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神陨
1940年,倭寇侵华之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地人马揭竿而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化兴县城城墙上冒出五六名贫苦农妇,众目睽睽下,她们毫不忸怩地脱下灰色烂布裤子,城楼下枪炮耸立。
城墙历经连年炮火,最高处不到六米,斑驳脱落的墙皮,在敌人黑漆漆的炮弹下,颇有摇摇欲坠之感。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大炮哑火,子弹拐弯,迷信思想在城中蔓延。
妇女们圈圈爱国之心,并无法改变物理规律,一个四十多岁、黑瘦长脸的女人哀嚎一声,一颗子弹贯穿她瘦削的臀,大炮又开始轰鸣。
北河沟子那边的民兵,三五结伴,趁着夜色偷溜到倭寇占据的村落,将沾染经血的残絮渣滓,埋在水井旁,已重酬真人下咒。
却在撤退时,被巡逻的敌军发现,翌日卯时,北河沟子的村民在砍柴时发现了他们的遗骸,找来亲人,哭啼着将散落的遗体带回入殓。
混乱的年代,诡秘迷信思想大行其道,让本就水深火热的人民愈加痛苦。
草茎挂得脸上痒痒的,崔浅禾俯倒于草丛,凝神等待伏击倭寇。身边战友大壮不时摸摸胸前,仿佛获得些许安慰。
崔放的第一枪,霎时,无数子弹如雨点飞去。两方队伍身上炸开的血花在阳光的琴键上颤动。
一颗流弹从大壮的胸口擦过,打散衣襟,一个包着黄符的小包被甩出去。他一下泄了气,不顾危险,连滚带爬往坠处摸索。
崔浅禾正指挥着队伍冲锋,瞥见副官的举动,大喝一声:“王壮!快速移动。”
王壮不管不顾俯身搜寻,就在找到护身符的那一秒,他紧绷的面色化为大笑:“这下安全了,”砰!他嘴唇沾上自己的脑髓。
日落西山时,敌人的剩余力量被消灭完全。
“报告连长!此次战斗,我方负伤19人,死亡7人。”
崔浅禾紧紧攥着染血的布包,问道:“这是什么?”
“报告连长,大伙花大价钱去求护身符,说是带着它,在战场上子弹会避着跑。”
迎上崔灼灼的目光,这个黑大汉低下头。
接到指挥部的来电。
“崔浅禾,我现在正式任命你为暨常地区迷信风俗整治工作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地方民兵组织、游击队和友好单位的战斗风范整改活动。引导当地群众改风易俗,信仰科学马克思主义,建立清正、有序的社会活动秩序。”
“收到!”崔立正敬礼。
刘家湾最大的地主,就是北山上的主持。饥馑期间,屋里的劳力都被征兵入伍,匪乱不休,三十多岁的翠敏带着十一岁的大儿子,七岁的女儿,赤脚在田间除草,婆婆背着五个月大的婴儿来给她们送饭。
一伙儿和尚沿着田埂提溜着木棍浩浩荡荡前来收租。
寺庙用百姓香火钱囤地、收租,和尚们腆着大肚子,密西唱着佛经,便是一天好日子,家国之乱,与己何关,槛外人而已。
“你们的租钱该交了!”
