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杨晚云被热醒时,已经是深夜。
自己正半躺在宽大的沙发上,手背上插着针头,一直连到输液架上写了“盐酸葡萄糖”的吊瓶。
县医院的治疗室,只有包括她在内的零星病号。可能是怕病人见风,大门紧闭,仅开小窗,而空调则保持着庄严的静默。
而小杨眼见的第一人,恰好是她昏厥前见到的最后一人。
只见陈先生坐在对面的输液椅上,身子前倾,如一尊石像般望向他的观众。
“终于缓过来了,”他说。
杨晚云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一不小心碰到了手上的针头,疼得呲牙咧嘴。
“小心!”陈先生连忙起身,贴近了女孩,查看有没有受伤。
他的T恤前襟残留着菜汤的污渍,一股油烟味儿,但很奇怪,闻不到一丁点汗臭。
“肚子饿,”她仰望着他的尖脑袋,可怜巴巴道。
陈先生转过身,端起那只傍晚刚被用来扔他的保温饭盒,叫杨晚云不由得担心他要逼她吃下中午的剩饭剩菜。
但当盒盖打开,洁净的内胆里盛满了不凉不热的馄饨。没放香菜,多加了紫菜和香油,馅儿则是猪肉虾仁——又全都合她的心意。
女孩左手不能移动,只能用右手接过勺子,由男人将容器捧到嘴边,然后哧溜哧溜地大口吞了起来。
因为高温,杨晚云到山海县后从没点过带热汤的食物,也没跟任何人谈论自己喜欢哪种馄饨。
所以,陈先生这会是不可能打听到她的喜好的。
“我可能真的冤枉了他,”女孩心想,“而这一切未卜先知大概也只能用心有灵犀、倾盖如故来解释吧!”
“几点了?”小杨把勺子放回已经见底的饭盒里。
“凌晨两点十四,”陈先生递上纸巾。
“四点前要赶到厂里,”她擦着汗、擤着鼻涕,“今天上早班。”
“你的工友里,”男人把用过的纸巾攥在手里,起身走到门口处的垃圾桶,扔进去,边走边说,“有谁跟你一样是来自外地的大姑娘吗?”
陈先生说话做事,真是弹无虚发,直击痛点。
女孩呆呆地望着对方,答:“没有。所以很孤独,还被人欺负。”
“操作员需要高中文凭,”男人又说,“看你年龄,莫不是高三应届生?”
“正是,”她答,“高考交卷,我压根没回家,直接坐上了前往山海县的高铁,根本没跟家里讲。到站了才打电话报平安,急得我妈也快‘三高’了。下个周帮我报完志愿,她老人家就会过来找我,但来了又怎样?最多不再给我生活费,但我可以自己挣啊!”
一番话,听得陈先生皱紧了眉头,望着女孩道:“究竟怎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番颠沛流离?”
“啥意思?”小杨向来不喜欢别人打哑巴禅。
“问你那么固执地留在山海县,到底为什么?”男人回。
“家务事,”她犟道,“犯不着跟你一个外人讲。”
“在山海县,”对方薄薄的嘴角略微上扬,“小杨才是外人。”
这话又说着了。
杨晚云收起了脾气,旁敲侧击:“陈先生既然是本地人,那你知不知道关于辐照厂的过去呢?比如,2001年的时候,那时候你应该也在上高中,有没有三十来岁的亲朋长辈在辐照厂工作?”
“并没有,”男人答,“但我的确知道辐照厂的沿革。”
“说说看哦!”小杨说。
大叔一双圆目看着女孩,深吸一口气,讲述道:
“九几年的时候,山海县的后山上,有家小煤窑,加上承包人自己才八个干活的,挖出来的煤都是廉价卖给附近村民。
“有年腊月,正是用煤高峰。刚掘进的坑道,本该寒冷彻骨,却变得如蒸笼一样闷热。
“窑主担心会出事故,便立即通知了县里。县里也不敢大意,又上报了地级市。地级市的专家听了描述,感觉不像是一般煤矿事故的先兆,便赶到煤窑,勘察了一番。
“结果,把所有人都惊住了:这块煤田底下,竟然蕴藏着高放射性钴六十同位素的矿脉!”
“等等,”女孩打岔,“这窑主当年多大岁数,家里都有什么人?”
