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宋惯例,新年初始之时,京官们虽说不用上朝议事,但却要召开盛大的朝会,有资格的文武大臣都要到宫里贺岁,四方属国也会有使臣上殿去朝贺敬礼,而皇帝会在宫里大摆筵席,安排歌舞、戏曲和杂耍等节目来助兴。

    可惜如今的大宋已是日暮西山,当前还愿意来大宋朝贺的属国根本没几个,除去大理国的段正严素来保持对大宋的友好和敬意,便只有分裂后的部分吐蕃部族会来,比起鼎盛时的盛况,那真是有着天差地别。

    皇帝赵佶似乎也知道召开新年朝会将倍显尴尬,所以今年便取消了朝会这个传统流程,外来使臣全都已经提前面圣,他们只由鸿胪寺的官员负责安排行程和食宿,而文武百官也同样跳过了庆典环节,全都直接随皇帝外出游猎。

    赵不凡虽然是外官,但官阶已经够高,既然人在京城,那按理来说也是需要参加,但临行前却得知新年庆典已经取消,让他大失所望,原本是打算在庆典上好好放松一番,欣赏下美女,饱饱眼福,尝几口御酒,如今却什么都没了。

    至于游猎,他是真没什么兴趣,这些年在战场上待久了,哪里还对打猎有什么快感,甚至从内心深处来说,不是必要的情况,他都不愿意随意杀生,总觉得双手沾染的鲜血已经太多,很反感以杀生来取乐,所以他最终只是以伤势没有痊愈,不敢妄动刀弓为借口不去,只选了幅前朝大才子唐伯虎的名画,外加亲手写的贺岁词作为礼物,让朱伯材和朱孝孙带去给皇帝。

    大年初二下午,赵不凡正陪着岳母和朱家姐妹在大相国寺祈福,府里的仆从却是匆匆赶来,说是皇帝与百官游猎归来,龙心大悦,在皇宫设宴封赏群臣,还特意派人到朱府传讯,让因伤而没能去游猎的他也务必参加。

    这种事当然不能拒绝,赵不凡嘱咐随行护卫好生保护朱家母女,自己则火速回家更换礼服,匆匆赶赴皇宫。

    赶到紫宸殿的时候,文武群臣都已经列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每人皆有一张单独的小桌案。

    桌上的餐具也是精美贵重,全是专属皇家的贡品,更有美丽的宫女穿梭其中,适时为文武大臣上茶和更换糕点。

    随着赵不凡紧跟着引路的小黄门走进殿内,本来热络的气氛也迅速平静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正前方上首的皇帝和皇后同样也停止攀谈,微笑着等待他上前。

    “末将赵不凡,拜见皇上!拜见皇后!祝皇上与皇后与天同寿,福运苍盛!”

    赵不凡行着大礼,心中却有些惊疑不定。

    不对啊!怎么好些文武大臣怎么都面色古怪地看着我?刚才朱伯材和朱孝孙那怪怪的眼神又是什么意思?蔡京为什么笑着回避了我的目光?童贯为什么又面无表情?

    正当他在心里暗暗揣测的时候,端坐上首的皇帝赵佶陡然神色一变,挥手便从身前桌案上抓起一幅字画,厉声喝问:“赵不凡,你的诗词跟谁学的?”

    刹那间,赵不凡心思百转。

    糟了,难道我写的贺岁词有问题?

    不应该啊?该回避的忌讳我都已经回避了,用词也比较考究,没有太多喻指和针对性,不至于惹出祸来吧?

    “回禀圣上,微臣的诗词文章都是靠着平日里读书而自学!”

    赵佶勃然大怒:“大胆!你还敢隐瞒于朕?你这诗词的行文风格和手法都另辟跷径,更是与朕是同出一源,你再不说实话,朕就治你欺君之罪!”

    糟了,大师傅的授业恩师难道与赵佶的师承一样?

    刹那间,赵不凡肠子都悔青了,真想狠狠给自己两个耳光,没事写什么贺词,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

    皇帝赵佶或许别的都不行,但论起诗词歌赋,那谁也别想蒙骗他。

    无奈之下,赵不凡迅速做出了选择,急声回道:“圣上息怒,微臣幼年曾有个师傅,是他教我读书识字,微臣也是由他抚养成人,但确实是不知道他的名讳,他也真没有对我说过!”

