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最后一局的比分一开始咬得很紧,但是5分之后,迟晚竟然逐渐露出疲态,比分逐渐有点拉开了。
5:8。
迟晚这时叫了个暂停。
转播镜头紧紧追着场中的运动员,迟晚走到场边拿起毛巾糊了自己一脸,黎捷指导对迟晚说着什么,总之一分钟的暂停很快结束。
迟晚重新回到场上。
暂停似乎是有效果的。
回到场上的迟晚把握住了两轮发球权,连追两分,比分变成了7:8。
但对方的体力很明显胜于迟晚,不止跑动快,回球力量也强。
迟晚的球风凌厉凶狠,又擅搏杀,这样的风格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不小心就成了冒进。对方似乎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抓住了迟晚这一特点,不管领先还是落后,始终保持着自己搏杀的节奏。
7:9。
这时候的胜负只在眨眼间。
迟晚猛地跨了一步,拼了命一般想要去救球,那个白色的球却在球拍够到的一瞬间落了地。
7:10。
这样的比分,在十一分制的比赛中,兵败只是一瞬间的事。
几乎是命悬一线。
迟晚一个反撕回球,球擦着球桌的边沿而过,比分停止在7:11。
赢了比赛的约翰娜在那一刻有些不敢相信,反应过来之后兴奋地扔下球拍,跑去拥抱场边的教练。
“啊……这样的话,迟晚是以3:4的比分输掉了这场比赛,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下半区失守。”解说难掩失落,“而且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上半区的队员进入到决赛,面临的将会是外战。”
看台上有人欢呼有人起立,唯独迟晚与这一切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她愣了一会,不知在想些什么,表情变得有些空白。
没有人能永胜不败,但是以往输球也是输给自己人,可这次毕竟是世界大赛,更何况迟晚还是输给了外国队员。平时媒体报道国乒时,一般都是说第几次包揽了冠亚军,而迟晚这次的落败,不光输掉了自己的比赛,还相当于把队伍包揽冠亚军的机会彻底输了出去。
但她还是很快回过神来,走到场边与裁判和教练一一击掌,对手难掩兴奋,与她击掌的时候还抱了抱她。
迟晚轻轻拍了拍对手的后背,然后将人松开,抬眼就看到有摄像机对着她拍。
某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纷至沓来,迟晚走到采访区时,脸色都是煞白的。
那些媒体手里的长枪短炮与那一年的场景有了瞬间的重叠,她好像走了许多年,还是没能走出那一年。
绝望的味道漫延到口腔里,极苦的余味带着一丝铁腥。
她耳朵有些嗡鸣,不知道是不是太紧张了,连记者说了什么都没听太清楚,似乎是在问她——为什么会输?是不是又想起了那年的世锦赛?这次赛后,队内的主力位置会发生改变吗?你觉得这次负于T国选手,自己要负多少责任?
有些动作快的媒体连标题都想好了,《迟晚惨败,女乒下半区失守,乒乓王者陨落就此开始?》明晃晃地挂在体育新闻的头版。
洛宁第一次见迟晚露出这样的神情,漆黑的眼眸泛着迷茫,眼睫微微颤了一下。
“是我表现不好,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迟晚说这话的时候,汗水顺着鬓角缓缓滑落,眼底弥漫着隐藏不住的愧疚。
镜头之外,洛宁忍着心疼,开始找他的手机。
刚才恨不得穿过电视屏幕去抱她的人,在找到手机,翻出微信的那一刻,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如果可以,他更想给她打个电话。
他想了好大一会,发过去两个拥抱的表情,说:比赛辛苦了。
然后他打开相册,把这几天新拍下的风景和鲜花都发给了她。
他没提胜负,也没刻意安慰,只说了三个字——等你呢。
……
迟晚的单打截止于今晚,可是明天还有她的双打比赛,按理说她应该不会在现在看手机。但是洛宁莫名有一种预感,她会在今天看他的消息。
钟表的指针在指向十一点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迟晚的消息。
很简单地几个字——我不会认输的。
迟晚发完这六个字,手指微微颤了一下。
不管她此刻有多么难过消极,她都只有这一晚的缓冲时间。明天还有双打的决赛,她不能因为自己拖垮队友和整支队伍。
身边的人都在安慰她,不管是队友还是家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她,包括一向严苛的教练们,以往她们训练时稍有一点松懈都会挨批,但在这一刻竟是一句重话都没说。
和那一年一样,没有责怪和批评,只是希望她能尽快走出来。
所以面对众多安慰时,她对许多人说——我没事,别担心。
