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皇宫的人都知道,大魏未来的皇后里,将有一位姓冯。冯太后的冯。
自从冯贵人出宫养病、林贵人被按照“子贵母死”的祖制赐死,未来皇后的人选便一目了然。左昭仪冯梦华比右昭仪潇华更得太后赞赏,皇帝也待她礼重有加。虽然还没有正式封后,但已经摄六宫事。
若论宠爱,则是六宫粉黛平分秋色。
皇帝再也没有偏爱过谁。
冯左昭仪、冯右昭仪、高照容、袁贵人、罗夫人、李夫人、赵充华、郑充华等妃嫔依次轮流进御,皇帝公平地给予每个人宠爱,谁也不会少,谁也不会多。
皇帝的赏赐也整齐划一。
后宫和谐,几无纷争。因诸人所得雨露人人平等,没有争的必要。
大概也因为众人心底里知道,争亦无用。反而不如顺应皇帝的意思,做个不妒的妃嫔,讨得皇帝欢心。
皇帝于女色上十分淡薄,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前朝。太后下旨推行均田制、确立三长法,皇帝追随太后意旨,力推改革变法,以图富国强兵。至于临幸后宫,只是为了开枝散叶绵延子嗣,偶尔与妃嫔狎昵调笑,都不过是点到为止。再也没有携后妃同车往别苑游猎至晚方归的荒唐事。
甚至连鲜卑贵族历来崇尚的打猎这件事本身,皇帝也说不忍杀生,再也没有做过。
后宫前朝皆称赞皇帝贤明。几年过去,日子久了,太后也当他是虔心悔改,不再计较他与月华那段旧事。
青涩无知时的一段荒唐罢了。谁不曾年少轻狂过呢。
太和十年,皇帝即将年满二十,按理说朝廷应当筹备亲政,但太后尚无还政之意。前朝大臣中稍稍起了些议论,皇帝却一直未表明态度。一应政事仍旧听从太后安排。
太和十一年,皇帝行冠礼毕,太后携皇帝和文武百官和藩国使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皇帝陛下亲自下场为太后献舞祝寿,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向太后敬酒。太后圣心大悦,随皇帝舞步节拍作歌,皇帝亦作歌应和,并再向太后拜寿。既然祖孙二人感情融洽,且太后执政确实治理得当,眼见大魏国势蒸蒸日上,诸位王公大臣便不再强求皇帝亲政之事。
直到太和十四年的八月。
太后身体不适,冯梦华侍疾,将安排中秋节庆的事交给了潇华做,而潇华将宫宴地点定在了观月楼。
潇华禀告太后时,刚巧皇帝和梦华都在太后榻前。
太后深深看了潇华一眼,又转眸去看皇帝。
皇帝垂着眸子,面上似乎没有波澜,只是袖子下的手似乎攥成了拳。
梦华瞥见了,心思一转,径直开口道:“说起观月楼,臣妾倒是想起二姊……”既然皇帝想起月华已是不可避免,那她要抢在其他任何人前面将月华提起,好在皇帝面前做下这个人情。
皇帝像是含着些期待,抬眸看向太后,却正与太后盯他的目光碰个正着,连忙又垂下。
太后抻着没有说话。其余众人不敢出声,生怕触怒她。
梦华察言观色,忙笑道:“太后娘娘该服药膳了。”
太后道:“你们退下,就由皇帝来伺候哀家吧。”众人听命。
侍婢以漆盘奉上一银碗,盛着太后要用的庵(艹閭)子粥。皇帝舀起一银匙,轻轻吹了,为太后试过冷热,待要送至太后嘴边,却见碗里似乎有东西在动,用银匙舀出来一看,竟是一只数寸长的蝘蜓。
皇帝大怒,命人将那御厨叫来,待要以涉嫌谋害太后为由严刑审问。厨师吓得面无血色,声泣俱下,伏地叩头求饶不止。太后道:“罢了。不过是些疏忽,想来不是故意谋害。再重新做一碗来便是。”
皇帝道:“此人为皇祖母献上不洁之物,险些损伤凤体,怎可轻纵?”
太后微笑道:“总之哀家这具身子,时日也不长了,也不差那一只蝘蜓。”
皇帝忙道:“皇祖母何出此言!大魏的江山还有赖皇祖母管治。皇祖母洪福齐天、神佛庇佑,必能——”
太后摆摆手,令那名御厨出去,又将周围服侍的人遣退,只留皇帝一人在殿中。
“八年来,你没有盼着我死么?”太后问。
八年,是从月华出宫的那年开始算的。
皇帝连忙起身跪在太后榻边:“孙儿怎敢?孙儿自幼是祖母一手养大的,且孙儿和大魏江山尚有赖祖母扶持。孙儿惟愿皇祖母万寿。”
“你这个孩子仁慈,能忍耐,有肚量。”太后眼里罕见地流露出直白的欣赏和慈爱,但话锋一转道:“这些年,你眼看着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宠爱王叡和李冲,却让你和月华劳燕分飞,你不盼着我死,好杀掉王、李二人,再将月华迎回宫中么?”