“现在水稻才刚吐穗,往年都是收割才交租。”翠敏据理力争。
“还不是逃兵荒的太多了,现在不收到时候不一定收得到!”说话间,喷出大量唾沫。
翠敏无奈,“没钱,就是没钱。”
对方提脚向田前瓦房走去,誓要硬抢,一时间,场面乱作一团,和尚们一哄而上,撕扯女人的衣服。
眼看母亲被几个秃驴欺凌,儿子发了狠,一嘴咬下为首黑汉的小手指,血汩汩涌出,浸到地里。
黑汉大叫,一个同伙大步走来,高高挥下枣木棍,沉重的一击,阳光下,男孩脑浆炸裂。
崔浅禾把这件人命案子处理到位后,颁布命令,将县域内几家大庙的财产充公,只留些许田亩,允许其自给自足。
队伍开到哪里,崔就把政治、文化工作做到哪里,把哪里的倭寇消灭。
这引起了敌军的高度注意,集合大量军力,势要剿灭这股力量。
小岭村地处崇山峻岭之间,与外界交流不易,但安居乐业,亲友相合,在颠簸的乱世,颇有世外桃源之感。
连日来的奋战,崔左肩中了一弹,人也萎靡不少,队伍在此修整。
午夜时分,村里灯火通明,一道道经幡摇曳落下随风摇曳,打听下才知道村民预备飨神。
四个大汉额上沁出汗水,抬起庄严肃穆的神像,置于高台。其为女身,描金绘彩。
“伏惟启时女娘娘歆飨——”
饥荒年代,村民们从嘴里扣下粮食,拿出所有的灯油、布匹,每家每户挤出一个个铜板,女人们融了嫁妆簪子,好给这些招摇撞骗的道僮们吸血敲髓,搜刮无数的饥贫促成无用的奢靡道场。
崔浅禾已经出离愤怒了,“乡亲们,听我说一句”。
村里的耆老虽不敢得罪这位女军官,但更害怕好不容易办起来的法事被毁,壮着胆子上前:“长官,招呼不周,黑凤儿,来,请这位爷往我家落座。”
崔浅禾伸手挡住,“乡亲们,你们耗费人力物力求神,不会带来任何庇佑,神,不过是人间的骗子谋生的幌子。供的灯油不如亮在自己屋子里,做经幡的布匹应该穿在孩子们的身上,你们辛辛苦苦存下血汗钱也不该放在骗子的兜里。”
“这是祖祖辈辈流传的风俗,乱世颠簸,不法辈出,的确有很多外来骗子,但我们并不迷信。”
崔浅禾正色道:“风俗里的糟粕必须被去除,民俗不是借口。”
她挥挥手,指使兵士将道场撤了,有年轻的村民探出身想阻止,立马被家人拉回去,人群里一阵骚乱。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女人家扯住丈夫的胳膊,将怒气冲冲的人群遣散,回家安置。
平旦时分,一只装备精良的先锋队趁黑摸了上来,站岗的被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
一个战士迷糊间看见窗外人影幢幢,喝了一声,引来一阵枪声。
村里像浇上冷水的烧红铁锅般沸腾了,小岭村从左边的李皮元家到最右边的蔡家,曾经茂盛的老樟树也垂头丧气,在火光里隐现。
鬼子对村民和驻扎战士进行了无差别屠杀,崔没有浪费一颗子弹,如为其陨落的繁星坠击日寇。
弹尽粮绝,小矮鬼子一颗子弹从她的左脖颈射入后带着血液离开,她匍匐在被卸倒的神像脚下。村民们的哭喊声阵阵袭来,她的手脚冰凉,躺在一片血的海洋里,天地忽远忽近……
“神!我唾弃你,我以人的身份行走世间,我不能拯救所有的人民,可是,我依然告别爱人,封存前事,拿起枪,对抗我厌恶的黑暗。哼!我在黑暗中死去,那又如何?我有我的双目,我清楚看见人间悲欢,经历爱憎无常,而你呢?无知死物而已!”
那死物无言以对。
崔浅禾感觉有什么东西坠着凡尘血肉,那是什么呢?空荡荡的。没看见山河收复,和我爱的世间万人万事再无相干?神智归无,一抔黄土!