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一副久经沙场的战士模样,似乎对失败或者成功都有办法去平静地面对。但是,在看到洛宁的名字的那一刻,她拙劣的伪装就再也撑不下去了。
她没办法像对其他人那样对他说出那句别担心。
他太了解她,知道她有多么想赢,所以怎么可能不担心。
迟晚看到他发来的那些照片,一个人坐在床边,怔愣了半晌。
迟晚是一个对时间并不敏感的人。她一天到晚三点一线,徘徊在宿舍和训练馆之间,在这个最具有活力的年纪,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生活,要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仿佛明白她从未表达出丝毫的情绪,然后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人把流淌的时间编辑成册,融合在他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里,留给步履匆匆,来不及欣赏任何风景的她。
迟晚意识到,不管她是输是赢,这个人都在等着她。
忍了许久的眼泪就这么冲破眼眶,迟晚甚至没察觉到自己哭了,直到手机屏幕被泪水打湿。
窗外的黑夜好像和那年一样漫长。但是,到底是有什么,和那一年不一样了。
因为你啊。
……
第二天的双打决赛骤然变得紧张了许多。
按理来说,迟晚和苏静彤的确是胜率很大,但是比赛还没结束,没到板上钉钉的那一刻,又有谁敢打包票?
“苏静彤这一板回的有些刁钻,但迟晚的衔接没跟上,嗯……8:11,第一局结束,现在是大比分0:1。”解说叹息地说。
刚才这一局比赛两位选手各有失误,但实际上并不多,总得来说可以总结为还没适应好场上的氛围,状态有些慢热。但因为迟晚昨天的失利,在一些人看来就成了迟晚的全部责任。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国乒现在热度不高,观赛者寥寥,但迟晚昨天输了比赛后,网络上忽然就冒出来许多“球迷”,人人都想对她赐教。
【迟晚可真有意思,小比赛能赢的都赢了,不能输得比赛都输了个遍。】
【关键时刻掉链子,掉链子王非她莫属!】
【晴姐跟她比赛的时候都叫了伤停了,她还打那么狠,也就对自己人有能耐。】
迟晚上个月的世界排名从第五进到了第四,曾经获得的那些数不清的冠军似乎在这次失利之后就全都不作数了。
于是今天双打的决赛对于迟晚而言就变得有些微妙。
赢了,不能功过相抵。但如果输了,她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苏静彤回球下网,现在比分8:9。”解说幽幽道,“按说苏静彤应该坚定点,不能受队友影响,迟晚昨天的落败对于整支队伍来说可能是一个打击,但是还是要迅速调整,毕竟后面还有比赛。”
现场的运动员当然听不见解说席上的声音。迟晚蹭了下额角的汗,在球桌下对苏静彤比了个手势,始终坚定地执行着赛前制定的战术。苏静彤看了一眼,不着痕迹地点了下头。
乒乓球落在球桌上的声音格外清脆,对手把球打回来的那一瞬间,迟晚手腕灵活的摆动,同时配合着脚下步伐,一个侧身抢攻,把球狠狠地抽了回去,动作利落的堪称行云流水。
比分变成了9:9
这个球仿佛打了所有唱衰的人的脸,谁都没想到,这场决赛中,迟晚反倒是成了最先调动起来的那个。就连解说都脱口而出一句“好球!”,形容这一刻的迟晚仿佛将军拔剑。
第二局比分最终定格在11:9,大比分1:1暂时打平。
赛场上的形式有时候会瞬息万变,但在逐渐摸清对手套路,把握住优势之后,胜利便变得不再遥远。
这次决赛的对手依然是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个还是迟晚曾经在世界杯决赛中遇见的松本美玲。但是双打可不能只靠个人能力,她们的配合显然不如迟晚和苏静彤默契,在这俩人携手搏杀下,逐渐显出崩溃的势头。
苏静彤台内挑打,迟晚反手劈长,两人配合衔接的天衣无缝。
6:5
7:5
8:6
迟晚打球的风格强硬,但同时预判能力也不弱,而苏静彤与她风格互补,再加上从小积累的默契,两人对于接发球的控制愈发娴熟,对方一时间很难找到突破点。
后来的比赛越打越顺,这对青梅组合虽然开局不利,但随后连扳三局,在第五局的比赛中遥遥领先着对方。
还差最后一分。
10:6
这个时候,轮到了迟晚发球。
迟晚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教练说她在赛场上有时候风格过于犀利,就会显得不够沉稳,容易着急,越急就越容易出错。
其实迟晚知道,自己那不是着急,而是心虚。每到那种时候,她就愈发的想要赢下比赛,想要证明自己,更想要摆脱当年的梦魇。
可是昨天晚上,她做了一宿的梦,梦醒之后却是轻松的。
她梦见了那双沉静的眼。
迟晚眼神沉稳,手腕一动,掌心的球被抛起一道弧度。
白色的小球飞速旋转在球桌之上,对方似乎没想到她在这种时候还敢发风险极大的刁钻球,但脚下跑动已然来不及。
最后一分,顺利拿下!