皇帝低头道:“王叡和李冲,皆有治国之才,孙儿此后会一直重用他们。”却没有说对月华的安排。
太后追问道:“我若杀月华,你可会迁怒王、李二人?”
皇帝道:“国事与家事,孙儿分得清楚,必不迁怒无辜。只是,冯月华实在罪不至死。皇祖母既然容得下做错事的御厨,为何不同样容下一个已经出家的妙莲居士?”
“哀家死后,你可会将月华迎回宫中?”太后已显老态的脸上,双目炯炯。
皇帝不语。
不语,即是答案。
“若是月华从未出宫,也就罢了。可你若迎她回来,按她的性子,她会毁了你的家事,进而毁了你的国事——你是天子,家国一体,你的家事不容有失!”
“孙儿二十三年来承蒙皇祖母教诲,自信能处理好家事——皇祖母也见了,孙儿的后宫,安宁和平,并无历朝历代妃嫔争宠之事。”
“后宫安宁和平,那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这里,自然能处事公正毫不偏私!若是月华回来,你还能做到像现在这样,所有人一碗水端平么?”
“孙儿可以。”皇帝坚持道。
太后冷笑,不屑于驳斥他,只问道:“如果哀家执意要赐死她呢?”
“那皇祖母不妨也赐孙儿一死。”皇帝道:“到时大魏朝皇嗣尚未成年,而祖母已经病体不支、不能临朝。若皇祖母愿意眼睁睁看着二十余年辛苦经营化作白费,不妨赐死孙儿与月华。反正……孙儿这些年,欠了她的,早该用命来还。”
“你!”太后气急攻心,险些昏厥,皇帝连忙上前为太后拍打顺气。
“哀家就该早些杀了她……”
“皇祖母,孙儿与月华究竟做错了什么,皇祖母为何偏偏容不下她!”
太后忽然笑了:“月华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她,是因为我不喜欢她娘。你也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可你也见了,这些年,我对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冯夙便很好……我讨厌她,大概是因为,她跟我太像了,可她身上偏偏又留着我已经失去的那一面……而且她得到了我不曾得到的东西。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的月华了。现在的月华,呵呵,呵呵呵……”太后笑得玩味,仿佛在品咂着世上最有趣的事情:“我真想在天有灵,看一看你迎回她之后,她是什么样子。可我又不舍得,不舍得看我的皇儿和我的江山,被她肆意作践……”
自从冯贵人出宫养病、林贵人被按照“子贵母死”的祖制赐死,未来皇后的人选便一目了然。左昭仪冯梦华比右昭仪潇华更得太后赞赏,皇帝也待她礼重有加。虽然还没有正式封后,但已经摄六宫事。
若论宠爱,则是六宫粉黛平分秋色。
皇帝再也没有偏爱过谁。
冯左昭仪、冯右昭仪、高照容、袁贵人、罗夫人、李夫人、赵充华、郑充华等妃嫔依次轮流进御,皇帝公平地给予每个人宠爱,谁也不会少,谁也不会多。
皇帝的赏赐也整齐划一。
后宫和谐,几无纷争。因诸人所得雨露人人平等,没有争的必要。
大概也因为众人心底里知道,争亦无用。反而不如顺应皇帝的意思,做个不妒的妃嫔,讨得皇帝欢心。
皇帝于女色上十分淡薄,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前朝。太后下旨推行均田制、确立三长法,皇帝追随太后意旨,力推改革变法,以图富国强兵。至于临幸后宫,只是为了开枝散叶绵延子嗣,偶尔与妃嫔狎昵调笑,都不过是点到为止。再也没有携后妃同车往别苑游猎至晚方归的荒唐事。
甚至连鲜卑贵族历来崇尚的打猎这件事本身,皇帝也说不忍杀生,再也没有做过。
后宫前朝皆称赞皇帝贤明。几年过去,日子久了,太后也当他是虔心悔改,不再计较他与月华那段旧事。
青涩无知时的一段荒唐罢了。谁不曾年少轻狂过呢。
太和十年,皇帝即将年满二十,按理说朝廷应当筹备亲政,但太后尚无还政之意。前朝大臣中稍稍起了些议论,皇帝却一直未表明态度。一应政事仍旧听从太后安排。
太和十一年,皇帝行冠礼毕,太后携皇帝和文武百官和藩国使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皇帝陛下亲自下场为太后献舞祝寿,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向太后敬酒。太后圣心大悦,随皇帝舞步节拍作歌,皇帝亦作歌应和,并再向太后拜寿。既然祖孙二人感情融洽,且太后执政确实治理得当,眼见大魏国势蒸蒸日上,诸位王公大臣便不再强求皇帝亲政之事。
直到太和十四年的八月。
