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先谢氏安平帝驾崩,未能下只言片语,时任皇后的殷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于是在安平帝的儿子里选了个性格懦弱的寿王当皇帝,改年号嘉和,自己当了太后。
而后六年前,嘉和帝一纸诏书,称自己时日无多,愿“退位让贤”,将帝位禅让给了殷氏的弟弟,谢氏皇族就此成为昨日黄花,谢朝成了殷朝。
殷皇刚刚上位时很是要脸,没怎么动旧臣,却也在暗中提拔新臣,朝中渐渐形成新旧两派角力之势。不过这位殷朝的“开国皇帝”没那个福命,因为沉迷炼丹,仅三年便驾鹤西去,如今坐在那把椅子上的,是殷太后的亲侄子,殷维。
殷维原是个纨绔,比那苑劲松还糊涂的人,坐到那把椅子上后,除了防着谢家人上位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搜罗天下美女,夜夜笙歌。
仔细想想,陛下得位不正,自然心虚。其实当今皇后就姓谢,本是前朝宗室贵女,嫁人时据说还算风光,但反正如今,除了避不开的大事外,京中鲜少能听到这位谢皇后的消息,四位贵妃倒是天天在后宫争奇斗艳。
从这件事上看,天顺帝其人昏庸且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理直气壮,也难怪一边放定北侯驻守边疆,一边又对陆家人多有忌惮,不留个姓陆的在京里,怕是连觉都睡不好。
所以——
“这不用谁对我嚼舌根,哥,从前我是懒得想,又不是没长脑子。”
包括从醒来到现在,她也一直在想。从前,她若是嫁给勋贵,无论在府里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总归能多活几年;要是嫁给清流文臣,就总会出现叫她命不久矣的意外,后来进了宫,近距离揣摩过殷维的为人,她也算是明白了。
在这位陛下的臆想中,定北侯府最好是谁都不结交,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胡人也不再南侵的梦幻的日子里,自行犯下一个足以被株连九族的罪名,安安分分引颈受戮,他就能从此高枕无忧了。
……狗屁!
圣人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倘若为君者不仁,难道还真要做臣子的笑着受死?
陆兆雪越想越气,恨不得现在就进宫去把那狗皇帝砍了。
陆蒙雨这回沉默了很久,半晌,他道:“陛下去年刚选过秀女,下一回在明年,你……总之先住着,若是真没遇到合心意的郎君,也不想嫁人,等明年过完年,哥哥让人送你回去。别同我争,也别担心我,好男儿志在四方,考取一身功名,怎么不是为国为民呢?何苦再叫你一个小姑娘折在京里。”
“还有,过几日是太后千秋宴,咱们家肯定要受到邀请,你进宫的时候,别打扮太过。”
当今好美色,这事谁都知晓。
陆兆雪颇为惊讶,旋即便有些内疚起来。
原来哥哥是这样看待进宫的事的……那她上辈子选择了进宫为妃,家里人该有多担心啊!
想到这里,她露出一个宽慰哥哥的笑容,承诺道:“好,我知道了。”
……
“把你们这里最新的成衣和布匹,不论价,统统给我包起来。”转头,陆兆雪就去了布坊。
她出门出得高调,包括自己坐的那辆,总共三辆车一起出门。无论外面过得多苦,京中总是热闹的,过完上元节,各家店铺也都重新开张,街上行人如织。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定北侯府那头一回进京的娇娇小姐今日出门去购物。
有人看见那车进了布坊,便回去禀报。女人嘛,爱美,爱俏,买些衣物首饰的倒是正常。定北侯府常年空置,想来府中没安置绣娘。
但各府也不会因此觉得定北侯府底蕴弱,只是人家的底蕴不在这里,在北边。至于这一点会不会引人多想,那各家的心思都不一样。
陆兆雪不管这些,她带着银票,只让伙计包她要的东西。店里的伙计哪见过这等大户?便麻溜地开始打包。陆兆雪冷眼旁观,等东西都送到车上后,她才从店里出去。
她今天带出门的是镯锦。镯锦擅算,她让她帮着算价。
一整天,陆兆雪逛遍了城中各家布坊,买了整整一车料子和成衣,后又进珠宝金店,买了头面两套,午食是在仁和楼用的,事后进牙行待了半个时辰,临回家前,又拐到卖粮油的地方,问了问价,提着一袋黄米上车。
镯锦见状惊讶道:“小姐怎么连这都买,厨房里头的东西自有厨娘负责采购呀。”
“进去问价,什么都不买招人眼,这黄米回去让厨娘做窝窝吃。”本身闺阁小姐进那粮油店就够奇怪的了,“我还买了40斤的芝麻,装后面车上了。”
镯锦仍是不解:“买这老不少些的作甚?”
