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东乡保正所李家庄院。
刘满户从她姐的宅舍里出来,忍不住的心下直叹。
他姐姐这个正头夫人,完完全全已经成了个名号,自顾不暇。想要通过他姐这里去缓和与李保正的关系,乃至求他给自己偏帮好处,已经是没一点指望的了。
要不然他早就可以凭着李保正牵线搭桥,找到些官势户,把自己那些地挂出去免了税赋,也不用等到王景禹这样的无丁户。
不论如何,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那王家大郎都已经应了,他就是豁出去老脸也要把这事儿办成!
他一咬牙,最后下定了决心,出了李宅,置下了些礼,抬腿往县城贯儿巷秋娘子的那处三进院落去了。
李茅今日难得在晚间从县城贯儿巷回了东乡李宅,原是因为两日前,乡里老宅刘氏遣了老女使来,在衙门口从隅中一直侯到他午时办完事出衙。
显然是刘氏是拼着事后挨自己的骂,也要女使无论如何传到话给他。
顾念着到底这是在衙门口,李茅还是耐着性子听了那女使的话。
至于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听老女使磕磕巴巴说完,原是刘氏要请他给小舅子刘满户办田产寄户,请他明日能回一趟宅。
而刘满户选的寄田对象,就是那个他亲自帮衬着给办下了无丁户,之后曾有心招揽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双满村王家大郎。
东乡的宅子他也有小一个月没回去过了。
思及此,他冲老女使哼了声:“嗯。叫刘氏把头脸好好拾掇拾掇,没得叫我看见了扫兴。”
那女使早习惯了这样的说辞,自不敢有什么违逆。只知他竟然真的应了,便千恩万谢的去了。
李茅乘了秋娘处的马车,回到东乡李宅,却没想到,一进门就看见那老鹌鹑似的刘氏,不知因为什么发了火,拎了一把扫帚,扶着腰腿,磕绊的追着刘满户打。
刘氏一张脸哭的口鼻模糊,嘴里还在不清不楚的骂着:“你个黑了心肝的……亏我还为了你的事那般不要脸面求他……你竟然……竟然去给那外面来的野货送礼……白眼狼啊你……我不活了我!”
刘满户四十岁的人了,这般被追着打也有些挂不住,脸红脖子粗的。
只抱着头脸到处蹿着躲打,却也并不顶嘴,任那刘氏一声声气短的骂着。
他慌不择路,狼狈的跳过二道门,迎面就见到了站在门口的李茅。
只见李茅那张黑红的脸上带着愠怒,显然是听到了他老姐方才那些诨话,心下正着恼。
闷着头一直躲的刘满户忙定了下来,一转身反握住又要抽到自己身上的扫帚。
余光撇了眼李茅:“那个,老姐啊,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你怎么能说人家是野货呢!我刘满户以前也是没见过世面,昨天去拜了秋娘子,才算是开了眼哪!那说书人嘴里那词儿,这才知道,什么知情懂礼,闭月羞花,原来就是这样的!”
“老姐,要我说,你早该把人家接到家里,能帮着你一起照顾好姐夫不说,你也能和人家学一学哩!”
那刘氏本就是气喘不匀,听了刘满户这话,又骤然看见被刘满户的话讨好到的李茅。
李茅听人夸耀秋娘,忍不住面有得色,打量着刘氏的眼神却带着毫不掩饰的厌弃。
刘氏一闭眼,昏了过去。
刘满户觑着李茅神色,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让他十分受用。
他小声的嘱咐刘氏的女使照看好人,便不再管他昏过去的老姐,自己堆着笑一溜跟在李保正身后进了正厅。
·
这日大早,除了吃早餐兼取农具下地干活的牛二,第二个迈进王家小院的,就是刘满户。
与刘满户一起到的,还有临南县东乡的乡书手。
刘满户带着几分刻意的喜形于色,刚拐进小院,就热络的唤:“王家大侄,好消息好消息啊!”
又见王陈氏也在院里收拾碗筷,忙笑着道:“嫂子早啊,嫂子现在身子是大好了,想必大郎他爹若知道了,必然要高兴的紧哇!”
王母没接他的话,一手指了指王景禹左侧的木条凳:“有事坐下说吧。”
刘满户本就是虚客套,笑呵呵的走过来,拿出一沓加了东乡都保私印的约书放到王景禹面前。
邀功似的得意:“大侄啊,事儿我办成了!”
他手指着两页纸最后的签字画押处,“喏,只要你和你娘在这里签了字,以后每年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从我三十五亩地白得两石多去谷的麦子!”