这是迟晚与苏静彤第二次携手把象征着女双冠军的波普杯收入囊中。
在掌声雷鸣里,苏静彤扔下球拍,扑向了迟晚,迟晚笑着张开双手,把人抱进怀里。
那是她从昨天失利之后到现在露出的唯一一抹笑。
后来两人在赛场上相拥的这一刻被报道这场比赛的媒体设置成了封面,有人开玩笑说:“彤彤快一米七的个头,往小丸子怀里一扑显得跟小鸡崽似的。”
因为赛程排得紧,颁奖仪式没有来得及转播。所以没人知道,在后来的颁奖仪式中,迟晚望着升在最高处的国旗,隐隐有些出神。
她的手轻轻捂着队服上面的国旗,那里恰好是心口的位置。
升在最高处的国旗仿佛映红了眼睛,迟晚记得曾经有个人问她后不后悔。
她当时没有直接回答,但在这一刻她想说:怎么可能后悔?
爸,你当初无意中的一次换台,让我遇见了我一生的梦想。
5:8。
迟晚这时叫了个暂停。
转播镜头紧紧追着场中的运动员,迟晚走到场边拿起毛巾糊了自己一脸,黎捷指导对迟晚说着什么,总之一分钟的暂停很快结束。
迟晚重新回到场上。
暂停似乎是有效果的。
回到场上的迟晚把握住了两轮发球权,连追两分,比分变成了7:8。
但对方的体力很明显胜于迟晚,不止跑动快,回球力量也强。
迟晚的球风凌厉凶狠,又擅搏杀,这样的风格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不小心就成了冒进。对方似乎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抓住了迟晚这一特点,不管领先还是落后,始终保持着自己搏杀的节奏。
7:9。
这时候的胜负只在眨眼间。
迟晚猛地跨了一步,拼了命一般想要去救球,那个白色的球却在球拍够到的一瞬间落了地。
7:10。
这样的比分,在十一分制的比赛中,兵败只是一瞬间的事。
几乎是命悬一线。
迟晚一个反撕回球,球擦着球桌的边沿而过,比分停止在7:11。
赢了比赛的约翰娜在那一刻有些不敢相信,反应过来之后兴奋地扔下球拍,跑去拥抱场边的教练。
“啊……这样的话,迟晚是以3:4的比分输掉了这场比赛,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下半区失守。”解说难掩失落,“而且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上半区的队员进入到决赛,面临的将会是外战。”
看台上有人欢呼有人起立,唯独迟晚与这一切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她愣了一会,不知在想些什么,表情变得有些空白。
没有人能永胜不败,但是以往输球也是输给自己人,可这次毕竟是世界大赛,更何况迟晚还是输给了外国队员。平时媒体报道国乒时,一般都是说第几次包揽了冠亚军,而迟晚这次的落败,不光输掉了自己的比赛,还相当于把队伍包揽冠亚军的机会彻底输了出去。
但她还是很快回过神来,走到场边与裁判和教练一一击掌,对手难掩兴奋,与她击掌的时候还抱了抱她。
迟晚轻轻拍了拍对手的后背,然后将人松开,抬眼就看到有摄像机对着她拍。
某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纷至沓来,迟晚走到采访区时,脸色都是煞白的。
那些媒体手里的长枪短炮与那一年的场景有了瞬间的重叠,她好像走了许多年,还是没能走出那一年。
绝望的味道漫延到口腔里,极苦的余味带着一丝铁腥。
她耳朵有些嗡鸣,不知道是不是太紧张了,连记者说了什么都没听太清楚,似乎是在问她——为什么会输?是不是又想起了那年的世锦赛?这次赛后,队内的主力位置会发生改变吗?你觉得这次负于T国选手,自己要负多少责任?
