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镇是一个小镇子,镇子小,拢共才一两千人。人少,邻里之间自然相互熟悉。所以大家很容易发现镇子上出现的新面孔。
阿拣正是其中一个。
阿拣是从东省逃来的,到江宁时整个人蓬头垢面的,分不出样貌好赖。只那一双大眼让人印象深刻。每与那双眼睛对视时,便觉得像是见了野草,即使有苦有难,春风又能使之生。
刘大娘就是在集市上发现阿拣的,阿拣当时正在一处卖猪肉的小摊旁跟老板说着什么,只见那老板忽然挥起手来,竟要打人!
刘大娘见状,忙声喊道:“小丫头,小丫头,过来……”
阿拣寻声望了过来,见是一妇人一眼不眨地盯着自己,便回身问道:“叫我吗?”
“是呢,叫你呢,快来——”刘大娘殷切地答。
阿拣闻言走向刘大娘,睁着她那双滴溜溜的大眼奇怪地问:“大娘可有什么事?”
刘大娘左手抱着右手,满脸心疼地说:“我能有什么事儿,就是看你浑身太潦草,觉得你大约是遭了难,这才多嘴的……”
“原是在关心我”阿拣心里想着。
“我原是东省的,如今东省魔修祸乱,家里都遭了难,爹妈豁出命来才保了我,一路北上到了这里——”阿拣倒不不隐瞒,把家底掏了个干净。
刘大娘一听,心里止不住地怜惜,怪自己提这一遭:“罪过罪过,是我的不是,勾起你的伤心事来了。你这丫头倒是可怜,可愿随我回家,喝口热汤,收拾收拾?”
阿拣听完这话却呆愣在了那里,当她反应过来时,已经不自觉随着刘大娘走了一段,许是觉得此时再拒绝倒显得矫情了,便没有吭声,低头跟着刘大娘的步子走。
刘大娘孀居已久,老头子去世时也没给她留下一儿半女,自己孤身一人过了大半辈子,邻里见她今日居然领了个丫头回来,忍不住指指点点地,好不好奇。只那李家嫂子胆子大,扯着嗓子嚷:“张家的,怎么出去一趟还领了个小乞丐回来呀?”
刘大娘带着小丫头往家里走,听见这话倒也不着恼“这丫头身世惨的咧,人老了,看不得这些,毕竟是个小丫头,照顾照顾……”
李家嫂子听了这话,右手手心朝下那么一摆,拉长声音,“哎呦——”,故作震惊嚷嚷着,“看看——看看——看看——还是咱们刘大嫂子人心善呢!见人就往家里领。”
刘大娘似是听见了,又似是没听见。可阿拣却有了反应,她扭过脸去,与那巷子口嚷嚷的妇人对视,只看着,并不说话。
“呸,看什么呢小乞丐,再看把你扔到大街上去。”李家嫂子不快地骂道。
李家嫂子话音还未落,就听到刘大娘在前面催促:“丫头,过来。”
待阿拣走近,刘大娘一边开院门一边叮嘱:“这巷子里闲人多,你不用理她们,随便她们怎么说。”
阿拣应声。
跟着刘大娘进了院子,就知道院子随主人,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看着并不潦草。
这院子没有那么多讲究,除了正房墙边儿种了些蔬菜,和门口种作影壁的一排竹子外加院子里摆放的石桌石凳,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
大娘喜欢竹子。
阿拣心想。
不过这院子里屋子倒是多,还有些屋子上着锁,却不知屋里是放什么的。
刘大娘指着石凳,张口道:“你先坐在这儿休息一下,我去拿个火石,烧上一盆热水,让你好好梳洗一下。”
阿拣并不知刘大娘嘴里说的火石是什么,只以为是个什么烧水的东西,不过她并没有问,只点了点头,乖乖坐在那石凳上等着。
