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死了
时值深秋,多日来的大雨让整片大地都笼罩在阴霾中。
连朝风站望月楼顶,俯看着整个长安城。她虽然披着蓑衣,全身上下仍是淋透了,嘴唇也微微发紫。冰冷的雨水拍打在她脸上,她看向远方,却发现被睫毛上的水气挡住了视线。她伸手擦了擦脸颊,这下长安城终于在大雨中显现出了轮廓。
这座百年古都浸没在暴雨中,灰蒙蒙一片,不复往日的繁华。她的目光掠过几条空荡荡的街道,最后停留在了庄严气派的宁王府。
这是她此行的目的地。
滂沱大雨中,无人发现这高楼之上站着一名女子。她不敢多呆,趁着街上没有人,飞身下了屋檐。
她稳稳地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好闻到了望月楼里飘来的饭香。不管有天大的事,还是先吃饱肚子再说。算起来她这一路从楚州赶来,少说也有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她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不说,就是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
她转到望月楼前,看到虽然外面行人不多,里面吃酒的人倒是不少。正好自己肚子咕咕叫,她便打算先在此歇下。她摘下斗笠,正想进门,掏了掏腰包却发现只剩下几枚铜板。
店小二站在门口,见她一身穷酸打扮本就没好脸色,这下更是不耐烦地赶她走:“姑娘这几个铜板打发叫花子都不够。您还是上别处看看去吧。”
连朝风也不觉得尴尬,这样的事这几个月她遇到的太多,早已经习惯了。她揣好她的全部家当,在雨中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一家开在外面的酒馆。她也没那么多讲究,瞅着还有一把大伞支在路边挡雨,便就将就地坐下了。
此时此刻,饥寒交迫的她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山穷水尽。
路边有几人和她一起坐在这儿避雨,不是贩夫走卒,便也是和她一样的江湖人士。大家聚在一起也是无事,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一位白发老者见连朝风这狼狈的样子,问她:“姑娘这是打哪儿来的?”
一杯热酒下肚,连朝风终于觉得活过来了一点。她笑着回道:“老伯,我从楚州来。”
这下吃酒的几个人听到楚州两个字,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楚州?那不是连立华那个女魔头的老本营吗?她曾是归云圣女,后来爱慕归云掌门无果而走上了邪道,成了武林公敌。能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十几年,她也算是个人物了。”
“是啊,江湖传言不久前她又不知廉耻地去挑衅武林至尊归云门。结果你猜怎么着?她这次可没有那么好运,居然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归云山。”
“这位姑娘不是从楚州来的吗?让她说说。”
这样的对话连朝风已经听了不下百遍,每次听到她都感觉自己千疮百孔的心又更麻木了一点。
三个月前,她的师父连立华离开了楚州,说自己要去了结一桩旧事。然而她再没有能回来。不久之后,江湖上便传来了她的死讯。一时之间,流言纷纷。归云门不承认连立华是死在他们手上。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她的师父没有颜面再苟活于世,自尽身亡。
一个女魔头自尽身亡,实在非同寻常。一般来说,这样的大魔头都应该死在正道人士手上,怎么会自杀呢?
这下江湖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她是爱慕归云掌门数十年没有结果,想不开自尽的。也有说她又一次走火入魔,坠崖而亡。
“姑娘,姑娘你想什么呢?你在楚州一定听过她的大名吧?听说她视全天下的男人为死敌,见一个杀一个。楚州的江湖好汉不好都栽在她手上。你觉得她是怎么死的?”
连朝风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瞧见大家一脸八卦的样子,又喝了一口酒,故作淡定道:“连立华既然是见一个男人杀一个,归云男弟子那么多,那她上归云,死的应该是归云的弟子们而不是她吧?要不然怎么能叫大魔头呢?我觉得她没死,至少,她不会因为归云掌门就自尽。”
大家闻言大笑起来。连朝风不明所以,刚刚那个老伯给她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啊。连立华曾是万人敬仰的归云圣女,不光生得漂亮,那一身归云功法更是出尘绝艳。二十年前,倾慕她的人数不胜数。可惜啊。”
连朝风不等他说完,打断他道:“哦?这么说的话,当时那个归云掌门也喜欢她咯?”