太后身体不适,冯梦华侍疾,将安排中秋节庆的事交给了潇华做,而潇华将宫宴地点定在了观月楼。
潇华禀告太后时,刚巧皇帝和梦华都在太后榻前。
太后深深看了潇华一眼,又转眸去看皇帝。
皇帝垂着眸子,面上似乎没有波澜,只是袖子下的手似乎攥成了拳。
梦华瞥见了,心思一转,径直开口道:“说起观月楼,臣妾倒是想起二姊……”既然皇帝想起月华已是不可避免,那她要抢在其他任何人前面将月华提起,好在皇帝面前做下这个人情。
皇帝像是含着些期待,抬眸看向太后,却正与太后盯他的目光碰个正着,连忙又垂下。
太后抻着没有说话。其余众人不敢出声,生怕触怒她。
梦华察言观色,忙笑道:“太后娘娘该服药膳了。”
太后道:“你们退下,就由皇帝来伺候哀家吧。”众人听命。
侍婢以漆盘奉上一银碗,盛着太后要用的庵(艹閭)子粥。皇帝舀起一银匙,轻轻吹了,为太后试过冷热,待要送至太后嘴边,却见碗里似乎有东西在动,用银匙舀出来一看,竟是一只数寸长的蝘蜓。
皇帝大怒,命人将那御厨叫来,待要以涉嫌谋害太后为由严刑审问。厨师吓得面无血色,声泣俱下,伏地叩头求饶不止。太后道:“罢了。不过是些疏忽,想来不是故意谋害。再重新做一碗来便是。”
皇帝道:“此人为皇祖母献上不洁之物,险些损伤凤体,怎可轻纵?”
太后微笑道:“总之哀家这具身子,时日也不长了,也不差那一只蝘蜓。”
皇帝忙道:“皇祖母何出此言!大魏的江山还有赖皇祖母管治。皇祖母洪福齐天、神佛庇佑,必能——”
太后摆摆手,令那名御厨出去,又将周围服侍的人遣退,只留皇帝一人在殿中。
“八年来,你没有盼着我死么?”太后问。
八年,是从月华出宫的那年开始算的。
皇帝连忙起身跪在太后榻边:“孙儿怎敢?孙儿自幼是祖母一手养大的,且孙儿和大魏江山尚有赖祖母扶持。孙儿惟愿皇祖母万寿。”
“你这个孩子仁慈,能忍耐,有肚量。”太后眼里罕见地流露出直白的欣赏和慈爱,但话锋一转道:“这些年,你眼看着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宠爱王叡和李冲,却让你和月华劳燕分飞,你不盼着我死,好杀掉王、李二人,再将月华迎回宫中么?”
皇帝低头道:“王叡和李冲,皆有治国之才,孙儿此后会一直重用他们。”却没有说对月华的安排。
太后追问道:“我若杀月华,你可会迁怒王、李二人?”
皇帝道:“国事与家事,孙儿分得清楚,必不迁怒无辜。只是,冯月华实在罪不至死。皇祖母既然容得下做错事的御厨,为何不同样容下一个已经出家的妙莲居士?”
“哀家死后,你可会将月华迎回宫中?”太后已显老态的脸上,双目炯炯。
皇帝不语。
不语,即是答案。
“若是月华从未出宫,也就罢了。可你若迎她回来,按她的性子,她会毁了你的家事,进而毁了你的国事——你是天子,家国一体,你的家事不容有失!”
“孙儿二十三年来承蒙皇祖母教诲,自信能处理好家事——皇祖母也见了,孙儿的后宫,安宁和平,并无历朝历代妃嫔争宠之事。”
“后宫安宁和平,那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这里,自然能处事公正毫不偏私!若是月华回来,你还能做到像现在这样,所有人一碗水端平么?”
“孙儿可以。”皇帝坚持道。
太后冷笑,不屑于驳斥他,只问道:“如果哀家执意要赐死她呢?”
“那皇祖母不妨也赐孙儿一死。”皇帝道:“到时大魏朝皇嗣尚未成年,而祖母已经病体不支、不能临朝。若皇祖母愿意眼睁睁看着二十余年辛苦经营化作白费,不妨赐死孙儿与月华。反正……孙儿这些年,欠了她的,早该用命来还。”
“你!”太后气急攻心,险些昏厥,皇帝连忙上前为太后拍打顺气。
“哀家就该早些杀了她……”
“皇祖母,孙儿与月华究竟做错了什么,皇祖母为何偏偏容不下她!”
太后忽然笑了:“月华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她,是因为我不喜欢她娘。你也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可你也见了,这些年,我对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冯夙便很好……我讨厌她,大概是因为,她跟我太像了,可她身上偏偏又留着我已经失去的那一面……而且她得到了我不曾得到的东西。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的月华了。现在的月华,呵呵,呵呵呵……”太后笑得玩味,仿佛在品咂着世上最有趣的事情:“我真想在天有灵,看一看你迎回她之后,她是什么样子。可我又不舍得,不舍得看我的皇儿和我的江山,被她肆意作践……”