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太太们的交谈,除了寻常的一些新闻旧事,还有就是儿女亲事了,林瑜的亲事退了,虽说人不在京城,但到底是个青年才俊,更何况父母亲族中做官的不在少数,说不定哪天就调回来了,所以林瑜还是个香饽饽,不少人都来向贾敏打听情况。
对于林瑜的婚事,有了柳家的前车之鉴,贾敏觉得儿子受了委屈,也谨慎了不少,凡有媒婆上门,恨不得把人家姑娘家里的祖宗三代都问的清清楚楚,可即便是这样,也轻易不松口。
“说起来,你家大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官也做得了,也该成家了。”赵太太对贾敏说道。
贾敏笑着叹了口气,道:“之前有和尚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前儿说了一门又不合适,姻缘这事,到底还是看缘分,随他去吧。”
“虽然这事儿是要看缘分,但是还是得当娘的用心些,老话说得好,成家立业,你家小子怎么反过来了。”一个贵妇人笑道:“我倒是认识几个好人家的姑娘,回头就带去给你瞧瞧?”
还带上门去瞧,这都成什么了?贾敏忙说道:“未出阁的女孩儿都是尊贵的,何必带上门去,你只悄悄告诉我,回头我自然谢你。”
看着母亲与别人谈论着这些,黛玉觉得十分无趣,正想着寻一个安静角落里待着去,就听赵太太说道:“瞧我一时高兴,竟忘了,小孩子听我们说这些干什么,后头她们姊妹们正在那里玩呢,有京里样式正时兴的七巧板九连环,快带姑娘到那里去吧。”说完,就有个丫鬟站了出来,那就是带路的了。
黛玉看了看贾敏,在征得母亲同意之后,这才行了一礼,跟着那丫鬟去了。
众人看在眼里,不由得对贾敏赞叹道:“瞧着府上的规矩严,你这丫头与别家不同,倒是懂事的很。”
“哪里就值得这么夸她,之前在扬州,她父亲宠着,是散漫惯了的,”贾敏十分谦虚地说道:“还是来了京城,由宫里的柳嬷嬷管教了几天才好些。”
“听说,你家姑娘原是请了先生在家教着的?”其中一位太太说道。
“请了先生教了几年,像咱们这样的人家,谁家的孩子是个不识字的白丁?”贾敏听了这话,斟酌着说道:“虽说女孩儿家不用考状元,但是读书识字,知道些大道理,总是没有错的。”如今有些人家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还以此为荣,京城虽然暂时没有这种风气,但是就怕有心的人拿这来说事。
论出身、比夫婿,贾敏都是这一群太太中的佼佼者,她开口,自然有人附和,更何况又没有说错,今儿来的太太里面都是文官家庭,这样的家庭里面女孩儿竟然不识字岂不是个笑话?
且说黛玉跟着丫鬟去了后面,其实不过是正屋后面的水榭,中间一道长廊连着,再往后面便是一处池塘,算是小花园了。
水榭中,就见七八个小女孩三五成群地做在一处聊天,赵四姑娘作为主家,十分热情的上来打招呼,黛玉跟着贾敏也参加过几次宴会,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小姑娘,可巧今日还碰见了,至少不至于孤单。
“上次见到你就看见你那手帕上的花样挺好的,今日好像又换了一个。”一个俏丽的姑娘说道。
这人黛玉是认识的,是李侍郎的千金,见她对自己的手帕感兴趣,黛玉十分大方的把手帕展示了出来,道:“这上面绣的是杜鹃花,前儿在我们家院子里正好瞧见了,就画了个花样子,绣出来倒也好看。”
“倒是与你今日穿的衣裳相配。”李小姐笑道。
黛玉今儿穿的是粉色缎织绣杜鹃对襟罗裙,显得人十分娇嫩可爱。这般年纪的女孩儿,正是爱俏的时候,众人见黛玉身上的花样是京城没见过的,有些好奇,就围在一处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黛玉身上的衣服用的衣料都是从南边带来的,在京城算是少数,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黛玉也认识不少好东西,一时之间,大家都围着黛玉说笑起来,这倒是有点喧宾夺主的架势。
赵四小姐揉了揉手里的帕子,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本是姨娘生的,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儿,所以赵大人十分疼爱,赵太太待她也如亲女一般,可以说是被捧着长大的。
但是她姨娘是个有见识的,知道管家处事这方面自己教不了女儿,所以经常向赵大人吹枕边风,凡有宴请,赵四小姐都会跟着赵太太出去,见见世面,多多结识些姑娘小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也挺好的。
