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富极,庭院精致不说,布置这院子的人大约还有些学问,无论是风帘挂饰还是一花一木都合乎风水,来财进宝。
江润珠走到此处不由停下,闭眼深吸了口气:“比咱们在甘城的院子讲究。”
双儿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一圈,挑剔道:“虽旧了些、寒酸了些,也还干净,只是廊下未嵌夜明珠,晚些时候,可得记着点灯,您上回在鹤馆撞了腿,那块淤青月余才散。”
江润珠随意点了点头,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对了,明日得空,你去打听打听城中何处有乞丐。”
小丫鬟嗯了声,习以为常:“小姐不说,我也记得。”
两人边聊边走,倒也未注意四周,不知不觉出了院子,来到方才经过的花园边。
一道年轻悦耳的男声响起:“曲阳乃富庶之地,少有乞丐白日乞讨。”
女子闻言,当即停下脚步。
院墙不高,墙上开了口扇形空窗,里头别出心裁种了矮梅,未到时节枝节如墨,难以注意到墙后有人。
现在正正看过去,青年俊脸半遮,眉眼如画,很是幅好风景。
李先生温声问:“不知小姐寻乞丐做甚?”
碍着男女有别,她没说话,双儿则是拿着同一套说辞应付多年,十分熟练:“我家小姐自西北到曲阳,一路几经波折,但因行自小救济穷苦百姓,靠着积善积德才化险为夷,先生勿要觉得奇怪。”
对方道了句原来如此:“那姑娘可去城外城五里的旧隍庙找找,也许会有收获。”
隔墙相望,两人的实际距离着实算得上近,能窥见青年眼底温凉如月的眸光。
江润珠低头看了眼脚上丁香色的绣鞋,慢慢往旁站了一步,裙摆微动,鞋头莲叶若隐若现,她含笑回道:“多谢李先生。”
青年亦退后,回道:“不过一句话而已,姑娘多礼。”
两人距离拉开,江润珠能看见他身上白衣的鲤鱼刺绣:“小女本在清风斋闲逛,无意走到此处,不知可有惊扰先生雅兴?”
“这里是花园,花园的景是给人看的,姑娘多虑。”
江润珠轻声细语道:“这就好。”
说罢,两人默契分开,人生地不熟,江润珠没再冒冒失失向前,调头打算原路返回。
天微寒,梅虽未开,院子一角却清雅得紧,不过三四步,恰有一朵掌心大小的花从枝头无声落下,刚好打在她肩头。
江润珠脚步顿住,满心好奇地将花拾起,拿着回院子后捉了一小丫鬟,问:“这花叫什么名字?”
丫鬟怯生生的:“回江小姐,这花叫迎三妃子,每年八月开花,能开到十二月呢。”
“迎三妃子?好独特的名字,我竟从未听过。”
丫鬟也文邹邹的:“这花日出而红,正旦时颜色稍减,及至黄昏便已荼白,想来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吧。”
双儿道:“曲阳多雨水,能在这儿活下来的,甘城当然少见。”
-
至此,江润珠便安心在常家住下。
薛氏忙于处理常家的大小事,无暇多照顾江润珠,常晏顾忌男女有别,也少有踏足清风斋,说起来,七月上旬,江润珠见得最多的还是常家两姐妹。
常娴好静,爱赠书画字帖,常语天真活泼,有许多交好的姐妹,她怕江润珠孤单,每每有约便要邀她同去,有时忙起来,竟比做生意还累人。
难得这日无事,一早清梦悠然,江润珠正睡得香甜,忽觉喉头发紧,不由一个激灵睁开眼,却发现一双领子被瞳儿紧紧攥在手里,小丫头红润的嘴巴一张一合。
江润珠揉了揉眼,诧异道:“你说什么?”
丫鬟瞪圆眼:“常公子正等在院内,说小姐若是方便,想略尽地主之谊邀您出府一游,您当真还能睡得下去?”
江润珠稀奇地望了眼窗外,不知今儿刮得什么风,竟把常晏刮进了清风斋。
她掀了锦被,道:“叫常公子稍等片刻,我这就起来。”
说罢便急急忙忙穿衣梳妆,不敢惊动旁人闹笑话,主仆三个忙出了十分的热闹。
好在一刻钟后,晨光和暖,牖窗半开,室内余香未消,江润珠款款而出,只以一柄银蝶嵌红蓝宝玉长簪绾发,薄檀色轻纱罩水红衣裙,勉强拾掇出一派明艳不失稳重的装扮来。
再看常晏一身湖蓝,两人站在一块儿格外相配。
他似乎看呆了一瞬,但很快反应过来:“江妹妹,这几日我忙着去邻镇查账,还未尽地主之谊,不知妹妹今日可方便?”
