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拜年(求追读!^^)
林栖阁。
“小娘,家里的哥儿姑娘们都去寿安堂请安了。”
雪娘看了一眼淡淡品茗的林噙霜,稍稍迟疑了一下,接着道:“暮苍斋那边的卫小娘今早好像也去了。”
“卫小娘?卫恕意那贱人去寿安堂了?”
林噙霜本来听着雪娘的汇报很是平静,毕竟每年这时候都是一大家子去寿安堂给老太太拜年,但听到卫恕意也去了,噌的一下站起了身。
林噙霜满脸怨气,愤恨道:“我进了盛家这么多年,第一胎生的还是个哥儿,却连一次寿安堂都没去过,凭什么卫恕意那贱人就能去了?”
林噙霜自是忘了自己当初是使得什么龌龊手段进的盛家,才惹得盛老太太厌恶自己,她只知道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要是卫恕意没去也就罢了。
林噙霜还能在心里宽慰自己,寿安堂不是妾室可以去的。
但是如今连卫恕意都能进寿安堂,合着全家就自己一个人不能去,这意义一下就不一样。
本就失去了管家权,林噙霜只能靠着盛紘的宠爱在家里立足,平日里只能在自己林栖阁的一亩三分地里过活。
这下别说旁人了,恐怕连自己院里的下人,潜移默化之下,心里面的想法恐怕都会发生变化。
这样下去,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恐怕越发摇摇欲坠。
“小娘,可能是因为长榕哥儿如今还小,所以老太太才让卫小娘抱着去的吧。”雪娘在一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还小?”
林噙霜说起这个就来气,要是当初没有杨文远在扬州那次横插一手,卫小娘和长榕娘俩人在不在都两说,哪还来这么多烦心事。
想到这,林噙霜伸出食指指向雪娘,恨声道:“如果当初不是你办事不力,没把暮苍斋那明兰看好,让她逃了出去撞到小侯爷,如今也没这么多事!”
“什么长榕还小,要卫恕意抱着去,都是托词!当初我生枫儿的时候,也没见那老太婆让我抱枫儿去啊!”
……
给盛老太太拜完年,盛家就轮到给其他人家拜年的时候了。
“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而作为文官,一般有很多的人脉需要走访。
要是轮流拜访一遍,恐怕一天时间也不够。
这时候就要做出取舍。
拜年贴就此应运而生。
“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拜年贴通常由梅花笺纸裁成。
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受贺人姓名、贺词、落款。
亲近的人家自己亲自上门拜访。
没那么亲近的人家就投个拜年贴。
如今不是在扬州的时候。
在这遍布勋贵的汴京,盛家算是门第最低的那一批人家,而且今年又是盛家来京的第一年,很多旧时的关系都要借着拜年的名头重新续上。
因此,一大早,盛紘就带着长柏出门,开始往来于汴京各处。
先是往街坊邻居家拜年,认个脸熟。
毕竟能在积英巷住着的人家,门第都不差,日后还是要多多往来。() ()
然后是上门拜访中举那年的主考官,也就是恩师家,这算是如今盛紘官场上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了,也算是他的天然派系。
这是盛紘中了进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改不了。
接着便是同在京城为官的往日同窗,同年,同乡,这些人家都要上门拉关系,攀交情,这般仕途才能走的顺畅。
至于盛老太太的人脉关系。
不说盛家和勇毅侯府闹掰,就单论勇毅侯府不在汴京,远在金陵,这也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其他的关系,盛老太太没和盛紘细说,盛紘也就知道個余阁老家的余老夫人,但这关系扯得有些远,纵使盛紘眼巴巴着想要去余阁老家拜访,求进步,最终也没好意思上门。
但凡自己是盛老太太的亲子,为了自己的仕途,盛紘也要厚着脸皮去余阁老家蹭一蹭,但可惜自己只是个过继的庶子。