原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家世,彼此之间相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新来的这个黛玉却有些不一样,还是方才身边的丫鬟从前面打听来的,官宦世家的嫡出小姐,国公府的外孙女,父兄俱在朝为官,且身居要职。
看看身上穿的衣裳、戴的首饰,就知道黛玉在家是千娇百爱的长大,这样一对比,赵四姑娘懂得了此刻自己的心情,叫失落。
正巧,丫鬟们过来换茶水,赵四姑娘趁机说道:“说了这么久,肯定口渴了吧?快来尝尝,这是我特意叫丫鬟们泡的云南白茶。”
黛玉被这么多人围着,本就有些不适应,见赵四过来,趁机走了出来,借着喝茶的功夫,偷偷松了一口气。
“秀月姐姐已经定了亲,下次见面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李家小姐说道。
话音刚落,众人不免都看向一人,黛玉看着那女孩儿面色羞红,猜想那定是秀月姑娘了。对于婚事,黛玉还小,没感觉,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哥哥林瑜的婚事了。
一想到自己的亲亲好哥哥竟然会被别人退亲,引得外人嘲笑,黛玉简直不能忍受。
又听她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新郎,“听我母亲说,那人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已然过了科考,就等着吏部分配差事了。”
“年纪轻轻就能考中,倒是不错的。”
像她们这样的文官清流家庭,大多数都是这样过来的,十年寒窗,不知多少人苦读几十年还是个童生,那人能一举中第,不知胜过多少人去。
赵四姑娘听了这话,眼骨碌一转,随即笑道:“若论今年的科举,这必然要提到林妹妹的哥哥了,都说江东子弟多才俊,林家哥哥在扬州时就颇有才名,那会儿春闱游街时,外面都讨论了好一阵子呢。”
黛玉笑了笑,道:“我那会儿还在扬州,倒是不知道那时的场景,科举三年一次,多少读书人都在,想必是热闹的。”
“只是可惜得很,好好的,婚事怎么就不顺呢?”赵四姑娘话锋一转,叹了口气,道:“听说是八字不合,是真的吗?”
众人听了这话,纷纷看向黛玉。倒是看不出来,这些姑娘小小的年纪,竟然与那些官太太们一样,都爱打听这些豪门密闻,可见爱八卦不分年纪大小啊。
“柳家老太太最是敬奉神佛,她老人家年纪大了,疼爱小辈,知道白马寺算出的卦象时,还不信,最后又去了法门寺,两家卦象都是一样的,也不得不信。”贾敏一早就告诉过黛玉,按照两家人串通好的说辞,黛玉说道:“也不好违背老人家的意愿,好在没有下定,也不算什么。”
“话可不能这么说,”赵四姑娘继续说道:“好好的突然退亲,知道的没当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另有什么隐情呢。”
隐情?被退亲的往往都是说嘴的由头,再加上林瑜又是朝廷新人,当时备受瞩目,好端端的婚事没了,人们往往会更加把矛头对上他,这也是贾敏为什么这么生气的原因。
比起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人们往往更愿意看到肮脏的一面,就像野史远远比正史传播的更广。
面对四周若有若无的窃窃私语,黛玉选择直面问题,反问道:“隐情?赵姐姐以为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赵四姑娘年纪也不大,万万没想到黛玉会这么说,也不敢直接说出口得罪了她去,一时有些语塞。
“家父与柳大人同朝为官,两家虽结不成亲家,但往日的交情还在,依旧是故友,”黛玉不紧不慢、晓之以情地说道:“娘亲常说,女儿家名声要紧,男孩儿却不同,天高海阔任尔飞翔,退亲一事,说到底,吃亏的总是女孩儿,想来,大家应该感同身受才是。”
一番话,说得众人若有所思,不由自主地纷纷点头。
黛玉继续说道:“所以,为了柳家姐姐的名声着想,这事儿以后还是别提了。”
“是啊是啊,”李姑娘说道:“法门寺是皇家寺庙,最是灵验,连宫里的太后皇后娘娘都去拜佛,想来这卦象是错不了的,倒是可惜了。”
“这有什么好可惜的,”翰林家的小姐钱姑娘笑道:“月老牵的红线错不了,就像戏文里唱的一样,有情人总会相逢,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姻缘等着他们呢。”
众人打着哈哈,把这事儿混了过去。