不一会儿,只见刘大娘从堂屋里出来,一手提着一个巴掌大的褐色的布袋子,一手拿着钥匙,递给阿拣。“给,丫头你拿着钥匙把这间屋门打开,这是我平时洗澡用的屋子,你不嫌弃的话就在这屋子里洗吧。”腾出来的手指着离大门最近的那间屋子。
阿拣拿钥匙开了锁,推开房门,跟在刘大娘身后走进去。只见这屋子里空荡荡的,中间的大木桶是空的,旁边的架子上什么也没有,还没来得及惊奇,就听见刘大娘说:“我平日里都是一个人过,怎么简单怎么来,让你见笑了。”
阿拣点点头,并不作声。
刘大娘从开始就看出来这丫头木讷,因此没有听到回应也不生气。手上始终忙碌着,先是从袋子里拿出一个蓝色的球,刚放进桶里,就涌出水来,球竟然还浮在水上。刘大娘注意到了阿拣看到这球的奇怪,料想她没见过,于是边动作边解释:“这东西叫水石,是青阳派的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是这些年才用上,有了这东西我们家家户户用水方便了许多,不用像早些年还得去打水。还有一个叫火石,放在水里一会儿水就热了。”
呼吸间,水就要漫出来了,刘大娘赶紧拿出来蓝球,换了红色的放上去。只见红色的球放在水里待了不过两息,就已热气氤氲。
刘大娘赶紧又收了红球,转身跟阿拣说:“快洗吧,我去给你拿些换洗的衣服,不过都是些旧衣服了,你可千万别嫌弃。”
阿拣又只是点点头,然后就作势脱衣服。可又想起来刘大娘一会还要来给她送衣服,才安静地等在一旁,并不动弹。
刘大娘给阿拣拿的衣服看起来不像是农家妇常穿的。料子柔软,颜色也很鲜丽,看着并不像是寡居老妇会穿的衣服。
阿拣洗完换上这身出来,刘大娘恍惚了一瞬,竟是要哭出来。
阿拣见状,蹙眉问:“大娘可是不乐意?我这就换下这身儿。”
“不是不是,没有不乐意,只是看见你穿这身儿衣裳,倒好像我那早夭的女儿回来了似的。唉,大概是你俩长得有些像的缘故。”
阿拣颜色并不出众,但细细琢磨,也能从中品出些与众不同来。尤其是与人对视的时候,细眉微微上挑,双瞳张开,就这么凝视着,便觉得时空都慢了下来。若是能再对着你笑一下,哪里又称不上是一个佳人呢?
刘大娘有些遗憾地摇摇头,“若我那姑娘还在,个头也跟你差不多高了……”
阿拣倒是没想那么多,不过她知道,要是这刘大娘觉得不妥,自己就得脱下来换了去。得了别人的恩惠,不能不识趣。
随后刘大娘带阿拣去了西侧厢房,是刚刚刘大娘趁阿拣沐浴时收拾出来的屋子,交代妥帖后,便都安置休息了。
翌日清晨,刘大娘早早就要来唤阿拣。谁知阿拣已经收拾停当,刘大娘推开屋门时,就看见阿拣正坐在院中石凳上发呆。
“丫头你怎么起这么早呢?”刘大娘一大早的也是活力十足,张开嗓子唤阿拣。
“是早前在家中养的习惯了,爹娘不允我偷懒,说姑娘家的偷懒,以后是要遭罪的。”阿拣回复的一板一眼。
“那都是你爹妈心疼你呢。”刘大娘笑道。
两人都起了个大早,也没辜负晨光。
刘大娘稍微动作,就准备出了两人早上要吃的东西,阿拣也在一旁打下手。吃过早饭,刘大娘该去上工了,略略与阿拣交代了两句,人就走了。
日暮时分,巷口的李家嫂子正闲坐在家门口摘菜,看见刘大娘怀里揣着,手里掂着,满满当当的,热心开口提点道:
“哟,张家的,怎么不让那丫头给你拿啊,这么多东西呢,多重啊,可着劲儿用那小傻子呗。”
张家嫂子一向嘴上难听。
“摘菜呐,妹子。那丫头在家里干活儿呢,我家里天天大事儿没有,小事儿不断的,不会闲了她。”刘大娘嘴里说着,脚下并不停,“回去收拾东西了啊……”
“诶……”李家嫂子的回应被留在了身后。
