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震住的任锦年
花二妮那一家子人很快被放了出来。
这回,花二妮没有选择站在别人身后,让别人为她冲锋陷阵了。
她选择了自己站出来。
她主动告诉公婆,她要加入铁娘子生产队,为小叔赚取娶媳的彩礼钱。
公婆诧异又心疼,拉着她的手劝导:“你傻不傻?去了那边就是吃苦的命。嫁人多好,饿不着你,累不着你的。听我的劝,还是嫁给那个姓刘的好。”
这一刻,花二妮再度明确了一件事:婆家人对她是有感情的,但不多。
她态度坚定,笑着对公婆说:“去那边,我能跟壮劳力一样拿全工分呢。听说那边还要买拖拉机、买化肥,新开的荒地头三年又不用交公粮,年终分粮分钱肯定能分不少。”
她说:“再说了,嫁出去,我就是外姓人了。到时候就算想回来看望你,都得当家的同意才行。我可舍不得你。”
一席话把她公婆给说动了。
公婆心疼地抱着她流眼泪:“你这孩子怎么非就得去吃那份儿苦呢?”
又说:“你非要去,就去吧。记住,咱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娘家了。你要是在那边受了什么委屈,一定要回来给咱说,知道不?”
花二妮肯为小叔子赚彩礼钱,为的就是公婆的这句话!
她在自己娘家不受重视,亲娘待她还不如公婆待她好。
而一个女人立在世上,还是得有靠山的。
跟婆家划清界限,她就没有家了。
她心中宽慰,当天下午就去了松山坡。
她眼里燃着对未来的期许,笑着对孙希希说:“队长,花二妮前来报到!”
***
这天,崔健去了第一生产队做农业技术指导。
他下到地头,看到旱地里面居然栽了水稻秧苗,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
他很不客气地对一队队长孙叔说:“你也是个老把式了,你不知道水稻是从水里长出来的?”
结果他这么一说,孙叔跟他周围的一堆汉子全笑起来了,还说“看来你们农科院的专家,也有不懂的地方”云云。
孙叔见崔健脸色难看,解释了一句:“这个不是正式插秧。”
他说:“旱育长根,水育长苗,这个叫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这是孙主任传授给我们的,我们搞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时候,还特意照她说的,试验了一下旱育。结果秧苗真的长得壮实了老多!”
水稻?!旱育?!
这跟崔健的知识体系完全冲突,他脱口而出:“这不是瞎搞吗?!”
华国几千年来都是水育苗,也有湿润育苗,但都离不开水整地这个大环境。
他们现在搞的旱育苗,完全就是旱整地、旱播种了,育苗根本不建立水层!
而且改密植为稀植,栽插密度估摸着都快赶9寸×8寸去了,行距那么宽,这纯粹就是浪费!
他那语气活像别人都是傻子,一队一名年轻的副队长不乐意了:“你不信啊?孙主任讲的时候,我还做了笔记了,我念给你听啊。”
又是笔记!到处都是笔记!
崔健记得上回他去八队,人家也是摸出笔记跟他讲,说孙希希怎么讲除草剂和它如何从基因层面影响秧苗和杂草的……
有完没完?!
“你们别念了……”
他话还没说完,人家已经开始念了:“水稻的芽和根,在构造上的不同,造成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芽,主要是胚芽鞘细胞的生长,无氧条件下生长更快;根,主要靠细胞分裂完成,氧气供应不足会造成呼吸受限,抑制其细胞分裂。综上所述,旱育长根,水育长苗。”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崔健心中冷呵,上回是基因技术,这回又是细胞生长了是吧?
你孙希希还能更唬人不?
可他耳朵却已悄然竖起……
人家继续念:“旱育秧苗格外重视根系的生长,故尔移栽后没有缓苗期。根系发达的秧苗增产增收明显,而且省人工、省水,连种子都省。粗略估计,增产能达到10%-15%……”
他心里更不屑了,数据张口就来是吧?
但面部表情凝重起来,似乎脑子在飞快分析这项技术的真实可靠性。
等对方念到苗床的准备、肥料的施法,床土如何调酸消毒……
崔健已经在疯狂记忆其中重点了!
到后面,他也不反驳了,只是高冷地表示了一句:“有些技术一开始看着好像行,后面不一定真能行。你们这个旱育法,我得回实验室做过研究才知道它到底行不行。”
端着架子就走了。
然后……
等人家一队队员全下工了,他又蹿回旱育苗苗床,偷摸摘取了一株刚发的嫩芽!