江润珠笑道:“这常家上下唯有阿娴妹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她沉稳好诗书,我一个俗人,更喜欢四处看看。”
常晏闻言轻笑,道:“那咱们这就走吧?”
市集并不远,两人带着丫鬟小厮不紧不慢往外走,约莫半刻便到。
常晏大约时常陪着妹妹出门,很是熟门熟路带她去了制衣铺子和首饰楼。
西北有商道,就是邻国的贡品,江润珠想要也有门路,她到此处做客,薛薇已送了许多好玩意儿,常晏此举,不知是待客之道,还是不想落了下风。
江润珠承了他的情,心想着要礼尚往来,便低声吩咐双儿从随身携带的好料子里挑一块,改日找工匠雕好,做成随身玉佩送给对方。
双儿问要做什么花样。
江润珠想了想,道:“迎三妃子吧。”
这话叫常晏听到,他好奇问了一嘴:“什么?”
她道:“我是想起,府上有颗迎三妃子,很是不俗。。”
常晏却面露茫然:“那是什么花?”
江润珠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照那日丫鬟的原话说了一遍,了然道:“花园距离言何居最远,常晏哥哥又忙,想来平日里不曾注意过无关紧要的花花草草。”
常宴道:“平日里的确没什么侍弄花草的风雅趣味,叫妹妹见笑了。”
他说着,见常家下人手里都捧着纸包匣子,挥手让他们先回了常家,只留贴身小厮跟着,说要带江润珠去听戏品茗。
曲阳最富盛名的苏溪,听说此地夜游景色极好,江润珠还没有机会领略一二。
白日里苏溪两侧略显清冷,唯有戏楼热闹依旧。
戏楼有些年头了,红绸新挂,楼梯却窄旧,常晏走在前头防着有人冲撞了她。
江润珠并未在意,她本不是成日闷在闺中的女儿家,不过男子贴心些总是好的。
她仰头仔细打量戏楼各处,没留意拐角处忽然冲过来一疯玩的小娃娃。
那娃娃忘了看路,蒙头就向江润珠撞去,她反应不及,只能一面躲一面防着对方滚下楼。
却不想半大孩子重如秤砣,女子顺着这股力量仰头便跌了下去——
“小心!”耳边提醒的声音有几分熟悉,听得江润珠神情一怔。
想象中的疼痛也并未出现,空悬的背后及时抵上一堵坚实温热的墙,叫她提着的心惊慌地跳动几下慢慢回稳。
却不知是何人大大方方借宽阔胸膛与她一靠。
江润珠抓着扶手站稳,连忙回头看去,对方离开的动作更快,只叫她捉到一小片青色衣袂。
常晏见状几步走下楼梯:“没事吧,可有伤着?”
她回过神,笑道:“没事,我们进去吧。”
戏是南地的戏,唱的自然是南地人物和风情,除去豪杰英雄,便是儿女情长。
茶是楼梯最平常不过的花茶,香气随着热意升腾,是只能解渴的便宜货。
两人落座,常晏将一叠早已备好的点心推到她手边,道:“这是楼里的招牌,元宝酥。”
戏楼生意红火,送来点心,没送筷子,小二满场乱窜,捉不住人。
常宴从怀里拿出一张熏了香的手帕:“干净的,妹妹不嫌弃就用它包着尝一尝。”
“多谢。”江润珠一双桃花眼亮晶晶瞧着他,“我在甘城那儿也不这般讲究,常晏哥哥莫笑话我。”
两人同坐一桌,距离如此之近,青年不禁勾唇,低下头去饮了口茶,心情似乎不错。
江润珠见状眉微动,从他那张俊脸上瞧出一丝新鲜的表情,不禁老怀安慰,总算没有媚眼抛给瞎子看。
不多时,台上吹拉弹唱稍歇,众人叫好之际,扔了不少钱银上台。
江润珠也想凑个热闹,随手取下发簪又怕扔上去会伤人,便叫来小二,笑眯眯道:“劳烦小哥将这个送上去。”
“多谢姑娘豪礼!”小二咧嘴一笑,显然识货,连连谢过后一溜烟儿挤到台边。
江润珠眼巴巴望着,那伶人接了簪子遥遥向她施了一礼,可见是喜欢的。
江润珠不由也笑了笑,头顶忽地一暗,下意识看去,却是常晏身边的小厮来了,手里还捧了个匣子。