有些动作快的媒体连标题都想好了,《迟晚惨败,女乒下半区失守,乒乓王者陨落就此开始?》明晃晃地挂在体育新闻的头版。
洛宁第一次见迟晚露出这样的神情,漆黑的眼眸泛着迷茫,眼睫微微颤了一下。
“是我表现不好,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迟晚说这话的时候,汗水顺着鬓角缓缓滑落,眼底弥漫着隐藏不住的愧疚。
镜头之外,洛宁忍着心疼,开始找他的手机。
刚才恨不得穿过电视屏幕去抱她的人,在找到手机,翻出微信的那一刻,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如果可以,他更想给她打个电话。
他想了好大一会,发过去两个拥抱的表情,说:比赛辛苦了。
然后他打开相册,把这几天新拍下的风景和鲜花都发给了她。
他没提胜负,也没刻意安慰,只说了三个字——等你呢。
……
迟晚的单打截止于今晚,可是明天还有她的双打比赛,按理说她应该不会在现在看手机。但是洛宁莫名有一种预感,她会在今天看他的消息。
钟表的指针在指向十一点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迟晚的消息。
很简单地几个字——我不会认输的。
迟晚发完这六个字,手指微微颤了一下。
不管她此刻有多么难过消极,她都只有这一晚的缓冲时间。明天还有双打的决赛,她不能因为自己拖垮队友和整支队伍。
身边的人都在安慰她,不管是队友还是家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她,包括一向严苛的教练们,以往她们训练时稍有一点松懈都会挨批,但在这一刻竟是一句重话都没说。
和那一年一样,没有责怪和批评,只是希望她能尽快走出来。
所以面对众多安慰时,她对许多人说——我没事,别担心。
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一副久经沙场的战士模样,似乎对失败或者成功都有办法去平静地面对。但是,在看到洛宁的名字的那一刻,她拙劣的伪装就再也撑不下去了。
她没办法像对其他人那样对他说出那句别担心。
他太了解她,知道她有多么想赢,所以怎么可能不担心。
迟晚看到他发来的那些照片,一个人坐在床边,怔愣了半晌。
迟晚是一个对时间并不敏感的人。她一天到晚三点一线,徘徊在宿舍和训练馆之间,在这个最具有活力的年纪,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生活,要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仿佛明白她从未表达出丝毫的情绪,然后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人把流淌的时间编辑成册,融合在他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里,留给步履匆匆,来不及欣赏任何风景的她。
迟晚意识到,不管她是输是赢,这个人都在等着她。
忍了许久的眼泪就这么冲破眼眶,迟晚甚至没察觉到自己哭了,直到手机屏幕被泪水打湿。
窗外的黑夜好像和那年一样漫长。但是,到底是有什么,和那一年不一样了。
因为你啊。
……
第二天的双打决赛骤然变得紧张了许多。
按理来说,迟晚和苏静彤的确是胜率很大,但是比赛还没结束,没到板上钉钉的那一刻,又有谁敢打包票?