同盛家一样。
平阳侯府杨家也要出去拜年。
不过不像盛家一般,杨家作为侯爵勋贵,只需要亲自上门拜访有交情的勋贵,其余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等人上门拜年。
除了等人拜年外,杨家还特意在门口挂了一个大红袋子,上书“接福”二字,用以接受别家递上来的拜年贴。
很多达官贵人的府邸门口都有同样的大红袋子。
实在是需要接收的拜年贴太多,光靠门房的仆人一个一个领根本忙不过来,索性直接挂了一个“接福袋”,接收递上来的拜年贴。
根据陈大娘子的“外事自己负责”的指示,拜年这件事当然也得是杨文远来。
因此刚从皇宫回到家门口,杨文远马车都没下,就踏上了出门拜年之路。
拜年的伴手礼陈大娘子已经准备好。
是一种红木漆盘的容器,唤做“馈岁盘盒”,上面刻着吉祥话,里面盛放礼品。
杨文远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英国公府。
毕竟同为勋贵,自然要先拜访勋贵里的老大哥。
何况杨文远之后也要参军,更是得先来英国公府。
作为武勋中的顶级大佬,英国公府的牌面足得很,这时候大门口停着不少勋贵人家的马车。
勋贵人家的门房眼尖得很,杨文远还没下马车,就被认出了侯府的马车,立马就有英国公府的管家来迎。
进入英国公府。
杨文远看到了发须皆白的英国公,以及刚刚见过的英国公夫人和旁边一脸英气的张桂芬。
至于家里的嫡子,应当是出去拜年了。
作为英国公夫人老蚌生珠产下的独女,张桂芬自然是得到了张家的集体宠爱。
即便张桂芬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家里人也全都随着她。
但是这份宠爱显然也是有限的。
不然后来英国公也不会不顾英国公夫人的反对,坚持否了英国公夫人嫁张家旁系女子给沈国舅的提议,还回绝了差不多谈好的亲事,也要把张桂芬嫁给沈国舅。
显然,英国公对于独女的宠爱远不及老勇毅侯。
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是没有延续嫡系血脉的希望,只能把所有宠爱归于女儿,一个还有儿子延绵家族。
“小娘,家里的哥儿姑娘们都去寿安堂请安了。”
雪娘看了一眼淡淡品茗的林噙霜,稍稍迟疑了一下,接着道:“暮苍斋那边的卫小娘今早好像也去了。”
“卫小娘?卫恕意那贱人去寿安堂了?”
林噙霜本来听着雪娘的汇报很是平静,毕竟每年这时候都是一大家子去寿安堂给老太太拜年,但听到卫恕意也去了,噌的一下站起了身。
林噙霜满脸怨气,愤恨道:“我进了盛家这么多年,第一胎生的还是个哥儿,却连一次寿安堂都没去过,凭什么卫恕意那贱人就能去了?”
林噙霜自是忘了自己当初是使得什么龌龊手段进的盛家,才惹得盛老太太厌恶自己,她只知道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要是卫恕意没去也就罢了。
林噙霜还能在心里宽慰自己,寿安堂不是妾室可以去的。
但是如今连卫恕意都能进寿安堂,合着全家就自己一个人不能去,这意义一下就不一样。
本就失去了管家权,林噙霜只能靠着盛紘的宠爱在家里立足,平日里只能在自己林栖阁的一亩三分地里过活。
这下别说旁人了,恐怕连自己院里的下人,潜移默化之下,心里面的想法恐怕都会发生变化。
这样下去,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恐怕越发摇摇欲坠。
“小娘,可能是因为长榕哥儿如今还小,所以老太太才让卫小娘抱着去的吧。”雪娘在一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还小?”
林噙霜说起这个就来气,要是当初没有杨文远在扬州那次横插一手,卫小娘和长榕娘俩人在不在都两说,哪还来这么多烦心事。
想到这,林噙霜伸出食指指向雪娘,恨声道:“如果当初不是你办事不力,没把暮苍斋那明兰看好,让她逃了出去撞到小侯爷,如今也没这么多事!”
“什么长榕还小,要卫恕意抱着去,都是托词!当初我生枫儿的时候,也没见那老太婆让我抱枫儿去啊!”
