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见是盛夏的清晨,高中入学报到的新班级里,她姗姗来迟。
没有血色的皮肤,短得像男孩子一样的头发,额前几缕刘海在行走时微微扬起,露出一部分光洁饱满的额头。
周围的同学都盯着她看。
她来得晚,剩下的空桌子已经不多了,好多还没有椅子。
既然没法坐,她就百无聊赖地站着看老师给刚来的同学签到。
过一会儿,又把书包从桌洞里抽出来,搁到地上盘腿坐下。
同学都到齐后,老师放下签到表,开始自我介绍: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何,叫何皓……”
他的声音慢吞吞的,又低又缓,像一只年迈的龟。
讲完些注意事项,他大手一挥让我们离开。
大家一窝蜂地朝外涌去,我也随着人流走,前面有人应该认识,勾肩搭背地在路中间打打闹闹。
我后退两步,想和他们保持点距离,不料身后却有人撞了上来。
“啊”
低低的声音传入耳朵,我转过身,见她抬起一只手捂着额头。
我低头看她,她也恰好抬起头。
正琢磨着该说什么,她却先开口了:“对不起。”
像山间的清泉,净澈清泠。
“抱歉。”兴许是我的面无表情让她觉得我是在生气,她又重复了一遍。
我反应过来,忙说没关系。
“是我的事”,我解释道:“前面有人打闹,我往后退了几步。”
她长长的睫毛随着脑袋忽闪几下,歉意地点点头,从我左边绕走了。
2
我继续走我的路,想着不知道我妈今天中午做了什么饭。
早上怕来得太晚只匆匆塞了几口饼,天知道我现在快要饿死了。
我愉快地回了家。
然而当打开房门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时候,我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打开手机,果然发现了白女士给我的留言:
“你爸预订了我几天前就想吃的饭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自己随便买点吃的吧。(爱心)——爱你的妈妈”
我叹了口气,猜到我爸又带她出去玩了,短时间估计内回不来。
做饭的阿姨有事请了两天假,不出意料的话晚饭也得我自己解决了。
权衡一番后,我决定下楼去小吃街填饱我饥肠辘辘的肚子。
当我走进常吃的店,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纤瘦的背影。
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她。
她坐在朝向门口的位置,眼前的面隔着老远都能看到汤面上飘着一层红油。
她似乎不怎么能吃辣,唇角都泛着明显的红。
我去点餐,转身的时候她从身旁跑过去,从冰柜里拿出一瓶橙汁,拧开瓶子猛喝了好几口,如释重负轻轻呼了口气。
吃饭的时候我偶尔抬头瞥一眼她,她用餐时很斯文,即使她觉得很辣。
她吃得很专心,不像我一样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我饿狠了,连汤带水吃的一干二净,余光看见她吃完饭,付完账后背着书包径直走了出去。
她好像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即使刚刚拿橙汁时我们离得那样近。
我放下碗,拿起手机去结账。
老板娘跟我已经很熟了,常会在不忙的时候跟客人聊几句。
我一边付款一边问她:“换配方了啊陈姨?今天的汤这么好喝。”
陈姨忙着手上的活,抬头疑惑地说:“没有啊,这不一直是这个汤底吗?”
我当时尴尬地笑笑,心想那也许是今天太饿了。
许久以后我去吃,却再没吃出那天的味道。
3
军训的时候晴朗无风,气温极速攀升,身上的衣服被全数浸湿,汗珠顺着下巴往脖子里滚,湿淋淋地在太阳下闪着光。
终于,在一片愁眉苦脸中,教练大手一挥给了十分钟的放松时间。
我大步流星地走向我的水杯,拧开杯子猛灌一大口。
太阳属实是有些太毒了,杯子里的水都晒的滚烫,起不了多大的解渴作用。
坐在操场边的矮石阶上,我漫无目的地看着来往人群,目光不知不觉移到她的身上。
在一众火急火燎的冲过去拿水的同学中,她显得那么波澜不惊。
“承西,承西!”
我猛然回神。
肖予杨从身后一把揽过我。
“刚才在干什么?我喊你好几声都没听见。”
他朝我挤眉弄眼。
我有些无奈:“周围有些吵,刚才没听见。”
“没听见”,他撇撇嘴,安静了几秒,然后问我:“听见了吗?”
我被问的一愣:“什么?”
“除了你背后这片竹林的叶子在响,还有什么其他的声音吗?”
他哈哈大笑。
大家都安静地喝着水,除了竹叶的沙沙声在应和盛夏的风,伴随着树上的蝉鸣。
心里不知为何有些燥热。
顶着火辣辣的烈日晒了几天,军训的时间转眼即逝。
重新排座位时发生了很巧的事,我与肖予杨又成了同桌。
他高兴得不得了,当即给了我一个号称见证男人友谊的拥抱。
当他见到自己军训时一见钟情的那个女孩坐到了他的前边,眼睛瞬间睁大了,得意地递给我个眼神:
瞧!老子多幸运!