因离得远,女孩儿这边的官司太太们如何知道,看着心不在焉的贾敏,赵太太实在忍不住,取笑道:“好啦,这才过去多久,你就往那边看来四五回了,放心,在我家还能委屈了闺女不成?那么多丫鬟婆子围着呢。”
“你如今儿孙满堂,自然有闲心来打趣我,”贾敏笑了笑:“那爷俩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就剩我们母女两个相依为命,可不得看紧些。”
“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瞻前顾后起来,”赵太太摇摇头,道:“哪儿有一点国公府四小姐的风采,我才回京城几天,可没少听见你们府里的闲话。”
“经历了这么多,谁还能有少年时的心性。”贾敏拿着帕子抵了抵鼻尖,回头撇了一眼那几位贵太太,道:“若是依着我从前的性子,早就顶回去了,只是我家老爷在南边做的那份差事,我少不得要为他考虑些。”
赵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一家子整整齐齐地过来了,没想到最后却是各奔东西。”
“可不是,”想到远在西北的林瑜,贾敏的心就难受得紧,道:“只是可怜我的瑜哥儿,被人退了亲事不说,也不知将来如何。”
“行了,说你两句还装上了。”赵太太有意活跃气氛,道:“你家瑜哥儿是怎么去的?那是陛下亲口说的,要锻炼年轻人,这是要刻意栽培,只要好好做事,总有回来的一天。”
“可是你家老爷听到了什么风声?”贾敏听她这么说,就多问了这么一句。
“我正要告诉你呢,”赵太太笑道:“我们本家有个同族,旧年被分到西北,一呆就是几十年,知道你儿子到了那边,我们老爷就去问过,一切都好,听说四王爷还把人带在身边,想来是无碍的。”
“阿弥陀佛,”贾敏听了这话,喜得双手合十,道:“如此我也放心了,真真是多谢你了。”
“我本是一小门户出身,你是国公府大小姐,”赵太太坐在贾敏身旁,回忆着往事道:“当初因着一碗漱口的薄荷茶水,我没少被人嘲笑,还是你为我出言相助,万没想到日后交情会如此之深,之前都是你照顾我,日后我要多顾你些才是。”
贾敏眼圈微红,握着赵太太的手,道:“好姐姐,我领你这份情,日后还盼你有空过来多与我说说话才是。”
赵太太拍了拍贾敏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对于林瑜的婚事,有了柳家的前车之鉴,贾敏觉得儿子受了委屈,也谨慎了不少,凡有媒婆上门,恨不得把人家姑娘家里的祖宗三代都问的清清楚楚,可即便是这样,也轻易不松口。
“说起来,你家大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官也做得了,也该成家了。”赵太太对贾敏说道。
贾敏笑着叹了口气,道:“之前有和尚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前儿说了一门又不合适,姻缘这事,到底还是看缘分,随他去吧。”
“虽然这事儿是要看缘分,但是还是得当娘的用心些,老话说得好,成家立业,你家小子怎么反过来了。”一个贵妇人笑道:“我倒是认识几个好人家的姑娘,回头就带去给你瞧瞧?”
还带上门去瞧,这都成什么了?贾敏忙说道:“未出阁的女孩儿都是尊贵的,何必带上门去,你只悄悄告诉我,回头我自然谢你。”
看着母亲与别人谈论着这些,黛玉觉得十分无趣,正想着寻一个安静角落里待着去,就听赵太太说道:“瞧我一时高兴,竟忘了,小孩子听我们说这些干什么,后头她们姊妹们正在那里玩呢,有京里样式正时兴的七巧板九连环,快带姑娘到那里去吧。”说完,就有个丫鬟站了出来,那就是带路的了。
黛玉看了看贾敏,在征得母亲同意之后,这才行了一礼,跟着那丫鬟去了。
众人看在眼里,不由得对贾敏赞叹道:“瞧着府上的规矩严,你这丫头与别家不同,倒是懂事的很。”
“哪里就值得这么夸她,之前在扬州,她父亲宠着,是散漫惯了的,”贾敏十分谦虚地说道:“还是来了京城,由宫里的柳嬷嬷管教了几天才好些。”
“听说,你家姑娘原是请了先生在家教着的?”其中一位太太说道。
“请了先生教了几年,像咱们这样的人家,谁家的孩子是个不识字的白丁?”贾敏听了这话,斟酌着说道:“虽说女孩儿家不用考状元,但是读书识字,知道些大道理,总是没有错的。”如今有些人家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还以此为荣,京城虽然暂时没有这种风气,但是就怕有心的人拿这来说事。
论出身、比夫婿,贾敏都是这一群太太中的佼佼者,她开口,自然有人附和,更何况又没有说错,今儿来的太太里面都是文官家庭,这样的家庭里面女孩儿竟然不识字岂不是个笑话?