她的眼神渐渐涣散,一个丑陋的形象出现在玄冥之中。
“我诅咒你!何必高高在上,堕入凡尘吧!经历这千般苦楚,”她对着它无声说道。
一滴泪落在她的脸上,交易达成。
我爱的人啊!来世再见,它用它那鬼魅般的玄密力量让我重现在下一个世间,使我们相聚,只需我成为它的眼睛,观尽人间情苦。
1940年,倭寇侵华之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地人马揭竿而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化兴县城城墙上冒出五六名贫苦农妇,众目睽睽下,她们毫不忸怩地脱下灰色烂布裤子,城楼下枪炮耸立。
城墙历经连年炮火,最高处不到六米,斑驳脱落的墙皮,在敌人黑漆漆的炮弹下,颇有摇摇欲坠之感。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大炮哑火,子弹拐弯,迷信思想在城中蔓延。
妇女们圈圈爱国之心,并无法改变物理规律,一个四十多岁、黑瘦长脸的女人哀嚎一声,一颗子弹贯穿她瘦削的臀,大炮又开始轰鸣。
北河沟子那边的民兵,三五结伴,趁着夜色偷溜到倭寇占据的村落,将沾染经血的残絮渣滓,埋在水井旁,已重酬真人下咒。
却在撤退时,被巡逻的敌军发现,翌日卯时,北河沟子的村民在砍柴时发现了他们的遗骸,找来亲人,哭啼着将散落的遗体带回入殓。
混乱的年代,诡秘迷信思想大行其道,让本就水深火热的人民愈加痛苦。
草茎挂得脸上痒痒的,崔浅禾俯倒于草丛,凝神等待伏击倭寇。身边战友大壮不时摸摸胸前,仿佛获得些许安慰。
崔放的第一枪,霎时,无数子弹如雨点飞去。两方队伍身上炸开的血花在阳光的琴键上颤动。
一颗流弹从大壮的胸口擦过,打散衣襟,一个包着黄符的小包被甩出去。他一下泄了气,不顾危险,连滚带爬往坠处摸索。
崔浅禾正指挥着队伍冲锋,瞥见副官的举动,大喝一声:“王壮!快速移动。”
王壮不管不顾俯身搜寻,就在找到护身符的那一秒,他紧绷的面色化为大笑:“这下安全了,”砰!他嘴唇沾上自己的脑髓。
日落西山时,敌人的剩余力量被消灭完全。
“报告连长!此次战斗,我方负伤19人,死亡7人。”
崔浅禾紧紧攥着染血的布包,问道:“这是什么?”
“报告连长,大伙花大价钱去求护身符,说是带着它,在战场上子弹会避着跑。”
迎上崔灼灼的目光,这个黑大汉低下头。
接到指挥部的来电。
“崔浅禾,我现在正式任命你为暨常地区迷信风俗整治工作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地方民兵组织、游击队和友好单位的战斗风范整改活动。引导当地群众改风易俗,信仰科学马克思主义,建立清正、有序的社会活动秩序。”
“收到!”崔立正敬礼。
刘家湾最大的地主,就是北山上的主持。饥馑期间,屋里的劳力都被征兵入伍,匪乱不休,三十多岁的翠敏带着十一岁的大儿子,七岁的女儿,赤脚在田间除草,婆婆背着五个月大的婴儿来给她们送饭。
一伙儿和尚沿着田埂提溜着木棍浩浩荡荡前来收租。
寺庙用百姓香火钱囤地、收租,和尚们腆着大肚子,密西唱着佛经,便是一天好日子,家国之乱,与己何关,槛外人而已。
“你们的租钱该交了!”
