进暗格后又打开信封,信纸上倒是大成文字,没有过多话语。通篇只有半首诗。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季知瑜柳眉轻皱。
怎么还扯上情情爱爱了?
季知瑜虽无三步成诗的本事,但读懂诗词意思的能力还是有的。
意思大抵是“我那样想你,当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
“我只得倚着斜栏,只敢在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我独自低语,却希望远处的你能聆听我的耳语。”
泪痕,心事,远方的你……
姜兰莫非在外有情郎?
姜兰莫不是为了情郎才选择逃亲吗?
苍天,这要给韩楚玥那女人看到了,她多半又要说她那句的金典名言:“恋爱脑真是有病”。
是的,韩楚玥这人就是如此奇怪。分明讨厌“恋爱脑”讨厌得要死,偏偏又同“恋爱脑”们关系密切。
姜兰是否为“恋爱脑“暂且不谈,华曦公主真是个鲜明的例子,两人这几个月几乎形影不离。
季知瑜又打量了妆台几眼,才发觉妆台竟是由西海特有的紫桐木制作而成。
西海皇族与大成国世代交好,当荣靖国的铁骑踏破大成国的皇城,西海皇族也停止了对中原的进贡。
而荣靖国建国不过二十年,根基不稳,征战不断。不仅农民起义从未停止,大成遗孤也在暗中虎视眈眈,妄图复国。在二十年间,有太多珍宝化为灰烬。
所以紫桐木在中原算得上可遇不可求,虽说物以稀为贵,紫桐木稀缺难寻。但季知瑜好歹算半个盛京贵女,肯定不至于见识短浅,识不出紫桐木。
但紫桐木……
季知瑜所在的襄城侯府并没有紫桐木,她活了十七年,也只在皇宫,丞相府,还有慕容府有幸目睹。
皇宫,丞相府,慕容府。
这三方势力之中,唯有慕容府与襄城侯府交恶。
而慕容府二公子与韩楚玥更有婚约在身。
好了,她更怀疑韩楚玥了。
季知瑜把信件重新叠好,压在竹筒下方。眸中毫无波澜,别说是慕容和韩楚玥联手坑她,就算是再糟糕的结果又能如何?只要她还有命在,焉知不能逆风翻盘。
慕容府男丁众多,虽说花心滥情,但个个俊美无比。姜兰如果成为了慕容府众公子哥的掌中之物,也并非难以理解。
可有一点解释不通。
姜兰逃跑过很多次,但是非常不幸,每次逃跑换来的全是更可怕的凌辱。
若是韩楚玥是通过慕容二公子看到姜兰这张脸,必然会想方设法与姜兰合作。既然如此,姜兰又何必费尽心思逃跑?
那只有一种可能,姜兰与自己一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换脸。
而这种可能下的姜兰,又为何会有紫桐木制成的妆台?
越深究,真相更蒙上一层阴影。
莫非姜兰才是幕后之人。
此想法一出,季知瑜都唾弃她自己。
同自己换脸的姜兰与自己至少有七分相像,无父无母,由所谓的“叔叔”一家养大。
以姜兰目前的处境,绝无可能认识襄城郡主季知瑜。更无可能策划出一场连整个襄城侯府,都识破不了的狸猫换太子之计。
也是用脑过度,连逻辑都不顾及了。
季知瑜拍了拍脑袋,心道:“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先回盛京城,兄长的脑子可比我要好用得多。”
季知瑜略有无奈打量着姜兰这张艳如桃李的脸。
不得不说,这姑娘的容貌哪怕是放在美人如牛毛的盛京,也称得上一句国色佳人。
就是这运气也太烂了吧?先是被父母遗弃,继而遇上离了女人不能活的“叔叔”。再后来,让人莫名其妙换了脸,也不晓得能如她一般捡回一条命。
季知瑜对着铜镜站直身子,举起手轻轻抚摸属于姜兰的那张脸。
半响后,她轻声叹息:“姜兰姑娘,你我好像运气不怎么样。我这么大个亲封郡主,如今成了孤女,有家不能回。而你遇见了我,怕是日后回不了江州了。”
说罢,季知瑜关上暗格,把所有物品摆回原处。当手指触碰到铜镜时,睫毛轻震,举起妆台上的木盒直接向铜镜砸去。
顷刻之间,铜镜化为无数碎片。
季知瑜弯下腰,捡起最锋利的那块碎片划破袖口,割下一块碎布。把碎布绕着铜镜碎片包裹几圈,便成了一把简陋至极的小刀。
季知瑜自幼便被盛京百姓称为纨绔子弟之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唯有刀子玩得利索。方才若不是踢了姜叔命根子,自己完全生死难料。
还不得好好找把刀备着。
许太守是江州城太守。
江州位于江南水乡,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块地方简直是荣靖帝的眼中钉心头刺,爆发了数场农民起义。
许太守长姐嫁给慕容大学士为正妻,许太守自然算得上慕容府的亲信。把许太守为官政绩先放一边,为人处世肯定有几把刷子。否则作为江州的“土皇帝”,早让荣靖帝贬了无数次了。
便宜“叔叔”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太守大人”闻之色变。季知瑜毫不怀疑,姜兰若是真嫁了江州太守,处境恐怕比在“叔叔”家还要艰难。
江州的动乱虽然每每都被镇压,但奈何江州人口众多,荣靖帝不可能下令全部围剿。搞得荣靖帝只得拍桌怒骂:“穷乡恶水多刁民!”
让荣靖帝气愤的刁民,则主要集中在坤吾山,坤吾山山匪的名头那可真算得上响彻天下。
大当家是前朝皇族,深受前朝子民爱戴,以他为首的前朝子民成日高喊复国。
当然,最让盛京城那位皇帝陛下抬不起头的,却并非那位大当家,而是二当家顾砚辞。
世人皆知,顾砚辞乃荣靖帝与某花魁之子,是皇帝德行有亏的象征。而这位私生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隔三差五要拿身份出来说事。荣靖帝几番派兵,歼匪的气势磅礴。
偏偏此人位居江南,还极有能耐。荣靖帝派出去的几波军队,全让他带着破山上那群土匪灭干净了。
因这帮土匪的存在,江南地带,尤其是江州简直乱得不行。
江州的乱,那可是乱到连季知瑜这位只知玩乐的废材郡主都有所耳闻。战乱几乎从荣靖帝登基开始就没消停过,经过二十年的平乱,直到在近些年才有好转。
江州成为如今的状况,与坤吾山上那帮不把天王老子老子放眼里的山匪,还有慕容府一手扶持的许太守拖不了干系。
彼时,季知瑜正思索着对策,堂屋处忽地传来尖锐到刺耳的叫声:“太守到!”
季知瑜嘴角一抽。
她今日可算是长见识,还“太守到”,怎么不来一句“太守驾到”。
干脆与荣靖帝的“皇上驾到”来个一一对应得了。
季知瑜如今沦落在千里之外的江州,不太想招惹是非。余光微瞟,妆台右侧正好有窗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