    皇帝赵佶眼睛眯了起来:“他长什么样?”

    这话一出,赵不凡哪里还不明白,额头微微渗出冷汗,心里急思对策。

    看来他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以他和大师傅那恶劣的关系,也不知道会怎么对待我。算了,现在怎么做都没用,不能再隐瞒下去,至少不能被扣上欺君的帽子,不然麻烦更大!

    因为他一直被皇帝和皇后盯着看,所以根本不敢抬头,更不敢去瞧朱伯材,当下狠狠一咬牙,硬着头皮把大师傅的样貌详细形容了出来。

    伴随着他的声音,大厅里鸦雀无声!

    偌大的紫宸殿里安静地让人发慌!

    赵不凡的心跳更是迅速加快,两鬓的汗珠越来越多,双手在不经意间时而紧握,时而放松,脑中还会闪现出大批近卫班直冲进来的情形,甚至眼睛都看到行刑官的铡刀,看到那高高的断头台。

    杀出去?拼个鱼死网破

    不行,若是反抗,那就是造反,我死也就算了,琏儿怎么办?朱家上下怎么办?

    可我难道就这么束手就擒?

    去她娘的,若是被这辈子的亲爹杀了,我这是死得有多冤枉?

    要不然表露皇子身份?

    不行,若是可以公布,朱伯材肯定已经抢着出声,现在他没吭声,必定就是还不到时候,昨晚他明确跟我讲过,我的身世出了问题,若是贸然公布,却又不能证明身世,那就是假冒皇子,那可就真的半点退路都没了!

    内心的焦躁让赵不凡越来越紧张,可现在怎么做都没用,根本连头都不敢抬!

    突然……

    赵佶的声音响彻整个紫宸殿!

    “传旨……”

    “削去赵不凡沧、霸二州兵马总管之职!”

    “削去沧州留屯禁军厢都指挥使之职!

    “削去郓州观察使之阶!”

    刹那间,赵不凡的脑袋嗡一声炸响,整个人都懵了,但他深埋着头,不敢动弹分毫,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妻子朱琏,他不想看到朱琏那绝美的容颜变成枯骨。() ()

    可惜他做梦也没想到,短暂的停顿过后,赵佶的声音再度响起。

    “传旨……”

    “册封赵不凡为银青光禄大夫!”

    “加官龙图阁学士!”

    “擢任中书舍人,外任河北东路宣抚使!”

    “另加封爵霸县开国伯,加封其妻朱琏为霸郡夫人,食邑八百户!”

    赵不凡懵了,彻底懵了!

    他到现在也没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银青光禄大夫是什么官阶,那是文官,从官阶等级来说,已经是仅次于最高的武官品级太尉,如果说太尉是二品官阶,那么银青光禄大夫这个官阶就是从二品,而赵不凡以前的郓州观察使最多算是正五品而已,至于一品,武官的官阶中是没有的,大宋重文轻武,只有文官才有一品。

    赵不凡以前的地位高,那也只是因为声名在外,而朝中的地位则是靠着朱家撑起来,但这个银青光禄大夫可算是把他真正推上了重臣的行列,当前朝中位于这个官阶的人不超过二十个,如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基本就是这个官阶。

    龙图阁学士则是加官,除去有贴补俸禄之外,它还是种荣誉称号,龙图阁本是用来收藏皇室的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图画、祥瑞之物以及皇室家谱和武功秘籍等物,实际负责看守的官员叫做龙图阁待制,而龙图阁学士则是借用这个机构而产生的荣誉头衔,它表示的是皇帝亲信和有学问的人。

    当年声名卓著的包拯也不过就是龙图阁学士,只要有这个贴职,哪怕就是被贬官,哪怕是贬成一个县令,那也同样有直接面圣的权利。当然,能得到龙图阁学士的人也不可能被贬得那么低,真是罪无可赦的人,要么是直接劝退,要么人头落地。