且说黛玉跟着丫鬟去了后面,其实不过是正屋后面的水榭,中间一道长廊连着,再往后面便是一处池塘,算是小花园了。
水榭中,就见七八个小女孩三五成群地做在一处聊天,赵四姑娘作为主家,十分热情的上来打招呼,黛玉跟着贾敏也参加过几次宴会,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小姑娘,可巧今日还碰见了,至少不至于孤单。
“上次见到你就看见你那手帕上的花样挺好的,今日好像又换了一个。”一个俏丽的姑娘说道。
这人黛玉是认识的,是李侍郎的千金,见她对自己的手帕感兴趣,黛玉十分大方的把手帕展示了出来,道:“这上面绣的是杜鹃花,前儿在我们家院子里正好瞧见了,就画了个花样子,绣出来倒也好看。”
“倒是与你今日穿的衣裳相配。”李小姐笑道。
黛玉今儿穿的是粉色缎织绣杜鹃对襟罗裙,显得人十分娇嫩可爱。这般年纪的女孩儿,正是爱俏的时候,众人见黛玉身上的花样是京城没见过的,有些好奇,就围在一处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黛玉身上的衣服用的衣料都是从南边带来的,在京城算是少数,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黛玉也认识不少好东西,一时之间,大家都围着黛玉说笑起来,这倒是有点喧宾夺主的架势。
赵四小姐揉了揉手里的帕子,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本是姨娘生的,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儿,所以赵大人十分疼爱,赵太太待她也如亲女一般,可以说是被捧着长大的。
但是她姨娘是个有见识的,知道管家处事这方面自己教不了女儿,所以经常向赵大人吹枕边风,凡有宴请,赵四小姐都会跟着赵太太出去,见见世面,多多结识些姑娘小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也挺好的。
原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家世,彼此之间相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新来的这个黛玉却有些不一样,还是方才身边的丫鬟从前面打听来的,官宦世家的嫡出小姐,国公府的外孙女,父兄俱在朝为官,且身居要职。
看看身上穿的衣裳、戴的首饰,就知道黛玉在家是千娇百爱的长大,这样一对比,赵四姑娘懂得了此刻自己的心情,叫失落。
正巧,丫鬟们过来换茶水,赵四姑娘趁机说道:“说了这么久,肯定口渴了吧?快来尝尝,这是我特意叫丫鬟们泡的云南白茶。”
黛玉被这么多人围着,本就有些不适应,见赵四过来,趁机走了出来,借着喝茶的功夫,偷偷松了一口气。
“秀月姐姐已经定了亲,下次见面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李家小姐说道。
话音刚落,众人不免都看向一人,黛玉看着那女孩儿面色羞红,猜想那定是秀月姑娘了。对于婚事,黛玉还小,没感觉,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哥哥林瑜的婚事了。
一想到自己的亲亲好哥哥竟然会被别人退亲,引得外人嘲笑,黛玉简直不能忍受。
又听她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新郎,“听我母亲说,那人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已然过了科考,就等着吏部分配差事了。”
“年纪轻轻就能考中,倒是不错的。”
像她们这样的文官清流家庭,大多数都是这样过来的,十年寒窗,不知多少人苦读几十年还是个童生,那人能一举中第,不知胜过多少人去。
赵四姑娘听了这话,眼骨碌一转,随即笑道:“若论今年的科举,这必然要提到林妹妹的哥哥了,都说江东子弟多才俊,林家哥哥在扬州时就颇有才名,那会儿春闱游街时,外面都讨论了好一阵子呢。”
黛玉笑了笑,道:“我那会儿还在扬州,倒是不知道那时的场景,科举三年一次,多少读书人都在,想必是热闹的。”
“只是可惜得很,好好的,婚事怎么就不顺呢?”赵四姑娘话锋一转,叹了口气,道:“听说是八字不合,是真的吗?”
