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尘缘。
又过了两日后,正巧近日天气好,贾母作主决定带着家中女眷去圣恩寺拜佛,顺便在寺中小住两日给贾琰驱驱晦气。
一行人打点了行装坐上马车便往城外的圣恩寺赶去。
贾琰和宝玉两人同坐一辆马车,两兄弟还是第一次和祖母去寺庙,都觉得很新奇。
宝玉坐在马车内好奇地掀开车帘看向车外,见外面的房舍、行人不停地往后退去,不由地好奇问道:“二哥,你去过圣恩寺吗,这圣恩寺又有什么来历?”
贾琰也是第一次去圣恩寺,并不知道这寺庙长什么样,要是说起圣恩寺的来历,他倒是知道一些。
只对宝玉回道:“我也未曾去过,只是曾听人说,这圣恩寺是因当今圣上年轻时曾去南方巡视,中途遇到刺客刺杀,被一僧人所救,圣上因感念那僧人的恩情,特意下令修建了这座寺庙,圣恩寺之名也是由此而来,据说每年的颁金节,皇家的人都会前来礼拜一番。”
宝玉听了很是惊奇,没想到这圣恩寺还有这样的来历,便起了好奇,想着等到寺庙也要在寺中好生逛上一番。
……
马车摇摇晃晃地行了许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寺庙前,只见那寺庙修建的极其气派,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
贾琰下了马车后,站在庙外隐约还能听到寺中的钟声响起。
贾琰看着这座修建地极其气派的寺庙和庙前来往不绝的香客也不禁感叹,“不愧是享负盛名的寺庙,确实是香火鼎盛。”
又扶着贾母和王夫人下了马车后,找来僧人说明来意后,由门外的僧人将众人引进寺内。
贾琰随着祖母踏入寺庙后,听到阵阵清脆的钟声,随着众人的脚步声中越加清晰,近日因接连的梦境困扰而浮躁的心也在这清脆悠长的钟声里缓缓沉静下去,不由地想,“这寺庙确实能让人洗去一身的浮躁,静下心来。”
定下心神后,贾琰又随着众人跟着那僧人穿过大殿回廊,绕过殿外高大的铜制香炉,方才被那僧人引着进入殿内。
来到殿内,众人虔诚地接过僧人递来的香,以贾母为首跪在蒲团上祈求佛祖保佑。
看众人都跪下,贾琰也随大流跪下,在佛香的缭绕中贾琰缓缓闭上眼睛,向眼前的佛祖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一旁的黛玉也跟着贾母跪在佛前,祈求佛祖保佑父亲在扬州一切安好,保佑外祖母福寿安康,长命百岁,二哥哥也能平安康健,将来能够蟾宫折桂。
……
上完香后,贾母、王夫人等人又为寺庙添了一大笔香油钱后,贾母找来寺中的僧人,提出来意说,想要求见空明方丈,那僧人听到贾母的请求后说:“施主请稍等,待小僧前去问过方丈。”
贾琰便跟着贾母等在殿内,不一会那僧人就回来复命说:“空明方丈在禅房中,两位施主这边请。”
贾琰和贾母跟着那僧人移步来到大殿后面的一排禅房中,只见禅房周围环境清幽,空明方丈所在的禅房还隐在一处木林中。
来到空明方丈门前,那僧人先敲响了门,只听一道声音从禅房中传出,“施主请进。”
那僧人听到回应,冲贾琰祖孙两人行了一个佛礼,道:“阿弥陀佛,施主请。” 请贾琰与贾母进去后,他便自行退下了。
……
这边,跟着贾母来到方丈禅房内,贾琰入目便见禅房中布置的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床塌,一张桌子并几个凳子就再无其它。
禅房中也只有一老僧端坐在佛像前,口中吟诵着佛经,手中敲着木鱼,看到两人的到来,才开口说:“两位施主请坐。”
贾琰便随着祖母跪坐在蒲团上,那方丈停下了敲木鱼的动作,问道:“两位施主找贫僧可是有何事。”
贾母与空明方丈见过佛礼后说道:“这孩子前几日碰上了个怪事后突然晕了过去,想请方丈为他看看,可是有什么不妥的。”
听到贾母的话,空明方丈抬眼看向跪坐在一旁的贾琰,端详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我观这位小施主面色红润,有逢凶化吉之像,并无不妥,还请女施主放心。”
贾母听了才算放心,又请方丈为贾琰算算命中可否有灾。
方丈听了则摇了摇头说:“命里一事都皆有变数,施主还是顺势而应的好,恕贫僧无能。”
贾母听了也没在强求,便欲备带孙子与方丈告退,只听方丈又道:“女施主若是方便,可否让我与这位小施主单独说上两句。”
贾母听了看了眼身旁的孙子,见贾琰点头同意,便先向方丈告退,出了房门。
贾母走后,房内只留贾琰与方丈两人,那方丈起身为贾琰倒了一杯茶,说道:“小施主无需紧张,贫僧只是留小施主说几句话。”
贾琰接过茶后轻抿了一口,方才开口问道:“方丈独留我在这可是有何事?”
