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贾敏见一双儿女都在这里,心里很是高兴,招招手让林瑜坐下,又去摸了摸黛玉的小脸,看着黑漆彭牙四方炕桌上的花瓶,笑问道:“哟,好俊的花,哪儿来的。”
“是玉儿乖乖喝药,哥哥送来奖励玉儿的。”黛玉抢着回答道。
“原来玉儿这么乖啊。”贾敏搂着玉儿笑道。
“昨儿没过来给太太请安,今日正好有空,”林瑜笑着问道:“太太身子好些了吗,夜里可还在咳嗽?”
“好多了,难为你天天熬药,”看着儿子如此孝顺,贾敏很是受用,道:“你平日里功课繁重,再过几个月就要下场考试了,这些小事原该让下人们去做,读书才是正儿八经的事。”
林瑜自然是知道贾敏只是嘴上说说,其实知道自己亲自熬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便没有说话,一副受教的意思。
听见自家哥哥要下场考试,黛玉问道:“哥哥这是要去京城吗?”
林瑜笑着回答道:“可有什么想要的,等哥哥回来带些给你?”
黛玉摇摇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嘱咐道:“玉儿什么都不要,哥哥去了京城,要好好保重自己,考完之后,早早回来。”
看着女儿这般可爱,贾敏忍不住捏了捏黛玉的小脸,抬头看着林瑜,说道:“虽然说还有几个月,但是到底是你第一次远行,我跟你父亲商议了,提前出发,老宅多年没人打扫,就先去你二舅舅家住着,也好提前适应北方的水土,免得考试的时候身体闹出病来。”
“全听父亲母亲安排。”林瑜听见这事,倒也合情合理,毕竟是自己亲娘舅家,林家本族的亲戚大多都在江南,京城反而没几个,官职不显,贾家本就是第一选择。
“二舅舅家?”黛玉抬起头,看着贾氏,问道:“娘,为什么不去大舅舅家,反而去二舅舅家呢?”
贾敏听了这话,想着儿子林瑜还好,是在京城出生的,小时候还经常去荣国府玩,但是女儿却是在苏州出生的,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外祖母舅舅们。想着女儿如今的年纪也该认认人了,贾敏便开始讲起了家里的这些亲戚,“你外祖母尚在,所以两个舅舅没有分家,都是住在一块的,你大舅舅袭着爵,素日里忙的很,你二舅舅呢,学问也是不错的,哥哥去了,正好可以指点她的文章。”
在儿女面前,贾敏还是选择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说明,“那边还有几个表哥表妹们,其中,二舅舅家有一个表哥,生下来时口里含着一块玉,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取名就叫宝玉,这位哥哥比你还大一岁呢,一直养在你外祖母跟前,之前还来信说,你这位表哥,是极聪慧的,百个都不及他一个。”
一旁的林瑜听了这话,心下了然,原来贾母从这个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想给自己的宝贝孙子找一个好靠山。
林瑜漫不经心地问道:“这个宝玉表弟按年纪,今年应该也有七八岁了,难道还在后院养着,没去上学?”
“老人家心疼孙子,也是有的,”贾敏不以为意,笑道:“更何况你外祖家人多,家里本就有族学,凡亲友都可以去上学,也方便。”
林瑜点点头,他虽然是从小穿过来的,见过了贾府几个亲戚,就连贾珠贾元春都见过,但是这个大名鼎鼎的宝玉却是一面都没见过,还是很感兴趣的,笑道:“那儿子这回去了,定要去见见表弟的这块宝玉才好。”
贾敏看着儿子眉清目秀,三四年之后又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不竟有些自豪,自己这个儿子少年早慧,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林如海怕他被名声所累,所以没有四处招摇,一直安静的呆在书院里读书养性。
之前贾母就曾有意,想把元春嫁过来,虽然是自己的外甥女,太亲了些,但是贾敏还是同意的,奈何嫂子王氏自有主意,走了王家那边的路子,把元春送进了宫里去。
后来贾母知道后,竟然对先前说好的是只口不提,贾敏得知这事时,元春已经进宫,气得要死,若是真要进宫,一早说明,她也不会说什么,现在才说,分明就是当她的宝贝儿子是一条后路罢了,这算什么?