我轻啧两声,不得不承认他的运气是真强。
环视一周,我在靠近后门的一隅找到了她。
屋里开着空调,她穿了一件黑色的连帽开衫,整颗脑袋都埋进臂弯里,低着头好像在看什么东西。
我心里涌起一种微妙的遗憾,要是她坐到前排就好了。
随即反应过来,心头重重一跳。
……这样的情感是正常的,我皱眉断下结论。
论谁碰见神秘又奇怪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而好奇心会驱使人不自觉地向其靠近。
为了证实心中的想法,我开始刻意忽视她的一举一动。
但世间万物就是这样,有些注定了的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她太显眼了。
在一众扎着或披着长发的女生中,她看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
直到很久以后我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一遍遍地回想,才发现她其实安静得像棵小草,在风里不动也不摇。
我的心控制了我的眼睛,使我的注意力全然放在她身上,于是其他人变成了草,只有她是朵盛开的璀璨的花。
4
波澜不惊的日子在不断重复着。
偶尔我会在课间或晚自习的时候偏头看她。看她课间望着窗外百无聊赖,看她托腮对着题百般无奈。
慢慢的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我开始不自觉关注和她有关的一切。
我记得她课桌上的杯子,她写字时用的笔,她书包的样式……
萦绕在她周身的一切都被我零零碎碎拾起,最后拼凑成她的样子。
她的声音真好听,那日和我说话时疏疏冷冷,和朋友谈笑时却是甜甜的,好不温柔。
开学还没多久,肖予杨已经和他前桌的女神聊得火热了。
我们一起去打球,他在路上笑嘻嘻地跟我讲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浑身都冒着粉红泡泡。
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想如果我们之间也是这样就好了。
可是我们的位置隔着老远,彼此之间也没有共同朋友,连个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
我冥思苦想,找不出一个理由能让她为我驻留。
5
第一次月考,大家都很紧张。
与初中截然不同的题型,超出想象的难度。
出成绩那天,还是晚自习的课间,已经有许多人迫不及待跑去了何皓的办公室看排名。
肖予杨是第一波冲出去的,他兴高采烈地回来,说我考的好,夸我牛逼。
可是我更想知道她的成绩。
我也去了,办公室里没有老师,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班里每个人的成绩排名。
鼠标往下拉,我看到她的名字。她成绩也不错,看起来有些偏科,历史学的很好。
6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她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
也许我就是肤浅,她长得好看,声音好听,四肢纤细,所以我喜欢她。
可是我又觉得不是这样。
我不在乎她的鼻尖是否起了显眼的痘,不在乎她的头发发油贴在头皮上的时候,不在乎她穿的乱七八糟好像不是一个时代的衣服。
少年谈爱太肤浅,我只好说我喜欢她。
7
我常常看她,却看不清她的样子。
她周身被云雾遮的朦胧,恍恍惚惚的像在梦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又是一周一节的手工课,老师给了一些木条。
那节课的内容我早已忘了,只记得周围的同学都三五成群,或坐或站,低头边说笑边锯木头。
没有人注意周围。
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拿着热熔胶枪在桌面上画自己名字首字母的缩写。
加热后的透明的胶质出的并不均匀,她画了一点,就扔下手中的胶枪给朋友:
“好难画,不玩了。”
手工室里的桌子很大,过道不算宽敞。
我站在离她半米远的地方,她板板正正地坐在凳子上。
谁都没发现我的目光落到她的身上。
她也没有。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记得这种小事。
因为靠近她的机会实在不多,一点距离也足以让我欣喜若狂。
8
我现在讨厌透了我们班主任,也就是那个秃头。
他正在毫不留情地训斥她:“做人,不管成绩怎么样,首先要讲规矩。”
就因为她忘记擦早晨的黑板。
她僵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他骂了半节多课,最后被罚了一个星期的值日。
我很想去安慰她,可是我该用什么样的合适的借口呢。
她的眼睛像是冷静的潭,轻而易举映照出人心底的欲望。
我落荒而逃,无所遁形。
9
期中考试,教室里需要重新排桌子,多的桌子则要拉到教室外。
她被罚了一周值日,正好赶上排考场。
最后一节晚自习的铃一响,桌椅剐蹭地面的声音绵绵不绝。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桌子放在教室里。
如果不拉出去,则意味着必须把桌洞里所有的书都带走。
高中的习题册一本压一本,又沉又硬像怎么啃也啃不动的石头。
屋里桌子出去大半,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她焦急地喊着不要再把桌子拉出去了,外面已经摆满了。
没有人听。
我说,我们去帮她。
我和肖予杨从楼下的空教室里将一张张桌子搬到班里。
她不住地说谢谢。
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话。
10
最后一节晚自习,我收起生物题。
作业已经写完了,我习惯地侧头看她。
她左手托着脸,垂眼看着面前的本子。
细碎的额发被窗外钻进的风揉乱,颤颤地在空中翘起呆毛。
我看得入了迷。
我没料到她会突然抬头。
对视上的一瞬间,像是浑身过了电,大脑一片茫白。
我正襟危坐,心跳如雷。
偌大的教室里,只听到自己急速有力的心跳声。
别跳了。我对心脏说。
它并不理我,跃跃欲试如一头不断膨胀喷火的困兽,叫嚣着要从关着的铁笼里逃出来。
我的耳根越来越烫,越来越热,灼热的像是要烧起来。
火势也许蔓延到脸上,也许控制在了耳侧。
我不知道。
我的脑子已经完全失守,混混沌沌嗡鸣一片,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
我紧张地不敢再回头,余光中能感受到她好奇地朝这边打量我。
这就是暗恋吗?