只见那方丈轻笑着开口说:“贫僧只是觉得与小施主有缘,想要与小施主闲聊几句罢了。”
看贾琰不语,又开口说道:“我观小施主面相不凡实为将相之才,又似天外来客,紫微星满,身负一缕因果之事,所以猜测小友应是生而之知,又有大气运之人。”
贾琰听了大惊,刚想细细询问方丈,只见方丈放下茶杯说道:“因果轮回,自有定论,小友既来到这方世界,必有你的因果未结,万事自有定论,小友自不必再问,只要记住万事从心便好。”
说完就将贾琰请了出去,贾琰也只好放下心中的疑惑出了禅房。
只见贾母等在禅房外,见孙子出来后,忙上前询问空明方丈单独留下他是为何事。
自己身上发生的离奇之事太多,贾琰也不好一一与贾母道来,只说道:“方丈单独留下孙儿,只说孙儿命格有些不凡,夸赞孙儿将来有为将相之才,其它并未多说。”
贾母听到方丈说自己孙子是将相之才,顿时高兴起来,立刻便想拉着贾琰回厢房,去为众人告诉这个好消息。
……
等到回了厢房,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贾琰将与贾母说过的话,又向众人说了一遍。
等到终于应付了王夫人她们后,贾琰才总算松了口气,快速向众人告了退,回了自己房中。
房中,晴雯她们早已将屋子都收拾干净,又铺上干净的被褥,见自家二爷回来,又赶忙上前询问道:“二爷和老太太去见方丈,方丈可说了什么?”
贾琰摇了摇头道:“无事,方丈并未多说什么。”
说完就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了本书道:“我出去看会书。” 话落他便拿了本书,径直出了厢房,单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独处。
外面,贾琰拿着书本随意地找到一片种满菩提树的林中坐下,听着耳边的风声和鸟儿的叫声,心中也渐渐安静下来。
看着远方树梢上的两只雀鸟觅食,贾琰突然笑了起来,心中嘲笑自己想得太多。
又盯着这两只雀鸟良久后,他又笑着放松地伸展了一下身体,安静地倚在树干上闭上双眼。
接连两日的梦镜和方丈的一番话让他的心中困惑不堪,索性一时半会也理不清这其中的头绪,如今倒不如闭上眼安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
……
过了不知多久,久到贾琰坐在树下枕着树干就这样睡了过去,才被墨砚找到推醒,“二爷、二爷您怎么睡在这了,小心着凉,老太太那里叫了斋饭就等您呢。”
贾琰被叫醒后,突然发现自己倚躺在树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睡着了,又听墨砚说贾母那摆了饭,起身捡起掉在一旁的书,又拍掉身上的落叶带着墨砚去了贾母房中。
贾琰带着墨砚,一路来到贾母所在的厢房,进屋后看到坐在桌旁满屋的亲人,贾母,王夫人,黛玉,宝玉等都坐在那等着他过来一起用饭。
看到这场景,不禁感叹,“是自己偏执了,无论有什么前尘往事,因果轮回,现在的他有家人陪在身边,就是最好的,就如方丈所说的一切随缘,万事从心便好。”
一行人打点了行装坐上马车便往城外的圣恩寺赶去。
贾琰和宝玉两人同坐一辆马车,两兄弟还是第一次和祖母去寺庙,都觉得很新奇。
宝玉坐在马车内好奇地掀开车帘看向车外,见外面的房舍、行人不停地往后退去,不由地好奇问道:“二哥,你去过圣恩寺吗,这圣恩寺又有什么来历?”