刘大娘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副忙碌的身影,“丫头,别忙了,来看看大娘给你买的东西。”
阿拣闻声,停下手上砍柴的动作,抬起头来,默然看着刘大娘,并不挪动。
“快来啊,买了好多东西呢。你快来看看,看看喜欢哪个颜色,大娘给你做衣裳。”刘大娘又招呼了一遍,不过脚下仍是未停,径直进了堂屋,把东西放置在桌子上。
“快过来……”
这丫头这才抬腿,从琐碎的家务活中起身,又好好规整了自己的衣裳,往堂屋走去。
“你看这个,这个料子适合做里衣,这颜色素气不扎眼,料子也不磨人……还有这个,这个料子适合做裤子,靛青色重,平时要做些什么也不容易弄脏了它……这个,还有这个,这个料子你摸摸,是不是很舒服,用它给你做个上衣。料子都是好料子,就是颜色有点儿不太活泼,你可别嫌弃……”说着说着,刘大娘自己却羞红了脸。
“多谢大娘,阿拣人迟钝,还嘴笨不会说话,但大娘的心意阿拣铭记于心,无以为报。”终于,这丫头开口说话了。
目光也从那堆料子转向刘大娘,那没有言之于口的感激之意快要从那双眸子里溢出来了。
刘大娘听见这话,看着眉眼快要落泪的阿拣,再也忍不住感叹道:“你这丫头,这么见外干什么。说起来老婆子我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只是苦命人可怜苦命人罢了……”
从东省一路逃过来,若说没有碰到善心人,那是假的,可阿拣还是第一次遇到像刘大娘一样心善的人。不仅把她带回家,给她安稳住处,还待她这么好,给她安置衣物。
自爹娘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对自己这般好、这般体贴关心了……
“要给刘大娘也立一个长生牌位的”阿拣心想。
阿拣正是其中一个。
阿拣是从东省逃来的,到江宁时整个人蓬头垢面的,分不出样貌好赖。只那一双大眼让人印象深刻。每与那双眼睛对视时,便觉得像是见了野草,即使有苦有难,春风又能使之生。
刘大娘就是在集市上发现阿拣的,阿拣当时正在一处卖猪肉的小摊旁跟老板说着什么,只见那老板忽然挥起手来,竟要打人!
刘大娘见状,忙声喊道:“小丫头,小丫头,过来……”
阿拣寻声望了过来,见是一妇人一眼不眨地盯着自己,便回身问道:“叫我吗?”
“是呢,叫你呢,快来——”刘大娘殷切地答。
阿拣闻言走向刘大娘,睁着她那双滴溜溜的大眼奇怪地问:“大娘可有什么事?”
刘大娘左手抱着右手,满脸心疼地说:“我能有什么事儿,就是看你浑身太潦草,觉得你大约是遭了难,这才多嘴的……”
“原是在关心我”阿拣心里想着。
“我原是东省的,如今东省魔修祸乱,家里都遭了难,爹妈豁出命来才保了我,一路北上到了这里——”阿拣倒不不隐瞒,把家底掏了个干净。
刘大娘一听,心里止不住地怜惜,怪自己提这一遭:“罪过罪过,是我的不是,勾起你的伤心事来了。你这丫头倒是可怜,可愿随我回家,喝口热汤,收拾收拾?”
阿拣听完这话却呆愣在了那里,当她反应过来时,已经不自觉随着刘大娘走了一段,许是觉得此时再拒绝倒显得矫情了,便没有吭声,低头跟着刘大娘的步子走。
刘大娘孀居已久,老头子去世时也没给她留下一儿半女,自己孤身一人过了大半辈子,邻里见她今日居然领了个丫头回来,忍不住指指点点地,好不好奇。只那李家嫂子胆子大,扯着嗓子嚷:“张家的,怎么出去一趟还领了个小乞丐回来呀?”