这下大家像是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一样,笑得更厉害了。其中一位少年不屑道:
“笑话,岳大侠怎么可能看得上她?是她看上了当时还是她师兄的归云掌门岳峰岳大侠。岳大侠守着归云门的规矩,拒绝了她的心意,她却不知廉耻一意纠缠。后来岳大侠成了归云新任掌门,她却灰溜溜地离开了归云门。”
连朝风听着他左一句岳大侠,右一句岳大侠,心中觉得莫名地好笑,讽刺道:“你对岳大侠很了解嘛,他看得上谁看不上谁你都知道。若是他见到你,一定会将你引为知己。”
少年听不出她的话外之音,仍在滔滔不绝地说着:
“这有什么的,此事江湖上人人皆知。身为归云圣女是不能动情的,她倒好,竟然爱上了自己的师兄。据说当年她心有不甘走火入魔,竟在岳大侠大婚当日刺伤新娘,残杀同门。归云宗师震怒之下,废去她一身武功,彻底将她逐出师门。可见她本就是生性残忍之人。”
大家纷纷附和。
“她如此行事败坏的是归云的名声,也是岳大侠的名声。”
“是啊,当时岳掌门就该一剑杀了她。谁能想得她武功全失之后还能东山再起,之后还能在江湖上蹦达了这么久。这下她羞愧而死,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江湖上从此少了一个女魔头,名门正派少了一个敌人。这是江湖之幸啊。”
“是啊,特别是岳大侠,可算是摆脱了这个女魔头的纠缠了。”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都忽略了她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连朝风听到自己师父的这桩为世人所唾弃的风流韵事,不禁哑然失笑。他们说的没错,她这个师父确实出身归云门。如今她不明不白地死了,大家都拍手叫好,甚至觉得岳大侠此身分明了。
世人对连立华有诸多误解,她懒得和这些人纠缠下去,休息好之后便向宁王府而去。
她一路上想着,真不知道这二十年来她的师父在流言中是怎么过的。或许是放不下对岳峰的仇恨,才选择再上归云山,了却旧事。
只是连朝风想不明白,二十年前岳峰不会给她交代,二十年后再去又会有什么用?在她眼里,她师父敢爱敢恨,无视礼法,从来不是拖泥带水之人,她再上归云一定有她不得不去的理由。
只是未曾想她这一去竟是诀别。
大家都说她在归云自尽掉下了山崖。但是她了解她师父,绝不是寻死觅活之人。她乔装寻遍了归云山每一寸土地,都没有找到师父的遗体。
师父对她恩重如山,她势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这几个月来暗中查访,一路从楚州走到长安,非但没有半点连立华的消息,反而惹来了不少旧日仇家追杀。这些人一开始也不相信连立华死了,等后来相信了又将矛头对准了她。
时间久了,连朝风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师父真的已经不明不白地死了。而她在这江湖上再也没了立足之地。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这是连立华走前交给她的,让她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打开。三天前,她终于打开了锦囊。她原本以为是师父留了武功秘籍给自己,再不济也是神秘宝藏,结果里面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句话:“宁王韩潇失忆了。”
宁王韩潇?他是什么人?
连朝风这三日反复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她师父一个江湖上人人喊打的女魔头,为什么会认识朝廷中人?宁王韩潇是怎么和自己师父扯上关系的?他失忆关我什么事?难道师父是让我去投奔他?
不能再想了,她感觉再想下去,自己就要多长一个脑子了。
不过这三天来,也并非一无所获。宁王在长安城相当有名,打听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各大茶楼,市井之中,都会说起这位人中龙凤,英明神武的宁王殿下。其中最为人称赞的是他拜师归云与远征漠北的故事。
宁王十岁的时候便拜入归云门下。虽说之前也有王室子弟入归云习武的,但是最终都是敷衍了事,不过是些花架子,顶多能算强身健体罢了。但是宁王不一样,在归云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便与掌门座下三大弟子比肩,归云三杰也成了归云四杰。只是后来回归朝廷,逐渐淡出了江湖。
他远征漠北的故事就更加传奇了。据说他当年只是随军出征,身边只有一支八百人的队伍。不料军中出了敌国奸细,粮草补给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无奈之下大部队不敢冒险前进,只得搬师回朝。而宁王殿下凭着敏锐的直觉,孤军深入,最终找到了敌军的一个大营,趁他们熟睡时将其一举歼灭。
市井中对宁王多是称赞,少有微辞。
调查了三天之后,她很快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关于宁王的故事这么多,但是从没听谁说起过他失忆的事。照理说他十几岁就在归云小有名气,他绝不可能在这之后失忆,否则从市井传闻中一定可以看出端倪。