如今贾母又写信过来,夸宝玉如何如何,母女连心,贾母的意思贾敏如何不明白,只是林瑜的事,还有气在,女儿黛玉年纪太小,身子又弱,贾敏还是不放心的,左右孩子还小,慢慢想看吧。
这边贾敏正说着些旧事,林如海下了衙,走了进来,见妻儿都在,心里也高兴,抱着女儿掂了掂,皱眉道:“这一病,怎么又瘦了好些。”说完,又看了女儿的脸色,道:“不过气色倒好多了。”
“张太医开的人参养荣丸还吃着呢,”贾氏道:“毕竟病才好,养几天就好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一时又有下人过来摆饭,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吃了一顿饭,时候也不早了,黛玉有些发困,贾敏招招手,叫来新的奶妈子把黛玉抱了下去,林瑜也回了自己的院子安寝。
林如海梳洗完毕,换了身干净寝衣,躺在床上,拿着本书翻着,贾敏坐在梳妆台前,拿着桃木梳子整理自己的长发,突然想到了一事,看着镜子里的丈夫,问道:“有件事问老爷,之前不是说让瑜儿去京城就住在二哥家吗,老爷写信去了没有?”
“写过了的,我也没把话说明白,只说孩子要去京城赶考,托二舅兄照看一二,”林如海放下书,笑道:“舅兄直接回信来说,叫瑜儿就住在家里,连院子都打扫出来了。”
贾敏笑了笑,道“二哥最爱跟读书人打交道,从前就喜欢瑜哥儿,每每写信过来,总要问问瑜哥儿的学问如何了,竟比自己的亲儿子还要亲些。”
若是林瑜听了这话,只怕就要在心里吐槽,关心自己的学问?只怕是因为自己儿子不争气,管不着吧。
林如海笑了笑,道:“瑜哥儿如今已经十六了,我瞧着他素日里跟老师同窗们相处和气,便是逢年过节,与我的一些同僚们也是进退有度,想必也能独当一面。这回进京,科举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情往来,让他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老爷的意思是?”贾敏问道。
“咱们常年在外,虽说每年都有送礼来往,但是京城里的一些亲友也有多年不曾上门走动了,”林如海皱眉说道:“瑜哥儿去了,一来是认认人,二来,也是为他将来铺路。”
“一切听老爷的,”贾敏走到床边坐了下来,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只是瑜哥儿到底是头一回,身边要有个老人在旁边提点着才好。”
林如海点点头,道:“夫人说得在理,瑜哥儿身边的小子做得也不错,到底年轻,我看就让林忠跟着去,林忠是跟着我几十年的老人,他晓得分寸的。”
贾敏听林如海这么安排,心里也在盘算着这回上京,送些什么礼才好。
夫妻两个躺在床上,正准备安寝,林如海突然说道:“对了,扬州知府宋大人给我递了帖子来,说是家里夫人过寿,日子定在下月初三,那天你带着玉姐儿过去坐坐吧。”
贾敏听了这话,支起身子,一脸疑惑地看着林如海,道:“我记得宋夫人今年也才四十几岁,又不是整寿,怎么还开起正宴来了?”
