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兴元年,宋真宗赵恒于东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其年仅十三的六子赵帧于同年继位,但因其少不更事,无法执政,便由其养母皇后刘氏代掌。

    明道二年,刘后去世,其人亲政。

    执政初期,其人有感朝堂文臣势大,以及其父、其祖父数次北伐的无疾而终,为了避免朝臣进一步坐大,军心彻底沦丧,其人便在亲政后先以皇后郭氏无子为由将其废黜,另立开国名将曹彬之孙曹氏为后,以此拉拢朝中军将稳定军心。

    而后又重用范仲淹、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支持改革,试图变法的能臣大肆撤换朝臣四十余人。

    试图以‘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来铲除因其祖赵光义大力扶持文官粉饰自己而日益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可惜,当时北宋朝堂中由士大夫组成的文官集团已经在其祖父赵光义自我安慰式的大肆扶持、生父赵恒被逼无奈的妥协下尾大不掉。

    经过数代的积累,这群人不仅掌控了朝堂大部分实权,连当时的边防军权都被涉及,根本不是他一个无兵无将的后继之君凭几个人一腔热血能撼动的。

    所以,他疯了。

    是的,你们没看错,他疯了。

    就在变法失败后不久,他就诡异的精神失常了。

    而在疯癫期间,其人曾不止一次的当众大喊‘皇后与张茂则下毒谋逆’。

    可惜却被满朝文武无视,并冠以疯病为由掩盖。

    最终于嘉祐八年暴毙,享年五十四岁。

    而邪门的是,不仅他本人最后落个暴毙而亡,长子赵昉、二子赵昕、三子赵曦分别在出生当月、三岁时暴病夭折,三个儿子没一个活过三岁的,最终让其养子赵曙继位。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有没有感觉跟明朝那些短命鬼皇帝类似?

    而且这还没完,在他暴毙,他养子赵曙继位为帝后,因为赵曙支持他的改革,依旧任用那些改革派,导致对方在位仅四年就诡异暴毙,本人更是只活了三十六。】

    “疯癫暴毙么……”

    明道二年,刚送走老太后刘氏,正准备带着身边的小弟们奋发图强的宋仁宗赵帧看着头顶光幕中那匍匐在地嚎啕大哭的百姓,脸色阴沉如水。

    他身旁,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承奉郎的欧阳修等人面面相觑,相顾骇然。

    “希文(范仲淹的字),国朝败坏,前途凶险,朕以冲龄继大任,无根无援,唯有一身肝胆以报国革新,不知尔可敢与朕勠力同行?”

    范仲淹一愣,脸色一肃,“有何不敢!”

    “很好!!”

    回首看着身边这些因为不甘堕落而聚集在身边的挚友知己,赵帧一把抽出腰间佩剑振臂高呼。

    “国有大难,忠臣良将何在!”

    他面前正面面相觑的众人一愣,随即,站在人群末尾的狄青猛地跪地大喝。

    “臣,侍从散直狄青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下一刻,懵圈中的众人回神,对视一眼,纷纷跪地。

    “臣,承奉郎欧阳修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臣,秘书监监丞余靖附议!”

    “臣,太城寺丞王素附议!”

    “臣,御史大夫蔡齐附议!”

    “臣,天章阁待制杜衍附议!”

    “臣,殿中侍御史庞籍附议!”

    “臣,太常丞韩琦附议!”

    “臣,监察御史唐介附议!”

    “臣,太府寺将作监吕公弼附议……”

    “臣……”

    …

    同时,嘉祐八年,刚刚继位为帝的宋英宗赵曙看着头顶光幕那一闪而过的血红色大字,脸色铁青。

    “来人,宣卫国公韩琦、参政知事欧阳修觐见!”

    “喏!”