刘大娘带着小丫头往家里走,听见这话倒也不着恼“这丫头身世惨的咧,人老了,看不得这些,毕竟是个小丫头,照顾照顾……”
李家嫂子听了这话,右手手心朝下那么一摆,拉长声音,“哎呦——”,故作震惊嚷嚷着,“看看——看看——看看——还是咱们刘大嫂子人心善呢!见人就往家里领。”
刘大娘似是听见了,又似是没听见。可阿拣却有了反应,她扭过脸去,与那巷子口嚷嚷的妇人对视,只看着,并不说话。
“呸,看什么呢小乞丐,再看把你扔到大街上去。”李家嫂子不快地骂道。
李家嫂子话音还未落,就听到刘大娘在前面催促:“丫头,过来。”
待阿拣走近,刘大娘一边开院门一边叮嘱:“这巷子里闲人多,你不用理她们,随便她们怎么说。”
阿拣应声。
跟着刘大娘进了院子,就知道院子随主人,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看着并不潦草。
这院子没有那么多讲究,除了正房墙边儿种了些蔬菜,和门口种作影壁的一排竹子外加院子里摆放的石桌石凳,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
大娘喜欢竹子。
阿拣心想。
不过这院子里屋子倒是多,还有些屋子上着锁,却不知屋里是放什么的。
刘大娘指着石凳,张口道:“你先坐在这儿休息一下,我去拿个火石,烧上一盆热水,让你好好梳洗一下。”
阿拣并不知刘大娘嘴里说的火石是什么,只以为是个什么烧水的东西,不过她并没有问,只点了点头,乖乖坐在那石凳上等着。
不一会儿,只见刘大娘从堂屋里出来,一手提着一个巴掌大的褐色的布袋子,一手拿着钥匙,递给阿拣。“给,丫头你拿着钥匙把这间屋门打开,这是我平时洗澡用的屋子,你不嫌弃的话就在这屋子里洗吧。”腾出来的手指着离大门最近的那间屋子。
阿拣拿钥匙开了锁,推开房门,跟在刘大娘身后走进去。只见这屋子里空荡荡的,中间的大木桶是空的,旁边的架子上什么也没有,还没来得及惊奇,就听见刘大娘说:“我平日里都是一个人过,怎么简单怎么来,让你见笑了。”
阿拣点点头,并不作声。
刘大娘从开始就看出来这丫头木讷,因此没有听到回应也不生气。手上始终忙碌着,先是从袋子里拿出一个蓝色的球,刚放进桶里,就涌出水来,球竟然还浮在水上。刘大娘注意到了阿拣看到这球的奇怪,料想她没见过,于是边动作边解释:“这东西叫水石,是青阳派的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是这些年才用上,有了这东西我们家家户户用水方便了许多,不用像早些年还得去打水。还有一个叫火石,放在水里一会儿水就热了。”
呼吸间,水就要漫出来了,刘大娘赶紧拿出来蓝球,换了红色的放上去。只见红色的球放在水里待了不过两息,就已热气氤氲。
刘大娘赶紧又收了红球,转身跟阿拣说:“快洗吧,我去给你拿些换洗的衣服,不过都是些旧衣服了,你可千万别嫌弃。”
阿拣又只是点点头,然后就作势脱衣服。可又想起来刘大娘一会还要来给她送衣服,才安静地等在一旁,并不动弹。
刘大娘给阿拣拿的衣服看起来不像是农家妇常穿的。料子柔软,颜色也很鲜丽,看着并不像是寡居老妇会穿的衣服。
阿拣洗完换上这身出来,刘大娘恍惚了一瞬,竟是要哭出来。
阿拣见状,蹙眉问:“大娘可是不乐意?我这就换下这身儿。”
“不是不是,没有不乐意,只是看见你穿这身儿衣裳,倒好像我那早夭的女儿回来了似的。唉,大概是你俩长得有些像的缘故。”
阿拣颜色并不出众,但细细琢磨,也能从中品出些与众不同来。尤其是与人对视的时候,细眉微微上挑,双瞳张开,就这么凝视着,便觉得时空都慢了下来。若是能再对着你笑一下,哪里又称不上是一个佳人呢?