林如海轻笑一声,这不过是有个收礼的名头罢了,道:“来了扬州这一年多,我瞧着宋大人的行事,倒是有些不妥,只是同朝为官,不好太冷了,少不得有些交集,不过他能在扬州做知府连做三任,必定是有些能耐的。”
贾敏见状,心里也明白了,江南豪富,扬州又是有名的销金窟,富豪之间斗富盛行,与京城格外不同,能在这里做知州,又能做这么久,肯定是有些背景。
说到了要打发林瑜进京科考,贾敏少不得要出来打理行装,还有各家去送的礼,林瑜黛玉兄妹两个坐在湘妃榻上,看着自己漂亮娘亲忙里忙外。
中间三张红木方桌拼在一块,上面整齐的摆放着被褥衣物,贾敏摸了摸丫鬟捧来的被褥,眉头直皱,道:“这不行,太薄了,像这样的,要两床合在一处才行,叫他们另做一床来,还有这衣裳,多备几身大毛的。”
林瑜不免笑道:“母亲何必如此,带得差不多就行了,儿子还带着钱呢,缺什么就去外面买,都是现成的。”
贾敏嗔怪道:“外面买的哪有家里好,等你去了外面就知道了,宁可都带上,若是到时候一时缺了短了,遇到要紧的情况可怎么好?”
贾敏一边看着丫鬟们拿东西,一边还不忘叮嘱林瑜,道:“这回进京去你舅舅家住,也不能忘了读书,要好好温习功课,便是有什么忘记带的,你就去跟你外祖母或者舅舅说去,啊?”
“林忠先一步上京,有些东西我就让他先带去了,”贾敏继续说道:“你父亲说,京城里的老宅长时间没人住,也要提前打扫,你有空就去看看,还有娘给你外祖家送的礼,一份一份都用签子分好了,你送时看这些。”
林瑜一边听一边点头,十分敏锐地从贾敏的话语中察觉出了什么,问道:“我去了京城,也是住在舅舅家,考完了就回来,便是打扫老宅,不过就是收拾出两间房来,忠叔不用这么早去吧。”
贾敏捡起一块十样锦苏绣缎子,往黛玉跟前比了比,笑道:“再过几个月,你父亲也要回京述职,自然是要住在老宅的,左右你们也要提前去,顺便打扫打扫,该添什么就添什么,该修整的也要修整。”
说完又挑了两块料子出来,吩咐下人道:“把这个交给外头绣娘,让她们给玉儿做两身衣裳出来,明儿去宋夫人府上祝寿时穿。”
丫鬟忙接了料子下去。
“是玉儿乖乖喝药,哥哥送来奖励玉儿的。”黛玉抢着回答道。
“原来玉儿这么乖啊。”贾敏搂着玉儿笑道。
“昨儿没过来给太太请安,今日正好有空,”林瑜笑着问道:“太太身子好些了吗,夜里可还在咳嗽?”
“好多了,难为你天天熬药,”看着儿子如此孝顺,贾敏很是受用,道:“你平日里功课繁重,再过几个月就要下场考试了,这些小事原该让下人们去做,读书才是正儿八经的事。”
林瑜自然是知道贾敏只是嘴上说说,其实知道自己亲自熬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便没有说话,一副受教的意思。
听见自家哥哥要下场考试,黛玉问道:“哥哥这是要去京城吗?”
林瑜笑着回答道:“可有什么想要的,等哥哥回来带些给你?”
黛玉摇摇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嘱咐道:“玉儿什么都不要,哥哥去了京城,要好好保重自己,考完之后,早早回来。”
看着女儿这般可爱,贾敏忍不住捏了捏黛玉的小脸,抬头看着林瑜,说道:“虽然说还有几个月,但是到底是你第一次远行,我跟你父亲商议了,提前出发,老宅多年没人打扫,就先去你二舅舅家住着,也好提前适应北方的水土,免得考试的时候身体闹出病来。”
“全听父亲母亲安排。”林瑜听见这事,倒也合情合理,毕竟是自己亲娘舅家,林家本族的亲戚大多都在江南,京城反而没几个,官职不显,贾家本就是第一选择。
“二舅舅家?”黛玉抬起头,看着贾氏,问道:“娘,为什么不去大舅舅家,反而去二舅舅家呢?”