匣子不大不小,桌面放了茶水点心,空余的位置不多,放在江润珠手边最合适,可常晏没说话,默默将匣子放在另一侧,似乎格外避着她,江润珠见状并没有多问。
戏台边凑完热闹的人纷纷回到座位,其中两名男子嘻嘻哈哈说着那伶人的荤话靠近,一回身,竟将木匣撞到了地上。
“哐啷”一声,巴掌大的物件被摔出,在桌椅腿间撞了几回,咕噜噜滚在了江润珠脚边。
这动静,若是金贵点的物件,保不齐要摔碎的。
她正打算帮忙去捡,常晏先坐不住了,俯身将木雕捡起放到匣子里,再砰地将盖子合上,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给江润珠半点反应的时间。
可惜她眼力向来不错,只一眼就看清那是何:“这是……”
青年眼神略有躲闪不敢看她,双耳已红了个彻底。
江润珠更加笃定,那的确是她从前送给对方的小狼木雕。
“是,前些日子,我瞧见它有条腿裂了条缝,本想顺道送去首饰楼修一修,”青年说着,慌张将雕狼放进木匣,笨口拙舌道,“本该直接送回府里……”
江润珠不语,在袅袅茶香之中,想起了这段早已模糊的往事。
十二岁那年,她随父亲出城谈生意,回来时却在荒野处遇上猎食的狼群,足有七八匹,个个眼冒青光。
幸而两人所带的护卫身手了得,所骑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又离城不远,这才没命丧狼口。
她将这事以书信告知常宴,洋洋洒洒一大篇描述饿狠了的狼有多骇人。
少年回信先安慰她许多,再说自己从未见过真正的狼。
江润珠炫耀之际不免觉得他可怜巴巴,于是特意叫人买了这么个小玩意儿捎到曲阳,并谎称是自己亲手所制。
没想到,他竟然还留着。
江润珠的谎话张口就来:“常大哥若喜欢,我再给你雕一个,只是多年不碰难免手生……”
后者仍旧低着头,闻言清了清嗓子,轻声说了句多谢。
江润珠走到此处不由停下,闭眼深吸了口气:“比咱们在甘城的院子讲究。”
双儿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一圈,挑剔道:“虽旧了些、寒酸了些,也还干净,只是廊下未嵌夜明珠,晚些时候,可得记着点灯,您上回在鹤馆撞了腿,那块淤青月余才散。”
江润珠随意点了点头,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对了,明日得空,你去打听打听城中何处有乞丐。”
小丫鬟嗯了声,习以为常:“小姐不说,我也记得。”
两人边聊边走,倒也未注意四周,不知不觉出了院子,来到方才经过的花园边。
一道年轻悦耳的男声响起:“曲阳乃富庶之地,少有乞丐白日乞讨。”
女子闻言,当即停下脚步。
院墙不高,墙上开了口扇形空窗,里头别出心裁种了矮梅,未到时节枝节如墨,难以注意到墙后有人。
现在正正看过去,青年俊脸半遮,眉眼如画,很是幅好风景。
李先生温声问:“不知小姐寻乞丐做甚?”
碍着男女有别,她没说话,双儿则是拿着同一套说辞应付多年,十分熟练:“我家小姐自西北到曲阳,一路几经波折,但因行自小救济穷苦百姓,靠着积善积德才化险为夷,先生勿要觉得奇怪。”
对方道了句原来如此:“那姑娘可去城外城五里的旧隍庙找找,也许会有收获。”
隔墙相望,两人的实际距离着实算得上近,能窥见青年眼底温凉如月的眸光。
江润珠低头看了眼脚上丁香色的绣鞋,慢慢往旁站了一步,裙摆微动,鞋头莲叶若隐若现,她含笑回道:“多谢李先生。”
青年亦退后,回道:“不过一句话而已,姑娘多礼。”
两人距离拉开,江润珠能看见他身上白衣的鲤鱼刺绣:“小女本在清风斋闲逛,无意走到此处,不知可有惊扰先生雅兴?”