刘大娘有些遗憾地摇摇头,“若我那姑娘还在,个头也跟你差不多高了……”
阿拣倒是没想那么多,不过她知道,要是这刘大娘觉得不妥,自己就得脱下来换了去。得了别人的恩惠,不能不识趣。
随后刘大娘带阿拣去了西侧厢房,是刚刚刘大娘趁阿拣沐浴时收拾出来的屋子,交代妥帖后,便都安置休息了。
翌日清晨,刘大娘早早就要来唤阿拣。谁知阿拣已经收拾停当,刘大娘推开屋门时,就看见阿拣正坐在院中石凳上发呆。
“丫头你怎么起这么早呢?”刘大娘一大早的也是活力十足,张开嗓子唤阿拣。
“是早前在家中养的习惯了,爹娘不允我偷懒,说姑娘家的偷懒,以后是要遭罪的。”阿拣回复的一板一眼。
“那都是你爹妈心疼你呢。”刘大娘笑道。
两人都起了个大早,也没辜负晨光。
刘大娘稍微动作,就准备出了两人早上要吃的东西,阿拣也在一旁打下手。吃过早饭,刘大娘该去上工了,略略与阿拣交代了两句,人就走了。
日暮时分,巷口的李家嫂子正闲坐在家门口摘菜,看见刘大娘怀里揣着,手里掂着,满满当当的,热心开口提点道:
“哟,张家的,怎么不让那丫头给你拿啊,这么多东西呢,多重啊,可着劲儿用那小傻子呗。”
张家嫂子一向嘴上难听。
“摘菜呐,妹子。那丫头在家里干活儿呢,我家里天天大事儿没有,小事儿不断的,不会闲了她。”刘大娘嘴里说着,脚下并不停,“回去收拾东西了啊……”
“诶……”李家嫂子的回应被留在了身后。
刘大娘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副忙碌的身影,“丫头,别忙了,来看看大娘给你买的东西。”
阿拣闻声,停下手上砍柴的动作,抬起头来,默然看着刘大娘,并不挪动。
“快来啊,买了好多东西呢。你快来看看,看看喜欢哪个颜色,大娘给你做衣裳。”刘大娘又招呼了一遍,不过脚下仍是未停,径直进了堂屋,把东西放置在桌子上。
“快过来……”
这丫头这才抬腿,从琐碎的家务活中起身,又好好规整了自己的衣裳,往堂屋走去。
“你看这个,这个料子适合做里衣,这颜色素气不扎眼,料子也不磨人……还有这个,这个料子适合做裤子,靛青色重,平时要做些什么也不容易弄脏了它……这个,还有这个,这个料子你摸摸,是不是很舒服,用它给你做个上衣。料子都是好料子,就是颜色有点儿不太活泼,你可别嫌弃……”说着说着,刘大娘自己却羞红了脸。
“多谢大娘,阿拣人迟钝,还嘴笨不会说话,但大娘的心意阿拣铭记于心,无以为报。”终于,这丫头开口说话了。
目光也从那堆料子转向刘大娘,那没有言之于口的感激之意快要从那双眸子里溢出来了。
刘大娘听见这话,看着眉眼快要落泪的阿拣,再也忍不住感叹道:“你这丫头,这么见外干什么。说起来老婆子我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只是苦命人可怜苦命人罢了……”
从东省一路逃过来,若说没有碰到善心人,那是假的,可阿拣还是第一次遇到像刘大娘一样心善的人。不仅把她带回家,给她安稳住处,还待她这么好,给她安置衣物。
自爹娘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对自己这般好、这般体贴关心了……
“要给刘大娘也立一个长生牌位的”阿拣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