那就是他十岁前的事情了。
关于他十岁之前的事,大家确实知之甚少,唯一的一件大事便是他的母妃在他十岁那年因宫中失火香消玉殒。他的母妃淑妃娘娘生前是很受宠爱的,听说死后圣上还停朝了几日,以表哀思。
连朝风靠在墙角,望着宁王府,心想:“若是我直接去找宁王,就算不被乱棍打死,肯定也会被他身边的护卫赶出来。见不他人不说,恐怕还会引来仇家追杀。看来只能从他母妃身上着手了。”
这可真是巧了,这几年来,连朝风呆得最多的地方,便是墓地。
连朝风站望月楼顶,俯看着整个长安城。她虽然披着蓑衣,全身上下仍是淋透了,嘴唇也微微发紫。冰冷的雨水拍打在她脸上,她看向远方,却发现被睫毛上的水气挡住了视线。她伸手擦了擦脸颊,这下长安城终于在大雨中显现出了轮廓。
这座百年古都浸没在暴雨中,灰蒙蒙一片,不复往日的繁华。她的目光掠过几条空荡荡的街道,最后停留在了庄严气派的宁王府。
这是她此行的目的地。
滂沱大雨中,无人发现这高楼之上站着一名女子。她不敢多呆,趁着街上没有人,飞身下了屋檐。
她稳稳地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好闻到了望月楼里飘来的饭香。不管有天大的事,还是先吃饱肚子再说。算起来她这一路从楚州赶来,少说也有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她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不说,就是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
她转到望月楼前,看到虽然外面行人不多,里面吃酒的人倒是不少。正好自己肚子咕咕叫,她便打算先在此歇下。她摘下斗笠,正想进门,掏了掏腰包却发现只剩下几枚铜板。
店小二站在门口,见她一身穷酸打扮本就没好脸色,这下更是不耐烦地赶她走:“姑娘这几个铜板打发叫花子都不够。您还是上别处看看去吧。”
连朝风也不觉得尴尬,这样的事这几个月她遇到的太多,早已经习惯了。她揣好她的全部家当,在雨中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一家开在外面的酒馆。她也没那么多讲究,瞅着还有一把大伞支在路边挡雨,便就将就地坐下了。
此时此刻,饥寒交迫的她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山穷水尽。
路边有几人和她一起坐在这儿避雨,不是贩夫走卒,便也是和她一样的江湖人士。大家聚在一起也是无事,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一位白发老者见连朝风这狼狈的样子,问她:“姑娘这是打哪儿来的?”
一杯热酒下肚,连朝风终于觉得活过来了一点。她笑着回道:“老伯,我从楚州来。”
这下吃酒的几个人听到楚州两个字,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楚州?那不是连立华那个女魔头的老本营吗?她曾是归云圣女,后来爱慕归云掌门无果而走上了邪道,成了武林公敌。能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十几年,她也算是个人物了。”
“是啊,江湖传言不久前她又不知廉耻地去挑衅武林至尊归云门。结果你猜怎么着?她这次可没有那么好运,居然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归云山。”
“这位姑娘不是从楚州来的吗?让她说说。”
这样的对话连朝风已经听了不下百遍,每次听到她都感觉自己千疮百孔的心又更麻木了一点。
三个月前,她的师父连立华离开了楚州,说自己要去了结一桩旧事。然而她再没有能回来。不久之后,江湖上便传来了她的死讯。一时之间,流言纷纷。归云门不承认连立华是死在他们手上。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她的师父没有颜面再苟活于世,自尽身亡。
一个女魔头自尽身亡,实在非同寻常。一般来说,这样的大魔头都应该死在正道人士手上,怎么会自杀呢?
这下江湖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她是爱慕归云掌门数十年没有结果,想不开自尽的。也有说她又一次走火入魔,坠崖而亡。
“姑娘,姑娘你想什么呢?你在楚州一定听过她的大名吧?听说她视全天下的男人为死敌,见一个杀一个。楚州的江湖好汉不好都栽在她手上。你觉得她是怎么死的?”
连朝风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瞧见大家一脸八卦的样子,又喝了一口酒,故作淡定道:“连立华既然是见一个男人杀一个,归云男弟子那么多,那她上归云,死的应该是归云的弟子们而不是她吧?要不然怎么能叫大魔头呢?我觉得她没死,至少,她不会因为归云掌门就自尽。”
大家闻言大笑起来。连朝风不明所以,刚刚那个老伯给她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啊。连立华曾是万人敬仰的归云圣女,不光生得漂亮,那一身归云功法更是出尘绝艳。二十年前,倾慕她的人数不胜数。可惜啊。”
连朝风不等他说完,打断他道:“哦?这么说的话,当时那个归云掌门也喜欢她咯?”