“苏静彤这一板回的有些刁钻,但迟晚的衔接没跟上,嗯……8:11,第一局结束,现在是大比分0:1。”解说叹息地说。
刚才这一局比赛两位选手各有失误,但实际上并不多,总得来说可以总结为还没适应好场上的氛围,状态有些慢热。但因为迟晚昨天的失利,在一些人看来就成了迟晚的全部责任。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国乒现在热度不高,观赛者寥寥,但迟晚昨天输了比赛后,网络上忽然就冒出来许多“球迷”,人人都想对她赐教。
【迟晚可真有意思,小比赛能赢的都赢了,不能输得比赛都输了个遍。】
【关键时刻掉链子,掉链子王非她莫属!】
【晴姐跟她比赛的时候都叫了伤停了,她还打那么狠,也就对自己人有能耐。】
迟晚上个月的世界排名从第五进到了第四,曾经获得的那些数不清的冠军似乎在这次失利之后就全都不作数了。
于是今天双打的决赛对于迟晚而言就变得有些微妙。
赢了,不能功过相抵。但如果输了,她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苏静彤回球下网,现在比分8:9。”解说幽幽道,“按说苏静彤应该坚定点,不能受队友影响,迟晚昨天的落败对于整支队伍来说可能是一个打击,但是还是要迅速调整,毕竟后面还有比赛。”
现场的运动员当然听不见解说席上的声音。迟晚蹭了下额角的汗,在球桌下对苏静彤比了个手势,始终坚定地执行着赛前制定的战术。苏静彤看了一眼,不着痕迹地点了下头。
乒乓球落在球桌上的声音格外清脆,对手把球打回来的那一瞬间,迟晚手腕灵活的摆动,同时配合着脚下步伐,一个侧身抢攻,把球狠狠地抽了回去,动作利落的堪称行云流水。
比分变成了9:9
这个球仿佛打了所有唱衰的人的脸,谁都没想到,这场决赛中,迟晚反倒是成了最先调动起来的那个。就连解说都脱口而出一句“好球!”,形容这一刻的迟晚仿佛将军拔剑。
第二局比分最终定格在11:9,大比分1:1暂时打平。
赛场上的形式有时候会瞬息万变,但在逐渐摸清对手套路,把握住优势之后,胜利便变得不再遥远。
这次决赛的对手依然是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个还是迟晚曾经在世界杯决赛中遇见的松本美玲。但是双打可不能只靠个人能力,她们的配合显然不如迟晚和苏静彤默契,在这俩人携手搏杀下,逐渐显出崩溃的势头。
苏静彤台内挑打,迟晚反手劈长,两人配合衔接的天衣无缝。
6:5
7:5
8:6
迟晚打球的风格强硬,但同时预判能力也不弱,而苏静彤与她风格互补,再加上从小积累的默契,两人对于接发球的控制愈发娴熟,对方一时间很难找到突破点。
后来的比赛越打越顺,这对青梅组合虽然开局不利,但随后连扳三局,在第五局的比赛中遥遥领先着对方。
还差最后一分。
10:6
这个时候,轮到了迟晚发球。
迟晚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教练说她在赛场上有时候风格过于犀利,就会显得不够沉稳,容易着急,越急就越容易出错。
其实迟晚知道,自己那不是着急,而是心虚。每到那种时候,她就愈发的想要赢下比赛,想要证明自己,更想要摆脱当年的梦魇。
可是昨天晚上,她做了一宿的梦,梦醒之后却是轻松的。
她梦见了那双沉静的眼。
迟晚眼神沉稳,手腕一动,掌心的球被抛起一道弧度。
白色的小球飞速旋转在球桌之上,对方似乎没想到她在这种时候还敢发风险极大的刁钻球,但脚下跑动已然来不及。
最后一分,顺利拿下!
这是迟晚与苏静彤第二次携手把象征着女双冠军的波普杯收入囊中。
在掌声雷鸣里,苏静彤扔下球拍,扑向了迟晚,迟晚笑着张开双手,把人抱进怀里。
那是她从昨天失利之后到现在露出的唯一一抹笑。
后来两人在赛场上相拥的这一刻被报道这场比赛的媒体设置成了封面,有人开玩笑说:“彤彤快一米七的个头,往小丸子怀里一扑显得跟小鸡崽似的。”
因为赛程排得紧,颁奖仪式没有来得及转播。所以没人知道,在后来的颁奖仪式中,迟晚望着升在最高处的国旗,隐隐有些出神。
她的手轻轻捂着队服上面的国旗,那里恰好是心口的位置。
升在最高处的国旗仿佛映红了眼睛,迟晚记得曾经有个人问她后不后悔。
她当时没有直接回答,但在这一刻她想说:怎么可能后悔?
爸,你当初无意中的一次换台,让我遇见了我一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