崔健不仅从一队偷了株旱育秧苗,还从别队的水育苗地里也摘了一株来对比。
都是才发的芽,但旱育的已经比水育的看上去根部稍显茁壮了!
他不敢置信,拿着两株苗冲回宿舍,进门就跟任锦年唠叨:“孙希希居然说水稻秧苗能旱育……”
话没说完,他愣住了。
因为,坐在书桌前的任锦年手里也拿着一胖一瘦两株嫩苗……
任锦年居然也听过旱育秧苗的技术了?
他非常笃定,对任锦年说:“你被骗了!”
这肯定是假的!
这胖的秧苗绝对是从水整地里捞出来,硬栽到旱整地里的!
孙希希这种女人能出钱让全甘谷驿的乡亲给她编史诗,整个假的水稻肥田旱育稀植技术,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她这是想改掉几千年来的种植技术,好叫自己青史留名吗?
崔健不死心地从自己行李箱里,翻找出自农科所带过来的种子,然后自行按旱水两种方式培育。
特别是旱育,他是完全照孙希希的法子来育的。
他双手抱臂,对任锦年说:“你就等着看吧,她绝对要出糗的!”
任锦年默默地把一只花盆挡在了自己身后。
——花盆里的,同样是照孙希希的旱育法子来播的水稻种子。
他专业能力比崔健强,有些忧心忡忡地说:“……不一定。”
也许会是他们出糗……
崔健大手一挥:“不,可,能!”
两名农科所的助理研究员还能比一个师范生差?呵。
结果数天后……
他培育的旱育秧苗已经比水育看上去根系发达漂亮得多了……
他不死心,把刨出根的旱育苗再给栽回去,还特意把泥土给夯实、夯实再夯实。
简直是一点氧气都不想给它的根留!
还另外又弄了种子要进行二次播种……
任锦年看了一眼自己摆放在窗外的旱育小盆栽。
他刚刚已经去察看过了,那秧苗根旺而白,苗挺叶绿的,长势格外喜人。
一看就比水育的要好得多!
他叹了口气,说:“你何必呢……”
崔健郁闷地用脑袋撞桌子,撞得咚咚咚地,还喊着:“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撞了一阵,看着那旱育苗,怎么看怎么讨厌!
他又拿脑袋去撞那株旱育苗。
一撞,把苗给压死了。
二撞,把苗压到盆栽土里了。
三撞,四撞……
简直是奔着要把它捣成烂泥去的!
他解气了,扭头跟任锦年发牢骚:“她怎么可能懂这些?你说她会不会是花了钱,从别人那里买了未发表的技术,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的?”
任锦年幽幽地道:“就算她是花了钱,她能站到现在的高度,她也……”比你我强……
崔健怔住了。
他听懂了他的未尽之言。
他沉默起来。
室内连空气都有种凝滞的窒息感。
他们俩在人生路上无不远超孙希希一大截的。
想不到仅仅相隔数月再见,他们竟已远差她一大截了……
任锦年感叹道:“人和人之间,智力果然相差无多吗?”
所以,他的优秀其实只是来源于他的家庭出身,来源于他起跑线比别人往前划了许多?
崔健也突然记起自己小时候并非一直都是好学生的事了……
他小学和初中成绩平平。
初二的时候,由于贪玩甚至还考过全班倒数第二名。
高中的时候才长醒了,知道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最多也就当个工人到头了。
于是奋起直追,在高考时顺利挤过了农业大学的那座独木桥……
他想,难道孙希希跟他那会儿一样,也是突然就长醒了?
他的视线不自觉挪到任锦年身上……
他说:“你说会不会是你跟她提了分手,ci激到她了,她才会突然看破红尘,大搞事业的啊?”
任锦年蓦地回头!
他竟给她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吗?
她连性格都变了……
……
孙希希这段时间心情很是不错。
随着松山坡的逐步开发,来报名加入生产队的妇女明显增多。
有些男社员看到了发展潜力,也试探性地过来问她:“你们这儿收不收男的啊?”
这时,她会笑问:“你是铁娘子吗?”
有些铁汉子也就算了。
有些还会不服气地继续追问:“那你们这里开荒,打主力的还不是男人。男的女的分那么清楚干嘛?”