王景禹露出些惊喜,捡起协议书:“这就成了?”
“可不嘛,我这两天在乡里县里差点跑断了腿,就为了这事儿!你看看,没问题就签个字画个押,咱这就全妥了,就等着秋后收粮食吧!”
像是怕自己催的太急太明显,刘满户又补充:“我知道大侄子现在是读书人,识文断字的,但咱这规矩就是这样,要有乡书手做见证。你慢慢看,看好了再签,有不明白的就提,老林都给你解释。”
王景禹看了眼今天来的乡书手,正是纳赋当天跟着李保正来双满村的那一位。
乡书手点了头应和刘满户的话,王景禹微笑回礼:“有劳林叔了。”
两页薄纸不过二百字,他看的速度远比刘满户和乡书手以为的快,在刘满户说话间已经扫完。
当然,也比刘满户以为的更容易的看出来这里面的门道。
他像是细细阅读协议内容,手指顺着阅读的进度在纸间行进,然后,在写着田亩等级和粮产分成数目的位置停顿了下来。
上面写的是:“刘满户户下渠子西田十五亩、南地田九亩、北头长地子田十一亩寄于王家名下,按一亩旱田省一斗五升秋苗,再各自五五分成法计,由刘满户向王家年交两石六斗去谷麦粒。”
王景禹手指落在这个位置,几番反复。
刘满户心下一沉,有些不安的看了眼同来的乡书手。
这件事,对初听此事之人来说,一年啥也不干,就能成石的白拿粮食,自是大的很的好处。
喜不自胜之下,不暇多想,可不就签下了?
一时哪还会想到,与他签契书之人,又究竟能得到多少得好处?
刘满户敢如此订下这般契约条文,只将秋苗所节省的麦子分与王景禹一半,就是赌这小子年幼,许多关节并不能想的清楚。
对于乡间这种从来只流于私底下的交易,没有打听的路子。
果然,只见王景禹终于抬起头,望着两个刘满户和乡书手,手指仍然指着“两石六斗去谷麦粒”的地方,确认道:“我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每年得这两石六斗去谷的麦粒?”
刘满户见他原来是纠结这个,哈哈笑了起来:“真的,当然是真的了大侄子!你刘叔我向来吐一句话就是一个钉子。”
怪不得当初找他商量这事的时候,这王家大郎显然毫不在意,原来是根本不相信有这种可以不劳而获的好事!
到底还是太年轻,嫩着呢啊!
王景禹像得到了保证,又直白的问乡书手:“那我再多找些人这样转让土地,岂不是可以一直什么也不做,就有数不清的粮食送上门?”
乡书手心里好笑,理是这么个理。
但你一个乡野小子,衙里又没人,就这一单都要被人坑蒙拐骗个不轻,还想要数不清的粮食送上门,不是做梦呢嘛!
但此时他仍然耐心的配合刘满户办今日的事:“可不是嘛。”
刘满户心情一好,忍不住稍稍推心置腹一把,当然也为了继续哄王家大郎。
他道:“大侄子想的不错!”
“叔就同你讲,咱们县里那些有着官势户身份的人家,有谁还满头黄土的去种地织布,可不都是这么坐收渔利吗?从不事劳作,却日日吃喝不愁,穿金戴银,自有数不清的好处送上门。”
“你再想想我姐夫他们,这才是人上人的生活!”
刘满户说完这些,忍不住也面露向往。
王景禹点点头,口中念念有词:“坐收渔利,人上人……”
刘满户见差不多了,示意乡书手取出自备的笔墨和印泥,研磨蘸笔递给了王景禹。
王景禹却不急着摁手印,又问:“可依小子所知,刘户长你办这一遭寄田,所得的好处,可不止省下了秋苗粮赋这一项吧?”
刘满户万万没想到,方才还连那两石粮都不敢相信的王景禹,这一转神的功夫,便不知足起来,嫌少了!
“这……”
的确,相比起其他的好处,这省下的粮赋算是小数了。
可刘满户却不情愿再让利:“你看,大侄子……”
王景禹打断他:“省的秋苗不要五五分,旱地一亩三斗,全部归我。夏税所省下的钱和布,我也都要。”
刘满户垮下脸色。
这小子竟敢……比县里私下寄田的常例还多要了三分!
就连夏税所能省下的,他竟也全要了!
