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让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今日五更宫里便来了人宣召长公主入宫,长公主带上了她。

    在马车里,易子让看着平日沉稳的长公主现在也焦虑不安。她听到了父亲和母亲的谈话,好像是太后突发急症。

    其实她特别想告诉长公主,太后这次有惊无险,她上次死的时候,太后还活得好好的呢。

    “母亲,你不必过于担心,皇姥姥有佛祖庇佑,肯定会没事的。”她安慰道。

    长公主把她抱入怀里:“借子让吉言,母后肯定无碍。”

    易子让心想,太后肯定无碍,我可就不一定了。

    宫人们引领着她们进入崇庆宫,来到外殿,只见皇后和贵妃,以及太子和几位皇子正等候在此。太医和宫人们忙碌地进进出出。长公主和易子让正欲行礼,皇后急忙上前阻拦:“不必多礼,快去看看皇太后吧。”

    步入内殿,易子让目睹皇太后卧于榻上,面无血色,苍白如纸。皇上坐在床边,面色凝重,气氛沉重。

    “母后。”长公主一见此景,泪如泉涌,跪倒在床边。

    太后似乎听到了长公主的声音,眼皮微动,却又无力地合上。

    易子让心里一惊,这可比自己想象得严重多了。

    她走到床前,轻轻捧起太后的手,贴在自己的唇边轻吻:“皇姥姥,佛祖说了,您积善成德,功德无量,今世会长命百岁的,您很快就会好的。”

    听她稚嫩的声音说完这句话,让殿内众人震惊不已,这绝非一个四岁孩童所能言。

    皇上亦为之动容,问道:“佛祖怎样说的?”

    “就这样”她做了一个佛家单掌礼。

    皇上皱了皱眉,耐心地继续问道:“在哪里?”

    “在家里,就来之前。”她心想,好话不嫌多,等太后好了,说不定还会把自己当福星,为自己增添一份庇佑。

    皇上听后,心中琢磨,这是梦境的启示吗?若能因此梦而母后康健,那便足矣。

    正如易子让所言,皇太后果然在辰时苏醒,酉时已能坐起,皇上欣喜若狂。

    太后得知易子让所言,震惊之后,对她大加赏赐。长公主和易子让均被留宿宫中数日。

    留宿宫中的决定,无疑极大地增加了遇见镇南王的风险,这让易子让心中充满了忧虑。然而,她无法拒绝这一安排,只能随机应变。她暗自祈祷太后早日康复,以便她能尽快离开皇宫。

    太后的康复之快出乎意料,第三日便和常人无异。

    第四日,镇南王夫妇前来进宫请安。

    易子让坐在椅子上,表现得十分乖巧,一块接一块地吃着糕点,看起来十分可爱。她感觉到镇南王妃的目光时不时地落在她身上,但她故意装作没有察觉。

    镇南王妃不久前失去了幼子,原本就柔弱,现在看起来更加脆弱,让人心生怜悯。但易子让现在可不敢可怜她。

    太后将易子让叫到身边,让她坐在一旁。

    镇南王妃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怜爱:“这孩子真是聪明伶俐。”

    皇后听了,笑着把那天她说吉言的事说了一遍。

    皇后笑着提及了易子让之前说的吉言。王妃听后感到十分惊奇,微笑着问道:“那子让来看看我呢?”

    易子让认真地回答:“王妃福泽深厚,必定多子多福。”

    殿内响起了一片欢声笑语。

    次日,长公主和易子让便返回了将军府。

    自从回到将军府后,镇南王妃频繁地来访,几乎隔三差五就来一次。易子让因此经常被叫去陪伴,王妃对她的态度日益热络,她感到自己现在的处境越来越不利。

    尽管王妃时常有意无意地提及,希望有一个如易子让般的女儿,长公主并未真正将此事放在心上。然而,当王妃的到访变得几乎日日不断,长公主才开始警觉。考虑到镇南王对皇上的重要性,以及她在云南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长公主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法轻易拒绝。她未曾料到,镇南王竟然真的提出要将易子让带回云南。尽管公主有三个孩子,但易子让是唯一的女儿,容貌酷似自己,从小便备受宠爱。

    昨日皇上召见了公主,公主回来之后就没再出房间,晚上还对着将军哭了半宿。今日易子让去请安时,见到公主的眼睛依旧肿着。

    易子让心中虽已凉了半截,但仍想尽力争取。

    “母亲。”她张开双臂寻求拥抱,长公主将她抱起,她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脖子,依偎在她的肩头。

    “母亲,昨日我听大姐弹琴了,她弹得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学弹琴,弹给母亲听,还要给母亲写诗,写得比大哥的还要好,还要做莲花酥给母亲吃。”