“九几年的时候,”陈先生说,“差不多跟我现在一样大。听说这人没有子嗣,独自照顾着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二人就住在矿道边上的木屋里。”
“哦,”她若有所思道。沉思是因为,过去十八年里,自己跟故事里的男人一样,只跟母亲相依为命。
“总之,”男人继续,“矿里的任何产出,包括放射性金属,都属于该承包人。县里人戏称他是‘郭巨埋儿’,因为无儿无女却极尽孝道而得到了大地的宝藏。
“那会儿,‘辐照灭菌’还是个闻所未闻的新东西,但老实巴交的窑主不知从哪儿得到了灵感,萌生了提炼钴六十、然后兴办辐照厂的念头。
“没有技术、资金、劳动力都不怕,因为有了辐照设备的核心射线源,剩下的要素不难筹集起来。很快,‘山海县辐照厂’就拔地而起了,那名窑主也就成了第一任厂长。”
杨晚云听得入神,评论说:“难怪,山海县地脚很偏,不在什么交通要道,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辐照厂,让周边的生产商绕远把货送来做灭菌。敢情是占了天然资源的光。但叔知不知道,为什么建厂十年后,创始人要把生意卖给刘仁贵呢?”
“众说纷纭,”陈先生答,“有人说是因为当年建厂贷款太多、营收又有限,故而转让给门路更广的刘老板。也有人说,辐照厂是很赚钱的。创始人之所以套现出局,完全是因为老母寿终正寝,自己也可以了无牵挂地前往人生下一程了。”
“也就是说,”她问,“创始人已经不在山海县了。”
大叔点头:“当地人跟自家儿女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是好汉,就别窝在这小县!’这地方有山有水,挺适合养老,但对想要闯荡的年轻人很不友好。所以,小杨也别漂在这里了。尽快辞掉工作,按时入学报到、继续深造。”
“家务事,”女孩顶道,“外人不要掺和!”
吊瓶打完了。
陈先生替女孩叫了护士。然后,扶着她走出了医院,扶上了那辆吉普车的副驾位。
在没有空调的车厢里,杨晚云摇下车窗透气,然后看着身旁的老司机隆隆把车发动,朝辐照厂开去。
头一回在清醒状态下进到车里,她发现内饰真是旧得不成样子。
就拿屁股底下的皮座椅来说,上面的褶子恐怕比全县老年人脸上的皱纹还要多。
这车的年纪,弄不好比陈先生都大,可他却敝帚自珍、毫不介意。
“也许,”晚云心想,“这种男人就是喜欢一切老旧的事物,在异性方面也不例外。”
“所以,”望着头顶飞速后退的一盏盏路灯,她继续琢磨着,“他对我,究竟是哪种“情”呢?
颠簸中,回到了厂门口。
路灯下,男女老少如潮水般涌入工厂,披星戴月地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今日的膏粮。
好在,小县城的节奏偏慢。早中晚三班,每班只持续六个钟头,包括休息时间。
这当然不是刘老板大发慈悲、可怜工人,而是当地劳动法规的强制。
“那个,”下车前,女孩对男人说,“十点下班后,咱俩去吃烤肉自助餐吧!”
对于一张天生缺乏表情的扑克脸来说,陈先生用五官来表达“发愣”的方式是十分有限的。
但男人听女孩这样讲,眼睛直勾勾看向她,半晌说不出话,就表明他已经愣住了。
“干嘛发呆啊?”她笑着问。
“有些惊讶,”他答,“想不到这样苗条的姑娘还喜欢去吃不限量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眨眼说,“到了你就知道了!走了哈!“
凯旋一般地,杨晚云推门下车,迈着轻快的步子,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
上午十点下了早班,两人便在厂门口会面了。
但就餐之前,女孩肯定要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
因为昨晚是在闷热的治疗室度过,所以,她现在已经跟车间师傅们一样汗香扑鼻了。
“上车吧!”在吉普车旁,陈先生做了一个如今已经绝迹的动作——他掏出钥匙,插入锁孔,直接用拧的,这才打开了驾驶座的车门。
“真不是嫌弃叔的车子旧,”女孩偷笑道,“但我还是先自己走回家换衣服吧。怕邻居误会。”
杨晚云本以为,聊到这个话题点,会让陈先生也感到尴尬,使其不得不用耸肩或是摊手的方式来化解。
但事实是,对方只是轻轻合上了车门,然后若无其实地望着自己,仿佛在说:“那还不快走啊?”