“我问了那老板,芝麻主要出自南岭和蜀中,京里的芝麻比咱们那儿的香,制出来的油却不算好,不如买点芝麻带回去让厨娘在家制油。”陆兆雪打开手里的嫁妆礼单,“咱们家在京里的产业不丰,除田庄外,我嫁妆里只有一间布坊并一间粮油铺子,要想增加进项,还得在这两头想法子。”
定北侯府家大业大,但她想做的事,需要更多的钱。
她今天自然也逛了自己的嫁妆铺子,一来为了解市场,二来不想声张,便到处都去逛了逛。
“原来小姐是存着这样的心思,难怪今天像扫货一般买东西。”镯锦笑了笑,将手中的簿子放到小几上,“小姐让我算的,我都算完了。”
陆兆雪讶异地挑了挑眉,果然,前几世就隐隐有感觉,她四个大丫鬟里,就数镯锦沉稳。
她竟然没问自己为何要赚钱。
“一般的粗布细布,京中各家布坊的价都差不多,锦缎,则略有不同。咱们的锦织坊,每匹缎的价较其他布坊低上一到三钱银子,但在款式上却是不如。一是新款少,二是若上了一样的新款,每匹还要再贵上再些许。”
镯锦跟陆兆雪汇报今日的成果,“至于成衣,更是平平,具体的售卖量得等下面把账簿送上来才能知晓,但我看,应当不怎么样。”
陆兆雪“嗯”了一声,总体情况跟她想得差不多:“咱们家疏于打理,如今在店里的都是老人了。”
旧款式的绸缎,进货渠道是固定的,跑得久了,有信誉在,价格自然能压下来,在新款方面却比不过人家,很正常。
这方面陆兆雪倒是不担心,她为人懒散,但到底重生过许多回,又是贵女,对京中日后几年的流行风向有所了解。
更何况,身为一个现代来的灵魂,她知道有时候流行是大商户人为制造的。
虽说这时候的她,在生意体量上还做不到这点,但凭借一些重生得来的小小先知,让铺子持续吸金却不算难;另外,粮油店是关系到民生的店铺,陆兆雪不打算动,却可以再做些吃食方面的生意。
她有了想法,便先跳过,让镯锦说下一项。
车子骨碌碌地往前跑,到岔路口时,车夫问了一句:“三姑娘,咱们是回家还是……?”
“让后面两辆拉着货的大车先回去,咱们绕一下,去应天书院。”
“小姐是要去看看苑世子在不在?”镯锦问。
“什么啊,”陆兆雪好气又好笑,“当然是去接哥哥下学啊!”
苑劲松算个什么东西,浮云罢了,若她再多重生几回,怕不是连对方的脸都要忘记!
哪比得上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重要。
从前在边关,陆蒙雨去学堂,陆兆雪偶尔也会去接他,今日既出了门,少不得过去一趟。
镯锦:“……”
镯锦虚心认错:“是奴婢想岔了。”
三辆车便兵分两路,各自离去。
应天书院是官方学府,坐落于市井,不过许是因为书生多,靠近书院时,街边的店铺就已多了不少售卖文房四宝的,另有品茗、吃点心的铺子,白墙青瓦,绿树掩映,氛围很是雅致。
陆兆雪将帘子掀开了一条缝,奇道:“都没到下学时分,这边路上人怎么这么多?”