    …

    【……嘉祐八年,宋仁宗赵帧暴毙,因其无后,其养子赵曙顺位继帝,改元治平,是为宋英宗。

    而赵曙即位后,因其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导致其在治平四年突发恶疾暴毙,享年三十六。

    其实到了这里,大家应该就可以看得出来,此时赵宋的皇权已经在放任士大夫集团几代野蛮生长下彻底沦为空壳,被赵宋身边那群因为赵宋皇室忌惮武将而放任文官畸形发展,导致过度膨胀的士大夫臣权架空。() ()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治平四年,宋英宗赵曙英年暴毙后,其长子赵顼顺位继帝,改元熙宁,是为宋神宗。

    或许是出于对朝堂文臣势力的忌惮,亦或者不甘被人摆弄,继位后,此人延续其养祖父宋仁宗赵帧、其生父宋英宗赵曙的施政方略,甚至比之更急,更猛。

    赵帧、赵曙等人的改革是改朝之弊政,革堂之闲人,招贤纳士,精简朝臣,徐徐图之。

    可这货不一样,这货是直接变法。

    是的,你们没看错,变法。

    跟先秦时商鞅变法一样,直接从根部否定整個北宋实施了近百年的政策,将一切推倒重来。

    如果说赵帧、赵曙等人的改革是对大宋这条破船修修补补的话,那么他的这个变法就是直接拆了大宋这条漏水的破船重新造一条新的。

    所以,他落了个跟他爹赵帧一样的下场。

    熙宁二年,其人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为由,擢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王安石重制‘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

    并先后罢黜御史中丞吕公著;御史刘述、刘琦、钱锣、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

    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杨宗愈;翰林学士范镇;朝堂执宰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一大批革新老臣。

    起用王安石举荐的吕惠卿、章惇、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锐意变法的新人。

    可惜,就如我先前说的那般,北宋朝堂上的文臣势力在经过赵光义、赵恒两人自我感动式的扶持、放纵,以及赵帧、赵曙两人时期的相互侵吞壮大后,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利益集团。

    其中不仅囊括了北宋朝堂大小官员,连北宋皇宫内廷、皇亲国戚,乃至当朝皇后、太后都有涉及。

    甚至有些时候连敌国辽朝都跟他们互相虚以逶迤。

    所以不出意外的,他失败了。

    熙宁九年,被来自后宫、朝堂的反对声压的喘不过气的他为了保住王安石的命,被迫让其以长子病故为由辞相罢官。

    不过王安石虽然走了,但其变法却未停摆。

    因为赵顼本人并没有认输,而是在王安石离开后亲自从幕后下场与大臣博弈。

    并且一改之前王安石在位时朝臣斗而不破的状态,加大了对反对派的惩罚力度,最终激起了反对派的反扑,在元丰八年时无疾暴毙,享年三十八。

    对此,后世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表示:宋神宗赵顼终究不是秦孝公嬴渠梁,只是一个因为一时冲动而盲目变法的有志青年。

    而王安石也不是那个被自己宗主国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弃家逃窜他国,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要证明自己打脸卫国的‘卫鞅’,而是一个忽略了宋朝与秦朝内部环境的有志书生。

    因为当时的秦国虽危,但嬴渠梁手里有刀,当时秦国的老秦人都服他,都认嬴渠梁这个王。

    真要有事,若有诏,战必回。

    所以,嬴渠梁顶住了内部压力让商鞅大刀阔斧的割贵族皇亲的肉来施惠于民。

    可宋朝不一样。

    宋朝君弱臣强,民心背负,赵顼手里是既无刀也无人,光凭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名头有个屁用?

    皇帝这俩字真要顶用,后世那群明朝倒霉蛋还会被人当猪仔似的挨个毒杀?

    刀把子里出政策啊老铁,真想变法改革,你还是先把自己的身板养好再说吧。

    再不济也把自己的拳头练硬呀。】

    “……”

    熙宁元年,刚上位不久,正在跟王安石见面,且因为得见梦中偶像而激动地拉着对方同床共枕的赵顼脸皮抽搐的看着头顶光幕那满是揶揄的话语,面皮一片涨红。

    他面前,刚刚因为对赵顼一通大吹特吹从而成功升职加薪成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眉头紧蹙的看着光幕中逐渐淡去的字样,眼神明灭不定。

    “军权么……”

    “陛下,也许我们得做一些调整了。”

章节目录

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窝不是大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窝不是大神并收藏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