贾敏听了这话,想着儿子林瑜还好,是在京城出生的,小时候还经常去荣国府玩,但是女儿却是在苏州出生的,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外祖母舅舅们。想着女儿如今的年纪也该认认人了,贾敏便开始讲起了家里的这些亲戚,“你外祖母尚在,所以两个舅舅没有分家,都是住在一块的,你大舅舅袭着爵,素日里忙的很,你二舅舅呢,学问也是不错的,哥哥去了,正好可以指点她的文章。”
在儿女面前,贾敏还是选择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说明,“那边还有几个表哥表妹们,其中,二舅舅家有一个表哥,生下来时口里含着一块玉,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取名就叫宝玉,这位哥哥比你还大一岁呢,一直养在你外祖母跟前,之前还来信说,你这位表哥,是极聪慧的,百个都不及他一个。”
一旁的林瑜听了这话,心下了然,原来贾母从这个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想给自己的宝贝孙子找一个好靠山。
林瑜漫不经心地问道:“这个宝玉表弟按年纪,今年应该也有七八岁了,难道还在后院养着,没去上学?”
“老人家心疼孙子,也是有的,”贾敏不以为意,笑道:“更何况你外祖家人多,家里本就有族学,凡亲友都可以去上学,也方便。”
林瑜点点头,他虽然是从小穿过来的,见过了贾府几个亲戚,就连贾珠贾元春都见过,但是这个大名鼎鼎的宝玉却是一面都没见过,还是很感兴趣的,笑道:“那儿子这回去了,定要去见见表弟的这块宝玉才好。”
贾敏看着儿子眉清目秀,三四年之后又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不竟有些自豪,自己这个儿子少年早慧,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林如海怕他被名声所累,所以没有四处招摇,一直安静的呆在书院里读书养性。
之前贾母就曾有意,想把元春嫁过来,虽然是自己的外甥女,太亲了些,但是贾敏还是同意的,奈何嫂子王氏自有主意,走了王家那边的路子,把元春送进了宫里去。
后来贾母知道后,竟然对先前说好的是只口不提,贾敏得知这事时,元春已经进宫,气得要死,若是真要进宫,一早说明,她也不会说什么,现在才说,分明就是当她的宝贝儿子是一条后路罢了,这算什么?
如今贾母又写信过来,夸宝玉如何如何,母女连心,贾母的意思贾敏如何不明白,只是林瑜的事,还有气在,女儿黛玉年纪太小,身子又弱,贾敏还是不放心的,左右孩子还小,慢慢想看吧。
这边贾敏正说着些旧事,林如海下了衙,走了进来,见妻儿都在,心里也高兴,抱着女儿掂了掂,皱眉道:“这一病,怎么又瘦了好些。”说完,又看了女儿的脸色,道:“不过气色倒好多了。”
“张太医开的人参养荣丸还吃着呢,”贾氏道:“毕竟病才好,养几天就好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一时又有下人过来摆饭,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吃了一顿饭,时候也不早了,黛玉有些发困,贾敏招招手,叫来新的奶妈子把黛玉抱了下去,林瑜也回了自己的院子安寝。
林如海梳洗完毕,换了身干净寝衣,躺在床上,拿着本书翻着,贾敏坐在梳妆台前,拿着桃木梳子整理自己的长发,突然想到了一事,看着镜子里的丈夫,问道:“有件事问老爷,之前不是说让瑜儿去京城就住在二哥家吗,老爷写信去了没有?”