“这里是花园,花园的景是给人看的,姑娘多虑。”
江润珠轻声细语道:“这就好。”
说罢,两人默契分开,人生地不熟,江润珠没再冒冒失失向前,调头打算原路返回。
天微寒,梅虽未开,院子一角却清雅得紧,不过三四步,恰有一朵掌心大小的花从枝头无声落下,刚好打在她肩头。
江润珠脚步顿住,满心好奇地将花拾起,拿着回院子后捉了一小丫鬟,问:“这花叫什么名字?”
丫鬟怯生生的:“回江小姐,这花叫迎三妃子,每年八月开花,能开到十二月呢。”
“迎三妃子?好独特的名字,我竟从未听过。”
丫鬟也文邹邹的:“这花日出而红,正旦时颜色稍减,及至黄昏便已荼白,想来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吧。”
双儿道:“曲阳多雨水,能在这儿活下来的,甘城当然少见。”
-
至此,江润珠便安心在常家住下。
薛氏忙于处理常家的大小事,无暇多照顾江润珠,常晏顾忌男女有别,也少有踏足清风斋,说起来,七月上旬,江润珠见得最多的还是常家两姐妹。
常娴好静,爱赠书画字帖,常语天真活泼,有许多交好的姐妹,她怕江润珠孤单,每每有约便要邀她同去,有时忙起来,竟比做生意还累人。
难得这日无事,一早清梦悠然,江润珠正睡得香甜,忽觉喉头发紧,不由一个激灵睁开眼,却发现一双领子被瞳儿紧紧攥在手里,小丫头红润的嘴巴一张一合。
江润珠揉了揉眼,诧异道:“你说什么?”
丫鬟瞪圆眼:“常公子正等在院内,说小姐若是方便,想略尽地主之谊邀您出府一游,您当真还能睡得下去?”
江润珠稀奇地望了眼窗外,不知今儿刮得什么风,竟把常晏刮进了清风斋。
她掀了锦被,道:“叫常公子稍等片刻,我这就起来。”
说罢便急急忙忙穿衣梳妆,不敢惊动旁人闹笑话,主仆三个忙出了十分的热闹。
好在一刻钟后,晨光和暖,牖窗半开,室内余香未消,江润珠款款而出,只以一柄银蝶嵌红蓝宝玉长簪绾发,薄檀色轻纱罩水红衣裙,勉强拾掇出一派明艳不失稳重的装扮来。
再看常晏一身湖蓝,两人站在一块儿格外相配。
他似乎看呆了一瞬,但很快反应过来:“江妹妹,这几日我忙着去邻镇查账,还未尽地主之谊,不知妹妹今日可方便?”
江润珠笑道:“这常家上下唯有阿娴妹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她沉稳好诗书,我一个俗人,更喜欢四处看看。”
常晏闻言轻笑,道:“那咱们这就走吧?”
市集并不远,两人带着丫鬟小厮不紧不慢往外走,约莫半刻便到。
常晏大约时常陪着妹妹出门,很是熟门熟路带她去了制衣铺子和首饰楼。
西北有商道,就是邻国的贡品,江润珠想要也有门路,她到此处做客,薛薇已送了许多好玩意儿,常晏此举,不知是待客之道,还是不想落了下风。
江润珠承了他的情,心想着要礼尚往来,便低声吩咐双儿从随身携带的好料子里挑一块,改日找工匠雕好,做成随身玉佩送给对方。
双儿问要做什么花样。
江润珠想了想,道:“迎三妃子吧。”
这话叫常晏听到,他好奇问了一嘴:“什么?”
她道:“我是想起,府上有颗迎三妃子,很是不俗。。”
常晏却面露茫然:“那是什么花?”
江润珠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照那日丫鬟的原话说了一遍,了然道:“花园距离言何居最远,常晏哥哥又忙,想来平日里不曾注意过无关紧要的花花草草。”
常宴道:“平日里的确没什么侍弄花草的风雅趣味,叫妹妹见笑了。”
他说着,见常家下人手里都捧着纸包匣子,挥手让他们先回了常家,只留贴身小厮跟着,说要带江润珠去听戏品茗。
曲阳最富盛名的苏溪,听说此地夜游景色极好,江润珠还没有机会领略一二。
白日里苏溪两侧略显清冷,唯有戏楼热闹依旧。
戏楼有些年头了,红绸新挂,楼梯却窄旧,常晏走在前头防着有人冲撞了她。
江润珠并未在意,她本不是成日闷在闺中的女儿家,不过男子贴心些总是好的。
她仰头仔细打量戏楼各处,没留意拐角处忽然冲过来一疯玩的小娃娃。
那娃娃忘了看路,蒙头就向江润珠撞去,她反应不及,只能一面躲一面防着对方滚下楼。
却不想半大孩子重如秤砣,女子顺着这股力量仰头便跌了下去——
“小心!”耳边提醒的声音有几分熟悉,听得江润珠神情一怔。
想象中的疼痛也并未出现,空悬的背后及时抵上一堵坚实温热的墙,叫她提着的心惊慌地跳动几下慢慢回稳。
却不知是何人大大方方借宽阔胸膛与她一靠。
江润珠抓着扶手站稳,连忙回头看去,对方离开的动作更快,只叫她捉到一小片青色衣袂。
常晏见状几步走下楼梯:“没事吧,可有伤着?”