王景禹道:“刘户长想必清楚的很,你究竟能从这事上得到多少好处。我提的条件可称不上过分,成或不成,便看刘户长了。”
“我也不急。毕竟,没了你刘户长,将来还有那马户长赵户长什么的,数不清的好处,都要送上我王家大门呢。”
刘满户从她姐的宅舍里出来,忍不住的心下直叹。
他姐姐这个正头夫人,完完全全已经成了个名号,自顾不暇。想要通过他姐这里去缓和与李保正的关系,乃至求他给自己偏帮好处,已经是没一点指望的了。
要不然他早就可以凭着李保正牵线搭桥,找到些官势户,把自己那些地挂出去免了税赋,也不用等到王景禹这样的无丁户。
不论如何,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那王家大郎都已经应了,他就是豁出去老脸也要把这事儿办成!
他一咬牙,最后下定了决心,出了李宅,置下了些礼,抬腿往县城贯儿巷秋娘子的那处三进院落去了。
李茅今日难得在晚间从县城贯儿巷回了东乡李宅,原是因为两日前,乡里老宅刘氏遣了老女使来,在衙门口从隅中一直侯到他午时办完事出衙。
显然是刘氏是拼着事后挨自己的骂,也要女使无论如何传到话给他。
顾念着到底这是在衙门口,李茅还是耐着性子听了那女使的话。
至于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听老女使磕磕巴巴说完,原是刘氏要请他给小舅子刘满户办田产寄户,请他明日能回一趟宅。
而刘满户选的寄田对象,就是那个他亲自帮衬着给办下了无丁户,之后曾有心招揽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双满村王家大郎。
东乡的宅子他也有小一个月没回去过了。
思及此,他冲老女使哼了声:“嗯。叫刘氏把头脸好好拾掇拾掇,没得叫我看见了扫兴。”
那女使早习惯了这样的说辞,自不敢有什么违逆。只知他竟然真的应了,便千恩万谢的去了。
李茅乘了秋娘处的马车,回到东乡李宅,却没想到,一进门就看见那老鹌鹑似的刘氏,不知因为什么发了火,拎了一把扫帚,扶着腰腿,磕绊的追着刘满户打。
刘氏一张脸哭的口鼻模糊,嘴里还在不清不楚的骂着:“你个黑了心肝的……亏我还为了你的事那般不要脸面求他……你竟然……竟然去给那外面来的野货送礼……白眼狼啊你……我不活了我!”
刘满户四十岁的人了,这般被追着打也有些挂不住,脸红脖子粗的。
只抱着头脸到处蹿着躲打,却也并不顶嘴,任那刘氏一声声气短的骂着。
他慌不择路,狼狈的跳过二道门,迎面就见到了站在门口的李茅。
只见李茅那张黑红的脸上带着愠怒,显然是听到了他老姐方才那些诨话,心下正着恼。
闷着头一直躲的刘满户忙定了下来,一转身反握住又要抽到自己身上的扫帚。
余光撇了眼李茅:“那个,老姐啊,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你怎么能说人家是野货呢!我刘满户以前也是没见过世面,昨天去拜了秋娘子,才算是开了眼哪!那说书人嘴里那词儿,这才知道,什么知情懂礼,闭月羞花,原来就是这样的!”
“老姐,要我说,你早该把人家接到家里,能帮着你一起照顾好姐夫不说,你也能和人家学一学哩!”
那刘氏本就是气喘不匀,听了刘满户这话,又骤然看见被刘满户的话讨好到的李茅。
李茅听人夸耀秋娘,忍不住面有得色,打量着刘氏的眼神却带着毫不掩饰的厌弃。
刘氏一闭眼,昏了过去。
刘满户觑着李茅神色,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让他十分受用。
他小声的嘱咐刘氏的女使照看好人,便不再管他昏过去的老姐,自己堆着笑一溜跟在李保正身后进了正厅。
·
这日大早,除了吃早餐兼取农具下地干活的牛二,第二个迈进王家小院的,就是刘满户。
与刘满户一起到的,还有临南县东乡的乡书手。
刘满户带着几分刻意的喜形于色,刚拐进小院,就热络的唤:“王家大侄,好消息好消息啊!”
又见王陈氏也在院里收拾碗筷,忙笑着道:“嫂子早啊,嫂子现在身子是大好了,想必大郎他爹若知道了,必然要高兴的紧哇!”
王母没接他的话,一手指了指王景禹左侧的木条凳:“有事坐下说吧。”
刘满户本就是虚客套,笑呵呵的走过来,拿出一沓加了东乡都保私印的约书放到王景禹面前。
邀功似的得意:“大侄啊,事儿我办成了!”
他手指着两页纸最后的签字画押处,“喏,只要你和你娘在这里签了字,以后每年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从我三十五亩地白得两石多去谷的麦子!”