这下大家像是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一样,笑得更厉害了。其中一位少年不屑道:
“笑话,岳大侠怎么可能看得上她?是她看上了当时还是她师兄的归云掌门岳峰岳大侠。岳大侠守着归云门的规矩,拒绝了她的心意,她却不知廉耻一意纠缠。后来岳大侠成了归云新任掌门,她却灰溜溜地离开了归云门。”
连朝风听着他左一句岳大侠,右一句岳大侠,心中觉得莫名地好笑,讽刺道:“你对岳大侠很了解嘛,他看得上谁看不上谁你都知道。若是他见到你,一定会将你引为知己。”
少年听不出她的话外之音,仍在滔滔不绝地说着:
“这有什么的,此事江湖上人人皆知。身为归云圣女是不能动情的,她倒好,竟然爱上了自己的师兄。据说当年她心有不甘走火入魔,竟在岳大侠大婚当日刺伤新娘,残杀同门。归云宗师震怒之下,废去她一身武功,彻底将她逐出师门。可见她本就是生性残忍之人。”
大家纷纷附和。
“她如此行事败坏的是归云的名声,也是岳大侠的名声。”
“是啊,当时岳掌门就该一剑杀了她。谁能想得她武功全失之后还能东山再起,之后还能在江湖上蹦达了这么久。这下她羞愧而死,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江湖上从此少了一个女魔头,名门正派少了一个敌人。这是江湖之幸啊。”
“是啊,特别是岳大侠,可算是摆脱了这个女魔头的纠缠了。”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都忽略了她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连朝风听到自己师父的这桩为世人所唾弃的风流韵事,不禁哑然失笑。他们说的没错,她这个师父确实出身归云门。如今她不明不白地死了,大家都拍手叫好,甚至觉得岳大侠此身分明了。
世人对连立华有诸多误解,她懒得和这些人纠缠下去,休息好之后便向宁王府而去。
她一路上想着,真不知道这二十年来她的师父在流言中是怎么过的。或许是放不下对岳峰的仇恨,才选择再上归云山,了却旧事。
只是连朝风想不明白,二十年前岳峰不会给她交代,二十年后再去又会有什么用?在她眼里,她师父敢爱敢恨,无视礼法,从来不是拖泥带水之人,她再上归云一定有她不得不去的理由。
只是未曾想她这一去竟是诀别。
大家都说她在归云自尽掉下了山崖。但是她了解她师父,绝不是寻死觅活之人。她乔装寻遍了归云山每一寸土地,都没有找到师父的遗体。
师父对她恩重如山,她势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这几个月来暗中查访,一路从楚州走到长安,非但没有半点连立华的消息,反而惹来了不少旧日仇家追杀。这些人一开始也不相信连立华死了,等后来相信了又将矛头对准了她。
时间久了,连朝风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师父真的已经不明不白地死了。而她在这江湖上再也没了立足之地。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这是连立华走前交给她的,让她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打开。三天前,她终于打开了锦囊。她原本以为是师父留了武功秘籍给自己,再不济也是神秘宝藏,结果里面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句话:“宁王韩潇失忆了。”
宁王韩潇?他是什么人?
连朝风这三日反复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她师父一个江湖上人人喊打的女魔头,为什么会认识朝廷中人?宁王韩潇是怎么和自己师父扯上关系的?他失忆关我什么事?难道师父是让我去投奔他?
不能再想了,她感觉再想下去,自己就要多长一个脑子了。
不过这三天来,也并非一无所获。宁王在长安城相当有名,打听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各大茶楼,市井之中,都会说起这位人中龙凤,英明神武的宁王殿下。其中最为人称赞的是他拜师归云与远征漠北的故事。
宁王十岁的时候便拜入归云门下。虽说之前也有王室子弟入归云习武的,但是最终都是敷衍了事,不过是些花架子,顶多能算强身健体罢了。但是宁王不一样,在归云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便与掌门座下三大弟子比肩,归云三杰也成了归云四杰。只是后来回归朝廷,逐渐淡出了江湖。
他远征漠北的故事就更加传奇了。据说他当年只是随军出征,身边只有一支八百人的队伍。不料军中出了敌国奸细,粮草补给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无奈之下大部队不敢冒险前进,只得搬师回朝。而宁王殿下凭着敏锐的直觉,孤军深入,最终找到了敌军的一个大营,趁他们熟睡时将其一举歼灭。
市井中对宁王多是称赞,少有微辞。
调查了三天之后,她很快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关于宁王的故事这么多,但是从没听谁说起过他失忆的事。照理说他十几岁就在归云小有名气,他绝不可能在这之后失忆,否则从市井传闻中一定可以看出端倪。
那就是他十岁前的事情了。
关于他十岁之前的事,大家确实知之甚少,唯一的一件大事便是他的母妃在他十岁那年因宫中失火香消玉殒。他的母妃淑妃娘娘生前是很受宠爱的,听说死后圣上还停朝了几日,以表哀思。
连朝风靠在墙角,望着宁王府,心想:“若是我直接去找宁王,就算不被乱棍打死,肯定也会被他身边的护卫赶出来。见不他人不说,恐怕还会引来仇家追杀。看来只能从他母妃身上着手了。”
这可真是巧了,这几年来,连朝风呆得最多的地方,便是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