为了避免激化男女矛盾,孙希希总是笑笑就过去了。
只要她自己清楚铁娘子生产队存在的原因,秉记初心就够了。
当然,开荒过程中也是存在逆境的。
比如,天天开着拖拉机过来帮忙的田铁柱,这天就满脸为难地找上了她。
他说:“亲老师,那个……明天我可能得去别的生产队了……”
这回,花二妮没有选择站在别人身后,让别人为她冲锋陷阵了。
她选择了自己站出来。
她主动告诉公婆,她要加入铁娘子生产队,为小叔赚取娶媳的彩礼钱。
公婆诧异又心疼,拉着她的手劝导:“你傻不傻?去了那边就是吃苦的命。嫁人多好,饿不着你,累不着你的。听我的劝,还是嫁给那个姓刘的好。”
这一刻,花二妮再度明确了一件事:婆家人对她是有感情的,但不多。
她态度坚定,笑着对公婆说:“去那边,我能跟壮劳力一样拿全工分呢。听说那边还要买拖拉机、买化肥,新开的荒地头三年又不用交公粮,年终分粮分钱肯定能分不少。”
她说:“再说了,嫁出去,我就是外姓人了。到时候就算想回来看望你,都得当家的同意才行。我可舍不得你。”
一席话把她公婆给说动了。
公婆心疼地抱着她流眼泪:“你这孩子怎么非就得去吃那份儿苦呢?”
又说:“你非要去,就去吧。记住,咱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娘家了。你要是在那边受了什么委屈,一定要回来给咱说,知道不?”
花二妮肯为小叔子赚彩礼钱,为的就是公婆的这句话!
她在自己娘家不受重视,亲娘待她还不如公婆待她好。
而一个女人立在世上,还是得有靠山的。
跟婆家划清界限,她就没有家了。
她心中宽慰,当天下午就去了松山坡。
她眼里燃着对未来的期许,笑着对孙希希说:“队长,花二妮前来报到!”
***
这天,崔健去了第一生产队做农业技术指导。
他下到地头,看到旱地里面居然栽了水稻秧苗,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
他很不客气地对一队队长孙叔说:“你也是个老把式了,你不知道水稻是从水里长出来的?”
结果他这么一说,孙叔跟他周围的一堆汉子全笑起来了,还说“看来你们农科院的专家,也有不懂的地方”云云。
孙叔见崔健脸色难看,解释了一句:“这个不是正式插秧。”
他说:“旱育长根,水育长苗,这个叫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这是孙主任传授给我们的,我们搞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时候,还特意照她说的,试验了一下旱育。结果秧苗真的长得壮实了老多!”
水稻?!旱育?!
这跟崔健的知识体系完全冲突,他脱口而出:“这不是瞎搞吗?!”
华国几千年来都是水育苗,也有湿润育苗,但都离不开水整地这个大环境。
他们现在搞的旱育苗,完全就是旱整地、旱播种了,育苗根本不建立水层!
而且改密植为稀植,栽插密度估摸着都快赶9寸×8寸去了,行距那么宽,这纯粹就是浪费!
他那语气活像别人都是傻子,一队一名年轻的副队长不乐意了:“你不信啊?孙主任讲的时候,我还做了笔记了,我念给你听啊。”
又是笔记!到处都是笔记!
崔健记得上回他去八队,人家也是摸出笔记跟他讲,说孙希希怎么讲除草剂和它如何从基因层面影响秧苗和杂草的……
有完没完?!
“你们别念了……”
他话还没说完,人家已经开始念了:“水稻的芽和根,在构造上的不同,造成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芽,主要是胚芽鞘细胞的生长,无氧条件下生长更快;根,主要靠细胞分裂完成,氧气供应不足会造成呼吸受限,抑制其细胞分裂。综上所述,旱育长根,水育长苗。”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崔健心中冷呵,上回是基因技术,这回又是细胞生长了是吧?
你孙希希还能更唬人不?
可他耳朵却已悄然竖起……
人家继续念:“旱育秧苗格外重视根系的生长,故尔移栽后没有缓苗期。根系发达的秧苗增产增收明显,而且省人工、省水,连种子都省。粗略估计,增产能达到10%-15%……”
他心里更不屑了,数据张口就来是吧?
但面部表情凝重起来,似乎脑子在飞快分析这项技术的真实可靠性。
等对方念到苗床的准备、肥料的施法,床土如何调酸消毒……
崔健已经在疯狂记忆其中重点了!
到后面,他也不反驳了,只是高冷地表示了一句:“有些技术一开始看着好像行,后面不一定真能行。你们这个旱育法,我得回实验室做过研究才知道它到底行不行。”
端着架子就走了。
然后……
等人家一队队员全下工了,他又蹿回旱育苗苗床,偷摸摘取了一株刚发的嫩芽!