她回过神,笑道:“没事,我们进去吧。”
戏是南地的戏,唱的自然是南地人物和风情,除去豪杰英雄,便是儿女情长。
茶是楼梯最平常不过的花茶,香气随着热意升腾,是只能解渴的便宜货。
两人落座,常晏将一叠早已备好的点心推到她手边,道:“这是楼里的招牌,元宝酥。”
戏楼生意红火,送来点心,没送筷子,小二满场乱窜,捉不住人。
常宴从怀里拿出一张熏了香的手帕:“干净的,妹妹不嫌弃就用它包着尝一尝。”
“多谢。”江润珠一双桃花眼亮晶晶瞧着他,“我在甘城那儿也不这般讲究,常晏哥哥莫笑话我。”
两人同坐一桌,距离如此之近,青年不禁勾唇,低下头去饮了口茶,心情似乎不错。
江润珠见状眉微动,从他那张俊脸上瞧出一丝新鲜的表情,不禁老怀安慰,总算没有媚眼抛给瞎子看。
不多时,台上吹拉弹唱稍歇,众人叫好之际,扔了不少钱银上台。
江润珠也想凑个热闹,随手取下发簪又怕扔上去会伤人,便叫来小二,笑眯眯道:“劳烦小哥将这个送上去。”
“多谢姑娘豪礼!”小二咧嘴一笑,显然识货,连连谢过后一溜烟儿挤到台边。
江润珠眼巴巴望着,那伶人接了簪子遥遥向她施了一礼,可见是喜欢的。
江润珠不由也笑了笑,头顶忽地一暗,下意识看去,却是常晏身边的小厮来了,手里还捧了个匣子。
匣子不大不小,桌面放了茶水点心,空余的位置不多,放在江润珠手边最合适,可常晏没说话,默默将匣子放在另一侧,似乎格外避着她,江润珠见状并没有多问。
戏台边凑完热闹的人纷纷回到座位,其中两名男子嘻嘻哈哈说着那伶人的荤话靠近,一回身,竟将木匣撞到了地上。
“哐啷”一声,巴掌大的物件被摔出,在桌椅腿间撞了几回,咕噜噜滚在了江润珠脚边。
这动静,若是金贵点的物件,保不齐要摔碎的。
她正打算帮忙去捡,常晏先坐不住了,俯身将木雕捡起放到匣子里,再砰地将盖子合上,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给江润珠半点反应的时间。
可惜她眼力向来不错,只一眼就看清那是何:“这是……”
青年眼神略有躲闪不敢看她,双耳已红了个彻底。
江润珠更加笃定,那的确是她从前送给对方的小狼木雕。
“是,前些日子,我瞧见它有条腿裂了条缝,本想顺道送去首饰楼修一修,”青年说着,慌张将雕狼放进木匣,笨口拙舌道,“本该直接送回府里……”
江润珠不语,在袅袅茶香之中,想起了这段早已模糊的往事。
十二岁那年,她随父亲出城谈生意,回来时却在荒野处遇上猎食的狼群,足有七八匹,个个眼冒青光。
幸而两人所带的护卫身手了得,所骑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又离城不远,这才没命丧狼口。
她将这事以书信告知常宴,洋洋洒洒一大篇描述饿狠了的狼有多骇人。
少年回信先安慰她许多,再说自己从未见过真正的狼。
江润珠炫耀之际不免觉得他可怜巴巴,于是特意叫人买了这么个小玩意儿捎到曲阳,并谎称是自己亲手所制。
没想到,他竟然还留着。
江润珠的谎话张口就来:“常大哥若喜欢,我再给你雕一个,只是多年不碰难免手生……”
后者仍旧低着头,闻言清了清嗓子,轻声说了句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