“果真是连手机都没有的榆木疙瘩!”女孩一边走动,一边咬牙切齿地想道,“待会儿换好衣服,要让大叔明白明白什么叫‘穷精致’!”
当杨晚云再次出现在陈先生面前时,已经从工厂女工摇身变为时尚女郎:
披散着喷香的长发,套着如披风般宽松的绿色T恤;
下摆几乎完全遮蔽了紧绷绷的牛仔短裤,但却完美露出了一双长腿;
脚上蹬着一双小巧的白鞋,就如傍地而走的一对脱兔;
鞋帮往上,还不忘露出一小撮儿彩条纹的袜子。
见大叔眼神显出一丝慌张,女孩心想:“嘻嘻,男人果真都一个样。”
“你这短裤买小了吧?”陈先生发动了车子,斜眼瞥向副驾位的姑娘,“或者洗完甩干转速过高,严重缩水了!”
两句话,就让杨晚云荡漾的春心就瞬间变为乱糟糟的杂碎。
那感觉,就像是上万元的柯基鸭被煮了吃了、几千块的文玩核桃被当零食给砸了、用正品“蔻驰”盛了五斤黑乎乎的蜂窝煤。
于是,她从眼神里迸射出要刀人的欲望,准备跟这老古板好好杠一杠。
“吃自助烤肉的话,”大叔继续说,“附近有个‘西西弗餐厅’,就去那儿吧!”
“西西弗我已经去过了,”女孩反驳说,“开发区的‘坦塔罗斯饭店’据说也不错,今儿就去看看吧。”
“去开发区太远了,”陈先生明显面露难色,“还要在后山脚下绕一圈,足足有七八公里的车程。”
“有车怕什么啊?”小杨说,“反正我下午也不上班。”
“就想着你自己吗?”大叔似乎不悦了。
“嘿!”姑娘也有理,“你家就是本地的,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就不能迁就一下客人吗?”
趁着对方词穷,杨晚云看着手机上的导航高声道:“拐啦!拐啦!”
陈先生奈何不得,只得按照她的提示往开发区那边开。
自己正半躺在宽大的沙发上,手背上插着针头,一直连到输液架上写了“盐酸葡萄糖”的吊瓶。
县医院的治疗室,只有包括她在内的零星病号。可能是怕病人见风,大门紧闭,仅开小窗,而空调则保持着庄严的静默。
而小杨眼见的第一人,恰好是她昏厥前见到的最后一人。
只见陈先生坐在对面的输液椅上,身子前倾,如一尊石像般望向他的观众。
“终于缓过来了,”他说。
杨晚云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一不小心碰到了手上的针头,疼得呲牙咧嘴。
“小心!”陈先生连忙起身,贴近了女孩,查看有没有受伤。
他的T恤前襟残留着菜汤的污渍,一股油烟味儿,但很奇怪,闻不到一丁点汗臭。
“肚子饿,”她仰望着他的尖脑袋,可怜巴巴道。
陈先生转过身,端起那只傍晚刚被用来扔他的保温饭盒,叫杨晚云不由得担心他要逼她吃下中午的剩饭剩菜。
但当盒盖打开,洁净的内胆里盛满了不凉不热的馄饨。没放香菜,多加了紫菜和香油,馅儿则是猪肉虾仁——又全都合她的心意。
女孩左手不能移动,只能用右手接过勺子,由男人将容器捧到嘴边,然后哧溜哧溜地大口吞了起来。
因为高温,杨晚云到山海县后从没点过带热汤的食物,也没跟任何人谈论自己喜欢哪种馄饨。
所以,陈先生这会是不可能打听到她的喜好的。
“我可能真的冤枉了他,”女孩心想,“而这一切未卜先知大概也只能用心有灵犀、倾盖如故来解释吧!”
“几点了?”小杨把勺子放回已经见底的饭盒里。
“凌晨两点十四,”陈先生递上纸巾。
“四点前要赶到厂里,”她擦着汗、擤着鼻涕,“今天上早班。”
“你的工友里,”男人把用过的纸巾攥在手里,起身走到门口处的垃圾桶,扔进去,边走边说,“有谁跟你一样是来自外地的大姑娘吗?”