“回三姑娘的话,春闱在即,从年前开始,京中就来了不少从各地赴京赶考的举子。”今日为陆兆雪赶车的车夫不是她平时用的那个,而是陆蒙雨给她安排的,“京城这地界,无论是住宿还是娱乐都贵,这些举子大多家境贫寒,进京后一般赁在崇福寺山下,那周围荒凉,白日里除了读书,也只能来这边交游了。”
“崇福寺山下还有便宜的房子赁?”
“是,说是当年始建崇福寺时给工人住的,后来寺院建完了,那些房也没拆,叫寺里添了日常用品,便宜赁给外地来的书生和僧人,权当做好事了。”
“这样。”陆兆雪应了一句,又道,“你是京城人?叫什么名字?”
“回姑娘,十五公子给小的取名大昌,小的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前些年家父上山摔断了腿,为了治病,不得已卖身为奴,恰逢十五公子心善……”大昌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交代家底。
大昌家底干净,既是哥哥派给她的,想来为人也老实靠谱。陆兆雪顺便跟他打听这附近好吃好玩的东西,听说有家烧鸡店出名,便让他将车驶过去。
店就开在应天书院斜对面,不到一射之地,招牌上提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字,名曰“状元烧鸡”,生意很好,店门口还排了不短的队。
“这家店听说是家传的手艺,前朝蔡楷大学士发迹前十分钟爱,他是安平十六年的状元,后来还听说老板无意中救过蔡大学士的命……就给题了这块牌匾……”
“那倒是比我年纪还大些。”陆兆雪笑笑。她生于安平三十一年,说来好笑,才及笄,就已经是四朝老人了。
大昌将车靠边停下,领了镯锦那边递出来的银子,就小跑着过去排队了。陆兆雪在车上等着,继续琢磨生意的事。
就在这时,她听见车外传来女子的哭声。
而后六年前,嘉和帝一纸诏书,称自己时日无多,愿“退位让贤”,将帝位禅让给了殷氏的弟弟,谢氏皇族就此成为昨日黄花,谢朝成了殷朝。
殷皇刚刚上位时很是要脸,没怎么动旧臣,却也在暗中提拔新臣,朝中渐渐形成新旧两派角力之势。不过这位殷朝的“开国皇帝”没那个福命,因为沉迷炼丹,仅三年便驾鹤西去,如今坐在那把椅子上的,是殷太后的亲侄子,殷维。
殷维原是个纨绔,比那苑劲松还糊涂的人,坐到那把椅子上后,除了防着谢家人上位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搜罗天下美女,夜夜笙歌。
仔细想想,陛下得位不正,自然心虚。其实当今皇后就姓谢,本是前朝宗室贵女,嫁人时据说还算风光,但反正如今,除了避不开的大事外,京中鲜少能听到这位谢皇后的消息,四位贵妃倒是天天在后宫争奇斗艳。
从这件事上看,天顺帝其人昏庸且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理直气壮,也难怪一边放定北侯驻守边疆,一边又对陆家人多有忌惮,不留个姓陆的在京里,怕是连觉都睡不好。
所以——
“这不用谁对我嚼舌根,哥,从前我是懒得想,又不是没长脑子。”
包括从醒来到现在,她也一直在想。从前,她若是嫁给勋贵,无论在府里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总归能多活几年;要是嫁给清流文臣,就总会出现叫她命不久矣的意外,后来进了宫,近距离揣摩过殷维的为人,她也算是明白了。
在这位陛下的臆想中,定北侯府最好是谁都不结交,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胡人也不再南侵的梦幻的日子里,自行犯下一个足以被株连九族的罪名,安安分分引颈受戮,他就能从此高枕无忧了。
……狗屁!