怕她知道,又怕她发现不了。
我从未发现自己这样胆小,只是一眼就如同惊弓之鸟。
11
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开始提前分科了,所有副科实行走班制。
我们要选的科目不一样,幸运的是,我们的化学课分到了同一个老师。
每天见到她的时间开始变得更少,只有主课和晚自习能坐在同一个班里。
有人传高二我们会按选科分班,说这是年级主任的意思。
我希望这是个假消息,这样我们还可以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
12
周五下午有一节政治课,临近周末,我也没什么心思听。
正好班里一个一起打过球的男生邀我坐一块,我就拿起书过去了。
他挑的位置不错,和她坐的地方是同一列,就在她前面几排。
政治课上我俩都不听讲,后门陆续有人进进出出搬凳子,铝合金门吱呀吱呀地响。
后边干嘛呢?他说,同时把头扭过去。
我也转过头去。
其实我根本不关心门口的人在干什么,我只想借机光明正大看看她。
她认真对着课件的内容圈画着书本,抬起的目光对上我,又越过我看向大屏幕。
后门不断开合,我俩默契地不停转头。
我当时很为他的识相高兴,有一个同伴相陪很好地掩饰了我的目的。
肾上腺素飙升冲昏了头,以至于我压根没有发现他的目光也黏在她的身上。
去他妈的,原来是个情敌。
13
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高二分班,我们之间隔了三个楼层。
我搬着书去了新的教室,当这一刻真的来临,心里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的情感反应。
彼时我还不知道,青春这条成长的路上,长痛和短痛必有一痛。
比起来势汹汹的短痛,那种刻画在将来生命中细碎而绵长的痛才是真正的刻骨铭心。
无数次午夜梦回,醒来后怅然若失。
微弱的痛意透过血肉深埋进骨,被流淌着的微凉的血液一遍遍冲刷进心脏。
肖予杨已经和新同学聊得火热,勾肩搭背连中午去哪吃饭都想好了。
“承西、承西”
他一捶我的肩膀,“你又走什么神,我在问你吃不吃二楼新开的那家意面。”
那个男生也看着我,等着我的回答。
“哦”,我笑笑:“我今天中午回家,你们去吧。”
肖予杨欲言又止,临走前他怪怪地看我一眼,像是在思索,又像是确认。
14
你喜欢她吧?
一次放学,肖予杨这样问我。
他没说是谁,但彼此心知肚明。
他叹气,说果然。
他说看我的目光就知道,他吐槽我闷骚,不敢表白,说我胆小。
我呵呵一笑,提起他女神的名字。
他立马噤声。
他如愿和他女神走到过一起,但很快又因为各种问题分手,闹得并不好看。
那天他戳破了我的秘密,我却感到一阵轻松。
憋闷心里的事一下子被戳了个窟窿,哗啦啦奔腾而出,流淌了好久。
他够爷们,帮我守了这个秘密三年。
15
一整个高二我几乎没怎么再见到她。
除了极少的时间能在食堂和楼梯转角偶然遇见,就再无碰面的可能。
我跟肖予杨去过一次她的班级。
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昭示着我们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每当悸动逐渐平息,总有些场景会提醒我想起她。
比如现在的运动会。
她坐在看台上,和周围人聊着天。
我一眼便看到了她。
她穿的刚开学时的黑色连帽衫,几乎一瞬间将我带到那个相遇的夏天。
同行的学生会的朋友喊我走,我说不了,主席台这里看得远,风景好。
她朝我这边看过来了,我避开她的目光。
我趴在栏杆上,眯起眼假装晒太阳。
可惜一会儿就下起了细密的雨,观众席上的同学开始陆陆续续离开,运动场上很快只剩零星的身影。
我心下烦躁,不住地往她的方向瞄。
她似乎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我看着她的身影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操场边缘,彻底被树丛遮掩不见。
凉凉的雨落在脸上,把所有人的身影模糊成一团。
雨淅淅沥沥地滴答了半个小时。
乌云散去,只有地面还是潮湿一片,蒸发出尘土的气息。
有人开始回来,看台上还有积水,他们带着伞,没有办法坐,索性直接站在那里。
我频频望他们走来的方向,寻找其中是否有她的身影。
她回来的还算早,手里把玩着一把蓝色的伞。
我松了一口气。
中午回家,我翻箱倒柜地找衣服,要白色的,连帽的。
“妈——”我喊白女士,“我白色的那件卫衣去哪了?”
“咋咋呼呼什么”,我妈进来时手里还拿着铲子,她冲我挥了两下。
“应该是让阿姨拿去洗了吧。”
那件衣服干净的很,洗什么啊?!
我认命地继续翻我的柜子,看看能不能找到其它的替代品。
我妈靠在门口,怪异地看着我:
“那件卫衣不是带绒的吗?现在都快入夏了,你不嫌热吗。”
她颇为不解地摇摇头,去和我爸说我的脑子坏了。
我最后还是找到一个帽子上绘着彩色点点的衣服,换上它去了学校。
没关系,起码它底色是白的。
青春懵懂时期的我们总会干一些傻事,和暗恋的人穿了同色异色或只是款式相似的衣服都会暗自欢欣雀跃好长时间。
就像是没见过糖的孩子,一丝甜味都能在心里咂摸好久。
16
疫情反反复复,高三整个上学期都像是泡在福尔马林的梦里,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有时外面的形势严峻了,晚自习时就会紧急通知我们回家,改成线上课。
我妈没法经常出门逛街了,整天在家里郁闷地晃悠。
后来她实在无聊,开始跟着网上的教程学做甜品,但成果显然让她不太满意。
在此期间她一共烤裂了六只碗炸了三个盆拆烂了两个烤箱还摔了一只勺子。
当她端着表皮黑漆漆的不明碳化物体一脸期待地让我品尝时,我总是咬一口,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快去给我爸也尝尝,然后在她出去时飞速寻找垃圾桶吐个一干二净。
没办法,这个阶段我还不想食物中毒进医院。
我爸则是拼命往下咽那口他咬了还没两个指甲盖大小的杏仁酥,面部狰狞地夸赞好吃,儿子准备考试压力大营养跟不上快拿去给他补身子。
后来她终于放弃了,既不打算用来犒劳老公也不打算以此疼爱儿子。
可喜可贺。
17
那个学期只回去考了个期末,考完就放假了。
日子按部就班地过,整天在桌前刷题刷到眼花。
每至下午黄昏,屋里变得暗沉,我坐在桌前打开台灯,看窗外晚高峰的车水马龙,看天际染上紫霞。
此刻她在干什么?