众人听了这话,纷纷看向黛玉。倒是看不出来,这些姑娘小小的年纪,竟然与那些官太太们一样,都爱打听这些豪门密闻,可见爱八卦不分年纪大小啊。
“柳家老太太最是敬奉神佛,她老人家年纪大了,疼爱小辈,知道白马寺算出的卦象时,还不信,最后又去了法门寺,两家卦象都是一样的,也不得不信。”贾敏一早就告诉过黛玉,按照两家人串通好的说辞,黛玉说道:“也不好违背老人家的意愿,好在没有下定,也不算什么。”
“话可不能这么说,”赵四姑娘继续说道:“好好的突然退亲,知道的没当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另有什么隐情呢。”
隐情?被退亲的往往都是说嘴的由头,再加上林瑜又是朝廷新人,当时备受瞩目,好端端的婚事没了,人们往往会更加把矛头对上他,这也是贾敏为什么这么生气的原因。
比起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人们往往更愿意看到肮脏的一面,就像野史远远比正史传播的更广。
面对四周若有若无的窃窃私语,黛玉选择直面问题,反问道:“隐情?赵姐姐以为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赵四姑娘年纪也不大,万万没想到黛玉会这么说,也不敢直接说出口得罪了她去,一时有些语塞。
“家父与柳大人同朝为官,两家虽结不成亲家,但往日的交情还在,依旧是故友,”黛玉不紧不慢、晓之以情地说道:“娘亲常说,女儿家名声要紧,男孩儿却不同,天高海阔任尔飞翔,退亲一事,说到底,吃亏的总是女孩儿,想来,大家应该感同身受才是。”
一番话,说得众人若有所思,不由自主地纷纷点头。
黛玉继续说道:“所以,为了柳家姐姐的名声着想,这事儿以后还是别提了。”
“是啊是啊,”李姑娘说道:“法门寺是皇家寺庙,最是灵验,连宫里的太后皇后娘娘都去拜佛,想来这卦象是错不了的,倒是可惜了。”
“这有什么好可惜的,”翰林家的小姐钱姑娘笑道:“月老牵的红线错不了,就像戏文里唱的一样,有情人总会相逢,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姻缘等着他们呢。”
众人打着哈哈,把这事儿混了过去。
因离得远,女孩儿这边的官司太太们如何知道,看着心不在焉的贾敏,赵太太实在忍不住,取笑道:“好啦,这才过去多久,你就往那边看来四五回了,放心,在我家还能委屈了闺女不成?那么多丫鬟婆子围着呢。”
“你如今儿孙满堂,自然有闲心来打趣我,”贾敏笑了笑:“那爷俩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就剩我们母女两个相依为命,可不得看紧些。”
“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瞻前顾后起来,”赵太太摇摇头,道:“哪儿有一点国公府四小姐的风采,我才回京城几天,可没少听见你们府里的闲话。”
“经历了这么多,谁还能有少年时的心性。”贾敏拿着帕子抵了抵鼻尖,回头撇了一眼那几位贵太太,道:“若是依着我从前的性子,早就顶回去了,只是我家老爷在南边做的那份差事,我少不得要为他考虑些。”
赵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一家子整整齐齐地过来了,没想到最后却是各奔东西。”
“可不是,”想到远在西北的林瑜,贾敏的心就难受得紧,道:“只是可怜我的瑜哥儿,被人退了亲事不说,也不知将来如何。”
“行了,说你两句还装上了。”赵太太有意活跃气氛,道:“你家瑜哥儿是怎么去的?那是陛下亲口说的,要锻炼年轻人,这是要刻意栽培,只要好好做事,总有回来的一天。”
“可是你家老爷听到了什么风声?”贾敏听她这么说,就多问了这么一句。
“我正要告诉你呢,”赵太太笑道:“我们本家有个同族,旧年被分到西北,一呆就是几十年,知道你儿子到了那边,我们老爷就去问过,一切都好,听说四王爷还把人带在身边,想来是无碍的。”
“阿弥陀佛,”贾敏听了这话,喜得双手合十,道:“如此我也放心了,真真是多谢你了。”
“我本是一小门户出身,你是国公府大小姐,”赵太太坐在贾敏身旁,回忆着往事道:“当初因着一碗漱口的薄荷茶水,我没少被人嘲笑,还是你为我出言相助,万没想到日后交情会如此之深,之前都是你照顾我,日后我要多顾你些才是。”
贾敏眼圈微红,握着赵太太的手,道:“好姐姐,我领你这份情,日后还盼你有空过来多与我说说话才是。”
赵太太拍了拍贾敏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