    至于中书舍人,那可不是官,是差遣,是实际的职务,大宋如今设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是大宋的最高决策机构,蔡京便是担任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差遣,总掌三省事务,形同宰相。

    中书省最高长官以前叫做中书侍郎,如今改称太宰,可称作第一副宰相,门下省最高长官以前叫做门下侍郎,如今改称少宰,可称作第二副宰相,尚书省过去以左、右仆射分掌六部,如今改为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是为第三和第四副宰相。

    中书舍人便是中书省仅次于太宰的职务,人员数量不固定,但地位与六部尚书齐平,是大宋最高决策机构的一员,如果再往上一步,那就是副宰相,职务和地位不可谓不高。

    不过刚才皇帝赵佶又加了一句,让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外任河北东路宣抚使,意味着是兼任,而宣抚使的职权形同于外调的钦差大臣,实际权力就是执掌河北东路的所有军队,尽管不再有直接的统兵权,但却有调兵的权利,河北东路所有兵马都将归他监督和调遣。

    河北东路是什么概念,霸州、沧州、德州、博州、河间府,甚至大名府都归属这一路,以前总共下辖三府、十一州、五军之地,随着早前清州和信安军被并入沧州,现在也是三府、十州、四军之地。

    宣抚使这个职务也与经略安抚使大体相同,只在临近敌国的地区设立,但宣抚使略有不同的是,经略安抚使还有执掌各州府政务的权利,宣抚使却没有,只掌军,不掌政。

    不过河北东路虽然相邻辽国,但却不可能设置经略安抚使,这是因为大宋四京之一的北京大名府便在河北东路,所以最高政务决策人历来就是大名府留守,如今梁世杰便是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担任着此职,人称梁中书,而现在赵不凡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担任河北东路宣抚使,这便意味着今后是与梁世杰分别掌管军队和政务。

    这可比以前的沧、霸二州兵马总管职务要高,而且以前是武职,只统兵,不掌兵,可以练兵,不能调兵,但现在不同,安抚使是文官,拥有调兵权,甚至可以不通过枢密院批准就先进行兵马调动,然后再上报枢密院也不会有事,文官掌兵,武官统兵是大宋历来的规矩!

    这么大的变化,如何能让赵不凡不发蒙?

    这时候的他也终于抬起头来,满脸茫然地望着皇帝赵佶。

    此时他才发现,皇帝赵佶和郑皇后都是笑意盈盈,明显早前是有意吓他!

    “圣上,这是……”

    远处端坐的蔡京顿时大笑出声:“赵中书,你还不谢恩?”

    “微臣拜谢圣上、拜谢皇后恩典!”赵不凡醒悟过来,当即磕头称谢。

    赵佶开怀大笑,开心地摆摆手:“行了,起来再说!”

    “谢皇上!”赵不凡长舒口气,尽管脑子里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眼下的情况看来,一切终归是福,并不是祸,所以他也暂且安下心来。

    赵佶目视着他起身,这才兴致勃勃地接道:“你的文章与朕同出一源,一首贺岁词不但行文流畅,意境出众,辞藻艳丽,更写尽我大宋的繁荣昌盛,让人感觉到新兴的喜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词,满朝文武能写出这么美妙辞赋的有几个?你满腹经文,理当弃武修文,以后打打杀杀的事就别做了,我大宋人才济济,不缺少武将,你去凑什么热闹?朕还听说你早前救援使团时受的伤还没有好?今生恐怕不能动武?”

    赵不凡想了想,拱手回道:“回圣上,眼下确实不能动武,什么时候好也不知道!”

    “那身体可有大碍?”赵佶关心地问道。

    “不影响日常行动!”

    “那就好!那就好!”赵佶的深情略微舒缓,笑着说:“没了武功不碍事,以后多找些武功好的护卫便是,若是你找不到,朕还可以派些武功高强的人来保护你,以后你就好好做个文官,运筹帷幄在后,别再冲锋陷阵了!”

    赵不凡听着赵佶这番话,心里迅速平静了下来。

    他渐渐明白,这次游猎期间,恐怕发生了不少事!

章节目录

侠行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毅铭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毅铭情并收藏侠行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