我忽然悲从中来,有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伤感。
怪不得古代人都喜欢看月亮。
书信说不出口的话,日月星辰代我送达。
18
外面的情况好像挺糟糕。
好不容易有了开学的消息,为了我们的安全,学校要求全体高三学生住校统一管理。
我妈哭哭啼啼地收拾好了我的行李箱,眉间满是愁倦:
“儿啊,住校那么苦,妈妈得多给你带些东西。”
我叹息着安慰她没事,学校和家的距离最远超不过五百米。
结果我真的走后,她把儿子忘得一干二净,高高兴兴和我爸去外地考察(旅游)了。
需要用的复习材料还是家里阿姨帮我送来的。
结束了疲惫的晚自习,我和肖予杨正往宿舍的方向走,我听到了她的声音。
她和朋友走在我们的身后,多数时候是她的朋友在说话,只能偶尔听到她几句简短的回应。
后来就听不到她的声音了,只有同行女生的说话声在黑暗中显得清晰又幽静。
我实在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想知道她还在不在。
她穿着一身黑,整个人缩在阴影里,露出一双幽灵似的眼睛。幸好前边有个路灯,她才没有和夜色融为一体。
这双眼睛带着那晚的月色,此后常沉默地出现在沉睡的梦里。
19
高考一共考了四天,从6月7日考到6月10日。天气晴。
考完的那天下午,场外人山人海,捧着花的家长拼命地向前挤,在蜂拥而出的学生里大声呼喊自己的孩子。
白女士抱着订的一大束花,几乎淹没了她的脸。
她的笑意怎么也收不住,一旁拎着包的我爸也上前给了我一个狠狠的拥抱。
朋友兴奋得很,订了包厢说要好好庆祝。
我看着他们喜气洋洋的笑脸,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感觉。
狂欢的另一面是离别,我们要再也见不到了。
去见她吧,告诉她你的心意。
一个声音这样说。
20
回家后我正在屋里收拾衣服,白女士进来了。
“你的校服洗洗吧?”
她指着我挂在衣架上的衣服。
“你明天早上还要回学校拍毕业照呢,可得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行。”她说。
毕业照。
也许是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机会。
我紧张地翻来覆去睡不着。
拍合照时是按班级从前往后轮着拍照,我和班里同学打着招呼,视线却在全场来回寻找她的身影。
一会儿叫住她了怎么说?
肯定要先要张合照吧?
这样会不会太唐突了?
该给她买束花的。
我神经高度紧绷,直到有人来拉我的胳膊,“走啦,该我们班拍照了。”
我站在搭起的台子上,耳边充斥着同学兴奋的声音:
“三——二——一——茄子!”
“哗——”人群欢呼起来。
我下了台子,不敢走远。
我们的班级挨的比较近,一会儿等她们班拍的时候我就能看到她,不然那么多人,我怕找不到。
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这时有同学来找我拍照,我面对手机镜头露出微笑,余光却紧盯着台子上,看轮到哪个班级了。
照完合照我一转身,和物理老师打了个照面。
“哎,承西啊”,他笑眯眯地拉住我,慈祥地从上到下打量我,感慨着:
“还记得当时你去办公室问我题,不讲完不让我走,性子倔得很哦,一转眼都要毕业喽。”
早不来晚不来,偏生这个时候赶到一起了。
我应付着他,心里惦记着她的班级上台拍照的时间,额上慢慢冒出冷汗。
“十一班——”有人喊。
我朝那边望去,由于不在台子正前边,我看不到所有人的脸。
咔嚓几声,白光闪过,摄影师对台上笑着招手:“好啦,下来吧!”
人群散去。
面前,物理老师还在滔滔不绝:“未来就看你们……”
我心里发急,打断他:“老师,我现在要去找人先不和您聊了有事一会再回来”
“哦、哦,好的。”他被我的严肃吓了一跳,摆摆手:“那你快去吧。”
我等不及他说完,立刻朝那边奔去。
被撂下的老师摸摸自己下巴上的胡茬,微笑看着少年风一样离开的背影。
“哎,都要成为大人喽。”
我快步冲过去在人群中找寻那张日思夜想的脸。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中的急切和不安不断放大,我在她的班旁边绕了两圈都没找到她。
慌忙之中,我看到了平时和她走在一起的那个女生,急忙喊住她:“同学!”
她疑惑地回头,听到要找谁后同情地看了我一眼:
“她今天没有来。我听班主任说她早上在赶来的路上出了意外,纪念册是她妈妈来拿的……”
怎么会呢?