“写过了的,我也没把话说明白,只说孩子要去京城赶考,托二舅兄照看一二,”林如海放下书,笑道:“舅兄直接回信来说,叫瑜儿就住在家里,连院子都打扫出来了。”
贾敏笑了笑,道“二哥最爱跟读书人打交道,从前就喜欢瑜哥儿,每每写信过来,总要问问瑜哥儿的学问如何了,竟比自己的亲儿子还要亲些。”
若是林瑜听了这话,只怕就要在心里吐槽,关心自己的学问?只怕是因为自己儿子不争气,管不着吧。
林如海笑了笑,道:“瑜哥儿如今已经十六了,我瞧着他素日里跟老师同窗们相处和气,便是逢年过节,与我的一些同僚们也是进退有度,想必也能独当一面。这回进京,科举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情往来,让他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老爷的意思是?”贾敏问道。
“咱们常年在外,虽说每年都有送礼来往,但是京城里的一些亲友也有多年不曾上门走动了,”林如海皱眉说道:“瑜哥儿去了,一来是认认人,二来,也是为他将来铺路。”
“一切听老爷的,”贾敏走到床边坐了下来,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只是瑜哥儿到底是头一回,身边要有个老人在旁边提点着才好。”
林如海点点头,道:“夫人说得在理,瑜哥儿身边的小子做得也不错,到底年轻,我看就让林忠跟着去,林忠是跟着我几十年的老人,他晓得分寸的。”
贾敏听林如海这么安排,心里也在盘算着这回上京,送些什么礼才好。
夫妻两个躺在床上,正准备安寝,林如海突然说道:“对了,扬州知府宋大人给我递了帖子来,说是家里夫人过寿,日子定在下月初三,那天你带着玉姐儿过去坐坐吧。”
贾敏听了这话,支起身子,一脸疑惑地看着林如海,道:“我记得宋夫人今年也才四十几岁,又不是整寿,怎么还开起正宴来了?”
林如海轻笑一声,这不过是有个收礼的名头罢了,道:“来了扬州这一年多,我瞧着宋大人的行事,倒是有些不妥,只是同朝为官,不好太冷了,少不得有些交集,不过他能在扬州做知府连做三任,必定是有些能耐的。”
贾敏见状,心里也明白了,江南豪富,扬州又是有名的销金窟,富豪之间斗富盛行,与京城格外不同,能在这里做知州,又能做这么久,肯定是有些背景。
说到了要打发林瑜进京科考,贾敏少不得要出来打理行装,还有各家去送的礼,林瑜黛玉兄妹两个坐在湘妃榻上,看着自己漂亮娘亲忙里忙外。
中间三张红木方桌拼在一块,上面整齐的摆放着被褥衣物,贾敏摸了摸丫鬟捧来的被褥,眉头直皱,道:“这不行,太薄了,像这样的,要两床合在一处才行,叫他们另做一床来,还有这衣裳,多备几身大毛的。”
林瑜不免笑道:“母亲何必如此,带得差不多就行了,儿子还带着钱呢,缺什么就去外面买,都是现成的。”
贾敏嗔怪道:“外面买的哪有家里好,等你去了外面就知道了,宁可都带上,若是到时候一时缺了短了,遇到要紧的情况可怎么好?”
贾敏一边看着丫鬟们拿东西,一边还不忘叮嘱林瑜,道:“这回进京去你舅舅家住,也不能忘了读书,要好好温习功课,便是有什么忘记带的,你就去跟你外祖母或者舅舅说去,啊?”
“林忠先一步上京,有些东西我就让他先带去了,”贾敏继续说道:“你父亲说,京城里的老宅长时间没人住,也要提前打扫,你有空就去看看,还有娘给你外祖家送的礼,一份一份都用签子分好了,你送时看这些。”
林瑜一边听一边点头,十分敏锐地从贾敏的话语中察觉出了什么,问道:“我去了京城,也是住在舅舅家,考完了就回来,便是打扫老宅,不过就是收拾出两间房来,忠叔不用这么早去吧。”
贾敏捡起一块十样锦苏绣缎子,往黛玉跟前比了比,笑道:“再过几个月,你父亲也要回京述职,自然是要住在老宅的,左右你们也要提前去,顺便打扫打扫,该添什么就添什么,该修整的也要修整。”
说完又挑了两块料子出来,吩咐下人道:“把这个交给外头绣娘,让她们给玉儿做两身衣裳出来,明儿去宋夫人府上祝寿时穿。”
丫鬟忙接了料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