陈先生说话做事,真是弹无虚发,直击痛点。
女孩呆呆地望着对方,答:“没有。所以很孤独,还被人欺负。”
“操作员需要高中文凭,”男人又说,“看你年龄,莫不是高三应届生?”
“正是,”她答,“高考交卷,我压根没回家,直接坐上了前往山海县的高铁,根本没跟家里讲。到站了才打电话报平安,急得我妈也快‘三高’了。下个周帮我报完志愿,她老人家就会过来找我,但来了又怎样?最多不再给我生活费,但我可以自己挣啊!”
一番话,听得陈先生皱紧了眉头,望着女孩道:“究竟怎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番颠沛流离?”
“啥意思?”小杨向来不喜欢别人打哑巴禅。
“问你那么固执地留在山海县,到底为什么?”男人回。
“家务事,”她犟道,“犯不着跟你一个外人讲。”
“在山海县,”对方薄薄的嘴角略微上扬,“小杨才是外人。”
这话又说着了。
杨晚云收起了脾气,旁敲侧击:“陈先生既然是本地人,那你知不知道关于辐照厂的过去呢?比如,2001年的时候,那时候你应该也在上高中,有没有三十来岁的亲朋长辈在辐照厂工作?”
“并没有,”男人答,“但我的确知道辐照厂的沿革。”
“说说看哦!”小杨说。
大叔一双圆目看着女孩,深吸一口气,讲述道:
“九几年的时候,山海县的后山上,有家小煤窑,加上承包人自己才八个干活的,挖出来的煤都是廉价卖给附近村民。
“有年腊月,正是用煤高峰。刚掘进的坑道,本该寒冷彻骨,却变得如蒸笼一样闷热。
“窑主担心会出事故,便立即通知了县里。县里也不敢大意,又上报了地级市。地级市的专家听了描述,感觉不像是一般煤矿事故的先兆,便赶到煤窑,勘察了一番。
“结果,把所有人都惊住了:这块煤田底下,竟然蕴藏着高放射性钴六十同位素的矿脉!”
“等等,”女孩打岔,“这窑主当年多大岁数,家里都有什么人?”
“九几年的时候,”陈先生说,“差不多跟我现在一样大。听说这人没有子嗣,独自照顾着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二人就住在矿道边上的木屋里。”
“哦,”她若有所思道。沉思是因为,过去十八年里,自己跟故事里的男人一样,只跟母亲相依为命。
“总之,”男人继续,“矿里的任何产出,包括放射性金属,都属于该承包人。县里人戏称他是‘郭巨埋儿’,因为无儿无女却极尽孝道而得到了大地的宝藏。
“那会儿,‘辐照灭菌’还是个闻所未闻的新东西,但老实巴交的窑主不知从哪儿得到了灵感,萌生了提炼钴六十、然后兴办辐照厂的念头。
“没有技术、资金、劳动力都不怕,因为有了辐照设备的核心射线源,剩下的要素不难筹集起来。很快,‘山海县辐照厂’就拔地而起了,那名窑主也就成了第一任厂长。”
杨晚云听得入神,评论说:“难怪,山海县地脚很偏,不在什么交通要道,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辐照厂,让周边的生产商绕远把货送来做灭菌。敢情是占了天然资源的光。但叔知不知道,为什么建厂十年后,创始人要把生意卖给刘仁贵呢?”
“众说纷纭,”陈先生答,“有人说是因为当年建厂贷款太多、营收又有限,故而转让给门路更广的刘老板。也有人说,辐照厂是很赚钱的。创始人之所以套现出局,完全是因为老母寿终正寝,自己也可以了无牵挂地前往人生下一程了。”
“也就是说,”她问,“创始人已经不在山海县了。”
大叔点头:“当地人跟自家儿女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是好汉,就别窝在这小县!’这地方有山有水,挺适合养老,但对想要闯荡的年轻人很不友好。所以,小杨也别漂在这里了。尽快辞掉工作,按时入学报到、继续深造。”
“家务事,”女孩顶道,“外人不要掺和!”