我先是怔在那里,反应过来后脑子“嗡”的一声,眼前的一切像是打了马赛克那样分裂成无数碎块。
世界开始扭曲、旋转,晕得我想吐。
后来好像有同学来找我说话,叽叽喳喳围在身边像只猹。
浑浑噩噩就这样走到门口,我回头打量这个我待了三年的地方。
横卧的巨石上刻着的“瑾南市第一中学”的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着光。
眼前越来越模糊,心口的钝疼顺着伤口撕裂放大,沿神经末梢抵达四肢百骸。
泪水终于从眼眶滚落下来,狼狈地糊了一脸。
我哭着咳得直不起身,索性蹲在地上呜咽着捂住自己的眼。
十八岁的少年,在那一天迎来真正的成人礼。
6月11日,天气晴,心情雨。
第一次见是盛夏的清晨,高中入学报到的新班级里,她姗姗来迟。
没有血色的皮肤,短得像男孩子一样的头发,额前几缕刘海在行走时微微扬起,露出一部分光洁饱满的额头。
周围的同学都盯着她看。
她来得晚,剩下的空桌子已经不多了,好多还没有椅子。
既然没法坐,她就百无聊赖地站着看老师给刚来的同学签到。
过一会儿,又把书包从桌洞里抽出来,搁到地上盘腿坐下。
同学都到齐后,老师放下签到表,开始自我介绍: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何,叫何皓……”
他的声音慢吞吞的,又低又缓,像一只年迈的龟。
讲完些注意事项,他大手一挥让我们离开。
大家一窝蜂地朝外涌去,我也随着人流走,前面有人应该认识,勾肩搭背地在路中间打打闹闹。
我后退两步,想和他们保持点距离,不料身后却有人撞了上来。
“啊”
低低的声音传入耳朵,我转过身,见她抬起一只手捂着额头。
我低头看她,她也恰好抬起头。
正琢磨着该说什么,她却先开口了:“对不起。”
像山间的清泉,净澈清泠。
“抱歉。”兴许是我的面无表情让她觉得我是在生气,她又重复了一遍。
我反应过来,忙说没关系。
“是我的事”,我解释道:“前面有人打闹,我往后退了几步。”
她长长的睫毛随着脑袋忽闪几下,歉意地点点头,从我左边绕走了。
2
我继续走我的路,想着不知道我妈今天中午做了什么饭。
早上怕来得太晚只匆匆塞了几口饼,天知道我现在快要饿死了。
我愉快地回了家。
然而当打开房门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时候,我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打开手机,果然发现了白女士给我的留言:
“你爸预订了我几天前就想吃的饭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自己随便买点吃的吧。(爱心)——爱你的妈妈”
我叹了口气,猜到我爸又带她出去玩了,短时间估计内回不来。
做饭的阿姨有事请了两天假,不出意料的话晚饭也得我自己解决了。
权衡一番后,我决定下楼去小吃街填饱我饥肠辘辘的肚子。
当我走进常吃的店,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纤瘦的背影。
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她。
她坐在朝向门口的位置,眼前的面隔着老远都能看到汤面上飘着一层红油。
她似乎不怎么能吃辣,唇角都泛着明显的红。
我去点餐,转身的时候她从身旁跑过去,从冰柜里拿出一瓶橙汁,拧开瓶子猛喝了好几口,如释重负轻轻呼了口气。
吃饭的时候我偶尔抬头瞥一眼她,她用餐时很斯文,即使她觉得很辣。
她吃得很专心,不像我一样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我饿狠了,连汤带水吃的一干二净,余光看见她吃完饭,付完账后背着书包径直走了出去。
她好像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即使刚刚拿橙汁时我们离得那样近。
我放下碗,拿起手机去结账。
老板娘跟我已经很熟了,常会在不忙的时候跟客人聊几句。
我一边付款一边问她:“换配方了啊陈姨?今天的汤这么好喝。”
陈姨忙着手上的活,抬头疑惑地说:“没有啊,这不一直是这个汤底吗?”
我当时尴尬地笑笑,心想那也许是今天太饿了。
许久以后我去吃,却再没吃出那天的味道。
3
军训的时候晴朗无风,气温极速攀升,身上的衣服被全数浸湿,汗珠顺着下巴往脖子里滚,湿淋淋地在太阳下闪着光。
终于,在一片愁眉苦脸中,教练大手一挥给了十分钟的放松时间。
我大步流星地走向我的水杯,拧开杯子猛灌一大口。
太阳属实是有些太毒了,杯子里的水都晒的滚烫,起不了多大的解渴作用。
坐在操场边的矮石阶上,我漫无目的地看着来往人群,目光不知不觉移到她的身上。
在一众火急火燎的冲过去拿水的同学中,她显得那么波澜不惊。
“承西,承西!”
我猛然回神。
肖予杨从身后一把揽过我。
“刚才在干什么?我喊你好几声都没听见。”
他朝我挤眉弄眼。
我有些无奈:“周围有些吵,刚才没听见。”
“没听见”,他撇撇嘴,安静了几秒,然后问我:“听见了吗?”
我被问的一愣:“什么?”
“除了你背后这片竹林的叶子在响,还有什么其他的声音吗?”
他哈哈大笑。
大家都安静地喝着水,除了竹叶的沙沙声在应和盛夏的风,伴随着树上的蝉鸣。
心里不知为何有些燥热。
顶着火辣辣的烈日晒了几天,军训的时间转眼即逝。
重新排座位时发生了很巧的事,我与肖予杨又成了同桌。
他高兴得不得了,当即给了我一个号称见证男人友谊的拥抱。
当他见到自己军训时一见钟情的那个女孩坐到了他的前边,眼睛瞬间睁大了,得意地递给我个眼神:
瞧!老子多幸运!