圣人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倘若为君者不仁,难道还真要做臣子的笑着受死?
陆兆雪越想越气,恨不得现在就进宫去把那狗皇帝砍了。
陆蒙雨这回沉默了很久,半晌,他道:“陛下去年刚选过秀女,下一回在明年,你……总之先住着,若是真没遇到合心意的郎君,也不想嫁人,等明年过完年,哥哥让人送你回去。别同我争,也别担心我,好男儿志在四方,考取一身功名,怎么不是为国为民呢?何苦再叫你一个小姑娘折在京里。”
“还有,过几日是太后千秋宴,咱们家肯定要受到邀请,你进宫的时候,别打扮太过。”
当今好美色,这事谁都知晓。
陆兆雪颇为惊讶,旋即便有些内疚起来。
原来哥哥是这样看待进宫的事的……那她上辈子选择了进宫为妃,家里人该有多担心啊!
想到这里,她露出一个宽慰哥哥的笑容,承诺道:“好,我知道了。”
……
“把你们这里最新的成衣和布匹,不论价,统统给我包起来。”转头,陆兆雪就去了布坊。
她出门出得高调,包括自己坐的那辆,总共三辆车一起出门。无论外面过得多苦,京中总是热闹的,过完上元节,各家店铺也都重新开张,街上行人如织。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定北侯府那头一回进京的娇娇小姐今日出门去购物。
有人看见那车进了布坊,便回去禀报。女人嘛,爱美,爱俏,买些衣物首饰的倒是正常。定北侯府常年空置,想来府中没安置绣娘。
但各府也不会因此觉得定北侯府底蕴弱,只是人家的底蕴不在这里,在北边。至于这一点会不会引人多想,那各家的心思都不一样。
陆兆雪不管这些,她带着银票,只让伙计包她要的东西。店里的伙计哪见过这等大户?便麻溜地开始打包。陆兆雪冷眼旁观,等东西都送到车上后,她才从店里出去。
她今天带出门的是镯锦。镯锦擅算,她让她帮着算价。
一整天,陆兆雪逛遍了城中各家布坊,买了整整一车料子和成衣,后又进珠宝金店,买了头面两套,午食是在仁和楼用的,事后进牙行待了半个时辰,临回家前,又拐到卖粮油的地方,问了问价,提着一袋黄米上车。
镯锦见状惊讶道:“小姐怎么连这都买,厨房里头的东西自有厨娘负责采购呀。”
“进去问价,什么都不买招人眼,这黄米回去让厨娘做窝窝吃。”本身闺阁小姐进那粮油店就够奇怪的了,“我还买了40斤的芝麻,装后面车上了。”
镯锦仍是不解:“买这老不少些的作甚?”
“我问了那老板,芝麻主要出自南岭和蜀中,京里的芝麻比咱们那儿的香,制出来的油却不算好,不如买点芝麻带回去让厨娘在家制油。”陆兆雪打开手里的嫁妆礼单,“咱们家在京里的产业不丰,除田庄外,我嫁妆里只有一间布坊并一间粮油铺子,要想增加进项,还得在这两头想法子。”
定北侯府家大业大,但她想做的事,需要更多的钱。
她今天自然也逛了自己的嫁妆铺子,一来为了解市场,二来不想声张,便到处都去逛了逛。
“原来小姐是存着这样的心思,难怪今天像扫货一般买东西。”镯锦笑了笑,将手中的簿子放到小几上,“小姐让我算的,我都算完了。”
陆兆雪讶异地挑了挑眉,果然,前几世就隐隐有感觉,她四个大丫鬟里,就数镯锦沉稳。
她竟然没问自己为何要赚钱。
“一般的粗布细布,京中各家布坊的价都差不多,锦缎,则略有不同。咱们的锦织坊,每匹缎的价较其他布坊低上一到三钱银子,但在款式上却是不如。一是新款少,二是若上了一样的新款,每匹还要再贵上再些许。”
镯锦跟陆兆雪汇报今日的成果,“至于成衣,更是平平,具体的售卖量得等下面把账簿送上来才能知晓,但我看,应当不怎么样。”
陆兆雪“嗯”了一声,总体情况跟她想得差不多:“咱们家疏于打理,如今在店里的都是老人了。”
旧款式的绸缎,进货渠道是固定的,跑得久了,有信誉在,价格自然能压下来,在新款方面却比不过人家,很正常。
这方面陆兆雪倒是不担心,她为人懒散,但到底重生过许多回,又是贵女,对京中日后几年的流行风向有所了解。
更何况,身为一个现代来的灵魂,她知道有时候流行是大商户人为制造的。
虽说这时候的她,在生意体量上还做不到这点,但凭借一些重生得来的小小先知,让铺子持续吸金却不算难;另外,粮油店是关系到民生的店铺,陆兆雪不打算动,却可以再做些吃食方面的生意。
她有了想法,便先跳过,让镯锦说下一项。
车子骨碌碌地往前跑,到岔路口时,车夫问了一句:“三姑娘,咱们是回家还是……?”