贾琰也是第一次去圣恩寺,并不知道这寺庙长什么样,要是说起圣恩寺的来历,他倒是知道一些。
只对宝玉回道:“我也未曾去过,只是曾听人说,这圣恩寺是因当今圣上年轻时曾去南方巡视,中途遇到刺客刺杀,被一僧人所救,圣上因感念那僧人的恩情,特意下令修建了这座寺庙,圣恩寺之名也是由此而来,据说每年的颁金节,皇家的人都会前来礼拜一番。”
宝玉听了很是惊奇,没想到这圣恩寺还有这样的来历,便起了好奇,想着等到寺庙也要在寺中好生逛上一番。
……
马车摇摇晃晃地行了许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寺庙前,只见那寺庙修建的极其气派,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
贾琰下了马车后,站在庙外隐约还能听到寺中的钟声响起。
贾琰看着这座修建地极其气派的寺庙和庙前来往不绝的香客也不禁感叹,“不愧是享负盛名的寺庙,确实是香火鼎盛。”
又扶着贾母和王夫人下了马车后,找来僧人说明来意后,由门外的僧人将众人引进寺内。
贾琰随着祖母踏入寺庙后,听到阵阵清脆的钟声,随着众人的脚步声中越加清晰,近日因接连的梦境困扰而浮躁的心也在这清脆悠长的钟声里缓缓沉静下去,不由地想,“这寺庙确实能让人洗去一身的浮躁,静下心来。”
定下心神后,贾琰又随着众人跟着那僧人穿过大殿回廊,绕过殿外高大的铜制香炉,方才被那僧人引着进入殿内。
来到殿内,众人虔诚地接过僧人递来的香,以贾母为首跪在蒲团上祈求佛祖保佑。
看众人都跪下,贾琰也随大流跪下,在佛香的缭绕中贾琰缓缓闭上眼睛,向眼前的佛祖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一旁的黛玉也跟着贾母跪在佛前,祈求佛祖保佑父亲在扬州一切安好,保佑外祖母福寿安康,长命百岁,二哥哥也能平安康健,将来能够蟾宫折桂。
……
上完香后,贾母、王夫人等人又为寺庙添了一大笔香油钱后,贾母找来寺中的僧人,提出来意说,想要求见空明方丈,那僧人听到贾母的请求后说:“施主请稍等,待小僧前去问过方丈。”
贾琰便跟着贾母等在殿内,不一会那僧人就回来复命说:“空明方丈在禅房中,两位施主这边请。”
贾琰和贾母跟着那僧人移步来到大殿后面的一排禅房中,只见禅房周围环境清幽,空明方丈所在的禅房还隐在一处木林中。
来到空明方丈门前,那僧人先敲响了门,只听一道声音从禅房中传出,“施主请进。”
那僧人听到回应,冲贾琰祖孙两人行了一个佛礼,道:“阿弥陀佛,施主请。” 请贾琰与贾母进去后,他便自行退下了。
……
这边,跟着贾母来到方丈禅房内,贾琰入目便见禅房中布置的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床塌,一张桌子并几个凳子就再无其它。
禅房中也只有一老僧端坐在佛像前,口中吟诵着佛经,手中敲着木鱼,看到两人的到来,才开口说:“两位施主请坐。”
贾琰便随着祖母跪坐在蒲团上,那方丈停下了敲木鱼的动作,问道:“两位施主找贫僧可是有何事。”
贾母与空明方丈见过佛礼后说道:“这孩子前几日碰上了个怪事后突然晕了过去,想请方丈为他看看,可是有什么不妥的。”
听到贾母的话,空明方丈抬眼看向跪坐在一旁的贾琰,端详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我观这位小施主面色红润,有逢凶化吉之像,并无不妥,还请女施主放心。”
贾母听了才算放心,又请方丈为贾琰算算命中可否有灾。
方丈听了则摇了摇头说:“命里一事都皆有变数,施主还是顺势而应的好,恕贫僧无能。”
贾母听了也没在强求,便欲备带孙子与方丈告退,只听方丈又道:“女施主若是方便,可否让我与这位小施主单独说上两句。”
贾母听了看了眼身旁的孙子,见贾琰点头同意,便先向方丈告退,出了房门。
贾母走后,房内只留贾琰与方丈两人,那方丈起身为贾琰倒了一杯茶,说道:“小施主无需紧张,贫僧只是留小施主说几句话。”
贾琰接过茶后轻抿了一口,方才开口问道:“方丈独留我在这可是有何事?”