我轻啧两声,不得不承认他的运气是真强。
环视一周,我在靠近后门的一隅找到了她。
屋里开着空调,她穿了一件黑色的连帽开衫,整颗脑袋都埋进臂弯里,低着头好像在看什么东西。
我心里涌起一种微妙的遗憾,要是她坐到前排就好了。
随即反应过来,心头重重一跳。
……这样的情感是正常的,我皱眉断下结论。
论谁碰见神秘又奇怪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而好奇心会驱使人不自觉地向其靠近。
为了证实心中的想法,我开始刻意忽视她的一举一动。
但世间万物就是这样,有些注定了的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她太显眼了。
在一众扎着或披着长发的女生中,她看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
直到很久以后我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一遍遍地回想,才发现她其实安静得像棵小草,在风里不动也不摇。
我的心控制了我的眼睛,使我的注意力全然放在她身上,于是其他人变成了草,只有她是朵盛开的璀璨的花。
4
波澜不惊的日子在不断重复着。
偶尔我会在课间或晚自习的时候偏头看她。看她课间望着窗外百无聊赖,看她托腮对着题百般无奈。
慢慢的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我开始不自觉关注和她有关的一切。
我记得她课桌上的杯子,她写字时用的笔,她书包的样式……
萦绕在她周身的一切都被我零零碎碎拾起,最后拼凑成她的样子。
她的声音真好听,那日和我说话时疏疏冷冷,和朋友谈笑时却是甜甜的,好不温柔。
开学还没多久,肖予杨已经和他前桌的女神聊得火热了。
我们一起去打球,他在路上笑嘻嘻地跟我讲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浑身都冒着粉红泡泡。
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想如果我们之间也是这样就好了。
可是我们的位置隔着老远,彼此之间也没有共同朋友,连个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
我冥思苦想,找不出一个理由能让她为我驻留。
5
第一次月考,大家都很紧张。
与初中截然不同的题型,超出想象的难度。
出成绩那天,还是晚自习的课间,已经有许多人迫不及待跑去了何皓的办公室看排名。
肖予杨是第一波冲出去的,他兴高采烈地回来,说我考的好,夸我牛逼。
可是我更想知道她的成绩。
我也去了,办公室里没有老师,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班里每个人的成绩排名。
鼠标往下拉,我看到她的名字。她成绩也不错,看起来有些偏科,历史学的很好。
6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她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
也许我就是肤浅,她长得好看,声音好听,四肢纤细,所以我喜欢她。
可是我又觉得不是这样。
我不在乎她的鼻尖是否起了显眼的痘,不在乎她的头发发油贴在头皮上的时候,不在乎她穿的乱七八糟好像不是一个时代的衣服。
少年谈爱太肤浅,我只好说我喜欢她。
7
我常常看她,却看不清她的样子。
她周身被云雾遮的朦胧,恍恍惚惚的像在梦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又是一周一节的手工课,老师给了一些木条。
那节课的内容我早已忘了,只记得周围的同学都三五成群,或坐或站,低头边说笑边锯木头。
没有人注意周围。
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拿着热熔胶枪在桌面上画自己名字首字母的缩写。
加热后的透明的胶质出的并不均匀,她画了一点,就扔下手中的胶枪给朋友:
“好难画,不玩了。”
手工室里的桌子很大,过道不算宽敞。
我站在离她半米远的地方,她板板正正地坐在凳子上。
谁都没发现我的目光落到她的身上。
她也没有。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记得这种小事。
因为靠近她的机会实在不多,一点距离也足以让我欣喜若狂。
8
我现在讨厌透了我们班主任,也就是那个秃头。
他正在毫不留情地训斥她:“做人,不管成绩怎么样,首先要讲规矩。”
就因为她忘记擦早晨的黑板。
她僵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他骂了半节多课,最后被罚了一个星期的值日。
我很想去安慰她,可是我该用什么样的合适的借口呢。
她的眼睛像是冷静的潭,轻而易举映照出人心底的欲望。
我落荒而逃,无所遁形。
9
期中考试,教室里需要重新排桌子,多的桌子则要拉到教室外。
她被罚了一周值日,正好赶上排考场。
最后一节晚自习的铃一响,桌椅剐蹭地面的声音绵绵不绝。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桌子放在教室里。
如果不拉出去,则意味着必须把桌洞里所有的书都带走。
高中的习题册一本压一本,又沉又硬像怎么啃也啃不动的石头。
屋里桌子出去大半,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她焦急地喊着不要再把桌子拉出去了,外面已经摆满了。
没有人听。
我说,我们去帮她。
我和肖予杨从楼下的空教室里将一张张桌子搬到班里。
她不住地说谢谢。
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话。
10
最后一节晚自习,我收起生物题。
作业已经写完了,我习惯地侧头看她。
她左手托着脸,垂眼看着面前的本子。
细碎的额发被窗外钻进的风揉乱,颤颤地在空中翘起呆毛。
我看得入了迷。
我没料到她会突然抬头。
对视上的一瞬间,像是浑身过了电,大脑一片茫白。
我正襟危坐,心跳如雷。
偌大的教室里,只听到自己急速有力的心跳声。
别跳了。我对心脏说。
它并不理我,跃跃欲试如一头不断膨胀喷火的困兽,叫嚣着要从关着的铁笼里逃出来。
我的耳根越来越烫,越来越热,灼热的像是要烧起来。
火势也许蔓延到脸上,也许控制在了耳侧。
我不知道。
我的脑子已经完全失守,混混沌沌嗡鸣一片,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
我紧张地不敢再回头,余光中能感受到她好奇地朝这边打量我。
这就是暗恋吗?