“现在水稻才刚吐穗,往年都是收割才交租。”翠敏据理力争。
“还不是逃兵荒的太多了,现在不收到时候不一定收得到!”说话间,喷出大量唾沫。
翠敏无奈,“没钱,就是没钱。”
对方提脚向田前瓦房走去,誓要硬抢,一时间,场面乱作一团,和尚们一哄而上,撕扯女人的衣服。
眼看母亲被几个秃驴欺凌,儿子发了狠,一嘴咬下为首黑汉的小手指,血汩汩涌出,浸到地里。
黑汉大叫,一个同伙大步走来,高高挥下枣木棍,沉重的一击,阳光下,男孩脑浆炸裂。
崔浅禾把这件人命案子处理到位后,颁布命令,将县域内几家大庙的财产充公,只留些许田亩,允许其自给自足。
队伍开到哪里,崔就把政治、文化工作做到哪里,把哪里的倭寇消灭。
这引起了敌军的高度注意,集合大量军力,势要剿灭这股力量。
小岭村地处崇山峻岭之间,与外界交流不易,但安居乐业,亲友相合,在颠簸的乱世,颇有世外桃源之感。
连日来的奋战,崔左肩中了一弹,人也萎靡不少,队伍在此修整。
午夜时分,村里灯火通明,一道道经幡摇曳落下随风摇曳,打听下才知道村民预备飨神。
四个大汉额上沁出汗水,抬起庄严肃穆的神像,置于高台。其为女身,描金绘彩。
“伏惟启时女娘娘歆飨——”
饥荒年代,村民们从嘴里扣下粮食,拿出所有的灯油、布匹,每家每户挤出一个个铜板,女人们融了嫁妆簪子,好给这些招摇撞骗的道僮们吸血敲髓,搜刮无数的饥贫促成无用的奢靡道场。
崔浅禾已经出离愤怒了,“乡亲们,听我说一句”。
村里的耆老虽不敢得罪这位女军官,但更害怕好不容易办起来的法事被毁,壮着胆子上前:“长官,招呼不周,黑凤儿,来,请这位爷往我家落座。”
崔浅禾伸手挡住,“乡亲们,你们耗费人力物力求神,不会带来任何庇佑,神,不过是人间的骗子谋生的幌子。供的灯油不如亮在自己屋子里,做经幡的布匹应该穿在孩子们的身上,你们辛辛苦苦存下血汗钱也不该放在骗子的兜里。”
“这是祖祖辈辈流传的风俗,乱世颠簸,不法辈出,的确有很多外来骗子,但我们并不迷信。”
崔浅禾正色道:“风俗里的糟粕必须被去除,民俗不是借口。”
她挥挥手,指使兵士将道场撤了,有年轻的村民探出身想阻止,立马被家人拉回去,人群里一阵骚乱。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女人家扯住丈夫的胳膊,将怒气冲冲的人群遣散,回家安置。
平旦时分,一只装备精良的先锋队趁黑摸了上来,站岗的被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
一个战士迷糊间看见窗外人影幢幢,喝了一声,引来一阵枪声。
村里像浇上冷水的烧红铁锅般沸腾了,小岭村从左边的李皮元家到最右边的蔡家,曾经茂盛的老樟树也垂头丧气,在火光里隐现。
鬼子对村民和驻扎战士进行了无差别屠杀,崔没有浪费一颗子弹,如为其陨落的繁星坠击日寇。
弹尽粮绝,小矮鬼子一颗子弹从她的左脖颈射入后带着血液离开,她匍匐在被卸倒的神像脚下。村民们的哭喊声阵阵袭来,她的手脚冰凉,躺在一片血的海洋里,天地忽远忽近……
“神!我唾弃你,我以人的身份行走世间,我不能拯救所有的人民,可是,我依然告别爱人,封存前事,拿起枪,对抗我厌恶的黑暗。哼!我在黑暗中死去,那又如何?我有我的双目,我清楚看见人间悲欢,经历爱憎无常,而你呢?无知死物而已!”
那死物无言以对。
崔浅禾感觉有什么东西坠着凡尘血肉,那是什么呢?空荡荡的。没看见山河收复,和我爱的世间万人万事再无相干?神智归无,一抔黄土!
她的眼神渐渐涣散,一个丑陋的形象出现在玄冥之中。
“我诅咒你!何必高高在上,堕入凡尘吧!经历这千般苦楚,”她对着它无声说道。
一滴泪落在她的脸上,交易达成。
我爱的人啊!来世再见,它用它那鬼魅般的玄密力量让我重现在下一个世间,使我们相聚,只需我成为它的眼睛,观尽人间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