崔健不仅从一队偷了株旱育秧苗,还从别队的水育苗地里也摘了一株来对比。
都是才发的芽,但旱育的已经比水育的看上去根部稍显茁壮了!
他不敢置信,拿着两株苗冲回宿舍,进门就跟任锦年唠叨:“孙希希居然说水稻秧苗能旱育……”
话没说完,他愣住了。
因为,坐在书桌前的任锦年手里也拿着一胖一瘦两株嫩苗……
任锦年居然也听过旱育秧苗的技术了?
他非常笃定,对任锦年说:“你被骗了!”
这肯定是假的!
这胖的秧苗绝对是从水整地里捞出来,硬栽到旱整地里的!
孙希希这种女人能出钱让全甘谷驿的乡亲给她编史诗,整个假的水稻肥田旱育稀植技术,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她这是想改掉几千年来的种植技术,好叫自己青史留名吗?
崔健不死心地从自己行李箱里,翻找出自农科所带过来的种子,然后自行按旱水两种方式培育。
特别是旱育,他是完全照孙希希的法子来育的。
他双手抱臂,对任锦年说:“你就等着看吧,她绝对要出糗的!”
任锦年默默地把一只花盆挡在了自己身后。
——花盆里的,同样是照孙希希的旱育法子来播的水稻种子。
他专业能力比崔健强,有些忧心忡忡地说:“……不一定。”
也许会是他们出糗……
崔健大手一挥:“不,可,能!”
两名农科所的助理研究员还能比一个师范生差?呵。
结果数天后……
他培育的旱育秧苗已经比水育看上去根系发达漂亮得多了……
他不死心,把刨出根的旱育苗再给栽回去,还特意把泥土给夯实、夯实再夯实。
简直是一点氧气都不想给它的根留!
还另外又弄了种子要进行二次播种……
任锦年看了一眼自己摆放在窗外的旱育小盆栽。
他刚刚已经去察看过了,那秧苗根旺而白,苗挺叶绿的,长势格外喜人。
一看就比水育的要好得多!
他叹了口气,说:“你何必呢……”
崔健郁闷地用脑袋撞桌子,撞得咚咚咚地,还喊着:“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撞了一阵,看着那旱育苗,怎么看怎么讨厌!
他又拿脑袋去撞那株旱育苗。
一撞,把苗给压死了。
二撞,把苗压到盆栽土里了。
三撞,四撞……
简直是奔着要把它捣成烂泥去的!
他解气了,扭头跟任锦年发牢骚:“她怎么可能懂这些?你说她会不会是花了钱,从别人那里买了未发表的技术,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的?”
任锦年幽幽地道:“就算她是花了钱,她能站到现在的高度,她也……”比你我强……
崔健怔住了。
他听懂了他的未尽之言。
他沉默起来。
室内连空气都有种凝滞的窒息感。
他们俩在人生路上无不远超孙希希一大截的。
想不到仅仅相隔数月再见,他们竟已远差她一大截了……
任锦年感叹道:“人和人之间,智力果然相差无多吗?”
所以,他的优秀其实只是来源于他的家庭出身,来源于他起跑线比别人往前划了许多?
崔健也突然记起自己小时候并非一直都是好学生的事了……
他小学和初中成绩平平。
初二的时候,由于贪玩甚至还考过全班倒数第二名。
高中的时候才长醒了,知道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最多也就当个工人到头了。
于是奋起直追,在高考时顺利挤过了农业大学的那座独木桥……
他想,难道孙希希跟他那会儿一样,也是突然就长醒了?
他的视线不自觉挪到任锦年身上……
他说:“你说会不会是你跟她提了分手,ci激到她了,她才会突然看破红尘,大搞事业的啊?”
任锦年蓦地回头!
他竟给她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吗?
她连性格都变了……
……
孙希希这段时间心情很是不错。
随着松山坡的逐步开发,来报名加入生产队的妇女明显增多。
有些男社员看到了发展潜力,也试探性地过来问她:“你们这儿收不收男的啊?”
这时,她会笑问:“你是铁娘子吗?”
有些铁汉子也就算了。
有些还会不服气地继续追问:“那你们这里开荒,打主力的还不是男人。男的女的分那么清楚干嘛?”
为了避免激化男女矛盾,孙希希总是笑笑就过去了。
只要她自己清楚铁娘子生产队存在的原因,秉记初心就够了。
当然,开荒过程中也是存在逆境的。
比如,天天开着拖拉机过来帮忙的田铁柱,这天就满脸为难地找上了她。
他说:“亲老师,那个……明天我可能得去别的生产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