只见那方丈轻笑着开口说:“贫僧只是觉得与小施主有缘,想要与小施主闲聊几句罢了。”
看贾琰不语,又开口说道:“我观小施主面相不凡实为将相之才,又似天外来客,紫微星满,身负一缕因果之事,所以猜测小友应是生而之知,又有大气运之人。”
贾琰听了大惊,刚想细细询问方丈,只见方丈放下茶杯说道:“因果轮回,自有定论,小友既来到这方世界,必有你的因果未结,万事自有定论,小友自不必再问,只要记住万事从心便好。”
说完就将贾琰请了出去,贾琰也只好放下心中的疑惑出了禅房。
只见贾母等在禅房外,见孙子出来后,忙上前询问空明方丈单独留下他是为何事。
自己身上发生的离奇之事太多,贾琰也不好一一与贾母道来,只说道:“方丈单独留下孙儿,只说孙儿命格有些不凡,夸赞孙儿将来有为将相之才,其它并未多说。”
贾母听到方丈说自己孙子是将相之才,顿时高兴起来,立刻便想拉着贾琰回厢房,去为众人告诉这个好消息。
……
等到回了厢房,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贾琰将与贾母说过的话,又向众人说了一遍。
等到终于应付了王夫人她们后,贾琰才总算松了口气,快速向众人告了退,回了自己房中。
房中,晴雯她们早已将屋子都收拾干净,又铺上干净的被褥,见自家二爷回来,又赶忙上前询问道:“二爷和老太太去见方丈,方丈可说了什么?”
贾琰摇了摇头道:“无事,方丈并未多说什么。”
说完就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了本书道:“我出去看会书。” 话落他便拿了本书,径直出了厢房,单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独处。
外面,贾琰拿着书本随意地找到一片种满菩提树的林中坐下,听着耳边的风声和鸟儿的叫声,心中也渐渐安静下来。
看着远方树梢上的两只雀鸟觅食,贾琰突然笑了起来,心中嘲笑自己想得太多。
又盯着这两只雀鸟良久后,他又笑着放松地伸展了一下身体,安静地倚在树干上闭上双眼。
接连两日的梦镜和方丈的一番话让他的心中困惑不堪,索性一时半会也理不清这其中的头绪,如今倒不如闭上眼安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
……
过了不知多久,久到贾琰坐在树下枕着树干就这样睡了过去,才被墨砚找到推醒,“二爷、二爷您怎么睡在这了,小心着凉,老太太那里叫了斋饭就等您呢。”
贾琰被叫醒后,突然发现自己倚躺在树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睡着了,又听墨砚说贾母那摆了饭,起身捡起掉在一旁的书,又拍掉身上的落叶带着墨砚去了贾母房中。
贾琰带着墨砚,一路来到贾母所在的厢房,进屋后看到坐在桌旁满屋的亲人,贾母,王夫人,黛玉,宝玉等都坐在那等着他过来一起用饭。
看到这场景,不禁感叹,“是自己偏执了,无论有什么前尘往事,因果轮回,现在的他有家人陪在身边,就是最好的,就如方丈所说的一切随缘,万事从心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