王景禹露出些惊喜,捡起协议书:“这就成了?”
“可不嘛,我这两天在乡里县里差点跑断了腿,就为了这事儿!你看看,没问题就签个字画个押,咱这就全妥了,就等着秋后收粮食吧!”
像是怕自己催的太急太明显,刘满户又补充:“我知道大侄子现在是读书人,识文断字的,但咱这规矩就是这样,要有乡书手做见证。你慢慢看,看好了再签,有不明白的就提,老林都给你解释。”
王景禹看了眼今天来的乡书手,正是纳赋当天跟着李保正来双满村的那一位。
乡书手点了头应和刘满户的话,王景禹微笑回礼:“有劳林叔了。”
两页薄纸不过二百字,他看的速度远比刘满户和乡书手以为的快,在刘满户说话间已经扫完。
当然,也比刘满户以为的更容易的看出来这里面的门道。
他像是细细阅读协议内容,手指顺着阅读的进度在纸间行进,然后,在写着田亩等级和粮产分成数目的位置停顿了下来。
上面写的是:“刘满户户下渠子西田十五亩、南地田九亩、北头长地子田十一亩寄于王家名下,按一亩旱田省一斗五升秋苗,再各自五五分成法计,由刘满户向王家年交两石六斗去谷麦粒。”
王景禹手指落在这个位置,几番反复。
刘满户心下一沉,有些不安的看了眼同来的乡书手。
这件事,对初听此事之人来说,一年啥也不干,就能成石的白拿粮食,自是大的很的好处。
喜不自胜之下,不暇多想,可不就签下了?
一时哪还会想到,与他签契书之人,又究竟能得到多少得好处?
刘满户敢如此订下这般契约条文,只将秋苗所节省的麦子分与王景禹一半,就是赌这小子年幼,许多关节并不能想的清楚。
对于乡间这种从来只流于私底下的交易,没有打听的路子。
果然,只见王景禹终于抬起头,望着两个刘满户和乡书手,手指仍然指着“两石六斗去谷麦粒”的地方,确认道:“我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每年得这两石六斗去谷的麦粒?”
刘满户见他原来是纠结这个,哈哈笑了起来:“真的,当然是真的了大侄子!你刘叔我向来吐一句话就是一个钉子。”
怪不得当初找他商量这事的时候,这王家大郎显然毫不在意,原来是根本不相信有这种可以不劳而获的好事!
到底还是太年轻,嫩着呢啊!
王景禹像得到了保证,又直白的问乡书手:“那我再多找些人这样转让土地,岂不是可以一直什么也不做,就有数不清的粮食送上门?”
乡书手心里好笑,理是这么个理。
但你一个乡野小子,衙里又没人,就这一单都要被人坑蒙拐骗个不轻,还想要数不清的粮食送上门,不是做梦呢嘛!
但此时他仍然耐心的配合刘满户办今日的事:“可不是嘛。”
刘满户心情一好,忍不住稍稍推心置腹一把,当然也为了继续哄王家大郎。
他道:“大侄子想的不错!”
“叔就同你讲,咱们县里那些有着官势户身份的人家,有谁还满头黄土的去种地织布,可不都是这么坐收渔利吗?从不事劳作,却日日吃喝不愁,穿金戴银,自有数不清的好处送上门。”
“你再想想我姐夫他们,这才是人上人的生活!”
刘满户说完这些,忍不住也面露向往。
王景禹点点头,口中念念有词:“坐收渔利,人上人……”
刘满户见差不多了,示意乡书手取出自备的笔墨和印泥,研磨蘸笔递给了王景禹。
王景禹却不急着摁手印,又问:“可依小子所知,刘户长你办这一遭寄田,所得的好处,可不止省下了秋苗粮赋这一项吧?”
刘满户万万没想到,方才还连那两石粮都不敢相信的王景禹,这一转神的功夫,便不知足起来,嫌少了!
“这……”
的确,相比起其他的好处,这省下的粮赋算是小数了。
可刘满户却不情愿再让利:“你看,大侄子……”
王景禹打断他:“省的秋苗不要五五分,旱地一亩三斗,全部归我。夏税所省下的钱和布,我也都要。”
刘满户垮下脸色。
这小子竟敢……比县里私下寄田的常例还多要了三分!
就连夏税所能省下的,他竟也全要了!
王景禹道:“刘户长想必清楚的很,你究竟能从这事上得到多少好处。我提的条件可称不上过分,成或不成,便看刘户长了。”
“我也不急。毕竟,没了你刘户长,将来还有那马户长赵户长什么的,数不清的好处,都要送上我王家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