怕她知道,又怕她发现不了。
我从未发现自己这样胆小,只是一眼就如同惊弓之鸟。
11
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开始提前分科了,所有副科实行走班制。
我们要选的科目不一样,幸运的是,我们的化学课分到了同一个老师。
每天见到她的时间开始变得更少,只有主课和晚自习能坐在同一个班里。
有人传高二我们会按选科分班,说这是年级主任的意思。
我希望这是个假消息,这样我们还可以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
12
周五下午有一节政治课,临近周末,我也没什么心思听。
正好班里一个一起打过球的男生邀我坐一块,我就拿起书过去了。
他挑的位置不错,和她坐的地方是同一列,就在她前面几排。
政治课上我俩都不听讲,后门陆续有人进进出出搬凳子,铝合金门吱呀吱呀地响。
后边干嘛呢?他说,同时把头扭过去。
我也转过头去。
其实我根本不关心门口的人在干什么,我只想借机光明正大看看她。
她认真对着课件的内容圈画着书本,抬起的目光对上我,又越过我看向大屏幕。
后门不断开合,我俩默契地不停转头。
我当时很为他的识相高兴,有一个同伴相陪很好地掩饰了我的目的。
肾上腺素飙升冲昏了头,以至于我压根没有发现他的目光也黏在她的身上。
去他妈的,原来是个情敌。
13
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高二分班,我们之间隔了三个楼层。
我搬着书去了新的教室,当这一刻真的来临,心里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的情感反应。
彼时我还不知道,青春这条成长的路上,长痛和短痛必有一痛。
比起来势汹汹的短痛,那种刻画在将来生命中细碎而绵长的痛才是真正的刻骨铭心。
无数次午夜梦回,醒来后怅然若失。
微弱的痛意透过血肉深埋进骨,被流淌着的微凉的血液一遍遍冲刷进心脏。
肖予杨已经和新同学聊得火热,勾肩搭背连中午去哪吃饭都想好了。
“承西、承西”
他一捶我的肩膀,“你又走什么神,我在问你吃不吃二楼新开的那家意面。”
那个男生也看着我,等着我的回答。
“哦”,我笑笑:“我今天中午回家,你们去吧。”
肖予杨欲言又止,临走前他怪怪地看我一眼,像是在思索,又像是确认。
14
你喜欢她吧?
一次放学,肖予杨这样问我。
他没说是谁,但彼此心知肚明。
他叹气,说果然。
他说看我的目光就知道,他吐槽我闷骚,不敢表白,说我胆小。
我呵呵一笑,提起他女神的名字。
他立马噤声。
他如愿和他女神走到过一起,但很快又因为各种问题分手,闹得并不好看。
那天他戳破了我的秘密,我却感到一阵轻松。
憋闷心里的事一下子被戳了个窟窿,哗啦啦奔腾而出,流淌了好久。
他够爷们,帮我守了这个秘密三年。
15
一整个高二我几乎没怎么再见到她。
除了极少的时间能在食堂和楼梯转角偶然遇见,就再无碰面的可能。
我跟肖予杨去过一次她的班级。
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昭示着我们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每当悸动逐渐平息,总有些场景会提醒我想起她。
比如现在的运动会。
她坐在看台上,和周围人聊着天。
我一眼便看到了她。
她穿的刚开学时的黑色连帽衫,几乎一瞬间将我带到那个相遇的夏天。
同行的学生会的朋友喊我走,我说不了,主席台这里看得远,风景好。
她朝我这边看过来了,我避开她的目光。
我趴在栏杆上,眯起眼假装晒太阳。
可惜一会儿就下起了细密的雨,观众席上的同学开始陆陆续续离开,运动场上很快只剩零星的身影。
我心下烦躁,不住地往她的方向瞄。
她似乎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我看着她的身影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操场边缘,彻底被树丛遮掩不见。
凉凉的雨落在脸上,把所有人的身影模糊成一团。
雨淅淅沥沥地滴答了半个小时。
乌云散去,只有地面还是潮湿一片,蒸发出尘土的气息。
有人开始回来,看台上还有积水,他们带着伞,没有办法坐,索性直接站在那里。
我频频望他们走来的方向,寻找其中是否有她的身影。
她回来的还算早,手里把玩着一把蓝色的伞。
我松了一口气。
中午回家,我翻箱倒柜地找衣服,要白色的,连帽的。
“妈——”我喊白女士,“我白色的那件卫衣去哪了?”
“咋咋呼呼什么”,我妈进来时手里还拿着铲子,她冲我挥了两下。
“应该是让阿姨拿去洗了吧。”
那件衣服干净的很,洗什么啊?!
我认命地继续翻我的柜子,看看能不能找到其它的替代品。
我妈靠在门口,怪异地看着我:
“那件卫衣不是带绒的吗?现在都快入夏了,你不嫌热吗。”
她颇为不解地摇摇头,去和我爸说我的脑子坏了。
我最后还是找到一个帽子上绘着彩色点点的衣服,换上它去了学校。
没关系,起码它底色是白的。
青春懵懂时期的我们总会干一些傻事,和暗恋的人穿了同色异色或只是款式相似的衣服都会暗自欢欣雀跃好长时间。
就像是没见过糖的孩子,一丝甜味都能在心里咂摸好久。
16
疫情反反复复,高三整个上学期都像是泡在福尔马林的梦里,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有时外面的形势严峻了,晚自习时就会紧急通知我们回家,改成线上课。
我妈没法经常出门逛街了,整天在家里郁闷地晃悠。
后来她实在无聊,开始跟着网上的教程学做甜品,但成果显然让她不太满意。
在此期间她一共烤裂了六只碗炸了三个盆拆烂了两个烤箱还摔了一只勺子。
当她端着表皮黑漆漆的不明碳化物体一脸期待地让我品尝时,我总是咬一口,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快去给我爸也尝尝,然后在她出去时飞速寻找垃圾桶吐个一干二净。
没办法,这个阶段我还不想食物中毒进医院。
我爸则是拼命往下咽那口他咬了还没两个指甲盖大小的杏仁酥,面部狰狞地夸赞好吃,儿子准备考试压力大营养跟不上快拿去给他补身子。
后来她终于放弃了,既不打算用来犒劳老公也不打算以此疼爱儿子。
可喜可贺。
17
那个学期只回去考了个期末,考完就放假了。
日子按部就班地过,整天在桌前刷题刷到眼花。
每至下午黄昏,屋里变得暗沉,我坐在桌前打开台灯,看窗外晚高峰的车水马龙,看天际染上紫霞。
此刻她在干什么?