吊瓶打完了。
陈先生替女孩叫了护士。然后,扶着她走出了医院,扶上了那辆吉普车的副驾位。
在没有空调的车厢里,杨晚云摇下车窗透气,然后看着身旁的老司机隆隆把车发动,朝辐照厂开去。
头一回在清醒状态下进到车里,她发现内饰真是旧得不成样子。
就拿屁股底下的皮座椅来说,上面的褶子恐怕比全县老年人脸上的皱纹还要多。
这车的年纪,弄不好比陈先生都大,可他却敝帚自珍、毫不介意。
“也许,”晚云心想,“这种男人就是喜欢一切老旧的事物,在异性方面也不例外。”
“所以,”望着头顶飞速后退的一盏盏路灯,她继续琢磨着,“他对我,究竟是哪种“情”呢?
颠簸中,回到了厂门口。
路灯下,男女老少如潮水般涌入工厂,披星戴月地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今日的膏粮。
好在,小县城的节奏偏慢。早中晚三班,每班只持续六个钟头,包括休息时间。
这当然不是刘老板大发慈悲、可怜工人,而是当地劳动法规的强制。
“那个,”下车前,女孩对男人说,“十点下班后,咱俩去吃烤肉自助餐吧!”
对于一张天生缺乏表情的扑克脸来说,陈先生用五官来表达“发愣”的方式是十分有限的。
但男人听女孩这样讲,眼睛直勾勾看向她,半晌说不出话,就表明他已经愣住了。
“干嘛发呆啊?”她笑着问。
“有些惊讶,”他答,“想不到这样苗条的姑娘还喜欢去吃不限量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眨眼说,“到了你就知道了!走了哈!“
凯旋一般地,杨晚云推门下车,迈着轻快的步子,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
上午十点下了早班,两人便在厂门口会面了。
但就餐之前,女孩肯定要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
因为昨晚是在闷热的治疗室度过,所以,她现在已经跟车间师傅们一样汗香扑鼻了。
“上车吧!”在吉普车旁,陈先生做了一个如今已经绝迹的动作——他掏出钥匙,插入锁孔,直接用拧的,这才打开了驾驶座的车门。
“真不是嫌弃叔的车子旧,”女孩偷笑道,“但我还是先自己走回家换衣服吧。怕邻居误会。”
杨晚云本以为,聊到这个话题点,会让陈先生也感到尴尬,使其不得不用耸肩或是摊手的方式来化解。
但事实是,对方只是轻轻合上了车门,然后若无其实地望着自己,仿佛在说:“那还不快走啊?”
“果真是连手机都没有的榆木疙瘩!”女孩一边走动,一边咬牙切齿地想道,“待会儿换好衣服,要让大叔明白明白什么叫‘穷精致’!”
当杨晚云再次出现在陈先生面前时,已经从工厂女工摇身变为时尚女郎:
披散着喷香的长发,套着如披风般宽松的绿色T恤;
下摆几乎完全遮蔽了紧绷绷的牛仔短裤,但却完美露出了一双长腿;
脚上蹬着一双小巧的白鞋,就如傍地而走的一对脱兔;
鞋帮往上,还不忘露出一小撮儿彩条纹的袜子。
见大叔眼神显出一丝慌张,女孩心想:“嘻嘻,男人果真都一个样。”
“你这短裤买小了吧?”陈先生发动了车子,斜眼瞥向副驾位的姑娘,“或者洗完甩干转速过高,严重缩水了!”
两句话,就让杨晚云荡漾的春心就瞬间变为乱糟糟的杂碎。
那感觉,就像是上万元的柯基鸭被煮了吃了、几千块的文玩核桃被当零食给砸了、用正品“蔻驰”盛了五斤黑乎乎的蜂窝煤。
于是,她从眼神里迸射出要刀人的欲望,准备跟这老古板好好杠一杠。
“吃自助烤肉的话,”大叔继续说,“附近有个‘西西弗餐厅’,就去那儿吧!”
“西西弗我已经去过了,”女孩反驳说,“开发区的‘坦塔罗斯饭店’据说也不错,今儿就去看看吧。”
“去开发区太远了,”陈先生明显面露难色,“还要在后山脚下绕一圈,足足有七八公里的车程。”
“有车怕什么啊?”小杨说,“反正我下午也不上班。”
“就想着你自己吗?”大叔似乎不悦了。
“嘿!”姑娘也有理,“你家就是本地的,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就不能迁就一下客人吗?”
趁着对方词穷,杨晚云看着手机上的导航高声道:“拐啦!拐啦!”
陈先生奈何不得,只得按照她的提示往开发区那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