“让后面两辆拉着货的大车先回去,咱们绕一下,去应天书院。”
“小姐是要去看看苑世子在不在?”镯锦问。
“什么啊,”陆兆雪好气又好笑,“当然是去接哥哥下学啊!”
苑劲松算个什么东西,浮云罢了,若她再多重生几回,怕不是连对方的脸都要忘记!
哪比得上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重要。
从前在边关,陆蒙雨去学堂,陆兆雪偶尔也会去接他,今日既出了门,少不得过去一趟。
镯锦:“……”
镯锦虚心认错:“是奴婢想岔了。”
三辆车便兵分两路,各自离去。
应天书院是官方学府,坐落于市井,不过许是因为书生多,靠近书院时,街边的店铺就已多了不少售卖文房四宝的,另有品茗、吃点心的铺子,白墙青瓦,绿树掩映,氛围很是雅致。
陆兆雪将帘子掀开了一条缝,奇道:“都没到下学时分,这边路上人怎么这么多?”
“回三姑娘的话,春闱在即,从年前开始,京中就来了不少从各地赴京赶考的举子。”今日为陆兆雪赶车的车夫不是她平时用的那个,而是陆蒙雨给她安排的,“京城这地界,无论是住宿还是娱乐都贵,这些举子大多家境贫寒,进京后一般赁在崇福寺山下,那周围荒凉,白日里除了读书,也只能来这边交游了。”
“崇福寺山下还有便宜的房子赁?”
“是,说是当年始建崇福寺时给工人住的,后来寺院建完了,那些房也没拆,叫寺里添了日常用品,便宜赁给外地来的书生和僧人,权当做好事了。”
“这样。”陆兆雪应了一句,又道,“你是京城人?叫什么名字?”
“回姑娘,十五公子给小的取名大昌,小的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前些年家父上山摔断了腿,为了治病,不得已卖身为奴,恰逢十五公子心善……”大昌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交代家底。
大昌家底干净,既是哥哥派给她的,想来为人也老实靠谱。陆兆雪顺便跟他打听这附近好吃好玩的东西,听说有家烧鸡店出名,便让他将车驶过去。
店就开在应天书院斜对面,不到一射之地,招牌上提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字,名曰“状元烧鸡”,生意很好,店门口还排了不短的队。
“这家店听说是家传的手艺,前朝蔡楷大学士发迹前十分钟爱,他是安平十六年的状元,后来还听说老板无意中救过蔡大学士的命……就给题了这块牌匾……”
“那倒是比我年纪还大些。”陆兆雪笑笑。她生于安平三十一年,说来好笑,才及笄,就已经是四朝老人了。
大昌将车靠边停下,领了镯锦那边递出来的银子,就小跑着过去排队了。陆兆雪在车上等着,继续琢磨生意的事。
就在这时,她听见车外传来女子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