    “好。”长公主将脸埋在她幼小的肩头,易子让感受到母亲强忍呜咽而颤抖的身体,心中不禁沉到了深渊。

    长公主她是了解的,易家之所以能够立足,全因父亲曾经的军功,朝内并无其他建树。长公主嫁入毫无根基的易家,本就因刚登基的皇上想打压旧贵族,扶持新贵。嫁入易家后,尽管公主不曾摆出皇家架子,与丈夫恩爱,对公婆恭敬,与叔嫂和睦相处,但她的内心始终是那位坚守皇家尊严的长公主,在她心中,皇权至上,怕是早已下了决定,哪怕是再有不舍。

    随后易子让去见了祖母和太后,她的失望之情愈加深重。

    这就是皇权,无论何种情感,在皇权面前不值一提。

    这几日,易子让身边的侍女们明显比平日里忙碌许多,不停地收拾着物品,连平时只知嬉闹的易敬之都感受到了家中不同寻常的气氛。长公主最近与易子让的对话,也由以往的关爱变成了更多的叮嘱,甚至开始与她保持距离。

    唉,帝王之家,果然最是薄情。

    即便如此,易子让仍未完全放弃希望。

    今日,乳母赵妈妈帮她打扮整齐后,便将她带到了祖母的院子。她发现今天的人格外齐整,唯独不见易木白的身影,她已经好几日没有见到他了,感觉他似乎在有意避开她。

    “子让来了。”她一进门,祖母便招手示意她过去,将她拥入怀中。

    “子让,你喜欢常来的王妃吗?”简单的寒暄之后,祖母直入主题。

    易子让心想,重头戏来了。

    “喜欢,王妃很好,也好看。”她看着祖母笑着回答道。

    “王妃也很喜欢你,想带你回云南小住一段时间,过段时间我们就接你回来。”祖母轻抚着她的头,慈爱地看着她说道。

    小住?这是他们的决定,还是用来安抚我的说辞?她环顾四周,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寻找答案。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长公主的脸上,长公主没有任何表情。

    她从祖母的膝上跳下,坚定地说:“祖母,我哪里都不去,我就想留在这里。”

    “只是小住,很快……”祖母耐心地劝说着。

    “你们不要我了吗?”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然不是,你还会回来的。”

    “回不来了,祖母,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我不要去,求求祖母,不要让子让走,子让会很乖、很乖的……”她泪流满面地跪在祖母脚边,紧紧抱住祖母的腿。

    见此情景,祖母和两位婶婶都不禁擦拭着泪水。易将军坐在一旁,脸色阴沉,沉默不语。

    长公主叫来赵妈妈,让她带易子让回去。直到离开院子很远,还能听到易子让的哭喊声。

    老夫人心中不忍,与长公主商议是否还有回旋的余地。长公主坚决地说,事情已经决定,后天镇南王就要启程。老夫人在心底暗自责怪长公主的狠心,但也感到无可奈何。

    回到院中,赵妈妈轻柔地擦拭着易子让脸上的泪痕和鼻涕。易子让原本还想着,到时候如果自己哭不出来,就狠狠掐自己一把,结果一开始,泪水就止不住地流,感觉自己委屈极了。她暗自思忖,难道是自己太过入戏了吗?

    午后,宫中的圣旨与赏赐接连而至,易子让被授予了昭宁郡主的封号。她心中暗想,原来郡主的封号是这样来的

    离别的日子终于来临,镇南王的马车已在将军府外等候,准备接昭宁郡主启程。赵妈妈一家此次也将随行前往云南,一同去的还有自幼伺候她的院中仆人十余名。

    赵妈妈整理好行囊,领着易子让前往老夫人的院落,与众亲告别。

    易木白走进了她的院子,他已久未露面,如今终于出现在她面前。

    他张了张嘴,却未发声。

    “大哥哥,你说过的,你不会不要我的。”她立即哭了出来。

    易木白蹲下抱住她:“大哥哥很快就会接你回来的。”

    她推开他,含着泪说:“不会再回来了。手足断,安可续!骨肉离,怎能合!不会再回来了。”她转身与赵妈妈一同离开院子,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说出这番话,明知这不是他的错,他不过也是个孩子。

    易木白独自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即便出身于易家这样的家世,仍需承受强权下的骨肉分离之痛。他心想,若能更强一些,再强一些是不是就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了……

    易子让走进屋内,沉默不语,向前走了几步。众人都不知如何开口,她突然跪下,行了大礼,然后起身,转身向门口走去。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她,她走到门口,稍作停留,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这个曾给予她无限爱与快乐的家。

    “是你们不要我的,我也不要你们了。”说完便决然转身,再也没有回头。

    忘了我吧,这样大家都能好过一些!

    易子让一直不愿去云南,她对这件事有不祥的预感,不仅是因为她知道,这行肯定会出事。更因她不畏死,却怕生不如死。

    她的预感没错,自去云南起,她才开始真正理解人生的苦楚,无奈、生离死别,经历了这一切后,她对生命充满了厌倦,无论是为人,还是为神。

章节目录

了了的狗血投胎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花一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一北并收藏了了的狗血投胎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