我忽然悲从中来,有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伤感。
怪不得古代人都喜欢看月亮。
书信说不出口的话,日月星辰代我送达。
18
外面的情况好像挺糟糕。
好不容易有了开学的消息,为了我们的安全,学校要求全体高三学生住校统一管理。
我妈哭哭啼啼地收拾好了我的行李箱,眉间满是愁倦:
“儿啊,住校那么苦,妈妈得多给你带些东西。”
我叹息着安慰她没事,学校和家的距离最远超不过五百米。
结果我真的走后,她把儿子忘得一干二净,高高兴兴和我爸去外地考察(旅游)了。
需要用的复习材料还是家里阿姨帮我送来的。
结束了疲惫的晚自习,我和肖予杨正往宿舍的方向走,我听到了她的声音。
她和朋友走在我们的身后,多数时候是她的朋友在说话,只能偶尔听到她几句简短的回应。
后来就听不到她的声音了,只有同行女生的说话声在黑暗中显得清晰又幽静。
我实在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想知道她还在不在。
她穿着一身黑,整个人缩在阴影里,露出一双幽灵似的眼睛。幸好前边有个路灯,她才没有和夜色融为一体。
这双眼睛带着那晚的月色,此后常沉默地出现在沉睡的梦里。
19
高考一共考了四天,从6月7日考到6月10日。天气晴。
考完的那天下午,场外人山人海,捧着花的家长拼命地向前挤,在蜂拥而出的学生里大声呼喊自己的孩子。
白女士抱着订的一大束花,几乎淹没了她的脸。
她的笑意怎么也收不住,一旁拎着包的我爸也上前给了我一个狠狠的拥抱。
朋友兴奋得很,订了包厢说要好好庆祝。
我看着他们喜气洋洋的笑脸,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感觉。
狂欢的另一面是离别,我们要再也见不到了。
去见她吧,告诉她你的心意。
一个声音这样说。
20
回家后我正在屋里收拾衣服,白女士进来了。
“你的校服洗洗吧?”
她指着我挂在衣架上的衣服。
“你明天早上还要回学校拍毕业照呢,可得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行。”她说。
毕业照。
也许是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机会。
我紧张地翻来覆去睡不着。
拍合照时是按班级从前往后轮着拍照,我和班里同学打着招呼,视线却在全场来回寻找她的身影。
一会儿叫住她了怎么说?
肯定要先要张合照吧?
这样会不会太唐突了?
该给她买束花的。
我神经高度紧绷,直到有人来拉我的胳膊,“走啦,该我们班拍照了。”
我站在搭起的台子上,耳边充斥着同学兴奋的声音:
“三——二——一——茄子!”
“哗——”人群欢呼起来。
我下了台子,不敢走远。
我们的班级挨的比较近,一会儿等她们班拍的时候我就能看到她,不然那么多人,我怕找不到。
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这时有同学来找我拍照,我面对手机镜头露出微笑,余光却紧盯着台子上,看轮到哪个班级了。
照完合照我一转身,和物理老师打了个照面。
“哎,承西啊”,他笑眯眯地拉住我,慈祥地从上到下打量我,感慨着:
“还记得当时你去办公室问我题,不讲完不让我走,性子倔得很哦,一转眼都要毕业喽。”
早不来晚不来,偏生这个时候赶到一起了。
我应付着他,心里惦记着她的班级上台拍照的时间,额上慢慢冒出冷汗。
“十一班——”有人喊。
我朝那边望去,由于不在台子正前边,我看不到所有人的脸。
咔嚓几声,白光闪过,摄影师对台上笑着招手:“好啦,下来吧!”
人群散去。
面前,物理老师还在滔滔不绝:“未来就看你们……”
我心里发急,打断他:“老师,我现在要去找人先不和您聊了有事一会再回来”
“哦、哦,好的。”他被我的严肃吓了一跳,摆摆手:“那你快去吧。”
我等不及他说完,立刻朝那边奔去。
被撂下的老师摸摸自己下巴上的胡茬,微笑看着少年风一样离开的背影。
“哎,都要成为大人喽。”
我快步冲过去在人群中找寻那张日思夜想的脸。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中的急切和不安不断放大,我在她的班旁边绕了两圈都没找到她。
慌忙之中,我看到了平时和她走在一起的那个女生,急忙喊住她:“同学!”
她疑惑地回头,听到要找谁后同情地看了我一眼:
“她今天没有来。我听班主任说她早上在赶来的路上出了意外,纪念册是她妈妈来拿的……”
怎么会呢?
我先是怔在那里,反应过来后脑子“嗡”的一声,眼前的一切像是打了马赛克那样分裂成无数碎块。
世界开始扭曲、旋转,晕得我想吐。
后来好像有同学来找我说话,叽叽喳喳围在身边像只猹。
浑浑噩噩就这样走到门口,我回头打量这个我待了三年的地方。
横卧的巨石上刻着的“瑾南市第一中学”的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着光。
眼前越来越模糊,心口的钝疼顺着伤口撕裂放大,沿神经末梢抵达四肢百骸。
泪水终于从眼眶滚落下来,狼狈地糊了一脸。
我哭着咳得直不起身,索性蹲在地上呜咽着捂住自己的眼。
十八岁的少年,在那一天迎来真正的成人礼。
6月11日,天气晴,心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