……
给盛老太太拜完年,盛家就轮到给其他人家拜年的时候了。
“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而作为文官,一般有很多的人脉需要走访。
要是轮流拜访一遍,恐怕一天时间也不够。
这时候就要做出取舍。
拜年贴就此应运而生。
“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拜年贴通常由梅花笺纸裁成。
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受贺人姓名、贺词、落款。
亲近的人家自己亲自上门拜访。
没那么亲近的人家就投个拜年贴。
如今不是在扬州的时候。
在这遍布勋贵的汴京,盛家算是门第最低的那一批人家,而且今年又是盛家来京的第一年,很多旧时的关系都要借着拜年的名头重新续上。
因此,一大早,盛紘就带着长柏出门,开始往来于汴京各处。
先是往街坊邻居家拜年,认个脸熟。
毕竟能在积英巷住着的人家,门第都不差,日后还是要多多往来。() ()
然后是上门拜访中举那年的主考官,也就是恩师家,这算是如今盛紘官场上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了,也算是他的天然派系。
这是盛紘中了进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改不了。
接着便是同在京城为官的往日同窗,同年,同乡,这些人家都要上门拉关系,攀交情,这般仕途才能走的顺畅。
至于盛老太太的人脉关系。
不说盛家和勇毅侯府闹掰,就单论勇毅侯府不在汴京,远在金陵,这也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其他的关系,盛老太太没和盛紘细说,盛紘也就知道個余阁老家的余老夫人,但这关系扯得有些远,纵使盛紘眼巴巴着想要去余阁老家拜访,求进步,最终也没好意思上门。
但凡自己是盛老太太的亲子,为了自己的仕途,盛紘也要厚着脸皮去余阁老家蹭一蹭,但可惜自己只是个过继的庶子。
同盛家一样。
平阳侯府杨家也要出去拜年。
不过不像盛家一般,杨家作为侯爵勋贵,只需要亲自上门拜访有交情的勋贵,其余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等人上门拜年。
除了等人拜年外,杨家还特意在门口挂了一个大红袋子,上书“接福”二字,用以接受别家递上来的拜年贴。
很多达官贵人的府邸门口都有同样的大红袋子。
实在是需要接收的拜年贴太多,光靠门房的仆人一个一个领根本忙不过来,索性直接挂了一个“接福袋”,接收递上来的拜年贴。
根据陈大娘子的“外事自己负责”的指示,拜年这件事当然也得是杨文远来。
因此刚从皇宫回到家门口,杨文远马车都没下,就踏上了出门拜年之路。
拜年的伴手礼陈大娘子已经准备好。
是一种红木漆盘的容器,唤做“馈岁盘盒”,上面刻着吉祥话,里面盛放礼品。
杨文远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英国公府。
毕竟同为勋贵,自然要先拜访勋贵里的老大哥。
何况杨文远之后也要参军,更是得先来英国公府。
作为武勋中的顶级大佬,英国公府的牌面足得很,这时候大门口停着不少勋贵人家的马车。
勋贵人家的门房眼尖得很,杨文远还没下马车,就被认出了侯府的马车,立马就有英国公府的管家来迎。
进入英国公府。
杨文远看到了发须皆白的英国公,以及刚刚见过的英国公夫人和旁边一脸英气的张桂芬。
至于家里的嫡子,应当是出去拜年了。
作为英国公夫人老蚌生珠产下的独女,张桂芬自然是得到了张家的集体宠爱。
即便张桂芬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家里人也全都随着她。
但是这份宠爱显然也是有限的。
不然后来英国公也不会不顾英国公夫人的反对,坚持否了英国公夫人嫁张家旁系女子给沈国舅的提议,还回绝了差不多谈好的亲事,也要把张桂芬嫁给沈国舅。
显然,英国公对于独女的宠爱远不及老勇毅侯。
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是没有延续嫡系血脉的希望,只能把所有宠爱归于女儿,一个还有儿子延绵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